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吃肉的好處與壞處
不吃肉的好處是脂肪、膽固醇攝入較低,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風險。但不吃肉容易導致蛋白質、鐵、鋅、維生素B12的缺乏。不過如果不吃肉,每天保證豆腐攝入,也可以補充蛋白質,包括雜糧混吃,每天20-30克堅果,都可補充蛋白質。鋅也可以通過堅果來補充。鐵可以多吃木耳、黃豆、黑米、葡萄乾、黑芝麻及其他堅果。不過維生素B12很難通過其他食物彌補,可以定期補充些維生素B12制劑。
經常吃肉有什麼危害:
1、高血壓心臟病。動物肉中的脂肪如膽固醇進入人體後,不會在人體內徹底分解,這些脂肪會附著在胃腸壁和血管壁上。長時間不斷的累積,血管會變得越來越窄,能通過的血液量也就越來越少。使人患上高血壓心臟病。
2、鈣流失。肉中含有的蛋白質很高,經常吃肉,肉中的蛋白質會引起鈣缺乏症。會引起骨質疏鬆等疾病。
3、便秘。我們的消化系統其實並不適合吃肉,經常吃肉會帶來排泄困難的結果。肉類由於纖維素極少,所以在人體的胃腸中移動得非常緩慢,因此便秘成為了很多人共同的苦惱。
4、癌症。經常食肉的人較容易得癌症。一是肉商為了不使肉變質,在裡面加入硝酸鹽以及防腐劑,這些東西具有致癌性質。而且肉類經常會烹、燒烤和炸,會產生多種致癌物質。
吃肉對於身體好處:
1、吃肉與智力。人體細胞中除去水分,60%左右為蛋白質,30%左右為脂肪,而大腦細胞中的脂肪卻高達60—65%。這說明,脂肪是大腦工作的重要物質,而高效率的思維活動,都需要消耗大量脂肪。科學研究發現,那些不吃脂肪的人,其智力也在降低,可見脂肪確實會支撐腦力。
2、吃肉與美感。其實,適當的脂肪能使皮膚富有彈性不易松馳;能使皮膚看起來光滑潤澤而不易乾燥粗糙;能使身體勻稱,富有曲線美感。如果過於「苗條」,皮膚就緊貼骨骼,骨骼的錐形、三角形輪廓特徵會很明顯,反而會給人瘦骨嶙峋的感覺,失去美感。
3、抵抗病菌。紅肉中含有大量的鐵和鋅,它們是建立人體健康免疫系統不可或缺的物質。此外,紅肉還提供了豐富的維生素D和維生素A,能夠幫助身體有效對抗病菌。
長期不吃肉有危害嗎 - 知乎 https://www.hu.com/question/53328269/answer/134501973
2、吃肉太多竟會導致骨質疏鬆
是的 .
哈佛大學營養學系教授沃爾特·威廉研究證實: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取量越多,鈣質排出體外的機會就相對增加。
而現代人的日常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取量已經太多了。含動物性蛋白的食物主要是雞、鴨、魚、豬、牛、羊肉等肉類,熟肉的蛋白質含量更會高達60%左右。因此,如果一天吃100克左右的肉,所攝取的蛋白質就已經達到了60克左右。而正常的蛋白質需要量為每公斤體重1克,也就是說,一個成年人每天的攝入量最好少於100~150克。
此外,高動物蛋白質飲食很容易引起鈣缺乏症。實驗證明,每天攝入80克動物蛋白質,會造成37毫克的鈣流失;當蛋白質的攝入量增加到每天240克,這時即使再補充1400毫克的鈣,最後總的鈣流失量還是會達到每天100多毫克。這說明,補鈣並不能阻止由高蛋白飲食所造成的骨質流失。
3、人不吃肉對人有害嗎?
有害。
微量元素缺乏症: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鋅、鈣、鐵等主要來自肉食。鋅主要來源於動物性食物,飲食中80%的鈣來自奶類,80%的鐵來自肉類和蛋類。素食中鋅、鈣、鐵含量少,其中含有較多的草酸,會阻礙鋅、鈣和鐵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因此,長期食素者容易發生因缺乏微量元素而引起的一些疾病。
維生素缺乏症:長期食素者容易發生因缺乏維生素而引起的一些疾病:缺乏維生素A易患夜盲症和呼吸道感染;缺乏維生素D易患小兒佝僂病和骨質疏鬆症;缺乏維生素E會引起溶血性貧血、脂溢性皮炎和氨基酸代謝障礙、免疫力下降;缺乏維生素K則易引起各種自發性出血。
蛋白質攝入不足:長期缺乏蛋白質對機體的抗病能力影響極大,會使人體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比例失衡,因而造成貧血、消瘦、消化不良、記憶力下降等。
(3)骨質疏鬆可以不吃肉嗎擴展資料:
女性素食者在這三個時期也不能吃
1、性成熟發育期的女孩,經久素食會導致雌激素水平過低,導致第二性徵發育延遲,有礙女性乳房、性腺的發育和體態美。
2、育齡期婦女若常吃素可使雌激素水平降低而導致孕育障礙。
3、更年期婦女由於卵巢萎縮、雌激素分泌量已缺乏或分泌「終結」,此間若經久素食,其發生「更年期綜合症」的症狀更為明顯。
參考資料:吃素食會有4危害--人民網食品頻道--人民網
4、不吃肉容易骨折,有什麼科學依據可以證明呢?
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待飲食越來越講究。近年來,「素食主義」盛行,人們普遍認為只吃水果蔬菜、而不吃肉,身體會更健康。
相傳,我國著名的舞蹈演員楊麗萍就是一位素食主義者,她為了自己的舞蹈事業,常年通過素食來維持身材,楊麗萍的這種舉措也引來了網友的紛紛效仿。
然而,與「肉食」相比,素食真的更健康嗎?我看未必!近日,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BMC Medicine》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揭示了素食與骨折發生風險之間的關系,結果顯示,純素食的人,發生骨折的風險更高!
5萬人17年隨訪研究:不吃肉的人,更易發生骨折!
研究人員在英國招募了近5.5萬名志願者,首先根據他們的飲食習慣,將他們分為4組,分別為肉食組、魚食組、素食組、純素食組;然後收集了志願者的健康信息,包括BMI指數、煙酒情況、鍛煉情況等;最後定期對他們進行隨訪,記錄他們的健康狀況。
研究者經過17.6年的跟蹤隨訪,記錄了3941例骨折,通過數據分析發現,與食肉者相比,素食者與純素食者發生全骨折風險分別增加了11%與50%。
此外,不吃肉的人,髖骨、鎖骨、肋骨、椎骨等部位發生骨折的風險也較高,其中,與肉食者相比,魚食者、素食者、純素食者發生髖部骨折的風險分別增加26%、25%和131%!
不吃肉竟然也容易骨折!所以練習舞蹈、運動的人,建議不要素食,平時應適當吃肉,畢竟強健發達的骨骼不易發生骨質疏鬆,能讓身體更健壯。
警惕骨質疏鬆引起的骨折!危害非常大!
有的人可能對骨折和骨質疏鬆不以為然,實際上,骨質疏鬆引起的骨折危害非常嚴重。
筆者的一位親人,已到耄耋之年,因為一次摔跤導致骨折了,送醫後一直癱瘓在床再也沒起來過,一個月後就與世長辭了。
骨折之所以對老年人危害這么大,主要是因為骨折後的長期卧床可引發諸多並發症,如下肢靜脈血栓、褥瘡、墜積性肺炎、泌尿系統感染等,老人免疫力差、身體恢復慢,任何一種並發症都有可能威脅生命。
另外,老人骨折後需要承受巨大的手術風險,而且一些骨折部位癒合率並不高,這就令致畸、致殘、致死率顯著升高。
據世界衛生組織一項調查顯示,在歐盟國家,每30秒就有一人遭遇骨質疏鬆性骨折。而在英國,每5分鍾就有一人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如今,骨質疏鬆已成為全球最具危害的慢性疾病之一,預防骨質疏鬆和骨折,迫在眉睫!
預防骨質疏鬆性骨折,要注意什麼?
1、補充鈣和維生素D
人體絕大多數的鈣儲存在骨骼和牙齒中,少量儲存在血液中,當血液中的鈣無法供應身體需求時,就會抽取骨骼中的鈣以供身體使用。若不及時補鈣,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骼鈣就會越變越少,最終誘發骨質疏鬆,導致骨折。
因此,預防骨質疏鬆性骨折,建議補充鈣和維生素D,多吃牛奶等鈣含量豐富的食物,必要時可服用鈣片,並通過曬太陽的方式補充維生素D,以促進腸鈣吸收,提高血鈣濃度。
2、適當運動
運動對骨質疏鬆的影響極大,是影響骨量的積極因素。首先,運動可促進骨內血液循環、加強骨內營養和代謝運轉,利於骨形成,同時還可以增強肌肉力量;其次,運動可以調節機體鈣平衡,進行戶外運動還有助於接受陽光沐浴,增加維生素D;還有,通過運動能促進老年人性激素分泌,促進骨代謝,增加骨密度。
老年人在運動時要注意禁忌症和心肺承受能力,並注意合理安排膳食,補充營養。
3、定期檢測骨密度
骨密度是用於衡量骨骼強度的關鍵指標,能反應骨質疏鬆程度,有助於預測骨質疏鬆性骨折的危險性。由於骨質疏鬆的發生與年輕時達到的骨量峰值有關,且這個峰值大約出現在20-40歲之間,因此建議40歲後定期測量骨密度。
5、長期吃素會骨質疏鬆嗎?吃筒骨能不能補鈣?
長期吃素確實會導致骨質疏鬆,吃筒骨有補鈣效果,但只吃筒骨起到的補鈣作用微乎其微。
一、吃素與骨骼骨骼的生長主要通過補鈣來實現,而素菜中鈣元素的含量是比較低的,含鈣量比較多的食物是以肉類為主。雖然牛奶也能起到一定的補鈣效果,但對於非老年群體來說,牛奶中的含鈣量並不足以維持骨骼強度。
此外,骨骼密度並非由鈣元素這一單一因素影響,還與多種原因有關。人體是一個完整的系統,骨骼只是其中一個組成部分,吃素帶來的營養失衡會打破身體系統的平衡,導致身體整體免疫力低下,骨骼也會在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下變得脆弱。骨質疏鬆不僅是缺鈣的表現,也是身體衰弱的一種表現。
二、筒骨與補鈣筒骨中是含有比較豐富的鈣元素的,但只通過筒骨補鈣也起不到明顯效果。筒骨湯中的含鈣量距離人體所需差距還是很大的,並且筒骨只能提供鈣元素,想要達到最終的補鈣效果,還要有促進鈣元素吸收的維生素D。
所以,筒骨有補鈣效果,但筒骨湯的補鈣效果只是比素菜等食物更好一些,只吃筒骨起到的補鈣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三、如何正確補鈣補鈣要堅持不缺不補,缺了再補的原則。平時保持飲食方面的均衡營養,是可以滿足身體對鈣元素的需求的。補鈣過量跟缺鈣一樣,都會引起骨骼方面的疾病。在缺鈣時補鈣,也要堅持在營養多元化的前提下以補鈣為重點,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和促進鈣元素吸收的食物。還可以通過保健品來進行補鈣。
建議大家缺鈣時咨詢醫生,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補鈣,堅持科學合理有度地進行補鈣。
6、長期不吃肉對人有什麼影響
長期不吃肉對身體的影響:
1、容易缺乏脂溶性維生素
長期不吃肉容易缺乏脂溶性維生素,指的是溶解在油脂類物質中的維生素,常常包括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A、維生素K等,同時脂溶性維生素在人體儲存於肝臟中,缺乏容易皮膚乾燥、色斑、牙齦出血、流鼻血、免疫力低下的情況。但是攝取過量的脂溶性維生素,就會堆積在脂肪層和肝臟,甚至會出現不適症狀,尤其是服用過多的維生素D和維生素K會引發中毒,傷害肝和腎。
2、激素分泌失衡
激素是生物體產生的,對機體代謝和生理機能發揮高效調節作用的化學信使分子。激素是由內分泌腺或具有內分泌機能的細胞產生的,對保護人體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可不為人所知的是,脂肪還是人體內激素分泌的原料,這也是為何過度消瘦的女性容易月經不調、不孕的原因之一。長期體內脂肪攝入量減少,以及過度消瘦,影響雌激素的分泌,從而導致體內激素失衡。
3、易患結石
經常吃素食,不吃肉的人容易患有結石,因為在於植物里所含有的草酸會與人體內的鈣相結合,比如植物里的草酸,如芹菜、菠菜、苦瓜等從而產生結石,同時維生素A、維生素E的缺少也是易得結石的原因之一,那麼素食中葉子類的青菜纖維含量比較高,吃多了雜質比較不容易排出,可能就容易在身體內形成結石,所以還是吃肉吧。
(6)骨質疏鬆可以不吃肉嗎擴展資料:
以下6個時候是最該攝入肉類的:
缺鐵性貧血期。缺鐵性貧血雖和遺傳等多種因素有關,但一般情況下是由飲食不合理導致的。缺鐵性貧血患者應增加瘦牛肉、瘦豬肉、瘦羊肉的攝入。
生長發育期。兒童青少年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營養素的需求量高於成年人,膳食中不能少了肉類,以保證蛋白質供應。為延緩肌肉衰減,老年人也要保證肉類的充足攝入,推薦吃瘦肉、海魚。實在不喜歡吃肉的話,要喝奶、吃雞蛋。
孕期。此時的女性營養狀況不僅關乎自身健康,還影響胎兒的發育。從孕中期開始,胎兒生長發育加速,營養需求增大,建議孕婦在這個階段每天增加50克動物性食物,比如魚肉、禽肉、蛋類、瘦肉等。到了孕晚期,每天應增加125克。如孕婦肥胖,患高血壓、糖尿病,則應在醫師指導下飲食,不要盲目進補。
哺乳期。媽媽營養好,乳汁才會好。動物性食物可提供豐富的優質蛋白、礦物質和維生素,建議此時每天增加80克的動物性食物。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媽媽飲食過於油膩,乳汁脂肪含量就會升高,寶寶比較容易長胖。
減肥期。很多人認為減肥時不能吃肉,這是錯誤的。由於不吃肉,一些女孩雖然暫時瘦下來,卻會造成皮膚黯淡松馳,得不償失。建議減肥者不必減少動物性食物,白天適量吃些瘦牛肉、去皮雞肉等脂肪含量較少的肉類,晚上少吃。
7、骨質疏鬆有什麼不能吃的
1、不能多吃糖。多吃糖能影響鈣質的吸收,間接地導致骨質疏鬆症。
2、要注意適量攝入蛋白質,但不能過多。攝入蛋白質過多會造成鈣的流失。根據實驗發現,婦女每日攝取65克蛋白質,若增加50%,也就是每日攝取98克蛋白質,則每日增加26克鈣的流失。
3、不能吃得過咸。吃鹽過多,也會增加鈣的流失,會使骨質疏鬆症症狀加重。在實驗中發現,每日攝取鹽量為0.5克,尿中鈣量不變,若增加為5克,則尿中鈣量顯著增加。
4、不宜喝咖啡。嗜好喝咖啡者較不喝者易流失鈣。實驗發現,一組停經婦女患有骨質疏鬆症的患者中,有31%的人每天喝4杯以上的咖啡;而另一組骨質正常者中只有19%的人每天喝4杯以上的咖啡。
5、不能長期飲濃茶。茶葉內的咖啡因可明顯遏制鈣在消化道中的吸收和促進尿鈣排泄,造成骨鈣流失,日久誘發骨質疏鬆。
看了這些小常識的介紹後,是不是收獲頗多呢?只要多觀察,就會發現生活中很多的小知識,結合運用,再次遇到便不會再手忙腳亂咯!
8、人如果長期不吃肉 會不會有事??
不吃肉蛋白質往往攝入不足,會發生抵抗力下降、渾身無力等情況。長期不吃肉,機體中掌管食物消化的酶系統功能逐漸遭到破壞,最後會導致物質交換失調。
容易缺乏蛋白質,從蛋白質的氨基酸模式來講,動物性蛋白的氨基酸模式與人體氨基酸模式更為接近,也就是動物性蛋白質八種必需氨基酸的比例與人體八種必需氨基酸比例更相似,所以相對於植物性蛋白,動物性蛋白被人體利用率更高。
素食者可能長期吃水煮青菜,這樣可能導致脂肪攝入不足,脂肪攝入不足也不利於健康,並且這樣必然也會影響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8)骨質疏鬆可以不吃肉嗎擴展資料:肉類,是動物的皮下組織及肌肉,可以食用。高蛋白質和脂肪,以及大量卡路里。肉類含存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B族維生素、礦物質,是人類的重要食品。也是一種好的食物,裡面有許多我們人體,的礦物質。
肉類食物中,人食用得最多的,是畜肉和禽肉這兩種。提供畜肉的家畜主要是豬、牛以及羊;提供禽肉的家禽主要是雞、鴨以及鵝。一般來說,人食用畜肉的量遠大於禽肉,這應該是由於獸類的體型遠大於禽類的緣故,故而能產生更多的肉。
肉類營養成分可因動物種類、年齡、部位及肥瘦程度不同而異。蛋白質的含量一般為10-20%,其中以內臟如肝臟等含量較高,可達21%以上,其次是瘦肉,含量約17%,其中牛肉較高,可達20.3%,肥肉的含量較低,如肥豬肉僅2.2%,肉類蛋白質的9基酸組成,接近人體組織需要。
網路--肉類
9、是否他有一定的骨質疏鬆症,或者是有一定的吃魚不吃肉的習慣呢?
骨質疏鬆症和缺鈣有著直接的關系,骨質疏鬆症的症狀如下:(1)疼痛。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最常見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見,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兩側擴散,仰卧或坐位時疼痛減輕,直立時後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劇,日間疼痛輕,夜間和清晨醒來時加重,彎腰、肌肉運動、咳嗽、大便用力時加重。一般骨量丟失12%以上時即可出現骨痛。老年骨質疏鬆症時,椎體骨小梁萎縮,數量減少,椎體壓縮變形,脊柱前屈,腰疹肌為了糾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縮,肌肉疲勞甚至痙攣,產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亦可產生急性疼痛,相應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強烈壓痛及叩擊痛,一般2-3周後可逐漸減輕,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壓迫相應的脊神經可產生四肢放射痛、雙下肢感覺運動障礙、肋間神經痛、胸骨後疼痛類似心絞痛,也可出現上腹痛類似急腹症。若壓迫脊髓、馬尾還中影響膀胱、直腸功能。 (2)身長縮短、駝背。多在疼痛後出現。脊椎椎體前部幾乎多為松質骨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體的支柱,負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負荷量更大,容易壓縮變形,使脊椎前傾,背曲加劇,形成駝背,隨著年齡增長,骨質疏鬆加重,駝背曲度加大,致使膝關節攣拘顯著。每人有24節椎體,正常人每一椎體高度約2cm左右,老年人骨質疏鬆時椎體壓縮,每椎體縮短2mm左右,身長平均縮短3-6cm。 (3)骨折。這是退行性骨質疏鬆症最常見和最嚴重的並發症。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脊椎後彎,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換氣量顯著減少,患者往往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