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父親腿骨折鋼釘固定已經一年多了,按理應該取出來了,可父親不願再忍受那個痛苦,將就這樣一直拖著。
那麼,今後發生骨質疏鬆的可能性較大。
如果你父親不超過70歲,身體還很硬朗,還是應該取出。
早日康復!
2、骨水泥和鋼釘哪個好
骨水泥是經皮球囊擴張成形術吧?鋼定是脊柱支架外固定吧?
骨水泥及鋼釘的優缺點相信醫師跟你說過了吧?一般來說,如果沒有脊髓損傷的話,也就是說脊柱內側穩定,未進入椎管內的話,優先考慮骨水泥,這個手術創傷小,下地快。
當然確實如你所說的,骨水泥也有一些缺點,不過你父親都58了,可以考慮骨水泥的,用個10-20年還是沒什麼問題的,而且年紀越大,人的活動就越少了。
脊柱內固定的話,缺點就是創傷大,術後恢復時間長,病人身體不一定吃得消,而且固定支架上上去就不能下了,後期骨質酥鬆的話,支架還是有松動、移位的可能啊,一般都是推薦年輕人的。
沒有哪種手術是沒有缺點的。看你怎麼去考慮了,當然,我說的比較簡單,具體區別你可以再問問醫師,畢竟北京的醫術應該比我們南京先進些個呵呵
3、骨折上鋼板,鋼釘斷的原因是什麼
鋼板(特別是不銹鋼的鋼板)在體內是一種異物,這種異物在一般情況下是和人體版能夠權很好的相容的,但在某些情況下,比如人體其他部位有了感染灶(比如得了肺炎等),此時細菌就會通過血液循環傳播到全身,正常的身體部位是很容易將播散過來的細菌殺滅的,但有鋼板的那那個部位會因為鋼板的存在,是局部的免疫力下降,而造成播散來的細菌容易在鋼板附近寄居引起這個地方的骨髓炎。同時,某些不銹鋼的鋼板在體內會發生點解反應,引起局部的無菌性炎症,繼而引發局部感染,甚至骨髓炎。
(1)人每天行走,腿部負重,內固定的鋼板和螺絲釘也受到剪式應力(折斷力),鋼板或者螺釘可能會出現疲勞斷裂!鋼板螺釘一旦斷裂,特別是鋼板的斷端會引起局部疼痛,這時再想取出鋼板螺絲釘,就比較困難,而且損傷也大。
(2)人正常情況下行走,力量是應該通過骨頭來傳遞的,但如果多了塊鋼板,那麼鋼板和骨頭都要傳遞力量,這樣會減少骨頭所應受到的力量(遮擋效應),時間久了,在鋼板會使鋼板下的骨骼變得脆弱和骨質疏鬆,從而變得容易再骨折!所以只有取出鋼板,讓人的骨骼經受正常的應力,才會保持骨骼的堅強!
4、髖關節骨折施鋼釘內固定術後已5個月。現復查股骨頭出現骨質疏鬆印象,是壞死的前兆嗎?
通過第三次影像復查說明患側的股骨頭已經有問題了。創傷引起的股骨頭壞死,多見於股骨頸骨折復位不良,或骨折後6~18個月左右骨折雖然癒合,也會發生股骨頭壞死,患此病的機率很高。
建議患側不要負重,抓緊時間活血補鈣治療,耽誤不得呀。
5、嚴重的骨質疏鬆腳指能打鋼釘嗎
骨折嚴重?必須要打鋼針嗎?
6、骨折後體內上了鋼釘,要取出來嗎?
在骨折進行了內固定手術後,如果固定處未感覺疼痛,以及沒有肢體活動受限等不適表現,內固定理論上是可以不取的,而在實際的工作中,有很多患者也是沒取內固定的。
以上說的是理論性的東西。而從機體生物力學的角度來講,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內固定物還是取出來要好一些。因為,內固定物作為一個沒有生命的物體,留置於體內,畢竟還是不能完全與人體組織相容,說白了就是還是相當於一種異物。其次,內固定會改變人體骨骼承受的正常的生物力學機制。在正常情況下,我們在受到外力時,骨骼是要來承受這些力量的。但是如果體內有內固定物,那麼一部分外力就會通過內固定物來傳導,而其下方及周圍的部分骨組織就無法承受正常的應力刺激,時間久了,骨骼就會由於長期得不到應力刺激而發生廢用性骨質疏鬆以及骨質吸收等不良反應。雖說,隨著內固定設計的不斷改良,相關並發症也在逐漸減少。但是,還是如我上面說的,如果有條件,還是取出來更好。這樣對身體只有利而沒有弊。
而且內固定取出術的實施也是非常簡單的,一般對於一個稍微有點基礎的骨科醫生都是可以獨立完成的,同時手術費用也不是很高,即便是在大型的三甲醫院,如果收費合理的話,可能4到5000元錢也能搞定。
不過最終要不要取,還是要你自己選擇,我們在此僅表一下我們的建議而已。希望對你有幫助。
7、老媽63歲,前年車禍在腰椎第一節加的鋼釘,現已拆除2個多月,出現了骨質疏鬆症狀,醫生說是骨折。。。。
如果要診斷骨質疏鬆,必須先查骨密度檢測,如果T值<-2.5,可以診斷骨質疏鬆,然後就可以規律治療了,首先,要調整生活方式,多食富含鈣的食物如牛奶、蝦皮、魚、海帶、青菜等,多運動、多曬太陽(注意勿用衣物等遮擋,勿在屋內曬),然後規律補充鈣片,至少每日1200mg,活性維生素D每日1粒,最後是應用葯物,口服的有福善美、積華固松,靜脈的有密固達等,應用半年後復查骨密度,這個方案對你媽媽應該有用。
8、嚴重骨質疏鬆性骨折能手術嗎?
可以去當地醫院做個骨密度檢查,如果是骨質疏鬆性骨折,那就要用葯了,不然鋼板鋼釘都固定不好。可以在術前術後用注射用重組特立帕肽,它就是針對骨質疏鬆的,可以延緩骨吸收速度,而且增加骨密度。具體你可以問下醫生。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