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質疏鬆症的表現?
病情分析: 你好,這個骨質增生的話,那麼還是注意一下,這個能夠引起疼痛不適,這個檢查一下,建議可以用些葯物,吃上 指導意見: 加強營養,高蛋白飲食,這個可以用些活血葯物吃上,還有,這個可以用些理療,理遼選<尋※ 唂※風※膏>
冬季是感冒的高發季節,不少人感冒後到葯店購買中成葯進行自我葯療。看到琳琅滿目的感冒類中成葯,一些人不是跟著廣告走,就是望文生義,結果起不到治療作用。面對這些顧客,葯店葯師應熟悉中醫對感冒症狀的分型,向患者對症薦葯。
中醫將感冒分為三種類型,即風寒型、風熱型和暑濕型。風寒感冒的特點是惡寒重,發熱輕,頭痛,關節疼痛明顯,鼻塞聲重,流清鼻涕,口不渴,咳嗽時吐稀痰,咽喉疼痛不明顯,舌不紅,苔薄白而潤。風熱感冒的特點是發熱重,惡寒輕,咽干而痛,甚至咽喉、扁桃體紅腫疼痛,鼻塞,流黃稠鼻涕,口渴想喝水,舌邊尖紅,苔薄黃。暑濕感冒多發於夏季,冬季少見。
針對這三種感冒類型,感冒類中成葯也分為風寒感冒葯、風熱感冒葯、暑濕感冒葯。治療風寒感冒的中成葯有風寒感冒沖劑、荊防沖劑、感冒清熱顆粒(沖劑)等;治療風熱感冒的中成葯有風熱感冒沖劑、羚翹解毒丸、桑菊感冒片、銀翹解毒顆粒(沖劑)、銀柴沖劑等。冬季感冒一般是風熱和風寒混雜表現,病人依類型選葯比較困難,如果自我葯療,根據症狀選葯比較方便。
以咳嗽、流涕為主,伴低熱,周身酸痛的感冒初起時,應選感冒清熱沖劑。
咳嗽偏輕、白痰,首選急支糖漿。
咳嗽偏重、有痰色黃,流涕輕,不發熱,症狀已有幾日,可選羚羊清肺丸。
感冒初起,發熱38℃以上,可選用羚翹解毒丸。
冬季感冒一般為內里積熱,外感風寒,病人多有上火表現。咽痛輕者可用西羚解毒丸或感冒清熱沖劑加板藍根;咽痛重伴口乾、口渴、喜涼、低熱、大便干者,應用感冒清熱沖劑加牛黃上清丸;久咳痰少、口乾舌燥、體質偏弱者宜用川貝類咳嗽糖漿,而痰多、體質強壯,有上火表現的不宜用,以免加重病情。當痰多、咳重並伴胸悶時,葯師應建議患者到醫院看中醫,吃一些湯葯,不宜再服任何止咳糖漿了。
2、中老年常見病症骨質疏鬆症特徵及治療方法是什麼?
【疾病綜述】骨質疏鬆是老年人腰腿痛的原因之一,60歲以上男性10%、女性40%患有此症,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80歲以上的老人絕大多數有骨質疏鬆,但大約有一半人可以沒有明顯的症狀。
【病症特點及確診】臨床表現是常有周身骨痛、乏力,俗話說。「人老骨頭硬」,事實上正相反,由於骨質疏鬆,骨密度減低,骨頭很不結實,容易發生骨折,尤其是瘦弱的老人,骨折的發生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最常見的骨折部位是胸腰椎、股骨頸,脊柱椎骨的骨折多是壓縮性骨折,可能引起許多繼發症狀,脊柱變形、向後凸出,腰背部肌肉韌帶容易疲勞,疼痛加重,特別是咳嗽、舉重物、身體前屆時明顯。嚴重時可累及脊髓神經根,可表現為坐骨神經痛,使行動困難。高度變形的脊柱,使病人身高下降,逐漸變得很矮,胸廓產生畸形,肺活量明顯減少,影響心臟功能。
關於骨質疏鬆的原因是因為骨質中鈣的排出增多,吸收減少的緣故。老年人由於易患關節炎或其他疾病,使行動緩慢,活動減少,久坐或久卧都可以造成骨質疏鬆。
【治療原則】年老後由於食慾減退,飲食減少,營養缺乏,鈣的攝入量就會減少,鈣的代謝與維生素D的代謝有很大關系,老年人由於缺乏戶外活動,日光照射的機會少,影響維生素D的吸收,因此也影響鈣的吸收。蛋白質與維生素C、維生素A對正常的成骨細胞活力也相當重要,如身體缺乏這些東西,也容易造成骨質疏鬆。絕經期以後的婦女,由於缺乏雌性激素,減低了對抗甲狀旁腺激素的作用,因此使骨質吸收加速,造成骨質疏鬆。
人從40歲以後由於退行性變,骨的生成減少,吸收增多,因此使骨皮質變薄,髓腔增寬,但仍保留它的基本結構,這時的骨頭猶如雞蛋,骨皮質薄似蛋殼,充滿髓腔的脂肪和少量的骨小梁如蛋清、蛋黃,脆弱易碎,這就是老年人為什麼遭受輕微的外傷或用力稍猛就發生骨折的原因所在。
骨質疏鬆的診斷主要依靠X線照片,可看到骨密度減低,骨小梁稀疏,全身骨骼中以海綿狀骨最先發生,例如脊柱的椎骨,當骨質礦物質減少30%~50%以上的時候,X光片上才能見到改變,從骨質開始疏鬆到X光片上出現改變大約要10年。
【預防指導】預防骨質疏鬆的主要方法是鼓勵老年人多作戶外活動,多曬太陽,使皮膚合成維生素D的能力增加。多做體育鍛煉。食物中應吃含鈣與維生素D較豐富的食品,如牛奶、雞蛋、豆製品、蘿卜纓、雪裡蕻、油菜、香菜和海帶等。是否需服鈣片(葡萄糖酸鈣與乳酸鈣)或魚肝油,由醫生根據情況而定。
用雌激素(如己烯雌酚)與雄激素(如丙酸睾丸酮)合並治療老年性骨質疏鬆症療效好,副作用少。但如單獨大量用雌激素,對老年婦女有使子宮內膜增厚、子宮出血與乳腺增生等不良副作用,應當注意。
3、老年人得了骨質疏鬆症狀表現在哪些方面
骨質疏鬆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一旦發現要及早進行檢查治療。
下面就來說說得了骨質疏鬆有哪些症狀表現,以便大家在生活中引起對此病的重視。
骨質疏鬆的症狀有哪些:
一、疼痛: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最常見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見,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兩側擴散。坐位時疼痛減輕,直立時後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劇,日間疼痛輕,夜間和清晨醒來時加重,彎腰、肌肉運動、咳嗽、大便用力時加重。相關閱讀:得了骨質疏鬆有哪些危害
二、質疏鬆加重,駝背曲度加大:致使膝關節攣拘顯著。
三、骨折:這是退行性骨質疏鬆症最常見和最嚴重的並發症。
四、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脊椎後彎,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換氣量顯著減少,患者往往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
通過以上的介紹,相信對骨質疏鬆的症狀有了一定的了解了,所以當身體發現不適的時候,要及時的前往醫院進行檢查。
希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4、怎麼診斷老年人是否存在骨質疏鬆症?
老年人骨質疏鬆,常因發生脊柱或股骨上端骨折或腰背抄痛而就醫。比較常見的具體表現有急性胸腰段壓縮性骨折、急性或慢性腰骶巧部疼痛和脊柱彌漫性疼痛等。
簡單講,老年人骨質疏鬆很容易引起骨折,以及發生莫名其妙的襲骨骼疼痛。真正確定是否存在骨質疏鬆,必須藉助X線攝片,典型病例可以看到疏鬆的骨骼呈密度降低,骨質的骨小梁稀疏知和明顯脫鈣現象。
老年人骨骼由於骨膠原和骨粘蛋白道等減少,無機鹽的增加,以及骨骼蛋白質代謝的障礙,本身都有一定程度的疏鬆變化。嚴格講,只有出現以上症狀表現,才能稱為骨質疏鬆症。
5、骨質疏鬆症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1.疼痛疼痛是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最常見的症狀,以腰背痛多見,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兩側擴散,仰卧或坐位時疼痛減輕,直立時後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劇,日間疼痛輕,夜間和清晨醒來時加重,彎腰肌肉運動咳嗽大便用力時加重
一般骨量丟失12%以上時即可出現骨痛老年骨質疏鬆症時,椎體骨小梁萎縮,數量減少,椎體壓縮變形,脊柱前屈,腰背部肌肉為了糾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縮,肌肉疲勞甚至痙攣,產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亦可產生急性疼痛,相應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強烈壓痛及叩擊痛,一般2~3周後可逐漸減輕,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壓迫相應的脊神經可產生四肢放射痛雙下肢感覺運動障礙肋間神經痛胸骨後疼痛(類似心絞痛),也可出現上腹痛(類似急腹症)若壓迫脊髓馬尾還會影響膀胱直腸功能
2.身長縮短駝背多在出現疼痛後發生脊椎椎體前部幾乎多為松質骨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體的支柱,負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負荷量更大,容易壓縮變形,使脊椎前傾,背曲加劇,形成駝背,隨著年齡增長,骨質疏鬆加重,駝背曲度加大,致使膝關節拘縮顯著每人有24節椎體,正常人每一椎體高度2cm左右,老年人骨質疏鬆時椎體壓縮,每椎體縮短2mm左右,身長平均縮短3cm~6cm
3.骨折這是退行性骨質疏鬆症最常見和最嚴重的並發症,它不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經濟負擔,而且嚴重限制患者活動,甚至縮短壽命據我國統計,老年人骨折發生率為6.3%~24.4%,尤以高齡(80歲以上)女性老人為甚骨質疏鬆症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橈骨遠端骨折(Colles骨折)多見,老年期以後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見一般骨量丟失20%以上時即發生骨折BMD每減少1.0DS,脊椎骨折發生率增加1.5~2倍脊椎壓縮性骨折約有20%~50%的病人無明顯症狀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發生後,脊椎後彎,胸廓畸形,可造成肺活量和最大換氣量顯著減少,肺上葉前區小葉型肺氣腫發生率可高達40%老年人多數有不同程度肺氣腫,肺功能隨著增齡而下降,若再加骨質疏鬆症所致胸廓畸形,患者往往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
一旦骨質疏鬆症症狀產生,造成體型改變,對愛美的人是一種打擊,加上疼痛行動不便骨折手術的醫療費支付等,對個人家庭及社會都是極大的負擔目前醫學界還未有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幫助已疏鬆的骨骼恢復原狀,因此,預防保健很重要,從年輕時就應該開始「護骨」
6、老年性骨質疏鬆症
如果補鈣,就應用含維生素D3的復合制劑,如碳酸鈣D3片效果尚好。另外可以用阿倫磷酸鹽制劑。或是唑來膦酸靜滴每年4毫克,連用三年。效果亦滿意。後者的原理是防止鈣從骨內流失。
7、引起骨質疏鬆的病理因素是什麼?
骨質疏鬆症是指「骨結構變得稀疏、骨重量減輕、骨脆性增加、容易骨折。」通俗點說,骨是由鈣鹽沉在骨基質而形成的,有一定的強度和彈性, 由於某種原因如:增齡、絕經或葯物的作用等, 骨組織將會丟失,導致骨的脆性增加,使骨折發生率增加,這種疾病稱之為「骨質疏鬆症」,它危及到每一個人,可稱為流行病。它的主要症狀足:骨疼痛、骨髂變形和易發骨折。引起骨代謝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年齡、激素和食物。應該說人的一生都應該重視它的代謝,因為它是支撐人體的基本結構,過去由於對這個問題認識不足,所以在現在的老年人中骨質疏鬆的發生率較高,據上海華東醫院調查,上海在60-70歲的老人中,發病率達54.80%,且易發生骨折。日本戰後在經濟非常困難的情況下,政府還在學齡兒童中免費每天每人提供1杯牛奶,這一杯牛奶強壯了一個民族。隨著我國的經濟繁榮,人們的生活從溫飽型逐漸走向了小康,對生活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城市老齡化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特別是女性在更年期開始後,骨的丟失更為迅速,所以必須重視骨質疏鬆症的防治,讓人們有一個安祥、高質量的生活。
骨質疏鬆症的重視應該從青少年開始,骨量在30歲左右達到了頂峰,以後開始逐步下降,骨量的多少與遺傳、運動、營養等因素有關,如能在30歲有一個較高的骨峰值,則為今後骨丟失存有一個較多的骨量儲備。女性45歲左右由於體內雌激素水平的急聚下降,失去對骨的控制,則很快就會骨質疏鬆,而男性來得較晚,一般要在60歲以後才開始。
目前診斷骨質疏鬆症的主要手段是骨密度的測定,還有X線等,一般說小於正常入骨密度均值1個SD(均值差),則為可疑,如小於2個SD則可確診為骨質疏鬆症。還有X線的骨皮質變薄、壓縮性骨折等都是診斷的依據。
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防治,除了一般的衛生宣教、體育鍛練外,合理的飲食和補充鈣劑是很重要的,乳製品、新鮮蔬菜、豆類中含鈣量較高,如一杯牛奶約含200毫克鈣,所以不能偏食和厭食。關於補鈣問題爭論很多,除了有腎結石病人要注意鈣攝入量外,一般每天要攝入800-1200毫克鈣,同時服用維生素D幫助鈣吸收,這樣能大大減少骨折的發生率,人們要天天不斷地滿足鈣需要,這任務是個艱巨的挑戰。患了骨質疏鬆症也不要灰心,現在有許多葯物能治療,如雙磷酸鹽類、密鈣息、維生素D等,效果都非常好,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合理應用,完全能使病情得到控制。
隔壁鄰居張老師不慎摔倒,造成骨折,為了讓張老師早日康復,張師母天天買來豬骨煲湯給張老師喝。其實「喝骨頭湯補骨」是一種誤解。在民間常有「吃啥補啥」的說法,有時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對於骨頭來說,盡管其儲存了肌體99%的鈣,但是這些結合狀態的鈣,即使在高溫下,也不能溶於湯汁中。有研究證明,一碗骨頭湯中的鈣含量僅2mg,如果按每天需額外補充600mg鈣計算,需要喝300碗湯才能達到這一水平,可見喝骨頭湯並不能達到補鈣的作用,而且,骨髓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對於老年人來說,進食過多並無益處。那麼應該怎樣補鈣呢?其實牛奶和奶製品是非常理想的鈣源,不僅含量豐富,而且乳鈣易於被人體吸收。以牛奶為例,100克牛奶中含有120mg鈣,一般每天喝兩杯牛奶即可滿足補鈣的需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在30-40歲以後,骨骼的骨吸收開始多於骨形成,這時就應該重視骨質疏鬆的預防,適當的體育鍛煉及體力勞動對減少骨鈣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談到補鈣,人們往往認為這是老年人或者兒童的事情,老年人因為發生骨質疏鬆而需要額外補鈣,兒童因鈣攝入不足或維生素D缺乏引起佝僂病而需要補鈣。其實,在人的一生中,都應該注意鈣的攝入,在鈣攝入不足的情況下(飲食偏嗜、慢性胃腸疾病等)應注意補鈣。研究表明,一個人骨量多少、骨質的堅硬程度取決於青春期骨鹽的累積。在30-40歲時,人體的骨內鈣鹽的含量達到高峰,稱為骨峰值,在隨後的歲月中,含量會在內分泌、代謝等各種因素作用下逐漸丟失,嚴重時出現骨質疏鬆。老年人補鈣僅能延緩但不能預防骨質丟失,此外補鈣對增加骨密度的作用有限。因此,預防骨質疏鬆症應從小抓起,應該多食富含鈣質的牛奶及奶製品、肉類、豆類及海產品(魚松、海帶、蝦米等),多從事體力勞動或體育鍛煉,有助於鈣質在骨骼中的沉積,提高骨密度。對於孕期、哺乳期的女性,由於大量鈣經胎盤或母乳轉移到胎兒或嬰兒,因此體內鈣消耗量較大,除通過飲食補充外,往往需要通過專門的補鈣劑進行額外的補充。總之,補鈣應該在幼兒期就引起重視,在青春期使骨峰量達到較高水平,「家底」厚了,就可以從容應付日後的消耗,避免或延遲中老年期骨質疏鬆。
說到現在,除了食物外,應該怎樣合理選擇鈣制劑呢?鈣制劑發展至今已經經歷了三代。第一代鈣制劑以骨、貝殼、礦石等無機鹽為原料,如:動物鮮骨、珍珠粉、貝殼、蛋殼、化學合成碳酸鈣、氯化鈣、活性鈣等,此類鈣制劑在腸道鹼性環境中易形成膠綢狀沉積物,不易被吸收,而且易出現胃腸不適、便秘、腹瀉等不良反應;第二代鈣制劑屬有機酸鈣,包括葡萄糖酸鈣、醋酸鈣、檸檬酸鈣、乳酸鈣等,此類鈣雖較第一代鈣制劑有了改進,但是含鈣量一般較低,也有一定的不良反應;第三代鈣制劑為L-蘇糖酸鈣和氨基酸鈣,這些絡合結構的鈣在腸道中易溶解吸收,不良反應較少。有些鈣制劑中加入了維生素D3或活性維生素D3,有助於鈣在腸道的吸收。另外,從牛奶中提取的乳鈣如果工藝規范、質量保證的話,也是理想的鈣源。目前市場上各種鈣制劑很多,主要選擇的標準是腸道內溶解吸收程度、鈣含量多少、胃腸道反應大小,對照上述分類,再根據個人的經濟水平,一般不難做出選擇。
一些鈣劑中常含有一定量維生素D3,的確,維生素D3對鈣代謝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促進腸道鈣磷吸收,增加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而減少鈣經尿液的丟失,但如果長期服用維生素D3含量較高的制劑,則有可能引起高血鈣、食慾不振、嘔吐、腹瀉、軟組織異位骨化、腎功能受損等維生素D中毒的症狀。因此,在服用此類復方制劑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還有一些患者在服用含維生素D的鈣制劑同時,又服用維生素AD膠囊或其他維生素D制劑,這樣更易導致維生素D過量中毒,不可疏忽大意。
長期以來,醫生一直告誡有腎結石的患者要限制鈣的攝入,的確,腎結石中80%為鈣質,在臨床上也看到一些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患者,在甲狀旁腺激素的作用下,血鈣水平增高,泌尿道結石的發生率也明顯增高。那麼正常人補鈣後是否會增加患泌尿道結石的危險呢?結果正好相反。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對45510名未患腎結石的男性進行了為期四年的跟蹤研究,結果發現,高鈣飲食(每天平均攝入1326毫克鈣)的人比低鈣飲食(每天攝入516毫克鈣)的人群患腎結石的機會少三分之一。同樣的結論也被其他一些研究所證實。其實,結石並不是因為鈣太多的緣故,而是人體中鈣代謝發生了紊亂,造成了不正常的「鈣轉移」,此時骨鈣減少,血鈣和軟組織中的鈣卻增加了,久而久之,可導致結石的發生。適當補充鈣質後,增加了人體該的吸收量,刺激血鈣的自穩系統,抑制甲狀旁腺激素的過量分泌,最終可達到降低血液和軟組織中鈣含量,減少結石的發生,同時又減少骨鈣的丟失。但是,並不能簡單地認為「補鈣越多越好」,超過了一定的劑量,同樣會引起高血鈣等一系列不良反應。
在一天中,應該選擇什麼時間服用鈣劑呢?最佳的補鈣時間應該是臨睡前。在白天三餐飲食中,人體可攝入300-400毫克鈣,即使一部分鈣通過尿液排出,可以很快從食物中得到補充,維持血鈣的穩定。但在夜晚,人體不再進食,而鈣質照常會通過尿液排泄,丟失的鈣不能及時從食物中得到補充,就會動用骨骼中的鈣來維持血鈣的穩定,如果臨睡前服用一定量的鈣劑,可減少夜間對骨鈣的動用,有利於骨質中鈣量的穩定,而避免或延緩骨質疏鬆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