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質疏鬆 > 骨質疏鬆如何界定

骨質疏鬆如何界定

發布時間:2021-05-13 10:27:15

1、骨髓被定義為填充於長骨的骨髓腔和骨松質的間隙內,那其餘三種類型的骨,短骨、扁骨、不規則骨,應該也是

沒有一定是長骨。其他骨的骨松質之間網存著的也是骨髓。長骨是骨髓腔,其他骨是骨松質間隙。這個問題不用太糾結。教科書也未必能寫全。

2、我家老人確定是脊椎骨質疏鬆,腰部經常疼痛,請問有什麼好的醫治方法?萬分感謝!!

骨質疏鬆的原因,必須正確適量的補鈣,才可以改善現有的症狀,切記不要買健字、和食字、系列的鈣,要買准字系列的該去用,必要時就去醫院用一些骨密鈣給用一下。平常就是一定要減少活動量,以免骨質疏鬆引起腰部的壓縮性骨折,和下肢的骨折,那個就比較麻煩的。飲食上以豆製品貝類,蝦類鈣質最豐富。

3、骨母質的定義

鈣與人體健康

夏樹林等

鈣是一種生命必需元素,也是人體中含量最豐富的宏量金屬元素,含量僅次於C、H、O、N。正常成人體內總鈣可達1 000~1 200 g,約占人體體重的2%左右。其中99%以上的鈣存在於骨骼、牙齒中、餘下的不足1%的鈣分布在體液及其它組織中。

1 鈣在人體中的存在形式

鈣是骨骼和牙齒最基本的構成成分。骨中的鈣主要以磷酸鹽,其次以碳酸鹽、檸檬酸鹽以及少量氯化物和氟化物的形式存在。磷酸鈣有兩種,一種是不定形或非晶相體,含有水合的磷酸三鈣和次磷酸鈣,另一種是粗糙的結晶相,通常是以羥磷灰石的形式存在。骨晶格的統一單位是一個含有18個離子的結構,但在對生物體中的羥磷灰石的研究中發現,骨礦物質的羥磷灰石部分並不一定具有理想化學計量構成的完整性。

如鍶(Sr)、鐳(Ra)、鈈(Pu)、鉛(Pb)和氟(F)也可以被吸收並結合到晶體中。人牙齒表面的牙釉質,除5%水外,全部由嵌入有機基質中的無機物-羥磷灰石及氟磷酸石組成。其中羥磷灰石所佔比例超過98%,結構非常緻密,成為人體中最硬的部分。牙本質、牙骨質的結構與骨相似。

存在於軟組織、細胞外液和血液中的鈣以游離的或結合的離子狀態存在,稱為混溶池鈣。血漿中的鈣,一半以離子形式存在,另一半的大部分以與蛋白相結合的非離子形式存在。通常血漿中鈣的濃度為9~11 mg/100 ml(無年齡、性別差異)。

2 鈣在人體中的生理功能

鈣在機體各種生理和生化過程中起重要的作用。除骨鈣外,尤其是混溶池鈣是維持所有細胞正常生理狀態所必需的。它能降低毛細血管和細胞膜的通透性,防止滲出,控制炎症和水腫;參與血凝過程,凝血因子VI即是Ca2+;參與體內許多酶系統(如:ATP酶、琥珀酸脫氨酶、脂肪酶、蛋白分解酶等)的激活;對參與細胞代謝的大分子合成、轉變的酶有調節作用;同神經肌肉興奮的產生、神經沖動的傳導、心臟的正常搏動有關;而鈣、鎂、鉀、鈉保持一定比例是促進肌肉收縮、維持神經肌肉應激性所必須的,如果血液中鈣離子濃度下降,神經組織就會變得過於興奮,導致手足搐搦,另一方面,高血鈣則抑制神經興奮。此外,鈣還有參與體內激素分泌、維持體液酸鹼平衡等功能。

Ca2+在細胞中的許多生理作用幾乎都是通過與一些特殊的蛋白質(受體)相結合的形式進行的,如鈣調蛋白:在靜止細胞漿中Ca2+的濃度是10.7~10.6 mol/L,此時,Ca2+不能與鈣調蛋白結合;當細胞受到刺激,Ca2+濃度增達10.6 mol/L或更高時,鈣調蛋白即與Ca2+結合成復合物,鈣調蛋白與Ca2+特異性地結合後,構象發生改變,Ca2+與鈣調蛋白的復合物即可發揮作用。因此,Ca2+不僅是肌肉收縮的調節者,同時還是一種重要的第二信使物質。

3 人體對鈣的吸收

膳食中鈣的吸收主要在pH較低的小腸上段。食物中的鈣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經過消化過程變成游離鈣才能被小腸吸收。腸鈣吸收過程是以主動轉運過程,即抗濃度梯度和抗電化學梯度的主動吸收為主,這是消耗能量的,而且是依賴於維生素D及其代謝產物的轉運過程。除主動轉運外,腸鈣的吸收還有被動彌散過程,即依賴濃度梯度的吸收過程。當小腸內鈣濃度較低時,鈣的主動轉運過程佔主要地位,幾乎沒有被動彌散吸收;當小腸腔內鈣濃度增高時,被動彌散吸收過程佔主要地位。

鈣的吸收與年齡有關。隨著年齡增長其吸收率下降,嬰兒對鈣的吸收率超過50%,兒童約為40%,成年人只為20%。一般40歲以後,鈣的吸收逐漸下降,老年人的骨質逐漸疏鬆與此有關。骨質疏鬆症是以骨量降低、骨組織的化學成分異常、顯微結構退行性變化和骨折的危險性增高為特徵。它的臨床表現為軟弱無力、腰背疼痛、骨骼變形。在早期可無明顯的自覺症狀,它通常是緩慢地潛入體內而不為察覺,只有當骨質喪失達30%時,才可能出現駝背和全身變矮情況,很多患者常因此而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骨質疏鬆主要分為兩大類:即原發性骨質疏鬆和繼發性骨質疏鬆。繼發性骨質疏鬆往往是由於某些疾病或某些原因誘發,原發性骨質疏鬆是由於年齡增加或婦女絕經後骨組織發生的一種生理性變化。還有一種原因不明的特發性骨質疏鬆症,多發生在青壯年或少年,此病例多有遺傳家族史。但是無論是先天、後天、原發、繼發,都與鈣缺乏關系密切。患者首先是喪失骨母質,逐漸脫鈣。故平時少見陽光或肝腎疾病,體內不能生成1,25-二羥維生素D,影響鈣磷代謝;絕經婦女雌性激素減少;老年人肝腎功能衰退,均可使1,25-二羥維生素D生成減少,造成鈣攝入量不足,故這兩種情況特別容易引起骨質疏鬆。由於對骨質疏鬆症還缺乏有效的治療,一旦發生骨折就難以恢復。因此,骨質疏鬆的預防比治療更重要。大多數研究已經表明,在與年齡或絕經有關的骨質丟失後,增加鈣補充只能起到減少骨質丟失,維持骨量水平的作用,並不能有效而持續地增加骨量。而要降低骨質疏鬆的發生率,學者們普遍認為,在生命前期(兒童期、青春期、成年早期)通過合理的營養和鍛煉來獲得遺傳規定的最大峰值骨量,是預防生命後期骨質疏鬆症的最佳措施,而高鈣攝入的人其骨密度高,在逐漸進入老年時則可推遲和延長骨骼中鈣損失的過程,進而不易發生骨折。

4 鈣的攝入量

我國人口攝入鈣量不足的問題較為突出,而膳食普遍低鈣的主要原因是食物搭配不當,各種膳食結構不合理,尤以食物中鈣的主要來源是植物性食物,乳製品較少。因此,注意改變目前不當的飲食習慣,提倡多吃富含鈣的食物,通過食物或曬太陽等措施保證足夠的維生素D的攝入,並經常運動,才能有效地預防骨質疏鬆。我國規定每日膳食中鈣供給量見下表。

食物中鈣的來源以奶及奶製品最好,不但含量豐富,而且吸收率高,是人體最理想的鈣源。蔬菜、豆類和油料種子含鈣也較多、各種瓜子、芝麻醬、蝦米皮、發菜、海帶等含鈣也特別豐富。

在膳食中,不利於鈣的吸收因素有:①食物中的植酸和草酸可與鈣結合成不溶性的鈣鹽影響鈣的吸收。植酸為六磷酸肌醇,在糧谷類食品中含量較多,某些蔬菜草酸較多。有些蔬菜不但自身所含的鈣不能被吸收利用,還影響到同時攝入的其它食物中鈣的吸收,如菠菜、莧萊、蕹菜、芋葉菜等。②一些食物中含有過多的鹼性磷酸鹽等,在腸腔內與鈣結合成不溶性的鈣鹽,會減少鈣的吸收。③過高的脂肪攝入或消化不良,可由於大量脂肪酸與鈣結合成為不溶性鈣皂物,而從糞便中排出,尤以含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油脂為明顯(這個過程也會引起脂溶性維生素D的丟失),引起鈣吸收降低。④膳食纖維中的糖醛酸殘基與鈣結合,形成不溶物也影響鈣的吸收。⑤大量攝入蛋白質亦可使尿鈣排出增加。⑥膳食鈣磷比例低於1∶2時,鈣從骨骼中的溶解和脫出增加,嚴重時可造成骨質疏鬆。有利於鈣的吸收的因素有:①維生素D是促進鈣吸收的主要因素。②某些氨基酸如賴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等,可與鈣形成可溶性鈣鹽,有利於鈣吸收。③乳糖可與鈣螯合成低分子可溶性物質,促進鈣的吸收。此外,人體對鈣的需要量大時,鈣的吸收率增加,反之則吸收率降低。因此,在選用食物時應注意其草酸和植酸的含量,並採用適當的措施去除妨礙鈣吸收利用的因素;避免菠菜、莧菜等與豆腐、牛奶、高脂飲食同餐,同時還要多食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

當攝入鈣量不足時,在兒童常可引起生長遲緩、新骨結構異常、骨鈣化不良,骨骼變形,出現佝僂病。一般人在缺鈣初期,只是發生可逆性的生理功能障礙,心臟出現早搏、情緒不穩、睡眠質量下降。長期鈣攝入不足,血鈣降到一定濃度時,引起甲狀旁腺激素分泌增強,動員骨鈣進入血液,骨骼脫鈣,導致骨質疏鬆,在很小外力作用下就可能出現骨折,脊柱骨也難於承受身體重量而壓縮變形。對中老年人,在缺鈣骨質疏鬆的同時,還可能出現骨質增生,當骨鈣進入血液,血鈣濃度上升,刺激甲狀腺濾泡旁細胞對降鈣素的分泌增多,降鈣素使成骨過程加強,鈣磷沉積增多,加速新骨的形成,在關節端出現骨質增生或骨刺。

人群流行病調查表明,高血壓病人的鈣攝入量較低,某些高血壓病的發生與鈣攝入不足有關。對中老年人,由於甲狀旁腺激素的作用大量骨鈣進入血液後,一方面沉積於血管壁等軟組織,另一方面使血管平滑肌細胞對Ca2+通透性發生變化,細胞內Ca2+增多,細胞出現生理異常,導致血管平滑肌持續性收縮,而使動脈血壓升高。另外,膳食中高鈣能夠降低血漿膽固醇水平,從而抑制動脈粥樣硬化出現。

鈣與人體腫瘤有關,研究表明高鈣膳食有阻抑結腸癌發生的作用,鈣攝入水平高的男性與攝入水平低的男性相比,患結腸癌的危險性要低,這可能與鈣對人類結腸粘膜上皮細胞的過度增生有抑製作用有關。

另外,當人體血鈣濃度低時會出現低血鈣性手足搐搦、腎結石,嚴重時會引起呼吸肌痙攣造成窒息。

由於意識到鈣對人體生理活動的重要性,人們的補鈣意識普遍增強,但應注意的是,人體過多的攝入鈣也是有害的。人體內鈣過量,體內對鈣的調節失調、會使骨骼脫鈣,引起軟骨病;鈣過量還能引起腎衰、軟組織鈣化、易興奮、頭痛、便秘等病症。

自生物學教學,2000年第9期

4、世界衛生組織將骨質疏鬆症定義為:一種因骨量低下,骨結構破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徵的全身

1993年在香港舉行的第四屆國際骨質疏鬆研討會上,骨質疏鬆才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並得到世界的公認:原發性骨質疏鬆是以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徵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於發生骨折的一種全身性骨胳疾病。
原話正確。

5、老人被打輕傷二級又因骨質疏鬆判定為輕微傷

本人被打岡上肌肌健斷裂手術六個月後造成功能損失,因該是什麼傷勢

6、骨質疏鬆症的定義是什麼?

骨質疏鬆症是一類伴隨增齡衰老或醫學原因引起的,以骨量丟失骨組織顯微結構破壞骨脆性增加骨強度下降骨折危險頻度增大,以骨痛骨密度降低易於發生骨折為主要臨床特徵的代謝性全身性骨骼疾病骨折是骨質疏鬆症最嚴重的後果

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是一種系統性骨病,其特徵是骨量下降和骨骼的微細結構破壞,表現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險性大為增加,即使是輕微的創傷或無外傷的情況下也容易發生骨折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在骨折發生之前,通常無特殊臨床表現該病女性多於男性,常見於絕經後婦女和老年人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質疏鬆症發病率處於上升趨勢,在我國乃至全球都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健康問題

骨質疏鬆是Pornmer在1885年提出來的,但人們對骨質疏鬆的認識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逐漸深化的早年一般認為全身骨質減少即為骨質疏鬆,美國則認為老年骨折為骨質疏鬆直到1990年在丹麥舉行的第三屆國際骨質疏鬆研討會,以及1993年在香港舉行的第四屆國際骨質疏鬆研討會上,骨質疏鬆才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並得到世界的公認

世界衛生組織(WHO)關於骨質疏鬆症的定義是:原發性骨質疏鬆是以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徵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於發生骨折的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每年的10月20日為「國際骨質疏鬆日」該定義中:①骨量減少:骨礦物質和基質等比例的減少;②骨微結構退變:由骨組織吸收和形成失衡等原因所致,表現為骨小梁結構破壞變細和斷裂;③骨的脆性增高骨力學強度下降骨折危險性增加,對載荷承受力降低而易於發生微細骨折或完全骨折可悄然發生腰椎壓迫性骨折,或在不大的外力下發生橈骨遠端股骨近端和肢骨上端骨折等

7、為確定是否患有骨質疏鬆症,還應做何種檢查

可以行骨密度檢測,拍片看看,一般腰椎片。

8、切除子宮卵巢後多長時間會骨質疏鬆

你好,切除卵巢後刺激撤退,容易導致,沒有時間界定

9、關於骨質疏鬆症的定義以下哪項說法不正確

骨質疏鬆是我們的生活中比常見的一種骨科疾病.面對這樣的疾病都會選擇相應的食補方法來幫助我們改善這一病症.
1、補充脂溶性維生素活性維生素D3對骨健康作用是雙重的,補充足夠維生素D,不僅可以提高骨密度,也可提高骨強度.維生素A參與骨有機質膠原和黏多糖的合成,對骨骼鈣化有利,飲食不足時,應再額外補充維生素A.
2、注意鈣磷比值鈣磷比值應以1~1.5:1為好.
3、充足微量元素補鈣同時,補微量元素鋅和銅比單純補鈣效果好.氟對骨骼與牙齒形成有重要作用.氟化物對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治療范圍是每天吸收10~20mg氟.
4、合理補鈣多吃富含鈣食物,飲食中鈣攝入不足,每天補鈣劑500~1000mg.
5、適量蛋白質蛋白質不足可能是導致營養不良兒童出現骨骼生長遲緩和骨質量減少的重要病理學因子.

10、猝死屬於意外傷害保險的理賠范圍嗎,如何界定?

劉艷波律師解答:您好,猝死是疾病死亡,屬於壽險。而意外傷害保險是指投保人繳納一定數額的保險費,保險人承諾於被保險人在遭遇特定范圍內的災害事故致身體受到傷害,而造成殘廢或死亡時給付保險金的行為或合同。這里所指的造成被保險人意外傷害的災害事故應具備外來的、突發的、非本意的和非疾病的四大要素。所謂外來的,指傷害原因為被保險人自身之外的因素作用所致。如機械性的碰撞、摔砸、打壓以及咬傷、燙傷、燒傷、凍傷、電擊、光輻射等因素所致的物理性損傷及酸、鹼、煤氣毒劑等因素所引致的化學性損傷。這些外來的因素需致人體外表或內在留有損害跡象。所謂突發的,是指人體受到猛烈而突然的侵襲所形成的傷害。傷害的原因與結果之間具有直接瞬間的關系。所謂非本意的,是指非當事人所能預見,非本人意願的不可抗力事故所致的傷害,對於傷害的結果是意外,而原因非意外的傷害不能認定為意外傷害。所謂非疾病的,是指損害的造成不是由被保人身體本身的因素或疾病引起的。如骨質疏鬆導致的病理性骨折或肝炎病毒引起的爆發性肝炎,均為疾病所致的傷害。認定意外傷害保險事故時必須同時滿足以上四個要求猝死雖然屬於突發的,非本意的,但由於不是外來的,更不是非疾病導致的,所以不符合意外險定義。

與骨質疏鬆如何界定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