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質增生 > 骨質增生硬化的影像學表現

骨質增生硬化的影像學表現

發布時間:2020-09-22 18:26:46

1、什麼是骨質硬化

骨質硬化是影像學上的書寫報告時一個名詞,一般在片子上密度增高,像你的情況可能是硬化增生現象,也就是左腳第五趾骨基底部骨折在癒合過程中由於骨痂生長不像正常的那樣了,沒關系對症處理,加強康復功能鍛煉即可。

2、急!高手幫我看下這份磁共振成像診斷報告.關於骨質增生的。謝謝了!

醫生開的葯可以吃,但不會有什麼效果。
從你MRI片的結論來判斷,我認為你媽媽應該會經常出現胳膊麻木的症狀。我沒看到你的片子,不知道具體骨質增生的程度,一般情況,增生物影響到椎動脈時候,會導致頭暈,有的人會比較嚴重。治療上最好結合MRI片,病情允許的話,考慮中醫理療,效果應該是不錯的。

3、形容醫學影像學的語句

炎症的溶骨性破壞周圍有廣泛的硬化,而惡腫瘤是部分硬化,部分溶骨性破壞,是夾著的
骨肉瘤之突破後形成的巨大軟組織塊影稱之「一點突破,全面開花」
腫瘤不過關(節)
腫瘤不過崗(椎間盤)——腫瘤不累及椎間盤,不跨椎盤生長
骨腫瘤影像表現中如有骨巨和脊索瘤不好鑒別時,可參考骨巨好發上骶椎,而脊索瘤好發下骶椎
屈輝講的,S4以上GCT,S4以下脊索瘤
小腸淋巴瘤的特徵性徵象為「動脈瘤樣擴張征」
「羊毛頭」————畸形性骨炎
鈣化內膜內移是主動脈夾層平掃最有價值的徵象
肺內結節如見脂肪密度可排除肺癌。肺內結節有空洞,若空洞靠近結節的外側,肺癌概率大

腦部轉移瘤 小病灶大水腫
肺癌有向肺門生長的特點;炎性病灶近肺門側密度較淡
發生於肺的小細胞癌,病灶較小,而轉移的縱膈淋巴結則較大,稱之為:小病灶,大轉移。
腰椎第三、四、五橫突的特徵是:三長四短五寬。
腰椎三平四翹

脊柱的幾條韌帶:三長兩短(三長 前縱韌帶 後縱韌帶 棘上韌帶,兩短 黃韌帶 棘間韌帶)
小頭戴頂大帽子——髖關節結核時股骨頭較小,而髖臼破壞范圍較大,猶如小頭戴了頂大帽子。
藍色鼓膜見於:1.頸靜脈球體瘤,2.頸靜脈高位。
鍾狀胸見於:1.老年性骨質疏鬆,2.骨質軟化。
腎臟常用測量值:3(腎皮質厚度)6(腎臟厚度)9(上、下腎盞間距離)12(腎上、下極間距)單位為厘米。

長骨急性骨髓炎的X線特點是:一臟二破三生椿;還有死骨在後跟。
字面意思是:一個窮人,首先比較臟,其次破衣爛杉;再次長期不洗澡而身上生椿;最後凍死街頭。
X線:第1周:「脹」:顯示軟組織腫脹,皮下脂肪層模糊,增厚;
第2周:「破」:骨質破壞改變;不細說了,書上有;
第3周:「椿——骨膜反應」:骨膜增生出現;
2個月左右:「死骨」:出現死骨。
這也是急性骨髓炎演變過程。

慢性骨髓炎(長骨)的X線特點是:兩廣泛兩存在。
廣泛的骨質增生硬化,廣泛的骨膜增生硬化;

4、請能看明白影像學報告單的達人給解釋一下結果

1、可能是強直性脊柱炎,治療主要在於控制炎症,緩解症狀;防止脊柱、髖關節僵直畸形或保持最佳的功能位置維持胸廓運動度的活動,保持脊柱向各個方向的靈活性,肢體運動,種類很多,如散步、俯卧撐等。
理療:一般用熱療,增加局部血液循環,使肌肉放鬆,減輕疼痛,有利於關節活動,保持正常功能,防止畸形。
葯物治療:如消炎痛等,慢作用葯;糖皮質激素,一般情況下不用。
手術治療:嚴重脊柱畸形、髖關節、膝關節活動受到明顯限制者,可手術治療。

2、右股骨頭缺血壞死可能性較大,股骨頭壞死的不同類型及壞死范圍和部位對治療方法的選擇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結合X片、ECT及手術所見把股骨頭壞死分為以下四型、三級。
(1)缺血型。 (2)鬱血型。 (3)混合型 (4)增生硬化型。
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自我檢查,判斷自己是否患有股骨頭壞死症:
(1)髖關節疼痛向腹股溝區或臀後側、外側或膝內側放射。
(2)髖關節僵硬、無力、活動受限,抬腿不靈活,早期出現的症狀是盤腿或向外撇腿以及下蹲困難。
(3)跛行:即走起路來患肢不敢用力負重,象踮腳樣走路。
(4)骨折、脫位或髖關節扭傷癒合後,又逐漸或突然出現髖部間歇性或持續性疼痛。行走活動後加重,有時為休息痛,疼痛多為針刺樣或酸痛,並出現上述反應。
(5)長期或短期大量使用激素或經常酗酒者出現髖關節疼痛,多為隱痛、鈍痛,常位於腹股溝,活動時明顯,休息後減輕。
(6)寒濕:天氣寒冷時,髖關節酸困、疼痛加重,功能受限。
(7)炎症:感冒發燒時,血沉加快,白血球升高,患側髖關節則疼痛加重。
出現了上述情況者,就有可能患有股骨頭壞死症,需到醫院確診。
股骨頭壞死早期和晚期疼痛的表現有哪些?
股骨頭壞死最先出現的自覺症狀就是疼痛,疼痛的部位是髖關節周圍、大腿內側、前側或膝部。早期疼痛開始為隱痛、鈍痛、間歇痛,活動多了疼痛加重,休息可以緩解或減輕。但也有呈持續性疼痛的,不管是勞累還是休息,甚至躺在床上也痛。而且,疼痛逐漸加重。此時在X線上雖然沒有明顯的形態異常改變,但是髖關節已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受限。比如病人患側髖關節外展、旋轉受限,下蹲不到位等等。
到了晚期,股骨頭塌陷、碎裂、變形,有的可造成髖關節半脫位,此時的疼痛與髖關節活動、負重有直接關系。活動時關節內因骨性磨擦而疼痛,靜止時頭臼之間不發生磨擦,疼痛也就不明顯了。所以說,行走、活動疼痛加重,動則即痛,靜則痛止或減輕。
總之,早期是以疼痛為主,伴有功能受限;晚期以功能障礙為主,伴有疼痛。
從飲食上合理配餐有助於股骨頭壞死的治療。下面就是營養學家給我們的建議。
主食:應以米、面、雜糧為主,做到品種多樣,粗細搭配。副食:應多吃含鈣多的食物,如牛奶、奶製品、羊肝、豬肝、蝦皮、豆類、海藻類、雞蛋類。
股骨頭壞死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應密切與醫生配合,並需注意以下事項:
(1)必須堅持按療程治療,不能半途而廢,也不能時斷時續。
(2)治療過程不能濫用其它治療股骨頭壞死的葯物和手段。
(3)治療過程中不能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其它影響療效的葯物,慎用抗炎鎮痛葯。
(4)不能飲酒、吸煙,忌辣食物。
(5)防止扭傷,跌傷及過度芝累,適當減少夫妻生活,並避免粗暴動作。
(6)堅持減少負重到骨修復正常。
(7)按治療階段逐漸進行功能鍛煉,模造髖關節。
(8)對骨修復過程不能操之過急,不必過於頻繁復查X線片或CT,因為即使病情好轉,X線片上也不會在短期內有變化。一般主張,3-6個月拍片一次為宜。

3、最好不要貼膏葯,要貼也先咨詢相關葯師,有的膏葯會有副作用或反作用。

與骨質增生硬化的影像學表現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