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胸12椎體楔形變,胸12椎體許莫氏結節,請問是什麼意思?從別地復制的哥們別麻煩了,哎。
胸12椎體楔形變並上緣許莫氏結節。
「楔形變」是指象骨質疏鬆和其它的某種疾病導致的病理性損傷。比如陳舊病變,放射科醫生就說楔形變,不說壓縮骨折。椎楔形變是發育所至或陳舊椎體壓縮骨折的後果,不是新骨折。新骨折在核磁會有特徵改變。經過反復查閱有關介紹和反復思考推敲,我覺得醫院影像科醫生這么寫是將「壓縮性骨折」和「楔形變」區別開來了,醫生所指的「壓縮性骨折」是指外傷,經某種外力作用所致;而醫生所用的「楔形變」是指像骨質疏鬆和其它的某種疾病導致的病理性損傷。醫院影像科醫生使用了這兩個字眼具有這一含義,可以這么理解,如果明確骨折就用壓縮性骨折,骨折不明確,比如陳舊病變,放射科醫生就說楔形變,不說壓縮骨折。另外T12許莫氏結節不會有問題,這個是椎間盤組織壓迫終板並壓迫椎體骨質所引起,一般只要不向椎管內不會引起神經症狀。如果是CT報告的話,你這個就僅僅是椎體及椎間盤的退變,是老病了西葯治療沒有特別的意義,只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鍛煉來改變。
2、如何診治老年骨質疏鬆性骨折?
骨質疏鬆症已成為危害老年健康增加社會負擔的一類重要疾病。椎體壓縮性骨內折造成的疼痛和脊柱畸形容可使肺活量下降、食慾減退、減少活動量,從而導致進一步的骨量丟失,結果形成惡性循環,使生活質量下降、壽命縮短。傳統採用的保守治療效果不理想。
適應證:無神經系統合並損傷的中老年骨質疏鬆所致的胸腰椎單純新鮮壓縮骨折;繼發於骨質疏鬆性壓縮骨折的上下相鄰椎體的多節段壓縮骨折;惡性淋巴瘤等病理診斷明確的腫瘤所造成的病理性胸腰椎壓縮骨折。
止痛機制:恢復病椎高度、固定微小骨折、骨水泥聚合產生高溫效應(對人體無損傷)。
優點:球囊擴張椎體成型術術後可以迅速地緩解患者的疼痛症狀,改善了壓縮性骨折程度,起到了椎體內固定作用,強化了骨小梁的支撐力,對脊柱穩定性的重建更有重要作用。術後明顯恢復病椎的椎體高度和改善脊柱的後凸畸形,患者可在早期(術後24小時)行腰背肌功能鍛煉以及腰圍保護下負重行走。大大地減少長期卧床的並發症和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質量。
3、嚴重的骨質酥鬆引起病理性骨折有什麼治療方法?
你說的病理性骨折應該是壓縮性骨折吧,如果對於是骨質疏鬆引起的壓縮性骨折,還是建議先把治療骨質疏鬆這個源頭治好為先導。因為過度的骨質疏鬆對於內固定的使用是十分不利的,常會導致內固定松動等並發症,而且術後癒合的也會很慢。因此還是先糾正嚴重的骨質疏鬆,再考慮下步如何治療。當然如果現在有明顯的神經壓迫症狀了,那還是先以手術治療為妙。
4、胸T12椎體塌陷性粉碎性骨折怎麼回事
信息較少,假如沒有外傷的話,年輕人一般不會,考慮幾個方向:老年性骨質疏鬆壓縮性骨折,腫瘤引起的病理性骨折。尤其是老年人,由於骨質疏鬆,有時即使沒有明顯的外傷也會引起壓縮性骨折。建議到正規醫院就診。不知道有沒有幫到你。
5、引起骨質疏鬆的病理因素是什麼?
骨質疏鬆症是指「骨結構變得稀疏、骨重量減輕、骨脆性增加、容易骨折。」通俗點說,骨是由鈣鹽沉在骨基質而形成的,有一定的強度和彈性, 由於某種原因如:增齡、絕經或葯物的作用等, 骨組織將會丟失,導致骨的脆性增加,使骨折發生率增加,這種疾病稱之為「骨質疏鬆症」,它危及到每一個人,可稱為流行病。它的主要症狀足:骨疼痛、骨髂變形和易發骨折。引起骨代謝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年齡、激素和食物。應該說人的一生都應該重視它的代謝,因為它是支撐人體的基本結構,過去由於對這個問題認識不足,所以在現在的老年人中骨質疏鬆的發生率較高,據上海華東醫院調查,上海在60-70歲的老人中,發病率達54.80%,且易發生骨折。日本戰後在經濟非常困難的情況下,政府還在學齡兒童中免費每天每人提供1杯牛奶,這一杯牛奶強壯了一個民族。隨著我國的經濟繁榮,人們的生活從溫飽型逐漸走向了小康,對生活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城市老齡化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特別是女性在更年期開始後,骨的丟失更為迅速,所以必須重視骨質疏鬆症的防治,讓人們有一個安祥、高質量的生活。
骨質疏鬆症的重視應該從青少年開始,骨量在30歲左右達到了頂峰,以後開始逐步下降,骨量的多少與遺傳、運動、營養等因素有關,如能在30歲有一個較高的骨峰值,則為今後骨丟失存有一個較多的骨量儲備。女性45歲左右由於體內雌激素水平的急聚下降,失去對骨的控制,則很快就會骨質疏鬆,而男性來得較晚,一般要在60歲以後才開始。
目前診斷骨質疏鬆症的主要手段是骨密度的測定,還有X線等,一般說小於正常入骨密度均值1個SD(均值差),則為可疑,如小於2個SD則可確診為骨質疏鬆症。還有X線的骨皮質變薄、壓縮性骨折等都是診斷的依據。
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防治,除了一般的衛生宣教、體育鍛練外,合理的飲食和補充鈣劑是很重要的,乳製品、新鮮蔬菜、豆類中含鈣量較高,如一杯牛奶約含200毫克鈣,所以不能偏食和厭食。關於補鈣問題爭論很多,除了有腎結石病人要注意鈣攝入量外,一般每天要攝入800-1200毫克鈣,同時服用維生素D幫助鈣吸收,這樣能大大減少骨折的發生率,人們要天天不斷地滿足鈣需要,這任務是個艱巨的挑戰。患了骨質疏鬆症也不要灰心,現在有許多葯物能治療,如雙磷酸鹽類、密鈣息、維生素D等,效果都非常好,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合理應用,完全能使病情得到控制。
隔壁鄰居張老師不慎摔倒,造成骨折,為了讓張老師早日康復,張師母天天買來豬骨煲湯給張老師喝。其實「喝骨頭湯補骨」是一種誤解。在民間常有「吃啥補啥」的說法,有時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對於骨頭來說,盡管其儲存了肌體99%的鈣,但是這些結合狀態的鈣,即使在高溫下,也不能溶於湯汁中。有研究證明,一碗骨頭湯中的鈣含量僅2mg,如果按每天需額外補充600mg鈣計算,需要喝300碗湯才能達到這一水平,可見喝骨頭湯並不能達到補鈣的作用,而且,骨髓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對於老年人來說,進食過多並無益處。那麼應該怎樣補鈣呢?其實牛奶和奶製品是非常理想的鈣源,不僅含量豐富,而且乳鈣易於被人體吸收。以牛奶為例,100克牛奶中含有120mg鈣,一般每天喝兩杯牛奶即可滿足補鈣的需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在30-40歲以後,骨骼的骨吸收開始多於骨形成,這時就應該重視骨質疏鬆的預防,適當的體育鍛煉及體力勞動對減少骨鈣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談到補鈣,人們往往認為這是老年人或者兒童的事情,老年人因為發生骨質疏鬆而需要額外補鈣,兒童因鈣攝入不足或維生素D缺乏引起佝僂病而需要補鈣。其實,在人的一生中,都應該注意鈣的攝入,在鈣攝入不足的情況下(飲食偏嗜、慢性胃腸疾病等)應注意補鈣。研究表明,一個人骨量多少、骨質的堅硬程度取決於青春期骨鹽的累積。在30-40歲時,人體的骨內鈣鹽的含量達到高峰,稱為骨峰值,在隨後的歲月中,含量會在內分泌、代謝等各種因素作用下逐漸丟失,嚴重時出現骨質疏鬆。老年人補鈣僅能延緩但不能預防骨質丟失,此外補鈣對增加骨密度的作用有限。因此,預防骨質疏鬆症應從小抓起,應該多食富含鈣質的牛奶及奶製品、肉類、豆類及海產品(魚松、海帶、蝦米等),多從事體力勞動或體育鍛煉,有助於鈣質在骨骼中的沉積,提高骨密度。對於孕期、哺乳期的女性,由於大量鈣經胎盤或母乳轉移到胎兒或嬰兒,因此體內鈣消耗量較大,除通過飲食補充外,往往需要通過專門的補鈣劑進行額外的補充。總之,補鈣應該在幼兒期就引起重視,在青春期使骨峰量達到較高水平,「家底」厚了,就可以從容應付日後的消耗,避免或延遲中老年期骨質疏鬆。
說到現在,除了食物外,應該怎樣合理選擇鈣制劑呢?鈣制劑發展至今已經經歷了三代。第一代鈣制劑以骨、貝殼、礦石等無機鹽為原料,如:動物鮮骨、珍珠粉、貝殼、蛋殼、化學合成碳酸鈣、氯化鈣、活性鈣等,此類鈣制劑在腸道鹼性環境中易形成膠綢狀沉積物,不易被吸收,而且易出現胃腸不適、便秘、腹瀉等不良反應;第二代鈣制劑屬有機酸鈣,包括葡萄糖酸鈣、醋酸鈣、檸檬酸鈣、乳酸鈣等,此類鈣雖較第一代鈣制劑有了改進,但是含鈣量一般較低,也有一定的不良反應;第三代鈣制劑為L-蘇糖酸鈣和氨基酸鈣,這些絡合結構的鈣在腸道中易溶解吸收,不良反應較少。有些鈣制劑中加入了維生素D3或活性維生素D3,有助於鈣在腸道的吸收。另外,從牛奶中提取的乳鈣如果工藝規范、質量保證的話,也是理想的鈣源。目前市場上各種鈣制劑很多,主要選擇的標準是腸道內溶解吸收程度、鈣含量多少、胃腸道反應大小,對照上述分類,再根據個人的經濟水平,一般不難做出選擇。
一些鈣劑中常含有一定量維生素D3,的確,維生素D3對鈣代謝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促進腸道鈣磷吸收,增加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而減少鈣經尿液的丟失,但如果長期服用維生素D3含量較高的制劑,則有可能引起高血鈣、食慾不振、嘔吐、腹瀉、軟組織異位骨化、腎功能受損等維生素D中毒的症狀。因此,在服用此類復方制劑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還有一些患者在服用含維生素D的鈣制劑同時,又服用維生素AD膠囊或其他維生素D制劑,這樣更易導致維生素D過量中毒,不可疏忽大意。
長期以來,醫生一直告誡有腎結石的患者要限制鈣的攝入,的確,腎結石中80%為鈣質,在臨床上也看到一些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患者,在甲狀旁腺激素的作用下,血鈣水平增高,泌尿道結石的發生率也明顯增高。那麼正常人補鈣後是否會增加患泌尿道結石的危險呢?結果正好相反。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對45510名未患腎結石的男性進行了為期四年的跟蹤研究,結果發現,高鈣飲食(每天平均攝入1326毫克鈣)的人比低鈣飲食(每天攝入516毫克鈣)的人群患腎結石的機會少三分之一。同樣的結論也被其他一些研究所證實。其實,結石並不是因為鈣太多的緣故,而是人體中鈣代謝發生了紊亂,造成了不正常的「鈣轉移」,此時骨鈣減少,血鈣和軟組織中的鈣卻增加了,久而久之,可導致結石的發生。適當補充鈣質後,增加了人體該的吸收量,刺激血鈣的自穩系統,抑制甲狀旁腺激素的過量分泌,最終可達到降低血液和軟組織中鈣含量,減少結石的發生,同時又減少骨鈣的丟失。但是,並不能簡單地認為「補鈣越多越好」,超過了一定的劑量,同樣會引起高血鈣等一系列不良反應。
在一天中,應該選擇什麼時間服用鈣劑呢?最佳的補鈣時間應該是臨睡前。在白天三餐飲食中,人體可攝入300-400毫克鈣,即使一部分鈣通過尿液排出,可以很快從食物中得到補充,維持血鈣的穩定。但在夜晚,人體不再進食,而鈣質照常會通過尿液排泄,丟失的鈣不能及時從食物中得到補充,就會動用骨骼中的鈣來維持血鈣的穩定,如果臨睡前服用一定量的鈣劑,可減少夜間對骨鈣的動用,有利於骨質中鈣量的穩定,而避免或延緩骨質疏鬆的發生。
6、骨質疏鬆可並發病理性骨折,常是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因素。
//為何痛風病患者不要忽視骨質疏鬆症?
7、什麼叫病理性骨折
顧名思義,病理性骨折就是在某些疾病基礎上出現的骨折。這其中發生率最高的原發疾病是結核、腫瘤和骨質疏鬆。它與單純外傷性骨折不同,病理性骨折的骨頭預先被某些病侵蝕、破壞、蛀空,再遇到輕微的外力,甚至沒有外力只因自身的重力作用就可以自發骨折。因此,骨科專家一再強調:骨科檢查的手法一定要輕柔,千萬不要給骨病患者再雪上加霜——弄成後果嚴重的病理性骨折。
及早發現病理性骨折蛛絲馬跡
原發病的體質特徵
結核病體質的人,類似林黛玉,骨瘦嶙峋、弱不禁風、面白頰赤、潮熱盜汗……惡性腫瘤病人多呈慢性消耗病容,或在其他部位發現腫瘤,或尚未發現原發瘤,轉移瘤已先在脊柱引發症狀;骨質疏鬆多見於中老年人,特別是絕經後的婦女,尤其是多胎、多產、長期哺乳的媽媽,常述缺鈣性周身疼痛、失眠多夢、抽筋、多汗……
欲折脊柱局部特徵
均有疼痛,不僅限於腰背部,多牽引或放射到臀、髖和下肢,常被診斷為坐骨神經痛;骨質疏鬆的疼痛范圍更廣,胸骨、肋間、諸多關節酸痛;脊椎腫瘤多為持續脹痛或夜間疼痛更重;病變刺激脊髓神經根可出現固定部位電擊樣神經痛等;
局部壓痛、扣擊痛
預示那裡的脊椎破壞、疏鬆最嚴重;活動受限脊柱彎曲轉動會加重疼痛,病人常呈強迫性體位。如果你從後面喊這樣的患者,他不是扭腰回頭觀望,而是整個身體轉過來;東西掉在地上,患者不是彎腰去揀,而是蹲下揀,保持脊柱不彎;脊柱變形早期表現為脊柱強直,自然彎曲消失;一旦出現弓腰、駝背或後凸角度畸形,就表明已經有椎體壓縮骨折發生。
附帶病變體征
骨與關節結核90%以上繼發於肺結核,脊柱結核病人可能合並肺結核,也可繼發寒性膿腫或瘺管;脊柱轉移瘤,可在其他部位發現皮膚癌、肺癌、乳腺癌、腎癌、前列腺癌、宮頸癌、消化道癌、肝癌等。
拍片影像一目瞭然
現代影像技術,可以使脊柱病變原形畢露、一目瞭然。大多數不需要CT、磁共振等高費用檢查,只需拍X線片就可以作出診斷,可以大致判斷出病變的性質、范圍、破壞程度以及可能發生病理性骨折的危險性。如果需要手術治療,可根據醫生的建議做進一步影像檢查。
脊柱發生病理性骨折可能導致脊髓、神經損傷,造成部分或完全截癱的嚴重後果,那時即使最現代的治療也難以獲得理想的結果。防範病理性骨折的措施有:
強健身體、強化骨骼
避免罹患可能損毀骨骼的各種原發疾病;
及早治療原發疾病
發現原發疾病的蛛絲馬跡後,立即就醫,徹底檢查,積極治療。包括正規抗結核治療一定要徹底,避免其擴散;及早注意補鈣,糾正骨質疏鬆;發現其它器官惡性腫瘤及早手術,防止其轉移;先天性、後天性骨發育異常都應得到及時矯治等;
保護脊柱、防止外傷
中老年之後,特別是更年期後的婦女,需要堅持體育運動,但避免激烈的運動和勞動,如舉重、搬、扛、抬、挑重物等活動;不要劇烈彎腰轉體,更不可讓孩子踩背;背部按摩手法一定要輕柔,如有上述跡象者應先做影象檢查後,再決定是否按摩,避免四川省李先生那樣悲劇的發生。
清除病變、及時加固
如果檢查真的發現脊柱病變,應根據專科醫生意見,盡早清除病灶,對脊柱加強固定,保護好脊髓神經不受損傷。千萬不可找江湖醫生胡亂鼓搗,造成嚴重意外。
8、骨折後會引起骨質疏鬆嗎
骨質疏鬆不是幾個月就可以形成的,而是常年鈣質和其他微量元素的缺乏而造成的。有骨質疏鬆的人很容易骨折。也許你很早就有骨質疏鬆的問題,而是沒有意識到,在骨折後,去檢查時,醫生才會告訴你。總而言之,骨質疏鬆需長時間的調養。我媽媽就有骨質疏鬆,她現在已經基本上好了。
以下是美國醫生給她提供的治療過程:
每天一盒酸奶
每天補充維生素D3 (5000IU)
每天補充維生素K
每天在陽光下散布30分鍾
每天生吃綠色蔬菜如菠菜,香菜,西藍花等(只要是綠色的)
醫生給她開了處方葯 -Alendronate (阿侖膦酸鈉), 國內也有這種葯 (我媽已經吃了這種葯很久,沒有明顯的副作用)
我媽媽現在已經70歲了,她很健康也很有力氣,能抬起50磅行李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