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早期發現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是以骨量減少或/和骨組織微細結構被破壞,骨強度下降,骨脆性增加、極易發生骨折為特徵的全身性骨骼疾病。該病女性多於男性,常見於絕經後婦女和老年人,此外低體重、性激素低下、吸煙、過度飲酒或咖啡及碳酸飲料等,缺乏體力活動,飲食中缺少鈣或維生素D均會引起骨質疏鬆
。另外,影響骨代謝的疾病,如甲亢、糖尿病、乾燥綜合征、多種慢性腎臟疾病導致腎性故營養不良以及胃腸疾病、血液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器官移植等都會引起骨質疏鬆。骨質疏鬆症被稱為「無聲殺手」
,是因為人們無法感覺到骨質的慢慢流失,早期無症狀,到婦女絕經後及中老年人感到腰酸背痛、腰彎駝背、身高變矮時,都認為是人到中年,人老骨脆是自然發展規律,不像急性心肌梗死、腦出血立即危及生命,不像惡性腫瘤來去匆匆凶險可怕而受到重視。
骨質疏鬆症的最終結局是脆性骨折,即使是輕微的創傷或無外傷的情況下也容易發生骨折。在骨折發生之前,患者一般沒有明顯自覺症狀,早期診斷對於骨質疏鬆症的治療有關鍵性的意義。目前,臨床上診斷骨質疏鬆症和預測骨質疏鬆症性骨折的標准方法是雙能X-線吸收法(DXA)測定骨密度(BMD),它具有接受射線較少、相對便宜,簡單易行、而且可重復性較高等優點,可用於成人和兒童。DXABMD每下降1個標准差骨折風險則增加1.5~3.6倍。
2、骨密度的正常值是多少?
3、嚴重骨質疏鬆的標準是什麼?
嚴重骨質疏鬆主要通過以下標准給予評估和診斷:
1、骨密度檢測值(T值):如果患者髖部、股骨頸、腰椎等任一部位骨密度T值低於-2.5,則可能引發嚴重骨質疏鬆;
2、脆性骨折:既往發生過腕部、髖部、腰椎等脆性骨折,則意味著再次發生骨折的風險將明顯增加。
臨床上只有符合以上兩種因素,才可診斷為嚴重骨質疏鬆。
4、名詞解釋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代謝性骨病變,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是其最大特點。
1)目前世界公認的診斷該病的金標準是雙能X線吸收法(DXA)的測定值。
2)骨質疏鬆症的常見表現為骨骼疼痛、容易骨折。
3)絕經後的女士或是年紀較大的男士比較容易患上此病,但是這一病症可發育任何年齡,且部分性別。
4)骨質疏鬆症不僅給患者本人帶來疼痛、脊柱變形以及骨折,活動受限,嚴重時生活不能自理,還容易肺部感染以及引發褥瘡等嚴重危害。而且,會給病人家庭乃至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4)骨質疏鬆dxa擴展資料
預防骨質疏鬆症:
1)從青少年期就加強運動、保證足夠的鈣質攝入,同時防止和積極治療各種疾病,尤其是慢性消耗性疾病與營養不良、吸收不良等,防止各種性腺功能障礙性疾病和生長發育性疾病;
2)避免長期使用影響骨代謝的葯物等,可以盡量獲得理想的峰值骨量,減少今後發生骨質疏鬆的風險。
3)成人期補充鈣劑是預防骨質疏鬆的基本措施,不能單獨作為骨質疏鬆治療葯物,僅作為基本的輔助葯物。成年後的預防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4)盡量延緩骨量丟失的速率和程度,對絕經後婦女來說,公認的措施是及早補充雌激素或雌、孕激素合劑。
5)預防骨質疏鬆患者發生骨折,避免骨折的危險因素可明顯降低骨折發生率。
5、骨密度的正常值是多少?
骨密度,是百骨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志,反映骨質疏鬆程度,預測骨折危險性的度重要依據.應用DXA測定腰椎L2--L4及髖部骨密度。結知果表明男性峰道值骨密度年齡各部位均在20--24歲,L2--L4 密度值為專1228(g/cm2);女性峰值年齡腰屬椎在30--34歲,值為1197(g/cm2)。髖部骨密度峰值年齡在25--29歲。
6、已經骨質疏鬆了請問還有辦法恢復嗎
氨糖25歲之後會慢慢缺失,所以需要及時補充,在勞動和運動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骨頭關節損傷。健力多的氨糖可以修復或逆轉損壞軟骨,潤滑軟骨,減少積液的。
7、骨密度的正常數值
中國北方漢族健康人的骨密度值,確定峰值骨密度年齡、大小及各年齡段的正常值。應用DXA測定腰椎L2--L4及髖部骨密度。結果表明男性峰值骨密度年齡各部位均在20--24歲,L2--L4 密度值為1228(g/cm2);女性峰值年齡腰椎在30--34歲,值為1197(g/cm2)。髖部骨密度峰值年齡在25--29歲。
在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IFO)2004年世界骨質疏鬆大會上,英國謝菲爾德大學WHO代謝性骨病研究中心Johnell等對12個臨床研究進行薈萃分析後認為,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骨密度(BMD)均是十分重要的骨折危險因素。該研究納入12個人群研究中的3萬9千人,共觀察了約17萬人年。採用Poisson模型分別對每個研究人群中BMD對骨折發生危險的影響進行分析,採用加權系數對每個研究結果進行合並分析。結果顯示,對於男性和女性,BMD均是很好的骨折(尤其是髖部骨折)預測指標。
在65歲年齡組中,BMD值每降低1個標准差(SD),男性髖部骨折的危險增加2.94倍(2.02--4.27),女性增加2.88倍(2.31--3.59)。但是,這種作用呈年齡依賴性,50歲的危險梯度顯著高於80歲。各種類型的骨折和骨質疏鬆性骨折的危險梯度均低於髖部骨折,BMD預測價值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在65歲年齡組中,BMD每降低1個SD,男性骨質疏鬆性骨折的危險增加1.41倍(1.33--1.51) 女性增加1.38倍(1.28--1.41)。對於髖部骨折,骨折與測量BMD間隔時間延長,BMD的預測價值減小,但沒有顯著性。BMD值越低,預測骨質疏鬆性骨折(和各種類型骨折)的作用越大,T值降低4個SD時的危險比是2.10(1.63--2.71)T值降低1個SD時危險比是1.73(1.59--1.89)。對於髖部骨折,BMD的預測作用也相似。Johnell等認為,由於所選的臨床研究是國際性的,因此,該分析結果所得出的結論有很好的應用價值。該分析結果表明,BMD可以用於易感病例的篩查,但是,在應用過程中,要考慮到年齡對BMD骨折預測價值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