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缺鈣怎麼辦?
世界許多專家的調查研究認為:鈣缺乏症是目前威脅人類的一種嚴重疾患,使全球億萬人口遭受精神和肉體的巨大折磨,直接影響著人類素質的提高。專家們呼籲社會各界應予以高度重視! 胎兒從母體得到的鈣,有99%用來製造骨骼,僅剩下1%以離子鈣的形式游離在血液中,叫做"血清鈣"。但資料表明:降生以後,每個人都步入不同程度的缺鈣境地。任何年齡的人都缺鈣,兒童和老年人更為嚴重。科學家發現,自20歲開始,骨骼的總重量以每年1%的速度在遞減,50歲以後,骨總重量已減輕30%——這是一個科學而又驚人的結論。 由於"鈣飢餓",導致了體內的所謂"鈣搬家"。就是說,骨頭的鈣不斷脫逸到血液中去維持血清鈣的正常水平。骨鈣同血清鈣之間的比例,必須長期保持著平衡,否則,就會產生"鈣搬家",這樣的反常鈣代謝失衡。一個人在數天或一二個月內的鈣飢餓暫不影響血清鈣,但若照此下去,就會發生缺鈣疾病了:兒童表現為毛發稀疏、厭食、煩躁夜驚、佝僂病等;青少年的骨骼發育不良,視力障礙等;孕婦的腰腿酸痛,並影響胎兒發育,甚至畸胎等;中老年人的骨質疏鬆症、骨質退行性增生、結石症、高血壓、糖尿病、痴呆症等等。 顯然,鈣在生命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作用。 為什麼我們每天都在吃著含鈣的食物,如豆類、乳製品、水產品、殼類、骨類等,身體還會缺鈣呢。原來,食物中含的鈣,多屬於溶解的鈣鹽,不容易被吸收。更因為與谷類、菜餚同進餐時,穀物含有的植酸或肉類含有的脂酸,都會把鈣變成不溶性的鈣鹽而無法被吸收。按現代營養標準的計算是:我國成人需鈣(指"離子鈣")的生物劑量,不得少於800毫克,小兒不得少於1000毫克。可惜長期以來, 醫葯界把鈣鹽錯誤地當成純鈣(即離子鈣)計算了,以致過去許多葯用鈣都起不了真正的補鈣功效。幸好近年來已發現這種謬誤,並加以糾正。一個分子鈣,一個離子鈣,僅一字之差,導致了人類的一場世界性的"鈣革命"! 缺鈣就得補鈣,人人都應提高補鈣的意識,問題是,補什麼樣的鈣,該怎樣補?盡管長期以來,醫界公認補鈣是個難題,但理想的鈣劑應具備的三大條件,即①既含有高數量、又含有高質量的純鈣;②能充分溶解;③服用後易被吸收、利用。目前已研製出許多的、越來越符合科學要求的、新型安全高效鈣營養強化劑。 日常食物中,鈣的來源以牛羊乳及乳製品為最好,不僅含量豐富,且吸收率高。已查明,蝦頭蝦殼中含鈣量很高,達2000毫克/100克,溶解度好,是一種生物蛋白鈣晶體的理想補鈣物,吃蝦取殼肉是不科學的!含鈣豐富的常用食物,除上述外還有豆類(黃豆、青豆、黑豆等及其製品)、核桃、芝麻、發菜、海帶等。 不過,請記住:補鈣最好是在飯前一小時空腹服用。 2.補鈣捷徑——少吃鹽 記得古代兵書上有這樣的話:戰而勝之,非上策;不戰而勝,上上策。把這話用在補鈣問題上就是:如果採用不補鈣的方法,而能達到補鈣的目的,恐懼算是最理想的補鈣方法了。那麼,有這樣不補鈣而達到補鈣的方法嗎?回答是肯定的,這就是補鈣捷徑——少吃鹽。 少吃鹽補鈣的方法,是英國科學家首先提出的。他們在研究中發現:飲食中鹽的攝入量是鈣的排出量多寡的主要決定因素。即鹽的攝入量越多,尿中鈣的排出量也越多,而且鹽的攝入量越多,鈣的吸收越差。因此他們得出結論:適當減少鹽的攝入對骨質的益處,與增加900毫克的鈣質的作用相當!這就是說,少吃鹽等於補鈣, 少吃鹽對鈣實際起到了"不補之補"的作用。 按照我國居民普遍缺鈣的說法,正常人每日應補鈣800-1200 毫克,最保守的說法,每日應補鈣300-500毫克。但不管哪種說法,少吃鹽等於每日補充900毫克的鈣, 這數量已可滿足人體對鈣的基本需求。即使還有些不足,也因少吃鹽可以增加鈣的吸收。 少吃鹽補鈣的方法,對所有的人來說都是適用的。比如:快速生長的少女,吃鹽多,鈣的排出量增多、吸收量減少,可導致骨質脫鈣,骨質發育不良。又如絕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症的發病數本來就很高,如果吃鹽多,不僅尿鈣量增加,骨鈣的流失也增加,會加快其骨質疏鬆的發生。在一項研究中,把絕經後婦女的每日鹽攝入量由10.6克減至4.4克,鈣的排出量和血漿鈣的濃度都大大降低。 再是高血壓病人如果繼續高鹽飲食,其尿鈣的排出量要比正常血壓的人高得多,導致骨質脫鈣的潛在危險也比正常血壓者大。反之,少吃鹽,卻可使他們尿鈣減少,骨密度增加。 按照WHO推薦的標准,每日吃鹽量以5克為宜,不要超過6克。我們知道,人24小時的排鹽量為3-5克,那麼在食物中每日補充5克鹽,正是失去和補充相當的數字,可以滿足正常需要。而要把每日的吃鹽量限制在5克以內,也不容易。這需要改變一下我們的飲食習慣才行。因為在我國,尤其是北方居民,吃鹽量普遍偏多,多在每日12克以上,個別地方,有高達20-30克的。要把人們傳統吃鹹的習慣,一下子改變過來,也是相當困難的。但當人們知道了少吃鹽可補鈣,不花錢也可補鈣的道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逐步、適當減少鹽的用量,我想還是可以辦到的。 在北京、上海等地,已有含鉀、鎂低鈉的鹽上市,這種鹽的含鈉量只有普通鹽的65%。如果常吃這種鹽,本身已減少鹽量的1/3了。中葯秋石,主要成分是氯化鉀,把它買來研細,與鹽對半混用,也可以起到減鹽1/2的作用。 當然減鹽還能幫助你預防、治療高血壓病,減少心腦血管病的發作危險,同時使你體重有所下降,達到減肥健美的目的。 3、補鈣多年為何仍缺鈣? 在補鈣治療中,經常會遇到一個普遍性問題,就是有些人連服鈣劑幾年還是缺鈣,在檢查骨密度時醫生還是說骨質疏鬆。這是為什麼?對這一問題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 補鈣劑量偏小 多數學者推薦,預防骨質疏鬆症的鈣元素攝入量要達到每日1000—1500毫克。目前我國生產的鈣制劑,大多數按照鈣鹽量標明劑量,而鈣鹽量與鈣含量相差很大。例如乳酸鈣每8克只含鈣量1克。補鈣的劑量,必須按鈣含量多少來補。比如常用的蓋天力和活力鈣片,鈣含量均為25毫克,也就是說如飲食補鈣達每天600毫克的話, 至少還需每天服蓋天力和活力鈣片24片(600毫克), 才能滿足老年人和骨質疏鬆症患者的需要。補充其他鈣劑的原則也是一樣的,就是要根據廠家標明的鈣含量,而不是鈣鹽量,一般每天為600毫克。 如果劑量偏小,當然就收不到補鈣的效果。 鈣磷比例失調 在正常情況下,磷與鈣在骨中的比率為0.6, 即每3毫當量/升鈣就有2毫當量/升磷。鈣磷比例不合適,就會影響鈣的吸收和利用。特別是磷的缺乏,會導致骨量減少。老年人由於攝入減少,加之對魚、肝、肉、蛋等含磷豐富的食物有恐懼心理,攝入不足,盡管補充了足夠的鈣,但由於沒有足夠的磷,鈣沉積並無明顯增加。鮮牛奶之所以對骨質疏鬆症有利,就是牛奶中鈣磷比例適當,能達到鈣、磷雙補的作用。 食物成分不當 如果在補鈣的同時,攝入過多的含植酸、草酸、鞣酸的食物(例如菠菜等)和含脂肪酸食物(主要指豬油和肥肉),就會和鈣相結合而減少鈣的吸收。此外,一些優質蛋白質(如牛肉、魚、海產品、瘦豬肉等),在腸道消化過程中釋放出的氨基酸,可使腸道酸度降低,並與鈣形成不易吸收的鈣鹽,也可減少鈣的吸收。所以在補鈣的同時,要避免食物成分的相互作用和影響,以減少鈣的丟失。 激素的影響 有多種激素可促進腸鈣的吸收,最主要的是活性維生D3。老年人的活性維生素D3水平偏低,影響鈣的吸收和利用。補鈣的同時需補充活性維生素D3。 其他促進腸鈣吸收的激素還有:雌激素、雄激素、生長激素、降鈣素等。婦女絕經後,雌激素減少,腸鈣吸收減少,補充雌激素後可使腸鈣吸收增加,骨量增加。補充雌激素,宜在絕經後盡早開始,至少堅持至75歲。其他激素也可適量補充,以增加補鈣效果。當然,補充激素一定要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進行。 戶外運動減少 活動過少可以導致骨質疏鬆或加速骨質疏鬆的發生。如果堅持戶外運動,每天接受陽光照射,甚至可不服活性維生素D3 。在我國,南方人較北方人骨含量高,這是由於南方較北方接受的陽光照射充足的緣故。
2、骨質疏鬆,缺鈣,怎樣調理?
家庭醫療措施] 1.適當運動 適當運動可以使骨質疏鬆的發生減緩,或使其程度減輕。我們前面說過,運動可以強化骨骼,而且運動之時增加了日照,使維生素D的來源充足,做一些運動,像散步、打網球、跳舞、打太極拳等強化和支持背部的特殊運動。運動加上鈣營養能提高預防效果。某大學研究人員對30位過了更年期的婦女做了鈣及運動對骨密度影響的研究證明,運動組的脊柱礦物質密度增加了0.5%,而不做任何運動者則下降37%,這表明運動、飲食及生活方式在減少骨質疏鬆症發病率上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2.多吃高鈣食物 高鈣食物是你日常生活中的重點選擇,你也許苦於不了解哪些食品鈣源豐富,那麼這里首先可以告訴你的是,牛奶、奶製品、蝦皮、蝦米、魚(特別是海魚)、動物骨、芝麻醬、豆類及其製品、蛋類及某些蔬菜等,都是含鈣豐富的食物。其中牛奶不僅含鈣量高,而且奶中的乳酸又能促進鈣的吸收,是最好的天然鈣源。 3.補腎 祖國醫學認為腎主藏精,精生髓,髓居骨中,骨賴髓以滋養。中醫大多數學者認為,骨質疏鬆症與腎關系密切,經實驗研究表明,補腎中葯可影響骨骼生長和恢復。因此中醫治療骨質疏鬆多從補腎著手,此外肝、脾與骨質疏鬆也有著一定的關系,益肝補脾之法用來治療骨質疏鬆的報道也有。有實例,一老中醫自40歲之後堅持服用六味地黃丸,待70歲後測其骨骼結構及其骨密度,證實其骨況遠遠較其實際年齡年輕。因此,我們不妨將六味地黃丸作為日常保健服用成葯,每晚服1~2丸即可。另外可選用一些具有補腎、益肝、健脾的中葯,配合日常食物做成葯膳經常食用。 4.多曬太陽 我們知道紫外線能刺激某些皮脂製造維生素D,因此陽光也是維生素D的絕好來源。所以每天1~2次,每次10分鍾處於陽光下是解決維生素D不足的絕好辦法。當然不可在陽光最強的時候曝曬,以上午10點以前和下午3點以後為佳。陽光照射後使自身產生維生素D是最好的辦法,因為過量服用維生素D也是有害的,會增加骨質再吸收。如果在冬季或是寒冷地帶日照不足時,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來確定你的維生素D用量,一般每天400國際單位的用量是適宜和安全的。 5.慎用葯物 老年人應慎用葯物,如利尿劑、甲狀腺補充品、抗血凝素、四環素、異煙肼、抗癌葯、潑尼松等均可影響骨質的代謝。若正服用利尿劑,需提高鈣質的劑量。噻嗪利尿劑具危險性,而且可能引起腎結石。勿將此利尿劑與鈣及維生素D合用。 6.積極治療 骨質疏鬆症一旦確定,想要使它逆轉相當困難,而且在診斷確定前發生的損害,通常都是永久性的。但不應放棄努力,可使用激素、鈣劑及氟化物治療,可使病情的發展緩慢下來,甚至停止。
3、我奶奶骨質疏鬆,應該怎麼辦?
隨著老齡社會的到來,我國骨質疏鬆症的病人正迅猛增加。骨質疏鬆對人體最大的威脅就是造成骨折,尤其是髖部骨折對60歲以上老年人的危害最大。據統計,15%-20%髖部骨折的患者會因此而死亡。此外,65歲以上婦女,髖部骨折的發生率不僅是乳腺癌和子宮頸癌發病率的十多倍,顯示骨松症已是老年女性的心腹大患。
骨質疏鬆被稱為無聲無息的流行病,這是因為骨質流失難以察覺,通常要到非常嚴重時才有症狀。那麼,如何知道自己有否患骨質疏鬆症呢?專家認為,一般年齡在45歲以上,不論男性或女性,都應每年定期檢測骨質總量。若發現骨密度過低,應及早利用飲食、運動迎頭趕上;而女性到65歲時,在骨密度輕微偏低時就應該開始看醫生和服葯。總之,定期檢測骨密度,及時發現問題和詢問醫生,預防骨質繼續流失,千萬不要等到骨折發生後才意識到骨質疏鬆。
中山大學附屬一院骨科副主任廖威明介紹,現在人們一提到骨質疏鬆就想到補鈣,認為骨質疏鬆就是由於缺鈣引起的,所以補鈣就能預防骨質疏鬆,補鈣骨質疏鬆就好了。實際上,這種說法只說對了一部分,並不完全正確。
原因有兩點:其一,我國的飲食含鈣往往偏低,不像歐美等國家的人習慣喝牛奶,肉食、豆類很豐富,而我國人的奶製品、肉類等消費少,所以從食物中攝取的鈣偏低。人體中骨頭的主要成分是鈣,而人體中鈣主要是從飲食中來,所以飲食中的鈣來源要充分,才能保證有鈣的源泉。其二,補充足夠的鈣才是基礎治療,但是對於發生了骨質疏鬆的人來講,光補鈣是不夠的。因為發生骨質疏鬆,不是完全由於缺鈣引起的,比如絕經後的婦女,隨著雌激素的減少,骨質流失增加,骨質形成減少。即使一邊在補鈣,卻一邊在流失,形成一個漏洞。預防骨質疏鬆關鍵就是要堵住這個漏洞。
補漏洞的方法
目前認為激素替代療法、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雙膦酸鹽和降鈣素等四類骨吸收抑制劑對預防或治療絕經後骨質疏鬆症有效。
激素替代療法(HRT)——適用於絕經婦女骨質疏鬆症的預防,已經公認雌激素對骨具有保護作用。
降鈣素——它是身體中的一種激素,有利於鈣的吸收,同時把鈣轉移到骨里。對於疼痛也有很好的治療作用,但是需要注射,所以不方便。另外還有一種是鼻噴劑。
雙膦酸鹽類——近30年來,雙膦酸鹽類葯物已發展成為最有效的骨吸收抑制劑。由於它能減少各種原因引起的骨吸收,因此被用來預防和治療原發性骨質疏鬆症。
維生素D——維生素D能促進鈣的吸收,老年人由於各種器官功能衰退,腸道功能也下降,在治療骨質疏鬆時應補鈣+維生素D。
市面上有三種維生素D:
沒有活性的維生素D(鈣爾奇),進到體內需要經過肝、腎的代謝,才會轉化成活性的維生素D。
有活性的維生素D——αD3,它是單羥的維生素D,不需要在肝腎轉化直接發生作用,但只有一個活性。
完全有活性維生素D,是雙羥的維生素D,不需要在肝腎代謝,有顯著的生物活性,能直接發揮調節血鈣和促進骨形成的作用。
從療效上講,當然是有活性的維生素D的好,但是如果是肝腎功能正常的人群,則不需要羥化的維生素D。另外,建議服鈣片的時候連同維生素D一起服用。還要提醒的是,即使購買鈣片,都需要咨詢醫生。
什麼情況需要服葯治療
骨質疏鬆最嚴重的危害就是疼痛和骨折,最常見的是腕部骨折、脊柱骨折、髖部骨折。如有骨質疏鬆,輕微外力就可引起這三大部位骨折。以下四點是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的危險因素:
(1)曾經有過骨折史。這種骨折不是外界的暴力引起,而僅僅是輕微的外力作用(如摔倒)引起的骨折。或者是父母有過骨折史,尤其是母親有過骨折史,其子女會成為高危人群。
(2)身材偏瘦。臨床中發現有趣的現象,比較肥胖強壯的人不太容易發生骨質疏鬆,而身材瘦小的人卻容易發病。
(3)有不良生活習慣。
(4)需要服用皮質激素葯物治病的人。
有兩個以上的危險因素,再結合醫院檢測骨密度,檢測結果顯示骨質疏鬆達到嚴重或中度的程度時,通常醫生會建議患者使用葯物進行治療。服用葯物一般要服用半年到一年才能發揮改善骨質量的作用。
如何預防骨質疏鬆
葯物治療骨質疏鬆只是一個方面,而預防才是最重要的。只有骨質儲備得越多,到了年老時發生骨質疏鬆的程度才會減慢或者減輕,所以,在青年時就應關注自己的骨骼,儲備更多的骨量。
★營養要均衡。現在雖然食品種類豐富,但很多人還是沒有合理地進食,比如有些人為了減肥,不吃肉類,其實骨中很需要蛋白質,過度減肥對骨骼不利。
★適量的運動。無論哪一種運動,跑步、打球、登山都會鍛煉骨骼。因為運動會刺激骨骼,骨頭受到應力的作用後會變得更加堅硬。
這兩點對於預防骨質疏鬆是最重要的,當然也有些不良的生活習慣也容易破壞鈣的吸收。
●喝酒。從流行病學統計顯示,喝酒的人容易發生骨質疏鬆。
●吸煙。絕大多數吸煙者是從青少年開始,那時正是骨量獲得的關鍵時期,吸煙可能影響最佳骨峰值的獲得,增加了老年後的骨質疏鬆症和骨折的發生率。
●葯物中含有的激素。比如過敏性鼻炎、哮喘等葯物中使用的激素能引起骨質疏鬆。所以醫生在用葯時需要注意。
●偏食或者是過度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