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教中的舍利子是什麼東西?
舍利是指佛教祖師釋迦牟尼佛,圓寂火化後留下的遺骨和珠狀寶石樣生成物。2500年前釋迦牟尼涅盤,弟子們在火化他的遺體時從灰燼中得到了一塊頭頂骨、兩塊骨、四顆牙齒、一節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顆珠狀真身舍利子。佛祖的這些遺留物被信眾視為聖物,爭相供奉。
舍利子印度語叫做馱都,也叫設利羅,譯成中文叫靈骨、身骨、遺身。是一個人往生,經過火葬後所留下的結晶體。不過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頭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狀千變萬化,有圓形、橢圓形,有成蓮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薩狀;它的顏色有白、黑、綠、紅的,也有各種顏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瑪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鑽石一般。
經上說,舍利子是一個人透過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願力,所得來的,它十分稀有、寶貴。像佛陀涅盤後,所燒出的舍利就有一石六斗之多,在當時有八個國王爭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分舍利,他們將佛的舍利帶回自己的國家,且興建寶塔,以讓百姓瞻仰、禮拜。另外,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及在家信徒,往生後也都能得到舍利。如中國的六祖惠能,近代的弘一、印光、太虛、章嘉等大師們,他們都留下相當數量的舍利。
釋迦牟尼佛金色血舍利據有關佛教文獻記載。佛祖釋迦牟尼去世火化後,信徒們在他的骨灰中發現了許許多多晶亮透明、五光十色、堅硬如鋼的圓形硬物,這就是舍利,俗稱舍利子,歷來被視為佛門珍寶。
舍利,據觀察,是一種骨質結晶物,其物質組成結構不詳。據說,只有得道高僧圓寂火化後才能出現。舍利現象本十分罕見。但近年來,舍利現象屢有出現,成為當代佛教界的一個奇聞。
1990年12月。新加坡華人高僧宏船法師圓寂,火兒後,人們在他的骨灰中撿到480顆彩色的、類似水晶體的硬物,有些還閃爍著鑽石般的光亮。據辨認。與佛門珍寶舍利子毫無二致。
高僧們火化後形成的舍利子大小不一,色澤各異,1993年5月7日晚,我國東北沈陽唯一藏傳佛教喇嘛教實勝寺的79歲大經師召烏力吉高僧(蒙族),感覺身體不適,想回原籍遼寧阜新一趟,不料,寺里派人剛送他到沈陽火車站,他便悄然圓寂。高僧的遺體是送到沈陽文官屯殯儀館火化的。火化後,在他的骨灰中發現紅、綠、黃、黑、白等多色珍貴結晶體數十枚,大的如黃豆,小的似米粒,經佛教專家鑒別.認為是高僧圓寂留下的珍貴舍利。
據說,有些高僧留下的舍利子多達萬顆。1991年3月,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山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五台山佛教協會副會長通顯法師圓寂火化後,得五色舍利子一萬一千顆,堪稱古今之冠,世界之最。
一些高僧留下的舍利子竟大如雞卵。1989年9月2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縣西洗石庵住持、93歲高齡的寬能法師圓寂,火化後得到了3顆碧綠色、晶瑩透明的舍利子,每顆直徑3-4厘米,好像綠寶石一般。
釋迦牟尼佛金色血舍利尤令人稱奇的是高僧圓寂後心臟火焚不化,最後竟也化成堅固的舍利子。1994年93歲的圓照法師在陝西省長安縣喂子坪鄉觀音山法華寺修行。進入6月份以來,就水米不進。6月12日,神色突然異常興奮、激動,晚上9點多時,她對前來探望的寺內眾弟子演講了一通佛法後,說了一句「我將心留給眾生」,便再無聲息;眾人看時,已合眼閉目,盤腿打坐,悄然圓寂。四天之後,弟子們按照佛教教規,在寺內一大青石板上架起木柴,將法師焚化,大火燒了整整一天,法師法體形成百多顆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舍利子和舍利花。舍利花顏色雪白,鑲嵌著米粒大小的呈紅、黃、藍、褐色的結晶體。尤為神奇的是,法師心臟久焚不化,成為一個呈黑褐色的巨大舍利子。火化結束時,心臟尚軟,之後逐漸變硬,當時在場的百餘名弟子們均親眼目睹。據稱,圓照法師性情靜、平和,心地善良,但飯量極小.每餐只吃一二兩。法師的俗家弟子、長安縣氣功協會會長王緒文介紹,法華寺曾派人攜舍利子到省佛教協會,經余元大師鑒別,確認是罕見的舍利子。後來,當地人為了永久存放,又籌措資金專修了一座舍利塔。
關於舍利子的形成,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些學者提出,由於佛門僧人長期都是素食,攝入了大量的纖維素和礦物質,經過人體的新陳代謝,極易形成大量的磷酸鹽、碳酸鹽等,最終以結晶體的形式沉積於體內而形成。然而這種解釋並不完全令人信服。世界上素食主義者成千上萬,為何並無舍利子出現?佛門弟子不計其數,為什麼不是每個人都有舍利子呢?一些學者認為,舍利子可能是一種病理現象,類似膽結石、腎結石之類。這種解釋也難自圓其說,不少患結石症的病人,死後火化,無一例有舍利子存在,況且出舍利子的高僧生前幾乎都是身體健康、安詳自在的長壽老人。
還有,如:舍利為何有大有小?有多有少?舍利為何色澤不一,五光十色?更讓人百思不解的是心臟久焚不化,由軟變硬,成為一個巨大的舍利子。這在佛教史上也前所未聞。
2、為什麼高僧圓寂後會有舍利子?
舍利子是由修戒定慧之功德結晶而成的。事實是只在佛教徒中見到,而從未在什麼膽結石病人身上見到。
舍利子是什麼?
它的各種神奇現象都表明不可能是結石:
學醫的應該明白結石的外觀以及物理性能.結實主要成分是鈣質或金屬鹽沉積,形態和水垢相似,也易碎(所以可以用超聲破碎石),這些東西在高溫下都會變成粉末狀的的氧化物。
大德的舌,心,等沒有骨質的軟組織也可火化不壞形成舍利子,連念佛鸚鵡的舌頭也能成舍利。
何況體內結石數量極少,否則會危及生命,但是大德有時候出現舍利子的數量非常驚人(數十到上萬都有),而且色彩和形態各異。有那麼多「燒不化結石「的人,能活嗎?
並不是常年吃齋和尚才會有。僅僅皈依一年的在家居士,往生焚化後也出現了五彩舍利子,而普通素食者,還有很多素食動物,他們有舍利嗎?
各種例子中,有的舍利純凈無暇,有的能憑空出現(天降舍利雨),有的會發光,有的能生長,有的大德能在骨頭上顯字,甚至肉身縮小或消失,這些更是無法用常理和現代科學來解釋的。
當然,也有一部分所謂的「舍利「確實是沒有完全燒化的骨質和牙齒,但結石是不能經受焚化後成為「舍利「的.
「舍利子「原稱為「舍利「,後來才稱為舍利子.舍利原是印度語譯為(設立羅)....等各種不一之名稱,其意義為(遺留物)或(靈骨),但舍利子也不完全經由火化而得,有很多天降舍利的實例.
「舍利子「為個人戒定慧修行成就之結晶。也是說明修行者已得成果的見證,可以堅定弟子修行。因此佛徒看到舍利即像看到佛菩薩,頂理參拜,誠心供養。但佛祖涅盤前就告訴弟子,不要理會他的舍利,而要注重「法身舍利「,也就是他的言行身教集成的典籍。
舍利主要有三種:
1、全身舍利:廣東韶關慧能六祖大師、安徽九華山肉身殿所奉之金地藏和尚;四川成都石經寺之石經祖師等。就是我們說肉身不腐的「肉身菩薩「。
2、碎身舍利:就是平時大家所說的舍利子。釋迦牟尼佛火化後之舍利、羅桑殿達活佛、竹齋法師??均為碎身舍利。其中又分為多種。
3、法身舍利:一切上座部、大眾部、藏傳、漢傳佛教的一切經典,皆屬法身舍利。就是大德留給後人的智慧結晶。
舍利俗稱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師釋迦牟尼火化後留下的遺骨和珠狀寶石樣生成物,因而又稱佛骨、佛舍利。其後亦指高僧死後焚燒所遺之骨頭。
舍利形狀有圓形、橢圓形、蓮花形,顏色也不同,有白、黑、綠、紅色等。佛教認為,舍利子的形成與修行者生前的修行有密切關系。舍利子是一個人透過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願力,所得來的,它十分稀有、寶貴。由於舍利被視為神聖之物,所以很少有關其成分的鑒定,缺乏嚴格的科學研究。「舍利」的成因,目前在科學上還沒有確定結論,大多解釋只是根據現有科學原理來推測。
舍利梵語音譯為「設利羅」,譯成中文為靈骨、身骨,是一個人往生,經過火葬後所留下的結晶體。不過舍利子跟一般死人的骨頭是完全不同的。它的形狀千變萬化,有圓形、橢圓形,有成蓮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薩狀;它的顏色有白、黑、綠、紅的,也有各種顏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瑪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鑽石一般。而且,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及在家信徒,往生後也都能得到舍利,如近代的弘一、印光、太虛、章嘉、本煥長老等大師們,他們都留下相當數量的舍利。古書中記述其他荼毗(即火葬)高僧而獲舍利者亦為數不少。《宋高僧傳》卷七《希圓傳》載,希圓圓寂後,荼毗其遺體,得舍利七百餘粒;同書卷七《玄約傳》述及收得玄約之舍利數百粒。
2500年前釋迦牟尼佛涅盤,弟子們在火化他的遺體時從灰燼中得到了一塊頭頂骨、兩塊肩胛骨、四顆牙齒、一節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顆珠狀真身舍利子。佛祖的這些遺留物被信眾視為聖物,爭相供奉。經上說,舍利子是一個人透過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願力所得來的,它十分稀有、寶貴。像佛陀涅盤後,所燒出的舍利就有一石六斗之多,在當時有八個國王爭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分舍利,他們將佛的舍利帶回自己的國家,且興建寶塔,以讓百姓瞻仰、禮拜。釋迦牟尼佛金色血舍利據有關佛教文獻記載。佛祖釋迦牟尼涅盤火化後,弟子們在他的骨灰中發現了許許多多晶亮透明、五光十色、堅硬如鋼的圓形硬物,這就是舍利,俗稱舍利子,歷來被視為佛門珍寶。目前台灣等地的舍利子《磷酸鹽珠狀骨灰》人工製作已經有多種專利國際著名佛教公益組織君友會典藏描述:舍利子,為諸佛、菩薩、羅漢、高僧等。
①修證佛法成就者火化後出現的舍利;
②從極樂世界、清凈剎土或其他剎土飛來的舍利;
③十方諸佛或各剎土持明者加持幻化出來的舍利。
舍利子
(1)全身舍利與碎身舍利,前者指埋葬的全身遺體,後者指火葬的遺骨。此說出自《菩薩處胎經》卷三〈常無常品〉。或謂將遺骨全部納於一塔者,稱為全身舍利;反之將遺骨分置多處者,稱為碎身舍利(一稱分身舍利)。
(2)身骨(生身)舍利與法頌(法身)舍利二種。《浴佛功德經》以佛之遺骨為身骨舍利,稱佛所遺之教法為法頌舍利。此種舍利顯示佛滅度後,佛所說教法與戒律之永住於世,可為眾生之依止,故相對於身骨舍利而稱之為法頌舍利,或略稱為法舍利
(3)骨舍利、發舍利、肉舍利三種。《法苑珠林》卷四十謂骨舍利為白色,發舍利為黑色,肉舍利是赤色。
(4也有可能是僧人為了種種目的,放入屍體內一起燃燒,或死者生前自己吞服
後世所謂的舍利,為小豆大之粒狀,其質堅實,稍有光澤,多被安置於小塔而受供養。一般相信佛之遺體火化之後,悉成小粒狀,而且質堅,錐打不碎。然如系佛弟子的舍利,則錐擊便破。不過,近世在印度發現的八分佛舍利之一,則如通常人骨被火燒後之狀,既非粒狀,亦不堅實。古來亦流傳佛之頂骨、牙骨、指骨等物普受信徒禮拜。由此可知,除粒狀舍利外,亦有其他佛遺骨流傳。又,安置佛舍利的寶塔,稱為舍利塔,亦稱舍利浮圖。安置佛舍利之瓶,稱為舍利瓶。供養佛舍利的法會,則稱舍利會。依《長阿含經》卷四〈遊行經〉所述,釋尊於拘屍城雙樹間般涅盤後,佛舍利八分。由八個國家各自起塔供養。另據《阿育王傳》卷一載,佛滅度百年後,阿育王搜集佛遺存的舍利,建造八萬四千寶塔供養之。佛教徒對於佛之舍利,存有難逢難遇之想,故願意恭敬供養。且往往信仰舍利所在,即如法身所在。因此供養舍利,即如同禮拜佛成道的菩提樹、金剛寶座、佛經行之足跡等事之意趣,欲結下值佛聞法之因緣而速成菩提。《金光明經》卷四〈捨身品〉雲(大正16·354a)?『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大智度論》卷五十九謂(大正25·480a)?『供養佛舍利,乃至如芥子許,其福報無邊。』
除上文所載之阿育王集佛舍利盛於八萬四千寶篋,建立八萬四千塔之外,其他各地亦有供養舍利的情形。如《高僧法顯傳》師子國(錫蘭)條載,該國王城中有佛齒精舍。《大唐西域記》卷十一僧伽婆羅國(錫蘭)條說,王宮之側有佛牙精舍。《高僧法顯傳》載,那竭國界醯羅城中有佛頂骨精舍。《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上玄照條載,玄照曾至迦畢試國禮拜如來之頂骨。《大唐西域記》卷十二載,玄奘回國時請得如來之肉舍利一百五十粒攜回。《宋高僧傳》卷一載,義凈歸朝時攜回舍利三百粒。
關於佛舍利之靈驗事跡,古來即有流傳,而且由於至誠心而感得佛舍利的記載亦屢有所見。依《高僧傳》卷一〈康僧會傳〉所述,吳主孫權原不信佛教,嘗召康僧會問佛教靈驗之事,僧會乃請期三七日,感得舍利,五色光炎照耀,孫權令力士以砧擊之,砧俱陷而舍利無損,孫權乃大為嘆服。關於此等事例,《三寶感通錄》、《廣弘明集》與《法苑珠林》等書皆有記載。唐朝,長安城外法門寺(原稱阿育王寺)所供奉的佛舍利,頗得朝野之尊信。憲宗元和十四年(819),韓愈上『諫迎佛骨表』,謂不可將夷狄之人(佛)之枯骨奉入宮禁,宜付諸水火而根絕之雲雲。帝見表大怒而貶之為潮州刺史,且命張仲素撰佛骨碑。宋仁宗皇?元年(1049),令陳留再建八關寺靈感塔,安奉佛指舍利,帝自製發願文奉迎之。其後,對舍利之崇敬依舊盛行。此外,記述荼毗高僧而獲舍利者亦為數不少。《宋高僧傳》卷七〈希圓傳〉載,希圓寂後,荼毗其遺體,得舍利七百餘粒;同傳卷七〈玄約傳〉述及收得玄約之舍利數百粒。按照,現在的知識,研究者魏冀東大膽的分析舍利子的成因,就是把遺體放在了一個密封的類似金屬棺材之類的器皿中,然後用大火焚燒,保持在1600度高溫,並持續幾十分鍾,隨著溫度的增高,遺體慢慢成灰,並融化,最後結晶。這樣,就變成舍利子了。由於佛陀的身份高,儀式以及排場很大,耗資不菲,普通人沒有這樣的財力,而且在古代,普通民眾很少火葬,因此,後世的人不明白舍利子的成因,覺得很神秘,所以供奉起來而已。
1.飲食習慣
有認為舍利子的形成是由於僧人長期素食,攝入了大量纖維素和礦物質,經過人體的新陳代謝,極易形成大量的磷酸鹽、碳酸鹽等,最終以結晶體的形式沉積於體內而形成。反對的說法是,世界上有不計其數的素食者,但是並無舍利子出
2.人體骨骼殘余
人體骨骼在燒灼時可能會出現各種形狀的重結晶現象。人體有很多細小骨骼(如指骨、趾骨或耳道內的微小骨骼),少量骨骼經燃燒後因重結晶而產生結晶外觀的「舍利」。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據台灣某佛教網站信息:1998年他們與台灣中科院合作分析了一位高僧的舍利子,發現主要為人骨的成分。而別的科學研究也側面證明了骨骼說。)此外,牙齒也是死者攜帶的隨葬品。牙齒的成分也包括很多無機鹽,其中牙骨質部分與骨骼成分相似,因此也有人推測牙齒是舍利子的來源[2]。
3.人體結石
出土舍利的法門寺
有人將舍利子解釋為結石。人體的結石中,膽結石的主要成分是大分子有機物(膽固醇、膽紅素)和少量碳酸鈣;腎結石和膀胱結石的主要成分是鈣鹽(草酸鈣、磷酸鈣)和別的礦物鹽、尿酸等。其中,後者與骨骼的無機成分(含鈣和磷酸根的無機鹽)有相似之處。但是,作為結石主要成分的鈣質和少量金屬鹽沉澱,在高溫下會變成粉末狀氧化物;其次,反對的觀點認為人體內結石數量極少,並且會導致難以忍受的劇烈絞痛,患者不可能長期忍受痛苦而不延醫求治;再者,不少結石症患者死後火化無一例有結晶體存在,況且出舍利子的高僧生前幾乎都是身體健康、安閑自在的長壽老人。
4.隨身物
舍利子的形狀千變萬化,顏色也各不相同;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瑪瑙和水晶;有的透明,而有的像鑽石一樣光彩照人,這樣的形態並非自然生成物。而高僧在火化的時候,有的會佩戴有生前的隨身物品,此外還有一些信徒的供奉物,這些伴隨高僧火化的物品中有許多珍貴的寶石,寶石主要組成成分就是二氧化硅。這些東西都會隨著高僧的遺體一起進入火化爐。在火化爐的高溫條件下,這些二氧化硅會被溶解,並與人體骨骼中的碳酸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類似於骨瓷、琉璃、陶瓷之類的物品,舍利子有可能是以這樣的方式形成的[3]。
5.溫度控制
有說法認為,相對低溫的火化才會形成舍利子,比如古代用木柴做燃料,東南亞國家使用的傳統火化爐則可以產生大量舍利花。專業人士分析過坑面式火化機與爐條式火化機焚化效果的區別,也指出還有存在礦爐渣。而近年來,許多留下舍利子的高僧大德,其實是用現代化的殯儀館用程式控制火化爐焚化的。所以舍利子的形成被認為和火化的溫度控制存在關系。
3、小塔子鄉骨結核醫院能治淋巴結核嗎,怎麼活療16年8月份確診淋巴結核,頸部淋巴大的2,1x0.5厘米
您的症狀我基本了解了,淋巴結核還是要專病專治的,單靠口服抗結核葯是不能治療徹底的。到目前也半年多了,腋下可能也要發病,中醫治療效果不錯的。
4、佛舍利是什麼?
「舍利」漫談
「舍利」在一般人看來是頗為神秘的。通常人的遺體焚化後,只剩骨灰一堆;而佛門的高僧大德卻能留下形色各異的舍利。舍利常被視為僧尼們修行有成就的表徵。高僧大德遷化後留下舍利,往往更能增強信徒對他們的信仰。
舍利究竟是什麼?應該說,這是非凡情所能測度的。曾有人進行所謂科學研究,說什麼舍利是人體內的「結石」,是因為出家人常年茹素,多吃豆製品等,因鈣質沉澱,積聚而產生的。又有些外道,認為舍利就是他們在色身妄心上做文章,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由精、氣、神所煉成的「丹」。這些說法是很可笑的。他們不知道,佛教的「舍利」有種種不可思議之處,而且,舍利也不只是身體內的產物。
「舍利」是梵語Saria的音譯,意思是「身骨」,也曰「靈骨」或「堅子」。但這只是就大部份舍利是來自人的身體而言。因為舍利大多從人的遺體焚化而得。最早的,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示寂後,焚身化作八斛四斗舍利。因此,舍利也叫「身骨」。但也有不是身骨的舍利。如宋朝時,呂元益居士刻《龍舒凈土文》,刻至《祝願篇》時,版中迸出舍利,共有三次。古代還有善女人綉經,針下有礙,發現有舍利,以及念佛或念經時,從口中得到舍利等等不可思議的事跡。還有僧在洗澡時,徒弟為其揩背,出現舍利的。雪岩欽禪師剃頭時,頭發變成一串舍利。更不可思議的是,宋朝長慶閑禪師圓寂焚化時,正刮大風,大風將煙一直吹出四十里外,凡煙所到之處,屋上、樹上、草上都有舍利,收集起來共有四石之多。這豈是現代科學或外道所能臆測的?
這種非身骨的舍利,現代人也有得之者。如燃燈供佛,心誠至極,會感應道交,在燈花中得到舍利,這就是佛教中稱為「燈花報喜」的現象。印光大師的皈依弟子楊佩之(慧潛)居士就曾在燈花上得到舍利。1947年,蘇州靈岩山寺印行《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印公親書?靜公講義》,恰逢大勢至菩薩聖誕日,燈降舍利,在燈盤中發現一顆較大的舍利,精瑩潔白,若水晶珠一般。這種燈降舍利的現象,平時也有發生,從四月至七月份,共在燈盤中得到四大五小九顆舍利(見該書瞭然法師「刊書因緣感應記」)。印光大師說,這是因為「精誠之極,佛慈加被,為之示現者」(《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復楊佩文居士書》)可見,這不是凡情所能妄測的。
通常,舍利主要是指高僧們荼毗後燒出的結晶體。這種結晶體,堅固如金剛,
閃閃發光,形態各異,有舍利珠、舍利花、舍利塊、牙齒舍利等;色彩也不一,常稱為「五色舍利」。例如最近圓寂的中國佛教協會理事、五台山凈如法師,荼毗後發現有各色舍利5000餘顆,顏色以黑色為主,也有白色,紅色,銀色,藍色等。據美國宣化上人開示,白色的,乃是骨舍利;黑色的,乃是發舍利;赤色的,乃是肉舍利。又:「舍利有兩種,一為全身舍利,如多寶佛舍利。二為碎身舍利,如釋迦牟尼佛之舍利。又有生身舍利和法身舍利二種。生身舍利是由戒定慧所熏修。法身舍利是一切經卷。」(宣化上人講《妙法蓮花經淺釋》三卷第三三四頁)。我們一般所說的舍利,單指生身舍利而言。
舍利是什麼,固然非凡情所能測度,但舍利的作用是很明顯的。生身舍利與法身舍利(經卷)一樣,具有弘法的價值。本師釋迦牟尼佛涅盤後,他的生身舍利被摩揭陀國、釋迦族等八國分成八份,建塔供養。至公元三世紀,阿育王取出,分送全印度各地,建塔八萬四千,佛教大興。前幾年,在我國陝西扶風法門寺發現釋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指骨舍利),乃是世界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對於佛法的弘揚有重大意義。世尊示寂後,為什麼要留下舍利?這是很有意義的問題。在《法華經。如來壽量品》中,世尊親口說:
眾見我滅度廣供養舍利
咸皆懷戀慕而生渴仰心
眾生既信服質直意柔軟
一心欲見佛不自惜命身
由此可知,佛陀和高僧大德們留下舍利,能使我們懷戀企慕而生渴仰之心,信順佛法。佛本來無生滅,之所以滅度而不久住於世,乃是一種方便示現,是為了避免眾生升起依賴心,甚至升起厭煩懈怠的心。《法華經》雲:「若見如來常在不滅,便起?恣,而懷厭怠。不能生難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來以方便說,比丘當知,諸佛出世,難可值遇。」佛示現滅度後,留下舍利,讓眾生建塔供養,便是令眾生供敬難遇之想,睹舍利而思見佛,乃至「一心欲見佛,不自惜身命」,由此而勇猛精進地修行。如果我們至誠恭敬供養佛的舍利,便會感應道交,感佛現身。這在古今,都不乏其事證。《法華經》上佛自言:「時我及眾僧,俱出靈鷲山,我時語眾生,常在此不滅,以方便力故,現有滅不滅」。並勸「汝等有智者,勿於此生疑,當斷令永盡,佛語實不虛」。隋朝時,天台智者大師讀《法華經》至「葯王菩薩本事品」時,忽入定中,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慧思大師印證:「非汝莫識,非我莫證」。此事可為證明。
供養、瞻禮舍利出現種種不可思議的現象。印光大師舉了一個例子:隋文帝未作皇帝前,有一位印度僧人送給他幾粒舍利,等他登基做皇帝後,發現舍利變成幾百顆之多了。又如阿育王寺的舍利塔,可以捧在手上往裡觀,各人見到的景象不一樣,舍利的大小高下會轉變的。舍利的種種靈異,可謂「神變無方」。這種種靈異神變,具有不可思議的弘法價值。瞻禮舍利,人各蒙益。印光大師說舍利的靈異現象,乃是「佛菩薩欲令一切見聞者,深植善根,特為示現」(《印光法師文鈔》)。所以,佛教的舍利,是不可以凡情世智妄測的。
但舍利的產生,是由於修行人的道力,這是確定無疑的。因此之故,舍利可以「證信」,證明修行人戒定慧的成就。印光大師雲:舍利,「乃修行人戒定慧力所成,非煉精氣神所成。此殆心與道合、心與佛合之表相耳」。(《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復酈隱臾書》)所以,勤修戒定慧的修行人在圓寂荼毗後,往往能在骨灰中篩出許多舍利。至於道力精深的高僧,他們的舍利,還會表現出種種神異現象。如印光大師生西百日後荼毗之時,煙白如雪,並現五色光。火後「檢骨色白、質堅,重如礦質,觸之作金聲。頂骨裂五瓣,如蓮華。三十二齒全存。發現舍利無數。其形,有珠粒,有花瓣,有塊式。其色,有紅、有白、有碧、有五彩」。
尤為奇異的是,無錫袁德常居士,因來遲,只剩骨灰,便至誠懇求,於灰中得三顆舍利。他將這三顆舍利,與一些骨灰,一起包好,回到無錫,打開讓大家同觀時,竟發現有五色舍利無數(《印光大師言行錄?大師史傳》)
當代高僧廣欽老和尚,1986年2月13日示寂。荼毗後所遺下的舍利,也有種種神異的現象。老和尚火化後,共撿得較大的舍利子100餘顆,較小的舍利,被在家弟子撿拾一空。一位遲來的信徒,在火化爐前跪求一夜,天明時竟然在膝頭上找到一顆不小的舍利子。有一位信徒,在家供奉了廣欽老和尚的一撮骨灰,結果一次又一次發現了舍利子。有一位老太太,年老眼花,無法在骨灰中尋覓微小的舍利子,立即跪求老師父慈悲,結果磕了三次頭,就連得三顆。還有一個姓張的老翁,是廣欽老和尚的在家弟子,當他從台北趕到台南妙通寺火化場後,火化爐中舍利子早被先來的信徒撿完。他悲從中來,哭到火化爐前,抓起兩把爐灰,用手帕包起,乘車回台北,一路上默念」阿彌陀佛」不止。抵家後,他將爐灰置於漆盤中,出現三十餘顆晶瑩透徹舍利子,真是不可思議。
關於舍利,唐朝釋道世〈法苑珠林〉中有一首「舍利頌」,茲錄於下,作為本文的結束:
金軀遺散骨,寶塔遍天龍。
創開於十塔,終成八萬興。
珠蓋靈光變,剎柱吐芙蓉。
屢開朝霧露,數示曉靈征。
紅霓相映發,風搖響和鍾。
仙鸞往往見,神僧數數從。
獨超群聖上,含識普生恭。
鑽椎擊不碎,方知聖叵窮。
5、小塔子鄉骨結核醫院能治淋巴結核嗎,怎麼活療
有肺結核病史嗎?單純的淋巴結核不需要化療的,淋巴結核可以保守中醫治療的,不知道你現在什麼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