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質增生 > 凸面腦膜瘤與骨質增生

凸面腦膜瘤與骨質增生

發布時間:2020-09-11 03:05:27

1、腦膜瘤長了兩個,剛做完手術,想知道良性可能大還是惡性。復發率高嗎

腦膜瘤屬於原發於顱腦的良性腫瘤,病程長,沒有遠處臟器轉移可能性,但疾病有可能復發,所以需要定期復查。手術之後也會有一定的復發幾率,腦膜瘤好發於凸面、顱底等部位,不可避免的牽扯到神經、血管,所以手術切除的時候會有殘留,這樣就會導致出現復發的可能性。

2、惡性腦膜瘤怎麼分類

惡性腦膜瘤惡性腦膜瘤的分類:1、大腦凸面腦膜瘤常在腦表面,與腦膜有粘連,也可在腦實質內。因腫瘤所在部位不同,故其臨床表現也不一樣,從精神症狀到運動障礙、感覺障礙、視野缺損均可出現,癲癇發生率較高,並常為首發症狀,也可有顱內壓增高的症狀與體征。、矢狀竇旁腦膜瘤頭顱外表有時可發現局部逐漸隆起,甚至有壓痛,頭顱平片可見到骨質增生或骨質破壞、腦膜血管溝增寬等改變。當腫瘤位於矢狀竇前1/3時,可有長時間的頭痛、視力減退、顱內壓增高等症狀,並有精神症狀(如記憶力減退、懶散、易疲勞等)和癲癇發作,部分病人可出現對側中樞性面神經癱瘓或肢體運動障礙。3、蝶骨嵴腦膜瘤此部位的惡性腦膜瘤常易產生蝶骨小翼或蝶骨嵴的骨質增生,造成眶壁增厚;眶內容積變小,形成單側眼球突出,並可出現眼瞼及球結膜充血、水腫。4、嗅溝腦膜瘤常以嗅覺障礙開始,腫瘤向後擠壓視神經交叉則出現視力減退,眼底呈原發性視神經萎縮,視野缺損,眼外肌癱瘓,眼球突出,出現精神症狀,頭顱平片上在嗅溝區可能有骨質增生或骨質破壞。5、引鞍部腦膜瘤腫瘤來自鞍結節或交叉溝,產生視交叉綜合征,即包括兩眼原發性視神經萎縮、雙顳側偏盲等,但蝶鞍大小、形態常正常。另外可能產生丘腦下部機能不足的一系列內分泌症狀。6、後顱凹腦膜瘤本病可發生於腦干腹側基底動脈附近,產生腦干受壓及顱神經受牽扯的症狀。生長在小腦背側凸面或天幕下面,可出現單側小腦損害及顱內壓增高症狀,如頭痛、嘔吐、視力減退、視神經乳頭水腫、眼球震顫、共濟失調等。7、側腦室內腦膜瘤本病少見,常位於左側,一般在三角區,由於腫瘤阻塞室間孔可出現陣發性頭痛,其頭痛部常為一側,並可出現嘔吐、視神經乳頭水腫、對側同向偏盲、感覺或運動輕度障礙及小腦體征等。

3、求救!這是大腦凸面腦膜瘤手術後遺症嗎?該怎麼辦啊?

這是大腦凸面腦膜瘤手術後遺症,無法完全修復,每天吃兩顆德巴金。

4、良性腦膜瘤是什麼情況?

●腦膜瘤是來源於蛛網膜帽狀細胞的原發性顱內腫瘤,多為良性
●早期無明顯症狀,後可因腫瘤壓迫出現症狀
●女性發病高於男性,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手術治療為主,放射治療為輔
像其他中樞神經系統腫瘤一樣,腦膜瘤的症狀主要取決於腫瘤的位置。腦膜瘤可發生於任何顱內或脊髓硬膜表面。多數腦膜瘤生長緩慢,患者往往無明顯症狀,很多是在顱腦影像學檢查中偶然發現的。當瘤體增大壓迫周圍腦組織時,才弓|起相應的症狀和體征。
典型症狀
●顱內壓增高引起的症狀
1、頭痛:任何部位的腦膜瘤都可能引起頭痛,這是由於腫瘤增大壓迫或侵蝕周圍腦組織或弓|起顱內壓增高導致。
2、惡心、嘔吐等顱內壓升高的表現:隨著腫瘤體積增大,最終會導致顱內壓升高,但由於腦膜瘤一般生長緩慢,所以出現顱內壓升高的比率比神經膠質瘤要低。
3、復視或瞳孔大小不等:顱內壓增高壓迫第三對腦神經(動眼神經)和/或第六對腦神經(滑車神經), 致其麻痹,影響眼球運動及瞳孔調節。
●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
1、抽搐和進行性偏癱:這是大腦半球凸面腦膜瘤的首要表現;
2、顱神經功能障礙:表現為復視、面部麻木、飲水或進食嗆咳、吞咽困難,這也是顱底腦膜瘤的典型表現。
3、腦功能障礙:表現為頭暈、記憶力減退、神態呆鈍、反應遲緩、行走不穩、手足震顫等,這是當腫瘤體積巨大時可能出現的臨床表現。
4、癲癇:運動皮層等功能區的腦膜瘤可刺激周圍神經細胞導致全身性和部分性癲癇發作。
5、人格改變和意識水平的改變:可由腦膜瘤,尤其是前部(額部)或室旁腦膜瘤導致,最初可能被誤診為痴呆或抑鬱症,應注意鑒別。
6、漸進性的腿部痙攣性無力和尿失禁:可能是由腫瘤壓迫額頂運動皮層引起。
7、運動、感覺異常及失語症:可能由運動區、感覺皮層區或語言功能區的腦膜瘤弓|起。
8、背痛:椎管內腦膜瘤可表現為逐漸加重的背痛。
9、聽力下降、記憶力喪失、嗅覺喪失:可能是由於腫瘤生長壓迫聽神經、嗅神經。

5、腦膜瘤症狀表現有什麼

腦瘤的早期症狀:顱內壓增高:症狀包括「三主征」,即頭痛、嘔吐及視盤水腫。局灶性症狀:表現為肢體的乏力、癱瘓及麻木,抽搐或癲癇發作,視力障礙、視野缺損,嗅覺障礙,神經性耳聾,語言障礙,平衡失調,智能衰退,精神症狀及內分泌失調、發育異常等。
意見建議:顱內手術很復雜,如做的不好,容易導致癌細胞擴散和轉移。因此不建議手術;也不建議放化療,年老體弱免疫低下患者怕吃不消,反而會加重病情。建議先採用聯合治療的方法以消滅癌組織提高免疫抗癌力為最,這個力量要是上去了,病情可進入良性循環。再輔以中醫治療,我國中醫源源流長,博大精深,可治本;另外心態很重要,不要害怕和著急,否則只會加重病情。如能做到,可以顯著的延長患者的壽命,早期的治療明顯有效,可以恢復正常人的生活;意志堅強的話,中晚期轉移患者能夠提高5-20年等不同的壽命,甚至更長。關鍵不用手術,不用放化療,所以費用不高。

6、右側額部凸面腦膜瘤的手術風險性大嗎

因為是凸面的,那麼是神經外科裡面最表淺到底部位了啊
是比較容易的手術,聽你主管醫生的就行了。

7、腦膜瘤長在大腦凸面,手術能做干凈嗎

大腦凸面腦膜瘤多與大腦凸面硬腦膜粘連,大腦前半球的發生率較後半部高。

8、惡性腦膜瘤有哪幾種類型?

常在腦表面,與腦膜有粘連,也可在腦實質內。因腫瘤所在部位不同,故其臨床表現也不一樣,從精神症狀到運動障礙、感覺障礙、視野缺損均可出現,癲癇發生率較高,並常為首發症狀,也可有顱內壓增高的症狀與體征。矢狀竇旁腦膜瘤頭顱外表有時可發現局部逐漸隆起,甚至有壓痛,頭顱平片可見到骨質增生或骨質破壞、腦膜血管溝增寬等改變。當腫瘤位於矢狀竇前1/3時,可有長時間的頭痛、視力減退、顱內壓增高等症狀,並有精神症狀(如記憶力減退、懶散、易疲勞等)和癲癇發作,部分病人可出現對側中樞性面神經癱瘓或肢體運動障礙。骨嵴腦膜瘤此部位的惡性腦膜瘤常易產生蝶骨小翼或蝶骨嵴的骨質增生,造成眶壁增厚;眶內容積變小,形成單側眼球突出,並可出現眼瞼及球結膜充血、水腫。這種單眼突出既不感疼痛也不感搏動。臨床常依解剖位置將蝶骨嵴腦膜瘤分為3部分,即內側部或深部或床突部(內1/3)腫瘤、中部(中1/3)或小翼部腫瘤及外部(1/3)或大翼部腫瘤。惡性腦膜瘤的分類就是如此,這些惡性腦膜瘤的治療和良性腦膜瘤的治療區別很大,不可認為同為腦膜瘤就要使用同一種治療方式,具體情況需要咨詢主治醫生。如要進行良惡性腦膜瘤的鑒別,可考慮PET-CT檢查,這樣的檢查解決良惡性鑒別的問題非常方便。【確診腦膜瘤要考慮四種檢查】

9、什麼是腦膜瘤

是起源於腦膜及腦膜間隙的衍生物,發病率占顱內腫瘤的19.2%,居第2位,女性:男性為2:1,發病高峰年齡在45歲,兒童少見。凡屬顱內富於蛛網膜顆粒與蛛網膜絨毛之處皆是腦膜瘤的好發部位。矢狀竇旁,大腦凸面,大腦鐮旁者多見,其次為蝶骨嵴、鞍結節、嗅溝、小腦橋腦角與小腦幕等部位,生長在腦室內者很少,也可見於硬膜外。其它部位偶見。

與凸面腦膜瘤與骨質增生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