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問有誰知道這是啥!是魚脊骨里發現的!硬質的!像骨質?
這是魚類的骨結核,具體成因現在還沒有定論,但通常認為是生長水域受到化學污染物而導致,很多海魚都有骨結核,目前認為食用後對人類沒有影響
2、帶魚背上長的石頭狀東西是什麼
這種叫做帶魚骨瘤,指的是帶魚在脊椎骨上發生的骨骼病變。一般來說大魚出現比較多,遠洋魚比近海魚多。在海洋生物里有時也會發生和人類一樣的骨骼病變,但骨瘤本身無害,除去不吃就行了。
3、帶魚為什麼會有那種大的顆粒這是什麼骨頭??
有人說是骨質增生,有人說是自然進化,還有人說是外來物種,如果你曉得其中秘密,歡迎撥打厝邊熱線28015110
「我再也受不了了,一定要幫我弄清這是怎麼回事?」昨天下午,泉州市區厝邊小劉神神秘秘跑到報社,見面就交給厝邊記者一個紙包。打開一看,一根魚刺躺在裡面,它有點特別,魚刺頭部長了顆骨頭粒,有花生米那麼大,白色,但不像一般的魚刺那麼透明,有
點像人的牙齒。
民間版:骨質增生說
小劉昨天吃到的這根魚刺,長在帶魚的一側。當時他用牙齒把魚刺從肉里咬了出來,感覺它特不一樣,後來又咬出一根這樣的魚刺。
「以前有時也會吃到這樣的魚刺。」小劉說道,「當時就挺納悶的,怎麼會有這樣的魚刺?小時候吃的帶魚可不是這樣的。」
「我也經常吃到,是不是帶魚也會骨質增生?」同事小葉插嘴道。「也可能是帶魚為了適應環境,骨頭變粗了。」同事老黃很專業的樣子。
「魚刺就是魚骨頭嘛,變大也沒什麼稀奇的,進化了嘛。搞不好以後帶魚整根刺都是那麼粗的。」老黃這話讓大家差點起了雞皮疙瘩。
專家版:外來品種說
為了弄清楚是怎麼回事,厝邊記者特意跑到田安路一菜市場,問了賣水產的黃阿姨。黃阿姨家住海邊,根據她的經驗,這種長骨頭粒的帶魚,都是從外港捕撈上來的,但也不是每條外港帶魚都會長這種骨頭粒。
黃阿姨拿了一條外港帶魚讓記者摸,果然,帶魚背上有一粒粒硬硬的東西。當即,厝邊記者特意從黃阿姨處買了一條帶魚,並從其身上取出了4根長著骨頭粒的魚刺,一根和小劉提供的特像。
「這是帶魚的一個外來品種。」泉州市林業局退休工作人員老林對海洋魚類頗有研究,他證實了黃阿姨的說法。老林說,這種帶魚的肉質比俗稱「白魚」的本地種帶魚更粗糙,最近幾年才在市場上出現。但是這帶魚到底是哪裡來的,具體是個什麼品種,老林也不清楚。
□徵集令
這種帶魚到底屬什麼品種?它是骨質增生了,還是物種進化?各位厝邊,如果你知道其中秘密,請撥打本報厝邊熱線28015110告訴我們。
4、今天無意中在帶魚身上發現硬殼塊狀物尋求幫助是什麼
渤海灣產的帶魚,裡面就是魚刺,有一種南方出產的帶魚,魚刺的端部有一個圓球狀骨頭,你說的可能是這種帶魚,這種帶魚個頭比較大,也比較寬。
5、帶魚生骨刺怎麼回事
不知道你說什麼 請你說清楚一點
6、中午吃的帶魚,從肉里夾出來的骨頭
深海帶魚的標志,肉質不細膩。味道也不美,製作前必須用醋醬油酒腌過才味道改善。
很多品種都會有,或者無,有和無取決於具體生活在深海或淺海。
深海魚儲存鈣質的,也能讓骨骼適應深海高壓環境增加強度。
過去沒有,過去技術不行打撈都是淺海帶魚當然不可能有骨瘤,現在不同了。幾網下去有沒有骨瘤帶魚都可能被打上來,所以會有混雜現象。
有些帶魚品種淺海深海都有,所以骨瘤有的又有的無。而有的品種全部深海當然都有。體型大的帶魚普遍深海,所以普遍有骨瘤。
7、帶魚身上長的石頭狀的東西是什麼
是較大帶魚背上的園骨。帶魚在生長過程中背上自然就長出一個或多個這樣的園骨。一般不會長魚肚裡,如果真有也不會有害。
帶魚營養價值:
1、帶魚富含脂肪、蛋白質、維生素A、不飽和脂肪酸、磷、鈣、鐵、碘等多種營養成分。帶魚性溫,味甘,具有暖胃、澤膚、補氣、養血、健美以及強心補腎、舒筋活血、消炎化痰、清腦止瀉、消除疲勞、提精養神之功效。
2、帶魚富含人體必需的多種礦物元素以及多種維生素,實為老人、兒童、孕產婦的理想滋補食品,尤其適宜氣短乏力、久病體虛、血虛頭暈、食少羸瘦、營養不良以及皮膚乾燥者食用。此外,孕婦吃帶魚有利於胎兒腦組織發育;少兒多吃帶魚有益於提高智力;老人多吃帶魚則可以延緩大腦萎縮、預防老年痴呆;女性多吃帶魚,能使肌膚光滑潤澤,長發烏黑,面容更加靚麗。
3、帶魚的DHA和EPA含量高於淡水魚。DHA是大腦所需的營養物質,對提高記憶力和思考能力十分重要,加之帶魚含有豐富的卵磷脂, 使其較一般淡水魚更具補腦功能。EPA則俗稱血管清道夫,對降低血脂有益。帶魚中豐富的鎂元素也對心血管系統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有利於預防高血壓、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4、帶魚肉質細膩,沒有泥腥味,不論鮮帶魚還是凍帶魚都易於加工並可於多種食材搭配,常見做法有清燉、清蒸、油炸、清蒸、紅燒,也可以做干鍋、火鍋以及多重西式、日式料理。魚肉易於消化,是老少咸宜的家常菜譜。
8、帶魚裡面為什麼會有一個像石頭一樣的白色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