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質增生 > 骨質增生導致橫突孔狹窄有何後果

骨質增生導致橫突孔狹窄有何後果

發布時間:2021-02-06 01:30:13

1、頸椎橫突孔狹窄怎麼治療?能手術嗎?

病情分析:你好,手指,腳的麻木,疼痛常常是頸椎病引起的.中年人是頸椎病的好發年齡,頸椎病,頸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就會出現頸部的疼痛,僵硬,活動受限並伴有上肢的無力,麻木,疼痛等症狀.如果是間盤突出壓迫到了椎管內的zd脊髓,就會出現脊髓受壓的症狀,在頸部活動不適的同時,常出現下肢的麻木,無力,走路感覺踩棉花,無法抬腳,跨越障礙物等症狀.意見建議:頸椎病的治療也分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大類.主要的依據就是病人的臨床症狀,就是疾病影響你生活的程度內,CT和MRI可以結合參考明確是哪個階段的突出,椎管內壓迫等問題如果你現在症狀不重,不影響你生活,你就可以先選擇保守治療.所有不做手術的方法都成為保守治療的方法,主要有中西醫結合葯物口服,膏葯外敷,牽引,正骨,針灸推拿按摩,熱療等等.生活護理:日常生活中容也要注意頸部不能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多活動活動頸部.不能在頸部勞累的情況下工作,注意保暖,頸部不能受涼,晚上睡覺要選擇高度合適的枕頭等等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以後如果頸椎病嚴重影響你生活了,就是說你走路踩棉花感越來越重,常摔倒,這時就必須手術了

2、我才18歲就得了頸椎骨質增生,請問對我的前途有影響嗎?

頸椎骨質增生與頸椎病 頸椎部位X線片上若有密度增高的表現,則一般提示頸椎部位有不同程度的骨質增生。有不少患者由此就懷疑自己得了頸椎病。那麼,頸椎骨質增生是否就一定是頸椎病呢? 從頸椎骨質增生起因來看,頸椎部位的骨質增生只是由於頸椎為了適應長期的運動和負荷而產生的一種生理性退行性變化。這種退變是隨著人的發育、生長與成熟的同時,逐漸產生的,伴隨著年齡增長,這種骨質增生似乎是老年人所共有的表現。除了頸椎之外,活動關節特別是負重關節也均可見到這種現象。在大多數情況下,頸椎骨質增生並不預示著骨刺可能或已經壓迫神經、脊髓,臨床上也可能不產生任何症狀。所以,頸椎骨質增生只是人體整個退變過程中的一種表現而已。 但是,一旦頸椎骨質增牛後,使得椎管、椎間孔、橫突孔等變得狹窄,造成脊髓、脊神經根和椎動脈的刺激與壓迫,並出現相應的臨床症狀時,這就不是單純的頸椎骨質增生,而是名副其實的頸椎病了。 所以,頸椎病的病理變化可有骨質增生,但有骨質增生並不一定都得頸椎病。另外,頸椎病的嚴重程度也並非與骨質增生的有無和大小成正比,而是要看其病理變化刺激或壓迫部位。在臨床上,醫生一般要通過病史、症狀、體征、X線片等檢查、綜合分析後才會作出診斷,而不能單靠X線片上有否骨質增生便下頸椎病的診斷。所以,單純X線片上的骨質增生僅僅為臨床診斷提供了一些參考。 頸椎骨質增生有何臨床表現? 頸椎骨質增生的好發部位,以頸五、頸六最為常見,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頸椎局部疼痛,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及頭肩疼痛。有的還伴有上肢沉重、麻木、無力及頭沉、頭暈眼花,視物模糊、失眠健忘、胸悶、精神煩躁等症狀。 治療頸椎骨質增生有哪些熱熨療法? (1)坎離砂熱熨:取麻黃、歸尾、附子、透骨草、紅花、乾薑、桂枝、牛膝、白芷、荊芥、防風、木瓜、生艾絨、羌活、獨活各等份,醋足量,用醋水各半,將葯煎成濃汁,再將鐵砂加熱後攪拌而成,使用時加醋少許拌勻,置布袋中數分鍾,自然發熱,熱熨頸部。每日1~2次,連續應用至病癒為止。 (2)取川椒、桂枝、生川烏、搖邊竹、鳥不落、防己、羌活、石菖蒲、當歸尾各90g,紅花、三七、乳香、沒葯各45g,蘇木、雞血藤各18g,將以上葯物於50%酒精20kg中浸泡10~14天後,去滓備用。將浸泡好的葯液浸濕多層紗布,放於患處,再用電吹風加熱,旋轉移動,使熱度均勻,防止燙傷,每次15~20分鍾,10次為一療程。 治療頸椎骨質增生常用的牽引療法有哪幾種? (1)坐位牽引:病人坐在凳子上,用四頭帶固定住下頜及枕部,向上垂直牽引,以體重為反牽引力,重量可達10~20kg,每次1~2小時,每日1~2次,視病人的反應而增加或減少牽引時間及重量,1月為1療程。 (2)卧位牽引:病人仰卧於床上,頭部床腳抬高,用四頭帶與身體縱軸呈300角方向牽引,重量為3kg,每牽引2小時休息1小時,可1日多次。1月為1療程。 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大多數均可通過牽引得到治癒。為了限制頸部活動,可以佩帶頸圈。 牽引療法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的作用機理是什麼? 頸椎牽引為治療頸椎骨質增生的有效措施之一,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其作用機理是: (1)限制頸部活動,有利於組織充血、水腫的消退。 (2)解除頸部肌肉痙攣,緩解疼痛。 (3)使椎間隙及椎間孔增大,解除骨刺對神經根、椎動脈、脊髓等壓迫。 (4)牽開被嵌頓的小關節滑膜。 (5)恢復頸椎椎間關節的正常位置。在病變情況下,患部關節可出現旋轉、扭曲、梯形變等各種位置改變,通過牽引,置頭頸部於正常生理曲線狀態,可使頸椎的曲線恢復正常。 (6)減輕骨刺局部的炎性反應。由於增生骨刺對周圍組織的刺激壓迫,可在局部產生水腫、充血、滲出等,產生疼痛症狀,通過牽引所產生的固定與制動作用則可使其較迅速地消退,從而緩解症狀。 治療頸椎骨質增生常用哪些葯敷方法? (1)頸康熱敷方 葯物組成:羌活、獨活、桂枝、秦艽、當歸、海風藤、乳香、沒葯、木香各15g,桑枝30g。 功效:疏風通絡,活血化瘀。 主治:頸椎病經絡痹阻型。 用法:炒熱布包敷患部,每次半小時,每日2~3次。 (2)增生熱敷粉 葯物組成:紅花、桃仁、松香各6g,當歸、生南星、生半夏各12g,生川烏、羌活、獨活各9 g,白芥子、冰片各3g,細辛、牙皂各4 5g 查看原帖>>

3、頸椎2、3、4右側橫突孔狹窄,如何進行葯物治療和物理治療?

樓上的,他說的是橫突孔,不是椎間孔,怎麼能壓迫神經呢。
樓主的爸爸是典型的椎-基低供血zd異常引起的症狀。急性期要制動,之後可以採取推拿針灸等方法治療,版效果挺理想的。對於椎動脈型頸椎病,打針效果不是很穩權定。大多數採取推拿都能取得很好的療效,但一定要找個專業的地方做。

4、橫突孔狹窄,導致頭暈。該怎麼辦?

病情分析:橫突孔內有椎動脈通過,椎動脈由鎖骨下動脈發出,左右各一,穿過第六至一回第頸椎答橫突孔,經枕骨大孔上升到顱內後,供應大腦後 2/5 的血液,包括枕葉、顳葉的基底面及丘腦等。橫突孔狹窄,可以壓迫椎動脈,導致椎動脈狹窄,腦部供血不足,從而引起頭暈。
意見建議:可以做一下詳細的檢查,如CT/MRI等,明確狹窄的范圍及程度,必要時可以手術擴大橫突孔,減輕症狀。

5、我的頸椎輕度骨質增生,C3-4 5-6 C6-7椎間盤變性突出,C3-4顯著,右側橫突孔較小,用鉤活術怎樣治療

反復的牽引抄和不當的按襲摩會加重病情。正確的牽引和按摩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用反射區療法,效果不錯的。
設計製作合理的枕頭對預防和治療頸椎病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傳統的枕頭是中間高,四周低,枕上去剛好會把頸椎處於拉直狀態,破壞了頸椎的生理曲線。會引起頸椎增生或加重增生。自己製作一個直徑約8公分的圓形枕頭,填充谷類,以稍微感覺硬為好。和自己的脖子到肩頭的距離基本相等的直徑為好。睡覺時放在脖子處,不是傳統的枕頭放在後腦勺部位。 平時多做仰視轉動頭部,有助於緩解減輕病症。

6、頸椎病引起眩暈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眩暈俗稱頭昏, 是一種常見的內科症狀。眩與暈又有所區別,暈僅是感到頭腦昏沉,而眩則是在昏沉的基礎上伴有身體及周圍事務不斷旋轉的感覺。眩暈的本質是中樞神經系統對人體自身空間位置或運動改變判斷出現紊亂的主觀感覺。提供人體自身空間位置或運動改變的信號主要來自三種不同來源的感覺系統,即視覺信號、前庭神經信號和頸部本體感覺信號。因而任何病因,只要影響其中的一種、二種或三種感覺系統,均可引引起眩暈。在臨床中我們發現不少患者的眩暈與頸椎病有關,且有越來越年輕的趨勢。這類患者有些有頸椎病的症狀體征和相應的X線表現,但亦有不少頭暈患者不符合常規頸椎病的表現,X線往往只顯示曲度消失,但按頸椎病治療手法治療後頭暈症狀明顯緩解,這提示可能有頸椎病有關,但是否將這類患者歸為頸源性頸椎病也許還需要進一步研究。頸性眩暈的發病機制相對比較復雜,一般來說有以下幾種:1 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退變的後期逐漸出現骨質增生、軟組織肥厚,從兩方面影響椎動脈:①橫突孔周圍的骨質增生造成橫突孔狹窄。正常情況下,頸椎橫突孔大於椎動脈外徑,當周圍增生的骨贅在橫突孔上下面壓迫橫突孔面,直接壓迫椎動脈時,多發生眩暈,而且當骨贅占據橫突孔內的1/3時,即出現明顯的臨床症狀;②椎動脈的前內方鉤椎關節及後方的小關節骨質增生,可壓迫椎動脈或活動時增生部分撞擊椎動脈,當對側椎動脈代償不足時,導致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2 交感神經學說1926年Barre首先報道了頸椎關節刺激椎動脈交感神經叢可誘發眩暈、頭痛、頸痛等症狀,並命名為Barre—Lieou綜合征。目前由頸交感神經叢受刺激而發生眩暈的機理有以下兩種理論:系由於頸椎不穩、椎管狹窄等原因引起交感神經系統的緊張亢進所致的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而導致眩暈,而其中交感神經對血管的作用主要是通過交感神經節後纖維釋放出的化學遞質與血管壁內受體結合產生縮血管作用而實現的;也有學者認為異常的機械性刺激和炎症刺激影響了頸交感神經末梢,導致交感神經功能紊亂引起顱內血管收縮引起短暫的腦缺血。3頸髓損傷學說3.1 頸部創傷 在臨床工作中可見到有嚴重眩暈的病例行椎動脈造影,並無受壓跡象。使旋轉頭部誘發眩暈後立即拍片,也未見椎動脈異常,但行前路減壓椎間植骨或後路開門減壓後,眩暈隨即消失。因此,此類患者的眩暈並非由椎動脈受壓所致。在椎間盤變性或突出後造成椎間隙變窄,後縱韌帶和黃韌帶松馳,以致頸椎椎間關節不穩,在頸部頻繁的活動中,頸髓不斷地受到碰撞或壓迫,損害了頸髓中的前庭脊髓束和內側縱束,反向性地引起眩暈。3.2 頸椎椎管狹窄在頸椎退行性變較重的病例不僅有椎間盤突出和骨質增生、骨贅形成,而且伴有後縱韌帶或黃韌帶增厚,造成頸椎椎管狹窄,以致頸髓腹背部均受擠壓,特別是脊髓腹側受壓時,易使前索中的內側縱束和前庭脊髓束直接受壓,出現眩暈症狀。報道頸椎椎管越狹窄,頸髓、頸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征愈明顯。因此有學者為眩暈症狀的產生大多不是由單一椎動脈受壓所致,而是頸髓受壓、韌帶鬆弛、椎間關節不穩等多種因素造成的。4本體感覺學說人體維持平衡主要依賴由前庭系統、視覺、本體覺組成的平衡三聯,三種定位感覺之一受損,發出異常沖動均可引起眩暈。而本體感受器中,尤其由頸部的傳入沖動與平衡關系最密切。頸本體覺信息來源於頸部的骨骼肌(肌梭)、肌腱(高爾基腱器)和關節(小關節感受器),頸項肌中富含高密度的肌梭,其分布密度高於其它骨骼肌,頸椎小關節的機械感受器也是脊柱中最豐富的。頸項部肌肉及小關節的損傷,使來自頸項肌、肌腱和小關節的頸本體覺信息的傳入紊亂,錯誤的頸本體覺傳入信息使中樞神經對前庭和視覺的信號分析產生錯誤,難以對自己的頭部位置做出精確評估,產生主觀眩暈的感覺。5 血管病變及血流動力異常學說頸性眩暈的發生除與上述因素相關外,尚與椎動脈本身病變及血流動力學等諸多因素相關。椎-基地動脈閉塞常發生在椎動脈起始處和近端,而後成卷發狀向椎動脈遠端擴展包繞於椎動脈,其主要病因是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硬化使椎動脈管腔狹窄及管閉彈性減低,如若存在其它發病相關因素,更加重了椎-基地動脈的供血的不足,從而引起眩暈的發生。血流變學指標的異常導致頸性眩暈的發作,其作用機制可能有以下因素有關:(1)在正常狀態下,血管半徑變化對於血流量具有極大的影響,但當椎動脈受骨贅擠壓或粥樣硬化及扭曲時,椎動脈代償擴張受到限制,因此通過調節血管內徑以來改善椎動脈血流量不大可能,此時可以說椎動脈血流量變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血粘度的變化,血粘度輕度升高,即可使椎動脈血流量明顯減少,從而加重椎-基地動脈系統缺血。(2)血粘度的增高,直接影響腦組織的微循環灌注。血粘度增高以及毛細血管半徑的增大,使缺血進一步加重,引起眩暈發作。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頸性眩暈不但與頸椎骨質增生(鉤椎關節、上關節突、橫突孔等處增生)、椎間盤退變變薄導致椎間隙狹窄、椎體移位、骨折或滑脫 、橫突病變(發育不良或在外力作用下發生骨折、移位等)、頸部軟組織病變等有關,還與交感神經功能紊亂及頸本體覺紊亂有關。其他因素如腫瘤、鎖骨下盜血綜合征、胸廓上口綜合征等皆可引起頸性眩暈。頸性眩暈的研究雖然在不斷深入,但臨床療效卻欠理想,隨著本病的越來越年輕化,對臨床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做好預防是最有效的辦法。而預防頸源性眩暈的最好方法是減緩頸椎的退行性改變過程。凡頸椎病的高發人群如會計、教師、文字工作者、電腦操作員,均應從年輕時開始避免長時間持續低頭位工作,提倡工間作頸椎操或頸椎抗阻力運動,提倡科學用枕等。患有頸源性眩暈而處於緩解期者,則更應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勞累。

與骨質增生導致橫突孔狹窄有何後果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