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芪粉的功效
你好,黃芪粉主要用於治療心氣虛損、血脈瘀陰、自汗盜汗。治內傷勞倦,脾虛泄瀉專,氣虛屬血脫之症,同時具有獨特的抗癌作用,外用排膿生肌,退腫消炎,長期使用,美容養顏。它的用法用量為沸水泡服或煎服,直接沖服或加入任何面膜里用,每次15-30g
2、什麼是骨刺
骨刺,學術名詞為骨疣 ( Bone Spur ),不是一個醫學上確當的名詞,因為它既非完全由骨構成,也不尖銳如刺。醫學上的正確名稱應該是骨疣。骨刺是關節因種種原因造成軟骨的磨損、破壞,並促成骨頭本身的修補、硬化與增生,是一種自然的老化現象,一般長骨刺就表示此人的脊椎進入老化階段。然而, 骨刺並非老人家的專利,由於工作型態改變,許多人必須久坐、久站,若是加上姿勢不正確,很容易年紀輕輕就使脊椎提早發生退化現象,而誘發骨刺的發生
骨刺病理
骨疣是脊椎退化過程中所伴隨的一種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脊椎構造也會跟著退化,當骨頭與軟組織接壤的地方因長期承受壓力、拉力、損傷,造成脊椎與 脊椎間的軟骨漸漸失去水分與彈性,致使骨骼出現退化性改變,這種骨骼退化性改變就會導致骨質增生,而形 成骨疣。另外,反復活動或不適當的運動,也常會使關節部位的骨骼及軟組織過度磨損,而長出骨刺。
骨刺症狀
骨刺的基本症狀
骨疣不見得一定會產生症狀,要看是否有壓迫到神經根或是脊椎,如果沒有的話就不會有什麼讓人不適的症狀產生。相反的,如果骨刺剛好壓迫到附近的神經根或是壓迫到脊椎,就可能會有身體僵硬不能靈活彎身、疼痛、紅腫、麻痹、關節變形、肌肉無力等症狀。
人體脊椎在長時間反復使用下很容易發生退化情形,由於年紀的關系,中老年人較一般年輕人容易長骨刺。不過,隨著生活工作型態改變,像一些必須久坐、久站,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或是姿勢不正確及反復使用某個關節的工作族群,如家庭主婦、老師、金融工作者、計算機族、工廠作業員等等,都可能因為過度使用及使用不 當,造成關節部位的骨骼與軟組織過度磨損。因此,骨刺可以說是每個人都可能發生。
人體的關節活動久了也容易發生病變。骨疣一般好發於活動較頻仍的關節,由於這些關節長時間反復使用,因此很容易發生磨損與退化的現象。而身體容易誘發骨刺生長的地方包括頸椎、腰椎、膝關節、腳跟,另外,手指跟手肘也是骨刺容易發生的部位。
骨疣會引起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症、退化性膝關節炎等並發症,這些並發症會導致患者生活上的不適,甚至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輕微的並發症狀,可以休息或是遵循復健師的建議,做一些物理治療來緩解症狀。不過,當並發症嚴重時,就需要進一步接受手術治療。
常見症狀
骨刺多發於中年以上。一般認為由於中年以後體質虛弱及退行性變;長期站立或行走及長時間的持於某種姿勢,由於肌肉的牽拉或撕脫、出血,血腫機化,形成刺狀或唇樣的骨質增生;骨刺對軟組織產生機械性的刺激和外傷後軟組織損傷、出血、腫脹而致。
1、頸椎骨刺的症狀
臨床表現:頸項部有強硬的感覺、活動受限、頸部活動有彈響聲,疼痛常向肩部和上肢放射,手和手指有麻木、觸電樣感覺,可因頸部活動而加重。不同的病變累及不同部位,就出現不同的症狀,晚期可導致癱瘓。頸椎骨質增生嚴重者還會引起頸椎病性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胃炎、心絞痛、吞咽困難等。
2、腰椎骨刺的症狀
臨床表現:好發部位,以腰三、腰四最為常見。臨床上常出現腰椎及腰部軟組織酸痛、脹痛、僵硬與疲乏感,甚至彎腰受限。如鄰近的神經根受壓,可引起相應的症狀,出現局部疼痛、發僵、後根神經痛、麻木等。如壓迫坐骨神經可引起坐骨神經炎,出現患肢劇烈麻痛、灼痛、抽痛、串痛、向整個下肢放射。
3、膝關節骨質增生的症狀
臨床表現:初期,起病緩慢者膝關節疼痛不嚴重,有可持續性隱痛,氣溫降低時疼痛加重,與氣候變化有關,晨起後開始活動,長時間行走,劇烈運動或久坐起立開始走時膝關節疼痛僵硬,稍活動後好轉,上、下樓困難,下樓時膝關節發軟,易摔倒。蹲起時疼痛,僵硬,嚴重時,關節酸痛脹痛,跛行走,合並風濕病者關節紅腫,畸形,功能受限,伸屈活動有彈響聲,部分患者可見關節積液,局部有明顯腫脹、壓縮現象。
骨刺原因
骨刺屬中醫的"痹證"范疇,亦稱"骨痹"。中醫認為本病與外傷、勞損、瘀血阻絡、感受風寒濕邪、痰濕內阻、肝腎虧虛 骨質增生病因等有關。
1. 病理學:不規則的軟骨損害,在負重區域的軟骨下骨硬化、囊腫,邊緣骨贅增生,干骺端血流增加及不同程度的滑膜炎。
2. 組織學:早期軟骨表面碎裂、軟骨細胞增生、軟骨面縱向裂開、結晶沉積,同時存在著軟骨修復、骨贅增生;晚期出現軟骨的徹底破壞,表現為軟骨硬化、軟骨消失及軟骨下局灶性骨壞死。
3. 生物力學:關節軟骨的可伸張性、抗壓力、抗剪切力及軟骨通透性降低。軟骨水分增加,過度腫脹,軟骨下骨硬化。
4. 生化改變:蛋白聚糖的含量(濃度)下降,其分子大小和聚集度改變,膠原纖維的大小、排列以及基質大分子的合成和降解均出現異常改變。
5.營養學:骨刺的根本原因是缺鈣。是應力反應的結果。
骨刺預防
預防原則
患有骨刺的老年人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得了這種病以後還能否運動, 怎樣運動。
肯定而負責任地回答: 骨刺患者也需要運動, 但這種運動必須「適量」, 不能過於劇烈。從實踐上看, 骨刺患者中有很多人是沒有任何症狀的, 這多與他們經常勞動、運動有關。經常運動和參加體育鍛煉的人能使骨變得粗壯, 而且即使患有骨刺其疼痛感也差得多。不運動的人, 肌肉血液供血不足, 往往造成肌肉營養缺乏而萎縮,肌內的彈性下降, 特別容易患骨刺,而且一旦染患, 其疼痛感強烈。
但是患有骨刺的人在運動中必須注意以下三點。
1. 避免長期劇烈運動
長期劇烈的運動可使骨骼及周圍軟組織受力不均、負荷過重, 是誘發骨刺的原因之一, 也容易加重骨刺病情。
2. 把握運動的強度
在骨刺急性期, 疼痛加重, 要盡量減少受累關節的活動量, 患者可適當卧床休息, 通過休息來減少受累關節的機械性刺激, 這不僅有效防止症狀進一步加重, 而且還能為炎症的消散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
3. 注意防寒
病情在恢復期間, 要避免受潮、受寒冷等環境因素刺激, 因這些不良的環境因素對關節、肌肉、神經等組織可誘發炎症的產生。如長期固定某一姿勢工作的患者, 應注意在工間休息時變換一下姿勢。
骨刺治療
治療方法概述
內服葯物通過腸胃吸收、消化、分解,最後通過血液循環,才可將葯物輸入送給局部,整個過程需要通過層層屏障才能到達病灶部位,然葯效已所剩無幾,因此效果極為緩慢且低效,且臨床應用這些方法只能緩解疼痛症狀,功能康復是無法逆轉的,骨質修復更是無從談起,而且口服葯對肝、腎、胃腸損傷極大,使用黃氏外用中葯粉包,效果會更好,從外皮滲透,葯物滲入骨質,也沒有副作用,能徹底解決骨刺的痛苦。
中醫臨床辨證論治經驗方
1. 骨刺的早期:
中醫認為多為瘀邪交結、凝而不散,治療應化瘀驅邪、舒筋通絡。可服中葯方葯:桃仁10克、紅花5克、當歸15克、生地黃15克、川芎5克、赤芍10克、三棱10克、莪術10克、雞血藤15克、丹參15克、威靈仙15克、地龍10克、土鱉蟲5克、烏梢蛇1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劑。急性發作而疼痛較甚者,加乳香5克、沒葯5克、鉤藤10克、絲瓜絡6克。氣血虛弱者,加黃芪15克、何首烏30克。另用白花蛇2條、蠍子、蜈蚣各5克研末,每晚服2克。連服1月,病情明顯好轉。
2. 骨刺的後期:
中醫認為則多系肝腎不足、虛中夾實。不足者有陰虛、陽虛之分,夾實者有瘀結、濕熱之別,病情比較復砸。陰虛者表現為口燥便堅,形瘦眩暈;陽虛者肢體畏寒,小便清長,陽痿滑泄;濕熱者多有關節腫脹,關節內有積液,按之波動,屈伸不利。中醫治療以補腎軟堅為主,可用下列方葯:熟地15克、山萸肉10克、淮山葯10克、丹參30克、皂角刺10克、穿山甲10克、威靈仙、淫羊藿、巴戟天、杜仲各15克、生甘草5克。陰虛者加知母10克,龜板、鱉甲各12克;陽虛者加乾薑10克、附片15克;瘀結者加桃仁10克、紅花5克;濕熱者加蒼術10克、黃柏10克。
中醫膏葯治療
膏葯是祖國醫學的一朵奇葩,古有「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葯即內治之葯,所異者,法耳」、「膏葯能治病,無殊湯葯,用之得法,其響立應」等說法。由於膏葯具有較高的稠度,故而其具備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緩慢、作用長期持久、局部療效切實等一系列優點。清代著名醫學家說:「今所用之膏葯,古人謂之薄貼…… 治里者,或驅風寒,或和氣血,或消痰痞,或壯筋骨,其方甚靈,葯亦隨病加減,其膏宜重厚久貼。
中醫膏葯具有「驅風寒」、「和氣血」、「壯筋骨」,利用傳統膏葯這三大特點,中醫將其運用於治療骨質增生等骨科疾病,臨床結果表明,膏葯治療骨質增生,在中醫治病求本、整體施治用葯原則的指導下,往往獲得令人吃驚的神奇效果。
傳統黑膏葯,以由川烏、草烏、細辛、杜仲、一枝蒿、乳香、沒葯、大黃、血竭、樟腦、冰片、老蒜、蔥白、生薑等多味名貴中葯經古法熬制而成,是遵循中葯歸經原則,運用葯物互相協調為用的效能,組成的多味葯物大組方,以發揮葯材的良好功效。而傳統膏葯為代表,用於肌表薄貼,所以取芳香透達之葯物,並加以引葯率領群葯,開結行滯直達病所。因此可透入皮膚產生活血,止痛,化淤,通經走絡,開竅透骨,祛風散寒等效果,並通過葯物的歸經作用而調理機體陰陽平衡,扶正固本、改善體質,從根本上、全方位針對骨質增生病機特點而發揮療效,從而達到徹底治癒該病的目的。
基本治療方法
一、直流電葯物離子導入法。直流電葯物離子導入法充分發揮了葯物的作用,但因導入葯物為液體,易揮發,葯效不持久,限制了該方法的治療效果。
二、紫外線療法:其治療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殺菌作用;(2)消炎作用;(3)止痛作用;(4)促進傷口癒合作用;(5)脫敏作用;(6)促進維生素D3的形成;(7)調解機體免疫功能等。
三、按摩與牽引。適用於頸、腰椎骨刺症。按摩與牽引完全靠外力的作用,只對局部進行治療卻忽視了對人體內整體地調節,因此,只能起到暫時的止痛作用,而不能達到治療的目的。
四、針灸:針灸可通經活血並有止痛作用。可消除局部的水腫和炎症,但對骨刺來說,針灸只能起輔助作用。
五、西葯治療。目前西醫對本症尚無有效的治療葯物,常採用對症處理,如疼痛時可服一些解熱鎮痛的葯;麻木者可選用B族維生素類葯物;關節腫脹有積液者可給予局部抽取積液或局部封閉等療法。但實踐證明這些治療方法均不理想,只是治標而不治本,病情易復發。
六、中葯治療。中葯治療骨刺,較之西葯的最大的優點在於,從病理上進行根治。缺點在於,起效較慢或效果顯著但流於秘方不為人所知。
七、黃氏外用中葯粉包。目前老百姓比較認可的黃氏外用中葯粉包,效果很理想,沒有副作用,能徹底解決骨刺的痛苦。
骨刺的家庭療法
一、選擇軟底鞋
選擇橡皮底的鞋子對足部較好(勝過皮製的)。穿得舒適比穿得好看重要。慢跑鞋是不錯的選擇。避免走在堅硬的表面上,例如水泥地、木板、或無地毯的地板。可在腳跟處加護墊,以減輕疼痛。
二、墊上泡沫軟墊
軟墊可減輕骨刺對周圍的壓迫,可以在軟墊骨刺相應的部位挖一個洞。
三、熱敷
如果疼痛的比較厲害,可用亞麻仁敷袋熱敷。
四、泡腳
輪流用熱水及冷水泡腳,對減輕症狀大有好處,用冰按摩腳底也有幫助。
五、有選擇的鍛煉
你可以用騎腳踏車或游泳取代走路或慢跑,既達到了鍛煉的目的,又不會傷及病腳。
六、減肥
偏胖是引發骨刺的原因之一,因此減肥也是刻不容緩。
營養與飲食療法
合理搭配,不可單一偏食。飲食有度,不要做到飢飽失常。應戒煙、酒。
加強鈣的攝取量,應進食高鈣食品,如多食牛奶、蛋類、豆製品、蔬菜和水果,必要進要補充鈣劑。還要增加多種維生素的攝入,如維生素A和D等。
●應避免的食物
勿吃任何柳橙類水果,尤其是橘子、橙子。也避免糖、酒、咖啡。這些物質將阻撓復原過程,並擾亂體內的礦物質平衡。
避免長期劇烈運動
長期、過度、劇烈的運動或活動是誘發骨刺的基本原因之一。尤其對於持重關節(如膝關節、髖關節),過度的運動使關節面受力加大,磨損加劇。長期劇烈運動還可使骨骼及周圍軟組織過度地受力及牽拉,造成局部軟組織的損傷和骨髂上受力不均,從而導致骨刺。
骨刺的危害
膝關節的骨質增生影響人體的活動,不利於平時的鍛煉,因此,容易造成體重的不斷增加; 反過來,體重的增加又加重關節的負擔,加重骨質增生,進一步影響活動。大家知道,很多情況下適量的活動有利於內科疾病的控制,例如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骨質疏鬆等等。
編輯本段
七大誘發因素
骨質增生症是中老年的常見病、多發病,關於本症的命名,國內外尚未統一。多發生於45歲以上的中年人或老年人,男性多於女性, 常用腰部活動的重體力勞動者及運動員易患此病,最常見於膝、髖、腰椎、頸椎、肘等關節。
1.增齡
增齡是骨關節炎發病最強的危險因素。據屍檢資料顯示,從20歲開始約5%的人關節就有退行性改變,40歲時,幾乎90%的負重關節都有或多或少的骨質增生改變。張乃錚教授等人對北京郊區2063名成人進行膝骨關節炎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16~30歲、31~40歲、41~50歲、51~60歲、大於60歲年齡組有膝痛者中,骨贅陽性率分別為10.6%、14.8%、29 .1%、5 1.8%、78.5%,隨年齡增長而陽性率增高。
2.性別
從資料分析在50歲以前女性比男性的發病率高2倍,但50歲以後兩性之間基本相等。
3.職業
骨質增生與職業有關。長期反復使用某些關節,可引起這些關節患病率的增加。如鑄造工的肘、肩關節,礦工的脊柱和膝關節,裝卸工的膝踝關節,駕駛員的肩關節,修理工和紡織工的腕關節,芭蕾舞演員的跖趾關節,長期從事刺綉、打字、伏案工作者的頸椎關節,較長時間站位工作如紡織女工、營業員、迎賓小姐、儀仗隊員的跟骨。以上這些部位因長期反復做某一個動作,使該關節經常受到磨損而引起骨質增生。1994年《風濕病年鑒》中指出,通過對年齡在50歲以上患有骨關節炎的109名男女病人與218名無骨關節炎的人相比較,發現每日蹲位或跪位超過30分鍾或每日爬樓梯超過10層的人有明顯的膝關節骨質增生高發病率。
4.種族遺傳因素
英國人發病率最高而西非人最低,白種人比黑種人發病率高;伴有Heber den結節的骨關節炎婦女,她們的母親和姐妹患本病者分別為普通人群的2~3倍。並且骨關節炎病人的HLA-A1、HLA-B8 的檢出率增高。
5.體質因素
體重增加使本來已遭磨損的退化的關節再加上重荷,當然就更容易破壞,所以骨質增生多發生於負重較大的髖、膝、跟骨、腰椎等部位。另外由於關節疼痛,患者不自覺地限制了活動而使體重增加,相互影響又加重了關節病變。美國《今日關節炎》發表一份研究資料指出:通過跟蹤觀察30~46歲的1178名男性,發現超過標准體重20磅的人發生骨關節炎的可能性比正常體重者多3.5倍的機會。發生部位多是髖、膝關節。
6.姿勢不良
如長期伏案工作者、睡眠姿勢不良、枕頭不合適者頸椎骨質增生的發病率特別高。這是由於椎旁肌肉韌帶及關節的平衡失調,張力大的一側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勞損,並由於頸椎的部分肌肉呈持續緊張狀態,久之這些肌肉發生靜力性損傷,進而使頸椎發生退行性改變而引起骨質增生。也與頸椎關節長期受力不均,使壓力(應力)集中於關節內的某處造成應力過度而損傷關節。
7.骨內靜脈瘀滯及骨內高壓
以骨內靜脈瘀滯為特徵的骨血流動力異常及由此所致的骨內高壓,使動靜脈壓差縮小、營養血管的血流減少、營養障礙可引起骨小梁壞死,骨細胞壞死可能是誘發關節炎的原因之一。
骨刺的認識誤區
誤區一
關節腫痛是骨刺「刺扎」引起的
一些人望文生義,以為骨刺是骨端如鐵釘、竹刺樣物深深地扎入組織,這是錯誤的。只有當骨質增生長期刺激,在骨刺周圍產生了無菌性炎症,才會引起疼痛等症狀。
誤區二
骨刺越大關節腫痛越厲害
臨床上常可看到有些患者雙膝都長了骨刺,一側骨刺很大,疼痛卻很輕,甚至毫無疼痛;另一側骨刺雖小,卻疼得厲害。這是因為大骨刺並沒有在骨刺周圍引發無菌性炎症,而小骨刺卻引發了。所以骨刺的大小與疼痛的程度並無直接關系。
誤區三
多鍛煉就不長骨刺
這種認識只講對了一半。有實驗表明,長期超負荷運動或勞作,不僅可加重關節面的磨損,而且還對關節產生高應力,刺激骨的再塑形,促使骨刺形成和軟骨下骨硬化加快,加重軟骨的退變。而另一方面,適當、正確的運動和勞動方式卻可以預防或治療骨性關節炎。因此,運動和勞動是一把雙刃劍。
誤區四
特效葯能消除骨刺
骨刺成分和正常骨組織一樣,有些吹噓能溶解或除掉骨刺的所謂特效葯,純屬子虛烏有。骨刺雖無法消除,但炎症卻是可以消退的。只要消除了炎症,也就解除了疼痛。因此,治療骨質增生的關鍵不是消除骨刺,是在於是否「永久」消除由於骨刺引起的炎症。
誤區五
手術治療勝過保守治療
手術雖可切除骨刺,但應僅限於極少數壓迫神經、血管、脊髓,造成嚴重功能障礙,經保守治療無效的骨刺。因為手術本身也是一種外傷,對一些病人會造成無菌性炎症,甚至刺激骨質增生得更快。高達40%的病人,在15年之後會復發骨刺。所以,手術切除並不一定能斷根。
3、骨質增生吃哪些中葯可以有效?拜託各位了 3Q
說到骨質增生,首先得弄清楚什麼是骨質增生?怎麼得的?這樣才能更准確的找准葯,下對葯,骨質增生症又稱為增生性骨關節炎、骨性關節炎(OA)、退變性關節病、老年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是由於構成關節的軟骨、椎間盤、韌帶等軟組織變性、退化,關節邊緣形成骨刺,滑膜肥厚等變化,而出現骨破壞,引起繼發性的骨質增生,導致關節變形,當受到異常載荷時,引起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等症狀的一種疾病。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從中醫看:在辨證分型上,一般主張分為虛實兩大類,虛包括肝腎陰虛和氣血虛弱型,實包括風濕寒邪侵襲,痰濕內阻和氣滯血瘀型。 外邪痹阻 中年以後,肝腎不足,氣血漸虛,衛外不固,風濕寒邪乘虛入侵,導致氣血瘀滯,搏結於頸項筋骨,經脈不通,筋骨肌肉失於氣血的溫煦和濡養而致。 症見:頭頸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處,喜熱惡寒,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後頸部可觸及到條索狀物和壓痛點,上肢沉重無力,伴有頭沉、胸悶、納獃等症狀,舌質正常或發黯,舌體或有齒痕,脈沉遲或弦滑。 治法:祛風散寒、舒經通絡除痹。 方葯:蠲痹湯加減。羌活15g,防風12g,當歸12g,炙甘草6g,赤白芍各12g,炙黃芪15g,片姜黃12g,生薑6g,蘇木10g。 本方益氣和營,祛風利濕,為風邪偏勝,麻木較重者而設。若疼痛劇烈、寒邪較盛者,加制川烏、附子、細辛、桂枝以散寒止痛;若濕邪偏勝者,可加海桐皮、 薟草、路路通祛風除濕,通經活絡。 痰濕阻滯 中年以後腎氣漸虛,氣化無力,水不得化氣,即停蓄而為痰飲;且體虛易招風邪侵入,風痰相搏,阻滯頸部經絡而發病。 症見:頭項強痛,肩臂酸脹不適,肢體沉重,伴有頭重腦脹,胸脘滿悶,少食多寐,苔白膩,脈沉滑。 治法:燥濕化痰,理氣通絡。 方葯:指迷茯苓丸加味。茯苓12g,黃芩10g,陳皮12g,五味子10g,桔梗6g,姜半夏9g,白芥子10g,地龍12g,膽南星10g。 本方燥濕化痰,理氣通絡。若兼見瘀阻經絡者,可酌加三七、穿山甲、地龍以助其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力;若兼見有風寒者,可酌加桂枝、羌活、靈仙等以祛風濕,止痹痛;若兼見眩暈者,加天麻、白術;兼見胸痹者,加丹參、瓜蔞、鬱金。 氣滯血瘀 由於外傷和勞損,使椎體緣組織間隙出血而成瘀,瘀血阻滯經絡發為本病。 症見:頭頸肩背及四肢麻木、刺痛、痛有定處,拒按,夜間加重,伴有頭暈眼花,視物模糊,失眠健忘,驚惕不安,胸悶胸痛,煩躁,面色不華,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脈多細澀和弦澀。 治法:活血化瘀,疏通經絡。 方葯:化瘀通痹湯加味。當歸18g,丹參30g,雞血藤21g,制乳沒各9g,元胡12g,葛根18g ,透骨草21g,姜黃12g,穿山甲10g,地龍12g。 本方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偏寒者,加桂枝、制川草烏、細辛;偏熱者加敗醬草、丹皮。若氣虛者加黃芪;若兼見痰濕者,加白芥子、膽南星;若兼有胸痹者加薤白、鬱金、瓜蔞、半夏。 氣血虛弱 年老體弱,氣血衰少,氣虛則腠理不密,風濕寒邪乘虛侵襲,經脈閉阻,氣血運行不暢,血虛筋骨失去濡養皆可致病。 症見:頭項酸痛不適,肩臂麻木不仁,少寐多夢,自汗盜汗,頭昏目眩,心悸氣短,面色少華,女性患者每於後症狀加重,或經期紊亂,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益氣養血,通絡行痹。 方葯: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黃芪15g,赤白芍各12g,桂枝10g,鹿角粉6g(分吞),雞血藤1 5g,生薑6g,大棗4枚。 本方益氣溫經,和營通痹。若兼風濕者,酌加靈仙、透骨草、葛根、羌活、炒蒼耳子等,以祛風濕、止痹痛;若兼瘀血者,酌加地龍、桃仁、紅花、當歸尾等以助其活血化瘀之力;若兼有腎虛者,酌加淫羊藿、菟絲子、狗脊等,以補腎陽、通督脈。 肝腎虧虛 腎藏精、主髓;肝藏血、主筋。年老體弱,肝腎精血日漸虧少,筋骨失去滋榮而致。 症見:肩頸不舒,頭腦脹痛,眩暈,不可轉側,伴神疲乏力,健忘少寐、腰膝酸軟,舌體瘦、質紅絳、少苔或無苔,脈弦細。 治法:益精補腎,滋陰熄風。 方葯:左歸丸加味。熟地15g,山葯15g,山茱萸12g,枸杞子15g,菟絲子10g,生白芍12g,生石決明15g,當歸9g,炙甘草9g,黃精24g。 本方能滋補肝腎真陰而熄風。若兼有風濕者,加靈仙、 薟草、鹿銜草祛風濕止痹痛。 治療頸椎骨質增生外用膏葯 (1)鸛草膏 葯物組成及製法:老鸛草27g,生虎骨72g,防風27g,紅花18g,木瓜27g,懷牛膝18g,骨碎補27g,青風藤27g,功勞葉18g,當歸27g,麻黃9g,海風藤27g,上葯用香油7500ml炸枯去渣濾凈,煉沸,再入漳丹2700g,攪勻成膏,每膏葯油7500ml兌乳香面、沒葯面各27g,麝香 3.6g攪勻,每大張凈油30ml,小張凈油15ml。 功效:散風活血,化瘀止痛。 主治:頸椎病氣滯血瘀型。 用法:貼患處。 (2)石虎膏 葯物組成及製法:石斛60g,生虎骨120g,赤芍45g,白及30g,川芎30g,羌活45g,桂枝60g ,生杜仲45g,生地120g,川烏30g,白蘞30g,生山甲30g,獨活45g,麻黃30g,透骨草60g ,當歸120g,生草烏30g,紅花30g,大黃30g,防風45g,甘草30g。以上葯料用香油7500ml ,兌肉桂面45g,乳香面30g,沒葯面30g,麝香1.5g,血竭面45g,廣木香面1.5g,公丁香面1.5g。攪勻。每大張凈油30ml,小張凈油15ml。 功效:祛風散寒,舒筋活血止痛。 主治:頸椎病經絡痹阻型。 用法:貼患處。 (3)蜂毒古今貼 葯物組成及製法: 蜂毒、羌活、乳香、紅花、川芎、三棱、冰片、大黃、木鱉子、玄參、生地、金銀藤、、甘草、土貝母、黃芪、當歸、薄荷梗、赤芍、白芷、杏仁、黃柏、僵蠶、生山甲、全蠍、生南星、蟬退、牡蠣、生半夏、羌活、防風、連翹、蒼術、香附、橘皮、五倍子、蓖麻子、川連、細辛、官桂、丁香、頭發、桑枝、槐條、柳條、蒼耳子、老蒜、蔥白、生薑等四十七味中葯經古法熬制而成。 功效:祛風散寒,舒筋活血止痛。 主治: 頸椎病,腰椎肩盤突出、坐骨神經痛、筋骨扭傷、骨質增生、骨刺、風濕及類風濕性關節炎,肩周炎、網球肘、腱鞘炎等一應骨病。 用法:以生薑擦拭皮膚後,將本膏葯直接貼於使用部位或壓痛點。每貼可貼六天,最好以兩貼每三天交互換貼一次,效果更好。希望對你的病有所幫助,若有疑問,請繼續追問,謝謝
4、黃芪粉面用白醋調成糊:糊在骨質增生的患處
那不是治這個病的東西
5、黃氏外用中葯粉包怎麼樣
病情分析:黃芪有益氣固表、斂汗固脫、托瘡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回。用於治療氣虛乏力答,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萎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黃芪益氣補中,生用固表托瘡。,意見建議:
6、骨質增生吃哪些中葯可以有效?
說到骨質增生,首先得弄清楚什麼是骨質增生?怎麼得的?這樣才能更准確的找准葯,下對葯,骨質增生症又稱為增生性骨關節炎、骨性關節炎(OA)、退變性關節病、老年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是由於構成關節的軟骨、椎間盤、韌帶等軟組織變性、退化,關節邊緣形成骨刺,滑膜肥厚等變化,而出現骨破壞,引起繼發性的骨質增生,導致關節變形,當受到異常載荷時,引起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等症狀的一種疾病。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從中醫看:在辨證分型上,一般主張分為虛實兩大類,虛包括肝腎陰虛和氣血虛弱型,實包括風濕寒邪侵襲,痰濕內阻和氣滯血瘀型。 外邪痹阻 中年以後,肝腎不足,氣血漸虛,衛外不固,風濕寒邪乘虛入侵,導致氣血瘀滯,搏結於頸項筋骨,經脈不通,筋骨肌肉失於氣血的溫煦和濡養而致。 症見:頭頸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處,喜熱惡寒,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後頸部可觸及到條索狀物和壓痛點,上肢沉重無力,伴有頭沉、胸悶、納獃等症狀,舌質正常或發黯,舌體或有齒痕,脈沉遲或弦滑。 治法:祛風散寒、舒經通絡除痹。 方葯:蠲痹湯加減。羌活15g,防風12g,當歸12g,炙甘草6g,赤白芍各12g,炙黃芪15g,片姜黃12g,生薑6g,蘇木10g。 本方益氣和營,祛風利濕,為風邪偏勝,麻木較重者而設。若疼痛劇烈、寒邪較盛者,加制川烏、附子、細辛、桂枝以散寒止痛;若濕邪偏勝者,可加海桐皮、 薟草、路路通祛風除濕,通經活絡。 痰濕阻滯 中年以後腎氣漸虛,氣化無力,水不得化氣,即停蓄而為痰飲;且體虛易招風邪侵入,風痰相搏,阻滯頸部經絡而發病。 症見:頭項強痛,肩臂酸脹不適,肢體沉重,伴有頭重腦脹,胸脘滿悶,少食多寐,苔白膩,脈沉滑。 治法:燥濕化痰,理氣通絡。 方葯:指迷茯苓丸加味。茯苓12g,黃芩10g,陳皮12g,五味子10g,桔梗6g,姜半夏9g,白芥子10g,地龍12g,膽南星10g。 本方燥濕化痰,理氣通絡。若兼見瘀阻經絡者,可酌加三七、穿山甲、地龍以助其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力;若兼見有風寒者,可酌加桂枝、羌活、靈仙等以祛風濕,止痹痛;若兼見眩暈者,加天麻、白術;兼見胸痹者,加丹參、瓜蔞、鬱金。 氣滯血瘀 由於外傷和勞損,使椎體緣組織間隙出血而成瘀,瘀血阻滯經絡發為本病。 症見:頭頸肩背及四肢麻木、刺痛、痛有定處,拒按,夜間加重,伴有頭暈眼花,視物模糊,失眠健忘,驚惕不安,胸悶胸痛,煩躁,面色不華,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脈多細澀和弦澀。 治法:活血化瘀,疏通經絡。 方葯:化瘀通痹湯加味。當歸18g,丹參30g,雞血藤21g,制乳沒各9g,元胡12g,葛根18g ,透骨草21g,姜黃12g,穿山甲10g,地龍12g。 本方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偏寒者,加桂枝、制川草烏、細辛;偏熱者加敗醬草、丹皮。若氣虛者加黃芪;若兼見痰濕者,加白芥子、膽南星;若兼有胸痹者加薤白、鬱金、瓜蔞、半夏。 氣血虛弱 年老體弱,氣血衰少,氣虛則腠理不密,風濕寒邪乘虛侵襲,經脈閉阻,氣血運行不暢,血虛筋骨失去濡養皆可致病。 症見:頭項酸痛不適,肩臂麻木不仁,少寐多夢,自汗盜汗,頭昏目眩,心悸氣短,面色少華,女性患者每於後症狀加重,或經期紊亂,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益氣養血,通絡行痹。 方葯: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黃芪15g,赤白芍各12g,桂枝10g,鹿角粉6g(分吞),雞血藤1 5g,生薑6g,大棗4枚。 本方益氣溫經,和營通痹。若兼風濕者,酌加靈仙、透骨草、葛根、羌活、炒蒼耳子等,以祛風濕、止痹痛;若兼瘀血者,酌加地龍、桃仁、紅花、當歸尾等以助其活血化瘀之力;若兼有腎虛者,酌加淫羊藿、菟絲子、狗脊等,以補腎陽、通督脈。 肝腎虧虛 腎藏精、主髓;肝藏血、主筋。年老體弱,肝腎精血日漸虧少,筋骨失去滋榮而致。 症見:肩頸不舒,頭腦脹痛,眩暈,不可轉側,伴神疲乏力,健忘少寐、腰膝酸軟,舌體瘦、質紅絳、少苔或無苔,脈弦細。 治法:益精補腎,滋陰熄風。 方葯:左歸丸加味。熟地15g,山葯15g,山茱萸12g,枸杞子15g,菟絲子10g,生白芍12g,生石決明15g,當歸9g,炙甘草9g,黃精24g。 本方能滋補肝腎真陰而熄風。若兼有風濕者,加靈仙、 薟草、鹿銜草祛風濕止痹痛。 治療頸椎骨質增生外用膏葯 (1)鸛草膏 葯物組成及製法:老鸛草27g,生虎骨72g,防風27g,紅花18g,木瓜27g,懷牛膝18g,骨碎補27g,青風藤27g,功勞葉18g,當歸27g,麻黃9g,海風藤27g,上葯用香油7500ml炸枯去渣濾凈,煉沸,再入漳丹2700g,攪勻成膏,每膏葯油7500ml兌乳香面、沒葯面各27g,麝香 3.6g攪勻,每大張凈油30ml,小張凈油15ml。 功效:散風活血,化瘀止痛。 主治:頸椎病氣滯血瘀型。 用法:貼患處。 (2)石虎膏 葯物組成及製法:石斛60g,生虎骨120g,赤芍45g,白及30g,川芎30g,羌活45g,桂枝60g ,生杜仲45g,生地120g,川烏30g,白蘞30g,生山甲30g,獨活45g,麻黃30g,透骨草60g ,當歸120g,生草烏30g,紅花30g,大黃30g,防風45g,甘草30g。以上葯料用香油7500ml ,兌肉桂面45g,乳香面30g,沒葯面30g,麝香1.5g,血竭面45g,廣木香面1.5g,公丁香面1.5g。攪勻。每大張凈油30ml,小張凈油15ml。 功效:祛風散寒,舒筋活血止痛。 主治:頸椎病經絡痹阻型。 用法:貼患處。 (3)蜂毒古今貼 葯物組成及製法: 蜂毒、羌活、乳香、紅花、川芎、三棱、冰片、大黃、木鱉子、玄參、生地、金銀藤、、甘草、土貝母、黃芪、當歸、薄荷梗、赤芍、白芷、杏仁、黃柏、僵蠶、生山甲、全蠍、生南星、蟬退、牡蠣、生半夏、羌活、防風、連翹、蒼術、香附、橘皮、五倍子、蓖麻子、川連、細辛、官桂、丁香、頭發、桑枝、槐條、柳條、蒼耳子、老蒜、蔥白、生薑等四十七味中葯經古法熬制而成。 功效:祛風散寒,舒筋活血止痛。 主治: 頸椎病,腰椎肩盤突出、坐骨神經痛、筋骨扭傷、骨質增生、骨刺、風濕及類風濕性關節炎,肩周炎、網球肘、腱鞘炎等一應骨病。 用法:以生薑擦拭皮膚後,將本膏葯直接貼於使用部位或壓痛點。每貼可貼六天,最好以兩貼每三天交互換貼一次,效果更好。希望對你的病有所幫助,若有疑問,請繼續追問,謝謝
希望採納
7、誰知道中草葯能否治骨質增生?
中草葯類骨質增生症屬於中醫痹症,故應多用活血化淤及祛風濕葯,並可加用一些扶正補虛的葯物。臨床以中成葯最為方便,如壯骨關節丸、骨刺寧膠囊、野木瓜片、骨刺片、活絡凡等。此類葯物鎮痛作用稍弱,但對輕度或中度疼痛者效果較好,可較長時間應用而不良作用較小。
骨質增生不危及生命,但病程甚長,痛苦連綿,民間不乏治癒良方。
1:葯物療法
處方:白芨12克,炮山甲、土鱉蟲各5克,紅花3克,蜂蜜、米醋各15克用法:葯研細末,密醋調和、外敷患處、塑料紙覆蓋,膠布固定,3天換葯1次,敷葯5次間歇7天
8、我公公是退休老中醫,多年行醫自治中醫方(20天一療程,葯為中葯粉末),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
真的有效嗎,腰突中期要多久能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