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質疏鬆 > 強直脊椎骨質疏鬆

強直脊椎骨質疏鬆

發布時間:2021-05-18 00:28:08

1、骨質疏鬆與強制性脊柱炎有何關系

你好!
兩種疾病本身沒有內在聯系,兩者之間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比較小。
但是對於強直性脊柱炎尤其是患者年齡較大的,本身就容易導致骨質疏鬆,所以一旦出現骨質疏鬆,對於患者的強直恢復和鍛煉就有一定的影響。
上了年紀的人,多少都會有一定的骨質疏鬆現象,建議平常多進行鍛煉,補充一些必要的元素。

2、強直性脊柱炎發生骨質疏鬆是因為病情嚴重了嗎

我是一位平凡的醫務工作者,雖然沒有什麼顯赫的頭銜,卻在風濕病領域辛勤耕耘了14餘年,用我的雙手為風濕骨病患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強直性脊柱炎(簡稱強脊炎)被現代醫學認為是不治之症,其實這是不對的。這是一種思想的誤導,很多患者一直走不出這個深淵,以致越陷越深。這個病其實沒有那麼可怕,很多患者請你們不要被現代醫學所蒙蔽,不要跟著現代的專家說一是一,二是二。應該尋找傳統的醫療新模式,試看五千年文化之精髓—醫之國粹。這里是你們康復的樂園,健康的靜土。

幾天前,天津的一位患者打電話講,他患強直性脊柱炎多年,他現在服用西葯治療一年多,病沒有治好,肝功能現在出現了問題,右肝區漲疼,查肝功能比正常高出四五倍。難道說這不是很嚴重的問題嗎?這不是在往患者的傷口上撒鹽嗎?這樣的治療使患者的病情更雪上加霜,既要治肝又要治強脊炎。你說患者應該顧哪頭?

我在百度Hi上經常會遇到強脊炎患者提出的這樣一些問題:強直性脊柱炎真的能治好嗎?應該怎樣治療呢?

看到這樣的問題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我來回答你們的問題。強脊炎是可以治好的。這是我臨床工作經驗,提供幾點建議,供你們參考。首先一條:應該做到三早(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一點,如果患者能夠抓住這一點也就說明你把握住了最佳的治療時機,為你治好強脊炎取得了關鍵性的一步。如果這一條機遇沒有抓住,你的病情可能發展到強脊炎中期,請你也不要氣餒,亡羊補牢為時未完,及時治療合理用葯還是可以彌補的。

第二條是:葯物選擇問題。我認為這個病的治療,能夠用中葯的而少用西葯或不用西葯。目前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主要分為是中醫治療和西醫治療。西醫治療多是對抗性治療,大多以止疼為目的,多選用止疼葯、激素、扶他林、柳氮黃嘧啶、免疫抑制劑等。根據我14餘年的觀察80%的患者都是接受的這種治療方法,選擇中醫治療的不足30%。即使有些人選擇了中葯治療,也沒有系統正規的治療。西醫治療的副作用對患者的危害比較嚴重,現在目前沒有什麼葯物可以改善和減少的,比如吃止疼葯,吃多了引起胃腸道反映,甚至形成胃潰瘍;激素用多了造成股骨頭壞死。另一方面肝腎損害,這樣更打亂了患者的陰陽平衡,五臟六腑遭到器質性的損害。你們說用西醫治療,可以治好你們的強脊炎嗎?

目前中醫治療強脊炎在臨床上以副作用小,療效好,安全,大大降低致殘率,而被越來越多的患者所認可。中葯治療強脊炎,我認為應該首選湯葯,盡量能用湯劑而少用丸劑或散劑。我在臨床工作中遇到好多強脊炎患者,他們一開始接受治療就選擇比較省事便於服用的丸劑,結果治療好幾年療效不甚理想。主要原因是:他們認為湯劑比較難喝、還要煎熬比較麻煩,而選擇了省事的葯丸。實際這也是一大錯誤。根據我多年的經驗,湯劑治療強脊炎是任何一味或幾種中成葯物都無法取代的,他的療效是無法比擬的。病情達到中晚期的患者,關節已經強直、變形,但經服用中葯湯劑系統治療。強直、變形雖不能完全恢復,但是可以控制疼痛,控制病情不再發展,大大降低了致殘率。

第三點:堅持鍛煉、患者應根據自己的情況適度鍛煉。這樣可以有效的防止關節僵直和功能受限。但切忌要適度,不要過度勞累。因為過度勞累可以誘發和加重病情的發展。平時要注意保暖,切忌受涼。

第四點:樹立信心,用平常的心態,客觀的看待這個疾病,保持一種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情,去挑戰自我,戰勝疾病。

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為了廣大強脊炎患者在今後的治療中,能夠合理的選擇葯物,端正心態,面對事實,戰勝疾病。祝強脊炎患者早日康復。

3、強直性脊椎炎能完全根治嗎

不能根治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ridylitis;AS;)是一種主要侵犯脊柱,並可不同程度的累及骶髂關節和周圍關節的慢性進行性炎性疾病。本病又名Marie-strümpell病、Von Bechterew病、類風濕性脊柱炎、畸形性脊柱炎、類風濕中心型等,現都稱AS。AS的特點為腰、頸、胸段脊柱關節和韌帶以及骶髂關節的炎症和骨化,髖關節常常受累,其它周圍關節也可出現炎症。本病一般類風濕因子呈陰性,故與Reiter綜合征、牛皮癬關節炎、腸病性關節炎等統屬血清陰性脊柱病。
根據病史,有下列表現應考慮炎症性脊柱病[28]:①腰背部不適隱匿性出現;②年齡<40歲;③持續3個月以上;④清晨時僵硬;⑤活動症狀有所改善。有上述病史,X光片有骶髂關節炎徵象,即證實為脊柱病;進一步排除牛皮癬、炎性腸病或Reiter綜合征關節炎,即可作出原發性AS的診斷,而不要等到脊柱明顯強直時才明確診斷。
目前常用的AS臨床診斷標准為1965年提出的紐約診斷標准:
1.腰椎在前屈、側彎、後仰三個方向皆受限;
2.腰椎或腰背部疼痛或疼痛史3個月以上;
3.胸部擴張受限,取第4肋間隙水平測量,擴張≤2.5cm。
根據上述臨床標准及骶髂關節炎X線改變分級。
(1)確診AS為:①雙側骶髂關節炎Ⅲ或Ⅳ級,同時至少有上述臨床標准中之一項者;②單側骶髂關節炎Ⅲ或Ⅳ級,或雙側骶髂關節炎Ⅱ級,並具備臨床標准第Ⅰ項,或具備臨床標准第2項第3項者。
(2)可疑AS為:雙側骶髂關節炎Ⅲ或Ⅳ級,但不具備任何一項臨床標准者。
AS的治療由於病因不明了,尚缺乏要治的方法,亦無阻止本病進展的有效療法。所幸許多病人骶髂關節炎發展至Ⅱ或Ⅲ級後並不再繼續發展[15],僅少數人可進展至完全性關節強直。
AS治療的目的的在於控制炎症,減輕工緩解症狀,維持正常姿勢和最佳功能位置,防止畸形。要達到上述目的,關節在於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採取綜合措施進行治療,包括教育病人和家屬、體療、理療、葯物和外科治療等。
1.教育病人
⑴本病治療從教育病人和家屬著手,使其了解疾病的性質、大致病程、可能採用的措施以及將來的預後,以增強抗病的信心和耐心,取得他們的理解和密切配合。
⑵注意日常生活中要維持正常姿勢和活動能力,如行走、坐位和站立時應挻胸收腹睡覺時不用枕或用薄枕,睡硬木板床,取仰卧位或俯卧位,每天早晚各俯卧半小時;腎力所能及的勞動和體育活動;工作時注意姿勢,防止脊柱彎曲畸形等。
⑶保持樂觀情緒,消除緊張、焦慮、抑鬱和恐懼的心理;戒煙酒;按時作息,腎醫療體育鍛煉。
⑷了解葯物作用和副作用,學會自行調整葯物劑量及處理葯物副作用,以利配合治療,取得更好的效果。
2.體療
體育療法對各種慢性疾病均有好處,對AS更為重要。可保持脊柱的生理彎曲,防止畸形;保持我廓活動度,維持正常的呼吸功能;保持骨密度和強度,防止骨質疏鬆和肢體廢用性肌肉萎縮等,具體可作以下運動。
⑴深呼吸:每天早晨、工作休息時間及睡前均應常規作深呼吸運動。深呼吸可以維持胸廓最大的活動度,保持良好呼吸功能。
頸椎運動:頭頸部可作向前、向後、向左、向右轉動,以及頭部旋轉運動,以保持頸椎的正常活動度。
⑶腰椎運動:每天作腰部運動、前屈、後仰、側彎和左右旋轉軀體,使腰部脊柱保持正常的活動度。
⑷肢體運動:可作俯卧撐、斜撐,下肢前屈後伸,擴胸運動及游泳等。游泳既有利於四肢運動,又有助於增加肺功能和使脊柱保持生理曲度,是AS最適合的全身運動。
病人可根據個人情況採取適當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量,開始運動時可能出現肌肉關節酸痛或不適,但運動後經短時間休息即可恢復。如新的疼痛持續2h以上不能恢復,則表明運動過度,應適當減少運動量或調整運動方式。
3.物理治療
理療一般可用熱療,如熱水浴、水盆浴或淋浴,礦泉溫泉浴等,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環,使肌肉放鬆,減輕疼痛,有利於關節活動,保持正常功能,防止畸形。
4.葯物治療
據Gram和Husby 1992年報道[28]治療AS的葯物可分為三類:①控制病情活動,影響病程進展的葯物如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現在最新的還有療效顯著的「生物制劑」(如2007年11月上市的益賽譜)。適用於病情活動的AS,伴外周關節炎的AS和新近發現的AS。②非甾體抗炎葯 適用於夜間嚴重疼痛及僵硬病人,可在睡前服用。③鎮痛葯與肌松葯如鎮痛新、強痛啶肌舒平,常用於長期應用非甾體類抗炎葯無效者。
臨床常用葯物如下:
⑴非甾體類抗炎葯(NSAIDs) 有消化止痛、減輕僵硬和肌肉痙攣作用。①保泰松0.1g每日3次口服,過去常用此葯,後發現該葯浮腫、血尿等副作用,故目前一般不主張使用。②吲哚美辛(消炎痛)25~50mg每日3~4次口服,為目前常用的首選葯物。③其它尚有萘普生0.25g,一日2次口服;布洛芬0.1g,每日3次口服;炎痛喜康20mg每日一次口服等均可選用。④Oxaprozin[29]成人600~1200mg,每日一次,口服,小兒每日每公斤體重10~20mg口服。副作用為胃腸反應、腎臟損害、處長出血時間等。妊娠及哺乳期婦女,一般首選布洛芬[22]。
⑵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zine,SSZ) SSZ是5-氨基水楊酸(5-ASA)和磺胺吡啶(SP)的偶氮復合物,80年代開始用於治療AS,劑量由0.25g每日3次開始,每周增加0.25g,至1.0g每日3次維持。葯效隨服葯時間的處長而增加,服葯有效率半年為71%,1年為85%,2年為90%。病人症狀改善、實驗室指標及放射線徵象進步或穩定。副作用主要為消化道症狀、皮疹、血象及肝功改變等,但均少見。用葯期間宜定期檢查血象。
⑶氨甲喋呤(methotrexate,MTX) 據報道療效與SSZ相似,小劑量沖擊療法與每周1次,第一周0.5~5mg,以後每周增加2.5mg,至每周10~15mg維持。口服和靜脈用葯療效相似。副作用有胃腸反應、骨髓抑制、口腔炎、脫發等,用葯期間定期查肝功和血象,忌飲酒。
⑷腎上腺皮質激素(CS) 一般情況下不用腎上腺皮激素治療AS,但在急性虹膜炎或外周關節炎用NSAIDs治療無效時,可用CS局部注射或口服。Peters[30]等分別應用甲基潑尼松龍一日1000mg/次和375mg/次靜滴治療其它葯物治療無效的急性期活性動性AS各17和59例,連用3天,獲得較長時間的緩解,高劑量組療效略好,對控制疼痛改善脊柱活動有明顯效果,但兩組間無統計學意義。
⑸雷公藤多甙(Trirptrygium wilfordii hook,代號T2) 國內最初用雷公藤酊治療AS,有消炎止痛作用,每日用12%雷公藤酊15~30ml,分3次飯後服用。病情控制後(約3~6月),改用維持量,每日或隔日服5~10ml。以後用雷公藤的半提純品多甙片(T2)20mg,每日3次口服,療效較酊劑好,服用方便。副作用有胃腸反應、白細胞減少、月經紊亂及精子活力降低等,停葯後可恢復。
⑹風濕康膠囊 海軍桂林風濕病研究中心用風濕康治療AS120例,用消炎痛作對照,取得良好療效。風濕康由洋金花、制馬錢子、西洋參、淫洋藿等中葯組成,每粒膠囊含葯0.25g,一般每日8粒,服用3~6月。近期控制病情10.8%,顯效40%,好轉44.2%,無效5%,總有效率為95%。減痛效果最明顯,有效率96.7%;其次改善脊柱前屈、後伸、側彎運動,經指地試驗、擴胸試驗和20m步行時間測定,功能障礙改善率為84.2%;在臨床症狀好轉的同時,血沉、C反應蛋白、貧血均有好轉,體重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脊柱畸形及X線表現治療前後改變不明顯。副作用有口乾、眼花、頭暈等。副作用隨著服葯時間的延長和對葯物的適應可逐漸消失,不需處理。
風濕康膠囊治療AS的機制,尚不明確,從治療後病人血清IgA明顯下降看,推測此葯對體液免疫有抑製作用。
5.手術治療
嚴重脊柱駝背畸形待病情穩定後可作矯正手術,腰椎畸形者可行脊椎截骨術矯正駝背;戲頸7胸1截骨術可矯正頸椎嚴重畸形。Rowed[31]報道21例AS病人因墮落使頸椎損傷,半數經保守治療預後良好;另一半因頸椎復發性移位或脊椎壓迫神經使症狀惡化而行減壓術和內固定術,亦獲得良好效果。髖關節嚴重屈曲畸形,可行全髖關節轉換術或髖關節成形術,但效果不夠理想,術後易再強直。

4、強直性脊椎炎

你好,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血清反應陰性、病因不明的常見關節疾病;是一種進行性、獨立性、全身性疾病。因為目前對此病還沒有太好的辦法根治,需要堅持進行功能鍛煉,包括游泳、打太極拳、做廣播體操等。但不提倡進行籃球、足球、網球等較為劇烈的運動。通過正確的鍛煉,可以有效地增加脊柱活動度、改善脊柱功能、控制病情發展,從而使患者能夠正常生活、工作;飲食方面,應注意少吃寒涼冰鎮食品,進食酒肉要適度,以免傷及脾胃加重病情。

5、強直性脊椎炎會引起骨質硬化么

會的,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生不是在於硬骨,而是纖維環軟骨的鈣化和硬化造成的,最關鍵就是要修復關節軟骨。

6、強直性脊椎炎能治癒嗎?

強直性脊椎炎

【概述】

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炎性疾病,它的病因不明,主要侵犯脊柱,尤以骶髂關節病變最為常見。它的最為顯著的變化為關節的纖維化和骨性強直。

強直性脊柱炎以往稱為類風濕性脊柱炎,目前該名稱已廢用了達20年之久,理由是強直性脊柱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疾病,強直性脊柱炎亦絕對不是一種特殊部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因缺乏類風濕因子而又曾被命名為"血清陰性脊柱骨關節病",現在看來亦不確切,因為並不存在有"血清陽性脊柱骨關節病",同樣屬於此類病的很多,包括Reiter病、牛皮癬關節炎、腸源性關節炎、兒童期慢性關節炎等。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古老的疾病,從公元前2、3千年的古埃及人骨骼標本中曾發現從第4頸椎至尾椎的所有椎體全部融合連接成一塊骨骼。在古希臘與阿拉伯文著作中,都曾發現有類似的記載。在19世紀末時Strumpell和Marie對本病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但直到本世紀30年代才有了詳細的放射學檢查的記錄。至70年代初,Brewerton等發現本病具有強力的HLA-B27抗原。

在發病率方面,白種人的發病率為0.05%,多見於男性,男女的比例大致為10∶1。但最近的研究發現女性病例,無論在臨床表現與X線表現,都進展較慢。由於症狀不夠嚴重,診斷往往遲延,造成女性病例稀少的現象。女性病例往往為輕型或亞型,估計男女之間的比例約為7:3。

根據正常人HLA-B27普查的結果,B27陽性的人有20~25%的X線表示出骶髂關節和脊柱炎表現。假使將這種亞臨床型和輕型的都統計在內,本病的發病率可高達1.5%。但也有報告HLA-B27陽性的人中,有5%患有強直性脊柱炎。產生發生率高低不一致的原因是對骶髂關節炎的診斷標准不一,使發生率有顯著差別。必須指出,不是凡發現有骶髂關節炎且伴有症狀者都可以診斷為強直性脊柱炎。

【病因】

強直性脊柱炎至今病因未明,可能與遺傳性易感因素有關。HLA-B27影響本病發病機理的方式至今不清楚,但必須看到B-27與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有著密切的關系。並非所有具有B-27抗原的病人都會使疾病發展,B27的存在還不足以使每個人都發病。看來B27本身並不重要,主要是它與其他基因間的不平衡聯系,改變了免疫反應,使機體易於發病,很可能B27抗原作為病毒或其它外來因素的受體,在本病的發病過程中起作用;也可能B27抗原與外來因素有些相似,使這些因素起著異常免疫反應而致病。外來因素種類很多,長期以來懷疑感染是主要的因素,但未能被證實。目前發現革蘭氏陰性腸道桿菌,如肺炎桿菌對本病的發病可能起著作用。

至於致病因子是B27本身,還是與B27有著密切關系的基因,目前還不了解,B27基因可以影響疾病嚴重程度,但不能肯定它可以影響疾病的發展。

【臨床表現】

(一)全身症狀 絕大多數的強直性脊柱炎發病於青年期,起病往往隱匿;40歲以上發病者少見。女性病變發展緩慢,往往診斷延遲。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可有厭食、低熱、乏力,體重下降和輕度貧血等全身性症狀。

(二)局部表現

1.下腰痛和脊柱僵硬 是最為常見的表現。下腰痛發生緩慢,鈍痛狀,講不清痛在什麼地方,有時牽涉至臀部。也可以疼痛很嚴重,集中在骶髂關節附近,放射至髂嵴、股骨大轉子與股後部,一開始疼痛或為雙側,或為單側,但幾個月後都變為雙側性,並出現下腰部僵硬。晨僵是極常見的症狀,可以持續時間長達數小時之久。長期不活動使僵硬更為明顯,病人往往訴說由於僵硬與疼痛,起床十分困難,只能向側方翻身,滾下床沿才能起立。

有些病人疼痛較輕,只有晨僵與腰部肌肉韌帶壓痛點,往往被診斷為"風濕痛"、"纖維織炎",甚至被認為有"神經官能症"。向腿部有放射痛的還長期被診斷為"腰腿痛"和"坐骨神經痛"。

早期時體征不多,可有輕度腰椎活動受限,但只在過伸或側屈時才能察覺。骶髂關節處可有壓痛,但一般不嚴重,隨著病變進展,骶髂關節處於強直,此時該部位可以完全無痛,而脊柱強硬成為主要體征之一。病員能保持雙膝伸直位時將指尖觸及地板並不能據此而認為腰部並無活動障礙,因為良好的髖關節完全可以起代償作用。檢查脊柱有無強直應該從脊柱的過伸、側屈與旋轉等方面全面檢查。下列方法(Schober試驗)有所幫助:病員直立位時在第5腰椎棘突上作一記號,再在脊柱中線距該記號10cm處作第二個記號。囑病員最大限度前屈脊柱而膝關節保持完全伸直位,在正常情況下,兩點之間距離可增加5cm以上,即可達15cm以上。增加不足4cm,可視為腰椎活動減少。

病變繼續發展便會出現胸椎後凸與頸椎發病。此時診斷比較容易。病員靠壁站立,他的枕部無法觸及牆壁,嚴重時可有重度駝背畸形,病員雙目無法平視,他只能靠屈曲髖與膝才能得以代償。至於頸部表現,一般發病較遲;也有隻限於發展至胸段便不再向上延伸的。少數病員早期即發生頸部症狀,並迅速強直於屈頸位。

2.胸廓擴張度減弱 隨著病變向胸段脊柱發展,肋脊關節受累,此時出現胸痛,並有放射性肋間神經痛。只有少數病人自己發覺吸氣時胸廓不能充分擴張。因肋脊關節強直,在檢查時可發現吸氣時胸廓不能活動而只能靠膈肌呼吸。在正常情況下,最大限度吸氣與呼氣,於第四肋間處的活動度可達5cm以上。不足5cm者應視為胸廓擴張度減弱。早期很少有肺功能削弱的。至後期時,由於重度脊柱後凸與喪失胸廓擴張能力,使肺通氣功能明顯減退。

3.周圍大關節炎症35%的強直性脊柱炎可有周圍關節炎,以髖關節最為常見。通常為雙側性,起病慢,很快出現屈曲攣縮和強直,為保持直立位,往往膝部有代償性屈曲。肩關節為第二個好發部位。偶有膝關節病變。其它關節少有發病。

4.關節外骨骼壓痛點 主要發生在胸肋交界處、棘突、髂嵴、股骨大轉子、脛骨結節、坐骨結節和足跟,有時這些症狀也可以早期出現。

5.骨骼外病變 主要為眼部病變,可有急性葡萄膜炎,發生率可高達25%。心血管疾患有主動脈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心臟擴大,房室傳導阻滯和心包炎等。肺部病變主要為肺上葉進行性纖維化。神經系統病變常為繼發性,有自發性寰枕關節半脫位和馬尾神經受壓表現。後者表現為大小便障礙與會陰部鞍區狀麻木。

【實驗檢查】

活動期75%病例血沉增快,但也有正常的,往往出現血清C-正反應蛋白明顯增高。血清鹼性磷酸酶值輕度或中度增高,往往提示病變較廣泛,或有骨骼腐蝕,並不足以說明病變處於活動期。血清IgA和IgM可有輕度或中度增高。

90%以上的病員具有HLA-B27基因。正常人也可有HLA-B27,並與地區與種族有關。歐美白種人6~8%可具有HLA-B27,而海地印地安人50%具有B27。沒有中國人的資料,但知日本人與非洲黑人卻很少具有B27。測定HLA-B27可以幫助診斷強直性脊柱炎,但卻不能作為常規試驗。該試驗不能確定本病的診斷,僅提示有本病的可能性;有許多類似疾病也可以具有HLA-B27。

部分本病患者並不存有HLA-B27,這類病例往往缺乏家族史與較少發作急性葡萄膜炎,但卻具有B7或BW16。

【放射學表現】

以骶髂關節炎最為突出。骶髂關節出現x線徵象時往往已較遲,幾乎完全是雙側性。最初出現的是關節附近有斑片狀骨質疏鬆區,特別是骶髂關節的中下段最為明顯。接著便出現了骨腐蝕與軟骨下骨皮質硬化。在骶髂關節的中下段,髂骨面覆蓋著薄層軟骨,因此該處首先出現骨骼變化,且比較明顯。在骶髂關節的上1/3處,有堅強的韌帶連接著骨面,也可以有類似的X線徵象。

軟骨下骨侵蝕的X線表現為關節間隙的假性增寬。接下去便是纖維化、鈣化、骨橋形成與骨化。一般說來,軟骨下骨皮質硬化比骨腐蝕明顯些,最終骶髂關節完全強直,通常需數年之久。

在脊柱方面主要表現在椎間盤、脊椎小關節、肋脊關節,後縱韌帶與寰樞關節。很少有上述關節出現病變而骶髂關節卻不受侵犯。早期階段,椎間盤纖維環淺層有炎症,伴反應性骨硬化與鄰近椎體腐蝕,使椎體變成方形。纖維環逐漸骨化,並有骨橋形成。同時脊椎後關節和鄰近韌帶亦有類似的變化,最終脊柱完全融合,如竹節狀(圖96-10)。

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還可以出現椎間盤周圍椎體骨質腐蝕和硬化,竹節狀改變亦在此節段中斷,通常發生在疾病的後期。臨床上常有急性發作,並有局限性疼痛。該區常有上述X線徵象,稱為"椎間盤炎"。這種病變易誤診斷為結核、化膿性骨髓炎,甚至認為是轉移性病灶。

周圍大關節炎症以髖關節最常見。表現為對稱性、均勻性關節間隙狹窄,軟骨下骨板不規則骨硬化,關節外緣骨刺形成,最後骨性強直。肩關節為第二好發部位,病變情況與髖關節相類似,骨腐蝕主要發生在肱骨頭外上方。

【病理說明】

強直性脊柱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有所不同,它主要侵犯纖維軟骨關節,如椎間盤、胸骨柄,恥骨聯合與棘間韌帶。骶髂關節100%受累,有軟骨破壞,腐蝕與軟骨下骨皮質硬化,最後纖維化至骨性強直。

在關節囊和韌帶附著於骨骼處也可以出現局灶性炎性病灶。這些病灶以後也會有反應性纖維化與骨質沉著。還可以有其它關節以外的病灶,如葡萄膜和主動脈根部也可有炎性病變。

【治療說明】

本病無特效治療方法。在急性期主要措施是緩解疼痛與防止畸形。阿斯匹林效果不好。鎮痛作用較好的當首推保泰松與消炎痛類非激素抗炎葯物(NSAIDS)。保泰松開始劑量為每日400mg,分4次服用,維持量為每天100~200mg。它的缺點是副反應大。消炎痛的劑量為100mg,分4次服用,最好臨睡時再加服50mg。缺點也是有副反應。其它新型非激素抗炎葯物具有同樣功效。不主張全身使用皮質醇類激素,但局部應用效果卻很好。皮質醇類激素滴眼劑用於急性虹膜炎效果很好,重度病例可作眶內注射。關節腔內注射也很有效。

在急性期預防畸形發生十分重要。如果早期得到診斷,輕度的畸形並不影響病人的生活。要告誡病人正確對待疾病,在行走、坐位時都要保持良好的姿勢,務必使脊柱保持平直,睡覺時改用硬板床與薄枕。在體療醫師指導下進行鍛煉,免除一切可能招致損傷或誘發畸形的體育運動。

早期的畸形較輕,尚未達到骨性融合,因而畸形是可以糾正的。睡硬板床及作骨盆牽引可望改善。

後期的畸形已有骨性融合,非手術治療難以奏效。對嚴重駝背畸形者可施行脊柱截骨術。手術的指征是:①重度駝背畸形,膝關節與髖關節伸直時雙目不能平視;②病變已靜止,血沉正常;③一般情況良好,年齡較輕,肺功能無多大損害者。腰椎側位片腹主動脈有鈣化者禁忌手術。如雙髖亦有強直者應先行髖關節置換術,才考慮施行截骨術。

脊柱截骨術系在腰椎後部切去楔形骨塊,手法折斷前方韌帶,使腰椎前凸增加,畸形改善。常用的脊柱截骨術有下列數種:

(一)單節段脊柱截骨術 一般選在腰2~3或腰3~4之間。以腰2~3節段為例,截骨的范圍為腰2棘突與下關節突的下半部和腰3棘突及上關節突的上半部,楔形截骨的尖角應針對腰2~3椎間盤水平。截骨完成後即應用矯形架或手法進行矯形,使前方的前縱韌帶折斷,腰椎前凸增加而改善駝背畸形。截骨平面應接觸良好,並需用牢固的內固定物,以往都用不銹鋼絲縛扎棘突,目前以Harrington棒或Luque棒較為常用。術後石膏背心固定時間不應少於6個月。

截骨術的並發症有:①截癱:大都因截骨平面選擇不當所致,截骨的尖端沒有針對椎間盤水平,矯形後出現脊椎移位;②脂肪栓塞:因截骨數量少,矯形時後方骨質受到強烈擠壓,使骨內壓力驟增而使脂肪進入循環;③腹主動脈破裂:腹主動脈硬化者無伸展的能力,強行矯形時可因此而死於手術台上;④矯形度數的喪失:手術後矯形度數的喪失主要原因為石膏背心固定時間不足與後方截骨面接觸不良所致。

(二)單節段截骨術加椎體間植骨術 為防止矯形度數喪失與獲得最大限度矯形,可經腹膜外途徑,直視下矯形並在張開的椎間隙前半部植入方形骨塊,可得到最大限度矯形。

(三)多節段脊柱截骨術 嚴重駝背畸形者可適用多節段截骨術,在腰3~4處行截骨術後可在上方2個節段處即腰1~2處作第二個截骨術,可望獲得良好的矯形。

(四)脊柱截骨術加椎體松骨質掏空術 截骨的尖頂針對腰椎椎體後方。截骨完畢前將椎體內松質骨刮空矯形後造成椎體的塌陷。掏空術使脊柱縮短,比較安全,截骨面接觸好,術後矯正角度喪失的可能性明顯減少。對髖關節骨性強直者宜先行髖關節置換術。

【預後說明】

強直性脊柱炎的病程變化很大,它具有自行緩解或加劇的特徵,一般說來比較輕,並能自動緩解。據統計資料,在發病20年以後,還有65~80%的患者能勝任全日工作。

決定預後的因素是周圍大關節炎症、頸椎強直與重度駝背畸形。這些情況一般發生在發病後的最初10年內。輕型病例可以生活得像正常人一樣的好。

http://www.jkw.cn/special/30/1/2004/08/2522414915.html

7、強直性脊柱炎怎樣保持脊椎的生理曲度?

您好!
不知道您現在的病情怎麼樣了?強直性脊椎炎患者平時一定要注意運動鍛煉。適當的運動,可以維持其自身的生理曲度,防止出現畸形,保持良好的胸廓活動度,避免累及呼吸功能,防止或減輕肢體因廢用而致肌肉萎縮,維持骨密度和強度、防止骨質疏鬆等。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可以做的運動有:
(1)深呼吸:每天早晨、工作休息時間及睡前均應常規作深呼吸運動。深呼吸可以維持胸廓最大的活動度,保持良好呼吸功能。
(2)頸椎運動:頭頸部可作向前、向後、向左、向右轉動,以及頭部旋轉運動,以保持頸椎的正常活動度。
(3)腰椎運動:每天作腰部運動、前屈、後仰、側彎和左右旋轉軀體,使腰部脊柱保持正常的活動度。腰背肌鍛煉詳見骨質疏鬆篇。
(4)肢體運動:可作俯卧撐、斜撐,下肢前屈後伸,擴胸運動及游泳等。游泳既有利於四肢運動,又有助於增加肺功能和使脊柱保持生理曲度,是最適合的全身運動。但本病患者嚴禁跳水,以免造成頸椎和頸脊髓損傷。
關於更多強直性脊柱炎問題,您可與我詳細交流。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8、得了強直性脊椎炎,能殘廢嗎,

以往認為強直性脊柱炎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但近年的研究顯示本病如能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極大部分是可以得到很好控制的,甚或達到臨床治癒。但可惜的是由於本病發病早期與一般腰腿痛相似,患者往往輾轉求醫未果,身心備受煎熬,少數長期誤診或漏診,最終導致殘疾。所以,早期及時正確診斷是獲得治療成功的關鍵。
治療目標:
(1) 控制炎症,緩解疼痛和發僵症狀,防止脊柱關節畸形;
(2) 維持良好的姿勢,保持脊椎和關節活動范圍及功能;
(3) 預防並發症和葯物副作用的發生;
(4) 疾病晚期可行手術矯正關節功能障礙。
治療方法包括葯物治療、局部治療、理療、體操鍛練、手術治療和中醫中葯治療等,其中葯物治療是關鍵,葯物治療可較快地控制病人的症狀,消除炎症,緩解病情,使病人能更好地進行運動鍛煉。目前常用的葯物有非甾體類消炎葯,慢作用葯物、糖皮質激素和中成葯等。因為各種葯物各有優缺點,為趨利避害,取長補短,不同葯物的聯合應用已成為目前對嚴重病人治療的新趨向。例如慢作用葯物與中成葯聯合應用在臨床已屬常見。值得指出的是用於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抗瘧葯、金制劑、青黴胺和硫唑嘌呤對強直性脊柱炎無效。
1、非甾體類消炎葯(NSAID)
非甾體類抗炎葯是通過抑制環氧化酶(cycl oygenase, cox), 阻斷花生四烯酸形成前列腺素,從而發揮抗炎作用。對非甾體類抗炎葯敏感是強直性脊柱炎的特徵之一。這類葯物起效較快,能在較短時間內控制症狀,可迅速改善患者腰背部疼痛和發僵,減輕關節腫脹和疼痛,及增加關節活動范圍,是應用最廣泛的葯物。所以這類葯物使用的目的在於減輕疼痛,使患者能多做運動,並增進生活質量,但不能改變疾病的進程及活動性。
常用的葯物包括布洛芬、惡丙嗪(諾松)、洛索洛芬(樂松)、萘普生、托美汀、雙氯酚酸(英太青、奧濕克、戴芬、扶他林)、吲哚美辛(消炎痛)、舒林酸(奇諾力)、阿西美辛(優妥)、依託度酸(羅丁)、萘丁美酮(瑞力芬)、吡羅昔康(炎痛喜康)、美洛昔康(莫比可)、尼美舒利(美舒寧、怡美力、瑞芝利)、羅非昔布(萬絡)、塞來昔布(西樂保)等。劑量可由根據患者疼痛程度調整給葯,以晨間僵硬為主的症狀,可於睡前給予長效劑量。胃腸道反應明顯者可用肛內栓劑,必要時合用胃粘膜保護劑。
2、慢性作用葯物
常用的有柳氮磺胺吡啶、甲氨喋呤等。這類葯物起效較慢,需用葯1~3個月左右才發生作用,所以稱之為慢性作用葯物。應用這些葯物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有可能減緩或阻止病情的發展。
(1)柳氮磺胺吡啶
柳氮磺胺吡啶(Salfasalazine SASP、SSZ)具有抗感染、免疫調節和抗炎鎮痛作用。可控制強直性脊柱炎的疾病活動性,改善關節疼痛和發僵,降低血清IgA水平,特別適宜於改善外周關節的滑膜炎,對脊柱症狀也有效。通常要在服葯後6~8周起效,維持治療可保持病情相對穩定。本葯對早期有外周關節腫痛的強直性脊柱炎和在病情急性發作血沉較高的病人療效較佳,對有慢性腹瀉史者尤為合適。初步印象本品較適於早期、輕型病例,認為早期使用效果較好。有學者認為使用本品的主要適應症包括:①16歲以前發病者;②疾病活動性仍高時;③有外周關節炎及關節外症狀者;④發病初期5~10年內。
(1) 用法:SSZ第1周0.25g/次,1日3次,以後每周每劑增加0.25g至第4周起1.0g,1日3次維持。一般最小有效劑量為0.5g/次,1日3次。
(2) 副作用:少數患者使用後出現不良反應,主要為消化道症狀(惡心、腸胃不適、胃納減退等),其他如皮疹(皮膚過敏)、白細胞下降、肝功能異常等副作用均少見。有報告本品可影響男性生殖能力,如精子數目減少、活性降低及形態異常等,但停葯後可恢復。用葯期間應注意檢查血象、肝功能等。乙肝病毒攜帶者慎用。對磺胺葯過敏者禁用。
(2)甲氨喋呤(MTX)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是一種二氫葉酸還原酶的抑制劑(葉酸拮抗劑),其療效與柳氮磺吡啶相似。甲氨蝶呤對那些對非甾體類抗炎葯物和對柳氮磺吡啶無效的患者可能有效。口服和靜脈注射療效相似。
(1) 用法:常用劑量為7.5~10mg(2.5 mg/片),每周1次,近期療效尚可。
(2) 副作用:主要是胃腸道反應,其他如骨髓抑制、口腔炎、脫發和頭痛等神經系統症狀較少見,所有副作用停葯後均可恢復。加服葉酸對減輕胃腸道反應和口腔炎可能有效。老年、肥胖、糖尿病、活動性消化性潰瘍、肝病、乙肝病毒攜帶者、腎病患者慎用;孕婦忌用。用葯期間不宜飲酒,應定期檢查血象、肝功能等。
3、糖皮質激素
糖皮質激素用於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時具有很強的消炎、鎮痛作用,但不能控制本病的病情發展,且有較多的副作用,所以長期使用弊大於利,不應作為治療本病的首選葯物,尤其不宜大、中劑量長期使用。對有下列情況的患者,可適當應用之。劑量一般以潑尼松10~30 mg/d為宜。
(1) 個別對非甾類抗炎葯治療抵抗的嚴重外周關節炎,可用皮質激素關節內注射或全身用葯。
(2) 對非甾類抗炎葯過敏,或非甾類抗炎葯不能控制症狀者,可代之以小劑量(相當於潑尼松每日10mg以下)皮質激素治療。
(3) 症狀嚴重,非甾類抗炎葯或小劑量激素不能控制者,可用較大劑量,如潑尼松(強的松)每日20~30mg,待症狀控制,慢作用葯發揮作用以後,逐漸減量以至停用。
(4) 本病如急性發作伴高熱,外周關節又有明顯的腫痛,或並發關節外症狀,如急性虹膜炎、肺受累時,需用糖皮質激素治療。
(5) 皮質激素常規治療為每日早晨頓服,如夜間痛嚴重而非甾類抗炎葯無效者,可睡前口服5mg,對減輕夜間痛和晨僵有效。
(6) 有學者報告對病情進展急劇的病例用甲基強的松龍「沖擊療法」,即甲基強的松龍每日1g靜滴,連續3日有效。或地塞米松每日 30~50mg,連續3日,似也能有效控制病情。但「沖擊療法」決非常規之方法,筆者不推薦使用。
皮質激素長期使用的毒副作用已眾所周知,不再贅述。但如短期劑量小於每日10mg,其副作用一般不大,然而敏感者即使小劑量長期使用也可引起庫欣綜合征。另外,激素的某些副作用如骨質疏鬆等均與用葯總量和療程有關,強直性脊柱炎本身有易發生骨質疏鬆的傾向,尤其是晚期患者常並發嚴重的骨質疏鬆,所以本病原則上不宜長期使用皮質激素。
4、反應停
國內反應停由常州制葯廠生產,25mg/片。有學者臨床試用於強直性脊柱炎,初步結果令人滿意。開始劑量為50mg/d,晚睡前服用。然後每隔10d增加1倍,直至達到200mg/d。
據報告26例難治性病例中,80%有效。在治療3~6個月後,一些實驗指標如血沉和C反應蛋白明顯下降。多數在治療的6~12個月才顯示葯物的最大療效。26例中9例患者疼痛症狀消失。有效後仍需要繼續服葯維持療效,停止治療病情可出現反復。主要的副作用有輕度嗜睡(8例)和口乾感(6例),在持續治療4周後,上述2種症狀自行消失。3例患者出現頭皮屑明顯增多。3例患者有輕微肝酶升高(<正常值2倍),在1周後即恢復正常。2例患者出現過1~2次的顯微鏡下血尿。1例患者在第12個月時出現指端麻刺感。
筆者認為,對難治性強直性脊柱炎病例,可以試用反應停,但需注意副作用的觀察和長期療效的隨訪。
5、雷公藤多苷
雷公藤多苷是國內研究較多的一種中成葯,具有較強的抗炎、鎮痛及免疫抑製作用,對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均有影響,還可改善微循環,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本品有不成癮、不耐葯之特點。本品主要用於類風濕關節炎(詳見第一章第#節),近年來國內用以治療強直性脊柱炎也取得療效。對控制本病的關節疼痛,減輕晨僵有一定效果。有學者用本品和甲氨蝶呤或硫唑嘌呤聯合治療病情急劇進展或對其他治療抵抗的強直性脊柱炎有效,但病例不多,經驗尚少,有待進一步驗證。
(1) 用法與用量:多首20mg 每日3次,病情控制後10mg 每日2~3次維持。
(2) 副作用:包括胃腸道症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月經紊亂、女性閉經(個別功能性子宮出血)、精子生成受抑制、肝腎損害、白細胞減少,皮疹或色素沉著等。由於本品對生殖細胞的影響,擬生育者應慎用或忌用,如服用時間宜短,劑量宜小。
6、青藤鹼
青藤鹼商品名正清風痛寧。是毛青藤中提取的一種生物鹼,具有鎮痛、抗炎和免疫作用。正清風痛寧化學結構類似嗎啡,但無成癮性。可抑制肉芽增生,以利關節功能恢復,且有明顯的細胞免疫興奮和減弱體液免疫反應的作用,這種免疫調節作用與皮質類固醇的作用相同。本品可用於治療類風濕關炎,也可試用於強直性脊柱炎,對有周圍關節腫痛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效果較佳。具有緩解症狀,改善關節功能的作用。
(1) 用法與用量:劑量為20mg/次,一日三次,三天後無不良反應,則可增至40mg/次,一日三次,最大劑量不宜超過60mg/次,一日三次。
(2) 副作用:該葯的不良反應主要為過敏反應,如皮膚搔癢、皮疹等,並可出現白細胞、血小板減少,用葯期間宜定期檢查血常規、血小板。本品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葯;既往有葯物過敏史者、過敏性哮喘或低血壓患者慎用;孕婦或哺乳期婦女慎用。
7、帕夫林
帕夫林是白芍總苷膠囊。有效成份為芍葯苷、芍葯內酯苷、羥基芍葯苷、苯甲醯芍葯苷。白芍是我國傳統中葯,具有扶正祛邪作用。帕夫林能通過抗炎、調節免疫功能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試用於強直性脊柱炎。每粒膠囊含白芍總苷300mg。
(1)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600mg(2粒),一日2~3次,或尊醫囑。
(2) 不良反應:帕夫林口服給葯非常安全,對心、肝、腎、腦等重要臟器均無明顯毒性作用,可長期服用,亦無致畸、致突變和致癌作用。偶有軟便,不需特殊處理,可自行消失。
8、火把花根片
火把花根片有效成分為生物鹼、萜類、內酯、酚酸類等。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清熱解毒等功效。具有明顯抑制病理性免疫反應和有抗炎鎮痛作用,且承受劑量加大,作用增強。毒性試驗表明火把花根片屬於低毒葯物,對血象、肝腎功能及肝、心、脾、腎、胸腺等臟器無明顯影響,長期應用不會導致免疫系統損傷。可適用於類風濕性及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脈管炎、硬皮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試用於強直性脊柱炎。
(1) 用法與用量:口服,成人每次3~5片(每片0.18g),每日3次。飯後服用。1~2月為了療程。可連續服用2~3療程。或遵醫囑。
(2) 不良反應:少數患者服葯後有胃脘不適,惡心感,飯後服葯可減輕。伴中、重度腎功能不全或擬生育的青年男女慎用,兒童慎用。

9、我得了強直性脊椎炎早期應該怎麼辦?

強直性脊柱炎疾病全身表現輕微,少數重症者有發熱、疲倦、消瘦、貧血或其他器官受累。跖底筋膜炎、跟腱炎和其他部位的肌腱末端病在本病常見。早期時體征不多,可有輕度腰椎活動受限,但只在過伸或側屈時才能察覺。骶髂關節處可有壓痛,但一般不嚴重,隨著病變進展,骶髂關節處於強直,此時該部位可以完全無痛,而脊柱強硬成為主要體征之一。建議:每日應按時進行鍛煉,鍛煉應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其目的是維持脊柱生理曲度、防止畸形;保持良好的胸廓括動度,避免影響呼吸功能;防止或減輕肢體因廢用而致肌肉萎縮並維持骨密度和強度,防止骨質疏鬆。其重要性不亞於葯物治療『運動應包括:保持脊柱靈活性的運動,如頸、腰各個方向的運動、轉動等;維持胸廓活動度的運動,如深呼吸、擴胸運動;肢體運動;種類繁多,如散步,作一些體操等。 查看原帖>>

與強直脊椎骨質疏鬆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