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得肝母細胞瘤有哪些症狀?
得肝母細胞瘤的典型症狀有患者腹部膨隆、體重降低、食慾不振。
也有可能偶爾犯內惡心、嘔吐以容及腹痛。少數病例可見黃疸。罕見情況下腫瘤細胞分泌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導致青春期早熟、出現陰毛、生殖器增大以及聲音變粗,多發生於男孩。
2、肝母細胞瘤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你好肝母細胞瘤的詳細發病機制尚未清楚但一般認為這是一種胚胎性腫專瘤可能是在胚胎發育屬時期肝臟細胞的增生與分化發生異常至胎兒期或出生後肝臟內仍存在未成熟的肝臟的胚胎性組織而這些組織異常的持續增生形成發育幼稚的組織塊而可能轉化為惡性的母細胞瘤這種惡性腫瘤形成的病理過程可能發生於胎兒晚期也有可能至成人期後才發病臨床上最多見仍為發生於嬰幼兒期
3、骨質增生是一種什麼病呢?
骨質增生
骨刺是骨質增生的表徵。在診斷方面十分之簡單,只要為病人作平面X光檢查,就可以很清楚地判斷病人是否患有骨刺或所患的骨刺在哪個位置以及病情的嚴重性。當病人患有骨刺時,在X光片上,通常可見到病患的骨頭邊緣出現尖形的骨質突起。因為這些突起的骨頭本質是骨頭的組織而且形態像刺一般,所以被稱為「骨刺」。
骨刺成因:簡單來說是骨頭與軟組織接觸的地方,長期承受過大壓力、拉力和損傷,促使骨骼出現退化性改變,而這樣的骨骼退化性改變則導致骨質增生。故骨刺與身體過度活動、運動、年齡是有直接的關系。研究證明,活動或不適當的運動常常使關節部位骨骼及軟組織過度損耗,引發關節受力不平衡而導致生骨刺。同樣情況,老年人的關節經過長期慢性損耗,使關節的骨質與軟組織出現不斷的輕度損傷,這一類的損傷,身體故然會作出修補,然而身體對這類損耗性受傷的修補,結果只會形成骨刺的生長。
當然實際在臨床上,很多病人雖然身上已經生長有骨刺,卻從不感到痛楚。這與骨刺所在的位置有關。例如脊骨的骨刺如果生於脊椎體前面邊緣,雖然長得很大、很尖,但因未刺激神經,疼痛並不明顯。但如果骨刺剛好長在神經腺通道上,雖然長得細小,卻可以引致出現手部、腳部的麻痛。如骨刺在脊椎椎管內,壓迫腰脊髓神經,會出現下肢無力,感覺障礙,肌肉張力升高,大小便失禁等嚴重問題。脊椎骨是常生骨刺的地方,這與脊椎的生理和結構有直接關系。腰脊椎在活動時,牽涉到腰背的許多肌肉群、韌帶,對骨骼產生牽拉的作用,長期下來骨頭與軟組織接觸的地方產生損耗,刺激骨質增長。脊椎的特點是活動幅度大,承受壓力大,是人體中載重的骨骼,受損傷的機會多,特別容易出現骨質增生。另外頸椎生長骨刺壓迫到神經腺,也是我們脊醫常常診療的頸椎病。故平時頸脊椎保健是十分重要。如枕頭不宜過高,過高會造成頸椎生理彎曲度變直,各節頸椎失去正常的位置,出現頸脊椎錯們現象,引致頸椎周圍的韌帶及軟組織不能放鬆,使頸椎骨出現骨質增生。除脊椎外,膝關節及腳底都是常發生骨刺的部位。這些關節在站立時,每一個都要擔負50%的身體重量,大約是六十磅。特別是當走路時,一腳抬起,另一腳著地,這時全身重量都放在著地的腳上,加上著地時的沖力,每每是體重的三倍,大約是四百磅左右的沖力,集中於每個關節上。加上如果患者腳部有扁平足的現象,膝關節及腳底所承受的拉力及創傷便會倍增,十分容易導致骨質的增生。
骨質增生的原因雖然很多,而且常常與日常生活拉上關系,生活的時間越長,年齡的增長,身體出現骨刺的現象也越普遍。看起來骨刺的增長好象不能預防,更有不少的病人把年老和骨刺的增長畫了等號!但是,他們並不知道,通過適當的預防和治療,人們是完全可使骨質增生的程度減輕,,出現的時間延遲及防止症狀的出現。
在預防骨刺方面,要避免長期過度劇烈的運動和活動,減少關節、軟骨受傷,避免過度的韌帶和軟組織的牽拉。同時,要防止關節退化,每天要做適當的運動。因為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於關節液,而關節液只有靠擠壓才能在關節內循環流動,供應營養給關節內的軟組織,促進軟組織的新陳代謝,減輕關節軟骨的的退化,修補軟組織的損傷。
當發現患上骨刺時,亦無須過分恐慌。只要有適當的治療,減輕骨刺所帶來的痛楚;針對地改變平日生活上的習慣,改變了身體不良的力學運用模式及機制;調整出現錯位的關節,改善身體力學的機能及神經系統的協調與健康狀態;注意平日飲食及營養的吸收,好等身體有足夠的養料,對日常的損傷進行適當的修補。那樣不但可以減慢骨刺的增長,更可把骨刺的出現的時間延遲。
4、18個月孩子,被診斷肝母細胞瘤,非常著急,希望能得到您的幫助【肝母細胞瘤】
一般都能夠承受。現階段需要調整小孩的全身情況,如有營養狀況精神狀況什麼的,當專然沒有感染,血液指標屬都好。化療的結果與腫瘤發現時的分期和腫瘤的病理性質有關,效果最好的應該是胎兒型。不過目前肝母細胞瘤的整體療效較以前有很大進步,一般可以在70%以上。加油!
(新華醫院王俊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5、肝母細胞瘤是怎麼引起的?
(一)發病原因
病因可能是胚胎結締組織的異常發育,是由肝臟胚胎原基細胞發生的惡性腫瘤。新生兒可能在子宮內發生,有文獻報道發生於妊娠7個月胎兒。成年人可能是胚胎性肝細胞在肝內多年後,才發生惡性腫瘤。
(二)發病機制
肝母細胞瘤多發生在肝右葉,約半數病例侵犯兩葉或為多中心型。一般為單發,圓形,界限清楚,瘤體直徑在5~25cm不等。腫瘤的大體表現與所含的骨樣、軟骨或纖維組織等間葉組織成分有關。通常來說,腫瘤呈粗糙結節狀或分葉狀隆起於肝表面,界限清楚,半數有包膜,質地較硬。腫瘤顏色為棕褐色至灰白色,剖面質地均勻一致,可發生出血、壞死和鈣化,多不伴有肝硬化。鏡下顯示,腫瘤由成熟期不同生長階段的上皮成分和間質變異成分所構成。根據腫瘤細胞的分化程度,可分為胎兒型(高分化型)、胚胎型(低分化型)與混合型。
1.胎兒型胎兒型肝細胞比正常肝細胞小,呈多邊形,胞界清楚,胞漿呈嗜酸性顆粒狀,可有空泡,細胞核漿比例為1∶4~1∶2,核呈圓形或卵圓形,染色質粗細不一,含單個核仁,核分裂象少見。細胞排列成兩個細胞厚的不規則肝細胞束,肝束之間為肝竇。肝母細胞瘤細胞核DNA含量分析顯示,胎兒型多為二倍體。
2.胚胎型胚胎型肝上皮細胞分化較差,細胞小,梭形,胞界模糊,胞漿少,核漿比例為1∶1~2,核染色質豐富,核仁大而明顯,核分裂象易見。此型細胞黏附能力差,往往簇集成玫瑰花瓣狀或聯結成疏鬆的索帶狀。肝母細胞瘤細胞核DNA含量分析顯示,胚胎型多為異倍體,異倍體腫瘤易發生血管侵犯,預後較差。常見的肝外轉移為肺、腹部淋巴結和腦等。
3.混合型混合型肝母細胞瘤還含有其他間質成分,如骨樣組織、軟骨、細條紋的肌肉、鱗狀細胞灶、角化珠等。
6、我孩子十個月,肝母細胞瘤,左沾位,現在已經化療5次,體內鈣化比較多,這怎麼回事,嚴重嗎
意見建議:
你好,這種情況屬於是惡性腫瘤,預後是比較差的,多發鈣化,可能是轉移灶導致的。
7、肝母細胞瘤能治癒嗎
肝母細胞瘤雖然是一種惡性腫瘤,但現在的治癒率還挺高的。而且內,小朋友的身容體和大人的身體情況不同,千萬不要輕易放棄。如果真的最後確診是肝母的話,機會很大。
我的兒子兩個月大時發現得了肝母,但是後來在經過化療,手術再化療後,至今已經兩年多了,身體也恢復的很好,當時住院治療也遇到2個肝母的小朋友,到現在也都恢復的很好,都沒有復發。
當時我和你的想法也是一樣,這么小的小朋友哪能經得起化療啊,如果要化療寧願放棄,但是醫生告訴我,越小的小朋友對於化療的反應反而沒有大人那麼強烈,最後我看到的事實也是如此,所以反而是我們做家長的更要整理好自己的心態,做好照顧小朋友的准備,這很辛苦,而且時間也很長。記得常常對著寶寶笑,叫他加油。努力。他會聽得懂。真的。他會比你想像的更加油。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