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質增生 > 腰椎骨質增生的預後

腰椎骨質增生的預後

發布時間:2021-02-22 19:32:50

1、激發反射區潛能的療法是什麼?

一般來說,全息反射區的手法與我們的經絡按摩類似,只不過比它更簡便一些,共分為按、揉、推、刮4種手法。我們知道,反射區不像穴位那麼小,也不像經絡那麼長,它是一小塊,比如子宮的反射區,就是內踝里側一片梨形的區域。不過,也有特別的,如小腦腦干反射區,就是大腳趾內側的一個點,跟穴位差不多。那麼,在具體治療的時候,區域比較大的,比如足底或者面部的反射區,我們就可以用大拇指去按揉,或者用手掌去推刮。然而,如果是區域比較小的,如手部的反射區,用手掌和大拇指按揉可能就不太方便,那就直接用手指的指肚來點按。而如果是更加小的,如耳部反射區,它總共就那麼一塊,那麼就可以藉助米粒來按揉,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也可以採用傳統中醫使用的王不留行籽。
那麼,我們怎麼來判斷身體是不是有問題呢?其實很簡單,用以上4種按摩手法就可以判斷出反射區是不是酸痛或有疙瘩,從而可以判斷其所對應的器官是不是有毛病。一般作為平時的保健或者針對比較輕的病,都可以用這個四位一體基礎法來做,不要太死板,怎麼方便怎麼快就怎麼來。這個方法非常有效,也比較容易堅持下來。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的手法都是起到一個以指代針的作用,即用按摩來代替針灸,雖然針沒有進去,但是那個力度進去了,或者說那種治療效果進去了。可以說是殊途同歸,都達到了一個調節的目的。
不過,雖然以指代針非常方便,但時間長了就會感覺非常累,不信你看那些按摩師傅的手指大部分都是變形的。這時候,我們可以選擇使用按摩棒,相對來說它比手指頭更省力,還更准確。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以石代針」,也就是用砭石作為工具。
砭石是中醫的兩大醫療器械之一。中醫認為,砭石有安神、調理氣血、疏通經絡的作用。用現代醫學手段檢測,砭石可以發出許多對人體有益的遠紅外射線和超聲波脈沖,促進微循環、調理新陳代謝,相當於遠紅外治療儀加對聲波治療儀。
當然,我們這里說的只是4種反射區按摩的最基本的手法,而對於不同部位的反射區按摩,還應相應地採用一些其他手法,下文將會詳細介紹這些方法。手到病自除,了解手部反射區全息圖手是人體一個相對獨立的部分,顯示著人體氣血的枯榮、正邪交爭的消長、疾病演變過程中的預後判斷等。在中醫理論中,對雙手非常重視,並做了深入的研究與探討。
手部是獨立的全息胚,人體的各臟腑器官、四肢孔竅在手部均有其對應的部位。當臟腑器官出現病理改變時,手部的同名全息穴區也會出現氣色形態的相應改變。手部全息按摩法,是通過對手部的臟腑器官全息穴區,施以特定的、有效的按摩刺激以疏通局部氣血,調整臟腑虛實,達到治病防病、養生、健體目的的方法。
下面,就為大家介紹手部相對應人體各個器官的反射區分別在什麼部位:
(1)心臟區:在拇指根橫紋下部。主治各種心血管疾病等。
(2)肝臟區:在掌側拇指與掌相交的上部。主治肝膽疾病。
(3)脾臟區:在小魚際中上部。主治皮膚病、脾胃疾病。
(4)肺臟區:在環指(無名指)近指關節內側,環指下橫紋下為左胸肺部,小指根下橫紋下為右胸肺部。主治肺部疾病,如肺炎、氣管炎、支氣管炎。
(5)腎臟區:位於中指橫紋至腕部橫紋連線之下部。主治腎病、生殖系統疾病。
(6)胃區:位於中指橫紋至腕橫紋連線之中部,掌心位置。主治胃炎、胃神經官能症。
(7)食道區:位於中指橫紋至腕橫紋連線之中部,胃反射區之下。主治食道炎等。
(8)膈肌區:位於中指橫紋至腕橫紋連線之中部,食道之下。主治膈肌疾病。
(9)膽囊區:位於次指橫紋至腕橫紋連線之中部,掌心偏右。主治膽囊炎、膽結石。
(10)胰腺區:位於中指橫紋至腕橫紋連線之中部偏下。主治胰腺炎。
(11)腎上腺區:位於中指橫紋至腕橫紋連線之中偏下部。主治風濕關節炎、心律不齊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等。
(12)十二指腸區:位於胃部位置之下方。主治十二指腸潰瘍及小腸疾病。
(13)小腸大腸區:在中指下橫紋至腕橫紋連線中下部腎區之上。主治便秘、腹瀉等消化道疾病。
(14)闌尾區:位於腕橫紋尺側之上方。主治闌尾炎。
(15)升結腸區:位於手背側,腕橫紋尺側上部。主治消化系統疾患,如腹瀉,腹痛、腸炎、便秘等。
(16)橫結腸區:位於手背側,腕橫紋尺側上部,接升結腸的上部。主治消化系統疾患,如腹瀉、腹痛、腸炎、便秘等。
(17)降結腸區:位於手掌側,腕橫紋尺側上部,接橫結腸的下部。主治便秘、腹瀉、腹痛、腸炎等。
(18)乙狀結腸區:位於手掌側,腕橫紋尺側上部,接降結腸的下部。主治乙狀結腸及直腸疾患,如炎症、息肉、腹瀉和便秘等。
(19)膀胱區:位於手掌心腎區橈側部。主治膀胱炎、尿道炎和泌尿系結石等。
(20)生殖器區:位於手腕關節橫紋之中央上方。主治生殖系統疾病。
(21)頭區:位於中指指關節腹部,左為頭左部,右為頭右部。主治頭部疾病。
(22)眼區:位於中指根橫紋下,左為左眼,右為右眼。主治近視、遠視、花眼等眼部疾病。
(23)鼻區:在頭部反射區之下即為鼻部。主治急慢性鼻炎、鼻竇炎等上呼吸道疾病。
(24)耳區:在鼻部反射區位置之兩側,左為左耳,右為右耳。主治耳鳴、耳聾等耳部疾病。
(25)腦區:位於中指末節橫紋下,頭部反射區兩側。主治腦部疾病。
(26)口腔區:鼻部反射區位置之下部位。主治口角炎等。
(27)支氣管區:在兩肺部位之間。主治肺部及支氣管疾患,如肺炎、支氣管炎、哮喘等。
(28)頸椎區:位於大拇指末節赤白肉際內側處。主治落枕、頸項強硬酸痛、頸椎骨質增生以及因頸椎病引起的手麻、臂痛等。
(29)胸椎區:在大拇指指間關節與掌指關節之間赤白肉際內側處,頸椎位置之下。主治肩背酸痛、胸椎骨刺和其他胸椎疾患及胸腹腔內臟病症等。
(30)腰椎區:在大拇指掌指關節與腕關節橈側之間赤白肉際內側處,胸椎之下。主治枕背酸痛、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骨質增生和腰椎其他疾患及腹腔臟器病等。
(31)骶骨區:在大拇指掌指關節與腕關節橈側之間赤白肉際內側處,腰椎之下。主治骶骨骨質增生、骶骨受傷、骶髂關節傷痛、坐骨神經痛、盆腔臟器疾患等。
(32)尾骨區:在骶骨部位之下。主治坐骨神經痛、尾骨受傷後遺症和生殖系統疾患等。
(33)肩部區:在食指掌指關節橫紋橈側為左肩,小指掌指關節橫紋尺側為右肩。主治肩部疾病。
(34)肘區:位於食指第二指間關節橫紋橈側及小指第二指間關節橫紋尺側。主治肘關節受傷、酸痛、肘關節炎和網球肘等。
(35)腕區:位於食指末節橫紋橈側及小指末節橫紋尺側。主治腕部疾病。

2、請問嚴重的脊椎病患者(骨刺壓迫到了骨髓)動手術風險大嗎?

1)直流電葯物離子導入法:也稱理療:葯物離子主要經皮膚汗腺導管口毛孔進入皮內或經粘膜、上皮細胞間隙進入粘膜組織,其生理治療作用除電流作用外,主要由導入葯物離子的葯理特性決定,直流電葯物離子導入法充分發揮了葯物的作用,但因導入葯物為液體,易揮發,葯效不持久,限制了該方法的治療效果。
2)紫外線療法:其治療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殺菌作用;(2)消炎作用;(3)止痛作用;(4)促進傷口癒合作用;(5)脫敏作用;(6)促進維生素D3的形成;(7)調解機體免疫功能等。
3)按摩與牽引:按摩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起到消炎止痛用作;牽引可減輕骨刺對局部神經、組織的壓迫而起到暫時緩解疼痛的作用。適用於頸、腰椎骨質增生症。按摩與牽引完全靠外力的作用,只對局部進行治療卻忽視了對人體內整體地調節,因此,只能起到暫時的止痛作用,而不能達到治療的目的。
4)針灸:針灸可通經活血並有止痛作用。可消除局部的水腫和炎症,但對骨質增生來說,針灸只能起輔助作用。
5)西葯治療:目前西醫對本症尚無有效的治療葯物,常採用對症處理,如疼痛時可服一些解熱鎮痛的葯;麻木者可選用B族維生素類葯物;關節腫脹有積液者可給予局部抽取積液或局部封閉等療法。但實踐證明這些治療方法均不理想,只是治標而不治本,病情易復發。
6)手術治療:手術治療不是骨質增生的首選療法。當選用保守治療無效且病情較重、嚴重影響患者生活時,可考慮手術治療。
7)中醫中葯治療:由於本症屬於多發病、常見病,而西葯又無較理想治療方法,所以近年來國內大量運用中醫中葯治療本症,方法各異,豐富多彩,取得了很大進展。療法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屬於內治法,即內服湯葯、丸葯、散劑、酒劑等;另一類屬於外治法,即膏貼、酒類外搽劑、熏洗、外敷等法。不論內治、外治都有一定療法,但見效較慢,需要一定的時間。

骨關節炎概述及其治療
陳順樂,男,71歲,現任亞洲太平洋地區風濕病學會聯盟主席,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風濕病學會主任委員,上海市風濕病學研究所所長,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仁濟醫院內科教授。臨床免疫風濕病學科主任。

關節炎表現變化多端
關節炎由炎症、感染、創傷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現為受累關節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嚴重者還可出現關節畸形及關節活動范圍縮小等。然而,關節炎並不單是局部關節的問題,其背後往往隱藏著更廣泛甚至是全身性的疾病,病程復雜多變,病機深奧莫測。

因此,關節炎病人除了出現一些關節的局部症狀外,還常伴隨千變萬化的其他症狀,如發熱、咽痛、乏力、肌肉酸痛、口眼乾燥、面部紅斑、復發性口腔潰瘍、腹瀉、尿路刺激症狀等,有的甚至伴有腎炎、貧血、神經精神異常等症狀。這些症狀可以單獨出現,也可同時發生,往往被病人忽視,但這些伴隨症狀都是醫生診斷其他疾病的重要線索。如有許多關節炎病人常伴有各種皮膚病變,如面部蝶形紅斑可提示紅斑狼瘡、皮膚銀屑疹可提示銀屑病性關節炎、眼眶周圍水腫性紫紅色斑可提示皮肌炎、皮膚增厚變硬可提示硬皮病、環形紅斑可提示風濕熱等。走出治療的誤區

目前有不少病人錯誤地認為關節炎只是單純的關節發炎,關節疼痛時,吃幾片止痛葯就行了,並未意識到關節以外的全身變化,對關節炎的治療存在著不少誤區。

誤區一隻知關節疾病,不知全身危機。很多關節炎病人不了解關節背後隱藏的可能危機,因而延誤就診,以致失去早期治療的機會。林先生就是這樣一位病人。他反復腰背部酸痛不適已有三年,自以為是腰肌勞損,服一些止痛葯後疼痛有所好轉,未及時到專科醫院就診,近一個月來感到彎腰、下蹲困難,才來醫院風濕科就診。檢查發現,他的腰椎、胸廓活動已經受限,常規 X線片檢查顯示強直性脊柱炎晚期,雙側骶髂關節及髖關節已明顯破壞,病人已失去最佳治療時機,給生活及工作帶來不便,生活質量將大打折扣。還有不少強直性脊柱炎病人,誤以為這些症狀是椎間盤突出或坐骨神經痛所致,沒有及時就診,從而失去早期治療的機會。

因此,對關節炎病人來說,要盡早明確診斷,並對症下葯,合理治療。當出現關節炎症狀時需及時就診,配合醫生做一些必要的檢查,包括血常規、血沉、類風濕因子、抗核抗體、抗雙鏈DNA抗體、X線檢查等。這些檢查對正確診斷疾病。判斷疾病的活動性並指導治療很有幫助。如果還伴有全身性症狀,如發熱、皮疹、胸悶、氣急等,則更要引起警覺,及時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誤區二胡亂用葯,錯失良機。有些病人將鎮痛葯作為治療關節炎的法寶。殊不知,這些止痛葯往往只能緩解疼痛症狀,非但不能控制疾病的發展,還可能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出現一些嚴重並發症,嚴重者早期即可出現骨關節的破壞。也有的病人同時服用幾種止痛葯,導致出現胃腸道、肝臟等副作用,甚至出現消化道潰瘍和穿孔,危及生命。

對關節炎病人而言,要取得良好的療效,必須在醫生指導下 進行正規治療,每一種關節炎的治療都應有合理的治療方案。如治療類風濕關節炎,不單是用止痛葯減輕疼痛,還必須聯合應用其他葯物(如氨甲蝶吟、柳氮磺胺吡啶、青黴胺等),並輔以其他綜合療法,才能控制疾病的發展,保護關節和肌肉功能,提高或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

誤區三不遵醫囑,治療不規范。有些病人不按醫囑堅持服葯,也沒有定期到門診隨訪,一旦症狀有所緩解,就自行停葯,導致病情反復。我們知道,很多關節炎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及強直性關節炎等需要長期治療,定期隨訪。醫生一方面需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不斷調整治療方案,另一方面也可了解病人有無葯物副作用,一旦出現了副作用,可以及時處理,以免發生不良後果。因此,關節炎病人要有打「持久戰」的心理准備,積極配合醫生,定期隨訪。

由於關節炎病人的發病原因及機理不同,臨床表現及治療措施也因人而異。根據現代醫學的觀點,對關節炎病人應該進行綜合性治療,包括飲食、教育、物理治療、葯物、鍛煉、手術等多方面。我們還應大力普及風濕病學等基本知識,使病人了解疾病的病程及預後,理解治療的意義,調動治療的積極性,保持樂觀的精神。

1,類風濕關節炎。首發「症狀」多為對稱性小關節疼痛、腫脹及晨僵。常伴有全身不適和乏力。一般從四肢遠端的小關節開始,然後發展到慢性持續性對稱性多個關節炎。常被累及的部位有雙手腕、掌指及近端指間關節,其他關節如肘、肩、膝、踝、腳趾關節等也易被累及。

2,強直性脊柱炎。多在40歲以前發病,男性多於女性。病人一般早期出現下腰部及臀部疼痛,晚期可發生脊柱強直。關節疼痛常始於下肢大關節如髖、膝、踝等,多為非對稱性。骶髂關節病變是其突出的表現之一。

3,骨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的關節病變,多見於中老年人。發作隱匿,關節疼痛常累及膝、髖、脊柱及雙手遠端指間關節。具有活動後加重,休息後減輕,晨起關節僵硬,鍛煉後能改善的特點。

久痛風性關節炎。多見於男性,以急性單關節炎症為主。發病前一般無症狀,起病急驟,病人多有午夜足痛驚醒史,腳大拇趾(第一跖趾關節)是好發部位,關節局部紅、腫、熱、痛,劇痛難忍。

中老年女性易患膝骨關節炎

門診中,因膝關節疼痛來看醫生的患者越來越多了,且以中老年女性為主。「我是不是得了風濕性關節炎?」「我的膝關節痛會不會變成類風濕關節炎?」「我活動膝關節時,為什麼發出喀嚓、喀嚓的響聲?」……雖然提出的問題不同,但看得出大家都為自己的膝關節疼痛而焦慮不安。

這些患者的症狀大多相似:膝關節酸痛,活動不靈活;清晨起床或久坐後覺關節僵硬疼痛,稍稍活動才能行走;站立或行走過久又覺關節疼痛需坐下休息;上台階費力,下台階腿軟;下蹲困難,有時需要扶持才能站起;膝關節伸屈活動時會聽到「喀嚓,喀嚓」的摩擦音;活動過度膝關節會腫脹疼痛加劇。如果做膝關節 X線攝片檢查,報告往往顯示「骨間隙變狹窄,有骨贅形成(或有骨質增生)」,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長骨刺」了。結合臨床表現和X線攝片結果,醫生會做出「膝骨關節炎」的論斷。

膝骨關節炎是關節軟骨退行性改變致軟骨丟失、破壞,伴有關節周圍骨質增生反應的疾病,又稱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炎,增生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女性45歲以後卵巢功能減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使關節軟骨代謝減弱,容易發生退行性改變。長期慢性關節勞損、膝關節負荷加重是引起該病的又一病因,而需經常站立、行走的職業如紡織工、售貨員等,多為女性,加上中年女性特別在絕經後大都發胖。因此,膝骨關節炎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女性多於男性且發病年齡比男性早。近年來,膝骨關節炎發病率在退休後熱衷於體育鍛煉的女性中有所增加,這可能與過度的膝關節活動有關。

中醫治療膝骨關節炎是從補肝腎入手。中醫理論認為:腎主骨生髓,肝主筋藏血,肝腎同源,筋骨相連。腎精盛,骨髓充,可供骨之營養使骨堅實;肝藏血,供給筋骨活動所需血液使之屈伸靈活。女子中年以後肝腎精血逐漸虛弱,絕經以後肝腎功能更衰,筋骨失養。 筆者在臨床上以補月於養血柔筋為法。自擬補肝養血柔筋湯治療女性膝骨關節炎:取當歸、川芎、白芍、雞血藤、杜仲、續斷、牛膝等諸葯合用,以養血柔筋,強筋壯骨,舒筋活絡止痛。補肝養血柔筋為治療該病之本,再根據症狀加減,如疼痛甚、遇冷加重者,加附子、烏頭、細辛等;遇熱加重者加白花蛇舌草、忍冬藤、虎杖等;關節腫脹者加防己、蜂房、炒山甲等。水煎服,日一劑,三星期為一療程,一兩個療程後大都取得滿意效果。

中年女性平時可服用一些補腎養肝的中成葯如滋補肝腎丸、益腎堅骨丸等,對膝骨關節炎的防治有益。局部理療或敷一些具有活血祛風止痛作用的膏葯,對緩解疼痛有一定幫助。

有些人患了膝骨關節炎後擔心今後會殘廢,以為必須鍛煉才能保持關節功能;有人認為得這病是因為年紀大了活動減少造成的,只要多活動就能減輕疼痛,越蒲越要活動。於是,他們忍著疼痛反復屈伸膝關節,揉按髕骨,活動膝關節,甚至長途步行1—2小時或去登山、跑步。還有人利用健身器材達到強化膝關節運動的目的。其實,這都是不正確的,因為過度的活動使關節軟骨磨損加重,可誘發滑膜充血引起關節積液。上下台階、跑步都使關節受力加大,這種鍛煉只能使關節疼痛加重。即使是那些本無關節疼痛,僅有X線攝片發現「骨刺」的患者,這樣鍛煉一段時間後也會出現關節疼痛甚至關節積液。因此患了膝骨關節炎需要休息,當然不能走極端,因為完全休息不動,肌肉會因廢用而萎縮。應適當運動以保持關節的活動度及肌力。

正確的做法
多曬太陽,注意防寒濕,保暖,使膝關節得到很好的休息。疼痛緩解後,每日平地慢走一兩次,每次20—30分鍾。盡量減少上下台階、跑步等使膝關節負重的運動,避免、減少關節軟骨的磨損,不得已上下台階時最好扶樓梯或手杖。不要長時間處於一種姿勢,更不要盲目地做反復屈伸膝關節、揉按髕骨、抖晃膝關節等運動。鍛煉股四頭肌功能,讓股四頭肌強壯有力,可減輕膝關節疼痛。適合於中老年人的具體鍛煉方法是:坐位或仰卧位,將膝關節伸直,綳緊大腿肌肉,足向頭部背屈,同時綳緊小腿肌肉,每次堅持三四秒,每分鍾做10次,連續做三四分鍾。每天可做三四遍。

3、骨質增生的症狀是什麼?

症狀
骨質增生多發於中年以上。一般認為由於中年以後體質虛弱及退行性變;長期站立或行走及長時間的持於某種姿勢,由於肌肉的牽拉或撕脫、出血,血腫機化,形成刺狀或唇樣的骨質增生;骨刺對軟組織產生機械性的刺激和外傷後軟組織損傷、出血、腫脹而致。
1、頸椎骨質增生
以頸椎4、5、6椎體最為常見,骨質增生如果是發生在頸椎,骨刺壓迫血管直接影響血液循環,表現多種多樣。主要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頭暈、惡心甚至視物模糊,吞咽模糊。如果骨刺伸向椎管內壓迫了脊髓,還可導致走路不穩,癱瘓、四肢麻木、大小便失禁等嚴重後果。
臨床表現:頸項部有強硬的感覺、活動受限、頸部活動有彈響聲,疼痛常向肩部和上肢放射,手和手指有麻木、觸電樣感覺,可因頸部活動而加重。不同的病變累及不同部位,就出現不同的症狀,晚期可導致癱瘓。頸椎骨質增生嚴重者還會引起頸椎病性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胃炎、心絞痛、吞咽困難等。
2、腰椎骨質增生
臨床表現:好發部位,以腰三、腰四最為常見。臨床上常出現腰椎及腰部軟組織酸痛、脹痛、僵硬與疲乏感,甚至彎腰受限。如鄰近的神經根受壓,可引起相應的症狀,出現局部疼痛、發僵、後根神經痛、麻木等。如壓迫坐骨神經可引起坐骨神經炎,出現患肢劇烈麻痛、灼痛、抽痛、串痛、向整個下肢放射。
3、膝蓋骨質增生
臨床表現:初期,起病緩慢者膝關節疼痛不嚴重,有可持續性隱痛,氣溫降低時疼痛加重,與氣候變化有關,晨起後開始活動,長時間行走,劇烈運動或久坐起立開始走時,膝關節疼痛僵硬,稍活動後好轉,上下樓困難,下樓時膝關節發軟,易摔倒。蹲起時疼痛,僵硬,嚴重時,關節酸痛脹痛,跛行走,合並風濕病者關節紅腫,畸形,功能受限,伸屈活動有彈響聲,部分患者可見關節積液,局部有明顯腫脹、壓縮現象。
4、足跟骨質增生
臨床表現:其症狀是足根壓痛,腳底疼痛,早晨重,下午輕,起床下地第一步痛不可忍,時輕時重,走路時腳跟不敢用,有石硌、針刺的感覺,活動開後症狀減輕,跟骨部位長骨刺,多見於中老年人。

4、長骨刺怎麼辦

你好,骨刺長在骨頭上,葯物是不能消除骨刺的。治療建議:紅外線照射、熱敷理療、針灸推拿、按摩、局部封閉、神經阻滯、牽引、中醫中葯等。對於極少數因骨刺壓迫神經、血管引起功能障礙者,應考慮手術切除,以徹底消除病根。

5、請問腰椎骨質增生患者的按摩療法是什麼

骨質增生是由於感受風寒,或受到外界的挫傷使局部發生無菌性炎症和水腫,從而導致代謝循環系統受阻所引起的。中醫一般稱為痹症。也就是新陳代謝不通暢。從而從開始的局部水腫,積液。到長期沉澱作用下的附著生長。形成增生。其增生是一種骨質化,也就是鈣化物質。和人體骨骼的結構是完全不同的。患者也可以使用&[趙氏養生骨質.增生.帖]&進行 調理!
骨質增生的注意事項:
一:保持樂觀情緒
絕大多數患者的預後是良好的。單純X線有骨質增生者不一定出現症狀,髖或膝關節骨刺者10年後發生關節間隙狹窄者不足1%。
二:健康的生活方式
平時少量多次飲用牛奶,多曬太陽,必要時補充鈣劑,中老年人單純服用鈣劑往往吸收不佳,可同時服用活性維生素D。應調整勞動強度或更換導致症狀加重的工種,消除或避免不利因素,如劇烈運動。
三:避免機械性損傷
避免對受累關節的過度負荷,肥胖者應減輕體重。膝和髖關節受累者應避免長久站立、跪位和蹲位。
四:選擇適當的鞋
老年人最好穿松軟帶後跟的鞋,鞋後跟高度以高出鞋底前掌2cm左右為宜,老年人的鞋底還要稍大一些,必須有防滑波紋,以免摔倒。
五:使用輔助設施
可利用把手、手杖、護膝(髕股關節受累)、步行器、楔形鞋墊(膝內翻或外翻者)或其他輔助裝置,減輕受累關節的負荷。
六:輔助理療
急性期以止痛、消腫和改善功能為主;慢性期以增強局部血循環,改善關節功能為主。
注意:已做關節成形術和含有金屬元件的關節禁用透熱或超聲療法,以免深部灼熱傷。
七:適宜有氧運動最新咨詢
運動需從小運動量開始,循序漸進,如鍛煉後關節持續疼痛,應降低運動強度和時間。有氧運動包括關節運動和肌肉運動,以膝關節為例:關節運動可取坐位或卧位,行膝關節屈伸和旋轉運動,每日3次左右。
不同病人應著重不同的鍛煉:膝關節受累可進行游泳或散步,但頸椎骨關節炎不適於游泳;頸椎和腰椎受累者可行輕柔的頸和腰部活動,手受累者可做抓和握鍛煉。

6、什麼叫預後較差,指痊癒後恢復較慢嗎?我就想知道這個詞是不是有這病能治癒的意思?

你好 當疾病治好後醫生根據你回復的情況和 後遺症的程度判定是否預後良好 、一般、較差 等

預後較差說明你還有沒解決的問題 需要繼續治療或康復治療

7、一位中老年患者最近身體不適,想咨詢下是什麼原因

中老年患者,年齡應該在50~60之間吧。平時愛運動,近日出現右側股骨中上段肌肉不適,應考慮腰部問題。多半是腰椎骨質增生或腰椎間盤突出導致。應去醫院檢查確診。一般預後較好。

8、腰部骨質增生會有什麼症狀

骨質增生的症狀表現有:
1、腫脹:通常累及一個或幾個關節,關節僵硬、疼痛,有時腫脹,是骨質增生的症狀表現。
2、活動受限:關節囊纖維化,骨贅,關節面不平或游離體嵌入,可使關節活動范圍減小,活動時可發生細的或粗的磨擦音。
3、疼痛:骨質增生的症狀從輕微到很嚴重,活動後減輕,負重和活動多時加重。
4、僵硬:休息可使中度關節僵硬加重,稱為「膠化」,是一種彈性僵硬與磨擦和粘連不同,手指或大關節僵硬可嚴重影響功能。
5、X線顯示:關節間隙狹窄,左右不對稱,關節面鈣化變形;新骨形成,如邊緣性骨刺,骨嵴、骨膜下新骨形成骨橋、指間關節周圍軟組織內骨化,關節假性囊腫形成,關節內游離體存在。
骨質增生的治療偏方:
1、.肉桂白芷百合飲
組成:肉桂20克,白芷20克,百合50克,白糖3匙。
用法:將肉桂、白芷、百合分別洗凈,先將肉桂、白芷置鍋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開5分鍾,改文火煮30分鍾,去渣取汁。將汁加入百合,再加清水500毫升,加白糖,急火煮開5分鍾,文火煮30分鍾,分次飲服。
功效:壯陽強筋,補益肺陰。
主治:腰椎骨質增生,屬虛者,腰部疼痛,周身無力,稍用力即腰痛者。
附註:肉桂補腎陽,白芷行氣止痛,百合補肺陰。
2、用-[趙氏養生骨|質|增生帖]-對骨質增生也有很好的調養作用!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

9、骨質曾生怎麼醫才好

第一:骨質曾生怎麼醫才好?骨質曾生病一般都是年紀大得這種病的人比較多,得了這種病需要卧床靜養,不要劇烈運動。
第二中醫治療骨質曾生找中醫看一下,吃中葯治療骨質曾生。
第三`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
第四:微創手術治療骨質曾生。
第五:適當的運動,增強體質。

與腰椎骨質增生的預後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