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質增生 > 骨質增生醫學未來

骨質增生醫學未來

發布時間:2021-01-12 00:19:35

1、骨質增生現在的醫學能醫好嗎???急急!!!

骨質增生復的自我保健:1、用電吹風直接對患處進行熱吹,每日數次,同時也可用毛巾熱敷,但注意不要過熱以免損傷皮膚。2、用並攏的手指,或者竹簽反復拍打患處,動作不宜過重。拍打至肌肉和關節處發紅、灼熱時為止。每日數次。3、輕輕地左右搖擺,每次進行30分鍾左右,並用手揉搓患處3至5分鍾,此法較適用於頸肩增生症,腰頸增生症可用體轉方法也就是身子左右旋轉數次,動作宜緩而穩。但高血壓制、zd心臟病患者不宜使用此法。4、用手揉患處,每次3~5分鍾,在揉摩時要先輕後重,逐漸加重揉摩力度,也可以結合使骨立通,用這種方法治療骨質增生症,具有祛風除濕、溫通血脈和行氣活血的作用。

2、骨質增生與骨刺什麼關系

骨質增生又稱骨刺,在醫學上稱骨贅,骨質增生.人體的關節是骨與骨的結合部百,骨端覆蓋著厚實而光滑的軟骨,即關節軟骨.人的所有組織都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發生退行性變,這在醫學上稱為度「老化」,關節軟骨在逐漸老化的基礎上,加上長期勞累的刺激,逐漸出現變性,彈性減低,關節磨損,承重能力明顯下降,有時還會發生脆化甚至破裂,其外圍軟骨面內便代償性增殖肥厚日久就形成貌似刺—樣的突起,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骨刺」,骨刺是骨頭上長出的尖形小突起,最常發生於腳跟,也可能長到頸部。骨刺是由於骨質的不當堆積所致.用泰善堂的骨立通,改善容修復,消腫止痛

3、此葯方醫治骨質增生,可有醫學根據? 請專家解答。

骨質增生是人體衰老過程中的骨質退行性變化.不是病理.無可治療.只能在保健,食療方面強健肝腎功能來延緩人體的衰老,鱉甲,龜甲,鹿茸,人參,靈芝等俱老抗衰老,益壽延年功效,配入強筋健骨的牛膝,杜仲是可以的;

4、呼和浩特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能治療骨質增生嗎?

你好,骨質增生是正常的機體退化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關節磨損,就會出現骨質增生,是關節退變,機體老化的表現,所以沒有能夠完 全治癒消失的方法。

5、醫學問題

1、骨質緣何會增生?

骨質增生症是一組好發於中老年人的疑難雜症,如頸椎病、腰椎病、增生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等,尤其是肥胖的女性居多,50歲以上的老年人骨增生發生率為98%,主要表現為負重的關節(如頸椎、腰椎、膝關節、跟骨)疼痛、僵硬、酸脹,屈伸不利。關節疼痛可因風寒、久立、遠行、爬樓、上坡而誘發或加劇,休息後能緩解,但易復發。增生的骨刺壓迫血管神經,可導致頭暈、頭痛、下肢劇痛、行走困難、甚至癱瘓。骨質增生症已成為影響老年生活質量的疑難雜症之一。

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軟骨的化學成分也在發生變化,其滑動性和承受壓力的能力下降,軟骨面出現軟化或破裂,軟骨變薄或部分脫落,軟骨面邊緣出現增生,慢慢地骨化形成骨刺,壓迫周圍的組織器官而出現一系列症狀。

現代醫學對骨質增生症的治療仍局限於手術治療為主,由於手術費用高,療效又難以保證,患者多年老體弱多病,增加了手術的危險性,一般人不願接受,而以激素、消炎痛為主的保守治療只能一時緩解疼痛而已,停葯即發。

祖國傳統醫葯獨辟蹊徑治療骨質增生症,效果顯著。中醫認為骨質增生是由於年老體衰,臟腑功能減退,尤其是腎精虧虛,肝血不足,骨失所養而發生退行性變。在骨質增生的發生過程中,不僅骨胳本身在變化,其周圍軟組織亦同時進行代償性改變,這種改變不斷調整因骨質增生而帶來的不平衡狀態,使被刺激的神經血管、脊髓有可能爭取到一定時間代償修復,並改善其功能。

骨質增生的速度是緩慢的,而軟組織的恢復能力是很快的,中醫學就是通過補腎滋肝、舒筋活血、消炎止痛來進一步縮短代償過程,這樣即使骨質增生仍在發展的情況下,亦可能獲得臨床症狀的治癒。而關節腔有積液的患者不可使用熱敷,因熱敷會加重滑膜的炎症。現代醫學早已證實,關節腔內溫度上升可引起滑膜膠元酶致關節軟骨分解,使症狀加重。

減少關節活動量,可有效地減少復發,患者應避免強力勞動,臨床治癒後應堅持服用六味地黃丸等滋肝補腎葯物,常收到滿意效果。

2、骨質增生與體育鍛煉

骨質增生,醫學上稱為骨質退行性病變,俗稱長"骨刺"。中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骨發生老化,最常見的疾病是腰椎長骨刺,醫學上稱為肥大性脊椎炎或腰椎骨關節病,於是中老年人常出現程度不同的慢性腰痛。此外有的患者還伴有一側或雙側臀部大小腿後外側明顯的麻木,走一段路,疼痛明顯加重,休息後症狀好轉。還有中老年人的頸背與頸臂疼痛,有時疼痛沿上肢一側向手指放射。或小指發麻如觸電感,當頭轉動到某一部位時,疼痛會明顯的加重,而離開此位置時,疼痛會明顯緩解,有時病人訴說有"長期落枕感",這也是由頸椎的骨質增生所致的。

中年以後,骨質逐漸退化,首先是軟骨軟化,加上骨長期承擔重力和活動,椎骨的邊緣呈現出乳頭狀突起以及發生椎骨變扁平、椎間盤失去水分而萎縮等變化。椎骨邊緣的乳頭性突起即為"骨刺"。這些骨刺若刺激椎間孔內的脊神經根就產生上述骨質增生的臨床症狀。一般來講,人在30歲以後開始就有骨質增生這種變化,當超過50歲,這種變化就已很明顯。但也有很多人是沒有任何症狀的,這大多數人是與經常運動和體育鍛煉有關。

運動系統的活動對人體的其它各系統如消化、呼吸、循環、神經系統的活動都有促進作用。因此,經常參加生產勞動和鍛煉可以增強體質。不運動的人,肌肉血液供血不足,往往造成肌肉營養缺乏而萎縮,力量減退,肌內的彈性下降,而且容易發生損傷。經常運動和參加體育鍛煉的人能使骨變得粗壯,而癱瘓和長期卧床的病人,骨質變得蔬松,肌肉無力而萎縮。

運動和體育鍛煉對關節肌肉有明顯的好處:1、經常運動,可以改善血液循環功能,能使機體各部獲得充足的營養。2、經常運動使各關節保持較大的活動范圍,關節軟骨受力而均勻,不致於軟化。相反不堅持運動的人,關節軟骨受力局限而加重破壞,易造成關節炎。3、經常堅持運動,使肌肉、韌帶強而有力,可以穩固關節,加強骨的堅固性。4、經常運動,可以使關節內不斷分泌滑液,滑液對關節有營養作用,可以推遲其老化。

此外,經常運動,不僅有利於改善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的功能,而且對精神有良好作用,還可以控制體重。

3、骨質增生都需治療嗎?

骨質增生就是指正常骨、關節的邊緣多長了些骨頭,俗稱骨刺,多見於45歲以後的中老年人,好發於負重的、活動度較大的部位,如脊柱的頸椎和腰椎,下肢的髂關節和膝關節等。

產生骨質增生的原因,一般認為:在脊柱是因為椎間盤變性成遭受慢性勞損,造成椎體間的不穩定,椎間的韌帶反復牽拉,使其在椎骨的附著部出血、形成血腫並逐漸機化鈣化而形成骨刺;在四肢關節則是由於反復的慢性損傷、關節退行變化,關節邊緣韌帶附著部的牽拉、出血,逐漸機化骨化而成為骨刺。

骨質增生的形成存在著對人體有利的一面,即能增加脊柱和關節的穩定性,限制了某些方向的活動,使局部的應力得到平衡,有利於防止進一步的損傷。當然也有不利的一面,這要看骨刺生長的部位而定,如果骨質增生壓迫了脊髓和神經或者造成管道的狹窄,即可產生一系列症狀,如疼痛、麻木、跛行,以致嚴重的還可以引起癱瘓。

如何正確對待骨質增生,什麼情況下要進行治理,這是許多中老年人所關心的一個問題。有些人在照X光片後發現有骨質增生後,心理負擔很重,心情十分緊張,這實在是沒有必要的。首先,骨質增生是一個骨關節生理退行性變化的過程。隨著年齡增長,每個中老年都會出現,猶如人老了眼睛會"老花"一樣,不能一概認為是一種疾患;其次,就大多數人而言,有骨質增生不等於有病,沒有症狀就不需要進行治療;第三,骨質增生產壓迫症狀輕的可以進行適當休息、理療、封閉及服葯來緩解。有些葯物,如骨刺消痛液、骨刺片、醋療等,些並不能消除骨刺,而是通過舒筋活絡,行氣止痛、驅風祛濕的葯理作用而消除症狀的。只有骨質增生產生壓迫症狀重的極少數病人,才需要通過醫生的認真診斷,選擇適當的手術方法來進行治療。

4、"骨刺"能否被"消化"

在門診或病房,經常有病人拿著X光片詢問醫生,有無能消去"骨刺"的良葯秘方。

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骨刺"。堅硬的骨骼,是充滿生命的力的骨組織,不斷進行著新陳代謝,一邊不停地老化,一邊不停地生長,處於動態平衡之中。進入老年期,這種代謝平衡發生變化,老化的速度大於生長的速度。因此,老年人常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鬆,骨骼的硬度和強度下降。顯而易見,這對支撐、負重和活動等功能不利。為此,機體便自動進行代償,以數量的增多來彌補質量的下降,在靠近關節處有少量骨質增生。同時,由於長期磨損,光滑的關節軟骨逐漸退化,發生龜裂,甚至剝落。軟骨受到破壞後,其骨質也會自動進行增生以圖修復。因此,一些負重關節如頸椎、腰椎、髖關節、膝關節附近的骨質增生比較明顯。

增生的骨贅通常在骨骼的兩端四周同時存在,但投影在平面的X光片,可能表現為基底寬、尖端細的粗刺形狀。為了描述方便,即稱為"骨刺"。許多專家指出,這個名稱還不夠妥當,不能反映實際情況,容易引起病人的誤解,似乎骨端有象鋼釘、竹刺之類的東西,引起了疼痛的症狀。

骨質疏鬆和骨質增生在老年人是普遍現象。但在少數人身上,還存在疼痛症狀,有的引起活動受限,甚至關節積液、腫脹。頸、腰椎的骨質增長和韌帶退變增厚,可能造成神經受壓,是頸椎病、腰椎退變性關節炎、腰椎管狹窄症的主要原因。但經長期觀察,骨質增生和各種症狀之間沒有確定的關系。

既然少數骨質增生的確能引起症狀,就需要治療。於是,各種葯片、針劑和治療儀器便應運而生。但是,目前尚未發現它們能夠將增生的骨質(即X光片上表現出來的"骨刺")消掉。原因很簡單,經化驗測定,增生的骨質和人體原有的骨骼結構相似,成份相同。如果真能將增生的骨贅"消"去或"化"掉,那麼,人體所有骨骼豈不是同時也"消化"掉了。

不過,在這里有必要指出,那些葯物和治療儀器雖不能將增生的骨贅消去,卻並非毫無作用。這是由於其中活血化瘀、行痹通絡、抗炎鎮痛等葯物抑制了骨質增生,同時伴有的骨關節炎病理過程。有的葯物還能延緩、遏制骨質增生的發展。對於那些骨質增生很厲害,造成神經受壓、關節活動不良等嚴重症狀的,可以施行手術治療。

5、足跟痛就是長骨刺了嗎?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見到一些足跟痛的病人,由於沒有明顯外傷,特別是中老年人,自認為是骨質增生,長了骨刺很是擔心。

那麼,足跟痛是不是長了骨刺呢?在從足部一側拍攝的X線片上,足後側跟骨下面的骨面基本上是圓鈍光滑的,如出現有突向前側的尖骨影,稱為跟骨骨刺。跟骨骨刺的形成是由於附著於跟骨下面的腱膜與肌肉長期收縮刺激,引起局部骨質增生。有骨刺的人不一定足跟痛,足跟痛的人也不一定有骨刺,疼痛的程度與骨刺的大小也不成正比。跟骨骨刺僅僅是X線上所見,因為對有跟骨骨刺的足跟痛,切除骨刺後只有少數人足跟痛消失,大部分人仍遺留足跟痛,另外,有時手術後,骨刺重新生長,甚至原狀復發。所以,絕大數跟骨骨刺並無疼痛,極少數骨刺可以引起疼痛,這可能由於骨刺生長的方向斜向前下方,長時間行走、站立時,足跟擠壓骨刺,刺激周圍組織形成滑囊,滑囊發炎可致疼痛。

足跟痛又稱跟骨痛或跟痛症,是由多種慢性疾病所致,多發生於中年以後的男性肥胖者,一側或兩側同時發病,常見的病因有:足跟脂肪墊炎或萎縮,跖筋膜炎、跟骨滑囊炎,跟骨高壓症等,跟骨骨刺不是足跟痛的常見原因。因此,只有找出足跟痛的原因,對因治療,才能取得理想的療效。

6、老年人為何易長骨刺

隔別鄰居王大伯今年68歲,身體挺結實的,走起路來像小旋風一樣,可最近卻常感到足後跟疼痛。前天,他在兒子的陪同下到醫院作了X線拍片檢查,結果發現患有跟骨刺。那麼,什麼叫骨刺?人老了為何易長骨刺呢?

骨刺在醫學上稱為骨質增生,多發生在腰椎、頸椎、膝關節、跟骨等活動及磨損較多的部位。骨刺發生後多數人可無任何症狀,但若壓迫了周圍的組織,如神經、脊髓、肌腱、肌肉時,常出現局部酸痛、關節活動受限、肢體疼痛麻木、無力等症狀。有些患者則表現為頭痛、頭昏、脖子發硬、視物不清、大小便異常等。這種病多發生於老年人,有人統計,45—60歲的人發生率為74%,80歲以上者發生率為90%,由此可見,年齡越大,發生率越高。

人老了為何易長骨刺呢?這是因為人體在活動時往往會過分牽拉附著在椎體骨邊緣上的韌帶和小關節突上的關節囊,由於經常不斷地牽拉,反復刺激那裡的骨膜,就會引起椎體邊緣及小關節骨質增生。這種增生是椎骨在韌帶、關節囊附著的地方形成的一突起,在X線片上顯示其外形尖銳,有點像"刺"。而且這種骨刺的形狀又有點像凸起的嘴唇,比原來的椎體肥大,所以也叫唇樣增生或脊椎肥大。當骨刺長在頸椎壓迫了鄰近的神經,脊髓或椎動脈等組織,引起頸項、上肢以至全身的種種症狀,我們就稱之為頸椎病。長在跟骨上的骨刺,為跟骨刺。

長了骨刺怎麼辦呢?對於骨刺的治療,一般認為除極少數骨刺壓迫神經、血管或重要臟器需要手術切除外,絕大多數病人都應採取非手術治療。首先要避免和減輕病變部位的過度勞累。可經常進行緩性而柔和的肌肉伸屈鍛煉,以增強肌肉的彈性使酸痛麻木等不適感覺減輕或消失。其次,在症狀發作時要適當休息,同時進行熱療、推拿、按摩或局部疼點封閉等治療,以減輕疼痛。中葯離子導入療法可舒筋活血,消腫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用於治療骨刺有一定療效。第三,在整個康復治療措施中,葯物治療也是一種不可忽視的手段。常用的葯物有骨刺片、硫酸軟骨素A、復方軟骨素片、復方丹參片、維生素E等。對疼痛症狀明顯者,可給予止痛鎮靜葯,如芬必得、安定等。有麻木症狀者,可選擇維生素B1,維生素B2,以及ATP等營養神經的葯物輔助治療。

7、腰椎骨質增生是病嗎?

近一、二十年來,隨著X線檢查方法的普通應用,發現腰椎骨質增生的情況也就越來越多,尤其是有的老年同志,本來就經常出現腰痛,被診斷為腰椎骨質增生,便認為是患了"不治之症",為此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甚至擔心治不好會引起癱瘓,還有的四處求醫問葯,希望能找到根治消除腰椎骨質增生的辦法。

我們知道,脊柱在整個運動系統中佔十分重要的位置。人體的任何活動和姿勢的完成,都與脊柱有關,而腰椎在整個脊柱中活動度最大,伸屈和側彎都較自如,腰椎的負重能力也較大,活動和負重產生的應力長期反復作用於腰椎,則可出現腰椎骨的代償機能的自然反應——腰椎骨質增生(骨刺)。其解剖組織學變化是腰椎椎體骨關節邊緣關節面及骨突出處部位骨小梁數量增多,骨密度增高,並無任何病理改變。實質增大了關節的負重面,腰椎間骨關節穩定性得以加強,可起到減輕或避免腰椎遭受新的損傷的作用。

大量的臨床資料表明,大多數腰椎骨質增生與病人臨床症狀之間沒有必然聯系,腰痛輕重與增生程度不成正比。有的人增生明顯卻毫無腰痛,而另一些人骨質增生不多,但腰痛症狀卻很突出,許多"腰椎骨質增生"病人經治療後腰痛消失,但復查X線仍可見到骨刺依然存在。只有極少數病人因骨質增生位置特殊,造成對周圍神經、血管的壓迫或造成椎管狹窄並引起臨床上相應的症狀,在此特定條件下腰椎骨質增生才屬於病理性的,一般需手術治療。

實際上,中老年人腰痛原因較為復雜,且因人而異,尤其是那些被診斷為"腰椎骨質增生",又較長時間治療無效的病人,更是應該到醫院去,通過醫生用現代先進的理化檢查,找到腰痛真正原因,才能"根治"腰痛。假如把臨床上表現出來的症狀都輕意歸屬於腰椎骨質增生,並以此定論,就會使自己長時間遭受病痛的拆磨,除多付出經濟代價外,有時還會失去早期發現其它疾病或失去有效治療的良好的機會。

8、骨刺能否通過不斷活動磨小磨沒?

當一個人患了骨質增生發生了"骨刺"時,總有些人告訴他,你多活動骨刺就磨沒了!甚至患者說,某大醫院一位骨科醫生也告誡他:"骨刺別怕,你只要每天不斷活動骨刺就沒了!"這種提法顯然是錯誤的,正是這種荒謬的認識,延誤和加劇了許多患者的病情。

為什麼說這種觀點不正確呢?因為骨關節某部位如果受力超出骨、軟骨所能承受的適應強度,則引起骨質增生而形成骨刺。其實骨質增生是人體對超過骨關節承受能力的力並使之均勻分布,降低受力強度的一種反應方式,骨關節受力超出可適應強度越大,骨質增生就越快越嚴重。所以根據"骨刺"的形成這一機理可知,想通過增加活動強度磨去"骨刺"的想法,必將事與願違,只能增加已經超過骨關節所能承受作用的強度,勢必促進其增大發展,而不會磨去"骨刺",尤其在下肢關節更是如此。一般來說,當骨關節承受力已超過適應強度形成"骨刺"時,倘若設法使其受力強度降至適應強度之下的話,卻可起到使"骨刺"發生疏鬆、增生停止,症狀減輕的作用。

那麼,骨質增生的患者就不能活動了嗎?事實也並非如此。骨質增生患者除了進行相應的治療,為了防止肌肉發生廢用性萎縮和關節的強硬,也需要進行不使關節增加負重和受力的輕柔活動。這種活動純屬在不增加骨關節負重和作用力下,來鍛煉肌肉和保持增進關節運動功能。因此,這種運動是一種特殊方式下的輕柔肌肉收縮性關節運動。

9、骨質增生與骨質疏鬆

骨質增生與骨質疏鬆是中老人的骨與關節衰老的一種表現,但骨質增生決非由骨質疏鬆所致。而是由於人體的骨與關節特別是負重大、活動多的膝和脊柱等部位,經過常年累月的磨損,關節軟骨失去了正常的光滑性而變得粗糙,同時關節周圍的關節囊、韌帶、肌腱也因勞損而出血。機體對這種慢性磨損要進行修復,其修復的方式就是增生即骨刺。

骨質疏鬆的本質是指骨量減少而言。它是由於遺傳、激素和營養等因素相互影響下的復雜結果。鈣和維生素D缺乏、甲狀腺功能亢進、不適當地服用糖皮質激素(即強的松等)、吸煙、酗酒以及長期卧床等都可引起骨質疏鬆。所以說,骨質疏鬆不是一種單一疾病,而是由幾種不同原因造成的。比如性激素是人體骨的合成的重要因素。因此,當女性在絕經以後,由於女性激素分泌減少了或停止,則嚴重地影響了骨的合成。實際人類骨量的減少或丟失,從30—40歲就開始了,中老年人丟失的更快。

盡管骨質增生和骨質疏鬆是中老年人不可避免的一種骨質老化現象。但絕非發生於所有中老年人,而是與不同的種族、不同的社會環境、社會經歷以及個人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有關。比如經常參加體力勞動、戶外活動多或以新鮮素食為主的中老年人發生骨質增生和骨質疏鬆就少。而經常吸煙、酗酒或長期卧床不起或較少參加戶外活動者發生率就高。

體內的骨是一種有生命的活體組織,隨著生命的存在,始終進行著新陳代謝活動。而鈣和磷又是骨的主要成份。一般情況下以骨鹽的形式集中於骨骼和牙齒中,從而維持了骨和牙齒中的硬度。鈣和磷的極小一部分存在於血液和肌肉等軟組織中,其含量保持一個適當的比值,從而維持了骨的健康。對於中老年人來說,由於其各臟器也和骨關節一樣發生老化,尤其是胃酸、胃蛋白酶和唾液腺分泌減少以及消化酶的活性降低,使其對鈣的攝取、消化和吸收受到嚴重的影響,這時骨骼中的鈣就會釋放出來,以保持鈣的正平衡狀態。因此可以這樣講,骨質疏鬆的實質是指骨內鈣的游離和減少。所以適量補鈣對防治中老年人的骨質疏鬆是有益的,補鈣不能治療骨質增生。

在日常膳食中,富含鈣的食品有:乳類,蝦皮、海帶、豆製品以及綠色疏菜等。但在選用疏菜時要採取適當措施除去妨礙鈣吸收利用的草酸等因素。例如菠菜,可先用開水焯後,使部分草酸先溶於水再炒。

對於老年人,許多學者認為每日應攝入鈣1000毫無,絕經後的婦女每日應攝入1200—1400毫克鈣,才能滿足身體對鈣的需要。若膳食中的鈣仍不能滿足需要時,可考慮補充之。目前臨床上常用的鈣劑有乳酸鈣、碳酸鈣、葡萄糖酸鈣以及活性鈣等,每日量為500毫克至1500毫克。

盡管引起中老年人的骨質疏鬆的原因較多,但結果卻是一樣的。祖國醫學認為"腎主骨、生髓。腎精足,則骨骼生化有源。骨骼得到髓的充分滋養而緊固有力",所以對中老年人要以"補腎",以治本才能達到健骨的目的。常用的中草葯有女貞子、枸杞、山葯、補骨脂、黃芪、茯苓等。中成葯有六味地黃丸、虎潛丸、壯腰健腎丸等,常服可取得一定的效果。

10、骨質增生都需治療嗎?

骨質增生就是指正常骨、關節的邊緣多長了些骨頭,俗稱骨刺,多見於45歲以後的中老年人,好發於負重的、活動度較大的部位,如脊柱的頸椎和腰椎,下肢的髂關節和膝關節等。

產生骨質增生的原因,一般認為:在脊柱是因為椎間盤變性或遭受慢性勞損,造成椎體間的不穩定,椎間的韌帶反復牽拉,使其在椎骨的附著部出血、形成血腫並逐漸機化、鈣化而形成骨刺;在四肢關節則是由於反復的慢性損傷、關節退行變化,關節邊緣韌帶附著部的牽拉、出血,逐漸機化、骨化而成為骨刺。

骨質增生的形成存在著對人體有利的一面,即能增加脊柱和關節的穩定性,限制了某些方向的活動,使局部的應力得到平衡,有利於防止進一步的損傷。當然也有不利的一面,這要看骨刺生長的部位而定,如果骨質增生壓迫了脊髓和神經或者造成管道的狹窄,即可產生一系列症狀,如疼痛、麻木、跛行,以致嚴重的還可以引起癱瘓。

如何正確對待骨質增生,什麼情況下要進行治理,這是許多中老年人所關心的一個問題。有些人在照X光片後發現有骨質增生後,心理負擔很重,心情十分緊張,這實在是沒有必要的。首先,骨質增生是一個骨關節生理退行性變化的過程。隨著年齡增長,每個中老年都會出現,猶如人老了眼睛會"老花"一樣,不能一概認為是一種疾患;其次,就大多數人而言,有骨質增生不等於有病,沒有症狀就不需要進行治療;第三,骨質增生產生壓迫症狀輕的可以進行適當休息、理療、封閉及服葯來緩解。有些葯物,如骨刺消痛液、骨刺片、醋療等,並不能消除骨刺,而是通過舒筋活絡,行氣止痛、驅風祛濕的葯理作用而消除症狀的。只有骨質增生產生壓迫症狀重的極少數病人,才需要通過醫生的認真診斷,選擇適當的手術方法來進行治療。

11、慢性腰腿痛與腰椎骨質增生

憗拫人到中年容易患慢性腰腿痛,接受X線檢查後往往都發現有腰椎骨質增生,於是乎"腰椎骨質增生"成了人們統稱腰痛的一種病名,其實從醫學的角度講,這是欠准確的。

"骨質增生"並不是一種病的名稱,而是很多種退變性疾病中的一種病理變化,它的病理學意義是表示人體骨組織開始退變、老化。這種病理變化有時會造成壓迫症狀,但更多的是並不直接引起症狀(如單純的椎體前緣唇樣增生),有的病人甚至是從健康體檢中發現的,實際上中老年人或多或少都存在程度不的一腰椎骨質增生,這主要是由於椎間盤、關節囊、韌帶等軟組織增生退變和神經受壓所致。當然,骨質增生也是我們診斷疾病的重要觀察指標,如小關節突的骨質增生會發生腰椎骨關節病,腰椎後緣的骨質增生會發生椎管狹窄等等。

那麼,引起慢性腰腿痛症狀的疾病有哪些呢?常見的有如下幾種:

椎間盤突出症 椎間盤變性、破裂突出後壓迫神經根,引起患側的腰痛且向同側下肢放射至小腿,輕則下肢活動受限,重則會引起大小便失禁等症狀。CT及磁共振檢查可明確突出部位和程度,該病多見於中青年男性,發病後必須接受嚴格、規范的保守治療,若效果不佳則應行手術摘除。

椎管狹窄症 本病好發於四十至五十歲的男性。因脊柱退行性改變,如椎間盤膨出、椎板及黃韌帶增生變厚、硬膜外脂肪變性等使椎管前後徑及側陷窩變窄,壓迫馬尾及神經根產生症狀,主要表現為慢性腰腿痛,尤其在行走時加劇,略蹲或稍坐後緩解(即間歇性跛行)。初發及症狀較輕時可以行卧床、牽引、按摩、理療及葯物等治療,經保守治療無效而症狀嚴重者宜行手術治療。

椎弓根崩解與脊柱滑脫 由於脊柱在發育過程中的缺陷,使椎弓根峽部形成先天性骨不連。因椎體與椎板失去骨性聯系,相鄰椎體僅靠軟組織維持解剖結構,故可出現脊柱滑脫,即椎體骨之間發生移位,此時可壓迫神經,周圍軟組織亦容易發生勞損,此症多見於第五腰椎,左右斜位的X光片可確診。臨床主要表現為慢性腰腿痛,勞累時加重,卧床休息後減輕。當滑脫嚴重,產生神經根和馬尾受壓時,應行手術減壓植骨或行內固定術。

此外,引起慢性腰腿痛較常見的疾病還有強直性脊柱炎、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水平骶骨等。總之,有慢性腰腿痛的患者應該到醫院接受檢查及治療,同時學習一點健康衛生知識,增加對疾病的認識,以利於疾病的自我保健、預防及治療。

與骨質增生醫學未來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