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CI收錄的雜志里,哪些是神經精神科學領域比較頂級的雜志?
以下是從MedSci查詢排名前十的結果(按IF從高到低),供您參考:
NAT REV NEUROSCI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29.51
ANNU REV NEUROSCI
annual review of neuroscience 26.756
LANCET NEUROL
lancet neurology 21.659
NAT NEUROSCI
nature neuroscience 14.191
NEURON
neuron 14.027
TRENDS NEUROSCI
trends in neurosciences 13.32
FRONT NEUROENDOCRIN
frontiers in neuroendocrinology 12.75
ANN NEUROL
annals of neurology 10.746
PROG NEUROBIOL
progress in neurobiology 9.966
NEUROSCI BIOBEHAV R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 9.015
NEUROLOGY
neurology 8.017
2、世界含金量最高的經濟學期刊是哪幾本?
經濟學頂級刊物eca、aer、jpe、qje、res
金融學頂級刊物jf、jfe、rfs,比經濟學頂級刊物的級別要低。
3、植物生理學領域的世界最頂級雜志?
現在的名字叫 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
植物生理學其目的在於認識植物的物質代謝、能量轉化和生長發育等的規律與機理、調節與控制以及植物體內外環境條件對其生命活動的影響。包括光合作用、植物代謝、植物呼吸、植物水分生理、植物礦質營養、植物體內運輸、生長與發育、抗逆性和植物運動等研究內容。
定義
植物生理學(plant physiology)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動規律及其與環境相互關系、揭示植物生命現象本質的科學。
意義
植物生理學是植物學的一部分。但它同時也可看作普通生理學的一個分支。植物的基本組成物質如蛋白質、糖、脂肪和核酸以及它們的代謝都與其他生物(動物、微生物)大同小異。但是,植物本身又有一些獨特的地方,如:①能利用太陽能 ,用來自空氣中的 CO2和土壤中的水及礦物質合成有機物,因而是現代地球上幾乎一切有機物的原初生產者。②植物紮根在土中營固定式生活,趨利避害的餘地很小,必須能適應當地環境條件並演化出對不良環境的耐性與抗性。③植物的生長沒有定限,雖然部分組織或細胞死亡,仍可以再生或更新,不斷地生長。④植物的體細胞具全能性,在適宜的條件下,一個體細胞經過生長和分化,就可成為一棵完整的植株。因此植物生理學在實踐上、理論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發展簡史
產生
植物生理學的起源一般都追溯到16世紀荷蘭人范埃爾蒙的實驗。他把一條柳枝栽在盆中,每天澆水,5年以後柳枝增重30倍,而盆中土的重量減少甚微,因此他認為植物的物質來源不是土而是水。這是第一次用實驗的方法研究植物的生理現象。到18世紀後期和19世紀初期,英國的J·普里斯特利,荷蘭的J·英恩豪斯等人陸續發現了光合作用的主要環節,證明綠色植物能在光下將空氣中的CO2和土壤中的水合成有機物並放出O2。義大利人M·馬爾皮基,英國S·黑爾斯,法國J·B·布森戈,德國J·von·李比希,英國C·R·達爾文等人分別發現或闡明了植物中的物質運輸、水分吸收與蒸騰、氮素營養、礦質吸收、植物的感應性和運動等現象。隨著知識的積累和系統化,1800年,瑞士的J·塞內比埃撰寫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植物生理學》。
走向微觀
19世紀後期德國的J·von·薩克斯首先開設了植物生理學專門課程。在他和他的學生們努力下,植物生理學從植物學中獨立出來,成為一個專門的學科。特別是20世紀20~30年代,由於物理、化學、微生物學和普通生理學的進展以及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的興起,使植物生理學深入到細胞水平。30~40年代進入細胞器水平,如以離體的線粒體、葉綠體來分析呼吸和光合等作用的機理,50年代以後,更深入到大分子的組合,生物膜的結構與功能,離體酶系的作用,以至電子傳遞系統機理等縱深方面,跨入分子水平或亞分子水平,成為分子生物學的一個方面。就研究的時間尺度而論,從范埃爾蒙實驗的5年縮短到幾天,幾小時,甚至縮短到秒級,毫秒(10-3秒)級,微秒(10-6秒)級,納秒(10-9秒)級甚至皮秒(10-12秒)級了。
走向宏觀
植物生理學發展的另一端是走向宏觀。由對植物個體,擴展到群體、群落的研究。因為無論是在人為的農田或自然界中,植物都是聚集在一起,很少單株生存;農業生產也常是以土地面積為單位,而不是按單株來計算產量。因此必須注意群體的結構和活動;植物體與外界環境及其他植物之間的相互影響和關系;通風透光、土壤水肥供應情況以及共生和互斥的現象和機理。這樣植物生理學就與生態學接壤,並發展出了植物生理生態學和生態生理學這兩門分支學科。
定量及模擬階段
近代植物生理學家的研究工作,已部分進入定量的階段,在引入電子計算機等新技術後,開始了對植物生理活動的數學模擬。因為植物幾乎是吸收和轉化太陽能的唯一成員,所以在探討生命起源、開發能源、宇宙航行、地球外生命以及仿生模擬等問題時,植物生理學也是必不可缺的。
最早記錄
遠在3000多年前(公元前14~前11世紀),中國的甲骨文中就有涉及植物生理活動的關於農業耕耘施肥的記述。其後在《氾勝之書》(約公元前100),《齊民要術》(533~544),《天工開物》(1637)等專著中更有許多闡述。明末《天工開物》的著者宋應星(1587~1660)在與范埃爾蒙差不多同時所著的《論氣》一書中曾說:「氣從地下催騰一粒,種性小者為蓬,大者為蔽牛干霄之木,此一粒原本幾何?其餘皆氣所化也。」已明確指出了植物利用空氣來生長。
在中國的發展史
中國比較系統的實驗性植物生理學是從國外引進的。20世紀20年代初,錢崇澍、張珽留學回國後,開始講授植物生理學;李繼侗1927年起先後在南開大學、清華大學,羅宗洛自1931年起先後在中山大學、中央大學、浙江大學、中央研究院,湯佩松自1933年起先後在武漢大學、清華農業研究所等處建立了植物生理實驗室。他們的研究成果至今仍常為國外文獻所引用。他們所教育的第一、二代學生,是國內本學科的主力。30~40年代由於抗日戰爭和戰後國內的動亂,各大學及研究所顛沛流離,植物生理學亦與其他科學一樣未得充分發展,專業隊伍總共不過30人。1949年以後,植物生理的研究和教學工作發展很快,在有關植物生理學的各個領域里,都程度不等地開展了工作,尤其是在光合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有重要意義的結果。目在中國設有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各大地區的植物研究所及各高等院校中,設有植物生理學研究室(組)或教研室(組);農林等部門設立了作物生理研究室(組)。中國植物生理學會自1963年成立後,已召開過4次全國性的代表大會,並出版了論文集。許多省、市、自治區陸續成立了地方性植物生理學會。中國植物生理學會主辦了《植物生理學報》和《植物生理學通訊》兩刊物,北京植物生理學會主辦有不定期刊物《植物生理生化進展》。
學科內容
現代植物生理學研究一般分為以下10個方面。
光合作用
①光合作用。綠色植物的特殊功能。它們有光合色素,能吸收太陽光。色素在受激發後發生電荷分離,電子經過一系列的載體傳遞後,引起氧化還原反應:在一端分解水分子,放出氧氣;另一端還原輔酶Ⅱ,同時造成質子(氫離子)轉移,形成葉綠體中類囊體膜內外的電位差和氫離子濃度差,推動腺苷三磷酸(ATP)的合成。這樣 ,將光能轉變成還原輔酶Ⅱ與ATP中的化學能,最後經過一系列的酶反應,把從空氣中吸入的CO2固定並還原成碳水化合物。[2]
植物代謝
②植物代謝。可以分為兩大方面 ,一方面是合成代謝——將光合作用產生的比較簡單的有機物通過一系列酶反應,組成更復雜的包括大分子的有機物如蛋白質,核酸、酶、纖維素等,構成植物身體的組成部分;或貯存物如澱粉、蔗糖、油脂,以供其生命活動中所需的能量。另一方面是分解代謝——把大分子的物質水解(或磷酸解)成為簡單的糖磷酯 ,再經過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同時產生少量的ATP和還原的輔酶(NADH或NADPH)。
植物呼吸
③植物呼吸。同動物一樣,植物也進行呼吸,但沒有像鰓、肺那樣專門進行氣體交換的呼吸器官。分解代謝所形成的還原的輔酶或幾種簡單的有機酸,經過一系列的電子傳遞(呼吸鏈),最後把吸入的氧氣還原成水。電子傳遞和末端氧化是在線粒體內進行的。電子傳遞同時偶聯著ATP的形成,供應各種生命活動的能量需要。呼吸作用(respiration)是氧化有機物並釋放能量的異化作用(disassimilation) 。有氧呼吸(aerobic respiration)指生活細胞利用分子氧將體內的某些有機物質徹底氧化分解, 形成CO2和H2O,同時釋放能量的過程。無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一般指生活細胞在無氧條件下利用有機物分子內部的氧,把某些有機物分解成為不徹底的氧化產物,同時釋放能量的過程。
植物水分生理
④植物水分生理。植物的生活需要大量的水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用於光合作用和代謝過程,絕大部分是在陽光照射下,氣孔(器)開放、進行光合作用時,從葉面蒸發出去的。陸生植物適應於蒸騰作用對水分的需求,演化出各種結構。由發達的根系從土壤中吸收水分,通過木質部的導管或管胞輸送到地上部的葉和其他器官。進入大氣時所經過的氣孔能控制水分的散失。在乾旱地區的植物,更有減少蒸騰的特殊構造和代謝方式。
植物礦質營養
⑤植物礦質營養。除CO2和水外,植物還需要多種化學元素。需要量較大的氮(N)、磷(P)、鉀(K),是農業上常需以肥料形式施加的元素。需要量次之的為鈣(Ca)、硫(S)、鎂(Mg)、鐵(Fe),是構成植物體內生活物質包括某些酶的必要成分。此外還需一些微量元素,如錳(Mn)、鋅(Zn)、硼(B)、銅(Cu)、鉬(Mo)等。
植物體內運輸
⑥植物體內運輸。植物沒有血液循環系統,但製造有機物質的光合器官(葉子)位於地上,吸收土壤中無機養料和水分的根系處於地下,生殖器官(花、種子、果實)等則要從兩者取得營養物質的供應。適應地上部與地下部之間和各種器官之間物質運輸的需要,植物演化出兩種特殊的通道,即主要輸送水和溶於其中的礦質元素的木質部,和主要輸送有機物的韌皮部中的篩管。
生長與發育
⑦生長與發育。生長主要是通過細胞的分裂和膨大,發育是通過細胞的分化而形成不同的組織和器官。植物的生長發育受內在因素和外界環境的制約,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和季節性。在寒、暖、雨、旱季節變化明顯的地區的植物常有休眠期。種子多在冬季或旱季到來之前形成,在休眠狀態下度過不良環境。從營養生長(葉、莖、根的生長)向生殖生長(分化花芽、開花、結實)轉化的過程常與自然環境的年度變化相偶合。植物有一系列感受環境變化的機制,光周期現象是其中之一。植物的細胞具有很大的全能性,身體許多部分的細胞,離體後在人工培養基中,都可以脫分化而長成愈傷組織。在適當的情況下,又可以再分化,形成根、莖、葉等器官以至長成完整的植株。
植物激素
⑧植物激素。植物沒有神經系統,各器官間的生理活動,除隨營養物的供求關系相互制約以外,大都是通過一些特殊的化學物質來相互調節和控制的。這種化學物質稱為植物激素,它們在某些部位形成,轉移到另一些部位起作用。如最先發現的生長素就是在生長頂端形成,促進下面的細胞伸長。隨後相繼發現許多其他激素,如脫落酸、赤黴素、細胞分裂素、乙烯。除去通過化學物質而調節控制之外,植物中也能有迅速的物理的信息傳導,如電位的變化。
抗逆性
⑨抗逆性。不同植物對不良環境的耐性和抗性的差異很大,有的能在極乾旱的條件下生存,有的能抵抗低溫。品種之間的差異也很大,在自然界中,不同生境中植物的分布很大程度上是由它們對不良環境的抗禦能力決定的。在農業生產上,擴大作物的種植,了解抗逆性的生理機理,有助於採取措施以提高抗逆性,或為育種工作中抗逆品種的篩選提供生理指標。
植物運動
⑩植物運動。生活在水中的低等植物,有些具有特殊器官如鞭毛,可以游泳,作趨光運動。陸生植物雖然著生位置固定,卻並非完全不能運動。根有向地(重力)性,葉子有向光性,是通過生長來運動,稱為生長運動。有些植物能做機械運動,如睡蓮的花晝開夜合;合歡的復葉晚間閉攏;含羞草和食蟲植物豬籠草等,動作更為迅速。
4、中國骨質疏鬆雜志是不是核心期刊
?
5、世界10大著名學術期刊
世界10大著名學術期刊:自然Nature、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科學Science、柳葉刀The Lancet、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細胞Cell、化學評論Chemical Reviews、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化學學會評論Chem soc rev
1、自然Nature
《自然》雜志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學界普遍關注的、國際性及跨學科的周刊類科學雜志,首版於1869年11月4日。
與當今大多數科學雜志專注於一個特殊的領域不同,《自然》是少數依然發表來自很多科學領域的一手研究論文的雜志,許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結果都是以短訊的形式發表在《自然》上。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2018世界品牌500強」,《自然》排名第439。
2、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由美國麻州醫學協會1811年創辦的評審性質醫學期刊和綜合性醫學期刊,始稱《新英格蘭醫學與外科期刊》,經常被列為世界學術期刊醫學領域中擁有最高影響因子之刊物。
期刊內容包含有:主題性之社論,原創性的論文,旁徵博引性的評論性文章,即時短篇論文,案例報告,亦有一獨特的報道項目稱之為《臨床醫學影像》。
3、科學Science
《科學》(英語:Science)是美國科學促進會出版的一份學術期刊。《科學》是發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論文、以及綜述和分析當前研究和科學政策的同行評議的期刊之一。
該雜志於1880年由愛迪生投資1萬美元創辦,於1894年成為美國最大的科學團體「美國科學促進會」的官方刊物。《科學》的科學新聞報道、綜述、分析、書評等部分,都是權威的科普資料。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2018世界品牌500強》榜單,科學排名第383。
4、柳葉刀The Lancet
《柳葉刀》是1823年愛思唯爾(Elsevier)出版公司出版的雜志,1823年由湯姆·魏克萊所創刊,取名「柳葉刀」,寓意著期刊立志成為「照亮醫界的明窗」。該雜志從誕生至今,未曾加入任何一個醫學或科學組織,目前在整個醫學界仍保持著其獨立性和權威性。《柳葉刀》目前主要刊登原創性研究文章、評論文章、社論、書評、短篇研究文章,也有其它一些在刊內常登載的文章,如特刊消息、案例報道等。
5、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
《美國科學院院報》全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簡稱PNAS,和《自然》《科學》齊名,是一種權威綜合性科技期刊,自1914年創刊至今,《美國科學院院報》仍提供高水平的前沿研究報告、學術評論、學科回顧及前瞻、學術論文和美國國家科學學會學術動態的報道和出版,是被引用次數最多的綜合學科文獻/周刊之一。
6、物流領域,國際和國內的最頂尖的雜志有哪些?
據我所知,《物流與供應鏈》雜志主要針對珠三角洲、長三角州、北京、天津、大連、成都等國內主要物流城市發行,單期發行量在2~3萬份上下。內容以還原新聞事件為主,論、談結合,深刻剖析市場、現狀、技術、發展和趨勢。辦刊質量,在國內同領域期刊中較為突出,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歡。\r\n\r\n國內物流與供應鏈領域的期刊除了《物流與供應鏈》雜志,還有《物流技術與應用》、《中國物流與采購》、《物流時代》等幾本不錯的刊物,建議都可以讀一下。
7、世界最頂級的時尚雜志?
訂閱時尚雜志除了去郵局之外,還可以在網上的雜志鋪訂閱,比較方便,網上的評價都還是不錯的。
8、如何快速找到某個領域的頂級期刊?
其實想要找到某個領域的頂級期刊,可以在一些專業的網站裡面去找,因為這些網站裡面都收藏有各種各樣的期刊,所以裡面應該有的,當然除了這種情況,你還可以到一些報亭,在報亭裡面也能找到一些。
9、國際上材料領域比較權威的雜志有哪些,AFM,AM全稱是什麼
國際上權威雜志及其影響因子排名(僅列前十):
1、雜志名稱:Nature Reviews Materials;譯:自然評論材料;影響因子:74.449
2、雜志名稱:Nature Energy;譯:自然能源;影響因子:54
3、雜志名稱:NATURE MATERIALS;譯:自然材料;影響因子:38.887
4、雜志名稱:Nature Nanotechnology;譯:自然納米技術;影響因子:33.407
5、雜志名稱:ADVANCED MATERIALS;譯:新材料;影響因子:25.809
6、雜志名稱: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譯:先進能源材料;影響因子:24.884
7、雜志名稱:Materials Today;譯:今日材料;影響因子:24.372
8、雜志名稱: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譯:材料科學進展;影響因子:23.725
9、雜志名稱: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R-REPORTS;譯:材料科學與工程 -報告;影響因子:22.25
10、雜志名稱:INTERNATIONAL MATERIALS REVIEWS;譯:國際材料評審;影響因子:21.086
AFM全稱為: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M全稱為:Advanced Materials
(9)骨質疏鬆領域頂級雜志擴展資料:
AFM的分類:
AFM可分為以下幾類:
(1) 接觸式﹕利用探針和待測物表面之原子力交互作用(一定要接觸),此作用力(原子間的排斥力)很小,但由於接觸面積很小,因此過大的作用力仍會損壞樣品,不過較大的作用力可得較佳解析度,所以選擇較適當的作用力便十分的重要。
(2) 非接觸式﹕為了解決接觸式之AFM 可能破壞樣品的缺點,便有非接觸式之AFM 被發展出來,這是利用原子間的長距離吸引力來運作,由於探針和樣品沒有接觸,因此樣品沒有被破壞的問題,不過此力對距離的變化非常小,所以必須使用調變技術來增加訊號對雜訊比。
(3) 輕敲式﹕將非接觸式AFM 改良,將探針和樣品表面距離拉近,增大振福,使探針再振盪至波谷時接觸樣品由於樣品的表面高低起伏,使的振幅改變,再利用接觸式的回饋控制方式,便能取得高度影像。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A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