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骨質增生呢
正確判斷骨質增生要注意以下幾點:
(1)骨質增生大多數發生在頸椎和腰椎,手指和膝關節處亦可發生,但比較少見。發生在頸椎的增生其症狀在頭部和上肢,又以上肢見多。頸椎本部位沒有明顯症狀,而上肢症狀明顯。一般增生在某一側(不是左就是右),可出現一側從肩關節到上臂、下臂連手指的肌肉內一條線的痛、脹、麻感。
(2)骨刺又稱為骨質增生,一般骨刺並不引起壓迫症狀,但骨刺會間接地引起局部組織的慢性勞損,也會出現脹痛感。骨質增生形成後,會向周圍擠壓,可引起麻木、疼痛,特別是神經根受壓後,不僅局部酸脹、疼痛,在其所轄范圍內都可出現類似反應。
(3)其他肌肉部位出現痛與骨質增生引起的痛是感覺不同的。其他的痛可能同時出現紅腫和發熱症狀,而骨質增生的痛不產生任何別的症狀,只是酸痛、麻脹等,時重時輕,病程長,多年不愈,越來越重。
(4)如果出現在局部某個點,尤其僅在關節處,則不應視為增生(膝關節增生除外),先應做風濕病的化驗為好。 而且應排除椎盤脫出的情況,如果有外傷和扭傷時,還是先拍片為好。
2、患有腰椎骨質增生怎麼辦
病情分析: 目前腰椎間盤突出的保守治療方法很多,有按摩,針灸,理療,推拿等。中醫用辨症用葯的方法來治療本病的,這是根據病人的身體情況和病變情況,經過四診八綱辨症開出的方葯,經成葯效果要理想的多,常用的中成葯詢嗗風膏, 葯治好後很少復發的.祝你健康
意見建議:注意適當休息,不要過於勞累.,以免加重疼痛.
3、什麼是骨質增生,得了骨質增生怎麼辦?
得了骨質增生,大家切記勿慌,骨質增生,它是一種長期的勞累或者是不適造成的一種關節性的退行性疾病,也是常見的疾病。它也是由於年齡的不斷增長而常見的一種並發症,所以說大家無需緊張。
骨質增生的疼痛是有另外的原因的,因為骨質增生有時痛有時不痛,不痛的時候,骨質增生仍然存在。骨質增生既然存在,為什麼有時痛,有時不痛,這種情況大多數與受涼、受風、受濕等有關。
建議中醫的治療,找有經驗的中醫,辨證用中葯治療,也可服用以骨質增生片,骨刺片,天麻片,萬通筋骨貼等。
腰椎間盤突出主要是壓迫血管、神經,部分病患有原有的風濕等,引起的腰及下肢疼痛、麻木、酸脹等,治療方法頗多,如牽引、推拿、按摩、電療葯物等,需根據個人的體質情況或者是病情輕重、病理情況,選擇上述的治療方法,建議找有經驗的中醫辨別使用中葯治療。
4、患有骨質增生應如何治癒
指導意見:
骨質增生是沒有辦法根治的,就算是進行手術,也有一定的風險。針對你這樣的情況,建議外用骨痛靈酊口服大活絡丸,堅持兩個月的時間,看看改善效果怎麼樣。平時在飲食上注意多吃點香蕉、番茄、葡萄、馬鈴薯等食物,對恢復也是有一定的幫助的。
5、患了骨質增生,症狀表現是什麼呀?
你好,
各類骨質增生的症狀表現:
1、膝關節骨質增生的症狀臨床表現:初期起病緩慢者膝關節疼痛不嚴重,有可持續性隱痛,氣溫降低時疼痛加重,與氣候變化有關。晨起後開始活動,長時間行走、劇烈運動或久坐起立開始走時膝關節疼痛僵硬,稍活動後好轉,上、下樓困難,下樓時膝關節發軟,易摔倒。
2、腰椎骨質增生的臨床表現:好發部位以腰三、腰四最為常見。臨床上常出現腰椎及腰部軟組織酸痛、脹痛、僵硬與疲乏感,甚至彎腰受限。如鄰近的神經根受壓,可引起相應的症狀,出現局部疼痛、發僵、後根神經痛、麻木等。如壓迫坐骨神經可引起坐骨神經炎,出現患肢劇烈麻痛、灼痛、抽痛、串痛、向整個下肢放射。
3、頸椎骨質增生的臨床表現:頸項部有強硬的感覺、活動受限、頸部活動有彈響聲,疼痛常向肩部和上肢放射,手和手指有麻木、觸電樣感覺,可因頸部活動而加重。不同的病變累及不同部位,就出現不同的症狀,晚期可導致癱瘓。頸椎骨質增生嚴重者還會引起頸椎病性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胃炎、心絞痛、吞咽困難等。
對於骨質增生的治療呀,還是要選擇內在調理的一些中醫葯物,現在很多患者都在服用的【老劉家葯酒】效果很是不錯,純中葯的,也可外用,對於跌打損傷特別見效,你不妨先去網上搜下哈
6、患有骨質增生能不能不開刀?
嗨朋友:別聽別人的。我告訴你;骨質增生就像男人的鬍子,愈刮愈長。現在是無葯可救。止痛還可以,但根治還是無效果。 當你看了下面的資料,你就會明白,所說一些去骨刺的葯是騙人的.不過並不是不能消除疼痛. 骨刺不除,也能不痛 長骨刺是骨與關節衰老的一種現象,是骨質增生的一種形式。也有的不呈刺樣而是增粗、肥大,呈似口唇形的改變。 年輕人的關節軟骨具有彈性,並能承受一定的壓力。人到老年關節會發生老年性退化,軟骨的化學成分發生變化,改變了軟骨承受外力的物理性能。後期軟骨出現局限性破裂與變薄,長期的磨損,並可使軟骨脫落。軟骨下骨面出現硬化,關節因負重和運動產生的刺激,使軟骨邊緣過度增生,經過骨化就形成骨刺。40歲以上的人,大約半數以上長骨刺,到60歲以上幾乎無一倖免。所以,長骨刺也是人的一個生理規律。 某些人因長期從事特殊姿勢的勞動,骨關節因過勞而產生慢性勞損。負重承受的壓力,或過多活動造成的磨損,皆可造成肌肉、韌帶、筋膜等軟組織及骨質的變化,而形成骨刺。 全身各處均可長骨刺,但以關節周圍及負重的部位發病的機會最多。因此,下肢多發於上肢。常見部位有跟骨、臏骨、腰椎、頸椎。其他如膝部、踝部、髖部、肩部、肘部、手指、足趾也較多見。 人人有骨刺,但不一定每個人都疼痛。大約只有1/5的人會感到痛或關節活動不靈便。而多數的是在體格檢查做X線攝片時,才發現有骨刺,有了骨刺,可因損傷或過勞等誘因導致疼痛性發作。骨刺形成後,能使骨刺周圍的肌肉等組織的興奮性增高,尤其在肌肉韌帶附著處或神經受到摩擦與壓迫的部位形成痛感,但骨刺並不就是疼痛的病因。 所以有骨刺伴疼痛的人不必憂慮,不要認為骨刺消不掉,疼痛就好不了。事實上,只要消除致痛的誘困,即使骨刺依然存在,疼痛症狀也是可以消失的。 有骨刺的人重要的是防止疼痛,適當地活動關節,對老年人十分重要。如跟骨骨刺不走路不痛,剛走即痛,多走後疼痛會漸漸消失,但過多走路卻會劇痛,所以要堅持適當地鍛煉。治療此病的葯物有骨刺片、骨質增生丸等。服用有效並不意味著消除了骨刺,而僅是消除了誘發疼痛的因素。 作些理療如醋療等,也是減輕疼痛的方法之一。 痛點封閉,或自我按摩,均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也能止痛。 手術當然可以切除骨剌,但日後仍會再長,並可能生長更大。所以除了骨剌位於脊椎管內,可能壓迫脊髓神經需做手術切除外,一般骨剌 以不手術為宜。 「骨刺」能否消除? 經常有人問「骨刺」能否消除,嚴謹的醫學工作者的回答是:不能。但許多傳播媒介則爭先恐後地「隆重」推出「消刺新葯」和「消刺專家」,那麼「骨刺」能消除嗎? 其實稍有科學頭腦的人都能理解,所謂的骨刺就是正常骨組織增生的部分,它與正常組織密切相連;增生後的關節面負重面積增大,承受的壓力相對減少,關節的穩定性和負重能力增強,從這個角度講骨質增生是人體自我保護的代償反應。但事物都需要一分為二的分析,當增生的骨質對其他組織壓迫時就會使人產生疼痛、麻木等不舒服的感覺。許多專家都指出「骨刺」這個名稱不妥當,不能反映疾病的真實特點,容易引起誤解,似乎骨端有刺類東西,引起了疼痛。實際上骨質增生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人體在衰老過程中的一個必然改變,就象老年人的頭發變白和皺紋增多一樣是正常的生理退行性變化,大可不必為此憂心忡忡,為求醫問葯浪費精力和錢財。 經化驗測定,增生的骨質和人體原有的骨骼結構相似,成分相同。如果真能夠將增生的骨質「骨刺」,「消除」或「化掉」,那麼,人體所有的骨骼豈不是同時「消」「化」為烏有了嗎?有些人誤以為在治療前後X線片上的骨質增生稍有不同就認為是「骨刺」被「消除」了。實際上,由於拍照角度、距離、曝光量等因素的影響,同一部位,不同時間拍攝的X線片影像可有輕微差別。 目前所有的治療措施:理療、推拿、針灸、按摩、封閉、牽引、霧化、中醫中葯、西葯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活血化瘀、行痹通絡、抗炎鎮痛等作用,緩解了疼痛的症狀甚至是關節腔積液,但絕對沒有「消除骨刺」的作用。
希望採納
7、患有骨質增生如何來治療
估計醫生已經向你介紹過,通常的醫院用葯還只是以緩解疼痛為主要目的,所以假如疼痛劇烈時,可以吃一些醫院開的止疼片,但是如果疼痛可以忍受,建議你少吃葯,畢竟葯物只能緩解疼痛而且還有副作用,這是沒有辦法的。另外,平時應該多做專業的關節康復體操,注意攝取對關節有益的東西。至於
家庭器械、拔罐、電療、按摩等方法屬於理療手法,基本作用於肌肉部分,也可以暫時緩解不適,但是對於損傷的關節內部是沒有什麼效果的。畢竟退行性關節炎的真正原因不是肌肉,而是內部軟骨的磨損退化,導致骨質增生,所以軟骨一日不恢復,關節炎則一日無法根本解除。
對患者來說,得了退行性關節炎後,彎曲不便,行動受阻,生活諸多不便!嚴重者關節變形,甚至卧床不起,給他們帶來巨大痛苦。 也有人一部分後期患者,實在無法忍受痛苦,不得不採用關節置換手術。但是人工關節除了價格昂貴外,並不能完全消除疼痛,更重要的是它終究是「身外之物」,運動不靈活自不必說了,稍有撞擊又容易出現脫臼,誤傷等意外,此外它也有使用壽命,幾年過後還要再手術。
鑒於這種情況,目前在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逐漸擯棄既有的關節療法,普遍採用純天然鋸峰齒鮫軟骨粉用於臨床治療,並且取得了臨床上的關節軟骨再生的驗證。它為人們徹底克服退行性關節炎帶來明亮的曙光。現在,在歐美日等為中心的國家中,已經形成了世界性的關節代替療法的巨大潮流,在歐洲一些國家,已把純天然鋸峰齒鮫軟骨粉萃取物認定為葯品,日本也選定了專門企業提供臨床之用。 但是,因為選材困難,加工講究,而價格稍微昂貴。 你可以查查看,然後根據自己的病情和經濟條件調整用量,一段時間後再到醫院確認恢復的情況,希望徹底痊癒,早日康復!
8、患有骨質增生要注意什麼?
●避免不良的姿勢。
●避免久坐、久站。
●避免長時間低頭、仰頭、歪頭,須適當舒緩頸部肌肉疲勞。
●彎腰這個動作,對脊骨是很大的負擔,應養成屈膝蹲下的習慣,以減少脊骨的負擔,並應減少提重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