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質增生 > 骨質增生是慢性勞損嗎

骨質增生是慢性勞損嗎

發布時間:2021-03-10 08:30:37

1、骨質增生的本質是什麼?

1. 病理學:不規則的軟骨損害,在負重區域的軟骨下骨硬化、囊腫,邊緣骨贅增生,干骺端血流增加及不同程度的滑膜炎。

2. 組織學:早期軟骨表面碎裂、軟骨細胞增生、軟骨面縱向裂開、結晶沉積,同時存在著軟骨修復、骨贅增生;晚期出現軟骨的徹底破壞,表現為軟骨硬化、軟骨消失及軟骨下局灶性骨壞死。

3. 生物力學:關節軟骨的可伸張性、抗壓力、抗剪切力及軟骨通透性降低。軟骨水分增加,過度腫脹,軟骨下骨硬化。

4. 生化改變:蛋白聚糖的含量(濃度)下降,其分子大小和聚集度改變,膠原纖維的大小、排列以及基質大分子的合成和降解均出現異常改變。

5.營養學:骨質增生的根本原因是缺鈣。是應力反應的結果。

2、請問骨質增生是不是國家規定的慢性病

一般骨質增生症屬中醫的「痹證」范疇,亦稱「骨痹」。中醫認為本病與外傷,勞損,瘀血阻絡,感受風寒濕邪,痰濕內阻,肝腎虧虛等有關,屬於慢性病

3、骨質增生是怎麼回事的?

骨質增生的問題一般不會引起的疼痛的它只是一種退變的表現只有它對周圍的神經或者血管產生刺激的時候才會出現症狀的。
骨質增生的問題主要還是由於周圍肌肉的慢性勞損導致關節退變為了穩定關節而出現的增生所致治療這個還是要刺激損傷的肌肉這個才是根本的問題只要這些肌肉的問題解除了疼痛也就消除了。 骨質增生沒有很好的治療辦法,只能是對症治療,可以服用消炎止痛葯治療。
可以採用以下建議;
1.按摩與牽引:按摩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起到消炎止痛用作;牽引可減輕骨刺對局部神經、組織的壓迫而起到暫時緩解疼痛的作用。適用於頸、腰椎骨質增生症。按摩與牽引完全靠外力的作用,只對局部進行治療卻忽視了對人體內整體地調節,因此,只能起到暫時的止痛作用,而不能達到治療的目的。
2.針灸:針灸可通經活血並有止痛作用。可消除局部的水腫和炎症,但對骨質增生來說,針灸只能起輔助作用。
3.西葯治療:目前西醫對本症尚無有效的治療葯物,常採用對症處理,如疼痛時可服一些解熱鎮痛的葯;麻木者可選用B族維生素類葯物;關節腫脹有積液者可給予局部抽取積液或局部封閉等療法。但實踐證明這些治療方法均不理想,只是治標而不治本,病情易復發。
4.手術治療:手術治療不是骨質增生的首選療法。當選用保守治療無效且病情較重、嚴重影響患者生活時,可考慮手術治療。
5.中醫中葯治療:由於本症屬於多發病、常見病,而西葯又無較理想治療方法,所以近年來國內大量運用中醫中葯治療本症,方法各異,豐富多彩,取得了很大進展。

4、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骨質增生呢

正確判斷骨質增生要注意以下幾點:
(1)骨質增生大多數發生在頸椎和腰椎,手指和膝關節處亦可發生,但比較少見。發生在頸椎的增生其症狀在頭部和上肢,又以上肢見多。頸椎本部位沒有明顯症狀,而上肢症狀明顯。一般增生在某一側(不是左就是右),可出現一側從肩關節到上臂、下臂連手指的肌肉內一條線的痛、脹、麻感。
(2)骨刺又稱為骨質增生,一般骨刺並不引起壓迫症狀,但骨刺會間接地引起局部組織的慢性勞損,也會出現脹痛感。骨質增生形成後,會向周圍擠壓,可引起麻木、疼痛,特別是神經根受壓後,不僅局部酸脹、疼痛,在其所轄范圍內都可出現類似反應。
(3)其他肌肉部位出現痛與骨質增生引起的痛是感覺不同的。其他的痛可能同時出現紅腫和發熱症狀,而骨質增生的痛不產生任何別的症狀,只是酸痛、麻脹等,時重時輕,病程長,多年不愈,越來越重。
(4)如果出現在局部某個點,尤其僅在關節處,則不應視為增生(膝關節增生除外),先應做風濕病的化驗為好。 而且應排除椎盤脫出的情況,如果有外傷和扭傷時,還是先拍片為好。

5、骨質增生的症狀是什麼?

症狀
骨質增生多發於中年以上。一般認為由於中年以後體質虛弱及退行性變;長期站立或行走及長時間的持於某種姿勢,由於肌肉的牽拉或撕脫、出血,血腫機化,形成刺狀或唇樣的骨質增生;骨刺對軟組織產生機械性的刺激和外傷後軟組織損傷、出血、腫脹而致。
1、頸椎骨質增生
以頸椎4、5、6椎體最為常見,骨質增生如果是發生在頸椎,骨刺壓迫血管直接影響血液循環,表現多種多樣。主要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頭暈、惡心甚至視物模糊,吞咽模糊。如果骨刺伸向椎管內壓迫了脊髓,還可導致走路不穩,癱瘓、四肢麻木、大小便失禁等嚴重後果。
臨床表現:頸項部有強硬的感覺、活動受限、頸部活動有彈響聲,疼痛常向肩部和上肢放射,手和手指有麻木、觸電樣感覺,可因頸部活動而加重。不同的病變累及不同部位,就出現不同的症狀,晚期可導致癱瘓。頸椎骨質增生嚴重者還會引起頸椎病性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胃炎、心絞痛、吞咽困難等。
2、腰椎骨質增生
臨床表現:好發部位,以腰三、腰四最為常見。臨床上常出現腰椎及腰部軟組織酸痛、脹痛、僵硬與疲乏感,甚至彎腰受限。如鄰近的神經根受壓,可引起相應的症狀,出現局部疼痛、發僵、後根神經痛、麻木等。如壓迫坐骨神經可引起坐骨神經炎,出現患肢劇烈麻痛、灼痛、抽痛、串痛、向整個下肢放射。
3、膝蓋骨質增生
臨床表現:初期,起病緩慢者膝關節疼痛不嚴重,有可持續性隱痛,氣溫降低時疼痛加重,與氣候變化有關,晨起後開始活動,長時間行走,劇烈運動或久坐起立開始走時,膝關節疼痛僵硬,稍活動後好轉,上下樓困難,下樓時膝關節發軟,易摔倒。蹲起時疼痛,僵硬,嚴重時,關節酸痛脹痛,跛行走,合並風濕病者關節紅腫,畸形,功能受限,伸屈活動有彈響聲,部分患者可見關節積液,局部有明顯腫脹、壓縮現象。
4、足跟骨質增生
臨床表現:其症狀是足根壓痛,腳底疼痛,早晨重,下午輕,起床下地第一步痛不可忍,時輕時重,走路時腳跟不敢用,有石硌、針刺的感覺,活動開後症狀減輕,跟骨部位長骨刺,多見於中老年人。

6、骨質增生會有哪些危害,嚴不嚴重呢?

嚴重的骨質增生會影響關節的活動度,導致患者活動明顯受限,並伴有強烈的疼痛,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甚至進一步影響心情,引起抑鬱症的發生。

楊濟洲:
相對來說比較多。往往重症的這種危害主要累積到我們關節,影響關節的活動度,那麼他的活動明顯受限,而且在活動的時候伴有強烈的疼痛,比如拿我們膝關節來講,比較重的骨性關節炎,走路很疼、很吃力,有些病人到醫院幾乎走不了。尤其是負重情況下的時候,再一個老年朋友上下樓上不去,每邁一步都咬牙切齒,真是,這個是非常疼的,骨頭磨骨頭的這種感覺,我們想想能夠體會。那麼還影響它的活動度,比如說我想蹲下,尤其是,我們身邊的這些老年朋友,比如說出去玩,上廁所有的不是都有坐便,蹲便的時候,蹲不下很費力,蹲下去又起不來。有的老年人住在沒有電梯的樓房裡面,自己爬上爬下這是非常痛苦的。所以說它對我們自身的危害就是,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情況下,進一步會影響心情。那麼現在由於這種重度骨性關節炎所導致的抑鬱症,焦慮,在我們日常的診療工作當中這種患者是非常非常多的。

7、骨質增生,是什麼病,需要多久才康復?

膝關節、骨關節炎 本病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前者是由關節軟骨變性和關節受到損傷所致。遺傳,體質因素也有一定影響;後者繼發先天或後天畸形,損傷或炎症後。如膝內翻或外翻畸形,半月損傷,髕骨軟化症、剝脫性軟骨炎、習慣性或外傷性髕脫位、臏骨骨折等,多發生在50歲以上。因外傷而致的骨性關節炎多發生在青壯年。女性多於男性。 診斷 1.臨床表現 發病緩慢,早期表現為關節疼痛、發僵,開始活動時較明顯,尤其膝內側疼痛為著,活動後疼痛減輕,活動多時又加重,休息後症狀可緩解,晚期為持續性疼痛,活動受限。活動時可及摩擦音。時有關節積液及關節內游離體。2.X線表現 需拍雙下肢負重位X線片。關節積液時關節組織腫脹。關節間隙變窄,關節下骨質緻密,骨密度增高,骨小梁有斷裂,隨之出現囊性變,關節邊緣唇樣增生,脛骨嵴變尖,時可見關節內游離體。 治療原則 1.減少關節負重,減少活動量,休息。2. 應用中葯內服外用灸療整體治療 ⑴ 較輕時主要是保護關節,可少量運用補血、補鈣、營養關節滑膜的葯物。⑵ 中度或嚴重時可用三維立體療法配合用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葯物。⑶關節積液少量時不需要抽出,可局部熱敷,理療即可促進關節液的吸收,關節內注射激素葯物要慎用,盡量不用、更不宜內服激素類。(4)激光治療可解除肌肉痙攣,改善血液循環,消腫、消炎、鎮痛、抑制不良免疫反應等作用。 (5)手術治療:脛骨高位截骨術(北京骨髓炎醫院引進日本的治療方法)。 髖關節、骨性關節炎 髖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髖部關節病,又稱增生性關節炎或肥大性關節炎等。其特點是髖關節軟骨變性,並在軟骨下及關節周圍有新骨形成,是骨科常見疾患之一。 臨床表現 1、髖關節原發性骨性關節炎好發於50歲以後。繼發性發關節炎的平均年齡較小,一般在40歲左右,多繼發於先天性髖臼發育不良,股骨頭壞死、骨折脫臼或炎症之後。2、主要症狀為疼痛、跛行和功能限制,疼痛常放射至膝關節內側。 3、關節疼痛是最早的主訴,一般都有活動多則加重,休息則減輕的特點。受累關節常有關節膠著,即該關節在某一位置較長時間靜止不動以後,開始活動時比較困難且伴有疼痛,經短時間活動後,膠著現象才消失,但如果活動過多,同樣會引起關節疼痛。 診斷標准 1.臨床表現 開始時髖部酸痛或鈍痛,慢性、漸進性發展,疼痛加重時常放射至膝內側,跛性加重。髖關節活動受限,首先旋轉受限,尤以內旋為著,繼而影響外展、內收及屈伸活動。2.X線表現 關節間隙變窄甚至消失,關節邊緣骨刺形成,局部軟骨下骨質密度增加,頭臼囊性變以及股骨頭密度和形態上的改變。 治療原則 原發性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發展緩慢,繼發性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發展進程則較前者迅速。 1.三維立體療治療法髖關節骨性關節炎2.適當休息,減少負重,減輕關節負擔。3.消除致病因素。4.理療,適當活動鍛煉。5.西葯治療非甾體類鎮痛葯。6.保守治療無效時手術治療。 ⑴ 關節鏡\⑵ 髖臼旋轉截骨術\⑶ 髖部截骨術\⑷ 人工關節置換術。 踝關節、骨性關節炎 診斷標准 1.年齡 原發性踝關節骨性關節炎多發生在50歲左右,繼發性踝關節骨性關節炎多發生在40歲左右。 2.臨床表現 ⑴ 疼痛 病變進展緩慢,踝關節開始進展不重,初感關節不靈便,隨運動量增加而加劇,不活動時,疼痛減輕或消失。開始活動時疼痛,隨活動而好轉。 ⑵ 體征 觸及踝關節較正常骨性增大,滑膜腫脹,關節功能不同程度受限,主動或被動關節活動時,可觸及不同程度摩擦音,晚期有不同程度畸形。 3.X線表現 關節間隙變窄和不規則軟骨下骨質密度增加、硬化,關節邊緣唇樣增生,骨贅形成。晚期關節軟骨明顯破壞,關節間隙明顯變窄,關節畸形及半脫位。 網球肘 網球肘又稱為肱骨外上髁炎,局部疼痛,並影響伸腕和前臂旋轉功能的慢性或勞損性疾病。 診斷標准 1.多好發於前臂勞動強度較大工種的中年男性,以右側為多。2.局部壓痛點多在肱骨外上髁、環狀韌帶或肱橈關節間隙,活動范圍正常。3.X線片 肱骨外上髁處密度增高。 半月板損傷 膝關了半月板損傷,包括半月板和盤狀軟骨撕裂、半月板囊腫、半月板周圍炎及半月板過度活動等病,為一種臨床較常見傷病,本病多發於青壯年體力勞動者和球類、體操、跳躍、舉重運動員、演員等。半月板可單獨受損,也可與內側副韌帶、前支韌帶斷裂等損傷合並存在,若處理不當,常可影響膝關節穩定性和活動功能,並導致膝關節早期退行性改變。 臨床表現 1、多數患者有膝關節扭傷史,傷後膝關節立即發生劇烈疼痛,關節腫脹,甚至活動障礙。 2、慢性期或無明顯外傷的患者,主要症狀患膝關節活動痛,以行走和上、下坡時明顯,部分患者可出現跛行,伸屈膝關節時膝部有彈響,少數患者出現「交鎖」,股四頭肌較健萎縮,膝關節不能過伸和屈曲,關節間隙外常有壓痛。 髕骨勞損 髕骨勞損又稱髕骨軟骨軟化症,髕骨軟骨病,是一種較常見的膝關節疾病,是指髕骨軟骨面及與其相對的股骨髕面的關節軟骨進行性病變而產生的一系列症狀,好發於運動員及體力勞動者。引起髕骨軟化病的發病原因多數認為與膝關節長期勞損和局部外傷有關。這種對髕骨軟骨面的直接磨損,長期可使軟骨面發生軟化、纖維化,甚至骨質外露、增殖等,引起膝關節慢性疼痛,負重困難。 臨床表現 1、主要症狀有膝前疼痛和關節癱軟無力,其疼痛多為隱痛不適,半蹲、起跳、落地、急停或上下樓梯痛。在起跳、落地或下樓梯時常突然出現膝痛打軟症狀,重者行走疼痛、跛行。多於負重變化有關,並感關節發涼,髕骨周緣有指壓痛,局部可觸及腫脹或增厚組織,壓、磨髕軟骨痛。2、多數有髕股關節摩擦音或精糙音,單腿或雙腿半蹲痛,久病患者,多有股四頭肌萎縮、關節積液等。 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 膝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發生的原因包括外傷及慢性勞損兩方面。臨床上分急性創傷性炎症和慢性勞損損性炎症兩種。前者多因創傷,如扭傷、挫傷、近關節骨折或處科手術引起,使滑膜受壓充血,甚至滑膜損傷破裂出血、積液、積血使關節內壓升高,後者一般由急性創傷性滑膜炎失治轉化而成,或由其他的慢性勞損導致滑膜的炎症滲出,產生關節積液造成,多伴有滑膜增厚、纖維化、關節粘連等。 臨床表現 1、膝關節受到損傷後,關節腫脹,疼痛,髕骨浮漂,活動受限,創傷性滑膜炎有明顯膝關節外傷史或關節過度活動史。2、腫脹和積液多在傷後5-6小時出現,若傷後腫脹在短時間內腫起,張力大,觸之較硬,則考慮為關節積血所致,有關節內骨折或韌帶嚴重撕裂傷發生。3、急性期,關節腫脹飽滿,多以脹痛為主,慢性期關節疼痛不劇,多感酸脹痛,關節乏力,腫脹程度與關節活動量有關,量大時腫加重,量少或休息則減。嚴重者,關節屈活動時常有滑膜擦音響、股四頭肌萎縮等改變。 增生性脊柱炎 增生性脊柱炎是一種慢性骨關節疾患,又稱骨質增生症或老年性脊柱炎,多在中年以後發生。好發於負重大、活動多的關節,男多於女,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 腰部隱隱作痛,仰俯屈伸、轉側起坐失靈,活動片刻後疼痛可稍緩解,但活動過多又症狀加重,尤其在早晨起床時或久坐後起立時疼痛最為明顯,纏綿反復,常常伴有脊髓神經根放射性疼痛。 骶骼關節炎 臨床上骶骼關節炎可以分為骶骼關節結核性關節炎、緻密性骶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創傷性骶骼關節炎、脊柱炎性骶髂關節炎、牛皮癬性骶髂關節炎、急性化膿性骶髂關節炎、布病性骶髂關節炎等。 臨床表現 骶髂關節炎主要症狀在骶髂關節區疼痛、壓痛、叩擊痛,根據不同病因,存在不同的臨床表現: 1、結核性骶髂關節炎:患者午後低熱,腰臀疼痛,骶髂關節前方可出腫痛或波動,有的破潰形成竇道。2、緻密性骶髂關節炎:關節部位的骨密度增高,常發於青年女性,多為單側,也有雙側者。3、強直性脊柱炎之骶髂關節炎:是該病的早期階段,病變多為雙側,青年男性多發,早期關節面骨質破壞,而關節間隙增寬,晚期關節間隙模糊不清,個別有骨性融合,脊柱呈竹節狀改變.4、創傷性骶髂關節炎:多有明顯外傷史,疼痛局限於骶髂關節局部。 創傷性關節炎 創傷性關節炎是因創傷造成關節面不平或承重失衡,關節軟骨發生退行性改變,出現關節疼痛、功能障礙的一種疾病。其臨床症狀及病理改變與退行性骨關節病極為相似。所不同者,患者均有明顯外傷史,並可見於任何年齡組,但最多見於活動力旺盛的青壯年。 臨床表現 1、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外傷史,凡負重較大或經常遭到扭、磨損傷的關節均發生,膝關節最多見。 2、急性期關節迅速腫脹、積血,患者有時顯的脹痛、關節活動障礙,若勉強活動或過度運動時症狀加重。 3、晚期關節出反復積液疼痛,過並活動和勞累時症狀加重,休息後緩解。嚴重者肢體肌肉萎縮,關節腫大。

與骨質增生是慢性勞損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