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質增生用什麼葯最好?能治好嗎?
對於老年人來說身體的各個方面都處於一種不斷退化的階段,所以與年輕人比較起來,老年人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疾病。其中老年人的骨骼也處於一種不斷老化的狀態,所以如果不注重鈣元素的補充,就有可能會引起骨質增生的問題。而發生骨質增生問題之後,使用什麼葯物的治療效果最好?
骨質增生吃什麼葯效果好?
一、鎮痛抗炎葯
①布洛芬。有抗炎、解熱、鎮痛、抗風濕作用,作用較強,胃腸道反應較少。用法:每次0。2~0。4克,每日3次,飯後服。
②芬必得。布洛芬葯效短,每日要服用多次,而夜間時間較長,疼痛仍可出現。芬必得服一粒(300毫克)葯效可維持12小時,可防止晨僵和疼痛的再現,服用方便,對胃的刺激較輕。
③炎痛喜康。每日清晨服葯一次(20毫克)可維持血葯濃度24小時以上。
④扶他林。一天僅服一次(75毫克),療效可持續24小時,鎮痛抗炎效果好,在關節內有一定濃度,故對四肢關節更為合適。
二、中草葯類
骨質增生症屬於中醫痹症,故應多用活血化淤及祛風濕葯,並可加用一些扶正補虛的葯物。臨床以中成葯最為方便,此類葯物鎮痛作用稍弱,但對輕度或中度疼痛者效果較好,可較長時間應用而不良作用較小。
骨質增生葯物治療效果更佳,按時吃葯,按時就寢,對剛剛緩解的症狀不僥幸,不放棄,持之以恆的接受骨科醫院的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的臨床會有個好的治療效果,這樣才能不斷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骨質增生用什麼葯好?
基本方:伸筋草,透骨草,木瓜,雞血藤,威靈仙,海桐皮,五加皮,當歸,三棱,莪術,川芎,生川烏、生草烏,川牛膝,各適量,可隨症加減,在醫生指導下來靈活運用。把這些葯物加適量的水煮開十分鍾後倒入盆中,然後在葯液中加食醋、白酒各適量,裸露患膝讓葯物蒸汽熏蒸,葯溫適中後再用毛巾浸葯液燙洗患處。一次四十分鍾左右即可。注意最好不要在空腹或飯後熏洗。
夏枯草熱敷法:夏枯草適量,加水煎取葯液後加適量的白醋,然後用毛巾蘸汁熱敷患處,可緩解疼痛不適。
夜敷日除法:赤芍、姜黃、梔子、白芷,穿山甲,冰片,各適量,把這些葯物都研為葯末,然後用醋調成膏狀,敷在膝關節患處,上面蓋塑料薄膜並用紗布包紮,夜敷日除,三天換一次葯。
2、治骨刺的方法;
◆我來給你介紹一下有關這些。骨質增生(骨刺)是指骨關節邊緣增生的骨質,又稱骨贅、骨質增生。骨刺好發於脊柱及負重關節,是一關節的生理性退行性變化。它的形成與年齡、關節創傷或退變導致的關節失穩、骨關節應力分布異常等因素有關。本病常見於中老年人,20歲以下者鮮見骨質增生,以後隨年齡增大,發病率逐漸升高。 骨刺形成的機理還不甚清楚,有學者認為是關節軟骨為適應力學變化而致骨細胞增生,進而骨化形成骨贅,或是關節失穩,韌帶異常牽拉,刺激骨膜形成新骨。 從本質上講,骨刺的發生是一種人體生理上的代償功能,是骨關節為適應應力變化而產生的防禦反應, 它可以使失穩的關節、脊柱趨於穩定,對恢復機體的運動功能是有利的。但如果增生的骨質造成對周圍神經、血管及其他結構的壓迫時,則會出現相應的臨床症狀。因此,骨刺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轉化為病理性的。人體出現骨刺,並不一定出現臨床症狀,臨床症狀的嚴重程度與骨刺的大小、多少也不是成正比的。其實還有更有效的方法就是,日本琉康對於你的這個症狀還蠻適用的。在國外相當的流行。無法避免的是,還蠻貴。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3、骨質增生怎麼辦?
骨質增生的症狀主要有骨或者關節酸痛、腫脹,嚴重者出現活動受限等症狀。不同部位的骨質增生給病人帶來的後果是不一樣的。
骨質增生屬於中醫痹症范疇.屬於無菌性炎症,一般的消炎葯不起作用.建議你服用抗骨質增生丸,骨刺片,骨刺消痛液治療,這類葯物起效較慢,一般需要治療數周才能見效。平時要注意多休息,而且最好是去醫院確認一下再用葯更好,不要拖,身體不能存僥幸心理
4、骨質增生手術後會有什麼後遺症嗎
?
5、腰椎骨質增生手術時間要多久
症狀較重,微創手術後,有復發的可能,個人意見膝關節置換為好,請謹慎選擇。一般住院半月左右。
6、骨質增生怎麼治療 用針灸有用嗎
暫時緩解1-2小時還是可以的!你好!骨刺,又稱骨贅,就是骨質增生,是骨骼的一種退行性變化;系關節軟骨退變引起新生骨增生的慢性骨關節病。好發於中老年人,骨刺多發於負重關節部位,如椎體、四肢關節、跟骨等負重關節。 原發性退行性骨關節病,正常軟骨是由軟骨細胞及基質構成,而基質由蛋白多糖構成的硫酸軟骨素和包埋其中的膠原纖維組成。軟骨中硫酸軟骨素含量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致使膠原微纖維分解,軟骨產生老年性退變。 繼發性退行性骨關節病,如外傷、勞損、先天性關節畸形、局部骨組織缺血、內分泌失調和神經性障礙等引起。多見於青壯年、單關節受累、某些負重操作受外傷等人。退變軟骨不光滑、變薄、脆弱、蟲蝕狀缺損、最終完全消失、露出骨端,由於修復,骨端硬化,關節邊緣形成骨贅、關節面粗糙不平,進而因局部血管增多而產生骨質疏鬆,關節韌帶附著部位可增生、鈣化和骨化。骨刺的臨床表現與骨刺形成的部位有關。頸椎的骨刺,可壓迫頸叢神經,引起頸、肩、上肢麻木、無力、疼痛,有時疼痛較劇烈,似刀割、電刺並向上肢遠端及頭枕部放射;腰椎的骨刺有壓迫坐骨神經的可能,在彎腰、咳嗽、打噴嚏時可引起腰部、臀部沿大腿後側向下肢放射的劇烈疼痛,跟骨骨刺則出現足跟疼痛,在雙足著地負重時疼痛加重。祖國醫學認為:「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虛虧便會筋骨痿軟,出現腰膝酸軟,四肢無力。 目前西醫治療骨質增生骨刺病症,多選擇手術治療,此類病症的高復發性使手術療法具有相當局限性;而且患者的治療痛苦突出。手術費用也是相當高,頸腰椎手術更難風險極高。在醫學界,許多醫學工作者甚至認為骨質增生是人體衰老的特徵,認為不是獨立的疾病,是人體自我保護的代償反應。由此認為這種退化是不可逆轉的,無法達到根治也沒有必要強求根治。------可以採用中醫外用的葯水外塗滲透治療,有什麼不清楚的 可以加我咨詢!
求採納
7、骨質增生是一種什麼病呢?
骨質增生
骨刺是骨質增生的表徵。在診斷方面十分之簡單,只要為病人作平面X光檢查,就可以很清楚地判斷病人是否患有骨刺或所患的骨刺在哪個位置以及病情的嚴重性。當病人患有骨刺時,在X光片上,通常可見到病患的骨頭邊緣出現尖形的骨質突起。因為這些突起的骨頭本質是骨頭的組織而且形態像刺一般,所以被稱為「骨刺」。
骨刺成因:簡單來說是骨頭與軟組織接觸的地方,長期承受過大壓力、拉力和損傷,促使骨骼出現退化性改變,而這樣的骨骼退化性改變則導致骨質增生。故骨刺與身體過度活動、運動、年齡是有直接的關系。研究證明,活動或不適當的運動常常使關節部位骨骼及軟組織過度損耗,引發關節受力不平衡而導致生骨刺。同樣情況,老年人的關節經過長期慢性損耗,使關節的骨質與軟組織出現不斷的輕度損傷,這一類的損傷,身體故然會作出修補,然而身體對這類損耗性受傷的修補,結果只會形成骨刺的生長。
當然實際在臨床上,很多病人雖然身上已經生長有骨刺,卻從不感到痛楚。這與骨刺所在的位置有關。例如脊骨的骨刺如果生於脊椎體前面邊緣,雖然長得很大、很尖,但因未刺激神經,疼痛並不明顯。但如果骨刺剛好長在神經腺通道上,雖然長得細小,卻可以引致出現手部、腳部的麻痛。如骨刺在脊椎椎管內,壓迫腰脊髓神經,會出現下肢無力,感覺障礙,肌肉張力升高,大小便失禁等嚴重問題。脊椎骨是常生骨刺的地方,這與脊椎的生理和結構有直接關系。腰脊椎在活動時,牽涉到腰背的許多肌肉群、韌帶,對骨骼產生牽拉的作用,長期下來骨頭與軟組織接觸的地方產生損耗,刺激骨質增長。脊椎的特點是活動幅度大,承受壓力大,是人體中載重的骨骼,受損傷的機會多,特別容易出現骨質增生。另外頸椎生長骨刺壓迫到神經腺,也是我們脊醫常常診療的頸椎病。故平時頸脊椎保健是十分重要。如枕頭不宜過高,過高會造成頸椎生理彎曲度變直,各節頸椎失去正常的位置,出現頸脊椎錯們現象,引致頸椎周圍的韌帶及軟組織不能放鬆,使頸椎骨出現骨質增生。除脊椎外,膝關節及腳底都是常發生骨刺的部位。這些關節在站立時,每一個都要擔負50%的身體重量,大約是六十磅。特別是當走路時,一腳抬起,另一腳著地,這時全身重量都放在著地的腳上,加上著地時的沖力,每每是體重的三倍,大約是四百磅左右的沖力,集中於每個關節上。加上如果患者腳部有扁平足的現象,膝關節及腳底所承受的拉力及創傷便會倍增,十分容易導致骨質的增生。
骨質增生的原因雖然很多,而且常常與日常生活拉上關系,生活的時間越長,年齡的增長,身體出現骨刺的現象也越普遍。看起來骨刺的增長好象不能預防,更有不少的病人把年老和骨刺的增長畫了等號!但是,他們並不知道,通過適當的預防和治療,人們是完全可使骨質增生的程度減輕,,出現的時間延遲及防止症狀的出現。
在預防骨刺方面,要避免長期過度劇烈的運動和活動,減少關節、軟骨受傷,避免過度的韌帶和軟組織的牽拉。同時,要防止關節退化,每天要做適當的運動。因為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於關節液,而關節液只有靠擠壓才能在關節內循環流動,供應營養給關節內的軟組織,促進軟組織的新陳代謝,減輕關節軟骨的的退化,修補軟組織的損傷。
當發現患上骨刺時,亦無須過分恐慌。只要有適當的治療,減輕骨刺所帶來的痛楚;針對地改變平日生活上的習慣,改變了身體不良的力學運用模式及機制;調整出現錯位的關節,改善身體力學的機能及神經系統的協調與健康狀態;注意平日飲食及營養的吸收,好等身體有足夠的養料,對日常的損傷進行適當的修補。那樣不但可以減慢骨刺的增長,更可把骨刺的出現的時間延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