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質疏鬆 > 白血病會引起骨質疏鬆嗎

白血病會引起骨質疏鬆嗎

發布時間:2021-03-08 00:03:28

1、請問導致骨質疏鬆有哪些因素?

2、什麼對白血病不好

你好:白血病患者的飲食禁忌;血液病病人要特別注意食品衛生。在炎熱的夏天,不宜吃隔夜的飯菜,因天氣熱,細菌易繁殖,會引起食物中毒,出現腹瀉、腹痛,使虛弱的身體更加虛弱不堪。此外,不應進食變質的食物如變質的蛋、肉、魚等。每次飯後,食具應洗後煮沸或蒸氣消毒。有些血液病病人(如白血病)由於長期要服激素,容易發生消化性潰瘍和骨質疏鬆。如果每天早餐食用牛奶500毫升及蘇打餅干,可中和胃酸,對防止發生消化性潰瘍有一定好處。為了預防骨質疏鬆,應選擇含鈣高的食物如鈣奶餅干、含鈣高的牛奶等。
同時由於白血病患者往往血小板較低,容易出現出血症狀,所以禁食蔥姜蒜等辛辣食物,不要吃羊肉、狗肉、雞鴨肉等高油高熱性食物。
白血病患者宜進食;1、高蛋白白血病是血細胞發生了病理改變所致,這類病人機體內蛋白質的消耗量遠遠大於正常人,只有補充量多質優的蛋白質,才能維持各組織器官的功能。蛋白質另一功能是構成抗體,具有保護機體免受細菌和病毒的侵害,提高機體抵抗力的作用。所以,白血病患者應攝人高蛋白飲食,特別是多選用一些質量好、消化與吸收率高的動物性蛋白和豆類蛋白質,如禽蛋、乳類、魚蝦、瘦肉、動物血、動物內臟、豆腐、豆腐腦、豆腐於、腐竹、豆漿等。以補充身體對蛋白質的需要。肝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重要的礦物質等。每100克肝臟含蛋白質21.3克,比瘦肉高35%,比雞蛋高30%。微量元素鐵、硒和銅等在動物肝臟中含量也較豐富。此外,肝臟還含有較多的核酸,它在預防癌症中起著潛在的作用。白血病患者日常飲食中經常吃些動物肝臟,是有極大益處的。

2、 多進食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臨床資料證明,惡性腫瘤患者中約有70~90%的人體內有不同程度的維生素缺乏。國外醫學研究證明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與水果,能阻止癌細胞生成擴散。攝人大量維生素C,還能增強機體的局部基質抵抗力和全身免疫功能,從而達到控制和治療癌症的目的。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有油菜、雪裡蕻、西紅柿、小白萊、韭萊、薺萊、山楂、柑桔、鮮棗、獼猴、沙棘及檸檬等。維生素A可刺激機體免疫系統,調動機體抗癌的積極性、抵抗致病物侵人機體。含維生素A豐富的食物有胡蘿卜、南瓜、蛋黃、動物肝臟、魚肝油、苜蓿、柿子椒以及菠萊等。

3、白血病的症狀有哪些??

建議:急性白血病的主要症狀有:
(1)兒童和青年患者起病多急驟,有高熱、全身疼痛、進行性貧血及顯著的出血現象。老年或部分青年也可起病緩慢,逐步發展。以乏力、食慾不振、勞動後氣急等為主症。
(2)主要由正常造血細胞減少所引起的症狀有發熱,熱型不定,少有寒戰,出汗較多。發熱原因主要是由於感染,感染灶多在口咽、呼吸道、肛門旁及耳旁,其次尚有皮膚、泌尿道及胃腸道。
出血是急性白血病常見症狀之一.且部位廣泛,以皮膚、枯膜為最多見;其次為胃腸道、泌尿道、子宮、呼吸道。除淤斑、淤點外,皮膚出血為突出表現。有時呈大片出血,鼻血及朗血較常見。早幼粒性白血病常發生顱內出血、蛛網膜下與硬腦膜下出血。早期症狀有頭痛、嘔吐、煩躁不安;出血加劇可發生癱瘓
,患者迅速發生昏迷。出血主要原因是血小板的質和量的異常。貧血是所有患者早期共有的症狀.隨病情進展而加重,臨床表現為蒼白、乏力、心悸、活動後氣促及浮腫等。
(3)白血病細胞浸潤所引起的症狀有:淋巴結腫大、肝晾腫大、腦膜或
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
等神經系統症狀。思者有腦積水引起頭痛、嘔吐、視力模糊、抽搐、視乳頭水腫等顱內壓增高表現。由於出血部位的不同和出血量的多少不一。臨床表現也輕重不一。
(4)皮膚及粘膜可表現為彌漫性斑血疹、同部結節或腫塊、全身性膿疤性皮疹和剝脫性皮炎等。少數可致毛發脫落。非特異性皮膚表現除淤斑、淤點外,尚有等麻疹、帶狀疤疹、炬疹性丘痞韌多形性皮膚損害。
特異性或非特異性粘膜損害常可在鼻、口、上呼吸道發生。齒跋腫脹祁口腔潰瘍以「急單」最常見,患者齒齡呈極度增生;其他可見軟路、咽喉及上呼吸道,引起聲啞、刺激性咳嗽甚至窒息等。
(5)骨路相關節病變多發生於兒童。常表現為骨質疼痛。以隱痛相酸痛為主。偶有劇痛,有時引起骨質疏鬆,溶骨破坷;或病理性骨折
。白血病細胞浸潤關節,引起關節脹痛。
(6)其他浸潤表現:心肌浸潤多於心包.偶可發生心力衰竭相傳導阻滯;浸潤心房則發生房性心動過速;浸潤肺部可呈彌漫性或結節樣分布;胸膜浸潤時可發生胸腔積液;胃腸道浸潤而發生出血音並不少見。當白血病活動時,可發生腎紹石,女性可有閉經或月經過多
.男性宰九浸潤常見。眼球突出為白血病細胞浸潤所致等等。
兒童患者5年存活率達65%一70%,成年人5年存活率為33%,非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祁成年病人5年存活宰較低。

4、白血病骨關節疼痛是什麼原因?

你好,我也是白血病患者我是M3型的,你這個問題很普遍 高燒的時候都會骨關節疼痛 跟扎地塞沒關系 扎多了地塞只會得骨質疏鬆 沒啥大事 挺住!堅持!

5、導致骨質疏鬆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骨質疏鬆是老年人極為常見的現象,而且可以導致各種嚴重後果,特別是易發生各部位骨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維生素D不足,導致一系列代謝失調所致。

老年人所以缺乏維生素D,主要是由於老年人閑居家中,日光中紫外線照射減少,引起內源性維生素D經光合作用合成下降。此外,老年人飲食中維生素D隨著年齡增長而吸收不良。當長期嚴重的維生素D缺乏時,可以引起骨質疏鬆、骨軟化症。導致各種骨折發生。所以老年人補充維生素D是必要的。

6、白血病的症狀

1、起病大多較急,少數緩慢。早期症狀有:面色蒼白、精神不振,乏力、食慾低下、鼻衄或齒齦出血等,少數患兒以發熱和類似風濕熱的骨關節痛為首發症狀。
2、發熱多數患兒起病時有發熱、熱型不定,可低熱、不規則發熱、持續高熱或弛張熱,一般不伴寒戰,發熱原因之一是白血病性發熱,多為低熱且抗生素治療無效,另一原因是感染,多為高熱。
3、貧血出現較早,並隨病情發展而加重,表現為蒼白、削弱無力,活力後氣體一促等,貧血主要是由於骨髓造血幹細胞受到抑制所致。
4、出血以皮膚和粘膜出血多間,表現為紫癲、淤斑、鼻衄、齒齦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血尿,偶有顱內出血,微音器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出血的主要原因是:①骨髓被白血病細胞浸潤,巨核細胞受抑制使血小板的生成減少和共蒙不足,②白血病細胞浸潤肝臟、使肝功能受損,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和第V因子等生成不足,③感染和白血病細胞浸潤使毛細血管受損,血管通透性增加,④並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在各類型白血病中,以M3型白血病的出血最為顯著。
5、白血病細胞浸潤引起的症狀和體征
(1)肝、脾、淋巴結腫大:白血病細胞浸潤而發生肝、脾大、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尤其顯著,腫大的肝、脾質軟,表面光滑,可有壓痛。全身淺表淋巴結輕度腫大,但多局限於頸部、頜下、腋下和腹股溝等處,其腫大程度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較為顯著。有時因縱隔淋巴結腫大引起壓迫症狀而發生嗆咳、呼吸困難和靜脈迴流受阻。
(2)骨和關節浸潤:小兒骨髓多為紅髓,易被白血病細胞侵犯,故患兒骨、關節疼痛較為常見。約25%患兒以四肢長骨、肩、膝、髖、踝等關節疼痛為首發症狀,其中部分患兒誠有則性關節痛,局部紅腫現象多不明顯,並常常四伴有胸骨壓痛,骨和關節痛多見於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骨痛的原因主要骨髓腔內白血病細胞大量增生,壓迫和破壞臨近骨質以及骨膜浸潤有關,骨骼X線檢查可見骨質疏鬆、溶解、骨骺端出現密度減低橫帶和骨膜下新骨形成等徵象。
(3)中樞神經系統浸潤:白血病細胞侵犯腦實質和(或)腦膜時即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CNSL)由於近年聯合化療的進展,使患兒的壽命得以延長,但因多數化療葯物不能透過學腦屏障,故中樞神經系統便成為白血病的「庇護所」,造成CNSL的發生率增高,這在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尤其多間,浸潤可發生於病程中任何時候,但多見於化療後緩解期,它是導致急性白血病復發的主要原因。常見症狀為:顱內壓增高,出現頭痛、嘔吐、嗜睡、視如乳頭水腫等,浸潤腦膜時,可出現腦膜刺激征,浸潤腦神經核或神經根時,可引起腦神經麻痹,脊髓浸潤可引起橫慣性損害而致截癱,此外,也可有驚厥,昏迷、檢查腦脊液可以確診:腦脊液色清或微濁,壓力增高,細胞數>10×106/L,蛋白>0.45g/L,將腦脊液離心沉澱作塗片檢查可發現白血病細胞。
(4)睾丸浸潤:白血病細胞侵犯睾丸時即引起睾丸白血病(testicleukumiaTL),表現為局部腫大、觸痛、陰囊皮膚科呈紅黑色,由於化療葯物不易進入睾丸,在病情完全緩解時,該處白血病細胞仍存在,因而常程度導致白血病復發的另一重要原因。
(5)綠色瘤:是急性粒細胞為導致白血病的一種特殊類型,白血病細胞浸潤眶骨、顱骨、胸骨、肋骨或肝、腎、棘手等,在局部呈塊狀隆起而形成綠色瘤,此瘤切面呈綠色,暴露於空氣中綠色迅速消退,這種綠色素的性質尚未明確可能是光紫質或膽綠蛋白的衍生物。綠色瘤偶由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局部浸潤形成。
(6)其他器官浸潤:少數患兒有皮膚浸潤,表現為丘疹、斑疹、結節或腫塊,心臟浸潤可引起心臟擴大、傳導阻滯、心包積液和心力衰竭等,消化系統浸潤可引起食慾不振,腹痛、腹瀉、出血等,腎臟浸潤可引起腎腫大、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齒齦和口腔粘膜浸潤可引起局部腫脹和口腔潰瘍,這在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較為常見。

7、引起骨質疏鬆的病理因素是什麼?

骨質疏鬆症是指「骨結構變得稀疏、骨重量減輕、骨脆性增加、容易骨折。」通俗點說,骨是由鈣鹽沉在骨基質而形成的,有一定的強度和彈性, 由於某種原因如:增齡、絕經或葯物的作用等, 骨組織將會丟失,導致骨的脆性增加,使骨折發生率增加,這種疾病稱之為「骨質疏鬆症」,它危及到每一個人,可稱為流行病。它的主要症狀足:骨疼痛、骨髂變形和易發骨折。引起骨代謝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年齡、激素和食物。應該說人的一生都應該重視它的代謝,因為它是支撐人體的基本結構,過去由於對這個問題認識不足,所以在現在的老年人中骨質疏鬆的發生率較高,據上海華東醫院調查,上海在60-70歲的老人中,發病率達54.80%,且易發生骨折。日本戰後在經濟非常困難的情況下,政府還在學齡兒童中免費每天每人提供1杯牛奶,這一杯牛奶強壯了一個民族。隨著我國的經濟繁榮,人們的生活從溫飽型逐漸走向了小康,對生活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城市老齡化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特別是女性在更年期開始後,骨的丟失更為迅速,所以必須重視骨質疏鬆症的防治,讓人們有一個安祥、高質量的生活。
骨質疏鬆症的重視應該從青少年開始,骨量在30歲左右達到了頂峰,以後開始逐步下降,骨量的多少與遺傳、運動、營養等因素有關,如能在30歲有一個較高的骨峰值,則為今後骨丟失存有一個較多的骨量儲備。女性45歲左右由於體內雌激素水平的急聚下降,失去對骨的控制,則很快就會骨質疏鬆,而男性來得較晚,一般要在60歲以後才開始。
目前診斷骨質疏鬆症的主要手段是骨密度的測定,還有X線等,一般說小於正常入骨密度均值1個SD(均值差),則為可疑,如小於2個SD則可確診為骨質疏鬆症。還有X線的骨皮質變薄、壓縮性骨折等都是診斷的依據。
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防治,除了一般的衛生宣教、體育鍛練外,合理的飲食和補充鈣劑是很重要的,乳製品、新鮮蔬菜、豆類中含鈣量較高,如一杯牛奶約含200毫克鈣,所以不能偏食和厭食。關於補鈣問題爭論很多,除了有腎結石病人要注意鈣攝入量外,一般每天要攝入800-1200毫克鈣,同時服用維生素D幫助鈣吸收,這樣能大大減少骨折的發生率,人們要天天不斷地滿足鈣需要,這任務是個艱巨的挑戰。患了骨質疏鬆症也不要灰心,現在有許多葯物能治療,如雙磷酸鹽類、密鈣息、維生素D等,效果都非常好,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合理應用,完全能使病情得到控制。
隔壁鄰居張老師不慎摔倒,造成骨折,為了讓張老師早日康復,張師母天天買來豬骨煲湯給張老師喝。其實「喝骨頭湯補骨」是一種誤解。在民間常有「吃啥補啥」的說法,有時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對於骨頭來說,盡管其儲存了肌體99%的鈣,但是這些結合狀態的鈣,即使在高溫下,也不能溶於湯汁中。有研究證明,一碗骨頭湯中的鈣含量僅2mg,如果按每天需額外補充600mg鈣計算,需要喝300碗湯才能達到這一水平,可見喝骨頭湯並不能達到補鈣的作用,而且,骨髓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對於老年人來說,進食過多並無益處。那麼應該怎樣補鈣呢?其實牛奶和奶製品是非常理想的鈣源,不僅含量豐富,而且乳鈣易於被人體吸收。以牛奶為例,100克牛奶中含有120mg鈣,一般每天喝兩杯牛奶即可滿足補鈣的需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在30-40歲以後,骨骼的骨吸收開始多於骨形成,這時就應該重視骨質疏鬆的預防,適當的體育鍛煉及體力勞動對減少骨鈣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談到補鈣,人們往往認為這是老年人或者兒童的事情,老年人因為發生骨質疏鬆而需要額外補鈣,兒童因鈣攝入不足或維生素D缺乏引起佝僂病而需要補鈣。其實,在人的一生中,都應該注意鈣的攝入,在鈣攝入不足的情況下(飲食偏嗜、慢性胃腸疾病等)應注意補鈣。研究表明,一個人骨量多少、骨質的堅硬程度取決於青春期骨鹽的累積。在30-40歲時,人體的骨內鈣鹽的含量達到高峰,稱為骨峰值,在隨後的歲月中,含量會在內分泌、代謝等各種因素作用下逐漸丟失,嚴重時出現骨質疏鬆。老年人補鈣僅能延緩但不能預防骨質丟失,此外補鈣對增加骨密度的作用有限。因此,預防骨質疏鬆症應從小抓起,應該多食富含鈣質的牛奶及奶製品、肉類、豆類及海產品(魚松、海帶、蝦米等),多從事體力勞動或體育鍛煉,有助於鈣質在骨骼中的沉積,提高骨密度。對於孕期、哺乳期的女性,由於大量鈣經胎盤或母乳轉移到胎兒或嬰兒,因此體內鈣消耗量較大,除通過飲食補充外,往往需要通過專門的補鈣劑進行額外的補充。總之,補鈣應該在幼兒期就引起重視,在青春期使骨峰量達到較高水平,「家底」厚了,就可以從容應付日後的消耗,避免或延遲中老年期骨質疏鬆。
說到現在,除了食物外,應該怎樣合理選擇鈣制劑呢?鈣制劑發展至今已經經歷了三代。第一代鈣制劑以骨、貝殼、礦石等無機鹽為原料,如:動物鮮骨、珍珠粉、貝殼、蛋殼、化學合成碳酸鈣、氯化鈣、活性鈣等,此類鈣制劑在腸道鹼性環境中易形成膠綢狀沉積物,不易被吸收,而且易出現胃腸不適、便秘、腹瀉等不良反應;第二代鈣制劑屬有機酸鈣,包括葡萄糖酸鈣、醋酸鈣、檸檬酸鈣、乳酸鈣等,此類鈣雖較第一代鈣制劑有了改進,但是含鈣量一般較低,也有一定的不良反應;第三代鈣制劑為L-蘇糖酸鈣和氨基酸鈣,這些絡合結構的鈣在腸道中易溶解吸收,不良反應較少。有些鈣制劑中加入了維生素D3或活性維生素D3,有助於鈣在腸道的吸收。另外,從牛奶中提取的乳鈣如果工藝規范、質量保證的話,也是理想的鈣源。目前市場上各種鈣制劑很多,主要選擇的標準是腸道內溶解吸收程度、鈣含量多少、胃腸道反應大小,對照上述分類,再根據個人的經濟水平,一般不難做出選擇。
一些鈣劑中常含有一定量維生素D3,的確,維生素D3對鈣代謝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促進腸道鈣磷吸收,增加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而減少鈣經尿液的丟失,但如果長期服用維生素D3含量較高的制劑,則有可能引起高血鈣、食慾不振、嘔吐、腹瀉、軟組織異位骨化、腎功能受損等維生素D中毒的症狀。因此,在服用此類復方制劑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還有一些患者在服用含維生素D的鈣制劑同時,又服用維生素AD膠囊或其他維生素D制劑,這樣更易導致維生素D過量中毒,不可疏忽大意。
長期以來,醫生一直告誡有腎結石的患者要限制鈣的攝入,的確,腎結石中80%為鈣質,在臨床上也看到一些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患者,在甲狀旁腺激素的作用下,血鈣水平增高,泌尿道結石的發生率也明顯增高。那麼正常人補鈣後是否會增加患泌尿道結石的危險呢?結果正好相反。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對45510名未患腎結石的男性進行了為期四年的跟蹤研究,結果發現,高鈣飲食(每天平均攝入1326毫克鈣)的人比低鈣飲食(每天攝入516毫克鈣)的人群患腎結石的機會少三分之一。同樣的結論也被其他一些研究所證實。其實,結石並不是因為鈣太多的緣故,而是人體中鈣代謝發生了紊亂,造成了不正常的「鈣轉移」,此時骨鈣減少,血鈣和軟組織中的鈣卻增加了,久而久之,可導致結石的發生。適當補充鈣質後,增加了人體該的吸收量,刺激血鈣的自穩系統,抑制甲狀旁腺激素的過量分泌,最終可達到降低血液和軟組織中鈣含量,減少結石的發生,同時又減少骨鈣的丟失。但是,並不能簡單地認為「補鈣越多越好」,超過了一定的劑量,同樣會引起高血鈣等一系列不良反應。
在一天中,應該選擇什麼時間服用鈣劑呢?最佳的補鈣時間應該是臨睡前。在白天三餐飲食中,人體可攝入300-400毫克鈣,即使一部分鈣通過尿液排出,可以很快從食物中得到補充,維持血鈣的穩定。但在夜晚,人體不再進食,而鈣質照常會通過尿液排泄,丟失的鈣不能及時從食物中得到補充,就會動用骨骼中的鈣來維持血鈣的穩定,如果臨睡前服用一定量的鈣劑,可減少夜間對骨鈣的動用,有利於骨質中鈣量的穩定,而避免或延緩骨質疏鬆的發生。

8、甲醛超標可以引起骨質疏鬆嗎

?

9、白血病有什麼徵兆

 急性白血病起病急驟,約66%的病人在一個月內起病,病情急,發展快。那麼急性白血病有哪些臨床表現呢?下面石家莊平安醫院血液科專家就為大家介紹急性白血病常見的幾個臨床表現:

1、貧血:貧血是急性白血病常見又早期出現的症狀,為嚴重的進行性貧血,出現皮膚蒼白、頭暈乏力、浮腫及活動後氣促等。

2、發熱:以發熱為首發症狀者佔50%~84%,熱型不定。有兩種情況:①白血病本身發熱;由於白細胞轉換率增加及核蛋白代謝亢進造成低熱,一般不超過38.0℃,抗生素治療無效。②感染:由於白血病患者成熟細胞缺乏,身體免疫力降低,常導致各種感染,體溫可高達39~41℃,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

3、感染:常見感染有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體炎、口腔炎、疼痛、肺炎、泌尿系感染以及敗血症等,以口腔炎最多見。

4、出血:由於血小板減少及血管受異常幼稚細胞浸潤常致出血。在成年人早期有出血症狀者占急性白血病的38.6%;中晚期約50%~80%發生出血,其中約10%~15%的病人死於出血。發熱可加重或誘發出血。

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膚、齒齦、口腔及鼻粘膜出血最常見,其次為胃腸道、泌尿道、子宮和呼吸道出血。早幼粒病人出血可發生在顱內、蛛網膜下腔與硬腦膜下,往往病情嚴重。眼底出血常為顱內出血的先兆。

5、浸潤症狀:有異常幼稚白細胞浸潤症狀:

①肝、脾腫大最多見,尤以從L(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顯著。

②淋巴結腫大,發病率為45.5%,多局限於頸、腋下及腹股溝等處。全身淋巴結腫大以從ALL最為多見,初診時可達80%。縱隔淋巴結腫大以小兒ALL多見。

③骨骼表現:多見於ALL,患者常有胸骨下端叩痛和壓痛,四肢關節酸痛或隱痛,嚴重者關節腫脹,部分病人可引起骨質疏鬆、溶骨性破壞,甚至病理性骨折。AML(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病人可見眶骨浸潤引起眼球突出、復視,甚至失明,稱為綠色瘤。

④神經系統表現:約有2%急性白血病初診時有腦膜白血病,如未進行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預防處理,則70%的ALL,20%~40%兒童及5%成人ANLL(急性非淋白血病)可發生腦膜白血病。白細胞侵及蛛網膜出現腦積水與顱內高壓症狀,如侵及蛛網膜或腦實質的血管壁可發生局灶性或彌漫腦出血。

⑤其他:皮膚、粘膜、睾丸、肺、消化道、心臟等部位受侵出現相應的體征。

與白血病會引起骨質疏鬆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