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老年人腿疼如何治療
病情分析:老人出現腿痛,或間歇性跛行和走路沒勁兒時,可能是血管堵塞了,應該考慮看外周血管科.供應四肢血液的血管稱為外周血管.在老年人中,由外周血管堵塞引起的四肢不適很常見,常常誤認為「老年關節病,體力不好,或坐骨神經有問題等.腿痛症狀不能只當成是老年慢性病,不著急慢慢地治療,最終延誤診治良機.關節病和神經病變引起的腿痛和外周血管病變引起的腿痛是可以區分開的.前者引起的腿痛是持續性的,而後者是間歇性跛行和疼痛,如行走幾分鍾後出現小腿,臀部,髖部或足弓疼痛,發緊,僵硬或沉重,但休息幾分鍾後又能恢復行走,反反復復.另外:1.骨質疏鬆2.間歇性跛行:是否經常感到四肢無力,容易疲勞或出現四肢冰冷和麻木的感覺?您是否有小腿肚或足部乏力,酸脹,疼痛的感覺,休息後疼痛又會消失.是否在不運動的情況下,您的足趾,足部或小腿肚也出現持續性的疼痛,到了夜裡更為劇烈,這些症狀要考慮間歇性跛行3.血管間歇性跛行:血管間歇性跛行與神經間歇性跛行的表現有點相似,但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前者屬於血管外科疾病,後者屬於骨科範疇.由於兩者的發病都在老年期,脊柱和血管的改變可以同時存在,所以發病表現相似,不易區別.血管間歇性跛行患者疼痛更大程度上與運動有關,而不是和脊柱姿勢的變化有關.其症狀好發單側,伴有冷感,一般沒有感覺麻痹,步行停止症狀即可改善,消失,最重要的是因為動脈閉塞,這一側的足背動脈搏動一定減弱或消失.4.骨性關節炎是以關節軟骨退化,變性,增生為病理特點的關節病變,大多起病隱匿,進展緩慢,最突出的症狀是關節酸痛,其特點是:疼痛-緩解-再疼痛,反復發作.清晨起床時疼痛較劇,稍活動後疼痛即緩解,活動過頻疼痛又再起,休息後可再度緩解.若處於某位置過久或活動多時,疼痛又起,可聽到關節粗糙摩擦聲.隨年齡增長,症狀會逐漸增重,還可影響其他關節部位.判斷骨性關節炎主要依靠X線檢查,關節間隙不等寬或狹窄,關節處的骨質疏鬆,骨質增生或關節膨大乃至變形,軟骨下骨板硬化和骨贅形成等,是骨性關節炎的基本特徵.防骨質疏鬆,平時多注意合理飲食,定期運動.保持均衡飲食確保攝取足夠的鈣質及維生素D,如高鈣低脂的鮮奶及芝士,魚類及深綠色的菜都是好的選擇.根據體質的陰陽偏頗,定期選服補腎之品,在一定程度上能穩定和提高人的性激素水平,間接抑制破骨細胞的骨吸收活動.應戒煙及避免過量飲酒,及時防治全身性代謝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堅持適當運動長期堅持循序漸進的運動,如游泳,保健操,太極拳,散步等,不僅可減緩骨量的丟失,還可明顯提高骨鹽含量,促進骨細胞的活性.但不宜參加劇烈運動,尤其是引起肌肉過度酸痛的運動.打拳,跳舞時轉身,轉頸及彎腰動作不宜太猛,避免上下跳.可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做一些負重的運動,如爬坡,上樓梯等,幫助建立骨骼的鈣質儲備.工作,活動或休息時,均不要長時間處於同一體位或姿態,要經常進行動作位置的變換調整.意見建議:
2、老年性腿疼怎麼辦
腿疼怎麼辦:
1、捏跟腱:跟腱就是俗稱的懶筋,位於足跟的後上方。在床上用兩手的拇指和食指的中節稍用力分別捏兩側跟腱,以能耐受為度,捏20至30下即可。
2、推小腿:如果是小腿後面麻木疼痛,就推小腿肚兒;如果是小腿外側麻木疼痛,就推小腿靠小腳趾的那一側。方法是坐在凳子上,用掌根或大魚際由上向下保持壓力向下推,可以塗些「按摩乳」或隔著一層軟布,推20至30次。
3、點穴:第1個穴位在坐骨結節(臀溝中央能摸到的骨頭尖)和股骨大轉子(胯骨外側突出的骨頭)聯線的中點。第2個穴位是大腿後方中央。第3個穴位是在小腿肚中央。第4個在內踝的後方。跪在床上,用中指或拇指按在穴位上,以有酸麻脹感為佳,每個穴位點1分鍾。
4、抖腿:站立時,用健側腿持重,患側放鬆,手掌按在大腿後方左右抖動肌肉1至2分鍾,然後坐下,微屈膝關節,手掌按在小腿後方,左右抖動肌肉1至2分鍾。抖動要連續、流暢、自如。
5、牽拉:趴在床上,雙手抓住床頭,由家屬一人或兩人握緊患者的腳脖子向下方牽拉,待患者感到疼痛減輕或消失時,維持這種牽拉力,直至沒勁了為止,連續牽拉5至10次。
3、老年人腿疼怎麼辦
老年人腿痛怎麼辦?
如果排除風濕外
老年人腿痛的原因:
老人出現腿痛、或間歇性跛行和走路沒勁兒時,可能是血管堵塞了,應該考慮看外周血管科。
供應四肢血液的血管稱為外周血管。在老年人中,由外周血管堵塞引起的四肢不適很常見,常常誤認為「老年關節病,體力不好,或坐骨神經有問題等。
腿痛症狀不能只當成是老年慢性病,不著急慢慢地治療,最終延誤診治良機。
關節病和神經病變引起的腿痛和外周血管病變引起的腿痛是可以區分開的。前者引起的腿痛是持續性的,而後者是間歇性跛行和疼痛,如行走幾分鍾後出現小腿、臀部、髖部或足弓疼痛、發緊、僵硬或沉重,但休息幾分鍾後又能恢復行走,反反復復。
另外:
1.骨質疏鬆
2.間歇性跛行:
是否經常感到四肢無力、容易疲勞或出現四肢冰冷和麻木的感覺?您是否有小腿肚或足部乏力、酸脹、疼痛的感覺,休息後疼痛又會消失。是否在不運動的情況下,您的足趾、足部或小腿肚也出現持續性的疼痛,到了夜裡更為劇烈,這些症狀要考慮間歇性跛行
3.血管間歇性跛行:
血管間歇性跛行與神經間歇性跛行的表現有點相似,但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前者屬於血管外科疾病,後者屬於骨科範疇。由於兩者的發病都在老年期,脊柱和血管的改變可以同時存在,所以發病表現相似,不易區別。
血管間歇性跛行患者疼痛更大程度上與運動有關,而不是和脊柱姿勢的變化有關。其症狀好發單側,伴有冷感,一般沒有感覺麻痹,步行停止症狀即可改善、消失,最重要的是因為動脈閉塞,這一側的足背動脈搏動一定減弱或消失。
4.骨性關節炎是以關節軟骨退化、變性、增生為病理特點的關節病變,大多起病隱匿、進展緩慢,最突出的症狀是關節酸痛,其特點是:疼痛-緩解-再疼痛,反復發作。清晨起床時疼痛較劇,稍活動後疼痛即緩解,活動過頻疼痛又再起,休息後可再度緩解。若處於某位置過久或活動多時,疼痛又起,可聽到關節粗糙摩擦聲。隨年齡增長,症狀會逐漸增重,還可影響其他關節部位。
判斷骨性關節炎主要依靠X線檢查,關節間隙不等寬或狹窄、關節處的骨質疏鬆、骨質增生或關節膨大乃至變形、軟骨下骨板硬化和骨贅形成等,是骨性關節炎的基本特徵。
防骨質疏鬆,平時多注意合理飲食、定期運動。
保持均衡飲食確保攝取足夠的鈣質及維生素D,如高鈣低脂的鮮奶及芝士、魚類及深綠色的菜都是好的選擇。根據體質的陰陽偏頗,定期選服補腎之品,在一定程度上能穩定和提高人的性激素水平,間接抑制破骨細胞的骨吸收活動。應戒煙及避免過量飲酒,及時防治全身性代謝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
堅持適當運動長期堅持循序漸進的運動,如游泳、保健操、太極拳、散步等,不僅可減緩骨量的丟失,還可明顯提高骨鹽含量,促進骨細胞的活性。但不宜參加劇烈運動,尤其是引起肌肉過度酸痛的運動。打拳、跳舞時轉身、轉頸及彎腰動作不宜太猛,避免上下跳。可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做一些負重的運動,如爬坡、上樓梯等,幫助建立骨骼的鈣質儲備。工作、活動或休息時,均不要長時間處於同一體位或姿態,要經常進行動作位置的變換調整。
治療腿疼的手法分以下5個步驟:
1、捏跟腱:跟腱就是俗稱的懶筋,位於足跟的後上方。在床上用兩手的拇指和食指的中節稍用力分別捏兩側跟腱,以能耐受為度,捏20至30下即可。
2、推小腿:如果是小腿後面麻木疼痛,就推小腿肚兒;如果是小腿外側麻木疼痛,就推小腿靠小腳趾的那一側。方法是坐在凳子上,用掌根或大魚際由上向下保持壓力向下推,可以塗些「按摩乳」或隔著一層軟布,推20至30次。
3、點穴:第1個穴位在坐骨結節(臀溝中央能摸到的骨頭尖)和股骨大轉子(胯骨外側突出的骨頭)聯線的中點。第2個穴位是大腿後方中央。第3個穴位是在小腿肚中央。第4個在內踝的後方。跪在床上,用中指或拇指按在穴位上,以有酸麻脹感為佳,每個穴位點1分鍾。
4、抖腿:站立時,用健側腿持重,患側放鬆,手掌按在大腿後方左右抖動肌肉1至2分鍾,然後坐下,微屈膝關節,手掌按在小腿後方,左右抖動肌肉1至2分鍾。抖動要連續、流暢、自如。
5、牽拉:趴在床上,雙手抓住床頭,由家屬一人或兩人握緊患者的腳脖子向下方牽拉,待患者感到疼痛減輕或消失時,維持這種牽拉力,直至沒勁了為止,連續牽拉5至10次。
除了上述手法治療外,還應該注意保暖防潮,以利於腿痛的防治。
預防腿部衰老5法
1、以手扶牆或桌子,分別用單足站立10秒鍾,左右交替20次。
2、以手扶牆或桌子,抬起腳後跟,然後下蹲5秒鍾,使胸部盡量貼近大腿,反復做15~20次,注意蹲下起立時動作要慢。
3、扶牆或桌子,用腳跟踢自己的臀部,左右交替20~30次。
4、坐在沙發或椅子上,壓膝壓髖,用雙手把持住小腿中上段,使大腿分開、合攏,使髖部盡量外展,做10~20次。
5、平卧床上,左腿盡力屈髖屈膝,雙手抱住下肢使膝關節盡量貼近同側肩部,停留3~5秒鍾復原,左右交替,20~30次。
4、骨質增生引起的腿疼怎麼辦
對症治療,無特效葯物!可以採取針灸理療烤電,熱敷,葯敷,針刀及骨刺平等對症!
5、我家裡的老人出現腿疼有骨刺,需要怎麼治療
中老年骨質增生較常見,現在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葯物,常採用對症處理,如疼痛時可服一些解熱鎮痛的葯;麻木者可選用B族維生素類葯物;疼痛加重可以局部封閉療法。但實踐證明這些治療方法均不理想,只是治標而不治本,病情易復發。手術治療不是骨質增生的首選療法。但是保守治療無效且病情較重、嚴重影響患者生活時,可考慮手術治療。
6、老年人腿疼是什麼原因
老年人腿疼是原因:
1.骨質疏鬆: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尤其多發於絕經後婦女以及老年男性。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是老年人的常見病症。原發性I型骨質疏鬆症是由於絕經後雌激素減少,使骨吸收增長引起骨量丟失所致;原發性II型骨質疏鬆症其病因是由於年齡老化,導致激素自身調節失衡,使骨形成低下。
2.下肢動脈硬化: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是由於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引起下肢動脈狹窄、閉塞,進而導致肢體慢性缺血。主要臨床表現為患肢發冷、麻木、疼痛、間歇性跛行,動脈搏動消失,肢體組織營養障礙,趾或足發生潰瘍或壞疽。
3.間接性跛行:間歇性跛行就是病人在不走路時沒有明顯難過,但一走路患病下肢就會出現酸脹難過感,不得不停下來休息,休息一段時間後難過感消失,又可以踵事增華走路。間歇性跛行的原因可以是由於腰部腰椎管內神經受壓迫,也可以是由於下肢的血管病變所引起。
4.骨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是以關節軟骨退化、變性、增生為病理特點的關節病變,大多起病隱匿、進展緩慢,最突出的症狀是關節酸痛。清晨起床時疼痛較劇,稍運動後疼痛即緩解,運動過頻疼痛又再起,休息後可再度緩解。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引起的腿痛與氣候變化有關,寒冷感冒時腿痛加重,溫暖時緩解;同時患者膝部步行乏,上下樓時疼痛明顯加重。
7、老年人不明原因的腿疼是怎麼回事?
一般是骨退性改變,這是一種老年性的骨病,也就是骨質增生,到醫院檢查一下。看看是否是因風濕性關節炎,或是類風濕。弄清楚再用葯,切不可亂投醫。我已經歷過這個病的折磨,並因用錯葯吃盡了苦頭。
8、急~~~~~老年人腿疼怎麼辦
老年人腿痛怎麼辦?
如果排除風濕外
老年人腿痛的原因:
老人出現腿痛、或間歇性跛行和走路沒勁兒時,可能是血管堵塞了,應該考慮看外周血管科。
供應四肢血液的血管稱為外周血管。在老年人中,由外周血管堵塞引起的四肢不適很常見,常常誤認為「老年關節病,體力不好,或坐骨神經有問題等。
腿痛症狀不能只當成是老年慢性病,不著急慢慢地治療,最終延誤診治良機。
關節病和神經病變引起的腿痛和外周血管病變引起的腿痛是可以區分開的。前者引起的腿痛是持續性的,而後者是間歇性跛行和疼痛,如行走幾分鍾後出現小腿、臀部、髖部或足弓疼痛、發緊、僵硬或沉重,但休息幾分鍾後又能恢復行走,反反復復。
另外:
1.骨質疏鬆
2.間歇性跛行:
是否經常感到四肢無力、容易疲勞或出現四肢冰冷和麻木的感覺?您是否有小腿肚或足部乏力、酸脹、疼痛的感覺,休息後疼痛又會消失。是否在不運動的情況下,您的足趾、足部或小腿肚也出現持續性的疼痛,到了夜裡更為劇烈,這些症狀要考慮間歇性跛行
3.血管間歇性跛行:
血管間歇性跛行與神經間歇性跛行的表現有點相似,但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前者屬於血管外科疾病,後者屬於骨科範疇。由於兩者的發病都在老年期,脊柱和血管的改變可以同時存在,所以發病表現相似,不易區別。
血管間歇性跛行患者疼痛更大程度上與運動有關,而不是和脊柱姿勢的變化有關。其症狀好發單側,伴有冷感,一般沒有感覺麻痹,步行停止症狀即可改善、消失,最重要的是因為動脈閉塞,這一側的足背動脈搏動一定減弱或消失。
4.骨性關節炎是以關節軟骨退化、變性、增生為病理特點的關節病變,大多起病隱匿、進展緩慢,最突出的症狀是關節酸痛,其特點是:疼痛-緩解-再疼痛,反復發作。清晨起床時疼痛較劇,稍活動後疼痛即緩解,活動過頻疼痛又再起,休息後可再度緩解。若處於某位置過久或活動多時,疼痛又起,可聽到關節粗糙摩擦聲。隨年齡增長,症狀會逐漸增重,還可影響其他關節部位。
判斷骨性關節炎主要依靠X線檢查,關節間隙不等寬或狹窄、關節處的骨質疏鬆、骨質增生或關節膨大乃至變形、軟骨下骨板硬化和骨贅形成等,是骨性關節炎的基本特徵。
防骨質疏鬆,平時多注意合理飲食、定期運動。
保持均衡飲食確保攝取足夠的鈣質及維生素D,如高鈣低脂的鮮奶及芝士、魚類及深綠色的菜都是好的選擇。根據體質的陰陽偏頗,定期選服補腎之品,在一定程度上能穩定和提高人的性激素水平,間接抑制破骨細胞的骨吸收活動。應戒煙及避免過量飲酒,及時防治全身性代謝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
堅持適當運動長期堅持循序漸進的運動,如游泳、保健操、太極拳、散步等,不僅可減緩骨量的丟失,還可明顯提高骨鹽含量,促進骨細胞的活性。但不宜參加劇烈運動,尤其是引起肌肉過度酸痛的運動。打拳、跳舞時轉身、轉頸及彎腰動作不宜太猛,避免上下跳。可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做一些負重的運動,如爬坡、上樓梯等,幫助建立骨骼的鈣質儲備。工作、活動或休息時,均不要長時間處於同一體位或姿態,要經常進行動作位置的變換調整。
治療腿疼的手法分以下5個步驟:
1、捏跟腱:跟腱就是俗稱的懶筋,位於足跟的後上方。在床上用兩手的拇指和食指的中節稍用力分別捏兩側跟腱,以能耐受為度,捏20至30下即可。
2、推小腿:如果是小腿後面麻木疼痛,就推小腿肚兒;如果是小腿外側麻木疼痛,就推小腿靠小腳趾的那一側。方法是坐在凳子上,用掌根或大魚際由上向下保持壓力向下推,可以塗些「按摩乳」或隔著一層軟布,推20至30次。
3、點穴:第1個穴位在坐骨結節(臀溝中央能摸到的骨頭尖)和股骨大轉子(胯骨外側突出的骨頭)聯線的中點。第2個穴位是大腿後方中央。第3個穴位是在小腿肚中央。第4個在內踝的後方。跪在床上,用中指或拇指按在穴位上,以有酸麻脹感為佳,每個穴位點1分鍾。
4、抖腿:站立時,用健側腿持重,患側放鬆,手掌按在大腿後方左右抖動肌肉1至2分鍾,然後坐下,微屈膝關節,手掌按在小腿後方,左右抖動肌肉1至2分鍾。抖動要連續、流暢、自如。
5、牽拉:趴在床上,雙手抓住床頭,由家屬一人或兩人握緊患者的腳脖子向下方牽拉,待患者感到疼痛減輕或消失時,維持這種牽拉力,直至沒勁了為止,連續牽拉5至10次。
除了上述手法治療外,還應該注意保暖防潮,以利於腿痛的防治。
預防腿部衰老5法
1、以手扶牆或桌子,分別用單足站立10秒鍾,左右交替20次。
2、以手扶牆或桌子,抬起腳後跟,然後下蹲5秒鍾,使胸部盡量貼近大腿,反復做15~20次,注意蹲下起立時動作要慢。
3、扶牆或桌子,用腳跟踢自己的臀部,左右交替20~30次。
4、坐在沙發或椅子上,壓膝壓髖,用雙手把持住小腿中上段,使大腿分開、合攏,使髖部盡量外展,做10~20次。
5、平卧床上,左腿盡力屈髖屈膝,雙手抱住下肢使膝關節盡量貼近同側肩部,停留3~5秒鍾復原,左右交替,20~30次。
9、老年人腿疼是怎麼回事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機體免疫力開始逐漸下降,很容易導致多種疾病的侵害,腿疼是十分常見現象。那麼,骨性關節炎是以關節軟骨退化、變性、增生為病理特點的關節病變,大多起病隱匿、進展緩慢,最突出的症狀是關節酸痛,其特點是:疼痛-緩解-再疼痛,反復發作。清晨起床時疼痛較劇,稍活動後疼痛即緩解,活動過頻疼痛又再起,休息後可再度緩解。若處於某位置過久或活動多時,疼痛又起,可聽到關節粗糙摩擦聲。隨年齡增長,症狀會逐漸增重,還可影響其他關節部位。判斷骨性關節炎主要依靠X線檢查,關節間隙不等寬或狹窄、關節處的骨質疏鬆、骨質增生或關節膨大乃至變形、軟骨下骨板硬化和骨贅形成等,是骨性關節炎的基本特徵。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引起的腿痛與氣候變化有關。寒冷(包括受涼)時腿痛加重,溫暖時則緩解,同時患者膝部步行乏力,上下樓時疼痛明顯加重。對骨性關節炎,最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早期物理治療。早期骨性關節炎,可以採用物理方法,尤其適用於對葯物不能耐受的患者。急性期以止痛、消腫和改善功能為主;慢性期以增強局部血液循環,改善關節功能為主。根據需要可選用熱敷、超短波照射、中葯離子導入、中葯熏蒸、水療、蠟療等,對緩解疼痛和伴發的肌肉痙攣,維持及恢復關節功能有一定幫助。早期鍛煉療法。早期鍛煉也能達到治療的目的,首先應通過鍛煉減輕體重,多做增強肌肉力量的鍛煉,同時避免爬山等運動。但要注意的是,在急性炎症期,應禁止鍛煉,少走多坐。待炎症消退後,可選擇對關節沖擊小的柔和運動,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極拳等,以改善關節功能、促進康復。可以使用一些輔助措施,如助行器及拐杖等,還可以穿吸收沖擊力的鞋子,使用內低外高的鞋墊和使用膝關節內側支具,配合適宜的鍛煉,可有效控制病情的發展。晚期防止致殘骨關節炎發展到後期可致殘,防止骨關節炎致殘的主要方法有:預防扭傷與過勞,調控飲食避免體重過胖,防寒保暖,避免某個關節負擔過重的姿勢;在適當休息、合理運動(保持肌力及關節穩定性)基礎上進行理療、按摩(關節腫痛時不宜按摩)、封閉、葯物(含中醫中葯)等治療;關節變形時,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