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母親68歲,髖關節骨折後,手術置換人工髖關節,醫生說老人骨質疏鬆
對於存在嚴重骨質疏鬆是不適合做髖關節置換手術。
鈣吸收能力下降,這個可以多曬曬太陽,促進鈣吸收,能走動盡量走動,能運動盡量運動
2、2014年8月做左側股骨頸骨折內固定術後走路有點瘸,蹲不下來,走路不會痛,現在檢查醫生說骨頭有點壞
手術後沒有正確治療使骨質得到充分的血供營養才會骨質疏鬆繼發股骨頭壞死,適合手術的年齡是65歲左右,在股骨頭沒塌陷前正確治療是可能阻止病情繼續惡化並獲恢復而不致殘的。需助發來CT或磁共振照片你指導。提示,現症狀治療要中西復合治療改善骨質微循環血供並營養骨組織興奮激活成骨誘導因子才能阻止病情惡化而致殘、拆鋼釘取除異物減少阻礙股骨頭血供。
3、髖部骨折是打釘子還是關節置換
我的母親75歲了,平時有高血壓,身體還可以。前天早上她在小區鍛煉,回來的路上摔倒了,回家就覺得胯骨的地方很疼。我帶她去醫院檢查,拍了X光片和CT,沒想到是髖關節發生骨折!醫生說,還好,骨折的程度不是很嚴重。醫生說可以「打釘子」也可以做關節置換。我有幾個問題想請教: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全身各個器官功能也會隨之衰退,肌肉彈性的下降、關節靈活性和協調力的減退,這些都使得老年人更容易摔跤,而自我保護能力的下降使得老年人往往摔的比較「結實」。至於摔倒後出現髖部骨折的主要原因是骨質疏鬆,骨頭的硬度下降,脆性增加,而髖部是下肢主要的承重部位之一,容易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醫生所說的「打釘子」指的是用內固定材料(多為鈦板、螺釘)對骨折進行固定,維持骨折的正常位置,為骨折癒合提供條件。髖部骨折按照骨折部位進行分類的話主要分為兩大類,粗隆部骨折和股骨頸骨折,粗隆部骨折由於局部血液供應豐富,多採用骨折復位後內固定手術,而股骨頸骨折由於可能對股骨頭的血液供應造成損傷,而出現創傷性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造成髖關節功能喪失、肢體殘疾,對這部分病人可以直接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但並不是所有股骨頸骨折的病人都需要髖關節置換手術,對於股骨頸骨折移位不明顯,股骨頭血液供應破壞相對較小的患者仍然可以採用內固定手術,術後出現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幾率相對較小;而對於移位明顯的股骨頸骨折,股骨頭血液供應破壞相對較大,內固定手術後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風險相對較高,適合直接採用髖關節置換手術;對於受傷前就存在嚴重的髖關節疾病,如髖關節炎等,也可直接採用髖關節置換手術,同時治療原發病和股骨頸骨折;如果患者合並嚴重的骨質疏鬆症,考慮骨質條件無法把持螺釘,也可考慮直接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髖部骨折進行內固定手術後可能出現的相關並發症包括骨折不癒合、內固定松動、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下肢深靜脈血栓和深部感染等等。75歲的老年人根據其受傷前身體的一般狀況、活動能力和預計壽命,可以選擇半髖關節置換或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可以根據骨質條件的不同選擇骨水泥固定型假體或生物固定型假體,費用從1、2萬到3、4萬不等。一般來講髖關節置換手術後10年的假體生產率在95%以上。髖關節的手術並發症包括關節的脫位、松動、感染、深靜脈血栓等等。髖部骨折能不能採用內固定手術主要看骨折的類型和骨質條件,如果是粗隆部的骨折多可以採用內固定手術,如果是沒有移位的股骨頸骨折,可以採用內固定手術,如果是移位明顯的股骨頸骨折,還是建議採用髖關節置換手術。手術後醫生會根據手術的實際情況制定康復計劃,患者需要配合醫生的建議進行康復並定期復查,一般來講手術後3個月左右可基本恢復受傷前的功能狀態。
4、我小腿粉碎性骨折有內固定術後5個月了,醫生說長的有點慢,骨質疏鬆,現在建議我拄雙拐不負重,有什麼葯
抑制骨質疏鬆,促進骨折癒合,可以打鮭魚降鈣素,另外,還是建議使用鈣和維生素D,同時多曬太陽,適當稍微負重一下,促進骨骼強度的恢復
5、股骨內固定之後的正確睡姿,二次骨折,所以很在意,骨質疏鬆。
睡覺不要緊的,正常睡。
4個月應該是可以用雙拐下地了,但一切都要醫院復查後決定。
骨質疏鬆的治療我決定吃利塞膦酸鈉比較好,吃個半年,1天5塊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