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淮堂治療頸椎病怎麼樣?
自己可以治療頸椎病,口服頸復康顆粒,頸腰康膠囊,根痛平顆粒,甲鈷胺片,維生素B1片,維生素B12片等,這些葯物都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營養神經的葯物。同時避免長期低頭工作,避免頸部肌肉長期痙攣及緊張,枕頭不能過高或過低,枕頭的高度以本人的拳頭的高度最為適宜。通過以上治療會使頸椎病得到明顯的緩解。當以上治療效果不明顯時,需要到醫院骨科就診。
2、頸椎骨質增生能自愈嗎?是如何自愈的?
中醫對頸椎骨質增生如何辨證論治?
中醫在辨證分型上,一般主張分為虛實兩大類,虛包括肝腎陰虛和氣血虛弱型,實包括風濕寒邪侵襲,痰濕內阻和氣滯血瘀型。
(1)外邪痹阻
中年以後,肝腎不足,氣血漸虛,衛外不固,風濕寒邪乘虛入侵,導致氣血瘀滯,搏結於頸項筋骨,經脈不通,筋骨肌肉失於氣血的溫煦和濡養而致。
症見:頭頸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處,喜熱惡寒,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後頸部可觸及到條索狀物和壓痛點,上肢沉重無力,伴有頭沉、胸悶、納獃等症狀,舌質正常或發黯,舌體肥胖或有齒痕,脈沉遲或弦滑。
治法:祛風散寒、舒經通絡除痹。
方葯:蠲痹湯加減。羌活15g,防風12g,當歸12g,炙甘草6g,赤白芍各12g,炙黃芪15g,片姜黃12g,生薑6g,蘇木10g。
本方益氣和營,祛風利濕,為風邪偏勝,麻木較重者而設。若疼痛劇烈、寒邪較盛者,加制川烏、附子、細辛、桂枝以散寒止痛;若濕邪偏勝者,可加海桐皮、
3、頸椎病比較嚴重該如何治療
"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較為復雜。主要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難、頭暈、惡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心動過速及吞咽困難等。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與病變部位、組織受累程度及個體差異有一定關系。
4、頸椎增生能否導致反應遲鈍
參考資料:
頸椎骨質增生有哪些臨床表現?
頸椎骨質增生和頸椎病不是一回事。頸椎骨質增生是一種狀態,而頸椎病屬於疾病;頸椎在長期慢性損傷的情況下,可出現頸椎間盤病變,韌帶損傷,小關節紊亂,骨質增生等,從而產生一系列臨床表現才能稱為頸椎病。根據增生的頸椎對頸部神經、血管壓迫的程度和部位,可分為5種類型:
(1)神經根型:由於增生的骨質壓迫了頸神經根導致了相應的表現。發病率占頸椎病的60%。診斷要點:①年齡多在40~60歲之間,男性多於女性。②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症狀:如頸、肩、臂部疼痛、麻木及腕部、手指放射痛,且其范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③頸部活動動能障礙,尤其是後伸及旋轉功能受限。④患椎棘突壓痛、椎間孔壓迫試驗及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⑤頸椎X線片顯示椎體後緣及鉤椎關節部骨質增生。
(2)椎動脈型:增生的骨質壓迫或刺激椎動脈引起椎-基底動脈痙攣和供血不足。發病率約占頸椎病的10%~15%。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患者常由於頭頸部位改變而出現眩暈、偏頭痛、視力障礙、發音障礙、耳鳴、耳聾和猝倒者。②發病時病人頸部活動常受限,旋頸誘發試驗陽性。③ 頸椎正側位及斜位X線片顯示鉤椎關節骨質增生及患椎病理性移位。
(3)脊髓型:多為增生的骨質及頸部椎間盤退行性變突入椎管內壓迫脊髓而引起,約佔10%~50%。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患者,有四肢麻木、酸脹、燒灼、疼痛、行走時有「踩棉花感覺」,身體重心不穩定,易摔倒。②肢體肌張力增高,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膝反射減弱,出現病理反射。③頸椎X線片顯示椎體後緣骨質增生,頸椎椎管狹窄,造影檢查有梗阻現象。
(4)食管型:由於頸椎前緣增生的骨質壓迫了食管後壁所致。此型較少見。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年齡。②病人有咽喉不適、異物感、吞咽困難等症。③X線片顯示有椎體前緣骨質增生。
(5)交感神經型:增生的骨質壓迫了頸椎兩旁的交感神經。此型也較少見。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年齡。②眼裂一側大一側小,瞳孔不等大,有時視物不清。半邊顏面部乾燥,出汗少等。③X線片顯示頸椎骨質增生樣改變。
如何預防和治療頸椎骨質增生?
(1)預防:由於骨質增生與增齡、性別、種族、職業、工種、體質、姿勢不良等因素有關。所謂的預防就是指人類針對可以干預的因素所採取的措施。如盡可能避免長時間低頭、仰頭、歪頭等動作。在工作之餘應適當地作頸部活動,動作要慢,幅度不要太大。作頸部的自我按摩。體育鍛煉、控制體重。
(2)治療:理療、頸椎牽引包括頸椎托和牽引架。葯物治療:在配合理療和牽引的同時,適當服用一些非甾體抗炎葯。
(3)介紹一種保健頸頭枕:通過對骨質增生和骨關節炎疾病的介紹,使患者對該病有一定的了解。我們對增齡、遺傳、性別等因素無法改變,但可以對後天性因素如職業、體質、姿勢不良等因素進行重點防範。我們的一生大約1/3在床上度過,與頸部密切為伴的是枕頭,但有多少人注意到了枕頭對頸椎的影響呢?目前的枕頭很多不符合頸椎的生理要求,使頸椎長期處在一種懸空和不正常的受力狀態下,導致了頸椎的慢性損傷。有人經過多年的研製並獲得了國家專利的保健頸頭枕(專利號942174-437),它的特點如下:①由於設置有與頸部曲面相吻合的弧形面結構,改變了傳統枕頭使頸部長期受到不符合生物力學特點的外力損傷。 ②內裝有一定療效的中葯枕芯,具有養神健腦、芳香開竅、活血通脈、鎮靜安神等功用。令人在睡眠之中,就起到了一定程度的防治疾病的作用。當然它的預防功能超過治療功能。
中醫對頸椎骨質增生如何辨證論治?
中醫在辨證分型上,一般主張分為虛實兩大類,虛包括肝腎陰虛和氣血虛弱型,實包括風濕寒邪侵襲,痰濕內阻和氣滯血瘀型。
(1)外邪痹阻
中年以後,肝腎不足,氣血漸虛,衛外不固,風濕寒邪乘虛入侵,導致氣血瘀滯,搏結於頸項筋骨,經脈不通,筋骨肌肉失於氣血的溫煦和濡養而致。
症見:頭頸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處,喜熱惡寒,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後頸部可觸及到條索狀物和壓痛點,上肢沉重無力,伴有頭沉、胸悶、納獃等症狀,舌質正常或發黯,舌體肥胖或有齒痕,脈沉遲或弦滑。
治法:祛風散寒、舒經通絡除痹。
方葯:蠲痹湯加減。羌活15g,防風12g,當歸12g,炙甘草6g,赤白芍各12g,炙黃芪15g,片姜黃12g,生薑6g,蘇木10g。
本方益氣和營,祛風利濕,為風邪偏勝,麻木較重者而設。若疼痛劇烈、寒邪較盛者,加制川烏、附子、細辛、桂枝以散寒止痛;若濕邪偏勝者,可加海桐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