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背長一個圓圓的是骨質增生還是筋包
?
2、為什麼手背上會長個「筋包」呢?
腱鞘囊腫 (骨科)
概述
腱鞘囊腫是指發生於關節囊或腱鞘附近的一種內含膠凍狀粘液的良性腫塊,其多為單房性,也可為多房性。發病原因不明。目前主要認為與關節囊、韌帶、腱鞘上的結締組織因局部營養不良,發生退行性粘液性變性或局部慢性勞損有關。其臨床表現主要為腕背部、腕掌部或足背部出現腕豆至拇指頭大小的半球狀腫塊,質硬,有彈性,基底固定,有壓痛。 本病最常發生於腕部背側,其次是腕部掌面的橈側,亦可發生於手掌、手指和足背部,少數發生於膝及肘關節附近;多見於青年和中年,女性多於男性;大多逐漸發生或偶爾發現,生長緩慢。極少數病例,囊腫可自行吸收,但時間長。多數病例經非手術治療,療效較好,但可復發。極少數病例需手術切除,效果良好。
臨床表現
1.手腕背側、掌側或足背等處出現局部腫塊隆起,生長緩慢,很少有疼痛或不適。個別發生於腕管或掌部小魚際者,可壓迫正中神經或尺神經,出現相應的感覺和運動障礙。 2.腫塊呈半球形,豌豆至拇指頭大小,一般不超過2cm,表面光滑飽滿,與皮膚無粘連,觸之堅硬,有彈性,可有囊性感,基底固定,壓之有酸脹或痛感。
診斷依據
1.腕背側、掌側或足背等處出現半球形、表面光滑、張力較大的囊性腫塊。 2.腫塊生長緩慢,壓之有酸脹或痛感,基底固定。 3.X線攝片示骨關節無改變。
治療原則
1.腱鞘囊腫可以自消,但時間較長。 2.淺表囊腫可用外力壓破、擊破、擠破或用針刺破囊壁,待其自行吸收,可治癒,但易復發。 3.局麻下用粗針頭穿刺,盡量抽盡膠狀液,注入醋酸氫化可的松或強的松龍12.5-25mg,加壓包紮,每周一次,連續2-3次即愈,常復發。 4.手術治療:效果最佳。手術必須仔細將全部囊壁連同周圍部分正常的腱鞘、腱膜等組織、徹底切除。術後很少復發。復發者,仍可再次手術切除之。
用葯原則
1.本病一般不需葯物治療。要做囊內注射者,則可選用醋酸氫化可的松或強的松龍。 2.需手術治療者,則術後選用適當的抗生素。部分住院病人還需補充液體等。
輔助檢查
1.本病一般在門診治療,非手術治療者,檢查專案僅需做檢查框限中「A」的第1項或不需作檢查; 2.需在門診行手術治療者,則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中的第1至3項為主; 3.個別因囊腫較大且部位較深(如肘部、窩或腕管內)需住院手術治療者,則需做檢查框限「A」中的所有專案。
療效評價
1.治癒:囊腫消失,無症狀,肌腱無粘連,無復發,功能恢復。手術後傷口癒合。 2.好轉:症狀減輕,功能改善。 3.未愈:症狀、體征未改善。
專家提示
腱鞘囊腫,是一種好發於手腕背側、掌側或足背等處的良性腫塊。因此,若手腕或足背等處出現無痛性的半球形腫塊,就應該考慮是本病,需與表皮樣囊腫、皮脂腺瘤或脂肪瘤相鑒別,以免誤診。本病一般對人體影響不大,極少數可自行消失。目前雖有多種方法治療本病,但多數病例仍有復發之可能。若囊腫較小,又無症狀,且不影響外觀者,可不做處理,靜觀其變。若囊腫較大,又有症狀者,可行非手術治療。復發者,可再次治療。為達到根治的目的,可選擇手術切除方法,但極少數亦有復發。
http://www.hyxinwen.com/hyjk/nk/guwai/061.asp
3、手背上面有很多青筋,這是什麼情況呢?這是身體不健康的信號嗎?
因為個人體質的不同,手上青筋的表現程度也是不一樣的。所以說這與健康沒有太大的聯系,不必過於擔心。
一般來說胖子要比瘦子的手更充盈,他的皮下脂肪會更多。所以說胖子的手基本上看不到血管和青筋,所以說瘦的人就更容易看到血管,只要手一攥緊的時候就容易看到,青筋暴露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只能說您身體太瘦了,適當的補充營養是有必要的,但是這並不會象徵著身體出現某些健康問題。
還有可能是平常的水果蔬菜維c攝入的太少。維生素c攝入的過少就容易導致青筋暴露身體的運轉出現了一些小的異常,平常多注意吃一些水果蔬菜,多喝水,然後注意規律的作息,慢慢的就能調整過來,這個不會導致太太的健康問題。
如果說你的生活作息,你的飲食,你的身體胖瘦長度,都是非常正常的標准,不是上面的兩種情況,那有可能就是你的肝臟出現了問題。這就要到醫院去檢查了,需要問醫生專業的意見了,絕大多數的可能性,上述兩點沒有出現問題就是你的腎臟出現了問題,因為正常人的青金是不會那麼突出的,可能說在血管迴流受到影響的時候會有一定的突出,但是平常是不會那麼明顯的。
平常注意規律的飲食,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少吃點兒脂肪,少吃一點兒肉類食品。少喝碳酸飲料,裡面蘊含了各種防腐劑以及添加劑,對我們的身體沒有任何的好處,如果說非要喝的話,可以喝一些低度數的濃香型白酒,它能夠促進我們身體的血液循環。
4、為什麼有的人手上的青筋會那麼明顯的凸起?
經常看到有些人手背上青筋凸起,看著挺可怕的,這些青筋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有些人看不出來而有些人卻非常的明顯呢?其實我們看到手背上的青筋是靜脈血管,裡面流淌著暗紅色的新鮮血液,而靜脈血管的管壁是白色的,我們是黃色皮膚,這樣暗紅色、白色再加上黃色三種顏色的疊加到我們眼中就變成了青色。
手臂下垂時間久了血管就會非常的明顯,當血液正常流動或者是我們的手臂基本與心臟平行的時候,手背的青筋就不會很明顯了。那麼在什麼情況下手背青筋會特別明顯呢?
手背皮下脂肪少
身體消瘦的人身體血管就會非常明顯,尤其是夏天或者過度運動之後就會更明顯,這是因為身體新陳代謝加快血液循環增強,於是手背的青筋就會變的特別明顯,只要身體健康就不用擔心。
長時間手臂下垂或壓迫血管
手臂長時間下垂,局部血液無法正常循環,血液動力不足無法迴流心臟就會出現青筋凸顯。而壓迫手臂局部血管,也會導致手臂的靜脈迴流受阻,血液迴流變慢堆積在靜脈血管中,這時候的血管就會凸起,只要把手臂抬高或者放鬆局部就可以恢復正常。
過重的體力勞動或鍛煉
過重的體力勞動會導致手臂靜脈血液迴流受阻壓力增高,就會通過血管表現出來,只要減少運動量就可以逐漸恢復。
其實手背有青筋是很正常的,手臂在自然下垂的時候,因為重力作用血液聚集在手背,就會出現這種情況,熱的時候這種情況會更明顯,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不要有任何心理負擔。
5、手背青筋突出怎麼消除
手背青筋凸起主要考慮與個人體質有關,一般情況下,是不需要進行治療的。其次,靜脈凸起還需要考慮是不是因為血液循環不好。要是患者血液循環不好,建議平常可以時不時的抬起手臂,盡量避免穿過緊的衣服。
青筋出現影響美觀,但是要清理,不是清理好不好看,而是清理身體里的廢物,關鍵是平時要學會清腸排毒。
(5)骨質增生會在手背筋上長嗎擴展資料:
如果青筋在指根關節處說明是人的腦袋的問題,中指指掌關節橫紋有青筋凸起,扭曲、紫黑則發作,提示腦動脈硬化,小孩暫不表示腦袋,則表示腸胃積滯消化不良。
成人食指指掌橫紋有「青筋」提示容易左側肩周炎。小指指掌橫紋有「青筋」提示容易右側肩周炎。拇指指掌關節橫紋有「青筋」凸起,扭曲,提示心臟冠狀動脈硬化,紫黑則冠心病發作,中風跟大腸有關系。環指青筋小孩積滯,成人內分泌失調。
6、骨質增生可以發生在手關節嗎
可以的.但要看你媽媽的症狀好象不是增生引起的.考慮有沒有內風濕關節炎.去醫院的免疫科就診
7、手背上的青筋突起是什麼原因?
我們會看到部分人,他的手和正常人的手不太一樣,他平常的時候就能夠很明顯的看出來,他的青筋是抱起的,但是這並不是真正的筋骨,而是說他的血管兒他的血管兒更容易被觀察出來,這與他的生活習慣是有一定的關系的,比如說他經常喜歡運動,他的體力勞動過大,他的身體特別的瘦,都會容易造成青筋突起。
運動量較大的人容易出現青筋突起的情況,這是身體自然而然的反應,運動量比較大,包含兩種情況,第一就是體內勞動過大,第二就是經常性的健身,因為這兩種活動都會使身體的活動性增加,身體活動性增加,自然就需要更多的營養,因為肌肉的活動是需要營養的,所以說它的血液循環就會比正常人快,它的血液裡面蘊含了更多的氧氣,然後通過血液去傳輸給身體的各個器官,他的血管會發生一種膨脹的現象,所以和皮膚的顏色疊加起來看起來就是青色的。
特別瘦的人是天生的,這與運動量是沒有關系的,因為特別瘦的人,他的皮下脂肪特別少,我們正常人的手上是有肉的,有肉自然就不會那麼容易的看到水管,但如果說他特別瘦弱,手上面除了骨頭幾乎就只有一層皮膚了,沒有什麼皮下脂肪,那麼自然就容易看到血管,血管和皮膚的顏色疊加產生的就是青筋,這種青的顏色這並不是他的身體出了問題,而是說他太過於瘦弱了,他應該及時補充營養了。
大部分情況下我們手上青筋暴起的情況都是正常的,是不會影響我們的健康水平的,除非說有一天你突然發現自己平常很好,但是最近這幾天身體的某個部位血管特別凸顯,那這意味著你的身體可能出了問題,你需要到專業的醫療機構尋求幫助了。
8、手背上筋突起
栓性淺靜脈炎是臨床上的多發病,常見病。男女均可發病,以青壯年多見。血栓性淺靜脈炎可以發生於身體的各個部位,通常多發於四肢,其次是胸腹壁,少數呈遊走性發作。臨床特點為:沿淺靜脈走行突然發生紅腫、灼熱、疼痛或壓痛,出現條索狀物或硬結。急性期後,索條狀物變硬,局部皮膚色素沉著。
血栓性淺靜脈炎屬於中醫血痹、脈痹、腫脹、血瘀的范疇。發病時,淺靜脈為一硬索條,可有自發痛。觸痛或牽拉痛,一般稱為「脈痹」;沿淺靜脈走行及其周圍組織突發色紅、腫脹、灼熱、疼痛,待紅腫疼痛漸消後,局部可觸及硬條索狀物,且伴有色素沉著,或有微熱和輕痛,屬靜脈曲張並發者,多稱為「惡脈」;無靜脈曲張病史者,可稱為「血瘀」。《肘後備急方》:「惡脈病,身中忽有赤絡脈如蚓狀」。「皮肉卒腫起,狹長赤痛名」。
由於病因和病理以及臨床特點的不同,又把肢體、胸腹壁血栓性淺靜脈炎稱為良性血栓性淺靜脈炎。把間歇性、復發性的血栓性淺靜脈炎稱為遊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
1、良性血栓性淺靜脈炎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肢體血栓性淺靜脈炎可因不同的原因所造成,如:①靜脈內注射刺激性或高滲I生溶液,如高滲葡萄糖、紅黴素、鏈黴素、有機碘等,均能刺激淺靜脈內膜,造成靜脈壁損傷,迅速發生血栓,並有明顯的炎症反應。②靜脈內反復置留插管,超過24h,持續性輸液,常可使淺靜脈壁遭受直接損傷,形成血栓,迅速出現炎症反應。③下肢靜脈曲張時,由於靜脈壁嚴重變形,靜脈血液淤滯,足靴區皮膚因營養性變化,易受慢性感染,使曲張的靜脈遭受缺氧和炎症性損害,釀成血栓性淺靜脈炎。
胸腹壁血栓性淺靜脈炎多發於肥胖而又缺乏勞動鍛煉的婦女,病因曾一度歸咎於口服避孕葯,但無充分證據。鑒於上肢驟然用力而受牽拉常誘發本病,因此認為發病與前胸壁和上腹壁受應力時,靜脈牽拉損傷有關。靜脈管內膜損傷,便有血栓形成,並引起血管壁炎症反應。
(二)病理變化
血栓性淺靜脈炎一開始是廣泛的整條淺靜脈血栓形成,迅速導致整條淺靜脈壁的炎症反應,甚至累及靜脈周圍組織,並有滲出液,因而在受累靜脈的局部表現有疼痛、腫
脹和質地比較柔韌,有壓痛的條索狀物。1周後隨炎症的消退和滲出物的吸收,遺留無痛性硬索,局部色素沉著,表示血栓經過機化和再管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重新建立新條件下的血液循環。有時急性炎症可被慢性炎症狀態替代,血栓靜脈發生纖維化變化。受累血管及其周圍可以長期存在壓痛。有復發或多次發作的傾向,能夠引起靜脈周圍組織發生輕度的蜂窩組織炎,皮膚上形成硬結和色素沉著,循硬結周圍,可捫及一條或數條血栓形成的淺靜脈支。胸腹壁血栓性淺靜脈炎多累及單側,常侵犯胸、上腹壁靜脈,側胸靜脈和腹壁上靜脈。
(三)中醫病因病機
情志不暢,肝氣郁結,肝膽濕熱,.或外傷、染毒,或經脈創傷,氣血淤滯,或輸血、輸液,脈絡受損均可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淤,脈道阻塞而發本病。
(四)病史
肢體血栓性淺靜脈炎往往有近期輸血、輸液或有靜脈損傷病史,多見於青壯年,或有下肢靜脈曲張病史,但與季節、性別無關。胸腹壁血栓性淺靜脈炎的典型病史是在右手或左手用力牽拉後,驟然感到一側胸壁疼痛,程度不等。舉臂、咳嗽、深呼吸,無意中使病變部位受壓,都可加劇疼痛。
(五)臨床表現
病人早期發現患肢出現紅、熱區域,伴有觸痛,在牽引患部時疼痛加劇,在大隱靜脈受累時,可引起隱神經炎反應,而使該神經分布區出現神經痛,有時在靜脈病變消失後,神經痛仍可持續一段時間,檢查時在淺靜脈可見1cm寬的紅線,長短不一,局部皮膚溫度增高,皮下觸及一柔軟的索狀腫塊,此即血栓形成的靜脈,皮膚的紅、熱,說明有靜脈周圍炎和滲出。病變可向靜脈近端擴展,甚至可波及其分支,由於深靜脈通暢,很少引起肢體紅腫,隨著病變的消退,皮膚紅、熱和局部觸痛逐漸消失。而留下棕色色素沉著,該靜脈在數周內仍可觸及索狀腫物,有時可永久不退。有的急性期後可遺留慢性炎症,該靜脈附近有持久的觸痛。病變靜脈多因纖維化而不易被觸知。偶爾形成再通,因此局部索狀物的消失,只能根據遺留的色素沉著,判斷該靜脈曾發生過血栓性淺靜脈炎,但色素沉著也可逐漸消失。
胸腹壁血栓性淺靜脈炎多為單側發病,往往有1~2條淺靜脈受累。典型的臨床表現是:抬舉、活動上肢時,突然感到一側胸腹壁疼痛,受累靜脈略顯紅腫、壓痛、血管變韌,可捫及條索狀物,有的表現為銀叉或串珠狀,開始較柔軟,逐漸變硬,直徑大約3~5mm。根據受累靜脈的不同走向,呈迂曲或直線狀,與皮膚輕度粘連。上臂外展或高舉時可見覆蓋病變淺靜脈的皮膚凹陷形如淺溝,索狀物更加明顯,呈弓弦狀。
良性血栓性淺靜脈炎全身反應比較輕微,至多有體溫升高或白細胞輕度升高。本病有復發傾向,復發的病變可能發生於原來的靜脈或其他的靜脈,受累區域顯示有慢性炎症徵象。下肢靜脈曲張並發血栓性淺靜脈炎,部分病例血栓蔓延可達隱、股靜脈匯合處,有累及深靜脈和並發肺栓塞的可能,應引起重視。
(六)診斷標准
良性血栓性淺靜脈炎發生於下肢者,多見沿靜脈走行紅、腫、熱、痛,紅腫漸消時,出現棕色條形表現,其下可觸及索條。發生於胸腹壁及上肢者,多在
疼痛部位可觸及條索狀硬物。結合有輸血、輸液、外傷,牽拉傷病史,即可確診。
2、遊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
遊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是指反復地在身體各處此起彼伏地發作的淺靜脈炎。
(一)病因病理
關於本病的病因,有不少學說,但尚無一個學說被普遍接受。有人提出感染是本病的原因,但病變靜脈壁或血栓中很少能培養出細菌,也有提出與血液的凝固性增高,特別是纖維蛋白原增高有關。目前從臨床上看與兩種疾病有密切關系,第一,它往往是內臟癌腫的體表再現。且許多學者都認識到了本病是潛在內臟癌腫的早期表現。原發癌的部位涉及胃、胰、膽囊、前列腺等器官,特別和胰體尾部的癌變有最密切的關系。第二,它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關系密切,從目前臨床報道看,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早期出現遊走性淺靜脈炎者佔30%~50%,且鑒於本病大多是青壯年男性,開始時呈現遊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的患者,隨後常發生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因而認為本病是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其整個病程中病變活動階段的一種臨床表現,可能與自身免疫有關。
其發病機制和病理:本病主要侵襲中小淺靜脈,具有血栓形成、靜脈壁炎症反應的組織學形態,血管內膜下有成纖維細胞浸潤,伴繼發血栓形成,血栓阻塞的管腔,可因機化而再通,靜脈壁可有結締組織增生和炎性浸潤,偶有巨細胞,病變血管附近組織很少有炎症反應,也無脂膜炎。
(二)中醫病因病機
濕熱之邪外侵,或寒濕凝滯,郁久化熱,致使氣血運行不暢,濕熱淤血留滯於脈絡所致。或因七情所傷情志不舒,氣滯血淤,脈道阻塞,積滯不散,脈絡淤阻而致。
(三)臨床表現
遊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以小腿和足部淺靜脈炎為多見,發生於大腿和上肢者較少
見。其發作時的表現和一般血栓性淺靜脈炎也無明顯的不同。由於受病變累及的都是中小淺靜脈,管腔內雖有血栓形成和堵塞,但也不會引起靜脈血液障礙,整個肢體腫脹較少見。臨床上表現往往是在肢體或軀干淺靜脈附近的一個區域內,驟然出現多數散在紅色結節,有疼痛和觸痛並與周圍有炎症的皮膚粘在一起,病變外形呈線狀,一般較短,偶爾有病變的靜脈段可長達30cm左右,病變靜脈觸之是一條堅硬索狀物,可分批出現,因此有些部位病變剛出現而其他部位則已消退,本病的特徵是:結節很快消退,大多數僅持續7~18d後,索狀物逐漸不明顯,最終消失,留下局部棕色色素沉著,結節不化膿,不壞死,受累肢體亦無水腫形成。全身可出現低熱,白細胞增高,血沉加快等反應,每次結節消退後間歇數周或數年,身體其他部位的淺靜脈又可同樣反應,屢次反復發作,長期患病後,遺留的色素沉著和索狀物可布滿全身。
(四)診斷標准:根據血栓性淺靜脈炎復發和遊走的特點,診斷並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