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質增生 > 鉤活術骨質增生

鉤活術骨質增生

發布時間:2020-10-14 17:18:08

1、母親頸椎增生,請求秘方!

這種病抄葯物治療有效果但是太依賴,葯一停就會復發,手術治療危險性大,創傷大。現在微創的治療方法很容易讓患者接受。
無痛微創的鉤活術是利用巨鉤針在頸腰椎旁或脊襲椎旁鉤治一定部位,用於治療相應脊柱病的一種四位五法的特異針療法,適於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百突出症、頸腰椎骨質增生症(骨質退行性改變)、椎管狹度窄症、手術失敗綜合症(FBSS)等。
是對軟組織的鉤活,距神經血管還有一定的距離,對椎體、椎間盤、椎板無損害,對脊髓、神經、血管無損害。問通過解除外周的答卡壓,建立脊柱內外平衡,達到止痛、止麻、止涼的治療效果。
只需10分鍾,針眼大小的皮損,中醫特色,非手術療法,不縫合,不換葯,痛苦小,損傷小,無任何副作用。

2、鉤活術能治療頸椎病嗎?鉤活術的治療范圍有哪些?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導致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絕大多數頸椎病通過姿勢調整,適當休息以及正確的頸肩背部肌肉鍛煉就能恢復。

3、鉤活術的治療地位

鉤活術是目前治療頸腰椎、腰椎間盤突出症、頸腰椎骨質增生症(骨質退行性改變)、椎管狹窄症、(FBSS)手術失敗綜合症的首選無痛微創綠色療法。
所有疾病治療有一個原則,能吃葯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能輸液,不手術,能保守治療盡量保守治療。在頸腰椎病的治療方面,歷史上沒有一個較完善的治療方法,大致分為三類:一是非手術治療,二是手術治療,三是介入治療。
頸椎病的非手術治療方面有牽引、按摩、理療、針灸、局部封閉等,但牽引療法治療頸椎病臨床醫生對其有不同的看法,因牽引本身是糾正關節脫位,而關節脫胎換骨位造成的頸椎病可能性很小,牽引對神經根型頸椎病當時有效,可牽引過後又復發,等於沒有作功,而且頸椎是一種生理性前曲的骨形排列,牽引可使其生理曲度人為的外力變直,這樣還會加重椎動脈的迂曲而加重頸椎病,由此看來治療頸椎病應慎牽引,脊髓型頸椎病治療不能牽引這是眾所周知的,因牽引後使脊髓腔變得更細,周圍病理性物質對其壓迫、滑傷的可性更大,症狀肯定會加重,對頸椎病的牽引療法,必須慎重使用,頸椎病保護療法中的其它方法可酌情使用。再談談按摩療法,按摩療法對頸椎病是有效的,禁忌症少,比較方便,但也應選擇使用,一個好的按摩師必須懂中醫經絡學說、針灸穴位、按摩手法等,還必須知道你在給病人按摩治療的是什麼病,能否接受外力,能否接受按摩,如體質太差加之貧血等,或有脊柱結核,對骨質有損害或已骨折等,必須酌情謹慎按摩,因這時病灶處不能接受外力,又如脊髓型頸椎病就不能接受按摩,按摩不論輕、中、重按都會影響脊髓,對體質好,沒有外力禁忌症的非脊髓型頸椎病,按摩是比較好的辦法。治療腰椎病的保守治療有卧床休息、葯物治療、中葯治療、推拿按摩治療、針灸、牽引、封閉、骶療、物理療法等,這些療法大都不能直達病所,其療效是肯定的,但應一分為二。
二是手術治療,在保護治療無效或合並症出現時,可視具體情況做前後路手術治療,手術治療能直接清除障礙物,暢通神經、脊髓腔,但費用大、創傷大、後遺症多等缺點,仍屬最後不得已而為之也。
三是介入療法,2003年以後膠原酶介入(硬膜外)較為成功,但也需一定的設備和相應的技術人員,如有失誤可能造成不可逆轉的脊髓損害,適應症較局限。激光溶核和切吸技術應用較廣泛,是一種破壞性小,適應症較少而清除或溶化椎間盤的方法,因其椎間盤是一個免疫器官(免疫蛋白和膠原蛋白)他的消失人體免疫力必然下降,椎與椎之間就會產生沒有彈性的磨擦,其穩定性會相對減弱,仍不能列入首選方法。
總結以下三種療法,其目的都是為了達到一個症狀緩解,消除對其相應組織、血管、神經、脊髓、食管的壓迫,但各有千秋大手術只能是最後一招。
鉤活術是介入手術、非手術和介入之間的一種力度大、難度小、對病人損傷小、費用低、效果好、能立竿見影的無痛微創閉合式小手術。是一種對椎間盤無害化,對椎體、椎板無害化,對周圍組織生理化,對其功能修復化的一種微創新式小手術,病人非常樂於接受。是治療頸腰椎病的首選方法。

4、脊錐病的症狀是什麼?

脊椎病與骨質增生有密切關系。骨質增生又名骨刺,人們往往認為它是「壞東西」,其實這些認識有些偏面。骨刺的產生是人體自身的一種代償功能。增生的骨刺限制了骨關節的活動范圍,從而減小關節磨損和防止關節活動過度造成新的損傷,這在客觀上起到了保護關節的作用,是有利於人體的一面。但是,骨質增生的形成又造成骨關節疼痛和運動受限,少數病人可出現壓迫周圍的血管或神經產生的病態症狀,稱為骨質增生症。這是不利於人體的一面。骨質增生主要發生在人體承受重量較大和活動較多的關節部位,如頸椎、腰椎、髖關節、膝關節和足跟等部位,以頸椎、腰椎和膝關節為常見。脊椎病的發展過程是逐漸加重的。比如頸椎病,患者開始症狀並不明顯,只是存在頸肌損傷,肌筋膜炎,小關節紊亂等。慢慢地引起椎間盤膨出,出現頸肩疼痛、頭痛、眩暈、手足麻木、記憶力減退、「半身出汗半身干」等症狀。頸椎病可引發腦供血不足,造成「頸胃綜合征」,「頸心綜合征」,嚴重者可喪失工作能力。「鉤活術」是利用巨鉤針在頸腰椎旁或脊椎旁鉤治一定部位,用於治療相應脊柱病的一種無痛微創閉合式小手術。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頸腰椎骨質增生症(骨質退行性改變)、椎管狹窄症、手術失敗綜合症(FBSS)。「鉤」有三個含義:①「鉤活術」所用針具是「巨鉤針」;②「鉤」是動詞,通過鉤治使局部減壓、減張、松解、疏通,立平衡而治病;③「鉤」又有鉤型軌跡和鉤突的含義,「鉤突」是解剖學中的頸椎椎體兩側偏後方的脊狀突起,它與上一個椎體相連接,構成滑膜關節或稱鉤錐關節(鉤突關節、側關節)。「活」有使局部重獲新生,舒筋活血,活躍靈活,活動自如,使之活之意。「術」,乃是一種無菌操作技術。「鉤活術」的治療原理:張力和壓力是形成腰椎病產生症狀的病因和病機,壓迫就不通,不通則疼痛,為什麼退變的快而且早,其根源於腎,腎主骨生髓通於腦,腎虛必然早退變,退變快易突出,易骨質增生,久則椎管狹窄,對狹窄後手術切除者又會再狹窄,所以要治頸腰病要治「腎」治本。腰為腎之府,腎虛是根本,不通是關鍵,頸三穴位於C5、C6、C7椎體周圍,且頸5、6、7下的神經根是形成臂叢神經的主幹,腰三穴位於L3、L4、L5椎體周圍,腰三穴與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相鄰,針刺氣海俞、關元俞可以扶正補腎,針刺大腸俞可以暢通氣機,活血通絡。腰三穴配合可以補腎扶正、活血通絡,調節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使自身免疫反應性炎症引起的疼痛得到緩解,標本兼治,理應有效。鉤活術」的治療范圍: 頸椎病、老小遺尿、肩周炎網球肘;腰椎間盤突出症、頸腰骨質增生症、腱鞘炎扳機指;頸腰椎管狹窄症、慢性鼻炎鼻竇炎、強直性脊柱炎;手術失敗綜合症、帶皰後遺神經痛、帕金森綜合症;骨性關節炎(膝)、骨質增生症、肋間神經痛;脊柱相關疾病:頸心病、頸高病、頸咽病、頸失眠病、脊源性頭疼、胃疼、腹瀉、嘔吐等。「鉤活術」不需要手法復位。鉤活術是利用減壓、減張的原理,使頸部緊張、痙攣的肌肉、韌帶、筋膜組織松解、疏通,在人的正常活動中,每一個動作都與脊柱密切相關,隨著人體的活動,就會發生一系列的生理變化,使脊柱整體生理化,從而達到重建脊柱平衡的目的。鉤活術不是牽引、不是按摩、不需要什麼手法,是一種減壓、減張、無菌操作的治療技術。

與鉤活術骨質增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