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兒童骨質疏鬆症
兒童骨質疏鬆是的,現在骨質疏鬆的年齡逐漸偏小了,建議要補鈣,但是要吸收好的,現在起哦兒子用的是奈米鈣+鐵的,吃了後感覺食慾明顯增加,而且指甲變硬了好多,兒子也長了,這會兒在網上買了2 瓶
2、寶寶骨質疏鬆、食慾不振,往往是缺少什麼導致的?
小虎都快一歲了還沒出牙,而且食慾一直也不好。虎媽一直以為他是缺鈣缺鋅,一直補鈣補鋅也沒效果。
後來去醫院做了檢查才知道,竟然是缺磷。
這缺磷還真的很少聽人說起,寶寶體內需要磷呢?
寶寶需要多少磷?
事實上磷也是人體中重要成分之一,85%存在骨骼中,15%在軟組織中,占成人體重的0.65%~1.1%,新生嬰兒體重的0.5%,僅次於鈣的第二多的礦物質元素。
人體需要適量的磷,更是兒童成長時不可或缺的營養素。
每日磷攝取建議量:
0~6個月:需要100毫克;
7~12個月:需要275毫克;
1~3歲:需要460毫克。
寶寶缺磷的危害
人體內總磷量的85%~90%存在於骨骼和牙齒中。
磷和鈣結合形成磷酸鈣,是構成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成分。因此一旦缺磷,首當其沖的就是骨骼和牙齒。
寶寶缺磷會引起骨骼、牙齒發育不正常、骨質疏鬆、軟骨病、食慾不振等。
寶寶如何補磷
給寶寶補磷主要還是以食補為主。
磷廣泛存在於動、植物食品中,幾乎所有的食物都含磷,因此人類缺磷是極為少見的。
適合寶寶食用的含磷食物有牛肉、乾酪、魚、海產品、羊肉、肝臟、果仁、花生醬、豬肉、禽肉和全谷粉等。
不過含量最豐富的還屬魚腦,魚腦含有豐富的腦磷脂和卵磷脂,是補腦佳品。
家長可以將以上含磷豐富的食物針對寶寶年齡製作成相應的輔食餵食給寶寶,對於年齡較小的寶寶,建議可以煮成粥給他喝。
維生素D可以促進磷的吸收。
磷在人體內的吸收和排泄大致和鈣一樣。母乳中小孩對磷的吸收量高達85% ,磷的吸收也需要維生素D。
當維生素D缺乏時,血清中的無機磷酸鹽下降,所以注意補充維生素D也有助於磷的吸收。
需要注意的是,含有草酸的食物會抑制磷的吸收,而各種金屬離子鎂、鐵、鋁等也可以和磷酸結合形成不溶性鹽,影響磷的吸收。
另外,過多的鈣的吸收也會與磷形成競爭性抑制,阻礙磷的吸收。因此,在飲食上應該保證磷鈣的合理攝取比例為1:1到1:2。
Tips:食物中的磷含量很豐富,寶寶在添加輔食後只要注意均衡飲食和食物多樣化,一般不會缺磷。
3、孩子要是患了骨質疏鬆症,會出現哪幾個徵兆?
出現這幾個症狀要警惕,您的孩子可能患有兒童骨質疏鬆症
山西省中醫院 骨科
我相信大多數人談起骨質疏鬆的時候,會下意識地認為這是一種只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的一種疾病。
其實,兒童骨質疏鬆症,近些年來越來越受到醫學界的重視。這代表著疾病譜在發生變化:兒童骨質疏鬆不再是一種罕見的現象,發生率在增加!
這在物質高度豐富的時代,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也許,正是營養物質的過剩和運動的缺乏,為兒童骨質疏鬆症埋下了隱患。
大家最關心的可能首先是症狀,換句話說:
兒童骨質疏鬆症,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
很典型,有兩點:
一是反復出現的低創傷性骨折;
二是明顯的(中、重度)後背痛。
什麼叫「反復出現的低創傷性骨折」?
《歐洲臨床骨密度測量兒童立場聲明》對此闡述得比較詳細,方便大家理解:
【假如在10歲之前有2處以上的長骨骨折,或者在任何年齡有3處以上的骨折,或者到19歲以前有超過一次的腰椎骨折,缺乏明確外傷或局部疾病的證據,而獨立於骨密度。】
意思就是,排除大的暴力傷譬如車禍,排除惡性骨病譬如腫瘤、結核等意外,未成年人多次、多處出現骨折,甚至不需要查骨密度,就可以直接考慮兒童骨質疏鬆症的可能。
所以,未成年人不止一次發生骨折,絕不僅僅是淘氣那麼簡單——切不可掉以輕心。
此外,所謂「明顯的(中重度)後背痛」,則是兒童脊柱椎體存在壓縮性微骨折的重要提示。
為什麼?為什麼兒童會出現骨質疏鬆的問題呢?
1.遺傳
骨骼的發育高度依賴於維生素D,這是一種協助人體吸收鈣的物質。
所以維生素D受體基因就是人類骨骼代謝的主要調節基因。而且,這個位於12號染色體,由44000個鹼基和9個外顯子組成的基因,具有明顯的遺傳多態性。
也就是說,人生來就是不公平的:有的人生來成骨能力就強,有的人生來就弱一些。這種沒辦法選擇和改變的事,我們就不多討論了。
2.營養
影響兒童骨密度最直接的因子就是體內鈣和維生素D的水平。
無奈的是,這也是一個不公平的事情:有的孩子是普通玩家,有的孩子是人民幣玩家。
因為,母親孕期鈣和維生素D的水平對於一個人一生的骨健康都有著重要的影響。甚至,不僅僅是鈣和維生素D。母親孕期體內β-胡蘿卜素的水平,也與子女出生後骨骼的發育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
看到此文的媽媽會不會壓力山大啊!
拋開母親的原因,已然是先天不足,後天則更需努力。在不同的發育階段,針對性地進行鈣質和維生素D的監測和補充,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3.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疾病和葯物也是導致兒童骨質疏鬆的原因。譬如,馬凡綜合征,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骨瘤。再如,需要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癲癇葯物、個別抗病毒葯物的兒童......
這些問題少見,而且實在是說來話長,本文就不詳述了。
4.空氣質量——這是另外一個比較讓人郁悶的問題。
空氣中的PM 2.5(大氣細顆粒物)暴露可以明顯地降低各個年齡段人群的骨密度,導致骨質疏鬆——雖然還沒有大的數據統計結果,但是能想像到的是,這將是我們國家幾代人共同的問題。
5.最後一點是最想強調的一點,也是最值得引起大家重視和積極干預的一點:未成年人的行為習慣。
在拋開遺傳因素,母親孕期營養狀況,兒童特殊疾病和葯物服用史,大氣污染...這些我們很難去改變的因素,最重要的、最有干預價值的就是一個孩子的行為習慣。
運動干預對骨骼發育的影響在青春期之前是最為顯著的。
成年人骨質總量的40%是在青春期前後2年內獲得的。青春發育前的青少年通過體力活動可以獲得1%~6%的額外骨量增長.而青春發育後最多隻能獲得0.3%~2%的骨量增長。
這就是告訴大家,兒童青少年期,特別是青春期發育前進行運動,是促進骨骼生長最佳的「黃金窗口期」。
那麼,針對兒童骨骼發育,什麼樣的運動最佳呢?
Saunders教授2016年發表了一篇很有價值的文章,他的研究證實:對於5~17歲的兒童和青年,「高活動+高睡眠+低久坐」行為組合是最健康的行為方式。
所謂高活動,指的是大沖擊量或以力量為主的抗阻練習。譬如,「跳躍運動」。
跳躍運動是目前證實尤其能給予骨骼特別的刺激,促進兒童骨骼發育的作用最為明顯的一種運動方式。
那麼,具體的運動量怎麼掌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