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膝蓋骨質增生的原因都有什麼?
目前,對肩周炎主要是保守治療。口服消炎鎮痛葯,物理治療,痛點局部封閉,按摩推拿、自我按摩等綜合療法。同時進行關節功能練習,包括主動與被動外展、旋轉、伸屈及環轉運動。當肩痛明顯減輕而關節仍然僵硬時,可在全麻下手法松解,以恢復關節活動范圍。
自我按摩的步驟及方法為:
1.用健側的拇指或手掌自上而下按揉患側肩關節的前部及外側,時間1~2分鍾,在局部痛點處可以用拇指點按片刻。
2.用健側手的第2~4指的指腹按揉肩關節後部的各個部位,時間1~2分鍾,按揉過程中發現有局部痛點亦可用手指點按片刻。
3.用健側拇指及其餘手指的聯合動作揉捏患側上肢的上臂肌肉,由下至上揉捏至肩部,時間1~2分鍾。
4.還可在患肩外展等功能位置的情況下,用上述方法進行按摩,一邊按摩一邊進行肩關節各方向的活動。
5.最後用手掌自上而下地掌揉1~2分鍾,對於肩後部按摩不到的部位,可用拍打法進行治療。
自我按摩可每日進行1次,堅持1~2個月,會有較好的效果。
2、膝關節骨質增生的原因,膝關節骨質增生是什麼引起的
骨質增生病因
1. 原發性骨關節病是由於年齡增長、長期勞累,導致骨關節退行性改變、韌帶鬆弛,肌肉力量下降,關節的穩定性受到影響,關節的周圍形成骨刺,從而引起關節炎。
2. 繼發性骨關節病多因關節創傷、發育畸形等導致關節面不平、受力不均而引起本病。
骨質增生症屬中醫的"痹證"范疇,亦稱"骨痹"。中醫認為本病與外傷、勞損、瘀血阻絡、感受風寒濕邪、痰濕內阻、肝腎虧虛等有關。可以考慮使用骨質骨fang世醫貼、按摩、針灸等方式進行治療。
病理組織學改變
1. 病理學:不規則的軟骨損害,在負重區域的軟骨下骨硬化、囊腫,邊緣骨贅增生,干骺端血流增加及不同程度的滑膜炎。
2. 組織學:早期軟骨表面碎裂、軟骨細胞增生、軟骨面縱向裂開、結晶沉積,同時存在著軟骨修復、骨贅增生;晚期出現軟骨的徹底破壞,表現為軟骨硬化、軟骨消失及軟骨下局灶性骨壞死。
3. 生物力學:關節軟骨的可伸張性、抗壓力、抗剪切力及軟骨通透性降低。軟骨水分增加,過度腫脹,軟骨下骨硬化。
4. 生化改變:蛋白聚糖的含量(濃度)下降,其分子大小和聚集度改變,膠原纖維的大小、排列以及基質大分子的合成和降解均出現異常改變。
3、膝關節長骨刺怎麼治療??
方法/步驟
1
葯物治療
骨疣如果症狀不是很嚴重的話,可以使用單純的止痛葯、消炎葯、鎮靜劑及肌肉鬆弛劑或非類固醇抗炎止痛劑,如阿斯匹靈、普拿疼等,減輕疼痛,使症狀獲得緩解。
內服葯物通過腸胃吸收、消化、分解,最後通過血液循環,才可將葯物輸入送給局部,整個過程需要通過層層屏障才能到達病灶部位,然葯效已所剩無幾,因此效果極為緩慢且低效,且臨床應用這些方法只能緩解疼痛症狀,功能康復是無法逆轉的,骨質修復更是無從談起。而且口服葯對肝、腎、胃腸損傷極大,因此僅僅使用止痛葯物是達不到治療效果,中醫治療已成為膝關節骨刺的治療方向。
2
復健治療
治療骨刺也可以采熱敷、超音波、電刺激、頭部牽引術等方法。熱敷是為了增加局部病態組織血液循環,改善肌肉的缺血現象;電刺激與超音波則是為了促進較深部肌肉構造血液循環;頭部牽引則有拉開神經孔、增加局部血液循環與減少關節負擔的作用。
3
手術治療
當葯物治療或是復健治療 3個月以上,仍無法改善症狀時,就必須進 一步施以手術治療。初期可以進行後減壓手術,將壓迫神經的骨刺移除,這些手術包括椎板切除術、椎間盤切除術及椎體切除術;中期可接受脊椎內固定手術,以內固定氣固定脊椎骨,再加上自體骨移植,以達到骨融合的目的;此外,利用「椎體護架」,可同時達到神經減壓及脊椎矯正的效果。對於長期退化的脊椎,在作手術修復時,可重整變形的脊椎,降低病變處的負荷;而若是關節已經全面性遭到破壞時,就須施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以恢復關節的功能。
END
家庭療法
1
選擇軟底鞋
選擇橡皮底的鞋子對足部較好(勝過皮製的)。穿得舒適比穿得好看重要。慢跑鞋是不錯的選擇。避免走在堅硬的表面上,例如水泥地、木板、或無地毯的地板。可在腳跟處加護墊,以減輕疼痛。
2
墊上泡沫軟蟄
軟墊可減輕骨刺對周圍的壓迫,可以在軟墊骨刺相應的部位挖一個洞。
3
熱敷
如果疼痛的比較厲害,可用亞麻仁敷袋熱敷。
4
泡腳
輪流用熱水及冷水泡腳,對減輕症狀大有好處,用冰按摩腳底也有幫助。
5
泡腳
輪流用熱水及冷水泡腳,對減輕症狀大有好處,用冰按摩腳底也有幫助。
6
有選擇的鍛煉
你可以用騎腳踏車或游泳取代走路或慢跑,既達到了鍛煉的目的,又不會傷及病腳。
7
減肥
偏胖是引發骨刺的原因之一,因此減肥也是刻不容緩。
8
避免過度活動
中老年人群中,常聽到一些人說,「我的膝關節長骨刺」,即骨質增生了。這種病是一種退變性疾病,因累積性磨損引起,對於膝關節骨質增生的病人,應走出增加鍛煉,將骨刺磨去的誤區。避免頻繁蹲站和長時間行走,以減輕膝關節損傷的加劇,同時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而加重病情。
4、人膝蓋為什麼會長骨刺,有了骨刺怎麼辦?
骨刺在老年人多是由於關節的軟骨逐漸退化,尤其是活動量較大的頸、腰、內膝關節、足跟,損傷容的關節會為維持關節部位的平衡而代償增生進而出現骨刺;骨刺在青年人多是由於外傷或者創傷性關節炎、韌帶鬆弛等關節部位為維持平衡而代償出現的骨質增生。年輕人有骨刺沒有必要治療,避免繼續過度負重活動即可。、
5、膝關節骨質增生如何防治?
膝關節骨質增生如何治療?
膝關節增生往往治療時間長,效果慢,平時的養護比葯物治療更重要,首先平時應注意患者的休息,不宜過度負重、久坐、久站、應在醫生指導下,循序漸進鍛煉,膝關節維持一定活動,可預防肌肉萎縮,控制病情發展。關節疼痛,腫脹可使用琥珀軟堅膏外貼,它有較強滲透功能,葯物迅速達到疼痛部位,能快速消除增生引起的關節腫脹,疼痛,僵硬,其良好的軟堅散結功能,可有效軟化骨刺,控制增生。
膝關節骨質增生症狀應做哪些醫療體操?
(1)站位,意守丹田片刻。兩足並攏,彎腰以兩手按扶於兩膝,勞宮穴正對血海穴,意在兩手勞宮穴。兩膝同時用力使膝關節向後挺直從屈曲位變為伸挺直位,同時呼氣,然後復原,吸氣,重復8次。
(2)姿勢同(1),兩手扶膝使膝關節順時針方向為轉一周(呼氣),再逆時針方向旋轉一周(呼氣)。然後兩膝打開,分別從內向外旋轉一周(吸氣),再從外向內旋轉一周(呼氣)。重復8次。
(3)坐位,意守丹田片刻,引丹田氣至湧泉,利用肌肉收縮力使小腿伸直,同時吸氣。然後利用下肢重力,使膝關節屈曲,同時呼氣,重復8次。最後引氣回丹田穴。
(4)仰卧位,意守丹田片刻,然後兩手置於體側,全身放鬆。利用肌肉收縮力使下肢直腿抬高,同時吸氣。復原時呼氣。重復8次,然後仰卧位,下肢按騎自行車動作反復做16次,自然呼吸。
怎麼保護膝關節?
根據膝關節骨質增生發生的因素,應有針對性地做好以下預防工作:
(1)避免膝關節過度活動及勞損,特別是雙下肢劇烈運動者(如舞蹈演員、運動員、搬運工等)更要注意勞逸結合,防止因過度用力造成組織損傷,否則,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容易出現骨質增生現象。
(2)膝關節出現骨折時,要及時去醫院診治,盡可能使骨折端達到解剖復位的要求。如果復位不滿意,應及時採取手術治療。
(3)過於肥胖者,要適當控制飲食,注意調整飲食結構,減少熱量的攝入,將體重控制在適當的范圍之內,減輕關節上的壓力和磨損程度。
(4)老年人可以適當補充鈣質、維生素D等與骨代謝關節密切的葯物,同時從事適度的體育鍛煉,以減慢骨組織的衰老和退行性改變進程。
6、膝蓋長骨刺是怎麼引起的?
1、膝蓋骨刺年齡因素:隨年齡的增長,膝蓋骨刺的發生率逐漸上升,膝蓋骨刺的病理改變包括膝關節軟骨破壞和膝關節邊緣的骨贅形成,骨贅形成是一種修復性的表現,所以認為膝蓋骨刺是一種退行性變。
2、膝關節軟骨基質改變:老年人軟骨基質中的蛋白多糖含量減少,膠原纖維增加,軟骨彈性減低,易受損傷而發生異常改變。
3、膝關節滑液改變:研究表明,膝蓋骨刺患者的關節滑液成分發生改變,透明質酸含量減少,使其潤滑、緩沖等功能減弱而造成關節軟骨破壞。動物醫療實驗證明,手術切除膝關節大部分滑膜後或膝關節長期制動均可造成膝關節骨質增生。
4、膝蓋骨刺損傷因素:膝關節內骨折、半月板損傷、髕骨脫位等原因可造成膝關節軟骨損傷。
5、膝蓋骨刺感染或炎症因素:膝關節內感染可引起膝關節軟骨破壞。
6、膝關節外畸形:膝內翻、膝外翻畸形引起關節對合不良可造成關節軟骨的損傷。
7、膝關節不穩定:如膝關節周圍韌帶、關節囊鬆弛造成的膝關節不穩定,繼發關節軟骨損傷。
8、膝蓋骨刺其它因素:過度負重、肥胖等可使膝關節承受負荷增加,加速其退行性改變的發展。
治療可採用中醫膏葯外敷骨質增生寧順膏治療以黑膏葯為載體,含量高、析出速度緩慢、作用長期持久、局部療效切實等一系列優點。快速改善周圍組織營
養,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體質從根本上根治各類型骨質增生病根,堅持外敷即可治癒。
運動鍛煉方法:
(1)防止做大運動量的鍛練,如:跑步、跳高、跳遠,也可以做半小時的室處散步。
(2)堅持做股四頭肌(大腿前面肌肉)主動收縮,天天4-5次,每次10-20下。
(3)仰卧屈膝屈髖做蹬自行車樣動作,天天2-3次,每次50下。
(4)不負重做下蹲和起立運動,持續30-50下,天天2-3次。
(5)切忌做膝關節的半屈位旋轉動作,防止半月板損傷。
7、骨質增生怎麼治療呀膝蓋有這個骨質增生的情況?
膝蓋是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及臏骨所組成,外包以關節囊,內有交叉韌帶及半月板,是人體中最復雜及關節面最大的負重關節。膝關節骨質增生也稱為增生性退行性關節炎。它並不是關節普通炎症,而是一種軟骨長期退化性病變。
骨質增生也叫骨刺,或稱骨贅,它是在椎骨邊緣或關節邊緣、關節面及骨突處增生的骨質,是骨與關節之退行性改變,系人體為適應力的變化,維持關節內外平衡而產生的一種防禦性反應,屬生理代償性改變。如果增生之骨質壓迫其周圍神經、血管等組織影響關節活動時,就會出現相應的臨床症狀,即稱為骨質增生病或骨質增生症。作為膝部骨質增生,一般可出現膝關節腫痛,當下蹲、上下樓梯時加重,或拍片時發現膝關節間隙變窄,統稱為膝關節退行性病變或骨關節炎。
高發人群
1、膝關節過度活動者,如運動員、舞蹈演員及以膝關節活動為主的某些工種的勞動者。
2、外傷導致膝關節不穩定者,如膝關節反復扭傷、挫傷使關節韌帶鬆弛者,外傷致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未作系統治療者,十字韌帶斷裂未作嚴格固定者,以及膝關節骨折治療不當者等。
3、因佝僂病等導致膝關節畸形者,如羅圈腿(出叫O形腿)和拐腿(也叫X形腿)畸形。
4、老年體弱者,特別是出現老年性骨質疏鬆者。
5、體重明顯超過正常標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