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媽媽骨質增生。請問醫的好不
病情分析: 骨質增生症又稱為增生性骨關節炎、骨性關節炎(OA)、退變性關節病、老年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是由於構成關節的軟骨、椎間盤、韌帶等軟組織變性、退化,關節邊緣形成骨刺,骨質增生的治療,建議你服用抗骨質增生丸,骨刺片,骨刺消痛液治療,
2、媽媽得了骨質增生,腰痛怎麼辦?
你好?得系統治療。腰椎骨質增生就是骨關節的退行性改變,與腰部肌肉缺乏鍛煉有關。如果已經有腳麻木症狀考慮有壓迫神經症狀,建議進行積極的手術治療。如果骨質增生沒有壓迫重要結構,可以通過卧床休息,口服抗炎鎮痛葯物,一般7-10天症狀會逐步緩解。一定要避免長時間伏案工作,工作期間可以適當做保健操,活動腰椎等。
3、我媽媽骨質增生,求助名醫,急急急!!
有效扶正.點穴疏通經絡.就有效果
4、我媽的骨質增生很嚴重啊,急救啊!!!!
骨質增生是人體衰老的自然現象:人體隨年齡的增長,一般到35歲以後椎體間的椎間盤就退化變薄,椎體周圍原有的肌肉、韌帶、關節囊的生百理平衡遭到破壞,就容易發生增生。要預防骨質增生,一應避免長期劇烈運動,因長期劇烈的運動可使骨骼及周圍軟組織過渡受力不均從而度導致骨質增生。二要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因為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關節液知,而運動可使關節液進入軟骨,促使骨骼的新陳代謝。適當的運動特別是關節的運動,可增加關節道腔內的壓力,有利於關節液間軟骨的滲透,減輕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從而減輕或預防骨質增生。 三是飲食上應注意鈣質的補充。
5、我媽媽得了骨質增生怎麼辦
骨質增生的主要原因是長期勞損引起的骨骼局部成骨異常,多見於活動度比較大的部位,比如頸椎腰椎,四肢的關節部位。應該說中老年人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骨質增生。建議:骨質增生的治療沒有特效葯物,只能依靠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保養,避免重體力勞動,注意休息,天氣變化時注意保暖。如果疼痛嚴重可以暫時口服消炎止痛的葯物緩解症狀,如果骨質增生壓迫重要血管神經,可以考慮手術切除。
6、媽媽,骨質增生,怎麼辦 需要用什麼葯見效的快點
臨床證明,長期服用中葯治療骨質增生的效果是比較顯著的,當然中西醫結合治療再加上物理治療,中西醫的葯方樓上也告訴你不少了,我就再補充一種理療方式吧:電位療法,有許多人堅持下來效果都還不錯!
7、媽媽骨質增生怎麼辦啊!求救!
指導意見:
骨質增生是由於感受風寒.或受到以外傷挫導致局部發生無菌性炎症和水腫.循環系統受阻.中醫一般稱為痹症.也就是新陳代謝不通暢. 建議你用中葯外敷治療.主要採取軟堅通絡的葯物.軟化鈣化的增生部分.使其軟化分解.便於吸收排泄.同 時.還有一些消腫消炎的葯物.使患部消除水腫和炎症.緩解局部不適.並且以活血化瘀散寒祛濕的葯物改善新陳代謝.更好的將分解軟化的增生物質排除體外.達到治療目的.
8、媽媽骨質增生,怎麼辦??
您試試下面的方法,不太貴:1、以最痛點為中心,給媽媽貼上傷痛葯貼,然後拿熱水袋熱敷;2、按照說明書給媽媽口服骨刺丸。堅持1-2個月。同時,希望盡量別讓媽媽過於疲勞!
9、媽媽 骨質增生 該怎麼樣治療???急!!!!1
※※骨刺的弊端
骨質增生一般並不引起壓迫症狀,但骨質增生會間接地引起局部組織的慢性勞損,也會出現脹痛感。骨質增生形成後,會向周圍擠壓,關節周圍的肌肉組織如含有豐富的神經纖維.當神經纖維受到刺激和壓迫時,可引起麻木、疼痛,特別是神經根受壓後,不僅局部酸脹、疼痛,在其所轄范圍內都可出現類似反應。
骨質增生如果是發生在頸椎,問題叮能足嚴重的,如骨刺壓迫了血管,可影響血液循環,特別是壓迫供應腦部血液的血管——椎動脈,可造成眩暈、走路不穩、語言不清等症狀;如果骨刺伸向椎管內壓迫了脊髓,還可導致癱瘓、麻木、大小便失禁等嚴重後果。
那麼,怎樣確定骨刺壓迫了神經或血管呢?這需要詳細詢問病史、拍片,必要時需作脊髓造影、CT等,如發現骨刺壓迫神經、血管或椎管內存在其它疾病,如椎間盤變性、間隙變窄、椎弓根下移、小關節突增生或半脫位、黃韌帶肥厚、先天性椎管骨性狹窄等,就很可能是因骨刺所致。
※※長了骨刺治還是不治
骨刺長在骨頭上,葯物是不能消除骨刺的。試想,如果某種葯物能夠消除或溶解增生的骨刺,那麼,正常的骨組織不也會被溶解嗎?所以,除了子術外,一般方法是不能將已形成的骨刺消除掉的。退—步講,一般部位的骨刺也無治療的必要。
長了骨刺,如無疼痛、麻木、酸脹等症狀時,聽之任之,無需作任何治療。但平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骨關節功能,適當參加體育鍛煉,以延緩骨組織老化,防止骨刺加重;對於椎體形成骨質增生者,首先要確定是椎體前方還是後方,如果是的前方便大可放心,如果是後方未壓迫神經、血管,也不必治療;若出現頸、肩、腰、背、腿部疼痛和麻木等症狀時,則應對症治療,目的是消除疼痛、緩解肌肉痙攣,改善血液循環。
※※對症治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動靜結合、防止過勞、防寒保曖,同時配合 紅外線照射、熱敷理療、針灸推拿、按摩、局部封閉、神經阻滯、牽引、中醫中葯等、治療後還要堅持適當的體育鍛煉,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勢,使肌肉韌帶處處於鬆弛狀態,以鞏固治療效果,減少病情復發。對於極少數因骨刺壓迫神經、血管引起功能障礙者,應考慮手術切除,以徹底消除病根。
※※葯物治療
若疼痛不重, 不必服葯,若疼痛較重可服非甾類消炎止痛葯,如布洛芬、優布芬、芬必得等。老年人要注意葯物的副作用,防止胃腸刺激,可服腸溶阿司匹林或消炎痛栓(肛門放入)。局部用正骨水、紅花油等葯擦劑。中葯方面可用骨仙片、壯骨關節丸、骨刺丸等。
※※中葯治療
臨床證明,長期服用中葯治療骨質增生的效果是比較顯著的。患者可用威靈仙30克、鹿銜草30克、金毛狗脊45克、去皮雞胸肉250克煲湯飲用。先將上述葯品放入瓦罐內,加10碗水煎至3碗,去滓渣後喝湯。3碗葯汁要暖飲,分早中晚3次,10天為1療程。
不過,為了提高中葯的療效,在治療時還應根據疾病的階段和患者的體質認真辨證才行。中醫認為,骨質增生的早期多為瘀邪交結、凝而不散,治療應化瘀驅邪、舒筋通絡。可服中葯桃仁10克、紅花5克、當歸15克、生地黃15克、川芎5克、赤芍10克、三棱10克、莪術10克、威靈仙15克、地龍10克、土鱉蟲5克、烏梢蛇1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劑。另用蠍子、蜈蚣各5克研末,每晚服2克。連服1月,病情會明顯好轉。鞏固療效可服六味地黃丸,每日2次,每次10克,連服3個月。
如果病人已是骨質增生的後期,則多系肝腎不足、虛中夾實。不足者有陰虛、陽虛之分,夾實者有瘀結、濕熱之別,病情比較復雜。陰虛者表現為口燥便堅,形瘦眩暈;陽虛者肢體畏寒,小便清長,陽痿滑泄;濕熱者多有關節腫脹,關節內有積液,按之波動,屈伸不利。治療以補腎軟堅為主,可用下列中葯:熟地15克、山萸肉10克、淮山葯10克、丹參30克、皂角刺10克、穿山甲10克、威靈仙15克、生甘草5克。陰虛者加知母10克,龜板、鱉甲各12克;陽虛者加乾薑10克、附片15克;瘀結者加桃仁10克、紅花5克;濕熱者加蒼術10克、黃柏10克。
值得一提的是,在治療骨質增生時,有許多中醫師都喜歡使用馬錢子或馬錢子制劑。臨床證明,馬錢子及其制劑對骨質增生的確有很好的療效。但是,馬錢子辛熱有毒,服後有頭暈和周身熱感,應嚴格掌握其用量和禁忌。患者不可急於求成而擅自使用。
※※骨質增生的預防
(1)避免長期劇烈運動。長期、過度、劇烈的運動或活動是誘發骨質增生的基本原因之一。尤其對於持重關節(如膝關節、髖關節),過度的運動使關節面受力加大,磨損加劇。長期劇烈運動還可使骨骼及周圍軟組織過度地受力及牽拉,造成局部軟組織的損傷和骨髂上受力不均,從而導致骨質增生。
(2)適當進行體育鍛煉。避免長期劇烈的運動,並不是不活動,恰恰相反,適當的體育鍛煉是預防骨質增生的好方法之一。因為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於關節液,而關節液只有靠「擠壓』才能夠進入軟骨,促使軟骨的新陳代謝。適當的運動,特別是關節的運動,可增加關節腔內的壓力,有利於關節液向軟骨的滲透,減輕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從而減輕或預防骨質增生,尤其是關節軟骨的增生和退行性改變。
(3)及時治療關節的損傷。關節損傷包括軟組織損傷和骨損傷。關節的骨質增生經常與關節內骨折有直接關系。由於骨折復位不完全,造成關節軟骨面不平整,從而產生創傷性關節炎。對於關節內骨折的患者,如果能夠及時治療,作到解剖復位,完全可以避免創傷性關節炎和關節骨質增生的發生。
(4)減輕體重。體重過重是誘發脊柱和關節骨質增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過重的體重會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使關節軟骨面上的壓力不均勻,造成骨質增生。因此對於體重超標的人,適當的減輕體重可以預防脊柱和關節的骨質增生。
※※自我保健
骨關節炎的治療目的主要是為了減輕症狀,減少疾病對關節功能帶來的限制和延緩疾病的進展。
一旦得了骨關節炎,首先對該病應該有充分的認識。若沒有關節疼痛、麻木等症狀,則無須特殊治療,但平時要注意勞逸結合,適當參加體育鍛煉,改善神經、肌肉、骨關節的新陳代謝,延緩其衰老進展的速度,並防止僵硬不靈活。出現臨床症狀的病人,則要避免或減輕病變局部的疲勞及進行適當的治療。不能簡單地認為骨關節炎僅是年老退化,或過度使用關節的結果,因而是不可改變的,無能為力的,或只有休息,不能活動才能保護關節。在引起骨關節炎的發生原因中,機械性損傷僅是一方面,其他因素如關節不穩定、關節排列不當、姿勢、活動方式、肥胖等,都可起作用或促進發展。治療骨關節炎的葯物較少,到目前為止,尚沒有一種葯物能控制其發展或將其治癒。有些吹噓能溶解或消除掉「骨刺」的所謂特效葯,純屬子虛烏有;試想,若果真有此葯,那正常骨組織豈非「同歸於盡」!在目前醫療水平下,除了手術,其他任何葯物和方法,都不能除掉已經生成的「骨刺」。但不是所有韻『骨刺」都要手術切除,只有極少數「骨刺」壓迫神經、血管而引起功能障礙的,才可以考慮手術切除;病人應消除顧慮,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大多數病情較輕,不會導致全身性殘疾,不要病急亂投醫。應在醫生指導下,根據具體情況,制訂治療方案,採用綜合治療,自能收到較好療效。
對受累的關節應加以保護,使其能得到充分休息,不要過度使用,避免關節劇烈活動和過度負重,防止關節承受不恰當的重力和暴力,以減少關節的反復損傷,如髖關節或膝關節受累者,應避免過久站立、跑步、打球或長距離步行等。若久坐後雙膝發僵,在起立前可作一下』熱身運動」——輕輕地擺動幾下腿部。要糾正不良的姿勢、體位。這不僅能緩解關節疼痛,而且能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對負重關節,如膝、髖關節,尤為重要。避免在睡眠時為減輕疼痛在膝下墊枕頭。頸椎骨關節炎病人,應避免長期伏案、仰頭或轉頸,睡眠時應用適當高度枕頭。腰椎受累者可睡硬板床,腹前突者可用腹帶。在日常生活中;根據具體情況,可適當使用拐杖之類的用具,有利於減輕受累關節負荷,穿較有彈性的鞋子,用適當的鞋墊,穿戴護膝或彈性綳帶,對保護膝、髖等關節十分有益。若有膝內翻、外翻等關節畸形或關節的先天性異常,如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等,應積極進行治療。
平時應多食富有鈣和膠質的食品,並可補充鈣制劑。肥胖的病人應減輕體重。
理療可選用熱療、水療、蠟療、超聲波、醋離子導入等,對緩解疼痛和伴發的肌肉痙攣,維持及恢復關節功能有一定幫助。若在每次關節運動前進行15~20分鍾的熱療,則有助於緩解關節疼痛和減輕僵直。值得注意的是,在熱療前應讓病人洗凈皮膚,並避免躺在熱源上,以免灼傷;對已做過關節置換術和配有金屬元件的關節,禁用透熱和超聲療法;以免引起深部灼傷。對頸椎病,尤其是神經根疼痛者可使用頸牽引。當然,針灸、按摩等也有一定作用。
適當鍛煉對保護和改善關節括動,緩解疼痛,以及增強受累關節周圍肌力有著莫大的幫助。骨關節炎病人的鍛煉;大致可分為三類:①保持或增加關節最大活動度的運動,應由病人主動進行、循序漸進。②增強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以增加關節的穩定性,靜力鍛煉為增強肌力的簡便有效運動,如在沒有阻力情況下,做肌肉收縮動作。若在運動中出現疼痛,或運動後疼痛持續15分鍾以上,可適當減少鍛煉次數。③增加戶外活動,提高日常活動能力和耐力,如散步、游泳、打太極拳等,應每日堅持,循序漸進,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同病人應有不同的鍛煉方法,如頸椎、腰椎骨關節炎,應經常進行頸、腰椎旋轉和屈、伸運動,手骨關節炎病人應經常做抓、握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