1、顱腦腫瘤
良性和惡性的可能性都有,是否是良性,要通過病理檢查才能確定,建議盡早手術治療。
2、什麼是骨瘤?
骨瘤
廣義而言,任何骨的過多生長,不論其是否腫瘤性質,均可稱為骨瘤。但真正骨瘤應僅指膜內化骨骨骼的腫瘤,不包括因炎症、外傷等引起的過度增生、血腫機化、鈣化或骨化性纖維瘤等。
骨瘤較常見,僅次於骨軟骨瘤發病。發生於骨膜內層骨母細胞。屬良性腫瘤,由成骨性纖維組織、成骨細胞及所產生的新生骨組成,隨生長發育成長。
一、
臨床表現
發病率僅次於骨軟骨瘤,多在兒童發病,男性較多。生長慢,症狀較輕。無惡變趨向。
多發生在顱骨,顏面骨及下頜骨偶有發生,分緻密骨瘤及松質骨瘤兩類。
緻密骨瘤發生在顱面骨表面者,局部隆起,發生在顱內板者,腫瘤如突入,可引起顱內壓近,引起暈眩、頭痛、甚至癲癇(圖2-1)
骨松質瘤則常發生於長骨端骨幹與骨骺交界處的軟骨部,隨管狀骨長度的增長,骨瘤亦有變化,呈不同形狀(圖2-2)
一般全身骨骼發育成熟後,即停止生長。但在發育過程中,如骨瘤引起骨骼受壓迫,仍可引致畸形生長(圖2-3)。
骨瘤偶可發生在軟組織中,但多認為這是一種錯構瘤,而非真性骨瘤。
3、顱底腫瘤,顱底腫瘤如何治療,顱底腫瘤的症狀
顱底腫瘤的治療方法,具體如下: 1、腫瘤定位:選擇最佳的手術入路;
2、手術治療:分為顯微外科手術和神經內鏡手術,使用神經電生理檢查、術中喚醒等方法,以減少損傷,控制危險程度,使患者得到最大獲益;
3、放療:如腫瘤較大,可先行放療,使腫瘤縮小後再行手術治療。術後根據情況再考慮是否繼續進行放療;
4、其他治療:包括化療、免疫治療、心理治療、康復治療等。
顱底腫瘤的症狀表現
(1)前顱窩底腫瘤
起源於額骨的骨軟骨瘤和成骨肉瘤、前顱窩底腦膜瘤,以及起源於鼻腔內的惡性腫瘤較為常見。早期可有嗅覺減退或喪失,顱內壓增高症狀(頭痛,嘔吐),精神症狀,癲癇發作;顱眶溝通的腫瘤可有眼球突出、復視和視力減退或失明等。
(2)中顱窩底及海綿竇區的腫瘤
顳下窩腫瘤多起源於中顱窩底腦膜瘤、三叉神經鞘瘤和血管纖維瘤,亦可有鼻咽癌侵入顱內等。常見症狀是顏面部麻木或疼痛、咀嚼肌和顳肌萎縮以及海綿竇閉塞的表現如頭暈頭痛,復視,眼球運動障礙。亦可有癲癇發作等。
(3)後顱窩底及小腦橋腦角腫瘤
斜坡腦膜瘤和脊索瘤可出現一側或雙側多發性Ⅲ~Ⅷ顱神經麻痹,脊索瘤往往在鼻咽部有腫物突出。頸靜脈孔區腫瘤可出現Ⅸ~Ⅺ顱神經麻痹。舌下神經瘤表現為一側舌肌麻痹或萎縮。瘤體大者可出現頭暈,共濟失調等腦干症狀。
(4)岩斜區腫瘤
主要以後組顱神經症狀為主,常見為復視,面部麻木,眼球活動受限,飲食嗆咳,其次是頭痛,眩暈,半身無力或偏癱,共濟失調(醉漢步態)等。
4、骨癌的腫瘤一般長在人哪個部位?
一、骨癌概述骨腫瘤有原發性及繼發性兩大類。從發病率來看,後者比前者多見。惡性原發性骨腫瘤約占人體全部惡性腫瘤的1%,雖較為少見,但多發生於青壯年,在大范圍手術治療(如截肢、關節解脫術)後,不僅致殘,而且仍有較高的死亡率,因此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十分重要骨腫瘤不僅僅是 「 骨頭 」 上長的腫塊,它包括骨髓、骨膜、軟骨、血管、肌肉、神經纖維、脂肪等骨骼所有的附屬組織發生的腫塊及腫瘤樣病變。例如 「 纖維異樣增殖症 」 、 「骨囊腫」 等,它們不是真性腫瘤,但其表現和治療同骨腫瘤相似,人們稱之為腫瘤樣病變。骨腫瘤可分為良性和惡性,但其間有時沒有截然的界限,甚至同一腫瘤中可同時存在良性和惡性的組織學特徵。為了進一步明確診斷,顯微鏡下的病理所見必須結合臨床情況和X線表現,全面加以分析,三者缺一不可。骨腫瘤在人群中發病率約為0.01%。在骨腫瘤中:良性佔50%,惡性佔40%,腫瘤樣病變佔10%左右良性骨腫瘤以骨巨細胞瘤、骨軟骨瘤、軟骨瘤較為多見;惡性骨腫瘤以骨肉瘤、軟骨肉瘤、纖維肉瘤為多見。由於骨組織來源於中胚層組織,發生在骨組織的惡性腫瘤醫生們都稱之為 「 肉瘤 」 ,不能稱為 「 骨癌 」 。骨腫瘤以大腿骨和小腿骨發生最多,如骨肉瘤、骨巨細胞瘤、骨軟骨瘤等。發生軀體腫瘤較少,如轉移瘤、多發性骨髓瘤及軟骨肉瘤等。脊索瘤以脊椎為特發部位,尤以骶椎最多,軟骨瘤多發生於手足各骨。骨腫瘤多發生於男性,尤其是多發性骨髓瘤,脊索瘤等。男女之比約為1.5:1。從發病的年齡上看,有兩個高峰階段,第一個高峰是在10-20歲,第二個高峰是壯年以後,後者主要是轉移性骨腫瘤。二分之一的原發性惡性腫瘤病人發生在10-20歲,尤其是骨肉瘤病人,三分之二發生在這個年齡組內,說明惡性骨腫瘤多發於青少年,危害較大。一般來講年齡越小,惡性骨腫瘤的惡性程度越高。由於在治療上尚未有重大突破,故預後較差。原發性骨癌很少見,在美國百年占所有確診癌症的不到1%。由身體的其他部位轉移至骨的繼發性癌症則常見。原發性骨癌通常侵犯年輕人,尤其是那些比他們的同年齡人長得更高的人。其中主要類型,骨肉瘤大約占所有原發性骨癌的近60%;它易侵犯青少年,他們的骨正處於快速的發育階段。尤因肉瘤起源於骨髓,而且多發生於5-9歲的兒童和20-30歲的青壯年。軟骨肉瘤起源於軟骨且易於侵犯中年人;其他的少見類型的骨癌發生於成年人,包括纖維肉瘤、惡性巨細胞瘤和有毒瘤。原發性骨癌可能是一種致命的疾病,但先進的檢測和治療方法,已經將5年生存率提高到超過70%。治癒的可能性大部分取決於腫瘤發現的早晚及腫瘤轉移的速度。繼發性骨癌的生存率各不相同。良性腫瘤通常成為長期健康的危險信號。繼發性骨腫瘤多發生於中年及老年,41-60歲佔半數以上。發生部位最多見於各軀干骨,其次是大腿骨及上臂骨的近端呈 「 向心性 」 特點。繼發性骨腫瘤的發生部位有時與原發瘤有關,如乳腺癌症的轉移多見於胸椎、肱骨近端;甲狀腺癌的轉移多見於頸椎、顱骨;宮頸癌及前列腺癌的轉移多見於盆骨、腰椎;肺癌的轉移多見於肋骨及肘、膝遠端各骨。
5、腦腫瘤早期症狀
腦腫瘤的症狀我們臨床上一般可以分為這種一般的症狀和這種局灶的症狀,其中一般的症狀就常見的就是顱內壓的增高,那表現就主要在這種頭痛惡心嘔吐,甚至我們去查這個眼底的時候,發現這種有這種視乳頭的這種水腫。
頭痛主要表現在這種脹痛,然後有的患者所說這個眼球也有這種發脹的這種感覺,那局灶性的這種症狀要依據這個腫瘤所在的部位不同表現不同。
那麼比如說有一些腫瘤可以造成這種肢體的偏癱,或者是無力,有一些腫瘤可以造成這種患者的聽力的下降,有一些腫瘤又可能會引起一些內分泌的一些改變,比方說女性同志會出現這種月經的這種不正常,延遲,或者是閉經,以及這種泌乳等等,男性會出現這種性慾的減退,性功能的喪失等等等等。
6、骨腫瘤的特徵是什麼?
骨腫瘤早期往往無明顯的症狀,即使有輕微的症狀也容易被忽略。隨著疾病的發展,可以出現一系列的症狀和體征,其中尤以局部的症狀和體征更為突出。具體的臨床表現因疾病的性質、部位以及發病的階段不同而有較大的差異,常見有:
(1)疼痛:這是骨腫瘤早期出現的主要症狀,一般在開始時較輕,並往往呈間歇性,隨症病情的進展,疼痛可逐漸加重增劇,且由間歇性發展為持續性。多數患者在夜間疼痛加劇以致影響睡眠。其疼痛可限於局部,也可以向遠處放射。
(2)腫脹或腫塊:一般在疼痛發生了一定的時間後才會出現,位於骨膜下或表淺的腫瘤出現較早些,可觸及骨膨脹變形。如腫瘤穿破到骨外,可產生大小不等,固定的軟組織腫塊,表面光滑或者凹凸不平,並常於短期內形成較大的腫塊。
(3)功能障礙:骨腫瘤後期,因疼痛腫脹而患部功能將受到障礙,病情發展迅速則功能障礙症狀更為明顯,可伴有相應部位肌肉萎縮。
(4)壓迫症狀:向顱腔和鼻腔內生長的腫瘤,可壓迫腦組織和鼻險,因而出現顱腦受壓和呼吸不暢的症狀;盆腔腫瘤可壓迫直腸與膀胱,產生排便及排尿困難;脊椎腫瘤可壓迫脊髓而產生癱瘓。
(5)畸形:因腫瘤影響肢體骨骼的發育及堅固性而合並畸形,以下肢為明顯,如髖內翻,膝外翻及膝內翻。
(6)病理性骨折:腫瘤部位只要有輕微外力就易引起骨折,骨折部位腫脹疼痛劇烈,脊椎病理性骨折常合並截癱。
(7)全身症狀:骨腫瘤在早期時一般無明顯的全身症狀,後期由於腫瘤的消耗、毒素的刺激和痛苦的折磨,因而可出現一系列全身症狀,如失眠煩躁,食慾不振,精神萎靡,面色常蒼白,進行性消瘦、貧血、惡病質等。
7、骨腫瘤是軟的還是硬的
骨腫瘤一般多較堅硬或硬韌,觸之有實體感
骨腫瘤的診斷有的比較容易,單憑臨床檢查即可作出初步診斷,如表淺部,位的骨瘤或骨軟骨瘤等,有的在x線片上有特點,可根據典型的x線所見得出初步印象如硬化性骨肉瘤、軟骨肉瘤等;有的則須結合臨床、x線和病理,綜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確診斷。因此,臨床、x線和病理被認為是診斷骨腫瘤的三個重要步驟,有時是缺一不可的。尤其在考慮採用截除肢體的手術之前,一般都要經過上述三方面的檢查確診,才能決定。
在鑒別診斷方面本病首先應與炎症鑒別。鑒別要點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全身反應:急性炎症患者體溫常升高, 白細胞計數增多, 良性骨腫瘤病人體溫正常,血象正常。某些惡性骨腫瘤如未分化網狀細胞肉瘤或生長迅速的惡性腫瘤的病人也有體溫升高和白細胞計數增多的表現。急、慢性炎症和骨結核病人血沉多增快,良性骨腫瘤血沉多正常,惡性骨腫瘤病人血沉常增快。
(二)發展過程: 炎症在發展到一定程度或經過抗炎治療後多逐漸消退,某些良性骨腫瘤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可停止發展,惡性骨腫瘤則繼續發展破壞,自行停止或消失者極為罕見。
(三)局部觸診:炎症常產生膿腫,一般質軟, 波動明顯。骨腫瘤一般多較堅硬或硬韌,觸之有實體感,邊境多清楚,其墓底多與骨粘連而不能移動。但某些血管豐富或有出血的惡性腫瘤也可有波動感。
(四)穿刺;膿腫穿刺多可吸出膿液, 膿液培養或塗片染色有時可查出化膿菌。 腫瘤穿刺則僅能吸出血液,用粗針頭穿刺有時可吸出腫瘤組織碎片。
良性骨腫瘤也應與惡性骨腫瘤鑒別,因二者的預後和治療方法各不相同。鑒別要點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全身反應:良性骨腫瘤和惡性骨腫瘤除在體溫、 血象、 血沉方面有區別外,前者病人一般情況好,疼痛較少,後者則病人消瘦、貧血、疼痛明顯,晚期多有明顯的惡病質。
(二)發展速度;良性骨腫瘤一般發展緩慢, 有的發展到一定年齡即停止發展。 惡性腫瘤則發展迅速,甚至形成巨大腫塊,表面靜脈怒張。
(三)有無轉移: 良性骨腫瘤一般均不發生轉移, 原發惡性骨腫瘤則比較容易發生內臟和他骨轉移。
(四)x線所見; 良性骨腫瘤的界限多比較清楚, 與正常骨質之間常有明確的分界線,一般無骨膜反應,如有反應,骨膜新骨也比較規則、 整齊。 惡性骨瘤則邊界不清楚,與正常骨質之間分界不清,骨膜反應紊亂,甚至形成日光放射狀。
8、頭上長了一個骨瘤怎麼辦啊?不算大!
關於骨瘤方面的知識提供如下:
骨瘤 廣義而言,任何骨的過多生長,不論其是否腫瘤性質,均可稱為骨瘤。但真正骨瘤應僅指膜內化骨骨骼的腫瘤,不包括因炎症、外傷等引起的過度增生、血腫機化、鈣化或骨化性纖維瘤等。
骨瘤較常見,僅次於骨軟骨瘤發病。發生於骨膜內層骨母細胞。屬良性腫瘤,由成骨性纖維組織、成骨細胞及所產生的新生骨組成,隨生長發育成長。
一、臨床表現
發病率僅次於骨軟骨瘤,多在兒童發病,男性較多。生長慢,症狀較輕。無惡變趨向。
多發生在顱骨,顏面骨及下頜骨偶有發生,分緻密骨瘤及松質骨瘤兩類。
緻密骨瘤發生在顱面骨表面者,局部隆起,發生在顱內板者,腫瘤如突入,可引起顱內壓高,引起暈眩、頭痛、甚至癲癇。
骨松質瘤則常發生於長骨端骨幹與骨骺交界處的軟骨部,隨管狀骨長度的增長,骨瘤亦有變化,呈不同形狀。
一般全身骨骼發育成熟後,即停止生長。但在發育過程中,如骨瘤引起骨骼受壓迫,仍可引致畸形生長。
骨瘤偶可發生在軟組織中,但多認為這是一種錯構瘤,而非真性骨瘤。
二、影像學診斷
緻密骨瘤顯示隆起,外比光滑,顱骨骨瘤基底寬廣,呈波狀。位內板者則內板增厚。骨密度均勻增加,骨質破壞與骨化程度常不一致。
骨疣常帶蒂,軟骨部可鈣化,呈菜花狀。
三、 病理改變
骨瘤質硬,有骨膜覆蓋,基底與骨組織相連,可有寬廣基底或帶蒂。切面為骨組織。
根據骨密度不同,分為象牙骨型(即緻密骨型)及海綿骨型(即松質骨型),前者多見。鏡下顯示結構間單,可含有骨板和少許哈氏管,松質骨型者可有骨髓組織。
四、 診斷與鑒別診斷
(一) 發生於鼻副竇的骨瘤 多見於額及篩竇,常呈分葉狀,可有蒂,邊緣整齊,密度均勻一致,長大可占滿鼻竇腔,甚至頂起竇壁,引起額面畸形。一般診斷不困難。
(二) 發生於顱骨者 應與腦膜瘤、額骨內板增生症和纖維異樣增殖症鑒別。
1. 腦膜瘤 生長快,呈不整形新骨增生,可出現骨樣改變。瘤基底寬,並可有顱板溶骨改變。腫瘤血供增多,致附近血管溝影增寬增多。眼眶篩部骨瘤有時與嗅溝的腦膜瘤不易區分。
2. 額骨內板增生症 呈波浪性骨增生,患者常有頭痛、肥胖、性慾減退。多見於停經後的女性,有時伴發糖尿病或尿崩。
3. 顱骨纖維異樣增殖症 病變廣泛,基底寬,多處發病,累及板障和顱板,全身其它骨骼亦可發病,且有單側趨向。
(三) 發生於肢體者 應與骨軟骨瘤、骨肉瘤區分。
1. 外生骨疣 如全身骨質則為骨瘤,有謂 實為骨軟骨瘤,內含軟骨成份鈣化。二者不易區分,有賴於病檢。
2. 內生肌疣(Enoslosis)亦稱骨斑(Bone Spot)或骨島(Bone Islaand),為松質骨內骨發育異常,骨內呈巢狀,可有骨小梁。不屬腫瘤。
3. 骨肉瘤 生長迅速,具惡性骨腫瘤特點,有無好發年齡與部位,易區分。
五、治療
骨瘤的發展緩慢,無症狀者可大不被發現,一般無需治療。但如生長快,已引起發良畸形或壓迫症狀,或成年後仍繼續生長者,均可手術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