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問血鈣正常,為什麼還會得骨質疏鬆症
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的鈣大部分以磷酸鈣和碳酸鈣的形式儲存於骨骼中。當人體中血鈣濃度下降時,機體就會動員骨骼中的鈣進入血液(這個過程醫學上叫做骨吸收),這時血鈣增加,以維持正常生理需要。當血鈣下降時,人體會出現低鈣血症,導致高血磷,表現為:心慌、盜汗、手足抽搐、肌肉疼痛等,低血鈣、高血磷這樣的結果往往會引起骨質軟化。因此有骨質疏鬆的人,血鈣可以基本正常;血鈣正常的人,不一定沒有骨質疏鬆。
骨頭和人體一樣,每天都在進行新陳代謝,就是說每天都在進行新骨替代舊骨,如果一些原因導致舊骨的丟失要大於新骨的生成,就是骨量丟失,這個過程是無聲無息的,自己是感覺不到的,等到骨量丟失到一定程度發生了骨痛或者骨折的時候往往才被發現,這個時候骨質疏鬆症就很重了,所以說,在人們還沒有注意的時候骨質疏鬆症就已經存在了,等到出現症狀時,病情已經很嚴重了。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現在很多人稱骨質疏鬆症為「靜悄悄的疾病」、「靜悄悄的流行病」。
骨痛是骨質疏鬆最常見的症狀,骨痛可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骨折是骨質疏鬆最嚴重的後果。
骨質疏鬆骨折的好發部位為胸腰椎椎體、股骨上端、橈骨遠端、踝關節等,並且,這種骨折,患者在扭轉身體、持物、開窗等室內日常活動中即可發生。
建議老年人每年進行一次骨密度(髖關節或脊柱)測量,以便採取相應的治療和預防措施,就能有效地延緩和預防老年性骨質疏鬆的發生。
有的人認為骨質疏鬆症是缺鈣,只要補鈣譬如高鈣飲食—喝牛奶或者吃些鈣片就行啦。其實這是遠遠不夠的。鈣攝入可減緩骨的丟失,改善骨密度。維生素D有利於鈣在胃腸道的吸收。維生素D缺乏可導致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增加骨的吸收,從而引起或加重骨質疏鬆。但是目前尚無充分證據表明單純補鈣和維生素D可以替代其他抗骨質疏鬆葯物治療,它只能作為葯物治療的一種補充療法。所以還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積極進行抑制骨吸收、促進骨形成的抗骨代謝的葯物治療。
骨質疏鬆需要重視長期治療,長期
治療可以鞏固手術療效
,逆轉急性制動後的骨丟失、增加骨折處的骨密度,避免假體松動的發生,降低手術失敗率,長期治療骨質疏鬆還能減少再發生骨折的危險。老年性骨質疏鬆患者,在積極進行葯物治療的同時還應進行適當的身體鍛煉和加強防摔、防絆、防碰、防顛等措施,以減少骨折的發生。
2、判斷骨質疏鬆是看血鈣高低還看骨密度的高低?
當然看骨密度了,因為直接反映你的骨質問題。而血鈣測出來的只是一個表象。
3、骨質疏鬆吃了阿法骨化醇軟膠囊一段時間後要做血鈣化驗。問看上面的什麼指標,其意義在哪裡。
骨質疏鬆做血鈣化驗意義不大,血鈣平衡並不等於不缺鈣,所以要查治療骨質疏鬆的療效最好是檢查骨密度。只有骨密度提高了,才能說是真正的治療了骨密度。試試鈣維康吧,這款鈣能在兩個月的時間有效提高骨密度,從而治療骨質疏鬆症。
4、我有嚴重骨質疏鬆,但總鈣、血鈣正常,怎麼治?
如果血鈣正常,患有嚴重的骨質疏鬆,一般需要服用抗骨質疏鬆葯物治療。
5、血鈣正常為何還骨質疏鬆?
許多兒童家長搞不明白,孩子有缺鈣的症狀,如煩躁、睡眠不寧、出汗、雞胸、肋骨外翻,為什麼化驗血鈣往往正常,而進行骨鹼性磷酸酶和骨密度檢查時卻發現有骨質疏鬆和缺鈣呢? 正常情況下,體內的鈣大部分以磷酸鈣和碳酸鈣的形式儲存於骨骼中。通俗地講,骨骼中的鈣是「儲存鈣」,血液中的鈣為「流通鈣」。人體往往為了保證血鈣在正常水平,經常進行著「宏觀調控」,不惜動用骨鈣,以丟骨(鈣)保血(鈣)。實際情況是:當人體血鈣剛剛下降時,孩子會出現短暫的低鈣血症的症狀,如煩躁、睡眠不寧、出汗、肌肉疼痛等,這時機體就開始調控,激活破骨細胞,使骨鈣進入血液,血鈣得以補充,就可以維持在正常水平。這時如果能及時從食物中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和鈣,「儲存鈣」就會得到補充;如果不注意維生素D和鈣的攝入,人體經常丟骨(鈣)保血(鈣),就會發生骨質疏鬆。兒童骨質疏鬆時,常常表現為骨骼畸形,如囟門閉合延遲、雞胸駝背、肋骨外翻、「O」型或「X」型腿。所以說兒童血鈣正常,不一定沒有骨質疏鬆。
6、骨質疏鬆為什麼要用降鈣素治療?降鈣素不是降低血鈣的么,那用了降鈣素不是血中的鈣更低了嗎?
降鈣素具有很好的鎮痛作用,能抑制破骨細胞活性,阻止骨鹽的溶解和骨基質的分解,防止微骨折的發生,以及治療骨質疏鬆引起的疼痛!血液中的鈣不會降低!因為血鈣減少的話會從骨鈣當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