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質疏鬆 > 內科學年鑒acp骨質疏鬆

內科學年鑒acp骨質疏鬆

發布時間:2021-01-07 16:21:21

1、循證醫學的創始人員

第一位循證醫學的創始人科克倫(Archiebald L. Cochrane,1909~1988),是英國的內科醫生和流行病學家。
科克倫協作網(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於1993 年在英國成立。為了紀念循證醫學思想的先驅、已故的科克倫,協作網決定以他的名字命名該團體。
科克倫協作網的實體包括科克倫中心、協作評價組、方法學組、領域和網路組。目前已在全世界建立了包括中國在內的14個科克倫中心。 第二位循證醫學的創始人費恩斯坦(Alvan R.Feinstein,1925~),是美國耶魯大學的內科學與流行病學教授,也是現代的臨床流行病學(clinical epidemiology)的開山祖之一。
循證醫學當然不是無本之木,就實質而言,其方法與內容即來源於臨床流行病學。費恩斯坦在美國的《臨床葯理學與治療學》雜志(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上,以「臨床生物統計學」(Clinical Biostatistics)為題,從1970年到1981年的11年間,共發表了57篇的連載論文,他的論文將數理統計學與邏輯學導入到臨床流行病學,系統地構建了臨床流行病學的體系,被認為富含極其敏銳的洞察能力,因此為醫學界所推崇。費恩斯坦的主要著作有:1967年出版的《臨床評價》(Clinical Judgement),1985年出版的《臨床流行病學》(Clinical Epidemiology)等,均是在發達國家備受好評的名著。 第三位循證醫學的創始人薩科特(David L.Sackett,1934~),也是美國人,他曾經以腎臟病和高血壓為研究課題,先在實驗室中進行研究,後來又進行臨床研究,最後轉向臨床流行病學的研究。
20世紀80年代初,他任教於加拿大的麥克瑪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在該大學的醫學中心,他組織了一批臨床流行病學專家率先對住院醫師舉辦了臨床流行病學原理與方法的培訓,取得了良好效果。
1995年,薩科特轉到英國的牛津大學任教授,這讓他獲得了更大的活動空間。
1997年他主編的《循證醫學》(Sackett DL,et al(eds):Evidence-based medicine;how to practice and to teach,Churchill Livingstone,London,1997.)一書更是被譯為多種文字,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地閱讀。
第一位循證醫學創始人科克倫已經去世。這第三位創始人薩科特與第二位創始人費恩斯坦不同:他性格溫和,待人親切,因此不管到哪裡,他都是很得人緣。他還富有組織能力,又頗務實,所以是一位天生的組織者與領導人。可以這樣說:正是由於薩科特,才讓內容艱深、一般人難以理解的臨床流行病學,成功地穿上了循證醫學這件漂亮的外衣,在全世界得到了推廣。1991年在薩科特的發動下,由美國內科醫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ACP)編輯出版的《美國內科學年鑒》(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雜志社,又增加出版了一本名為《美國內科醫師學會雜志俱樂部》(ACP Journal Club)的雜志。該雜志刊載的是一種二次性文獻的摘錄(所以冠名為雜志俱樂部),對國際上著名的30餘家醫學雜志上發表的內科臨床研究論文,由專業人員按照一定的條件進行篩選,以結構性摘要的形式加以歸納,再予以專家評論。這本雜志的性質,十分符合診務繁忙、沒有時間系統閱讀醫學雜志的臨床內科醫生的胃口。既重視證據的製作,也重視證據的傳播,這是循證醫學區別於以往醫學思想的特點。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一詞,正是在該雜志上,1991年由加拿大的尼特(Gordon H.Guyatt)發表的一篇短文中才首先提出的。《美國內科醫師學會雜志俱樂部》創刊後,影響力不斷增強,1995年,文獻摘錄的范圍已從原先的內科發展到臨床各科。也就是在1995年,雜志最後發展至由美國內科醫師學會與英國醫學雜志出版集團(BMJ Publishing Group)共同組織與發行為《循證醫學》雜(Evidence-Based Medicine)。這里要特別提出的是:從《美國內科醫師學會雜志俱樂部》到《循證醫學》雜志,從1991年至1999年,薩科特一直擔任著這兩本雜志的主編職務。他的才華、他的學術水平以及他的社會活動能力在此得到了充分展示。循證醫學也是憑藉《美國內科醫師學會雜志俱樂部》與《循證醫學》雜志,才得以率先提出,並以此作為學術交流與傳播的平台,廣為人知,走向世界。

2、annal of internal medicine是什麼意思

內科復醫學年鑒
美國《內制科學年鑒》雜志ISSN:0003-4819,1922年創刊,全年48期,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出版,SCI收錄期刊,本刊為美國臨床醫師學會的官方雜志,該學會是全美最大的醫學專業機構,刊載內科學及相關領域的原始論文、臨床報告、專題評論、臨床會議、社評、來函、圖書評價和研究簡訊,以及其他與內科學及其相關領域的有關信息。

3、真的有科學研究表明,站著比坐著工作還是學習效率高對於大部分人。

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發布時間:2015-01-26
一項新研究揭示 "久坐生活態"可引發致命疾病
無論上班還是下了班,無論在外還是在家裡,很多人都基本是坐著的。久坐的方式似乎已成為現代人主要生活狀態之一。
中國現存醫書中最早的典籍之一《黃帝內經》指出久坐傷肉,談到久坐對身體的危害,即長時間久坐,不活動,周身氣血運行緩慢,可使肌肉鬆弛無力,而「動則不衰」,動則氣血可周流全身,使得全身肌肉尤其四肢肌肉得養。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月20日報道,加拿大多倫多康復大學與研究所健康網路的一項新研究進一步揭示,人坐得太久可能致命,即使有規律的鍛煉,包括每天在健身房運動超出一個小時,也不能消除源於每天久坐誘發的更為嚴重的疾病或過早死亡之風險。該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國《內科醫學年鑒》上。
研究人員通過梳理之前的47項研究發現,如果人每天長時間地坐著,心臟病、糖尿病、癌症和死亡的幾率明顯升高。該研究論文的主要作者比斯瓦斯說:「我們發現久坐不動的行為方式與這些疾病相關。」
該研究團隊援引加拿大公共衛生局發出的指南,評估久坐的定義范圍是每日8小時到12個小時或以上,無處不在地坐著或久坐不動,如開車、使用電腦或看電視。
累計的證據還表明,即使參與者經常鍛煉,其久坐的狀態仍會對健康造成不利影響。不過,研究人員指出,那些很少或不做運動的人將面臨更高的健康風險。
比斯瓦斯補充說:「為什麼久坐對身體有害呢,當我們站立時,體內某些肌肉也會非常努力地工作來保持身體直挺。而一旦我們坐了很長一段時間,體內新陳代謝的功能會下降,變得不活躍,從而帶來許多相關的負面影響。」
他強調說:「運動是非常好的,但我們在一天當中做得很有限,如果努力每天也只運動一小時;而在我們不是刻意鍛煉時,也刻意做一些活動,如四處走動、爬樓梯,或在超市不使用購物車自己攜帶雜貨。」
研究顯示,久坐是最大的健康危害,90%會帶來Ⅱ型糖尿病的風險。關於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的研究也特別指出,久坐行為與乳腺癌、結腸癌、子宮和卵巢癌之間具有相關性。該研究顯示,每天坐著的時間少於8小時,會潛在降低14%住院風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每年約有320萬人死亡是因為他們活動得不夠積極,而身體缺乏活動是世界第四大致死危險因素。
德克薩斯休斯敦衛理公會醫院內科臨床副教授約書亞·塞普蒂默斯博士稱贊說:「這項研究給我們提供了更多有助於為病人提供咨詢的數據。我們以前的想法是,一天做15分鍾或20分鍾的鍛煉,就可以完全消除另外23小時久坐不動生活方式帶來的任何危害,這也太樂觀了。這項研究表明,這樣做對於活動身體是有利的,但是遠遠不夠。」
比斯瓦斯及其同事提供了額外的貼士以減少久坐的時間,包括:
一天當中每半小時拿出1分鍾到3分鍾休息,起來站一站(其燃燒的卡路里是坐著的兩倍),或者四處走一走;
在看電視時,站著或做些運動;
針對在一天中12小時內有兩三個小時久坐不動的狀況,每日逐漸減少坐的時間到15至20分鍾。
由此可見,長時間靜坐,不僅危害人體健康,而且降低人的生存質量。建議坐一到兩個小時,站起來適當的扭扭腰,轉轉脖子,放鬆一下,再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去,勞逸結合才能更好的發揮工作效率!牢記「健康來源於適度的運動」!

與內科學年鑒acp骨質疏鬆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