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人容易缺乏哪幾種維生素?
人體對維生素的需要量極少,可一旦缺乏就會引起代謝紊亂,出現缺乏病。其中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PP、維生素B6及維生素c在人體內容易缺乏,這些維生素的缺乏在營養上應該特別引起注意。下面分別介紹一下它們的生理作用、需要量、缺乏症的表現,以及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以便人們可以及時發現及時補充。
維生素A缺乏
維生素A缺乏的主要表現是夜間視力下降,夜盲,眼睛干澀易疲勞,眼乾燥症;皮脂分泌減少,皮膚粗糙,鱗片狀脫落,易感染;兒童、青少年缺乏時可致生長緩慢,發育不良。
天然的維生素A只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植物中的胡蘿卜素進入人體後可在肝臟中轉變為維生素A,所以胡蘿卜素又稱為維生素A原。維生素A最好的來源是動物食品,動物肝臟如雞肝、魚肝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腎臟、心臟、脾含量也較高,而肌肉中則很少或者沒有。綠色植物中含有較高的胡蘿卜素,故也是維生素A的重要來源,而且胡蘿卜素的含量與植物的綠色深淺有密切的關系,葉子顏色越深,胡蘿卜素的含量越高,而且嫩小的蔬菜胡蘿卜素的含量也較高。如果食物中維生素A的含量來源不足,可口服一些魚肝油來補充維生素A。
維生素D缺乏
當維生素D缺乏時,兒童可致生長遲緩、牙齒發育不良,小兒易患佝僂病,老人可致全身乏力、骨質疏鬆,甚至有疼痛、骨折等症狀。佝僂病初期,神經興奮性提高,患兒出現煩躁、夜驚、多汗,頭部常在枕邊轉動摩擦形成「枕禿」,嚴重者逐漸發展為骨骼變形,如0形腿、X形腿、雞胸等。
維生素D在動物的肝臟中含量較高,特別是海魚的肝臟中,其中比目魚、劍魚含量最高。禽蛋類的含量也較高。奶類的含量不高,故以奶類為主食的嬰兒和兒童應補充適量的魚肝油,這樣有利於生長發育。另外,維生素D的另一個重要來源是接受日光的照射,在日光照射下人體皮膚內的膽固醇物質可以轉變成維生素D,對一般成年人來說,經常接受日照,可以不必另外再補充維生素D。但需要注意的是維生素D和維生素A都是脂溶性維生素,可以在體內貯存,如果補充的劑量過高,會引起維生素A、維生素D中毒。
維生素B1缺乏
正常情況下神經系統主要是依靠糖類的氧化獲得能量,當體內缺乏維生素B1時,糖類代謝發生障礙,神經系統的能源不足,以致出現神經系統症狀,表現為心情煩躁、健忘、思想不集中、易疲倦、失眠心慌,嚴重者出現心血管症狀,如心悸、氣喘、血壓低、浮腫。這些症狀也被稱為腳氣病。
維生素B1在植物中分布廣泛,其中谷類、豆類、酵母、乾果含量很高。但谷類中的維生素B1主要存在於穀皮、米糠中,而目前市場上出售的精白米、精白面中,維生素B1幾乎都被去除,所以盡量少吃精製穀米,多吃雜糧。此外,動物內臟中的心、肝、腎、腦及瘦豬肉、蛋類等的含量也較高。
維生素B2缺乏
人體內缺乏維生素B2可出現多種非特異性的症狀,如唇炎、舌炎、口角炎、眼瞼炎、視力疲勞、脂溢性皮炎等。
維生素B2的分布多集中在肝、腎、蛋黃、奶類、酵母以及綠葉蔬菜等少數食物中。但維生素B2在烹調、貯存的過程中損失較大,且遇光易被破壞,故應採用合理的烹調方法。
維生素PP缺乏
缺乏維生素PP會導致癩皮病,其典型的症狀是皮炎(裸露皮膚)、腹瀉及痴呆。
維生素PP廣泛存在於各種動植物食品中,但大多數含量較少,含量較多的是動物肝臟,其次是肉類、豆類、全谷、花生和酵母。在谷類中玉米的維生素PP含量雖高於大米,但玉米中的維生素PP不是游離型的,而是結合型的,不易被機體吸收利用。如在玉米中加入一些鹼可使結合型的變為游離型的,從而有利於吸收。
維生素B6缺乏
維生素B6缺乏時表現為貧血、記憶力減退、神經衰弱,兒童發育緩慢、反應遲鈍。
人體可以從兩方面獲得維生素B6,一方面從食物中攝取,如蛋黃、肉類、魚類、全谷、白菜、豆類中的含量較高。另一方面體內的腸道細菌可合成一部分。一般情況下,成人不會缺乏維生素B6,但是對於孕婦、高溫及受電離輻射、照射環境工作的人,需要較多的維生素B6,而且服用異煙肼和口服避孕葯的人,也應適當提高維生素B6的攝人,因為這些葯物都是維生素B6的拮抗劑,可降低維生素B6的吸收和利用。
維生素C缺乏
維生素C的缺乏往往有季節性特徵。在北方的夏秋季,蔬菜、水果較豐富,故不易缺乏維生素c。但在冬季,蔬菜水果來源缺乏,並且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存放,蔬菜水果中的維生素C有一定的損失破壞,這樣很容易導致維生素c的缺乏,造成人體細胞間質這種粘連物質的合成障礙,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容易發生壞血病,其症狀表現為疲倦、虛弱、急躁、關節疼痛、牙齦出血、牙周炎、鼻出血,嚴重者出現眼結膜、視網膜及大腦出血。另外,在高溫、寒冷、缺氧條件下勞動或生活工作的人,經常接觸鉛、苯、汞、砷等有害物質,所以,應酌情增加維生素C的攝入量。大劑量使用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以免因長期大量的攝人維生素C而產生不良後果。
維生素c最豐富的來源是水果和蔬菜,特別是酸味水果,如橙子、檸檬、柑橘、芥菜、菠菜、辣椒、圓白菜等。肉類雖不是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但在心、肝、腎、腦、胰腺中也有一定含量。
2、骨質疏鬆症患者要補充哪些營養素?
維生素。
維生素C膠原是構成骨質的重要物質,足夠的維生素C對膠原合成時所需的一種重要酶的活性是必要的。因此,維生素C不足可能會導致骨質疏鬆症,而且補充維生素C是非常安全的。雖然維生素C的臨界缺乏對骨質疏鬆症有多大影響並不明確,但為了防備萬一,服用一些也是值得的。
維生素D維生素D是使鈣在腸道被吸收所必要的物質,因此活化維生素D不足就是引起骨質疏鬆的原因。特別是老年人,維生素D的飲食來源應該首推乳製品,如牛奶等。我們前面講過紫外線能刺激某些皮脂製造維生素D,因此陽光也是維生素D的絕好來源。所以每天1—2次,每次10分鍾處於陽光下是解決維生素D不足的絕好辦法。當然不可在陽光最強的時候曝曬,以上午10點以前和下午3點以後為佳。陽光照射後使自身產生維生素D是最好的辦法、因為過量服用的維生素D也是有害的,會增加骨質再吸收。如果在冬季或是寒冷地帶日照不足時,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來確定你的維生素D甩量,一般每天400國際單位的用量是適宜和安全的。
礦物質。
鈣人體中幾乎99%的鈣存在於骨骼中,所以鈣的新陳代謝與骨質疏鬆間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有實驗證明當人體血液內的鈣呈負平衡時,骨骼內的鈣以每日25毫克的速度向血液釋出,久而久之骨骼明顯脫鈣,造成骨質疏鬆,所以避免造成鈣負平衡是防止骨質疏鬆的起碼保證。一般認為,提高鈣的攝入量,特別是對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的兒童和少年來說,保證鈣的攝取量是保證其成長和防止骨質疏鬆的必要措施,另外在哺乳期增加鈣的攝取也可減少骨鈣的流失。
婦女在更年期開始,由於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質丟失的速度較同齡男子要快得多,在絕經後的數年內,丟失得更快。因此,骨質疏鬆是婦女更年期綜合症的一症。這是由於雌激素的分泌減少,導致鈣磷代謝障礙,此時血清鈣是正常的,而x線片可提示骨質疏鬆,骨密度檢查提示其密度下降。這就提示對更年期所引起的骨質疏鬆症,除補鈣外,還必須補充雌激素,盡量減少骨質流失。
我國有關部門推薦的成人鈣攝入量為每日800毫克,但我國傳統膳食結構特點以穀物和蔬菜為主,人們從食物中攝人的鈣量往往每天只有400—500毫克。糾正的方法除盡量食用含鈣豐富的食品外,還需要膳食之外再補充一些鈣。補充鈣的目的不僅是要提高血鈣的濃度,而且要使血液中的鈣沉積在骨骼上,填補已形成的孔隙,加強骨骼的支撐功能。這也是我國近些年來一些鈣製品在宣傳中熱烈強調沉積的原因所在。鈣在消化道的吸收主要在小腸上段進行,並且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大多數鈣制劑在腸內被吸收,進入血液的量不足40%,近年來出現的L—蘇糖酸鈣吸收率較高,且伴隨吸收的蘇糖酸根促進骨基質合成,有利於骨礦物質規則地排列成骨鹽框架結構,促進骨骼的正常生長發育。當你選擇鈣劑時,一定要征詢一下醫生的意見,注意其成分。
氟化物氟化物是牙齒和骨骼形成時必需的一種礦物質,氟存在於海產食物、動物膠和飲用水中。有研究表明,攝取均衡的鈣的同時,配合攝取一定量的緩慢釋放型的氟化物,能刺激患有骨質疏鬆症病人的新骨頭的成長。但是氟並沒有每天推薦攝取量,據某些研究機構統計安全的攝取量在1.5—4毫克。每天的劑量超過20毫克會產生毒副作用。因此,我們在這里提到這一礦物質的意義,僅在於使大家知道它的作用後,盡量注意含氟化物食物的適量攝取。
鎂與硼鎂和硼均是維持正常骨骼健康的非常重要的礦物質,兩者都可減少鈣的流失,硼還可以升高血液中雌激素的含量,這些均可以避免鈣流失。但兩者在我國尚無推行的現成口服制劑,而且鎂吸收過量還容易引起腹瀉,且易損害腎功能,所以我們暫且盡量攝取含鎂食物即可。鎂的良好食物來源,包括香蕉、杏、桃、咖喱粉、麥糠;種子食物如穀物、堅果類和豆莢;還有海產品、干香菇和綠葉蔬菜等。
其他銅、鐵、錳、磷和鋅含量不足時也可能導致骨質疏鬆症的發生,但至今尚未證實額外補充的必要性。目前來說為了保證礦物質的來源充足,最好的方法就是讓飲食多樣化,並遵循本節所提供的飲食建議。抑或一定需要補充以上礦物質,一定要在專科醫師的推薦和指導下進行,均不可自行亂用。
3、骨質疏鬆患者缺乏哪些營養素
骨質疏鬆缺乏營養:
1.蛋白質
蛋白質能促進鈣質與骨細胞結合,強化骨骼,提高骨密度,防止骨質疏鬆症,但是攝入大量蛋白質又可能會增加尿鈣的丟失。
因此,對蛋白質的攝入量最好使用推薦值。理論上成人攝入蛋白質0.8 克/(千克·天)為宜。我國由於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所以成人蛋白質推薦攝入量為1.16 克/(千克·天)。
蛋白質廣泛存在於動植物性食物中,動物性蛋白質質量好、利用率高,但同時也富含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而植物性蛋白質利用率較低。因此,需注意蛋白質互補,適當進行搭配。大豆及其製品、牛奶都是優質蛋白質的重要食物來源,提倡食用。
2.礦物質
礦物質與骨健康具有密切的關系,其中,鈣攝入不足可引起骨質疏鬆。鈣是人體含量最多的無機元素,其中約99%集中在骨骼和牙齒中。鈣的攝入量增加可以提高骨量的峰值,增加骨密度。因此,攝入足量的鈣是人體骨健康保證。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成人鈣適宜攝入量為800 ~ 1200 毫克/ 天。
奶和奶製品含鈣豐富且吸收率高,是鈣的良好來源。鈣含量在小蝦皮、海帶、豆類、芝麻醬和綠色蔬菜中也較豐富。
鉀的主要作用在於維持鈣的動態平衡,尤其是尿鈣的重吸收和排泄。低鉀飲食會增加尿鈣損失,高鉀飲食可減少尿鈣損失。豆類、瘦肉、乳、蛋、馬鈴薯等含鉀都很豐富。
鈉攝入量增加,可使尿鈣排出量增加,骨密度降低,因此預防骨質疏鬆還應減少鈉的攝入量。含鈉高的食物有食鹽、味精、雞精、醬油、松花蛋、腌製品等。
3.維生素
維生素是維持機體生命活動過程所需的一類微量的低分子有機化合物。
維生素D 是膽固醇的衍生物,是一種類固醇激素。人體內的維生素D3 主要由皮膚經日光中的紫外線照射轉化而來,也可從動物性食物中獲取。血漿中維生素D3 直接刺激骨細胞,對骨形成和骨礦化有促進作用,高濃度可增加破骨細胞的數量和活性,促進骨吸收。
臨床研究的結果表明,補充維生素D 可使老年人的骨密度增高,骨折發生率明顯下降。維生素K 是骨骼基質蛋白,骨鈣素的羥化所需,為維持骨骼中骨鈣素的最佳羥化,每天最好有≥ 100 微克的維生素K 攝入。
維生素K 在綠葉蔬菜中含量高,其次是奶及肉類,水果及谷類中含量低。
4、缺乏何種維生素易得骨質疏鬆
A
5、老年人骨質疏鬆,是因為骨中缺少() A.維生素 B.鈣 C.鐵 D.
A、缺乏維生素會導致各種疾病如神經炎、壞血病等,但不會患骨質疏鬆,故不符合題意;
B、鈣主要存在於骨胳和牙齒中,使骨和牙齒具有堅硬的結構支架,缺乏幼兒和青少年會患佝僂病,老年人會患骨質疏鬆,所以符合題意;
C、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會患貧血,所以不符合題意;
D、水是構成人體細胞的重要成分,對人體內的各種化學反應作用極大,但缺乏水不會患骨質疏鬆,所以不符合題意;
故選:B
6、骨質疏鬆症主要是身體缺乏哪種礦物質?
引起骨質疏鬆的病因有多種,不單純是缺乏某些礦物質,例如低體重、性腺功能低下、吸煙、過度飲酒、咖啡及碳酸飲料等、體力活動缺乏、制動、飲食中營養失衡、蛋白質攝入過多或不足、高鈉飲食、鈣和(或)維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攝入少)、有影響骨代謝的疾病或應用影響骨代謝葯物(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肝素、抗驚厥葯、抗癌葯、含鋁抗酸劑、甲狀腺激素、GnRH-a或透析液等)都能引起骨質疏鬆。但一般來說,鈣和(或)維生素D缺乏是常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