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質疏鬆 > 骨質疏鬆判斷標准值是t值小於

骨質疏鬆判斷標准值是t值小於

發布時間:2021-03-12 23:30:46

1、骨密度正常值是多少呢?T值低於-2.5是屬於骨質疏鬆

骨密度正常值常用於預測骨折風險以及檢測骨質疏鬆程度。
骨密度正常值包括T值、Z值2個指標。T值表示與正常同性別青年人骨峰值的差別,也就是跟30~40歲的同性人群的骨密度來進行比,制定如下標准:T值(常用)正常值:-1SD~+1SD;骨量減少:-2.5SD~-1SD;骨質疏鬆:≤-2.5SD。

2、骨密度正常值是多少?去醫院檢查後T值是-2.9。

骨質疏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骨質流失的越來越多,導致骨密度下降,骨密度小於-2.5就屬於嚴重的專骨質疏鬆了屬。骨質每天都會在丟失,所以緩解骨質流失的速度,再把已經流失的骨質補回來,慢慢的就可以把骨密度提高了,骨質疏鬆的症狀也都可以得到緩解了。袁浩牌骨疏康是針對中老年人的骨骼疾病,提高骨密度的。應該是可以幫到你的。

3、骨密度檢查t值-1.84嚴重嗎

骨密度全稱是骨骼礦物質密度,是骨骼強度的一個重要指標,以克/每平方厘米表示,是一個絕對值。在臨床使用骨密度值時由於不同的骨密度檢測儀的絕對值不同,通常使用T值判斷骨密度是否正常。T值是一個相對值,正常參考值在-1和+1之間。當T值低於-2.5時為不正常。骨密度,是骨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志,反映骨質疏鬆程度,預測骨折危險性的重要依據。由於測量方法的日益改進和先進軟體的開發,
使該方法可用於不同部位,測量精度顯著提高。除可診斷骨質疏鬆症之外,尚可用於臨床葯效觀察和流行病學調查,在預測骨質疏鬆性骨折方面有顯著的優越性。

正常數值
編輯
中國北方漢族健康人的骨密度值,確定峰值骨密度年齡、大小及各年齡段的正常值。應用DXA測定腰椎L2--L4及髖部骨密度。結果表明男性峰值骨密度年齡各部位均在20--24歲,L2--L4 密度值為1228(g/cm2);女性峰值年齡腰椎在30--34歲,值為1197(g/cm2)。髖部骨密度峰值年齡在25--29歲。
在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IFO)2004年世界骨質疏鬆大會上,英國謝菲爾德大學WHO代謝性骨病研究中心Johnell等對12個臨床研究進行薈萃分析後認為,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骨密度(BMD)均是十分重要的骨折危險因素。該研究納入12個人群研究中的3萬9千人,共觀察了約17萬人年。採用Poisson模型分別對每個研究人群中BMD對骨折發生危險的影響進行分析,採用加權系數對每個研究結果進行合並分析。結果顯示,對於男性和女性,BMD均是很好的骨折(尤其是髖部骨折)預測指標。
在65歲年齡組中,BMD值每降低1個標准差(SD),男性髖部骨折的危險增加2.94倍(2.02--4.27),女性增加2.88倍(2.31--3.59)。但是,這種作用呈年齡依賴性,50歲的危險梯度顯著高於80歲。各種類型的骨折和骨質疏鬆性骨折的危險梯度均低於髖部骨折,BMD預測價值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在65歲年齡組中,BMD每降低1個SD,男性骨質疏鬆性骨折的危險增加1.41倍(1.33--1.51) 女性增加1.38倍(1.28--1.41)。對於髖部骨折,骨折與測量BMD間隔時間延長,BMD的預測價值減小,但沒有顯著性。BMD值越低,預測骨質疏鬆性骨折(和各種類型骨折)的作用越大,T值降低4個SD時的危險比是2.10(1.63--2.71)T值降低1個SD時危險比是1.73(1.59--1.89)。對於髖部骨折,BMD的預測作用也相似。Johnell等認為,由於所選的臨床研究是國際性的,因此,該分析結果所得出的結論有很好的應用價值。該分析結果表明,BMD可以用於易感病例的篩查,但是,在應用過程中,要考慮到年齡對BMD骨折預測價值的影響。

4、骨密度T值0.3是什麼意思?

骨密度T值0.3屬於正常值。

骨密度T值是一個相對值,正常參考值在-1和+1之間。當T值低於-2.5時為不正常。骨密度,是骨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志,反映骨質疏鬆程度,預測骨折危險性的重要依據。

骨密度除了可診斷骨質疏鬆症之外,尚可用於臨床葯效觀察和流行病學調查,在預測骨質疏鬆性骨折方面有顯著的優越性。

(4)骨質疏鬆判斷標准值是t值小於擴展資料

人體骨礦物質含量與骨強度和內環境穩定性密切相關,是評價人體健康的重要指標。在生理狀態下,人體骨骼中的骨礦物質含量隨年齡而變化。在病理狀態下,有些葯物會導致骨礦物質含量的變化。

因此,定量測定人體骨礦物質含量已成為現代醫學的重要課題。骨礦物的常規檢測是直接通過測定人體骨礦物含量來獲得准確的骨礦物(主要是鈣)含量。它對判斷和研究人體骨骼生理、病理、衰老程度和診斷全身各種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正常骨礦含量與性別、年齡密切相關。同一年齡組不同性別之間存在差異。女性比男性低。同性隨年齡變化。35-40歲以後,骨礦物質含量逐漸下降,女性尤為明顯。這些生理變化也為不同病因引起的疾病和骨礦含量的變化提供了重要的診斷依據。

5、嚴重骨質疏鬆的標準是什麼?

嚴重骨質疏鬆主要通過以下標准給予評估和診斷:
1、骨密度檢測值(T值):如果患者髖部、股骨頸、腰椎等任一部位骨密度T值低於-2.5,則可能引發嚴重骨質疏鬆;
2、脆性骨折:既往發生過腕部、髖部、腰椎等脆性骨折,則意味著再次發生骨折的風險將明顯增加。
臨床上只有符合以上兩種因素,才可診斷為嚴重骨質疏鬆。

6、什麼是骨密度T值

骨密度全稱是骨骼礦物質密度,是骨骼強度的一個重要指標,以克/每立方厘米表示,是一個絕對值。在臨床使用骨密度值時由於不同的骨密度檢測儀的絕對值不同,通常使用T值判斷骨密度是否正常。

T值是一個相對值,正常參考值在-1和+1之間。當T值低於-2.5時為不正常。骨密度,是骨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志,反映骨質疏鬆程度,預測骨折危險性的重要依據。

由於測量方法的日益改進和先進軟體的開發,使該方法可用於不同部位,測量精度顯著提高。除可診斷骨質疏鬆症之外,尚可用於臨床葯效觀察和流行病學調查,在預測骨質疏鬆性骨折方面有顯著的優越性。

(6)骨質疏鬆判斷標准值是t值小於擴展資料:

需要檢查的人群: 

1、兒童:早產/低體重,營養不良,超重,肥胖兒童;疑似佝僂病(夜驚、多汗、雞胸、O形腿等);偏、挑食,厭食及有不良生活習慣的兒童;生長痛、夜間磨牙等及發育期青少年。 

2、孕婦:孕期3、6個月各測骨密度一次,以便及時補鈣;哺乳期的婦女。  

3、女性65歲以上和男性70歲以上,無其他骨質疏鬆危險因素;女性65歲以下和男性70歲以下,有1個以上危險因素者(絕經後、吸煙、過度飲酒或咖啡、體力活動缺乏、飲食中鈣和維生素D缺乏)。  

4、其他人群:

有脆性骨折史或脆性骨折家族病史者;各種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者;X線顯示骨質疏鬆改變者;接受骨質疏鬆治療需要進行療效監測者;有影響骨礦代謝的疾病(腎功能不全、糖尿病、慢性肝病、甲狀旁腺亢進等)或服用可能影響骨礦代謝的葯物(如糖皮質激素、抗癲癇葯物、肝素等)者。

7、骨密度測試中的T值和z值分別指的是什麼

骨密度的值是將檢查所得到骨密度(=XD)與正常年輕入群的D相比,以得出高出(+)或低於(-)年輕人的標准差(sD)數,是診斷骨質疏鬆症最有意義的數值。z值是將檢查所測得的D與正常同齡人群的球比較而得出的值。雖然z值對診斷骨質疏鬆症的意義不大,但是可以反映骨質疏鬆的嚴重。

對於中老年人,T值更具有臨床判定意義。

當T值為-1到-2.5時,提示骨密度減低,當T值<-2.5時,提示為骨質疏鬆。

對於兒童、絕經前女性及小於50歲男性,更需要看Z值。

但是與T值直接提示為骨質疏鬆不同的是,Z值即便<-2,也只是提示骨密度降低,「考慮」為骨質疏鬆,要確診是否是骨質疏鬆,還要結合實際情況才能判斷。

(7)骨質疏鬆判斷標准值是t值小於擴展資料

年齡與性別是影響人骨礦含量的因素之一。嬰兒至青春期骨礦物質含量隨年齡增長而增加,且無明顯性別差異。青春期之後,骨礦含量的增加男性較女性顯著,30-40歲達到最高峰值。以後骨礦物質含量隨年齡的增長逐漸下降,女性下降幅度較男性大。

有資料記載對50-65歲婦女橈骨遠端進行測量,每年骨礦物質含量下降率為0.0118g/cm/year;一個老年人其橈骨遠端的骨礦含量比骨峰值下降了39%左右。

體重、身高和骨橫徑也是影響人骨礦含量的因素之一。男性和絕經期前的婦女骨礦含量與身高呈正相關,絕經前和絕經後的婦女骨礦物質含量與體重呈正相關。由於骨橫徑的個體差異,使同齡人群的骨礦含量變化較大。

若以骨礦含量/骨橫徑(BMC/BW.g/cm2)對骨礦含量(BMC)進行修正,使同齡人正常曲線變異系數由12%降為9%,用多元回歸法處理,將身高、體重、骨橫徑考慮在內,則變異系數降至6%,老年人的變異系數由20%降至10%,兒童降至8%。

與骨質疏鬆判斷標准值是t值小於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