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質疏鬆 > 骨質疏鬆引起髖關節痛

骨質疏鬆引起髖關節痛

發布時間:2021-01-15 19:15:49

1、老母親68歲,髖關節骨折後,手術置換人工髖關節,醫生說老人骨質疏鬆

對於存在嚴重骨質疏鬆是不適合做髖關節置換手術。
鈣吸收能力下降,這個可以多曬曬太陽,促進鈣吸收,能走動盡量走動,能運動盡量運動

2、骨質疏鬆常見部位,中老年人要注意,哪些部位骨密度最容易降低?

很多老年人不小心磕一下碰一下就要用很長的時間來修養,因為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骨質疏鬆,身體的部位會變得老化脆弱,那麼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哪些部位骨密度最容易降低呢?

髖部。髖部是指軀干與雙腿連接的部位,主要功能是讓身體和腿向前向後以及側面自主運動,是人體運動的中心。在運動量過大或者意外扭傷都會導致從盆骨到大腿的肌肉被撕裂,造成髖部拉傷。拉傷後會導致不能活動,並有劇烈的疼痛感,不能正常的行走以及坐下,作為條件反射,傷者只能一瘸一拐的行走,避免髖部受力。


脊柱脊柱是由33塊椎骨借韌帶、關節和椎間盤連接而成,是人體骨骼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主要作用就是連接整體的骨骼結構,保護脊髓和神經,是人體活動的基礎。脊柱受傷是由摔傷或者重大事故造成的,脊柱受傷會導致腰背無法活動,有些甚至會大小便功能受到影響,嚴重的甚至會截癱。


橈骨。橈骨是指前臂外側的骨頭,主要作用就是手臂的運動,不小心跌倒手掌碰地會導致橈骨受傷,就是所謂的骨折,手腕部會腫脹,有強烈的痛感,手部活動也會受到限制。

肱骨外髁頸。位於解剖頸下方,是肱骨頭松質骨和肱骨幹皮質骨的交界處,主要功能是肩部的活動,一般暴力行為會導致其受傷,局部腫脹,有明顯疼痛感,活動也會受阻,很容易發生骨折。

上了年紀都會骨質疏鬆,我們要早早地開始預防,最重要的就是補腎。腎主骨髓,一旦腎出了問題就會出現腰腿疼痛等問題,所以根源就是腎虛,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葯物來滋補腎陽。

3、得了股骨頭壞死就要換「骨頭」嗎?怎麼挑選材質呢?

股骨頭壞死是一種高致殘性的骨關節疾病,不少股骨頭壞死患者長期忍受著病魔的困擾。患者疼痛難忍、活動受限甚至造成殘疾,迫切需要治療。這就導致很多患者進入了「股骨頭壞死必須置換」的誤區,那這股骨頭壞死什麼情況下要換關節,是必須換的嗎?

一、什麼樣的股骨頭壞死要換關節

1、得了股骨頭壞死,最終是不是都要換關節?

得了股骨頭壞死,最終並不一定都要換關節。只有很少一部分患者要換關節,大部分患者得了股骨頭壞死,都能通過其他治療解決問題。

2、Ⅰ期Ⅱ期的股骨頭壞死做「保髖」治療,成功率是多少?「保髖成功」的意思,就是將來不需要做關節置換了嗎?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下股骨頭壞死的分期(現在醫生一般是根據對X片的評估進行分期):

◆Ⅰ期股骨頭壞死,僅僅在MRI檢查上能發現異常,X片上是看不出來的,而且患者沒有任何疼痛的感覺;

◆Ⅱ期股骨頭壞死,在X片上能看出來,此時患者也會感到一些不舒服,例如髖關節會出現疼痛等;

◆Ⅲ期股骨頭壞死,從X片上看,股骨頭出現斷裂,或者本來是圓形的股骨頭現在不圓了,這時患者一活動就會覺得疼,而且休息後不能明顯緩解;

◆Ⅳ期股骨頭壞死,從X片上看,股骨頭明顯不圓了,而且與股骨頭「配套」的髖臼也變得不光整,同時還出現了重度的骨關節炎

對於Ⅰ、Ⅱ期股骨頭壞死,絕大多數是不用換關節的,只有當Ⅱ期股骨頭壞死的面積非常大時,才可能考慮換關節。此外,在我之前發表的文章中可以看到,Ⅰ、Ⅱ期保髖成功率達到82.7%。

至於什麼是「保髖成功」,醫學上有兩種定義:

第一,五年內不換關節就算保髖成功;

第二,就是徹底好了,以後都不用換關節。

當然,得了股骨頭壞死,髖關節內永遠都存在瑕疵,很多人保髖成功後,做X片檢查發現,髖關節不是特別好,但身體沒有太多感覺,可能這一輩子都沒有問題,這樣也算保髖成功。

3、股骨頭壞死到了什麼程度必須換關節?

從X片上發現自己的股骨頭不圓了,並且出現疼痛,尤其是夜間疼痛,這時可能要考慮換關節。而對於一些X片上顯示股骨頭不圓,卻沒有感到疼痛的患者,此時可以不換關節。此外,對於股骨頭壞死導致的兩條腿不等長,如果通過增高墊能墊成一樣高,患者也沒有感到疼痛,這時也不需要換關節。當然,還有些人認為股骨頭壞死一旦達到Ⅲ期,就需要做髖關節置換,這也是一種誤區。

換言之,只有當股骨頭壞死導致出現骨關節炎,一活動就疼,影響到日常生活時,才需要做髖關節置換。

4、什麼是股骨頭坍塌?塌陷的骨頭還能不能支撐住身體?出現股骨頭坍塌是不是只能換關節了?

股骨頭塌陷就是指股骨頭壞死達到一定程度後,骨細胞開始凹陷,承受壓力的能力開始下降,骨頭上就會出現無數個非常微小的骨折,最終讓股骨頭出現塌陷。

塌陷的股骨頭往往是不能支撐身體的,而且走路時患者會感到明顯的疼痛。當然,股骨頭壞死出現塌陷並不代表一定要換關節,但如果塌陷後感到特別疼,走路都困難,就建議做髖關節置換了。

5、拖著不手術有沒有危害?晚做手術,效果會變差嗎?晚做手術跟早做手術的人比,會更容易殘疾嗎?

股骨頭壞死換關節的時機,是根據X片上的表現以及患者自己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的。如果確定需要手術,建議不要拖著。尤其對於已經出現股骨頭塌陷而且感到疼痛的患者,總是拖著不手術,會讓關節周圍的肌肉發生萎縮,接著腰椎、膝蓋也出現疼痛。當然,無論什麼時候手術,只要手術做好了,基本都可以獲得正常的功能,不會殘疾。

6、如果是年輕患者,太早換關節,以後是不是還需要再手術?

「年輕患者太早換關節,以後需要再手術」,這是早年的一種說法。因為之前做髖關節置換用的是金屬對聚乙烯的材料,這種關節只有十幾年的壽命。也就是說,可能這種關節用了15年之後,就需要再手術了。但是現在採用的是第四代陶瓷對陶瓷材料,這種材料非常耐磨,在實驗室的測試,甚至可使用30~50年。因此,使用新材料後,基本可以避免第二次手術。

7、之前已經做過保髖手術,現在病情加重,還能換關節嗎?做過保髖手術,再換關節,是不是更困難?

已經做過保髖手術,現在病情加重,仍然可以換關節。尤其之前採用微創手術做的保髖治療,對骨頭的質和量損害都較小,這類患者做髖關節置換,基本沒有太大影響,能夠獲得非常好的關節功能。但如果之前採用開放手術做的保髖治療,再做髖關節置換,會加大手術難度,手術效果相對要差一些。

8、患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小的時候沒有處理,長大後想要治好只能換關節嗎?

需要明確的是,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與股骨頭壞死並不是一回事,這個病本身也不引起股骨頭壞死。但在治療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過程中,可能發生股骨頭壞死。至於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否要換關節,主要看疾病的嚴重程度。如果只是比較輕微的脫位,不僅不需要換關節,可能也不需要手術。但對於脫位比較嚴重的患者,尤其出現了骨關節炎,或者兩條腿不等長的現象,這時可能要考慮換關節。

二、股骨頭壞死,換了關節就能治好嗎

1、是不是換了髖關節,就能徹底治好股骨頭壞死?平時就不會疼了?

做完髖關節置換,原來的股骨頭已經被替換掉,自然是治好了股骨頭壞死。手術後基本不會再疼了,只是疼痛的消失需要一個過程,時間長短因人而異。有些患者在手術3~4周以後,就能脫拐正常走路,而且不會感到疼痛;有些患者可能需要3個月才能達到這種效果。實際上,髖關節置換也叫作忘記手術,大部分患者在手術一年以後,感覺和正常人一樣,幾乎會忘掉人工關節。

2、兩條腿不等長,做了髖關節置換,腿是不是就一樣長了?

如果手術前兩條腿都有問題,手術後能夠做到兩條腿完全一樣長。但如果手術前只有一側出現股骨頭壞死,做髖關節置換手術時,為了防止術後出現髖關節脫位,會調整關節周圍的韌帶和肌肉,這時可能會出現兩條腿不等長的現象,但是這個差距非常小。一般兩條腿的長度相差5毫米以內,患者基本感覺不出來。當然,醫生會盡量將兩條腿做到一樣長。

3、換完關節後,會不會很多動作都做不了了?運動是不是會磨損新的關節?

換了關節後如果增加運動量,例如長時間跑步等,當然會增加新關節的磨損。但如果只是正常使用關節,基本不會增加磨損。而且換完關節,進行康復訓練後,患者基本可以恢復到得病前的狀態,什麼運動都可以進行,並沒有太多限制,只是一些高強度和暴力運動建議不要做,例如蹦極、跳傘等。

4、換了關節還會不會復發?怎麼才能不復發?

所謂換了關節後出現復發,就是指出現了嚴重的關節磨損等問題,是否要再手術。其實,一個好的人工關節是非常耐磨的,如果用了30年都沒有問題,就不需要再手術。但如果關節使用過程中,發生假體斷裂、聚乙烯材料的磨損等,這時可能面臨再手術的問題。

為了防止「復發」,建議患者要定期復查復診,每1~2年找自己的主刀醫生看看片子,檢查關節的情況,不要等到人工關節出現嚴重問題時才想到就醫處理。

三、股骨頭壞死換關節,手術有哪些風險

1、做髖關節置換手術,是不是個大手術?

以前的髖關節置換是一個大手術,現在隨著手術技術的提高,它已經只是一個中小型手術了。經驗豐富的醫生手術操作非常熟練,基本一個小時就能完成手術,做手術得過程中出血量也不多。而且手術後第二天患者就能下地,再配合醫生的康復方案,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獲得良好的功能,逐漸恢復正常。

2、股骨頭壞死換完關節後,新的關節從骨頭裡面掉出來的幾率大嗎?

新關節從骨頭中掉出來,醫學上叫術後髖關節脫位。一旦出現髖關節脫位就要考慮復位或翻修等問題,這時需要立即就醫。

其實,只要有手術就可能存在並發症,這是很難完全避免的。醫生能夠做的就是提高手術技術,盡量減少手術並發症。就手術後髖關節脫位而言,整體發生率大約為2%~4%。如果從大腿後外側做的手術,脫位的發生率大約為0.1%~0.2%。如果用最新的前入路手術,從大腿前面裝關節,發生脫位的幾率就更低了。

3、是不是以後摔一下就可能會發生脫位?

做完髖關節置換,患者換了一個金屬關節,只會讓關節變得更加堅硬,並不會摔一下就脫位,但經常摔倒對人工關節也會產生影響。此外,換完關節後,並不代表就能高枕無憂了,因為在手術後六周以內,如果不注意,確實可能發生髖關節脫位。

對於從大腿的後外側,也就是從臀部做手術的患者,需要注意是否發生髖關節的後脫位。在術後六周內,髖關節彎曲(即下蹲)不要超過90度,大腿朝內活動范圍不超過45度,比如不要蹺二郎腿。對於從大腿前面做手術的患者,術後六周內,腿伸直的時候不要外旋,做側踢腿的動作。手術六周以後,這些動作最好也不要做,等到手術三個月以後,患者恢復得不錯了再做。總而言之,術後充分與主刀醫生溝通,注意一些禁忌動作,一般就不會發生髖關節脫位。

4、吃激素的人,關節是不是壞得更快?骨質疏鬆對新換的關節有什麼影響?這些人的新關節一般能用多久?

長期大劑量使用激素的人,體質往往比較差,做手術時傷口癒合也比較困難,更容易出現術後感染。但吃激素本身並不會影響關節置換的效果,關節置換效果差主要是因為這些病人拖的時間比較久,肌肉條件比較差,耽誤了治療。

另外,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有骨質疏鬆,其實,是否真的有骨質疏鬆不能看片子,而是需要做骨密度檢查。很多人看完片子覺得自己是骨質疏鬆,實際做完骨密度檢查後發現沒有骨質疏鬆,或者雖然有骨質疏鬆,但沒有片子上那麼嚴重。

如果做了骨密度檢查,確定有骨質疏鬆,這類患者做了手術以後,可能出現假體周圍骨折、假體松動等問題。為了盡量保證手術後的關節功能,醫生在做這類手術時會特殊處理。

此外,人工關節的使用年限與關節磨損程度、患者運動量有關,與患者是否吃激素沒有關系。而且由於大部分吃激素的患者運動量較低,反而關節使用的時間更長。

5、換完關節,是不是不能拔牙、身上不能有破口?因為這些生活問題大導致人工關節感染的人多嗎?

換完關節後所有的事情都能做,包括拔牙,身上也可以出現破口。但是在拔牙時,一些操作可能會導致口腔內的細菌跑到血液中,進而出現感染。但這種感染主要是針對膝關節置換的患者,對於髖關節置換,通過這種形式出現感染的幾率非常低。當然,如果特別擔心,建議在拔牙前吃一點抗生素,這樣能夠有效避免感染的發生。

4、髖關節骨折施鋼釘內固定術後已5個月。現復查股骨頭出現骨質疏鬆印象,是壞死的前兆嗎?

通過第三次影像復查說明患側的股骨頭已經有問題了。創傷引起的股骨頭壞死,多見於股骨頸骨折復位不良,或骨折後6~18個月左右骨折雖然癒合,也會發生股骨頭壞死,患此病的機率很高。
建議患側不要負重,抓緊時間活血補鈣治療,耽誤不得呀。

5、骨質疏鬆症號稱是「沉默的殺手」,為何會有這個稱號?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病,早期症狀不明顯,患者常常在遭遇由骨質疏鬆引起的骨折後才被確診。確診後,患者又面臨著殘疾或並發症致死的風險。因而,骨質疏鬆症也被稱為「沉默的殺手」。

對待骨質疏鬆,防大於治,同時在日常要進行自我測評,發現問題請及時就醫。如果出現骨量減少、脊柱畸形或兩者都有,脆性骨折史、身高減少、駝背等症狀,請馬上進行骨質密度檢測。

最嚴重結果是發生脆性骨折

據最新數據顯示,我國超7000萬人患骨質疏鬆症,另有約2.1億人骨量低於正常標准,存在患病風險。由於發病群體多為老年人,很多人認為骨質疏鬆症是人體機能老化過程中無法避免的疾病,不能治療,也沒必要去醫院診斷。由於誤解和忽視,多數患者都沒能接受合理的抗骨質疏鬆症治療。

骨質疏鬆的患者初期並不會有明顯症狀,但會出現骨痛。骨痛使患者活動靈敏度下降,彎腰屈膝等功能活動受限,增加患者卧床時間。骨質疏鬆後期最嚴重的結果就是發生脆性骨折,引起再發骨折,甚至導致死亡。數據顯示,在中國用於治療骨質疏鬆性骨折的直接費用高達1.5億美元。

近年來,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尤其是嚴重骨質疏鬆症和骨質疏鬆性骨折的發病率急劇增加,其原因很多,但由於廣大市民對骨質疏鬆症的認知不足,未能得到及時的預防、診斷和治療。

骨質疏鬆往往會以多種症狀表現出來,患者常在輕微外力作用下,甚至日常生活中發生骨折,嚴重者甚至咳嗽一聲、上廁所下蹲或系鞋帶時,都會發生骨折。之前有個患者就是連續咳嗽,突然感到部位疼痛,後來一去醫院檢查,原來是患有骨質疏鬆症。

髖部骨折患者近半致殘

據了解,骨質疏鬆是一種以骨量低、骨組織微結構損壞、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徵的全身性骨代謝性疾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多見於絕經後女性。骨質疏鬆症在疾病早期,往往有乏力、腰背及四肢酸痛不適,通常不會引起患者的重視;隨著疾病的發展,可出現明顯的骨痛、身高變矮、駝背、掉牙、活動能力下降、甚至發生骨折等症狀。

骨質疏鬆症最常見的後果是骨折。骨質疏鬆性骨折又稱脆性骨折,骨質疏鬆性骨折指受到輕微創傷或日常活動中即發生的骨折。骨質疏鬆性骨折的常見部位是椎體、髖部、前臂遠端、肱骨近端和骨盆等,其中最常見的是椎體骨折、髖部骨折。

超過半數50歲以上婦女至少有一次因骨質疏鬆症引起的骨折。國內基於影像學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50歲以上女性椎體骨折患病率約為15%,50以後椎體骨折的患病率隨增齡而漸增,80歲以上女性椎體骨折患病率可高達36.6%。骨質疏鬆性骨折的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殘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專家表示,骨骼由骨小梁、骨基質和骨礦物質組成。骨骼好比鋼筋混凈土建築,骨小梁好比鋼筋,骨基質好比水泥,礦物質好比沙子。骨質疏鬆就是骨骼中鋼筋(骨小梁)老化,水泥(骨基質)和沙子(礦物質)減少,導致骨骼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

有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有260萬人次,相當於每12秒就發生一次骨質疏鬆性骨折。骨質疏鬆性骨折危害很大,如發生髖部骨折後,一年內死於各種並發症的患者約為20%,存活者中約50%可能致殘。除此之外,骨折還會給患者及患者家屬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一次髖部骨折直接產生的醫療費用約為3萬元。

彭翔表示,對待骨質疏鬆,防大於治,日常生活中要進行自我測評,發現問題及時就醫。如果出現骨量減少、脊柱畸形或兩者都有,脆性骨折史、身高減少、駝背等症狀,請馬上進行骨質密度檢測。

目前骨質疏鬆最常用的診斷指標就是骨密度(BMD)測量。所謂骨密度就是單位面積或體積的骨量,也就是骨質的稀疏程度。

骨密度的測量常用的是雙能X線骨密度儀,通常用T-Score(T值)表示。一般來說,-1﹤T值﹤1表示骨密度值正常;-2.5﹤T值﹤-1表示骨量少、骨質流失;T值﹤-2.5表示骨質疏鬆症;T值﹤-2.5並有脆性骨折病史表示重症骨質疏鬆。

超50歲患者可採取葯物預防

由於人體年齡增長,機能退化,鈣質流失,骨頭密度會逐漸稀疏。矮、瘦和消化功能弱者成為骨質疏鬆疾病的高發人群。年齡一旦超過50歲,應當考慮採取葯物預防骨質疏鬆。骨質疏鬆症是可防可治的,盡早預防可以避免骨質疏鬆及發生骨折。即使發生過骨折,只要採用適當合理的治療仍可有效降低再次骨折的風險。

在調整生活方式方面,市民可以吃富含鈣、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均衡膳食,不宜空腹喝牛奶,睡前喝杯酸奶,為了增加鈣鹽的吸收和攝入,有必要增加動物性食物,尤其是海產品,以補充高質量的蛋白質、鈣、磷、維生素等。

同時,要注意適當戶外活動,有助於骨健康的體育鍛煉和康復治療,戶外運動不僅能促進骨密度增強,還可以因為太陽的照射,增加人體維生素D的合成,每日曬太陽20分鍾左右,對骨質疏鬆症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對於那些補鈣效果不好的患者,彭翔指出,這些患者可能因長期維生素D缺乏、骨轉換不平衡、鈣磷比例失調、補鈣劑量不足、食物成分不當等原因導致嚴重缺鈣,所以補鈣多年卻仍然缺鈣,需要繼續堅持補鈣不能停,「骨質疏鬆是一種慢性病,治療時間較漫長,用葯千萬不能吃吃停停,否則病情會進一步加劇。」

經常曬太陽對防治骨質疏鬆症是非常必要的。曬太陽及室外活動既有治療骨質疏鬆症的作用,又有預防骨質疏鬆症發生的作用。尤其是對老年人、兒童及妊娠期、哺乳期、絕經後婦女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曬太陽實際是在戶外活動時,接受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紫外線的照射可使人體皮膚產生維生素D,而維生素D是骨骼代謝中必不可少的物質,可以促進鈣在腸道中吸收,從而使攝入的鈣更有效地吸收,有利於骨鈣的沉積。所以,人們每天平均應有30分鍾的光照時間,以保證生成適量的維生素D。

臨床研究表明,單純補鈣既不明顯增加骨密度,也不能改善骨質量。而經常運動者可使骨骼承受的應力增加,同時增加肌肉的力量,有利於骨骼的生長,常常可獲得較高的骨峰值量和較好的骨質量。

。據研究,女性如果想避免受到骨質疏鬆症的困擾,就應該盡量不喝可樂。喝可樂越多,她們的骨骼就會變得越脆弱。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可樂中含有磷酸,可以導致人體內鈣的流失,而其他大多數飲料當中並沒有這種物質。所以專家建議,擔心患上骨質疏鬆症的女性最好不要喝太多可樂,並注意飲食中增加鈣的攝取量以維持骨骼的密度。

喜歡節食。減肥最主要的辦法是控制飲食,殊不知,這可能成為日後發生骨質疏鬆和骨折的導火線。一份健康雜志曾對數千名30歲以上的女性進行調查,發現其中82%的女性已開始出現各種程度的骨質疏鬆,或已有骨質疏鬆的危險了。

這是由於她們平時不敢飲用牛奶,偏食素食,營養不合理,致使體內攝鈣不足。另一方面,由於脂肪和雌激素含量有關,女性雌激素量往往隨脂肪減少而降低,雌激素水平長時間下降,會加速骨骼鈣質的丟失。

鹽攝入量大。鹽吃多了不但會得高血壓,還會導致骨質疏鬆。專家介紹,吃鹽多導致骨質疏鬆的原因是,人體對多餘鹽分的處理往往是排出體外,鹽里主要含鈉,其排泄過程中總要「拉上同伴」鈣一起排泄。所以,高鹽飲食的結果是導致鈣流失加快,當然直接影響骨質了。

研究表明,吸煙之所以促進骨質疏鬆,原因可能是吸煙影響峰值骨密度的形成,因為絕大多數吸煙者是從青少年時開始吸煙的,此時正是峰值骨密度形成期。調查顯示,與同齡人比較,吸煙者的股骨頸、肋骨和椎骨均有一定程度的骨質丟失。而這種危害往往在中年後期及老年期才能表現出來。

酒精的化學成分是乙醇,乙醇進入人體後,可以和其它無機物或某些有機物發生化學反應,產生一些新的物質。這些新物質會導致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所以長期過量飲酒,會對骨骼的生長、發育產生影響,加快骨質的丟失。

與骨質疏鬆引起髖關節痛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