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樣區分骨腫瘤惡性還是良性?
首先就是區分這兩者疾病的全身反應:良性骨腫瘤和惡性骨腫瘤除了在體溫、血象、血沉這些方面有區別之外,而良性骨腫瘤的病人在一般情況下是好的,其疼痛是比較少,而惡性骨腫瘤的病人則是有消瘦、貧血、疼痛的明顯症狀,在晚期時還多有明顯的惡病質。其次就是它們的發展速度;良性骨腫瘤一般發展是很緩慢的,有時一些疾病是會發展到一定的年齡時,是會立即停止發展。而惡性腫瘤則不一樣,而且其發展會很迅速,甚至上會形成巨大的腫塊,其表面的靜脈會怒張。兩者疾病有無轉移的現象:因良性骨腫瘤一般是不會發生轉移,而原發的惡性骨腫瘤則會比較容易發生內臟和他骨的轉移。還有這兩者疾病在x線下是可見的;其良性骨腫瘤的界限大多是比較清楚的,與正常的骨質之間會有明確的分界線,在一般情況下是會無骨膜的反應,如有反應,骨膜新骨也是會比較規則和整齊的。而惡性骨瘤則是邊界不清楚,與正常的骨質之間會有分界不清,骨膜反應紊亂,甚至會形成日光的放射症狀。
2、什麼是厭骨性腫瘤
人體各器官、組織惡性腫瘤發生骨轉移的機會不盡相同。有的易發生骨轉移,稱親骨性腫瘤,如前列腺癌、甲狀腺癌、肺癌、乳腺癌等:有的很少在骨內發生轉移,稱厭骨性腫瘤,如皮膚癌、消化道癌等。
3、骨腫瘤的特徵是什麼?
骨腫瘤早期往往無明顯的症狀,即使有輕微的症狀也容易被忽略。隨著疾病的發展,可以出現一系列的症狀和體征,其中尤以局部的症狀和體征更為突出。具體的臨床表現因疾病的性質、部位以及發病的階段不同而有較大的差異,常見有:
(1)疼痛:這是骨腫瘤早期出現的主要症狀,一般在開始時較輕,並往往呈間歇性,隨症病情的進展,疼痛可逐漸加重增劇,且由間歇性發展為持續性。多數患者在夜間疼痛加劇以致影響睡眠。其疼痛可限於局部,也可以向遠處放射。
(2)腫脹或腫塊:一般在疼痛發生了一定的時間後才會出現,位於骨膜下或表淺的腫瘤出現較早些,可觸及骨膨脹變形。如腫瘤穿破到骨外,可產生大小不等,固定的軟組織腫塊,表面光滑或者凹凸不平,並常於短期內形成較大的腫塊。
(3)功能障礙:骨腫瘤後期,因疼痛腫脹而患部功能將受到障礙,病情發展迅速則功能障礙症狀更為明顯,可伴有相應部位肌肉萎縮。
(4)壓迫症狀:向顱腔和鼻腔內生長的腫瘤,可壓迫腦組織和鼻險,因而出現顱腦受壓和呼吸不暢的症狀;盆腔腫瘤可壓迫直腸與膀胱,產生排便及排尿困難;脊椎腫瘤可壓迫脊髓而產生癱瘓。
(5)畸形:因腫瘤影響肢體骨骼的發育及堅固性而合並畸形,以下肢為明顯,如髖內翻,膝外翻及膝內翻。
(6)病理性骨折:腫瘤部位只要有輕微外力就易引起骨折,骨折部位腫脹疼痛劇烈,脊椎病理性骨折常合並截癱。
(7)全身症狀:骨腫瘤在早期時一般無明顯的全身症狀,後期由於腫瘤的消耗、毒素的刺激和痛苦的折磨,因而可出現一系列全身症狀,如失眠煩躁,食慾不振,精神萎靡,面色常蒼白,進行性消瘦、貧血、惡病質等。
4、骨頭裡面有腫瘤是什麼病?
建議:您好:骨腫瘤一般惡性,首先確診病情,積極治療,中醫認為腫瘤並不是一個單純的腫塊,而是人體內病變的局部表現,是由於人體免疫功能失常,陰陽失衡所致.因此,治療上單純的消除腫瘤往往效果並不理想,而中醫從整體觀出發,抗癌與扶正相結合,採用葯,心,體,食四位一體療法,辨證施治,整體治療,進而達到改善症狀,控制病情發展,抑制腫瘤,提高生存質量,最終實現延長患者生命目的.在葯物治療的同時,飲食調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以營養全面,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低鹽飲食,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肥甘厚膩,燒烤,腌制等食物,平時進食定時定量,合理營養為原則,多吃蔬果蔬菜.另外注意適時調理心理,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適當的運動對於康復也很重要.
5、腫瘤分幾種?
腫瘤可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
良性腫瘤呈膨脹性緩慢生長,有時知可停止生長,形成包膜;腫瘤呈球形、橢圓形、結節或乳頭狀,表面光滑整齊,界限明顯,一般不破潰;無痛,不易出血,質地軟硬均勻一致,有彈性和壓縮性;不轉移,不復發;除局部的壓迫作用外,一般無全身反應。
惡性腫瘤呈浸潤道性迅速生長,很少停止生長,不形成包膜;多種形態,表面不整齊,界限不明顯,常形成潰瘍;有痛,易出血,質地軟硬不均,無彈性和壓縮性;易轉移復發;常有貧版血、消瘦等惡病質。有條件時應做組織學檢查。良性腫瘤也可轉變為惡性腫瘤。
兔的腫瘤常見於腹腔內部器官,腎臟、子宮多發。肉兔權常見的腫瘤有:腎母細胞瘤、子宮腺癌、消化道及生殖道的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陰道鱗狀細胞癌、乳頭狀瘤病、肝臟腫瘤、乳腺腫瘤和淋巴肉瘤等。
6、骨頭里為什麼會長腫瘤
骨腫瘤是發生於骨骼或其附屬組織的腫瘤,是常見病。同身體其它組織一樣,其確切病因不明;骨腫瘤有良性,惡性之分,良性骨腫瘤易根治,預後良好,惡性骨腫瘤發展迅速,預後不佳,死亡率高。
7、常見腫瘤有哪些?
1.上皮性腫瘤
(1)良性上皮性腫瘤
1)乳頭狀瘤:腫瘤向表面外生性生長形成乳頭狀突起,並可呈菜花狀或絨毛狀外觀,由覆蓋上皮發生腫瘤的根部較狹窄形成蒂與正常組織相連鏡下每一乳頭都由具有血管的分支狀間質組成軸心,其表面覆蓋的增生上皮因其起源部位不同,可為鱗狀上皮柱狀上皮或移行上皮在外耳道陰莖及膀胱和結腸的乳頭狀瘤較易轉變為乳頭狀癌
2)腺瘤:由腺上皮發生的良性腫瘤,黏膜腺的腺瘤多呈息肉狀,腺器官內腺瘤呈結節狀,且常有包膜,與周圍正常組織分界清晰,結構與起始腺體十分相似,常具有一定的分泌功能,能分泌漿液和黏液,常見於甲狀腺涎腺卵巢乳腺等處
根據腺瘤的組成成分或形態特點,可將腺瘤分為囊腺瘤纖維腺瘤多形性腺瘤和息肉狀腺瘤等類型
①囊腺瘤是由於腺瘤組織中的腺體分泌物淤積,腺腔逐漸擴張並互相融合成大小不等的囊腔,因而得名主要見於卵巢,偶見於甲狀腺及胰腺,卵巢囊腺瘤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黏液性囊腺瘤,常為多房性,囊壁光滑,少有乳頭狀增生另一種是漿液性乳頭狀囊腺瘤,腺上皮向囊腔內呈乳頭狀增生,並分泌漿液,所以稱為漿液性乳頭狀囊腺瘤
②纖維腺瘤是女性乳腺最常見的良性腫瘤,除腺上皮細胞增生外,同時還伴有纖維結締組織增生這種腫瘤是女性常見的良性腫瘤
③多形性腺瘤好發於涎腺,特別是腮腺,過去常稱為混合瘤由腺組織黏液樣及軟骨樣組織等多種成分混合而成本瘤生長緩慢,但切除後常易復發
④息肉狀腺瘤發生於黏膜,呈息肉狀,有蒂與黏膜相連,多見於直腸其中表面呈乳頭狀或絨毛狀的惡變率較高結腸多發性腺癌性息肉病常有家族遺傳性,不但癌變率較高,並易早期發生癌變
(2)惡性上皮組織腫瘤: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統稱為癌,多見於40歲以上的人群,常以浸潤性生長為主,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發生於皮膚黏膜表面者呈息肉狀或菜花狀,表面常有壞死及潰瘍形成,發生在器官內者為不規則的結節狀癌早期一般經淋巴道轉移,到晚期才發生血道轉移這與間葉組織惡性腫瘤有區別,惡性間葉組織腫瘤主要先經血道轉移癌的常見類型有以下幾種:1)鱗狀細胞癌:常發生於原有鱗狀上皮覆蓋部位,如皮膚口腔唇子宮頸陰道食管陰莖等,也可發生於鱗狀上皮化生的部位如支氣管膽囊腎盂等處,正常時雖不由鱗狀上皮覆蓋,但可通過鱗狀化生而發生鱗狀細胞癌肉眼呈菜花狀,可向深層浸潤生長分化好的鱗狀細胞癌可在鏡下觀察,層狀角化物稱為「癌珠」,分化較差的鱗癌無角化珠形成,甚至也無細胞間橋,瘤細胞呈明顯的異型性並見較多的核分裂像
2)基底細胞癌:多見於老年人面部,如眼瞼頰及鼻翼等處,由該處的原始上皮細胞或基底細胞發生癌巢主要由濃染的基底細胞樣的癌細胞構成基底細胞癌生長緩慢,表面常形成潰瘍,並可浸潤破壞局部的深層組織,但很少發生轉移基底細胞癌對放射治療敏感,臨床呈低度惡性經過
3)移行上皮癌:膀胱腎盂等處移行上皮易發生,呈乳頭狀多發性,可潰破形成潰瘍或廣泛浸潤膀胱壁鏡下,癌細胞似移形上皮,呈多層排列,異型性明顯
4)腺上皮癌:較多見於胃腸膽囊子宮體等是腺上皮發生的惡性腫瘤,分化較好的具有腺樣結構的稱為腺癌,分化差的常形成實體性癌巢,不形成腺腔的稱為實體癌
分泌黏液較多的稱為黏液癌,又稱膠體癌,常見於胃和大腸鏡下可見黏液聚集於癌細胞內,將核擠向一側,使該細胞呈印戒狀,稱為印戒細胞
5)癌前病變非典型性增生及原位癌癌前病變:是指某些具有癌變的潛在可能性的病變,如長期存在不及時治療就有可能轉變為癌常見的癌前病變有:①黏膜白斑:常見於口腔外陰等處黏膜由於鱗狀上皮的過度增生和過度角化並有一定異型性,長期不愈可轉變為鱗狀細胞癌
②慢性子宮頸炎伴宮頸糜爛:這是婦科常見疾患,是在慢性宮頸炎基礎上,宮頸陰道部的鱗狀上皮被來自子宮頸管內膜的單層柱狀上皮取代,可以轉變為宮頸鱗狀細胞癌
③直腸結腸的腺瘤性息肉:單發多發均可發生癌變,有家族史的多發者,更易發生癌變
④乳腺增生性纖維囊性變:常因內分泌失調引起,伴有導管內乳頭狀增生者易發生癌變
⑤慢性萎縮性胃炎及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胃黏膜上皮的腸上皮化生可發生癌變慢性胃潰瘍長期不愈,也可發生癌變,其癌變率大約為1%
⑥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在反復潰瘍和黏膜增生的基礎上可發生結腸腺癌
⑦皮膚慢性潰瘍:經久不愈的皮膚潰瘍和瘺管特別是小腿慢性潰瘍可發生鱗狀上皮增生,易癌變
⑧肝硬化:慢性病毒性肝炎進展為肝硬化,相當一部分可進一步進展為肝細胞性肝癌
非典型性增生:非典型性增生是上皮細胞異乎常態的增生,形態呈現一定程度的異型性,但不足以診斷為癌,多發生於皮膚或黏膜表面的鱗狀上皮,也可發生於腺上皮這種非典型性增生如累及2/3以上尚未達到全層的為重度非典型性增生,很難逆轉而發生癌變癌前病變常通過這種形式轉變為癌
原位癌:原位癌指黏膜鱗狀上皮層內或皮膚表皮內的重度非典型增生幾乎累及或累及上皮的全層,但尚未侵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潤生長者稱為原位癌如子宮頸食管及皮膚的原位癌
2.間葉組織腫瘤(1)良性間葉組織腫瘤:這類腫瘤的分化成熟程度高,其組織結構細胞形態硬度顏色等均與其發源的正常組織相似腫瘤生長慢,一般具有包膜常見的類型有以下幾種:1)纖維瘤:瘤組織內的膠原纖維排成束狀,互相編織,纖維間含有纖維細胞,外觀呈結節狀,與周圍組織分界明顯,有包膜,切面呈灰白色常見於四肢及軀乾的皮下此瘤生長緩慢,手術摘除後不再復發
2)脂肪瘤:好發於背肩頸及四肢近端的皮下組織,外觀為扁圓形或分葉狀,有包膜,質地柔軟,色淡黃,有正常的脂肪組織的油膩感鏡下結構與正常脂肪組織的區別在於脂肪瘤有包膜瘤組織分葉大小不規則,並有不均等的纖維組織間隔存在脂肪瘤一般無明顯症狀,但也有引起局部疼痛症狀者,很少惡變,手術易切除
3)脈管瘤:可分為血管瘤淋巴管瘤其中以血管瘤最為常見多為先天性發生,所以常見於兒童血管瘤全身都可發生,但以皮膚最為常見血管瘤可分為毛細血管瘤(由增生的毛細血管構成)海綿狀血管瘤(由擴張的血竇構成)及混合性血管瘤(即兩種改變並存)海綿狀血管瘤肉眼觀為地圖狀邊界清楚的無包膜紫紅色病損,呈浸潤性生長在皮膚或黏膜可呈突起的鮮紅腫塊,或呈暗紅色或紫紅色腫塊,壓之退色淋巴管瘤由增生的淋巴管構成,內含淋巴液淋巴管呈囊性擴張並互相融合,內含大量淋巴液,稱為囊性水瘤,此瘤多見於小兒
4)平滑肌瘤:常見於子宮胃腸瘤組織由形態比較一致的梭形平滑肌細胞組成
細胞排列成束狀互相編織,核呈長桿狀,兩端鈍圓,核分裂像少見
5)骨瘤:常見於頭面骨及下頜骨,也可累及四肢骨鏡下可見骨瘤由成熟的骨質組成,但失去其正常的骨質結構和排列方向
6)軟骨瘤:分為外生性軟骨瘤和內生性軟骨瘤鏡下可見腫瘤由成熟的透明軟骨組成,呈不規則的分葉狀切面呈淡藍色或銀白色,半透明,可有鈣化和囊性變
(2)惡性間葉組織腫瘤:惡性間葉組織腫瘤統稱為肉瘤
癌與肉瘤的區別如下:1)癌的組織來源為上皮組織,肉瘤的組織來源為間葉組織
2)發病率:癌較常見,約為肉瘤的9倍,多見於40歲以上的成年人;肉瘤較少見,大多見於青少年
3)大體特點:癌質較硬色灰白較乾燥,肉瘤質軟色灰紅濕潤魚肉狀
4)組織學特點:癌多形成癌巢,實質與間質分界清楚,纖維組織有增生;肉瘤細胞多彌漫分布,實質與間質分界不清,間質內血管豐富,纖維組織少
5)網狀纖維:癌細胞間多無網狀纖維,肉瘤細胞間多有網狀纖維
6)免疫組織化學:癌細胞表達上皮標記(如細胞角蛋白),肉瘤細胞表達間葉標記(如波形蛋白)
7)轉移:癌多經淋巴道轉移,肉瘤多經血道轉移
常見惡性間葉組織腫瘤:1)纖維肉瘤:是肉瘤中常見的一種發生部位與纖維瘤相似,好發於四肢皮下組織
分化好的纖維肉瘤瘤細胞呈梭形,異型性小,與纖維瘤有些相似分化不好的纖維肉瘤則有明顯的異型性纖維肉瘤分化好者生長較慢,轉移和復發較少見,分化不好者生長較快,易發生轉移,切除後較易復發
2)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好發於下肢,其次是上肢深部軟組織及腹膜後,這是老年人最常見的軟組織肉瘤電鏡下,主要見成纖維細胞和組織細胞樣細胞此外還可見原始間葉細胞肌纖維母細胞黃色瘤細胞多核瘤巨細胞異型性非常明顯,核分裂像常見大多數腫瘤中可見中等量或多量的慢性炎性細胞浸潤有的區域可見纖維母細胞呈車輻狀,被認為有一定的診斷意義3)脂肪肉瘤:好發於大腿及腹膜後的軟組織深部,來自原始間葉組織,很少由皮下脂肪層發生多見於40歲以上的成人,極少見於青少年肉眼觀呈結節狀或分葉狀,表面常有一層假包膜,可似一般的脂肪瘤,切面可呈黏液樣外觀,或均勻一致呈魚肉狀本瘤的瘤細胞形態多種多樣,可見分化較差的星形梭形小圓形或呈明顯的異型性或多型性脂肪母細胞,胞漿內可見多少和大小不等的脂滴空泡,也可見分化成熟的脂肪細胞
4)橫紋肌肉瘤:常見於10歲以下兒童,好發於頭頸泌尿生殖道及腹膜後鏡下由不同階段的橫紋肌母細胞瘤組成根據瘤細胞的分化程度排列結構和大體特點可分為三種類型:胚胎性橫紋肌肉瘤腺泡狀橫紋肌肉瘤多型性橫紋肌肉瘤
5)平滑肌肉瘤:較多見於子宮和胃腸,患者多為中老年人鏡下見瘤細胞有不同程度異型性核分裂像的多少對判斷預後有重要意義
6)血管肉瘤:血管起源於血管內皮細胞,可發生於全身各器官和軟組織,尤以頭面部多見發生於軟組織的多見於皮膚,腫瘤內部易有壞死出血,有擴張的血管時,切面可呈海綿狀鏡下,分化較好者,瘤組織內血管形成明顯,大小不一,形狀不規則,血管腔內皮細胞有不同程度的異型性,可見核分裂像分化差的血管肉瘤,細胞常呈片團狀增生,形成不明顯的不典型的血管腔或僅呈裂隙狀,瘤細胞異型性明顯,核分裂像多見
7)骨肉瘤:起源於骨母細胞,常見於青少年,好發於四肢長骨,尤其是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X線可見特徵性的Codman三角和日光放射狀影像
8)軟骨肉瘤:起源於軟骨母細胞,好發於盆骨,年齡多在40~70歲鏡下見軟骨基質中散布有異型性的軟骨細胞出現較多的雙核巨核和多核瘤巨細胞
(3)神經外胚葉源性腫瘤1)視網膜母細胞瘤:起源於視網膜胚基的惡性腫瘤,常見於3歲以下的嬰幼兒,是一種常染色體性遺傳病,並有家族史大多數發生在單側眼,但也可雙眼發生,肉眼觀呈黃白色或黃色的結節狀腫物,切面有明顯的出血和壞死,並可見鈣化點鏡下可見腫瘤由小圓細胞構成,常只見核而胞漿不明顯,瘤細胞有時圍繞一空腔呈放射狀排列,形成菊形團轉移一般不常見
2)色素痣與黑色素瘤:色素痣為良性錯構瘤性畸形的增生性病變,按其在皮膚組織內發生部位的不同,可分為交界痣皮內痣混合痣三種黑色素瘤是一種能產生黑色素的高度惡性腫瘤大多見於30歲以上成人可由交界痣惡變而來,也可以一開始就是惡性鏡下可見瘤細胞呈巢狀條索狀或腺泡樣排列
(4)多種組織構成的惡性腫瘤:腫瘤的實質由兩種以上不同類型的組織構成,稱為混合瘤常見的有畸胎瘤腎胚胎瘤癌肉瘤
1)畸胎瘤:根據組織分化成熟程度不同可分為良性畸胎瘤和惡性畸胎瘤根據外觀可分為囊性和實性良性畸胎瘤又稱為皮樣囊腫,多見於卵巢,呈囊狀惡性畸胎瘤多為實性,在睾丸比卵巢多見容易發生轉移,可轉移到盆腔及遠處器官畸胎瘤還可見於縱隔骶尾部腹膜後松果體等處
2)腎胚胎瘤:又稱為腎母細胞瘤或Wilms瘤,由腎內殘留的未成熟胚胎組織發展而來,多見於5歲以下的兒童,腫瘤成分多樣,除見由瘤細胞呈巢團狀排列,類似幼稚的腎小球腎小管樣結構此外,還可見到黏液組織橫紋肌軟骨等
3)癌肉瘤:同一種腫瘤中既有癌的成分又有肉瘤的成分
8、十大惡性腫瘤排名
首先要檢查確定腫瘤來源,百尋找原發病灶,然後才能決定如何治療。可以進行胸部ct,腹部彩超,泌尿系度彩超等檢查,另外既然已經出現了骨轉移,說明現在已經是屬於腫瘤晚期了,是無法完全治癒的,治療主版要是為了緩解症狀和延長生存期,對於椎體的轉移瘤來說,可以進行放射治療,另外可以根據原發病灶決定是否做化療,同時權還可以用中葯調理。
9、腫瘤的常見形態有哪些?
1.上皮性腫瘤
(1)良性上皮性腫瘤
1)乳頭狀瘤:腫瘤向表面外生性生長形成乳頭狀突起,並可呈菜花狀或絨毛狀外觀,由覆蓋上皮發生腫瘤的根部較狹窄形成蒂與正常組織相連鏡下每一乳頭都由具有血管的分支狀間質組成軸心,其表面覆蓋的增生上皮因其起源部位不同,可為鱗狀上皮柱狀上皮或移行上皮在外耳道陰莖及膀胱和結腸的乳頭狀瘤較易轉變為乳頭狀癌
2)腺瘤:由腺上皮發生的良性腫瘤,黏膜腺的腺瘤多呈息肉狀,腺器官內腺瘤呈結節狀,且常有包膜,與周圍正常組織分界清晰,結構與起始腺體十分相似,常具有一定的分泌功能,能分泌漿液和黏液,常見於甲狀腺涎腺卵巢乳腺等處
根據腺瘤的組成成分或形態特點,可將腺瘤分為囊腺瘤纖維腺瘤多形性腺瘤和息肉狀腺瘤等類型
①囊腺瘤是由於腺瘤組織中的腺體分泌物淤積,腺腔逐漸擴張並互相融合成大小不等的囊腔,因而得名主要見於卵巢,偶見於甲狀腺及胰腺,卵巢囊腺瘤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黏液性囊腺瘤,常為多房性,囊壁光滑,少有乳頭狀增生另一種是漿液性乳頭狀囊腺瘤,腺上皮向囊腔內呈乳頭狀增生,並分泌漿液,所以稱為漿液性乳頭狀囊腺瘤
②纖維腺瘤是女性乳腺最常見的良性腫瘤,除腺上皮細胞增生外,同時還伴有纖維結締組織增生這種腫瘤是女性常見的良性腫瘤
③多形性腺瘤好發於涎腺,特別是腮腺,過去常稱為混合瘤由腺組織黏液樣及軟骨樣組織等多種成分混合而成本瘤生長緩慢,但切除後常易復發
④息肉狀腺瘤發生於黏膜,呈息肉狀,有蒂與黏膜相連,多見於直腸其中表面呈乳頭狀或絨毛狀的惡變率較高結腸多發性腺癌性息肉病常有家族遺傳性,不但癌變率較高,並易早期發生癌變
(2)惡性上皮組織腫瘤: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統稱為癌,多見於40歲以上的人群,常以浸潤性生長為主,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發生於皮膚黏膜表面者呈息肉狀或菜花狀,表面常有壞死及潰瘍形成,發生在器官內者為不規則的結節狀癌早期一般經淋巴道轉移,到晚期才發生血道轉移這與間葉組織惡性腫瘤有區別,惡性間葉組織腫瘤主要先經血道轉移癌的常見類型有以下幾種:1)鱗狀細胞癌:常發生於原有鱗狀上皮覆蓋部位,如皮膚口腔唇子宮頸陰道食管陰莖等,也可發生於鱗狀上皮化生的部位如支氣管膽囊腎盂等處,正常時雖不由鱗狀上皮覆蓋,但可通過鱗狀化生而發生鱗狀細胞癌肉眼呈菜花狀,可向深層浸潤生長分化好的鱗狀細胞癌可在鏡下觀察,層狀角化物稱為「癌珠」,分化較差的鱗癌無角化珠形成,甚至也無細胞間橋,瘤細胞呈明顯的異型性並見較多的核分裂像
2)基底細胞癌:多見於老年人面部,如眼瞼頰及鼻翼等處,由該處的原始上皮細胞或基底細胞發生癌巢主要由濃染的基底細胞樣的癌細胞構成基底細胞癌生長緩慢,表面常形成潰瘍,並可浸潤破壞局部的深層組織,但很少發生轉移基底細胞癌對放射治療敏感,臨床呈低度惡性經過
3)移行上皮癌:膀胱腎盂等處移行上皮易發生,呈乳頭狀多發性,可潰破形成潰瘍或廣泛浸潤膀胱壁鏡下,癌細胞似移形上皮,呈多層排列,異型性明顯
4)腺上皮癌:較多見於胃腸膽囊子宮體等是腺上皮發生的惡性腫瘤,分化較好的具有腺樣結構的稱為腺癌,分化差的常形成實體性癌巢,不形成腺腔的稱為實體癌
分泌黏液較多的稱為黏液癌,又稱膠體癌,常見於胃和大腸鏡下可見黏液聚集於癌細胞內,將核擠向一側,使該細胞呈印戒狀,稱為印戒細胞
5)癌前病變非典型性增生及原位癌癌前病變:是指某些具有癌變的潛在可能性的病變,如長期存在不及時治療就有可能轉變為癌常見的癌前病變有:①黏膜白斑:常見於口腔外陰等處黏膜由於鱗狀上皮的過度增生和過度角化並有一定異型性,長期不愈可轉變為鱗狀細胞癌
②慢性子宮頸炎伴宮頸糜爛:這是婦科常見疾患,是在慢性宮頸炎基礎上,宮頸陰道部的鱗狀上皮被來自子宮頸管內膜的單層柱狀上皮取代,可以轉變為宮頸鱗狀細胞癌
③直腸結腸的腺瘤性息肉:單發多發均可發生癌變,有家族史的多發者,更易發生癌變
④乳腺增生性纖維囊性變:常因內分泌失調引起,伴有導管內乳頭狀增生者易發生癌變
⑤慢性萎縮性胃炎及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胃黏膜上皮的腸上皮化生可發生癌變慢性胃潰瘍長期不愈,也可發生癌變,其癌變率大約為1%
⑥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在反復潰瘍和黏膜增生的基礎上可發生結腸腺癌
⑦皮膚慢性潰瘍:經久不愈的皮膚潰瘍和瘺管特別是小腿慢性潰瘍可發生鱗狀上皮增生,易癌變
⑧肝硬化:慢性病毒性肝炎進展為肝硬化,相當一部分可進一步進展為肝細胞性肝癌
非典型性增生:非典型性增生是上皮細胞異乎常態的增生,形態呈現一定程度的異型性,但不足以診斷為癌,多發生於皮膚或黏膜表面的鱗狀上皮,也可發生於腺上皮這種非典型性增生如累及2/3以上尚未達到全層的為重度非典型性增生,很難逆轉而發生癌變癌前病變常通過這種形式轉變為癌
原位癌:原位癌指黏膜鱗狀上皮層內或皮膚表皮內的重度非典型增生幾乎累及或累及上皮的全層,但尚未侵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潤生長者稱為原位癌如子宮頸食管及皮膚的原位癌
2.間葉組織腫瘤(1)良性間葉組織腫瘤:這類腫瘤的分化成熟程度高,其組織結構細胞形態硬度顏色等均與其發源的正常組織相似腫瘤生長慢,一般具有包膜常見的類型有以下幾種:1)纖維瘤:瘤組織內的膠原纖維排成束狀,互相編織,纖維間含有纖維細胞,外觀呈結節狀,與周圍組織分界明顯,有包膜,切面呈灰白色常見於四肢及軀乾的皮下此瘤生長緩慢,手術摘除後不再復發
2)脂肪瘤:好發於背肩頸及四肢近端的皮下組織,外觀為扁圓形或分葉狀,有包膜,質地柔軟,色淡黃,有正常的脂肪組織的油膩感鏡下結構與正常脂肪組織的區別在於脂肪瘤有包膜瘤組織分葉大小不規則,並有不均等的纖維組織間隔存在脂肪瘤一般無明顯症狀,但也有引起局部疼痛症狀者,很少惡變,手術易切除
3)脈管瘤:可分為血管瘤淋巴管瘤其中以血管瘤最為常見多為先天性發生,所以常見於兒童血管瘤全身都可發生,但以皮膚最為常見血管瘤可分為毛細血管瘤(由增生的毛細血管構成)海綿狀血管瘤(由擴張的血竇構成)及混合性血管瘤(即兩種改變並存)海綿狀血管瘤肉眼觀為地圖狀邊界清楚的無包膜紫紅色病損,呈浸潤性生長在皮膚或黏膜可呈突起的鮮紅腫塊,或呈暗紅色或紫紅色腫塊,壓之退色淋巴管瘤由增生的淋巴管構成,內含淋巴液淋巴管呈囊性擴張並互相融合,內含大量淋巴液,稱為囊性水瘤,此瘤多見於小兒
4)平滑肌瘤:常見於子宮胃腸瘤組織由形態比較一致的梭形平滑肌細胞組成
細胞排列成束狀互相編織,核呈長桿狀,兩端鈍圓,核分裂像少見
5)骨瘤:常見於頭面骨及下頜骨,也可累及四肢骨鏡下可見骨瘤由成熟的骨質組成,但失去其正常的骨質結構和排列方向
6)軟骨瘤:分為外生性軟骨瘤和內生性軟骨瘤鏡下可見腫瘤由成熟的透明軟骨組成,呈不規則的分葉狀切面呈淡藍色或銀白色,半透明,可有鈣化和囊性變
(2)惡性間葉組織腫瘤:惡性間葉組織腫瘤統稱為肉瘤
癌與肉瘤的區別如下:1)癌的組織來源為上皮組織,肉瘤的組織來源為間葉組織
2)發病率:癌較常見,約為肉瘤的9倍,多見於40歲以上的成年人;肉瘤較少見,大多見於青少年
3)大體特點:癌質較硬色灰白較乾燥,肉瘤質軟色灰紅濕潤魚肉狀
4)組織學特點:癌多形成癌巢,實質與間質分界清楚,纖維組織有增生;肉瘤細胞多彌漫分布,實質與間質分界不清,間質內血管豐富,纖維組織少
5)網狀纖維:癌細胞間多無網狀纖維,肉瘤細胞間多有網狀纖維
6)免疫組織化學:癌細胞表達上皮標記(如細胞角蛋白),肉瘤細胞表達間葉標記(如波形蛋白)
7)轉移:癌多經淋巴道轉移,肉瘤多經血道轉移
常見惡性間葉組織腫瘤:1)纖維肉瘤:是肉瘤中常見的一種發生部位與纖維瘤相似,好發於四肢皮下組織
分化好的纖維肉瘤瘤細胞呈梭形,異型性小,與纖維瘤有些相似分化不好的纖維肉瘤則有明顯的異型性纖維肉瘤分化好者生長較慢,轉移和復發較少見,分化不好者生長較快,易發生轉移,切除後較易復發
2)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好發於下肢,其次是上肢深部軟組織及腹膜後,這是老年人最常見的軟組織肉瘤電鏡下,主要見成纖維細胞和組織細胞樣細胞此外還可見原始間葉細胞肌纖維母細胞黃色瘤細胞多核瘤巨細胞異型性非常明顯,核分裂像常見大多數腫瘤中可見中等量或多量的慢性炎性細胞浸潤有的區域可見纖維母細胞呈車輻狀,被認為有一定的診斷意義3)脂肪肉瘤:好發於大腿及腹膜後的軟組織深部,來自原始間葉組織,很少由皮下脂肪層發生多見於40歲以上的成人,極少見於青少年肉眼觀呈結節狀或分葉狀,表面常有一層假包膜,可似一般的脂肪瘤,切面可呈黏液樣外觀,或均勻一致呈魚肉狀本瘤的瘤細胞形態多種多樣,可見分化較差的星形梭形小圓形或呈明顯的異型性或多型性脂肪母細胞,胞漿內可見多少和大小不等的脂滴空泡,也可見分化成熟的脂肪細胞
4)橫紋肌肉瘤:常見於10歲以下兒童,好發於頭頸泌尿生殖道及腹膜後鏡下由不同階段的橫紋肌母細胞瘤組成根據瘤細胞的分化程度排列結構和大體特點可分為三種類型:胚胎性橫紋肌肉瘤腺泡狀橫紋肌肉瘤多型性橫紋肌肉瘤
5)平滑肌肉瘤:較多見於子宮和胃腸,患者多為中老年人鏡下見瘤細胞有不同程度異型性核分裂像的多少對判斷預後有重要意義
6)血管肉瘤:血管起源於血管內皮細胞,可發生於全身各器官和軟組織,尤以頭面部多見發生於軟組織的多見於皮膚,腫瘤內部易有壞死出血,有擴張的血管時,切面可呈海綿狀鏡下,分化較好者,瘤組織內血管形成明顯,大小不一,形狀不規則,血管腔內皮細胞有不同程度的異型性,可見核分裂像分化差的血管肉瘤,細胞常呈片團狀增生,形成不明顯的不典型的血管腔或僅呈裂隙狀,瘤細胞異型性明顯,核分裂像多見
7)骨肉瘤:起源於骨母細胞,常見於青少年,好發於四肢長骨,尤其是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X線可見特徵性的Codman三角和日光放射狀影像
8)軟骨肉瘤:起源於軟骨母細胞,好發於盆骨,年齡多在40~70歲鏡下見軟骨基質中散布有異型性的軟骨細胞出現較多的雙核巨核和多核瘤巨細胞
(3)神經外胚葉源性腫瘤1)視網膜母細胞瘤:起源於視網膜胚基的惡性腫瘤,常見於3歲以下的嬰幼兒,是一種常染色體性遺傳病,並有家族史大多數發生在單側眼,但也可雙眼發生,肉眼觀呈黃白色或黃色的結節狀腫物,切面有明顯的出血和壞死,並可見鈣化點鏡下可見腫瘤由小圓細胞構成,常只見核而胞漿不明顯,瘤細胞有時圍繞一空腔呈放射狀排列,形成菊形團轉移一般不常見
2)色素痣與黑色素瘤:色素痣為良性錯構瘤性畸形的增生性病變,按其在皮膚組織內發生部位的不同,可分為交界痣皮內痣混合痣三種黑色素瘤是一種能產生黑色素的高度惡性腫瘤大多見於30歲以上成人可由交界痣惡變而來,也可以一開始就是惡性鏡下可見瘤細胞呈巢狀條索狀或腺泡樣排列
(4)多種組織構成的惡性腫瘤:腫瘤的實質由兩種以上不同類型的組織構成,稱為混合瘤常見的有畸胎瘤腎胚胎瘤癌肉瘤
1)畸胎瘤:根據組織分化成熟程度不同可分為良性畸胎瘤和惡性畸胎瘤根據外觀可分為囊性和實性良性畸胎瘤又稱為皮樣囊腫,多見於卵巢,呈囊狀惡性畸胎瘤多為實性,在睾丸比卵巢多見容易發生轉移,可轉移到盆腔及遠處器官畸胎瘤還可見於縱隔骶尾部腹膜後松果體等處
2)腎胚胎瘤:又稱為腎母細胞瘤或Wilms瘤,由腎內殘留的未成熟胚胎組織發展而來,多見於5歲以下的兒童,腫瘤成分多樣,除見由瘤細胞呈巢團狀排列,類似幼稚的腎小球腎小管樣結構此外,還可見到黏液組織橫紋肌軟骨等
3)癌肉瘤:同一種腫瘤中既有癌的成分又有肉瘤的成分
10、骨腫瘤能活多久
首先,你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必須要知道一點,生存率這個東西,只是某些部門用來做報告的一個數據,真正對於病人來說,其實沒有多大的意義。其次,給你說一下我個人的經歷,我媽媽在2012年11月做的手術,當時出的病理結果是iiia期,卵巢癌,腹腔內大網膜可見癌細胞,淋巴未見轉移。當時我查了好多資料,現學的這方面的知識,也咨詢過很多業內比較權威的專家,當時普遍給出的結果是如果挺過了化療,基本就沒事了。但是現在的事實是,我媽媽在做完化療之後的三個月復發轉移,最終去世。從做手術到去世10個月。這能說明什麼呢?什麼都說明不了!生存率也好,復發率也好,都只是一個數字,是安慰我們的也好,衡量指標也好,不管怎樣,指標再高,也不是自己的,所以,讓自己成為那個存活率的分子才是最重要的!珍惜現在,把能做的都做好,就行了!別想太多!
祝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