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密度的測試意義
人體骨礦物質含量與骨骼強度和內環境穩定密切相關,因而是評價人類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在生理狀態下,人體骨骼中骨礦物質含量隨年齡不同而異,在病理狀態 下,某些葯物可導致骨礦含量改變。因此人體骨礦含量的定量測定已成為現代醫學的一個重要課題。骨礦的常規檢測主要是通過對人體骨礦含量測定,直接獲得骨礦 物質(主要是鈣)的准確含量,它對判斷和研究骨骼生理、病理和人的衰老程度以及診斷全身各種疾病均有重要作用。正常人骨礦含量與性別、年齡密切相關。同年 齡組不同性別有差異,女性低於男性。同一性別隨年齡增長發生相應的變化,35-40歲以後骨礦含量出現逐漸下降趨勢,女性尤為顯著。這些生理性變化數據也為疾病的診斷及不同原因所致的骨礦含量改變提供了重要診斷依據。
年齡與性別是影響人骨礦含量的因素之一。嬰兒至青春期骨礦物質含量隨年齡增長而增加,且無明顯性別差異。青春期之後,骨礦含量的增加男性較女性顯著,30-40歲達到最高峰值。以後骨礦物質含量隨年齡的增長逐漸下降,女性下降幅度較男性大。有資料記載對50-65歲婦女橈骨遠端進行測量,每年骨礦物質含量下降率為0.0118g/cm/year;一個老年人其橈骨遠端的骨礦含量比骨峰值下降了39%左右。
體重、身高和骨橫徑也是影響人骨礦含量的因素之一。男性和絕經期前的婦女骨礦含量與身高呈正相關,絕經前和絕經後的婦女骨礦物質含量與體重呈正相關。由於骨橫徑的個體差異,使同齡人群的骨礦含量變化較大。若以骨礦含量/骨橫徑(BMC/BW.g/cm2)對骨礦含量(BMC)進行修正,使同齡人正常曲線變異系數由12%降為9%,用多元回歸法處理,將身高、體重、骨橫徑考慮在內,則變異系數降至6%,老年人的變異系數由20%降至10%,兒童降至8%。
運動和飲食對人體骨礦含量的影響是相當大的。實際觀測證明運動員橈骨及脊柱的骨礦含量明顯高於對照組。攝入鈣相同的情況下,從事體力勞動的人比不活動的人可 保持較高的骨骼健康狀態。骨專家的研究表明高鈣飲食的婦女其平均橈骨骨礦含量高於低鈣飲食的婦女,活動量大而低鈣飲食的婦女可保持較好的骨骼指數。所以注 意飲食調整,多吃含鈣量多的食物,適度體力勞動或運動,可以減少骨量丟失和骨折的危險性。
對正常人不同年齡段骨礦含量檢測,以了解人體骨骼發育、成長和衰老過程中的骨礦含量變化規律。如果年輕人骨礦含量尚未達到高峰值,應採取飲食、葯物同時補鈣,加強鍛煉,使骨礦含量達到高峰值水平。老年人除葯物飲食補鈣外,適當活動和曬太陽,能使骨礦物質含量提高或不繼續降低。單光子骨礦測定議的檢測技術為 臨床提供了一個簡單而非創傷性骨骼測量,由於它具有較高的准確性及精確性,用於觀察人一生中正常骨礦含量的變化及各種疾病對骨的影響和葯物療效,為臨床研 究骨代謝病提供了有利的測量手段。
2、骨密度測試中的T值和z值分別指的是什麼
骨密度的值是將檢查所得到骨密度(=XD)與正常年輕入群的D相比,以得出高出(+)或低於(-)年輕人的標准差(sD)數,是診斷骨質疏鬆症最有意義的數值。z值是將檢查所測得的D與正常同齡人群的球比較而得出的值。雖然z值對診斷骨質疏鬆症的意義不大,但是可以反映骨質疏鬆的嚴重。
對於中老年人,T值更具有臨床判定意義。
當T值為-1到-2.5時,提示骨密度減低,當T值<-2.5時,提示為骨質疏鬆。
對於兒童、絕經前女性及小於50歲男性,更需要看Z值。
但是與T值直接提示為骨質疏鬆不同的是,Z值即便<-2,也只是提示骨密度降低,「考慮」為骨質疏鬆,要確診是否是骨質疏鬆,還要結合實際情況才能判斷。
(2)骨質疏鬆測試變異系數是什麼意思擴展資料
年齡與性別是影響人骨礦含量的因素之一。嬰兒至青春期骨礦物質含量隨年齡增長而增加,且無明顯性別差異。青春期之後,骨礦含量的增加男性較女性顯著,30-40歲達到最高峰值。以後骨礦物質含量隨年齡的增長逐漸下降,女性下降幅度較男性大。
有資料記載對50-65歲婦女橈骨遠端進行測量,每年骨礦物質含量下降率為0.0118g/cm/year;一個老年人其橈骨遠端的骨礦含量比骨峰值下降了39%左右。
體重、身高和骨橫徑也是影響人骨礦含量的因素之一。男性和絕經期前的婦女骨礦含量與身高呈正相關,絕經前和絕經後的婦女骨礦物質含量與體重呈正相關。由於骨橫徑的個體差異,使同齡人群的骨礦含量變化較大。
若以骨礦含量/骨橫徑(BMC/BW.g/cm2)對骨礦含量(BMC)進行修正,使同齡人正常曲線變異系數由12%降為9%,用多元回歸法處理,將身高、體重、骨橫徑考慮在內,則變異系數降至6%,老年人的變異系數由20%降至10%,兒童降至8%。
3、請問高人:在研究中某些指標(激素)測試,批內誤差和批間誤差是什麼?批內變異系數和批間變異系數又是什
去搜索統計學書籍!上面有公式還有一些相關方差和變異系數的解釋
4、骨密度測試的意義
人體骨礦物質含量與骨骼強度和內環境穩定密切相關,因而是評價人類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在生理狀態下,人體骨骼中骨礦物質含量隨年齡不同而異,在病理狀態 下,某些葯物可導致骨礦含量改變。因此人體骨礦含量的定量測定已成為現代醫學的一個重要課題。骨礦的常規檢測主要是通過對人體骨礦含量測定,直接獲得骨礦 物質(主要是鈣)的准確含量,它對判斷和研究骨骼生理、病理和人的衰老程度以及診斷全身各種疾病均有重要作用。正常人骨礦含量與性別、年齡密切相關。同年 齡組不同性別有差異,女性低於男性。同一性別隨年齡增長發生相應的變化,35-40歲以後骨礦含量出現逐漸下降趨勢,女性尤為顯著。這些生理性變化數據也為疾病的診斷及不同原因所致的骨礦含量改變提供了重要診斷依據。年齡與性別是影響人骨礦含量的因素之一。嬰兒至青春期骨礦物質含量隨年齡增長而增加,且無明顯性別差異。青春期之後,骨礦含量的增加男性較女性顯著,30-40歲達到最高峰值。以後骨礦物質含量隨年齡的增長逐漸下降,女性下降幅度較男性大。有資料記載對50-65歲婦女橈骨遠端進行測量,每年骨礦物質含量下降率為0.0118g/cm/year;一個老年人其橈骨遠端的骨礦含量比骨峰值下降了39%左右。體重、身高和骨橫徑也是影響人骨礦含量的因素之一。男性和絕經期前的婦女骨礦含量與身高呈正相關,絕經前和絕經後的婦女骨礦物質含量與體重呈正相關。由於骨橫徑的個體差異,使同齡人群的骨礦含量變化較大。若以骨礦含量/骨橫徑(BMC/BW.g/cm2)對骨礦含量(BMC)進行修正,使同齡人正常曲線變異系數由12%降為9%,用多元回歸法處理,將身高、體重、骨橫徑考慮在內,則變異系數降至6%,老年人的變異系數由20%降至10%,兒童降至8%。運動和飲食對人體骨礦含量的影響是相當大的。實際觀測證明運動員橈骨及脊柱的骨礦含量明顯高於對照組。攝入鈣相同的情況下,從事體力勞動的人比不活動的人可 保持較高的骨骼健康狀態。骨專家的研究表明高鈣飲食的婦女其平均橈骨骨礦含量高於低鈣飲食的婦女,活動量大而低鈣飲食的婦女可保持較好的骨骼指數。所以注 意飲食調整,多吃含鈣量多的食物,適度體力勞動或運動,可以減少骨量丟失和骨折的危險性。對正常人不同年齡段骨礦含量檢測,以了解人體骨骼發育、成長和衰老過程中的骨礦含量變化規律。如果年輕人骨礦含量尚未達到高峰值,應採取飲食、葯物同時補鈣,加強鍛煉,使骨礦含量達到高峰值水平。老年人除葯物飲食補鈣外,適當活動和曬太陽,能使骨礦物質含量提高或不繼續降低。單光子骨礦測定議的檢測技術為 臨床提供了一個簡單而非創傷性骨骼測量,由於它具有較高的准確性及精確性,用於觀察人一生中正常骨礦含量的變化及各種疾病對骨的影響和葯物療效,為臨床研 究骨代謝病提供了有利的測量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