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質疏鬆 > 骨質疏鬆及代謝性疾病

骨質疏鬆及代謝性疾病

發布時間:2021-01-07 04:01:02

1、骨質疏鬆吃什麼食物好

補鈣啊 鈣片或者膠囊 吸收好的 多曬太陽 補充維生素D

2、問一下芋頭有什麼功效?

糖尿病是一種需要終身控制和治療的代謝性疾病,為了控制血糖,它需要遵循嚴格的飲食禁忌。所以很多糖尿病人都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什麼都不敢吃。芋頭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對人體健康有很大的好處,那麼血糖高可以吃芋頭嗎?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芋頭有哪些營養價值呢?

1、補鈣

芋頭中含有豐富的鈣質,而芋頭中的鈣和人體骨骼中的鈣質是主要成分是一樣的。所以如果身體出現缺鈣的情況,可以多吃一些芋頭進行改善。多吃芋頭可以預防骨質疏鬆,有效的預防因為隨著年紀增長而造成的鈣質流失。另外芋頭中也含有豐富的鎂,更有助於促進鈣質的吸收。

2、促使減肥

芋頭的熱量比較低,但是飽腹感比較強烈,因此在減肥期間可以作為主食食用。另外芋頭能夠促進人的新陳代謝,加速脂肪的燃燒,所以芋頭是減肥不可多得的好食材。

3、提高人體免疫力

芋頭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的功能,芋頭中含有的粘液蛋白可以提高免疫力。另外芋頭還是比較不錯的抗癌食物,不管是預防癌症還是癌症後續治療的飲食調理,都離不開芋頭的參與。

4、預防便秘

芋頭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減少大便在腸道中的停留時間。它可以有效的預防和改善便秘,所以有便秘情況的人不妨多吃一些芋頭。

血糖高的人可以吃芋頭嗎?

很多人認為芋頭含有豐富的澱粉,而澱粉是造成血糖高的一個主要的元素,所以血糖高的人不應該吃芋頭,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雖然芋頭中的澱粉含量非常的高,但是它的升糖速度是非常慢的,所以芋頭屬於升糖指數較低的食物,糖尿病患者或者血糖高的人是可以吃芋頭的。但是因為糖尿病患者需要對自身的飲食進行嚴格的控制,芋頭中還是含有一定的糖分,碳水化合物含量也比較高,所以糖尿病患者雖然能吃,但是也是要進行控制的,應該將一天的所吃芋頭的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這樣才能夠盡最大可能不影響糖尿病患者對於自身血糖的控制,芋頭雖然美味,還要以防量變引起質變。

血糖高的人是可以吃芋頭的,芋頭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對人體健康非常有好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芋頭雖好,但是也不可以多吃,多吃就會對血糖控制產生影響。

3、骨質疏鬆有什麼好的療法 詳細

骨質疏鬆有什麼好的療法 2011-04-23 骨質疏鬆有什麼好的療法?骨質鬆散有什麼好的療法? 骨質鬆散症是常見的代謝性骨病,多見於絕經期裙釵,男子骨質鬆散症的發生率僅為裙釵的1/6。在一般外力作用下,骨質鬆散者即可發生骨折。絕經後裙釵發生骨質鬆散症與內源性雌激素有關,雌激素的減少,對破骨細胞的抑製作用減弱,破骨細胞相對加強,破骨與成骨明顯失衡,出現骨的接收增加,骨的形成減少,導致骨質逐漸亡失。為了改善和提高更年期裙釵的生活質量,近年來替代療法愈來愈遭到人們的重視。本文就有關葯物治療進展作一並述,以供正確選擇和應用。激素替代療法有兩種,即單純雌激素給葯法和雌、孕激素聯合給葯方法。根據雌、孕激素聯合體式格局不同,又可分周期用葯和持續用葯兩種。前者系指在雌激素用葯基礎上,周期性加用孕激素10-14 天,停葯後將有撤退性出血。後者是採用小劑量雌、孕激素持續用葯,*河蟹*出血率低,是目前廣泛使用的療法。主要葯物制劑有: (1)結合型雌激素:主要成分之一是馬烯雌酮,對絕經前期的裙釵能迅速緩解因女性激素不足引起的各種症狀。據報道,該葯可使急性心肌窒息的發生率和殘廢率降低 41%和 29%。對絕經後的裙釵可預防骨質鬆散症,使骨折減少 60%。 (2)結合型雌激素/醋酸甲羥孕酮:該制劑的效用與上相同,其特點是把雌激素和孕激素拼湊包裝,以利便用葯和提高病人的依從性。 (3)戊酸雌二醇/醋酸環丙孕酮:是一種高效的雌、孕激素復方制劑,能迅速緩解裙釵更年期症狀,對骨質鬆散症有良好預防作用。 (4)替勃龍:是一個仿生育期孵巢激素的甾體激素,對絕經後的各種症狀具有綜合治療作用。 (5)尼爾雌醇:為長效緩釋制劑,口服一次,葯效可維持20-25 天,主要用於更年期綜合征、絕經後骨質鬆散症、心血管疾病、萎縮性*河蟹*炎等。 (6)蓋福潤:是由炔雌醇、甲基睾丸素、磷酸氫鈣、維生素D、肌醇、重酒石酸膽鹼和人參皂苷所組成,主要用於更綜合征、骨質鬆散症等。 雖然激素替代療法應用很廣,效果確切,但長期應用可能會導致子宮出血,使用不當也會增加乳腺癌的發生率。因此人們一直在尋找一種既安全又有效的葯物與雌激素互補治療。早在70 年月,就有人開始使用磷酸鹽來治療骨質鬆散症,80 年月已系統地應用於臨床,逐漸成為一類重要的防治骨質鬆散症的葯物。二磷酸鹽治療骨質鬆散症的機理主要是作用於破骨細胞,它能特異性聚集在破骨細胞表面,破壞其細胞膜,使之不再具有接收骨質的活性,從而抑制骨接收,降低骨轉換,並通過轉變使破骨細胞活化的骨基質性質抑制新生破骨細胞形成。目前已被臨床應用的二磷酸鹽有十餘種。阿侖磷酸鈉是第三代二磷酸鹽治療骨質鬆散症的葯物,為一種新式高效的骨接收抑制劑,可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減少骨接收,而不直接抑製成骨細胞活性,骨的形成過程不受抑制,可有效的抑制與內源性雌激素減少相關的骨質亡失,是一種可供選擇的絕經後骨質鬆散症的治療方法。據報道,用阿侖磷酸鈉治療32 例絕經後骨質鬆散症病人,服葯半年後,各年齡組的尺橈骨疏密程度均有明顯上升,對骨痛的治療總有效率也提高。 【自我治療小妙方】 【骨質鬆散症】 1.以運動強健骨骼,可增加骨骼的礦物質含量。 2.從口腹中攝取足夠的鈣質。 3.熬骨頭湯時加些醋,可幫助溶解骨頭中的鈣。 4.服用鈣質補充物,可將鈣質補充物置一錠於醋中,若裂成數塊 ,則較易溶於胃裡,若無,應更換其他品牌。 5.攝取足夠的維他命D,以幫助接收鈣質。 6.節制使用酒精。 7.戒煙。 8.限制咖啡因用量。 9.不要吃太多的肉,以免蛋白質促使鈣質排出,而導致鈣質流失。 10.減少鹽量,以免愈多的鈣質隨著鈉在尿液中被排出。 11.注意磷酸的攝取量,理想的攝取量鈣質與磷酸應是1:1,因鈣質較 不容易被接收,以是應增加鈣質的接收量。 12.有骨骼疾病的家族病歷、白種人、膚色白皙、骨架較小、體脂肪 較少、四十歲以上、已切掉卵巢、未生過小孩、停經期提早來、 對乳品過敏的人較容易獲得骨質鬆散症。 骨質鬆散症是病嗎?骨質鬆散指單位體積內骨組織低於正常量,致骨外形雖在,但骨小梁稀疏。由此而引起壓縮、變形、疼痛等一系列功能障礙,稱骨質鬆散症。單純的骨質鬆散能否算作疾病,目前尚有不同觀點,有些學者認為是一種衰老狀態,但並不是每個人到了一定年齡必然發生。一般認為,如果骨質鬆散伴有骨折(包括顯微骨折)、明顯的腰背痛或神經症狀,應視為疾病。患者多為老年人,特別是絕經期裙釵,主要症狀是腰背痛。疼痛可因胸椎或腰椎壓縮骨折而致;也可因骨折後脊柱變形,繼發小關節骨關節炎而至;也可能是保護性肌肉痙攣或肌肉韌帶勞損而至。疼痛可在咳嗽、噴嚏、彎腰時加劇,卧床休息後減緩,疼痛可沿肋間神經放射,或向腰骶部放散。有人分析骨質鬆散症合並椎體壓縮骨折者佔44%,多發生在胸1、2 與腰2 之間,可因輕度外傷或持重物所引起。此類骨折經卧床休息後即可痊癒,但常遺留羅鍋畸形。骨質鬆散症是什麼原因引起的?人的骨量的增加大約在35 歲左右達到極點,以後則接收多於組成,呈所謂負平衡。原發性骨質鬆散的病因尚未完全瞭然,目前所知的致病因素都不能單獨解釋所有的病例,可能是多種病因綜合致病,或尚有未知的致病因素。(1)骨合成減少:不論男性激素、女性激素,都具有蛋白合成作用,正常情況下,性激素對骨合成和腎上腺皮質酮對骨的抗合成作用法於動態平衡。老年女性,性激素減少80%,但腎上腺皮質酮只減少10%,以是骨合成作 用減少,分化增多,日久則孕育發生骨質鬆散。另外雌激素多有拮抗甲狀旁腺素的骨接收作用,雌激素降低,骨組織對甲狀旁腺素敏感,使更多的鈣從骨組織中釋放出來,加劇了骨的接收。⑵鈣代謝失調:正常人每日食入的鈣有1/3 被接收,2/3 從糞便中排出,如蛋白質供應正常,每日維持正常活動,一般不致缺鈣。腎上腺皮質酮的增加除影響骨合成外,還影響腸中鈣的接收,使糞中鈣排出增多,影響腎小管使鈣接收減少,排出增多,結果鈣孕育發生負平衡,如果食物鈣含量減低,則鈣負平衡更加緊張。老年性骨質鬆散多與鈣、磷攝入減少有很大關系。(3)廢用性結果:因骨質骨病而需長期固定患肢者,可引起骨質鬆散,因患病需長期卧床亦可引起骨質鬆散,一般認為:肌肉活動減少,骨缺少肌肉刺激,結果骨母細胞活動減少引起骨質鬆散。骨質鬆散症應怎樣治療? 由於本症病因不十分明確,故而尚無理想的治療方法,對停經和老年性骨質鬆散,治療方法主要是對症。(1)性激素治療:對老年女性骨鬆散,可用補充雌激素的方法防治。有學者證明服用雌激素可防止骨鈣脫失,但必需早用才有效,過晚則不能阻止其發展。但激素只能制止鈣的負平衡,並不能變成正平衡。長期使用會有一些副作用,對雄激素的使用觀點尚不統一,有人認為給予丙酸睾丸酮,可促進鈣、磷、氮的貯存,對骨組成有效,但長期使用也會孕育發生副作用。也有人主張聯合用葯。⑵鈣的補充:正常人每天需鈣10mg/kg,骨鬆散者每天需鈣 17mg/kg,以維持鈣平衡。可以從口腹中補充,如雞湯、排骨湯等,牛奶、蝦、扇貝、豆腐、青菜等均為含鈣食物,可按需調用。也可使用鈣片,服鈣應每晚睡前服1 次,以糾正下半夜及早晨低血鈣狀況,以免此時的低血鈣刺激甲狀旁腺引起骨脫鈣。對於不能應用性激素者,給予大劑量鈣可起到與使用性激素相同的作用,但對腎結石或可能發生腎結石危險的病人慎用。(3)維生素 D:對單純的骨質鬆散無效,如伴有骨軟化症,可加用維生素 D,同時與補鈣、性激素合用。(4)無機磷酸鹽:它可改善骨折後的骨質鬆散,在制動時期,磷可約束鈣自尿中排泄,在使用磷時,應注意軟組織鈣化的可能。⑸降鈣素:它能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緩解骨質分化代謝,可降低血鈣,刺激新骨形成。⑹休息及體療:對急性腰背痛、確診或疑有椎體壓縮骨折者,應卧硬板床休息,並服止痛劑及鎮靜葯。也可根據病情配合理療、針灸等方法治療。在症狀緩解期或骨折恢復健康期,可進行腹肌及背肌鍛煉,以刺激骨的合成。(7)預防:老年人應積極進行健身體療,如太極拳、慢跑、步行等,注意調節口腹,有意識地補充鈣及維生素D,預防骨質鬆散的並發症。糖尿病性骨質鬆散是怎麼回事? 糖尿病性骨質鬆散是繼發性的,不僅與糖、蛋白質、脂肪的代謝有關,且與鈣、 磷、鎂等礦物代謝關系密切,據計數,糖尿病患者約半數以上的病人發生骨質鬆散。正常成年人體內約有99%的鈣、85%的磷、50%的鎂存在於骨骼中。鎂在人體內的含量僅次於鈣、鈉、鉀,成人體內鎂約1/2 存在於骨皮質內,以磷酸鎂、碳酸鎂的形式存在。低血鎂時常有低血鈣存在,低血鎂可刺激甲狀旁腺,使甲狀旁腺素分泌增加而加劇骨質鬆散。糖尿病人由於大量利尿,可引起鈣及鎂由尿中亡失過多,骨接收增加,而導致骨質鬆散,X 線片可見骨皮質變薄,骨小梁變細,數目減少,尤以橫梁減少為多,故而使縱行小梁變得明顯。當X線片上見到骨質鬆散時,其骨骼中礦物質含量較正常人比已減少到30%~50%以上。糖尿病性骨質鬆散的治療依賴於糖尿病的控制,另外還應補充維生素D 及鈣劑。原發性骨質鬆散包括老年人骨質鬆散和絕經期後骨質鬆散。骨質鬆散症是老年人常見多發病,它是一種退行花柳病變。絕經期後雌激素分泌減少,引起老年裙釵骨中礦物質含量亡失而發病;老年人腸鈣接收功能下降,鈣代謝障礙也是一個主要因素。骨質鬆散引起的臨床症狀有軀干縮短、羅鍋、壓縮性骨折,腰肌痙攣、腰背疼痛,四肢骨容易發生骨折,且以股骨頸骨折最為常見。宜多到戶外活動,但需避免跌倒。【處方】1.多曬太陽,使膚質維生素D 合成增加,有利於鈣質的接收。2.適量運動,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液供應,增加骨疏密程度。3.多吃含鈣及蛋白質的食物。牛奶及豆製品含鈣較多,魚、雞、牛肉蛋白質含量豐富。4.忌煙、忌酒。5.老年人應慎用葯物,如利尿劑、四環素、異煙肼、抗癌葯、強的松等都可影響骨質的代謝。6.防止各種意外傷害,尤其是跌倒容易造成手腕、股骨等處的骨折。(上海醫科大學楊蕊敏教授)什麼是原發性骨質鬆散症?原發性骨質鬆散症是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病,一種全身性骨病。主要是骨量低和骨的微細結構有破壞,招致骨的脆性增加和容易發生骨折。骨組織的礦物質和骨基質均有減少。女性較男性多見,常見於絕經後裙釵和老年人,在輕微外傷或無外傷的情況下都容易發生骨折,尤其75 歲以上的裙釵骨折發生率高達80%以上。此病和機體分泌因素、遺傳因素、營養因素、廢用因素等有關。骨質鬆散較輕時常無症狀,往往偶由骨X 線片而被發現椎體壓縮性骨折。峨遏手工藝搭椎體壓縮性骨折空位生後,當即出現該部位的急劇銳痛,常無明顯外傷史,可發生在咳嗽或打噴涕後,不給特殊治療 3-4 周後可逐漸緩解。另一種背部慢性深部廣泛性鈍痛,伴全身乏力等。疼痛常因脊柱彎曲、椎體壓縮性骨折和椎體後突引起。椎體壓縮性骨折引起身高縮短和導致脊柱後突,脊柱後突又可引起胸廓畸形,影響肺功能。骨折的部位以錐體、髖骨和撓骨遠端為多見。預防骨質鬆散症非常重要,迄今為止,尚無有效、安全的方法,使已 鬆散的骨組織恢復正常,預防可以減少絕經後和伴隨老齡和骨量亡失。鍛煉可使骨量增加,因絕經期裙釵每周堅持3 小時運動可使部體鈣量增加,骨骼負重和肌肉鍛煉可獲理想效果,包括走步、慢跑和站立的鍛煉,同時需進足夠的鈣量(各種鈣制劑的可利用度是不同的,碳酸鈣為40%、氯化鈉為27%、乳酸鈣為 13%、葡萄糖酸鈣為9%),如果鈣劑在進餐後服,同時喝200 毫升液體則接收較好、牛奶中的鈣易被接收,225 毫升牛奶中含鈣300 毫克,絕經後裙釵每日需鈣量1000-1500 毫克,同時還應補充維生素D、B6、B 十二、K 可減少骨質鬆散的危險性。預防跌交,老年人跌交易發生在飯後站立或夜間起床時,家中地面的障礙物應減少或消除。對因絕經期裙釵應用雌激素和孕激素來預防或減慢椎體骨和四肢骨的骨量亡失。希望能幫到你 多吃洋蔥可以預防骨質鬆散。洋蔥富含多種植物性化學成分,有助預防現代人常見疾病,包括高膽固醇、骨質鬆散等,黎庶與其迷信營養補充劑,不如多吃像洋蔥這類當季蔬果。洋蔥可以促進腸胃慢慢爬動,調節腸道菌叢生態。最近有研究顯示,洋蔥具有防止鈣質流失、具有預防骨質鬆散症的功效。此外,洋蔥還含有硒以及類黃酮成分,具有抑制惡性細胞生長的功效。有時間的黎庶可以試試洋蔥派,先將黃洋蔥切絲,以慢火炒到熟透,並添加培根、百里香以及胡椒,再取雞蛋、牛奶以及鮮黃油與起司一同打勻待用。取酥皮一張,放入烤箱烤至定型後,將炒好的洋蔥鋪上,再淋上打好的雞蛋鮮黃油,以攝氏一百八十度隔水烤二十分鍾。或者在海苔上面鋪上壽司飯、熏鮭魚,上面放上切成細粒的洋蔥,加之胡椒粉、水果醋、橄欖油,以及紫蘇葉絲捲起即成"洋蔥熏鮭魚"還要根據年齡頂定,以上普遍適用 骨質鬆散症什麼是骨質鬆散症什麼原因引起骨質鬆散症骨質鬆散症有什麼症狀骨質鬆散症需要做哪些檢查怎樣治療什麼是骨質鬆散症骨質鬆散症是以骨組織顯微結構受損,骨礦成分和骨基質等比例地不斷減少,骨質變薄,骨小梁數目減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度升高的一種全身骨代謝障礙的疾病。骨質鬆散症一般分兩大類,即原發性骨質鬆散症和繼發性骨質鬆散症。退行性骨質鬆散症又可分為絕經後骨質鬆散症和老年性骨質鬆散症。老年人患病率男性為 60.72%,女性為90.47%。什麼原因引起骨質鬆散症引起中老年人骨質亡失的因素是十分復雜的,近年來研究認為與下面所開列因素密切相關。(1)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減少是導致骨質鬆散的重要原因之一。絕經後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骨接收增加已是公認的事實。(2)隨年齡的增長,鈣調節激素的分泌失調致使 骨代謝紊亂。(3)老年人由於牙齒兒脫落及克化功能降低,骨納差,進良少,多有營養缺乏,致使蛋白質,鈣,磷、維生素及微量元素攝入不足。(4)隨著年齡的增長,戶外運動減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質鬆散症的重要原因。(5)近年來分子有生命的物質學的研究表明骨鬆散症與維生素 D 受體(VDR)基因變異有密切關系。骨質鬆散症有什麼症狀(1)疼痛。原發性骨質鬆散症最常見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見,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兩側擴散,仰卧或坐位時疼痛減緩,豎立時後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劇,日間疼痛輕,夜間和早晨醒來時加劇,彎腰、肌肉運動、咳嗽、大便用力時加劇。一般骨量亡失12%以上時即可出現骨痛。老年骨質鬆散症時,椎體骨小梁萎縮,數目減少,椎體壓縮變形,脊柱前屈,腰疹肌為了糾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縮,肌肉委頓甚至痙攣,孕育發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亦可孕育發生急性疼痛,響應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強烈壓痛及叩擊痛,一般 2-3 周後可逐漸減緩,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壓迫響應的脊神經可孕育發生四肢放射痛、雙下肢感覺運動障礙、肋間神經痛、胸骨後疼痛類似心絞痛,也可出現上腹痛類似急腹症。若壓迫脊髓、馬尾還中影響膀胱、直腸功能。(2)身長縮短、羅鍋。多在疼痛後出現。脊椎椎體前部幾乎多為松質骨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體的支柱,負重量大,尤其第十一、 12 胸椎中舉3 腰椎,負荷量更大,容易壓縮變形,使脊椎前傾,背曲加劇,形成羅鍋,隨著年齡增長,骨質鬆散加劇,羅鍋曲度加大,致使膝關節攣拘顯著。每人有24 節椎體,正常人每椎體高度約2cm 左右,老年人骨質鬆散時椎體壓縮,每椎體縮短2mm 左右,身長平均縮短3-6cm。(3)骨折。這是退行性骨質鬆散症最常見和最緊張的並發症。(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脊椎後彎,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換氣量顯著減少,患者往往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骨質鬆散症需要做哪些檢查退行性骨質鬆散症診斷需依靠臨床表現、骨量測定、X 線片及骨轉換有生命的物質化學的指標等綜合分析判斷。 1.生化檢查:測定血、尿的礦物質及某些生化指標有助於判斷骨代謝狀態及骨更新率的快慢,對骨質鬆散症的辨別診斷有重要意義。(1)骨形成指標。(2)骨接收指標:1)尿羥脯氨酸。2)尿羥賴氨酸糖甙。3)血漿抗酒石酸鹽酸性磷酸酶。 4)尿中膠原pyridine 交聯(PYr)或I 型膠原交聯N 末端肽(NTX)。(3)血、尿骨礦成分的檢驗測定:1)血清總鈣。2)血清無機磷。3)血清鎂。4)尿鈣、磷、鎂的測定。2.X 線檢查:,X 線仍不失為一種較易普及的檢查骨質鬆散症的方法。 3.骨礦疏密程度測量:(1)單光子接收測定法(SPA)。(2)雙能X 線接收測定法 (DEXA)。(3)定量CT(QCT)。(4)超聲波(USA)。怎樣治療(一)葯物治療:原發性 I 型骨質鬆散症屬高代謝型,是由於絕經後雌激素減少,使骨接收亢進引起骨量亡失,因此應選用骨接收抑制劑如雌激素、降鈣素、鈣制劑。原發性II 型骨質鬆散症,其病因是由於增齡老化而至調節激素失衡使骨形成低下,應用骨形成促進劑,如活性維生素D、蛋白同化激素(苯丙酸諾龍)、鈣制劑、氟化劑和維生素K2 等。1.雌激素:是防治絕經後骨質鬆散症的首選葯物。(1)雌二醇1- 2mg/d。(2)乙烯雌酚0.25mg/每晚。(3)復方雌激素0.625mg/d。(4)尼爾雌醇 2mg/半月。(5)利維愛。2.降鈣素:(1)降鈣素。(2)益鈣寧。(3)密鈣息。3.Vir D:(1)羅鈣全。(2)阿法骨化醇。4.鈣制劑:(1)無機鈣:1)氯化鈣。2)碳酸鈣。 3)碳酸鈣。(2)有機鈣:1)葡萄糖酸鈣。2)乳酸鈣。3)門冬氨酸鈣。(3)活性鈣。 (4)鈣爾奇D。5.雙磷酸鹽:(1)氯甲雙磷酸二鈉。(2)羥乙基二磷酸鈉。6.異丙氧黃酮。8.中醫葯。另附:骨質鬆散症怎樣治療對於原發性骨質鬆散症的治療仍以葯物為主。治療的目的有兩個:預防病理性骨折息爭除腰背痛。因為骨質鬆散症是由於骨質接收增加,而與此相關的骨形成不能充分進行所引起。以是要廣泛使用抑制骨接收的葯物;如鈣劑、雌激素、降鈣素等。另一類是促進骨形成葯物,如氟化物、二膦酸鹽類、甲狀旁腺素等。(1)鈣劑主張青少年時,日進鈣(元素鈣)1000-1200 毫克,成人每日800-1000 毫克,絕經後裙釵每日 1000-1500 毫克。患腎結石或尿鈣濃度高,有發生腎結石危險的病人攝鈣量不宜太多。凡骨質鬆散症病人,均應適當補鈣。,目前雖無明確證據表明單純補鈣就能降低骨折的發生,但補鈣至少應作為骨質鬆散症的輔助治療。以提高膳食中鈣的含量為主,若食物中所進量不夠,則需用含鈣制劑補充。在此需要申明的是,一般鈣片的量不等其含鈣量,在服用時,應按現實加以計算,碳酸鈣、氯化鈣、乳酸鈣和葡萄糖酸鈣分別含元素鈣40%、27%、13%和9%。若鈣劑在進餐後服,伺時喝200 毫升水,則接收較好。分次服比一次服好。胃酸缺乏者應服枸櫞酸鈣。⑵雌激素為防止裙釵絕經後骨亡失的首選葯物,主要,通過抑制骨接收及再建骨代謝平衡。一般最佳在絕經期後即開始應用。單獨使用雌激素有可能患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故應使用最低有效劑量,並輔以適當的孕激素。目前常用的有尼爾雌醇、安宮黃體酮、利維愛和倍美力片等。雌激素治療的裙釵在用葯前和用葯時期,應定期進行婦科和乳腺檢查。(3)降鈣素它的快速作用可以抑制破骨細胞活性,緩慢作用可以減少破骨細胞的數目,有止痛、增加活動功能和改善鈣平衡的作用。鮭魚降鈣素名密蓋息,50 單位隔日或每日肌內打針一次;每日200-400 單位噴在鼻黏膜。鰻魚降鈣素名益蓋寧,每次10 單位,每周2 次或每次加單位,每周1 次,肌內打針。不良反應有惡心、臉部和雙手 潮紅發熱感。缺點是價格昂貴,難以普及。(4)維生素D 維生素D 及其代謝產物,可以促進小腸鈣的接收和骨的礦化,活性維生素D 可以促進骨形成,增加骨鈣素的天生和鹼性磷酸酶的活性。活性維生素D 有羅鈣全(每次0.25 微克,每日 1-2 次)和α (阿爾發)-D3(每日0.25-1 微克)。⑸二膦酸鹽類是20 世紀80 年月開始用於臨床的新式骨接收抑制劑。目前已有羥乙膦酸鹽(又稱依替膦酸鹽)、氯甲二膦酸鹽(又稱骨膦)、帕米膦酸鹽、阿侖膦酸鹽(又稱福善美)、替魯膦酸鹽、利塞膦酸鹽等品種。其中阿侖膦酸鹽於1995 年獲美國食品和葯品管理局批准,用於絕經期後裙釵骨質鬆散症。為有利於葯物接收,並減少對食管的刺激,應空腹服用,並飲溫開水500-1000 毫升,半小時後方可進食。應避免與鈣劑同服。⑹氟化物直接作用於成骨細胞刺激骨形成。單氟磷酸鹽通過水解酶的作用,在小腸緩慢釋放,可持續維持12 小時。目前臨床上應用的特樂定,其成分有單氟磷酸谷氨醯胺和葡萄糖酸鈣及枸櫞酸鈣,每片含氟 5 毫克和元素鈣 150 毫克,每日3 次,每次1 片,嚼碎後吞服,可與飯同服。(7)甲狀旁腺素大量動物實驗證實有促進成骨的作用。目前尚處於進一步研究中。 南非比勒托利亞大學生理學系Kruger 和Horrobin 兩位教授表示:"體內必需脂肪酸缺乏會導致骨質鬆散同時增加腎和動脈中鈣的聚積;EPA 現在已證明可以幫助腸道對鈣的接收,減少尿液中鈣的流失、增加鈣在骨骼上的淤積,提高骨骼強度、加強骨膠原的合成。根據本年揭曉在美國臨床營養月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3 月號的社評:瑞典科學家H 歷史上的今天: 方便麵是怎麼生產的?詳細點分多多!

4、人如果不斷的發胖會不會是得了什麼病?

到百度首頁
您的查詢字詞都已標明如下:胖人 病 (點擊查詢詞,可以跳到它在文中首次出現的位置)
如果打開速度慢,您可以嘗試打開無圖片的快照; 如果您想保存該頁面,可以添加到搜藏
(百度和網頁http://.baidu.com/question/27200383.html的作者無關,不對其內容負責。百度快照謹為網路故障時之索引,不代表被搜索網站的即時頁面。)
百度知道
新聞 網頁 貼吧 知道 MP3 圖片 百科
幫助
百度知道 > 健康/醫療 > 急症急救
相關問題
• 胖人跑步可以減肥,那瘦人呢,瘦人跑步有什麼好處?
• 怎麼才能讓瘦人長胖
• 瘦人想長胖點有什麼好的方法啊!!!
• 我算是瘦人還是胖人
• 請問瘦人怎麼胖點,就算長點肥肉也行呀
更多>>
訂閱該問題
您想在自己的網站上展示百度「知道」上的問答嗎?來獲取免費代碼吧! 如要投訴或提出意見建議,請到
百度知道投訴吧反饋。
添加到搜藏已解決
胖人容易得哪些病,瘦人容易得哪些病
懸賞分:100 - 解決時間:2007-6-4 20:12
快,3小時內回答有加分
提問者: 594838427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最佳答案
肥胖是人體內脂肪積聚過多所致的現象,並不是人們視為的「健康」標志。肥胖不僅影響形體美,而且給生活帶來不便,更重要是容易引起多種並發症,加速衰老和死亡。難怪有人說肥胖是疾病的先兆、衰老的信號。

一、是健康長壽之大敵

據統計肥胖者並發腦栓塞與心衰的發病率比正常體重者高一倍,患冠心病比正常體重者多二倍,高血壓發病率比正常體重者多二~六倍,合並糖尿病者較正常人約增高4倍,合並膽石症者較正常人高四~六倍,更為嚴重的是肥胖者的壽命將明顯縮短。據報導超重10%的45歲男性,其壽命比正常體重者要縮短4年,具日本統計資料表明標准死亡率為百分100%,肥胖者死亡率為127.9%。

二、影響勞動力,易遭受外傷

身體肥胖的人往往怕熱、多汗、易疲勞、下肢浮腫、靜脈曲張、皮膚皺折處患皮炎等,嚴重肥胖的人,行動遲緩,行走活動都有困難,稍微活動就心慌氣短,以致影響正常生活,嚴重的甚至導致勞動力喪失。由於肥胖者行動反應遲緩,也易遭受各種外傷、車禍、骨折及扭傷等。

三、易發冠心病及高血壓

肥胖者脂肪組織增多,耗氧量加大,心臟做功量大,使心肌肥厚,尤其左心室負擔加重,久之易誘發高血壓。脂質沉積在動脈壁內,致使管腔狹窄,硬化,易發生冠心病、心絞痛、中風和猝死。

四、易患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

伴隨肥胖所致的代謝、內分泌異常,常可引起多種疾病。糖代謝異常可引起糖尿病,脂肪代謝異常可引起高脂血症,核酸代謝異常可引起高尿酸血症等。肥胖女性因卵巢機能障礙可引起月經不調。

五、對肺功能有不良影響

肺功能的作用是向全身供應氧及排出二氧化碳。肥胖者因體重增加需要更多的氧,但肺不能隨之而增加功能,同時肥胖者腹部脂肪堆積又限制了肺的呼吸運動,故可造成缺氧和呼吸困難,最後導致心肺功能衰竭。

六、易引起肝膽病變

由於肥胖者的高胰島素血症使其內因性甘油三酯合成亢進,就會造成在肝臟中合成的甘油三酯蓄積從而形成脂肪肝。肥胖者與正常人相比,膽汁酸中的膽固醇含量增多,超過了膽汁中的溶解度,因此肥胖者容易並發高比例的膽固醇結石,有報道患膽石症的女性50~80%是肥胖者。在外科手術時,約由30%左右的高度肥胖者合並有膽結石。膽石症在以下情況下發病的較多:肥胖婦女,40歲以上,肥胖症者與正常體重的婦女相比其膽結石的發病率約高六倍。

七、會增加手術難度、術後易感染

肥胖者會增加麻醉時的危險,手術後傷口易裂開,感染墜積性肺炎等並發症的機會均較不胖者為多。

八、可引起關節病變

體重的增加能使許多關節(如脊椎、肩、肘、髖、足關節)磨損或撕裂而致疼痛。

九、並發疝氣

肥胖者可並發許多疝,其中以胃上部易位至胸腔中的食道裂孔疝最為常見。

偏瘦的人容易骨質疏鬆
研究表明,步入中老年的男子漢們骨質疏鬆的發生原因、病理變化乃至診斷、預防、治療措施等均與女性有所不同,引起男性骨質疏鬆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雄性激素缺乏,導致活化的維生素D減少,影響胃腸道對鈣的吸收從而使造骨原料缺乏等,但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梁偉國表示,也有可能與男性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特別要指出的是,吸煙與飲酒大大破壞了他們在骨骼方面相對女性而言的優勢,是引起骨質疏鬆的重要原因。

對待骨質疏鬆預防勝於治療

對骨質疏鬆症預防勝於治療,這是因為治療並不能使骨質疏鬆症治癒,只能減緩骨密度下降的速度,同時對更新骨骼起到輔助作用。在適當的時機受到有效的刺激,骨骼才會生長,梁偉國表示,其實日常生活中稍加註意就能阻止骨質流失,預防骨質疏鬆。

研究表明,步入中老年的男子漢們骨質疏鬆的發生原因、病理變化乃至診斷、預防、治療措施等均與女性有所不同,引起男性骨質疏鬆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雄性激素缺乏,導致活化的維生素D減少,影響胃腸道對鈣的吸收從而使造骨原料缺乏等,但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梁偉國表示,也有可能與男性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特別要指出的是,吸煙與飲酒大大破壞了他們在骨骼方面相對女性而言的優勢,是引起骨質疏鬆的重要原因。

對待骨質疏鬆預防勝於治療

對骨質疏鬆症預防勝於治療,這是因為治療並不能使骨質疏鬆症治癒,只能減緩骨密度下降的速度,同時對更新骨骼起到輔助作用。在適當的時機受到有效的刺激,骨骼才會生長,梁偉國表示,其實日常生活中稍加註意就能阻止骨質流失,預防骨質疏鬆。

研究表明,步入中老年的男子漢們骨質疏鬆的發生原因、病理變化乃至診斷、預防、治療措施等均與女性有所不同,引起男性骨質疏鬆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雄性激素缺乏,導致活化的維生素D減少,影響胃腸道對鈣的吸收從而使造骨原料缺乏等,但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梁偉國表示,也有可能與男性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特別要指出的是,吸煙與飲酒大大破壞了他們在骨骼方面相對女性而言的優勢,是引起骨質疏鬆的重要原因。

對待骨質疏鬆預防勝於治療

對骨質疏鬆症預防勝於治療,這是因為治療並不能使骨質疏鬆症治癒,只能減緩骨密度下降的速度,同時對更新骨骼起到輔助作用。在適當的時機受到有效的刺激,骨骼才會生長,梁偉國表示,其實日常生活中稍加註意就能阻止骨質流失,預防骨質疏鬆。

研究表明,步入中老年的男子漢們骨質疏鬆的發生原因、病理變化乃至診斷、預防、治療措施等均與女性有所不同,引起男性骨質疏鬆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雄性激素缺乏,導致活化的維生素D減少,影響胃腸道對鈣的吸收從而使造骨原料缺乏等,但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梁偉國表示,也有可能與男性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特別要指出的是,吸煙與飲酒大大破壞了他們在骨骼方面相對女性而言的優勢,是引起骨質疏鬆的重要原因。

對待骨質疏鬆預防勝於治療

對骨質疏鬆症預防勝於治療,這是因為治療並不能使骨質疏鬆症治癒,只能減緩骨密度下降的速度,同時對更新骨骼起到輔助作用。在適當的時機受到有效的刺激,骨骼才會生長,梁偉國表示,其實日常生活中稍加註意就能阻止骨質流失,預防骨質疏鬆。

據調查,被診斷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婦女,無論是確診當時還是在過往的時間內,體形往往偏瘦。較高的BMI體重值對這種病症有保護作用。

該症的一大特點是,沿子宮內膜生長的組織在腹腔另一側生長,10%-15%的婦女在分娩過程中會出現這種情況,患者會感到慢性骨盆疼痛或性交痛等。

BMI體重值在21.3-23.2之間的婦女患這種病的機會相對較少,BMI每下降1個點患病概率增加12%-14%。
回答者:超級無敵小美眉 - 助理 三級 5-26 17:24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
謝謝
您覺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0 個人評價

50% (0)
50% (0)
其他回答
共 5 條
胖人容易得高血壓,心臟病、腦血栓等心血管類疾病。
回答者:游擊隊副隊長 - 經理 五級 5-26 17:19
胖的人容易得哪些病?
1、高脂血症。 脂肪代謝的特點是:血漿中游離脂肪酸濃度升高,膽固醇、甘油三脂。總脂等血脂成分普遍增高,脂肪代謝紊亂。肥胖人的機體對游離脂肪酸的利用減少,血脂中的游離脂肪酸積累,血脂容量升高。碳水化合物引起的高甘油三脂血症的病人容易肥胖。當這類病人攝入的碳水化合物較多時,血漿中的甘油三脂升高;而當他們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時,高脂血症就可能好轉甚至消失。同樣,體重的下降也能使這類病人的血漿甘油含量下降到正常水平。所以肥胖病人控制飲食,減輕體重可以促進血脂水平的下降,這對於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具有重大的意義。

2、高血壓。 肥胖人中患高血壓的比例很大,達 20%~ 50%,比一般人中的高血壓發生率多得多,而且隨著肥胖程度的增加,這一比率將成倍地增加。40歲以上的肥胖病人等發生高血壓疾病的比率明顯增加。據有關統計資料表明,40歲~60歲間其肥胖病人患高血壓者達該年齡段肥胖病人總數的 80%左右。因此,這一年齡階段的肥胖人,更應該注意減肥和預防高血壓。

3、糖尿病。 據統計,肥胖人中的糖尿病患者為非肥胖人的4 倍,且這一比率隨著肥胖的程度增加而增加。研究人員認為,由於脂肪細胞過多,需要胰臟分泌更多的胰島素(通常為正常時的5倍一10倍),以使血液中的糖分轉為能量。而當胰臟長期負荷過重,功能衰竭時,血液中的糖分就會增加,以至無法充分利用而排出體外。一個因肥胖而引起的糖尿病患者,常常在減輕體重後,病情隨之改變,糖分的代謝功能也會恢復正常。所以對於一個伴有肥胖症的糖尿病患者,更應努力減肥。

4、婦科病。肥胖的女人常易有月經不調的情形,如時間過長、不規則、量過大,以及多毛症(一種因荷爾蒙不平衡所引起的體毛反常的生長)。肥胖還會導致陰道感染和一些經前並發症,從而引起許多不愉快和不方便。而由於肥胖的女人會分泌過量的雌激素,當體內雌激素過多、黃體素太少時,可能會引起水腫或腦腫,從而使體重增加。

5、皮膚病。 肥胖者末梢循環微弱,皮膚對外界變化的反應較慢,抵抗能力也很低,因此極易患皮炎、濕疹、疥癬、凍瘡等皮膚疾病。同時由於胖人流汗較多,會破壞皮膚預防感染的原有功能,這也會大大增加皮膚病的發病率。

6、心臟病。 因為脂肪增多,體重增加,人體所消耗的氧氣和營養物質也需要增加。這就要求心臟額外費力地工作,加強收縮,輸送更多的血液,才能把足夠的血液運送到身體的各個組織器官,滿足身體的需求。這樣,就大大地加重了心臟的負擔,影響了心臟的功能,增加了患心臟病的危險。這一點對於婦女尤其明顯,美國波士頓的研究人員對11.6萬名年齡在30歲~35歲的婦女進行了多年的研究後發現:身高1.66米,體重在62千克~67千克的婦女患心臟病的危險,是同樣身高,體重卻小於57千克(正常體重)的婦女的1.3倍;而同樣身高,體重為68千克~78千克婦女患心臟病的危險是體重正常婦女的1.8倍。該項調查認為,肥胖比抽煙更容易導致心臟病。

7、癌症。 美國癌症協會在調查了許多肥胖人之後發現,一個肥胖人,若其體重比同齡人的標准體重高出 40%以上,得子宮內膜癌的機會是正常人的5.5倍;患膽囊癌的機會為3.9倍;患子宮頸癌的機會為2.4倍;得乳腺癌的機會為1.5倍。另有研究指出,一個女性的體重普超過標准體重15千克?25千克,她得子宮癌是正常體重者的3倍;如果超過標准體重25千克以上,她患該病的比率高達正常人的10倍。

8、肝病。 眾所周知,食物中除了對身體有益的部分之外,還存在少量有害物質,需要經過肝臟的過濾清潔。肥胖人食量通常較大,攝入的有害物質較正常人的多,這樣就使肝臟中積累的毒素過多,加重肝臟的負擔。同時體內的脂肪在肝臟堆積,也易導致脂肪肝。

9、冠心病。 肥胖者並不是都易患冠心病,只有那些肚子特別大的胖子才易得冠心病。瑞典哥德堡大學的史密斯博士經過13年的研究,測量了男女各 1500人的腰圍和臀圍,並算出兩者的比值,然後進行長期的隨訪,得出這樣的結論:那些腰圍與臀圍的比值高的人得冠心病的危險要比正常人得冠心病的危險高出3倍~4倍。這是因為積聚於腹部的脂肪較其他部位的脂肪更易進入血液,因此更容易導致血管硬化。男人多胖在肚子,女人多胖在臀部和大腿,因此大腹便便的男人更應注意減肥,以減少患冠心病的危險。

10、呼吸系統的疾病。 由於脂肪組織在體內大量增加,給人體造成額外的負擔,使得人體對氧氣的消耗量增加30%~40%。而腹部皮下脂肪增加,腹壁和腹腔內脂肪的沉積,加重了呼吸活動的負擔,增加了呼吸的困難。因而肥胖人經常因為肺的功能下降,肺泡換氣不足而出現呼吸短促、易疲勞。怕熱多汗等病症。同時由於肥胖人頸部積累了大量的脂肪,氣管受到擠壓,呼吸時氣流不暢,呼吸困難,導致大腦及身體其他組織長期處於缺氧狀態,肥胖人會因此而感到睡眠不足和乏力。而肥胖人越睡得多,越容易發胖,越睡越胖,越胖越睡,形成惡性循環。這種現象被稱為睡眠障礙癥候群。這種病症一旦惡化,就可能出現一種肺心綜合症- -一種以呼吸和血液循環障礙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症。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不能平卧、心跳加速、浮腫、神志不清、嗜睡等症狀。這種病十分危險,需要及時的搶救。當然這種病也僅僅是在嚴重的肥胖人呼吸循環受到極大障礙時才會出現,一般不必過多擔心。

11、腎臟的毛病。 腎臟是人體重要的排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清除血中的廢物和毒素,維持其中的鹽分、水分和其他物質的平衡。一般說來,身體過於肥胖,體重過重,易傷害身體的主要器官,因高血壓和糖尿病都與肥胖關系密切,而這兩者還是腎病的主要起因。

12、 背痛。 過多的脂肪、過重的身體會加給背肌、韌帶、筋膜等過大的曲張力,常常會引起背痛,久而久之會形成慢性的背部疾病。此外,鼓凸的腹部也特別容易造成背痛。

13、關節及四肢疾病。 肥胖人軀體重量大,加重了脊柱、骨盆及下肢所承擔的重量,加之循環功能減退,對末梢循環供應不足,關節容易產生各種退化性病變。同時由於氧氣和營養物質供應的不足,身體的抗病能力減低,容易引起關節及四肢疾病和損傷,造成行動的不便。

14、直立性血壓過低。 久蹲後突然站起,有時會發生輕度腦缺血,這種病叫直立性血壓過低。這種疾病與貧血並無關系,多是由於調節血壓的機構功能不健全而引起的。肥胖者由於身體發胖,循環器官狀況發生改變,容易造成直立性血壓過低。肥胖增加了貯存的脂肪,這些雖然不是太活躍的脂肪,仍需要維持組織的裝置。即隨著脂肪的增加,相應的向組織各處運輸血液的血管需要增加,提高血壓的功能也需要相應的增加。如果身體狀態不能相應發生改變(如在迅速發胖的情況下),就會發生功能障礙,導致直立性血壓過低。
瘦的人容易得:
1、貧血:過於消瘦者普遍存在營養攝入不均衡的問題,鐵、葉酸、維生素B12等造血物質攝入不足。

2、十二指腸瘀滯:過於消瘦的人,其腸系膜和後腹膜脂肪稀少,內臟下垂,致使十二指腸遭受壓迫。食物難以消化,表現出腹部飽脹不適,伴有疼痛或飯後嘔吐。

3、記憶衰退:消瘦的人體內脂肪攝入量和存貯量不足,機體營養匱乏,使腦細胞受損嚴重,直接影響記憶力。

4、胃下垂:人體過分消瘦,身體內腹壁鬆弛、腹肌薄弱,常引發胃下垂。

5、膽結石:過於消瘦的人一般熱量攝入不足,身體組織中的脂肪就加速消耗,膽固醇也隨之移動,導致其在膽汁中的含量增加,長期如此形成結石。

6、骨質疏鬆:過瘦的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不足,影響鈣與骨結合,容易出現骨質疏鬆、發生骨折。
回答者:kongmin_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5-26 17:25
胖人易得心血管病
因為胖人的血液里的血脂多,血脂多了,就會阻塞血管,引起血液對血管的沖擊家大,造成血壓升高,
血壓長時間處於高的狀態,一起心臟的負載增大,久而久之,心臟就會出現問題。

瘦人容易得哪些病
脫發
對身體過瘦的人來說,體內脂肪和蛋白質均供應不足,因此頭發頻繁脫落,失去光澤。如果過分節食,頭發缺乏充足的營養補給,其中包括缺少鐵的攝入,便會枯黃無光,最後導致大量脫發。
建議--預防脫發的5項注意!
骨質疏鬆
體瘦的女性髖骨骨折發生率比標准體重的女性高一倍以上,這是因為身材過瘦的人體內雌性激素水準不足,影響鈣與骨結合,無法維持正常的骨密度,因此容易出現骨質疏鬆,發生骨折。
胃下垂
以飢餓法減肥的女性常常感覺食慾不振、脹氣、脹痛,這都有可能是胃下垂的徵兆。胃下垂明顯者常見腹部不適、飽脹、重墜感,在餐後站立或勞累時症狀加重。胃下垂嚴重時還伴有肝、腎、結腸等內臟下垂的現象。
提醒--有慢性胃炎能否喝酸奶
子宮脫垂
沒有足夠的保護,子宮容易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子宮頸下垂,甚至脫出於陰道口外,形成子宮脫垂。嚴重的還可能導致宮頸口感染,甚至宮頸炎。
貧血
營養攝入不均衡使得鐵、葉酸、維生素B12等造血物質攝入不足;吃得少,基礎代謝率也比常人低,因此腸胃運動較慢,胃酸分泌較少,影響營養物質吸收。這些都是造成貧血的主要原因。
記憶衰退
大腦工作的主要動力來源於脂肪。吃得過少,體內脂肪攝入量和存貯量不足,機體營養匱乏,使腦細胞嚴重受損,直接影響記憶力,變得越來越健忘。
回答者:網友專家 zzlmmljj - 同進士出身 七級 5-26 17:27
胖人容易得病:
多囊卵巢綜合征,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等

具體參考
http://shaping.people.com.cn/GB/5367796.html

身體過瘦者應時刻警惕的6種病:
1.貧血:過於消瘦者普遍存在營養攝入不均衡的問題,鐵、葉酸、維生素B12等造血物質攝入不足。

2.十二指腸瘀滯:過於消瘦的人,其腸系膜和後腹膜脂肪稀少,內臟下垂,致使十二指腸遭受壓迫。

食物難以消化,表現出腹部飽脹不適,伴有疼痛或飯後嘔吐。

3.記憶衰退:消瘦的人體內脂肪攝入量和存貯量不足,機體營養匱乏,使腦細胞受損嚴重,直接影響記憶力。

4.胃下垂:人體過分消瘦,身體內腹壁鬆弛、腹肌薄弱,常引發胃下垂。

5.膽結石:過於消瘦的人一般熱量攝入不足,身體組織中的脂肪就加速消耗,膽固醇也隨之移動,導致其在膽汁中的含量增加,長期如此形成結石。

6.骨質疏鬆:過瘦的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不足,影響鈣與骨結合,容易出現骨質疏鬆、發生骨折。
參考
http://www.ln.xinhuanet.com/jkpd/2007-05/17/content_10052486.htm
回答者:niujingjing - 經理 四級 5-26 17:30
高血壓,心臟病、腦血栓,糖尿病,高血脂,是胖人的專利,
回答者:wangdong73 - 助理 三級 5-28 09:21
對最佳答案的評論:
評論字數200字以內

©2007 Bai

5、補充維生素D,只靠曬太陽能行嗎?還需要吃什麼葯?

關於維生素,絕大多數人都知道維生素的作用。也因此說維生素是人體必需元素毫不誇張,如果身體內缺乏某一種維生素會出現缺乏症。

比如所缺乏維生素A會有夜盲症、缺乏維生素B族會出現食慾不振和記憶力減退等,尤其是維生素D缺乏會出現身體發育不良、代謝性疾病等等。維生素D除了曬太陽外,還有哪些補充方式呢?

維生素D可稱為「抗癌小衛士」,所有的癌症在維生素D面前幾乎是無處藏身。那麼,維生素D補充方法如下:

 1、陽光補充:一般是在明朗的天氣在戶外曬太陽來補充維生素D ,一次只能曬15分鍾;超過15分鍾會容易曬傷。不過有時會遇到陰雨天氣無法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而且秋冬季節的太陽熱量不足,無法滿足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的需求。這種方法只能適用於夏季。

2、瘦肉:可以通過吃瘦肉來補充維生素D,不過瘦肉中所含有的維生素D量有點少。

 3、牛奶:牛奶也擁有少量的維生素D,不過要想補足就必需要長期喝牛奶才可以。

4、深海魚類:深海魚類含有一定數量的維生素D,同時多吃深海魚類可以補充對大腦發展有益的營養成分。像嬰幼兒在發育時期就多吃深海魚類,可以促進身體發育和大腦開發等。

5、動物肝臟:動物肝臟富含維生素D,像豬肝、雞肝等都可以補充維生素D。動物肝臟吃法也簡單,可以素炒或油煎等等。

 6、海鮮類:包括魚類、海貝類、海帶類這幾種海鮮類型,不同類型海鮮所含有維生素D含量也不盡相同。而且這些海鮮類食物吃法多樣,可以滿足不同口味需求。

 7、雞蛋:雞蛋也擁有豐富的維生素D,只不過含量沒有海鮮類較多而已。雞蛋有很多種吃法,可以滿足不同人對於補充維生素D的需求。

 8、維生素D補充劑:食物補充維生素D含量並不是百分之百可以完全吸收,所以需要用葯物方式來補充維生素D,比如說維生素D補充劑。

補充維生素D是至關重要的事情,畢竟維生素D缺乏會引發營養不良、身體發育遲緩以及骨質疏鬆症等等。而且補充維生素D群體多以兒童和老年人等群體為主,因此補充維生素D馬虎不得。目前,補充維生素D途徑有曬太陽、食物補充和維生素D補充劑等幾種。畢竟,維生素D可是「抗癌衛士」。

6、寶寶骨密度有必要做嗎?寶媽們要避免踩哪些坑?

1、什麼是骨密度檢測?


骨密度全稱是骨骼礦物質密度,以克/每立方厘米表示,是一個絕對值。

測量骨密度是為了測出單位面積的骨礦含量,因為骨礦中主要是鈣,因此骨密度是骨骼強度的重要指標。



骨密度是骨質量的一個重要標准,在預測骨質疏鬆方面有非常顯著的功效。

常用在中老年人或是骨質酥鬆症上,通過檢測骨密度可以及時發現骨骼病變和骨質疏鬆的情況。


2、寶寶需要做骨密度檢測嗎?


但對於生長發育正常的娃來說,常規的骨密度檢測完全沒有意義!

目前國際上並沒有兒童骨密度測量的標准數值,所以即使查了骨密度,因為沒有具體數值對比,也毫無意義。

並且每個醫院的儀器不同,測量部位不同,操作手法不同,測量的結果都會不同,所以並不能准確反映骨鈣代謝的情況。



最重要的是成人和孩子骨組織的成分本身就是有差異的。

生長高峰期的寶寶,骨骼處於拉長、增粗的過程,骨骼鈣化不完全,骨組織中水分含量高礦物質含量自然偏低。

所以骨密度低,並不代表娃缺鈣,寶寶的骨密度低不僅正常,更是寶寶處在生長高峰期的表現。

所以正常情況下,寶寶並不需要進行骨密度檢測哦~



3、以下情況需要做骨密度檢測


需要監測骨密度的兒科疾病包括:

1、長期全身性使用糖皮質激素者;

2、慢性炎性疾病(如全身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炎症性腸病);

3、原發或繼發性性腺機能減退;

4、長時間活動能力受限者;

5、成骨不全症;

6、青少年型特發性骨質疏鬆;

7、復發性低創傷骨折;

8、X線明顯骨量減少。

媽媽們合理的安排寶寶的膳食結構、保證膳食中充分的鈣攝入、補充維生素D,是可以有效的保護寶寶的骨骼發育的哦!

7、青少年嚴重缺鈣如何治療

.您需要補鈣么?

世界許多專家的調查研究認為:鈣缺乏症是目前威脅人類的一種嚴重疾患,使全球億萬人口遭受精神和肉體的巨大折磨,直接影響著人類素質的提高。專家們呼籲社會各界應予以高度重視!

胎兒從母體得到的鈣,有99%用來製造骨骼,僅剩下1%以離子鈣的形式游離在血液中,叫做"血清鈣"。但資料表明:降生以後,每個人都步入不同程度的缺鈣境地。任何年齡的人都缺鈣,兒童和老年人更為嚴重。科學家發現,自20歲開始,骨骼的總重量以每年1%的速度在遞減,50歲以後,骨總重量已減輕30%——這是一個科學而又驚人的結論。

由於"鈣飢餓",導致了體內的所謂"鈣搬家"。就是說,骨頭的鈣不斷脫逸到血液中去維持血清鈣的正常水平。骨鈣同血清鈣之間的比例,必須長期保持著平衡,否則,就會產生"鈣搬家",這樣的反常鈣代謝失衡。一個人在數天或一二個月內的鈣飢餓暫不影響血清鈣,但若照此下去,就會發生缺鈣疾病了:兒童表現為毛發稀疏、厭食、煩躁夜驚、佝僂病等;青少年的骨骼發育不良,視力障礙等;孕婦的腰腿酸痛,並影響胎兒發育,甚至畸胎等;中老年人的骨質疏鬆症、骨質退行性增生、結石症、高血壓、糖尿病、痴呆症等等。

顯然,鈣在生命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作用。

為什麼我們每天都在吃著含鈣的食物,如豆類、乳製品、水產品、殼類、骨類等,身體還會缺鈣呢。原來,食物中含的鈣,多屬於溶解的鈣鹽,不容易被吸收。更因為與谷類、菜餚同進餐時,穀物含有的植酸或肉類含有的脂酸,都會把鈣變成不溶性的鈣鹽而無法被吸收。按現代營養標準的計算是:我國成人需鈣(指"離子鈣")的生物劑量,不得少於800毫克,小兒不得少於1000毫克。可惜長期以來, 醫葯界把鈣鹽錯誤地當成純鈣(即離子鈣)計算了,以致過去許多葯用鈣都起不了真正的補鈣功效。幸好近年來已發現這種謬誤,並加以糾正。一個分子鈣,一個離子鈣,僅一字之差,導致了人類的一場世界性的"鈣革命"!

缺鈣就得補鈣,人人都應提高補鈣的意識,問題是,補什麼樣的鈣,該怎樣補?盡管長期以來,醫界公認補鈣是個難題,但理想的鈣劑應具備的三大條件,即①既含有高數量、又含有高質量的純鈣;②能充分溶解;③服用後易被吸收、利用。目前已研製出許多的、越來越符合科學要求的、新型安全高效鈣營養強化劑。

日常食物中,鈣的來源以牛羊乳及乳製品為最好,不僅含量豐富,且吸收率高。已查明,蝦頭蝦殼中含鈣量很高,達2000毫克/100克,溶解度好,是一種生物蛋白鈣晶體的理想補鈣物,吃蝦取殼肉是不科學的!含鈣豐富的常用食物,除上述外還有豆類(黃豆、青豆、黑豆等及其製品)、核桃、芝麻、發菜、海帶等。

不過,請記住:補鈣最好是在飯前一小時空腹服用。

2.補鈣捷徑——少吃鹽

記得古代兵書上有這樣的話:戰而勝之,非上策;不戰而勝,上上策。把這話用在補鈣問題上就是:如果採用不補鈣的方法,而能達到補鈣的目的,恐懼算是最理想的補鈣方法了。那麼,有這樣不補鈣而達到補鈣的方法嗎?回答是肯定的,這就是補鈣捷徑——少吃鹽。

少吃鹽補鈣的方法,是英國科學家首先提出的。他們在研究中發現:飲食中鹽的攝入量是鈣的排出量多寡的主要決定因素。即鹽的攝入量越多,尿中鈣的排出量也越多,而且鹽的攝入量越多,鈣的吸收越差。因此他們得出結論:適當減少鹽的攝入對骨質的益處,與增加900毫克的鈣質的作用相當!這就是說,少吃鹽等於補鈣, 少吃鹽對鈣實際起到了"不補之補"的作用。

按照我國居民普遍缺鈣的說法,正常人每日應補鈣800-1200 毫克,最保守的說法,每日應補鈣300-500毫克。但不管哪種說法,少吃鹽等於每日補充900毫克的鈣, 這數量已可滿足人體對鈣的基本需求。即使還有些不足,也因少吃鹽可以增加鈣的吸收。

少吃鹽補鈣的方法,對所有的人來說都是適用的。比如:快速生長的少女,吃鹽多,鈣的排出量增多、吸收量減少,可導致骨質脫鈣,骨質發育不良。又如絕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症的發病數本來就很高,如果吃鹽多,不僅尿鈣量增加,骨鈣的流失也增加,會加快其骨質疏鬆的發生。在一項研究中,把絕經後婦女的每日鹽攝入量由10.6克減至4.4克,鈣的排出量和血漿鈣的濃度都大大降低。 再是高血壓病人如果繼續高鹽飲食,其尿鈣的排出量要比正常血壓的人高得多,導致骨質脫鈣的潛在危險也比正常血壓者大。反之,少吃鹽,卻可使他們尿鈣減少,骨密度增加。

按照WHO推薦的標准,每日吃鹽量以5克為宜,不要超過6克。我們知道,人24小時的排鹽量為3-5克,那麼在食物中每日補充5克鹽,正是失去和補充相當的數字,可以滿足正常需要。而要把每日的吃鹽量限制在5克以內,也不容易。這需要改變一下我們的飲食習慣才行。因為在我國,尤其是北方居民,吃鹽量普遍偏多,多在每日12克以上,個別地方,有高達20-30克的。要把人們傳統吃鹹的習慣,一下子改變過來,也是相當困難的。但當人們知道了少吃鹽可補鈣,不花錢也可補鈣的道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逐步、適當減少鹽的用量,我想還是可以辦到的。

在北京、上海等地,已有含鉀、鎂低鈉的鹽上市,這種鹽的含鈉量只有普通鹽的65%。如果常吃這種鹽,本身已減少鹽量的1/3了。中葯秋石,主要成分是氯化鉀,把它買來研細,與鹽對半混用,也可以起到減鹽1/2的作用。

當然減鹽還能幫助你預防、治療高血壓病,減少心腦血管病的發作危險,同時使你體重有所下降,達到減肥健美的目的。

3、補鈣多年為何仍缺鈣?

在補鈣治療中,經常會遇到一個普遍性問題,就是有些人連服鈣劑幾年還是缺鈣,在檢查骨密度時醫生還是說骨質疏鬆。這是為什麼?對這一問題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

補鈣劑量偏小 多數學者推薦,預防骨質疏鬆症的鈣元素攝入量要達到每日1000—1500毫克。目前我國生產的鈣制劑,大多數按照鈣鹽量標明劑量,而鈣鹽量與鈣含量相差很大。例如乳酸鈣每8克只含鈣量1克。補鈣的劑量,必須按鈣含量多少來補。比如常用的蓋天力和活力鈣片,鈣含量均為25毫克,也就是說如飲食補鈣達每天600毫克的話, 至少還需每天服蓋天力和活力鈣片24片(600毫克), 才能滿足老年人和骨質疏鬆症患者的需要。補充其他鈣劑的原則也是一樣的,就是要根據廠家標明的鈣含量,而不是鈣鹽量,一般每天為600毫克。 如果劑量偏小,當然就收不到補鈣的效果。

鈣磷比例失調 在正常情況下,磷與鈣在骨中的比率為0.6, 即每3毫當量/升鈣就有2毫當量/升磷。鈣磷比例不合適,就會影響鈣的吸收和利用。特別是磷的缺乏,會導致骨量減少。老年人由於攝入減少,加之對魚、肝、肉、蛋等含磷豐富的食物有恐懼心理,攝入不足,盡管補充了足夠的鈣,但由於沒有足夠的磷,鈣沉積並無明顯增加。鮮牛奶之所以對骨質疏鬆症有利,就是牛奶中鈣磷比例適當,能達到鈣、磷雙補的作用。

食物成分不當 如果在補鈣的同時,攝入過多的含植酸、草酸、鞣酸的食物(例如菠菜等)和含脂肪酸食物(主要指豬油和肥肉),就會和鈣相結合而減少鈣的吸收。此外,一些優質蛋白質(如牛肉、魚、海產品、瘦豬肉等),在腸道消化過程中釋放出的氨基酸,可使腸道酸度降低,並與鈣形成不易吸收的鈣鹽,也可減少鈣的吸收。所以在補鈣的同時,要避免食物成分的相互作用和影響,以減少鈣的丟失。

激素的影響 有多種激素可促進腸鈣的吸收,最主要的是活性維生D3。老年人的活性維生素D3水平偏低,影響鈣的吸收和利用。補鈣的同時需補充活性維生素D3。 其他促進腸鈣吸收的激素還有:雌激素、雄激素、生長激素、降鈣素等。婦女絕經後,雌激素減少,腸鈣吸收減少,補充雌激素後可使腸鈣吸收增加,骨量增加。補充雌激素,宜在絕經後盡早開始,至少堅持至75歲。其他激素也可適量補充,以增加補鈣效果。當然,補充激素一定要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進行。

戶外運動減少 活動過少可以導致骨質疏鬆或加速骨質疏鬆的發生。如果堅持戶外運動,每天接受陽光照射,甚至可不服活性維生素D3 。在我國,南方人較北方人骨含量高,這是由於南方較北方接受的陽光照射充足的緣故。

4、哪些人群應補鈣?

補鈣,對於很多人來說都認為只有小孩和佝僂病患者才需要。其實這種看法是不全面的。在臨床上有很多病患者,他們都需要補鈣。

糖尿病 糖尿病人的典型症狀為"三多一少",即多飲、多食、多尿和體重減輕,由於滲透性利尿作用,使體內鈣排出增多,由此導致糖尿病性骨病的發生,出現骨質變薄,骨質疏鬆乃至骨盆畸形或病理性骨折。

老年性骨質疏鬆 人過中年,由於內分泌功能減退,活動過少,鈣攝入不足等因素,骨代謝發生障礙,成骨減少,鈣丟失過多,出現骨質疏鬆,骨退行性變,表現腰腿疼痛,彎腰駝背乃至發生病理性骨折現象。

孕婦 有的孕婦腰腿疼痛,小腿抽筋。由於胎兒的生長發育,對鈣的需求量增加而導致孕婦缺鈣。此外,低體重兒、早產兒、營養不良兒、慢性腹瀉兒,應注意補鈣。因小兒缺鈣不但會影響生長發育,而且還會因缺鈣繼發多種疾病的發生。

癲癇病人 近年來,科學研究證明,長期應用抗癲癇葯時,體內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密度低下、骨代謝異常。一旦缺鈣往往癲癇又不易控制,故需長期服用。

"三飲"者 長期大量飲酒或經常喝茶、喝咖啡者應注意補鈣。因飲酒使骨代謝發生障礙,易引起骨質疏鬆症,長期飲茶喝咖啡,由於利尿作用,使鈣排出增加,容易導致體內缺鈣。

甲狀旁腺功能低下 "甲旁"功能低下或缺少,可導致腸鈣吸收減少,從而引起血鈣降低。病人出現四肢麻木、刺痛、僵直、痙攣等一系列症狀。

補鈣應注意以下幾點:①盡量從飲食上攝取鈣,多食含鈣豐富食物。②糖尿病骨病者,除積極治療糖尿病外,可選用降鈣素和鈣劑聯合應用,增進骨細胞生成。③老年人,小兒缺鈣應注意增加戶外活動,曬太陽。④補鈣同時注意蛋白質、維生素D的補充,以促進鈣吸收,但補鈣劑量不宜過大,以防引起泌尿系統結石。

5、膳食補鈣要經常化

補鈣是保健的重要課題。老年人腰腿疼痛麻木、抽筋、肥胖、水腫、便秘、高血壓、動脈硬化及骨質疏鬆等多種疾病都與缺鈣有關。老年人每日攝取鈣理應在1000毫克以上,而日常飲食攝入鈣量只有300—500毫克。服用一些高鈣營養品固然重要,而通過日常膳食補鈣則更為經濟實用。

牛奶 半斤牛奶,含鈣300毫克,還含有多種氨基酸、乳酸、 礦物質及維生素,促進鈣的消化吸收,因此,牛奶應作為補鈣的主要來源。

大豆 大豆是高蛋白食物,含鈣量也很高。500克豆漿含鈣120毫克,150克豆腐含鈣就高達500毫克,其他豆製品也是補鈣良品。

海帶和蝦皮 海帶和蝦皮是高鈣海產品。每天吃上25克就可以補鈣300毫克,還能降低血脂,預防動脈硬化。蝦皮含鈣量更高,25 克就有500毫克。

動物骨頭 動物骨頭80%以上都是鈣,但是不溶於水,難以吸收。可以榨碎,加醋文火慢煮,還可加黃豆、姜鹽等。

疏菜 疏菜中也有許多高鈣品種,雪裡蕻100克含鈣230毫克;小白菜、油菜、茴香、芫荽、芹菜等含量也在150毫克左右。 這些綠葉疏菜每天吃上250克就可補鈣400毫克。

芝麻 芝麻是老年保健良品,也是補鈣的來源,可適量服用。芝麻醬含鈣量也很高,稀飯、面湯及涼拌菜都可加點芝麻醬,進行補鈣。

鈣攝入人體後,在體內的吸收利用是一個復雜的難題。就是最易消化吸收的牛奶,鈣的吸收率也只有50%,其他的含鈣食物吸收率更低。維生素D能調節體內鈣、磷代謝,促進鈣的吸收利用。維生素D的來源,一是靠人體接受室外陽光紫外線的照射在體內合成;二是靠食物。除魚肝油外,其他食物含量極低。唯有香菇富含維生素D,每克就含維生素D40國際單位。但是,必須經室外陽光照曬,但因照曬的效果會逐日減退,所以存放一個月後應重復照曬。每天只需服3—5克即可,切碎水煎或沖服,也可加入稀飯、菜湯中食用。多吃點醋和發醇麵食也有助鈣的吸收。

我們現行的膳食結構,含鈣量都很低,必須注意加用一些補鈣食品。由於鈣吸收困難,補鈣效果較慢,要改善症狀需要幾個月甚至一、二年的時間,應當貫徹"多品種、常變換、多攝入、經常化"的思想,堅持不懈,才能獲得補鈣保健的理想效果。

6、結石患者也需補鈣

人體內不論是膽結石、腎結石或其它部位結石,主要成分都是不溶性鈣鹽。過去一種理論認為,發病原因是由於機體攝入了過多的鈣,引起了鈣在體內的沉積。在此理論指導下,提出結石症病人要少吃含鈣多的食品,以利於預防和治療結石。但近年的研究發現,結石症並非是由攝入過多的鈣所致,而是體內鈣代謝紊亂的結果。

我國的營養學和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從飲食中攝取的鈣目前尚處在機體需要量的下限以至低於下降,這其中包括那些患有結石症的患者。大多數現代人由於攝入過於精製的飲食,所以導致鈣攝入不足,機體經常處於一種缺鈣的狀態。鈣在體內的代謝平衡是由一個被稱之為鈣代謝穩定系統控制的。這一系統包括甲狀旁腺及甲狀旁腺素、降鈣素、維生素D等,根據攝入及排出的量,調整著鈣在體內各部分的平衡。主要是血漿與骨骼中鈣的平衡。人體缺鈣首先表現在血漿中,由於血漿低鈣,為維持各種生理功能的正常進行,機體不得不動用骨骼貯存的鈣。當體內經常處於一種缺鈣的環境時,鈣平衡系統既要維持血漿中鈣的正常濃度,又要維持骨骼中的正常含量,往往是顧此失彼,嚴重時就發生了代謝紊亂,醫學上也稱之為"血鈣自穩定系統失調"。這種失調的結果就是異常的"鈣遷徙",即骨鈣減少,血鈣和軟組織鈣含量增加的反常現象。

鈣的異常遷徙,可引起一些表面看似乎很矛盾的疾病,骨質疏鬆、骨質增生、結石、動脈硬化等。而且這些疾病往往在一個患者身上就有幾種並存。日本內分泌專家藤田拓指出:"這種鈣質從骨骼向軟組織和血液中遷徙的現象是衰老的典型特徵"。其根治方法只有通過補鈣,刺激血鈣自穩定系統恢復平衡,最終達到降低血鈣與軟組織鈣的的含量,增加骨鈣的目的。因此,結石與骨質增生的患者同樣需要補鈣。

結石病人補鈣,首選活性離子鈣如珍珠鈣、巨能鈣等。同時注意大量飲水,避免攝入含有草酸和磷酸鹽的食品,如荸薺、莧菜、菠菜、茭白及竹筍、筍乾等,如吃上述疏菜也應用開水焯一下,除去草酸和磷酸鹽。適當限制攝入高磷食品,如乳品和肉類。另外注意多食含鎂和維生素B6的食品,前者如海藻、葵花子、黃豆、杏仁等;後者如酒釀、 糙米、蜂王漿、黃豆、黑豆及發酵類麵食等。

7、小兒佝僂病補鈣還是補"維D"

隨著我國人均生活水平和嬰兒保健水平的提高,多數母親對小兒佝僂病有一定的了解。由於各種宣傳媒介的影響,一般人誤認為在治療和預防小兒佝僂病時往往以補鈣為主,而實際上,小兒佝僂病的本質是因為缺乏維生素D引起的鈣磷代謝障礙,只有補充維生素D才是治本。也就是說,缺鈣是小兒佝僂病的表現形式,而真正缺乏的卻是維生素D。

1歲以內的小兒稱嬰兒,其喂養以乳類為主,嬰兒期常見的佝僂病又稱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它的發病原因是:1、 維生素D攝入不足防礙鈣磷吸收。母乳或牛乳中所含維生素D均不能滿足嬰兒營養的需要,特別是牛乳中鈣磷含量比例不適當更妨礙其吸收。2、 日光照射不足,體內生成維生素D缺乏。3、生長發育速度快, 骨骼生長迅速,相對地缺乏維生素D。4、肝膽、 胃腸道慢性疾病影響維生素D的吸收。

維生素D對嬰兒體內鈣磷代謝的功能包括:1、 促進腸道粘膜細胞對鈣磷的吸收。2、促進腎對鈣磷的再吸收, 降低尿中鈣磷的排出量,提高血鈣濃度。3、促進成骨代謝,利於新骨形成。 因此缺乏維素D時,服用再多的鈣,身體也難以吸收和利用。正確的認識是,小兒佝僂病發病的根本原因是體內絕對性和相對性地缺乏維生素D,繼而導致鈣磷吸收障礙,其表現為常見的佝僂病。

預防小兒佝僂病的原則應包括:1、 孕母及乳母的飲食應富含維生素D並多曬太陽。2、小兒出生滿月後應常抱出戶外活動。3、小兒生後1個月開始補充維生素D,每日400單位。 早產兒出生後2周即應補充維生素D,每日800單位,3個月後減至每日400單位。4、 由於嬰兒期以乳類喂養為主,每日攝入的鈣量已能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不須特殊補鈣。5、二歲後小兒生長相對減慢,戶外活動增多, 故一般無須補充維生素D。6、當確定嬰兒患佝僂病, 應當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維生素D。

總之,補充維生素D來防治小兒佝僂病,才是根本。

8、給小兒補鈣當注意什麼?

許多父母認為,孩子應該在出生之後半個月到一個月再開始補鈣。其實這種觀點是不科學的。因為胎兒出生之後臍帶被剪斷,母體與胎兒之間的營養通道也就此中斷了,可小兒的生長發育仍在繼續,因而每天都缺少不了對鈣的需求,所以正確的做法應是在出生後第三天就開始補鈣,一直要補到小兒能夠吃與成人一樣的普通食物為止。

我們知道,嬰兒的營養主要來自乳類,而母乳是最理想的嬰兒食品。每100毫升母乳中含鈣34毫克,含磷15毫克,兩者之比為2.4:1,這種比例最適合嬰兒腸壁對鈣的吸收。所以母乳喂養的嬰兒較少發生缺鈣或者佝僂病。相反,每100毫升牛乳中含鈣120毫克,含磷93毫克,從鈣磷的絕對值來看,牛乳中的鈣磷量確實比母乳為多,但是牛乳中的鈣磷比例為1.2:1,這種比例是不符合嬰兒的生理需求的,也不利於腸壁對鈣的吸收。臨床觀察也證實,牛乳喂養的嬰兒容易發生缺鈣或者佝僂病。有時候雖然一些家長給小兒吃了不少的鈣劑,但是小兒缺鈣的表現還是很明顯,究其原因就是家長沒有正確地掌握補鈣的方法。那麼,給小兒補鈣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問題呢?

1、鈣劑不可與植物性的食物同吃——植物性的食物比如蔬菜中多數含有草酸鹽、磷酸鹽等鹽類,它們可以和鈣相結合生成多聚體而沉定,從而妨礙鈣劑的吸收,所以豆腐和豆製品不宜與蔬菜一起烹制。

2、鈣劑不可與油脂類食物同吃——油脂分解之後生成的脂肪酸與鈣結合形成奶塊,這不容易被腸道吸收,最終隨大便排出體外。

3、補鈣時間應適當掌握——由於奶製品當中的脂肪酸影響鈣劑的吸收,因此補鈣最好安排在兩次餵奶之間。

4、補鈣應注意的適當劑量——通常2歲以下的小兒每天需要400—600毫克,3—12歲每天需800—1000毫克。按照正常的飲食,兒童每天從食物中攝取的鈣劑只有需要量的三分之二,所以每天必須再額外補鈣,以填補欠缺的三分之一的鈣劑。此外,人體內有一系列調節機制可以控制鈣劑的攝入量,如果體內鈣劑充足,腸道吸收鈣劑就會少一些,反之就會多一些,多餘的鈣也會隨大小便排出體外。所以鈣劑口服過多也不會發生中毒,家長可以放心地讓小兒服用。

需要強調指出的是,鈣劑的吸收必須有維生素D的參與,如果體內缺乏維生素D,腸道吸收鈣劑的活動就會大打折扣了。如果鈣吸收良好,磷的吸收也就同時增加了,並在生長的骨骼部位形成鈣磷的沉積,使新骨不斷生長壯大。臨床上使用最普遍的維生素D制劑就是魚肝油,如果在補鈣的同時不補充魚肝油的話,平時小兒又不曬太陽,就會發生維生素D缺乏症而導致佝僂病。維生素D的預防劑量為每天400個國際單位,不可過量,否則會引起中毒。

另外,學齡兒童也同樣需要補充鈣劑,但不是服葯,而是通過一日三餐的食物補給。食物當中鈣的來源很多,例如乳類、乳製品、藕粉、綠葉蔬菜、根莖類的植物、黃豆等等,尤其是豆腐和豆漿,經常食用,鈣劑就不會缺乏了。

9、莫把鈣劑當補品

鈣是人體骨骼和牙齒的重要組成成分,鈣離子還是所有細胞正常生理機能所必需的物質,維生素D可促進機體對鈣的吸收和利用,當維生素D及鈣缺乏時,嬰幼兒可出現佝僂病,成人則可發生骨質軟化病及骨質疏鬆症。嬰幼兒生長發育較快,而其戶外活動較少,光照不足,以致體內不能合成內源性維生素D,另外,嬰幼兒攝入食物種類較少,造成維素D和鈣攝入不足,因此給嬰幼兒補充維生素D和鈣是必要的。鈣劑中除了鈣外,還有大量的維生素D。切不可將鈣劑當滋補品,否則會發生維生素D中毒。

正常小兒若每日服用維生素D2萬~5萬單位,用葯1~3個月就可能發生維生素D中毒。中毒症狀主要因血鈣濃度及鈣鹽沉著引起,當血鈣過高時,刺激胃泌素分泌增加,患兒會出現厭食、惡心、嘔吐及頑固性便秘,胰腺鈣鹽沉著,可出現急慢性胰腺炎。鈣離子由腎臟排出,因此鈣離子濃度增高可出現多飲多尿,腎臟鈣鹽沉著,還會出現尿頻、血尿、尿結石及泌尿道反復感染,甚至出現腎功能衰竭,當鈣鹽沉著於小支氣管、毛細支氣管和肺泡時,可出現呼吸道反復感染。鈣離子濃度增高,會造成成骨細胞增多及活性增高,發生纖維化骨炎,出現骨骼畸形、骨痛,身體發育出現障礙。維生素D中毒還會出現精神不振、嗜睡、表性淡漠及幻覺、狂躁甚至昏迷等精神症狀。

一旦發生維生素D中毒,應立即停用維生素D,限制鈣鹽攝入,並用葯物降低血鈣濃度。醫學專家告誡,對佝僂病的預防重在加強戶外活動,多曬太陽,並加大進食蛋類、豆類等富含維生素D及鈣的食物量。若要補充鈣劑,也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切不可將鈣劑當成滋補品濫服。

10、合理應用補鈣劑

據有關部門統計,中國人嚴重缺鈣,日攝入量僅為標準的50%,中小學生缺鈣比例更高,所以補鈣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目前應用的鈣劑品種繁多,但可將其分為三類:①傳統沿用的化學鈣:如多種鈣、鈣素母、葡萄糖酸鈣、乳酸鈣、碳酸鈣等。這類純化學鈣劑都因含鈣量低,要達到補鈣的日需量,往往要服片劑10—40片,如長期服用很不容易堅持。②海洋生物鈣:如生牡蠣鈣、活性鈣等。什麼叫活性鈣?活性鈣是日本傳入的一類制劑的總稱,活性即形容其鈣制劑良好有效,國內除沿用日本"活性"兩字外,有的葯廠還有"活力"或"強力"字樣。活性鈣是以海洋生物牡蠣殼為原料,經特殊工藝使其離子化,經粉碎而成,為水溶性的易被人體吸收。活性離子鈣在胃液作用下,能最大程度解離成鈣離子而迅速吸收。有的葯廠應用酸處理的稱可溶性牡蠣鈣,含有多種微量元素,但也不排除可能含有污染的有害金屬的不利方面。③其它鈣制劑:骨粉、蛋殼等,含鈣量不一,有人認為這類鈣難於被人體吸收,故不是理想的鈣劑。

補鈣應根據不同的年齡與生理情況供給。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每日膳食營養素供量,其中鈣為:初生至6個月為400毫克; 7個月—2歲為600毫克;3—9歲為800毫克;10—12歲為1000毫克;13—15歲為1200毫克;16至成年人為800毫克;孕婦為1000毫克; 哺乳婦女為1500毫克;老年人為800毫克。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食物不同, 每日應補鈣量也有所區別。 如果說中國人的人均膳食含鈣量偏低, 約400毫克/日,那麼每天應從鈣劑中補充400毫克,即達到800 毫克較為合理。

補充鈣劑應按鈣元素含量計算:如葡萄糖酸鈣含葡萄糖酸根和鈣元素,乳酸鈣含乳酸根和鈣元素,由於葡萄糖的分子量較乳酸的分子量大得多,故1克葡萄糖酸鈣的含量要比1克乳酸鈣的鈣含量少。海洋生物鈣的化學結構式不一,多為氧化鈣及氫氧化鈣的混合物,含鈣量約為53%,一般人體吸收1000毫克鈣,需這類鈣劑為2.05克。補鈣時若不注意鈣劑中鈣的含量,則給鈣的劑量必然是盲目的。

人體內鈣的吸收又受諸多因素影響,在通常膳食情況下,腸凈鈣吸收率為34%。蛋白質被消化成氨基酸,如賴、色、精、亮、組等氨基酸與鈣形成可溶性鈣鹽,促進鈣的吸收;植物性食物含植酸與鈣結合後影響鈣吸收。西方人膳食中蛋白質多,腸凈鈣吸收率為30—60%,但蛋白質的攝入越高又會促進尿鈣排出的越高,是不利的。人體內的PH值對鈣的吸收也有影響,食物的鈣主要在酸度較大的小腸上段靠主動運輸來吸收的,所以消化道的酸鹼性與鈣的吸收密切相關。

鈣是人體含量最豐富的無機元素,總量超過1公斤,其中99%存在於骨骼中,僅1%左右分布在血液及各種軟組織中,因此骨骼是一個巨大的鈣儲庫,而甲狀旁腺素、降鈣素和維生素D3 是調節鈣平衡的重要激素。鈣的動態平衡一直維持在20歲左右,此後人體要經過一個漫長的丟鈣過程,將伴隨人生直至生命結束。

對於一般健康成年人,消化功能良好,可以不補充鈣劑,但應注意進食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或乳類製品,不僅能提供優質蛋白質,而且是良好的鈣來源。鈣在魚肉特別是海魚和蛋白質結合在一起,有利於消化和吸收,經加工的魚製品或罐頭,有的魚骨也可食用,更是含鈣豐富的食品。含鈣多的還有蝦米、蝦皮、芝麻醬、骨頭湯、豆類及其製品、蛋類及綠色蔬菜等,可彌補膳食鈣嚴重不足的缺陷。

總之,鈣對人體的生理作用舉足輕重,是一個重要物質,鈣的供給盡可能取之於食物。鈣在人體內吸收利用和代謝情況的研究還較少,尚存有許多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面對目前市場上多種多樣鈣劑,消費者應慎重選用為宜

8、對鈣的吸收不好,所以有點缺鈣。怎麼辦?

1.您需要補鈣么?

世界許多專家的調查研究認為:鈣缺乏症是目前威脅人類的一種嚴重疾患,使全球億萬人口遭受精神和肉體的巨大折磨,直接影響著人類素質的提高。專家們呼籲社會各界應予以高度重視!

胎兒從母體得到的鈣,有99%用來製造骨骼,僅剩下1%以離子鈣的形式游離在血液中,叫做"血清鈣"。但資料表明:降生以後,每個人都步入不同程度的缺鈣境地。任何年齡的人都缺鈣,兒童和老年人更為嚴重。科學家發現,自20歲開始,骨骼的總重量以每年1%的速度在遞減,50歲以後,骨總重量已減輕30%——這是一個科學而又驚人的結論。

由於"鈣飢餓",導致了體內的所謂"鈣搬家"。就是說,骨頭的鈣不斷脫逸到血液中去維持血清鈣的正常水平。骨鈣同血清鈣之間的比例,必須長期保持著平衡,否則,就會產生"鈣搬家",這樣的反常鈣代謝失衡。一個人在數天或一二個月內的鈣飢餓暫不影響血清鈣,但若照此下去,就會發生缺鈣疾病了:兒童表現為毛發稀疏、厭食、煩躁夜驚、佝僂病等;青少年的骨骼發育不良,視力障礙等;孕婦的腰腿酸痛,並影響胎兒發育,甚至畸胎等;中老年人的骨質疏鬆症、骨質退行性增生、結石症、高血壓、糖尿病、痴呆症等等。

顯然,鈣在生命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作用。

為什麼我們每天都在吃著含鈣的食物,如豆類、乳製品、水產品、殼類、骨類等,身體還會缺鈣呢。原來,食物中含的鈣,多屬於溶解的鈣鹽,不容易被吸收。更因為與谷類、菜餚同進餐時,穀物含有的植酸或肉類含有的脂酸,都會把鈣變成不溶性的鈣鹽而無法被吸收。按現代營養標準的計算是:我國成人需鈣(指"離子鈣")的生物劑量,不得少於800毫克,小兒不得少於1000毫克。可惜長期以來, 醫葯界把鈣鹽錯誤地當成純鈣(即離子鈣)計算了,以致過去許多葯用鈣都起不了真正的補鈣功效。幸好近年來已發現這種謬誤,並加以糾正。一個分子鈣,一個離子鈣,僅一字之差,導致了人類的一場世界性的"鈣革命"!

缺鈣就得補鈣,人人都應提高補鈣的意識,問題是,補什麼樣的鈣,該怎樣補?盡管長期以來,醫界公認補鈣是個難題,但理想的鈣劑應具備的三大條件,即①既含有高數量、又含有高質量的純鈣;②能充分溶解;③服用後易被吸收、利用。目前已研製出許多的、越來越符合科學要求的、新型安全高效鈣營養強化劑。

日常食物中,鈣的來源以牛羊乳及乳製品為最好,不僅含量豐富,且吸收率高。已查明,蝦頭蝦殼中含鈣量很高,達2000毫克/100克,溶解度好,是一種生物蛋白鈣晶體的理想補鈣物,吃蝦取殼肉是不科學的!含鈣豐富的常用食物,除上述外還有豆類(黃豆、青豆、黑豆等及其製品)、核桃、芝麻、發菜、海帶等。

不過,請記住:補鈣最好是在飯前一小時空腹服用。

2.補鈣捷徑——少吃鹽

記得古代兵書上有這樣的話:戰而勝之,非上策;不戰而勝,上上策。把這話用在補鈣問題上就是:如果採用不補鈣的方法,而能達到補鈣的目的,恐懼算是最理想的補鈣方法了。那麼,有這樣不補鈣而達到補鈣的方法嗎?回答是肯定的,這就是補鈣捷徑——少吃鹽。

少吃鹽補鈣的方法,是英國科學家首先提出的。他們在研究中發現:飲食中鹽的攝入量是鈣的排出量多寡的主要決定因素。即鹽的攝入量越多,尿中鈣的排出量也越多,而且鹽的攝入量越多,鈣的吸收越差。因此他們得出結論:適當減少鹽的攝入對骨質的益處,與增加900毫克的鈣質的作用相當!這就是說,少吃鹽等於補鈣, 少吃鹽對鈣實際起到了"不補之補"的作用。

按照我國居民普遍缺鈣的說法,正常人每日應補鈣800-1200 毫克,最保守的說法,每日應補鈣300-500毫克。但不管哪種說法,少吃鹽等於每日補充900毫克的鈣, 這數量已可滿足人體對鈣的基本需求。即使還有些不足,也因少吃鹽可以增加鈣的吸收。

少吃鹽補鈣的方法,對所有的人來說都是適用的。比如:快速生長的少女,吃鹽多,鈣的排出量增多、吸收量減少,可導致骨質脫鈣,骨質發育不良。又如絕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症的發病數本來就很高,如果吃鹽多,不僅尿鈣量增加,骨鈣的流失也增加,會加快其骨質疏鬆的發生。在一項研究中,把絕經後婦女的每日鹽攝入量由10.6克減至4.4克,鈣的排出量和血漿鈣的濃度都大大降低。 再是高血壓病人如果繼續高鹽飲食,其尿鈣的排出量要比正常血壓的人高得多,導致骨質脫鈣的潛在危險也比正常血壓者大。反之,少吃鹽,卻可使他們尿鈣減少,骨密度增加。

按照WHO推薦的標准,每日吃鹽量以5克為宜,不要超過6克。我們知道,人24小時的排鹽量為3-5克,那麼在食物中每日補充5克鹽,正是失去和補充相當的數字,可以滿足正常需要。而要把每日的吃鹽量限制在5克以內,也不容易。這需要改變一下我們的飲食習慣才行。因為在我國,尤其是北方居民,吃鹽量普遍偏多,多在每日12克以上,個別地方,有高達20-30克的。要把人們傳統吃鹹的習慣,一下子改變過來,也是相當困難的。但當人們知道了少吃鹽可補鈣,不花錢也可補鈣的道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逐步、適當減少鹽的用量,我想還是可以辦到的。

在北京、上海等地,已有含鉀、鎂低鈉的鹽上市,這種鹽的含鈉量只有普通鹽的65%。如果常吃這種鹽,本身已減少鹽量的1/3了。中葯秋石,主要成分是氯化鉀,把它買來研細,與鹽對半混用,也可以起到減鹽1/2的作用。

當然減鹽還能幫助你預防、治療高血壓病,減少心腦血管病的發作危險,同時使你體重有所下降,達到減肥健美的目的。

3、補鈣多年為何仍缺鈣?

在補鈣治療中,經常會遇到一個普遍性問題,就是有些人連服鈣劑幾年還是缺鈣,在檢查骨密度時醫生還是說骨質疏鬆。這是為什麼?對這一問題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

補鈣劑量偏小 多數學者推薦,預防骨質疏鬆症的鈣元素攝入量要達到每日1000—1500毫克。目前我國生產的鈣制劑,大多數按照鈣鹽量標明劑量,而鈣鹽量與鈣含量相差很大。例如乳酸鈣每8克只含鈣量1克。補鈣的劑量,必須按鈣含量多少來補。比如常用的蓋天力和活力鈣片,鈣含量均為25毫克,也就是說如飲食補鈣達每天600毫克的話, 至少還需每天服蓋天力和活力鈣片24片(600毫克), 才能滿足老年人和骨質疏鬆症患者的需要。補充其他鈣劑的原則也是一樣的,就是要根據廠家標明的鈣含量,而不是鈣鹽量,一般每天為600毫克。 如果劑量偏小,當然就收不到補鈣的效果。

鈣磷比例失調 在正常情況下,磷與鈣在骨中的比率為0.6, 即每3毫當量/升鈣就有2毫當量/升磷。鈣磷比例不合適,就會影響鈣的吸收和利用。特別是磷的缺乏,會導致骨量減少。老年人由於攝入減少,加之對魚、肝、肉、蛋等含磷豐富的食物有恐懼心理,攝入不足,盡管補充了足夠的鈣,但由於沒有足夠的磷,鈣沉積並無明顯增加。鮮牛奶之所以對骨質疏鬆症有利,就是牛奶中鈣磷比例適當,能達到鈣、磷雙補的作用。

食物成分不當 如果在補鈣的同時,攝入過多的含植酸、草酸、鞣酸的食物(例如菠菜等)和含脂肪酸食物(主要指豬油和肥肉),就會和鈣相結合而減少鈣的吸收。此外,一些優質蛋白質(如牛肉、魚、海產品、瘦豬肉等),在腸道消化過程中釋放出的氨基酸,可使腸道酸度降低,並與鈣形成不易吸收的鈣鹽,也可減少鈣的吸收。所以在補鈣的同時,要避免食物成分的相互作用和影響,以減少鈣的丟失。

激素的影響 有多種激素可促進腸鈣的吸收,最主要的是活性維生D3。老年人的活性維生素D3水平偏低,影響鈣的吸收和利用。補鈣的同時需補充活性維生素D3。 其他促進腸鈣吸收的激素還有:雌激素、雄激素、生長激素、降鈣素等。婦女絕經後,雌激素減少,腸鈣吸收減少,補充雌激素後可使腸鈣吸收增加,骨量增加。補充雌激素,宜在絕經後盡早開始,至少堅持至75歲。其他激素也可適量補充,以增加補鈣效果。當然,補充激素一定要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進行。

戶外運動減少 活動過少可以導致骨質疏鬆或加速骨質疏鬆的發生。如果堅持戶外運動,每天接受陽光照射,甚至可不服活性維生素D3 。在我國,南方人較北方人骨含量高,這是由於南方較北方接受的陽光照射充足的緣故。

4、哪些人群應補鈣?

補鈣,對於很多人來說都認為只有小孩和佝僂病患者才需要。其實這種看法是不全面的。在臨床上有很多病患者,他們都需要補鈣。

糖尿病 糖尿病人的典型症狀為"三多一少",即多飲、多食、多尿和體重減輕,由於滲透性利尿作用,使體內鈣排出增多,由此導致糖尿病性骨病的發生,出現骨質變薄,骨質疏鬆乃至骨盆畸形或病理性骨折。

老年性骨質疏鬆 人過中年,由於內分泌功能減退,活動過少,鈣攝入不足等因素,骨代謝發生障礙,成骨減少,鈣丟失過多,出現骨質疏鬆,骨退行性變,表現腰腿疼痛,彎腰駝背乃至發生病理性骨折現象。

孕婦 有的孕婦腰腿疼痛,小腿抽筋。由於胎兒的生長發育,對鈣的需求量增加而導致孕婦缺鈣。此外,低體重兒、早產兒、營養不良兒、慢性腹瀉兒,應注意補鈣。因小兒缺鈣不但會影響生長發育,而且還會因缺鈣繼發多種疾病的發生。

癲癇病人 近年來,科學研究證明,長期應用抗癲癇葯時,體內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密度低下、骨代謝異常。一旦缺鈣往往癲癇又不易控制,故需長期服用。

"三飲"者 長期大量飲酒或經常喝茶、喝咖啡者應注意補鈣。因飲酒使骨代謝發生障礙,易引起骨質疏鬆症,長期飲茶喝咖啡,由於利尿作用,使鈣排出增加,容易導致體內缺鈣。

甲狀旁腺功能低下 "甲旁"功能低下或缺少,可導致腸鈣吸收減少,從而引起血鈣降低。病人出現四肢麻木、刺痛、僵直、痙攣等一系列症狀。

補鈣應注意以下幾點:①盡量從飲食上攝取鈣,多食含鈣豐富食物。②糖尿病骨病者,除積極治療糖尿病外,可選用降鈣素和鈣劑聯合應用,增進骨細胞生成。③老年人,小兒缺鈣應注意增加戶外活動,曬太陽。④補鈣同時注意蛋白質、維生素D的補充,以促進鈣吸收,但補鈣劑量不宜過大,以防引起泌尿系統結石。

5、膳食補鈣要經常化

補鈣是保健的重要課題。老年人腰腿疼痛麻木、抽筋、肥胖、水腫、便秘、高血壓、動脈硬化及骨質疏鬆等多種疾病都與缺鈣有關。老年人每日攝取鈣理應在1000毫克以上,而日常飲食攝入鈣量只有300—500毫克。服用一些高鈣營養品固然重要,而通過日常膳食補鈣則更為經濟實用。

牛奶 半斤牛奶,含鈣300毫克,還含有多種氨基酸、乳酸、 礦物質及維生素,促進鈣的消化吸收,因此,牛奶應作為補鈣的主要來源。

大豆 大豆是高蛋白食物,含鈣量也很高。500克豆漿含鈣120毫克,150克豆腐含鈣就高達500毫克,其他豆製品也是補鈣良品。

海帶和蝦皮 海帶和蝦皮是高鈣海產品。每天吃上25克就可以補鈣300毫克,還能降低血脂,預防動脈硬化。蝦皮含鈣量更高,25 克就有500毫克。

動物骨頭 動物骨頭80%以上都是鈣,但是不溶於水,難以吸收。可以榨碎,加醋文火慢煮,還可加黃豆、姜鹽等。

疏菜 疏菜中也有許多高鈣品種,雪裡蕻100克含鈣230毫克;小白菜、油菜、茴香、芫荽、芹菜等含量也在150毫克左右。 這些綠葉疏菜每天吃上250克就可補鈣400毫克。

芝麻 芝麻是老年保健良品,也是補鈣的來源,可適量服用。芝麻醬含鈣量也很高,稀飯、面湯及涼拌菜都可加點芝麻醬,進行補鈣。

鈣攝入人體後,在體內的吸收利用是一個復雜的難題。就是最易消化吸收的牛奶,鈣的吸收率也只有50%,其他的含鈣食物吸收率更低。維生素D能調節體內鈣、磷代謝,促進鈣的吸收利用。維生素D的來源,一是靠人體接受室外陽光紫外線的照射在體內合成;二是靠食物。除魚肝油外,其他食物含量極低。唯有香菇富含維生素D,每克就含維生素D40國際單位。但是,必須經室外陽光照曬,但因照曬的效果會逐日減退,所以存放一個月後應重復照曬。每天只需服3—5克即可,切碎水煎或沖服,也可加入稀飯、菜湯中食用。多吃點醋和發醇麵食也有助鈣的吸收。

我們現行的膳食結構,含鈣量都很低,必須注意加用一些補鈣食品。由於鈣吸收困難,補鈣效果較慢,要改善症狀需要幾個月甚至一、二年的時間,應當貫徹"多品種、常變換、多攝入、經常化"的思想,堅持不懈,才能獲得補鈣保健的理想效果。

6、結石患者也需補鈣

人體內不論是膽結石、腎結石或其它部位結石,主要成分都是不溶性鈣鹽。過去一種理論認為,發病原因是由於機體攝入了過多的鈣,引起了鈣在體內的沉積。在此理論指導下,提出結石症病人要少吃含鈣多的食品,以利於預防和治療結石。但近年的研究發現,結石症並非是由攝入過多的鈣所致,而是體內鈣代謝紊亂的結果。

我國的營養學和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從飲食中攝取的鈣目前尚處在機體需要量的下限以至低於下降,這其中包括那些患有結石症的患者。大多數現代人由於攝入過於精製的飲食,所以導致鈣攝入不足,機體經常處於一種缺鈣的狀態。鈣在體內的代謝平衡是由一個被稱之為鈣代謝穩定系統控制的。這一系統包括甲狀旁腺及甲狀旁腺素、降鈣素、維生素D等,根據攝入及排出的量,調整著鈣在體內各部分的平衡。主要是血漿與骨骼中鈣的平衡。人體缺鈣首先表現在血漿中,由於血漿低鈣,為維持各種生理功能的正常進行,機體不得不動用骨骼貯存的鈣。當體內經常處於一種缺鈣的環境時,鈣平衡系統既要維持血漿中鈣的正常濃度,又要維持骨骼中的正常含量,往往是顧此失彼,嚴重時就發生了代謝紊亂,醫學上也稱之為"血鈣自穩定系統失調"。這種失調的結果就是異常的"鈣遷徙",即骨鈣減少,血鈣和軟組織鈣含量增加的反常現象。

鈣的異常遷徙,可引起一些表面看似乎很矛盾的疾病,骨質疏鬆、骨質增生、結石、動脈硬化等。而且這些疾病往往在一個患者身上就有幾種並存。日本內分泌專家藤田拓指出:"這種鈣質從骨骼向軟組織和血液中遷徙的現象是衰老的典型特徵"。其根治方法只有通過補鈣,刺激血鈣自穩定系統恢復平衡,最終達到降低血鈣與軟組織鈣的的含量,增加骨鈣的目的。因此,結石與骨質增生的患者同樣需要補鈣。

結石病人補鈣,首選活性離子鈣如珍珠鈣、巨能鈣等。同時注意大量飲水,避免攝入含有草酸和磷酸鹽的食品,如荸薺、莧菜、菠菜、茭白及竹筍、筍乾等,如吃上述疏菜也應用開水焯一下,除去草酸和磷酸鹽。適當限制攝入高磷食品,如乳品和肉類。另外注意多食含鎂和維生素B6的食品,前者如海藻、葵花子、黃豆、杏仁等;後者如酒釀、 糙米、蜂王漿、黃豆、黑豆及發酵類麵食等。

7、小兒佝僂病補鈣還是補"維D"

隨著我國人均生活水平和嬰兒保健水平的提高,多數母親對小兒佝僂病有一定的了解。由於各種宣傳媒介的影響,一般人誤認為在治療和預防小兒佝僂病時往往以補鈣為主,而實際上,小兒佝僂病的本質是因為缺乏維生素D引起的鈣磷代謝障礙,只有補充維生素D才是治本。也就是說,缺鈣是小兒佝僂病的表現形式,而真正缺乏的卻是維生素D。

1歲以內的小兒稱嬰兒,其喂養以乳類為主,嬰兒期常見的佝僂病又稱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它的發病原因是:1、 維生素D攝入不足防礙鈣磷吸收。母乳或牛乳中所含維生素D均不能滿足嬰兒營養的需要,特別是牛乳中鈣磷含量比例不適當更妨礙其吸收。2、 日光照射不足,體內生成維生素D缺乏。3、生長發育速度快, 骨骼生長迅速,相對地缺乏維生素D。4、肝膽、 胃腸道慢性疾病影響維生素D的吸收。

維生素D對嬰兒體內鈣磷代謝的功能包括:1、 促進腸道粘膜細胞對鈣磷的吸收。2、促進腎對鈣磷的再吸收, 降低尿中鈣磷的排出量,提高血鈣濃度。3、促進成骨代謝,利於新骨形成。 因此缺乏維素D時,服用再多的鈣,身體也難以吸收和利用。正確的認識是,小兒佝僂病發病的根本原因是體內絕對性和相對性地缺乏維生素D,繼而導致鈣磷吸收障礙,其表現為常見的佝僂病。

預防小兒佝僂病的原則應包括:1、 孕母及乳母的飲食應富含維生素D並多曬太陽。2、小兒出生滿月後應常抱出戶外活動。3、小兒生後1個月開始補充維生素D,每日400單位。 早產兒出生後2周即應補充維生素D,每日800單位,3個月後減至每日400單位。4、 由於嬰兒期以乳類喂養為主,每日攝入的鈣量已能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不須特殊補鈣。5、二歲後小兒生長相對減慢,戶外活動增多, 故一般無須補充維生素D。6、當確定嬰兒患佝僂病, 應當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維生素D。

總之,補充維生素D來防治小兒佝僂病,才是根本。

8、給小兒補鈣當注意什麼?

許多父母認為,孩子應該在出生之後半個月到一個月再開始補鈣。其實這種觀點是不科學的。因為胎兒出生之後臍帶被剪斷,母體與胎兒之間的營養通道也就此中斷了,可小兒的生長發育仍在繼續,因而每天都缺少不了對鈣的需求,所以正確的做法應是在出生後第三天就開始補鈣,一直要補到小兒能夠吃與成人一樣的普通食物為止。

我們知道,嬰兒的營養主要來自乳類,而母乳是最理想的嬰兒食品。每100毫升母乳中含鈣34毫克,含磷15毫克,兩者之比為2.4:1,這種比例最適合嬰兒腸壁對鈣的吸收。所以母乳喂養的嬰兒較少發生缺鈣或者佝僂病。相反,每100毫升牛乳中含鈣120毫克,含磷93毫克,從鈣磷的絕對值來看,牛乳中的鈣磷量確實比母乳為多,但是牛乳中的鈣磷比例為1.2:1,這種比例是不符合嬰兒的生理需求的,也不利於腸壁對鈣的吸收。臨床觀察也證實,牛乳喂養的嬰兒容易發生缺鈣或者佝僂病。有時候雖然一些家長給小兒吃了不少的鈣劑,但是小兒缺鈣的表現還是很明顯,究其原因就是家長沒有正確地掌握補鈣的方法。那麼,給小兒補鈣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問題呢?

1、鈣劑不可與植物性的食物同吃——植物性的食物比如蔬菜中多數含有草酸鹽、磷酸鹽等鹽類,它們可以和鈣相結合生成多聚體而沉定,從而妨礙鈣劑的吸收,所以豆腐和豆製品不宜與蔬菜一起烹制。

2、鈣劑不可與油脂類食物同吃——油脂分解之後生成的脂肪酸與鈣結合形成奶塊,這不容易被腸道吸收,最終隨大便排出體外。

3、補鈣時間應適當掌握——由於奶製品當中的脂肪酸影響鈣劑的吸收,因此補鈣最好安排在兩次餵奶之間。

4、補鈣應注意的適當劑量——通常2歲以下的小兒每天需要400—600毫克,3—12歲每天需800—1000毫克。按照正常的飲食,兒童每天從食物中攝取的鈣劑只有需要量的三分之二,所以每天必須再額外補鈣,以填補欠缺的三分之一的鈣劑。此外,人體內有一系列調節機制可以控制鈣劑的攝入量,如果體內鈣劑充足,腸道吸收鈣劑就會少一些,反之就會多一些,多餘的鈣也會隨大小便排出體外。所以鈣劑口服過多也不會發生中毒,家長可以放心地讓小兒服用。

需要強調指出的是,鈣劑的吸收必須有維生素D的參與,如果體內缺乏維生素D,腸道吸收鈣劑的活動就會大打折扣了。如果鈣吸收良好,磷的吸收也就同時增加了,並在生長的骨骼部位形成鈣磷的沉積,使新骨不斷生長壯大。臨床上使用最普遍的維生素D制劑就是魚肝油,如果在補鈣的同時不補充魚肝油的話,平時小兒又不曬太陽,就會發生維生素D缺乏症而導致佝僂病。維生素D的預防劑量為每天400個國際單位,不可過量,否則會引起中毒。

另外,學齡兒童也同樣需要補充鈣劑,但不是服葯,而是通過一日三餐的食物補給。食物當中鈣的來源很多,例如乳類、乳製品、藕粉、綠葉蔬菜、根莖類的植物、黃豆等等,尤其是豆腐和豆漿,經常食用,鈣劑就不會缺乏了。

9、莫把鈣劑當補品

鈣是人體骨骼和牙齒的重要組成成分,鈣離子還是所有細胞正常生理機能所必需的物質,維生素D可促進機體對鈣的吸收和利用,當維生素D及鈣缺乏時,嬰幼兒可出現佝僂病,成人則可發生骨質軟化病及骨質疏鬆症。嬰幼兒生長發育較快,而其戶外活動較少,光照不足,以致體內不能合成內源性維生素D,另外,嬰幼兒攝入食物種類較少,造成維素D和鈣攝入不足,因此給嬰幼兒補充維生素D和鈣是必要的。鈣劑中除了鈣外,還有大量的維生素D。切不可將鈣劑當滋補品,否則會發生維生素D中毒。

正常小兒若每日服用維生素D2萬~5萬單位,用葯1~3個月就可能發生維生素D中毒。中毒症狀主要因血鈣濃度及鈣鹽沉著引起,當血鈣過高時,刺激胃泌素分泌增加,患兒會出現厭食、惡心、嘔吐及頑固性便秘,胰腺鈣鹽沉著,可出現急慢性胰腺炎。鈣離子由腎臟排出,因此鈣離子濃度增高可出現多飲多尿,腎臟鈣鹽沉著,還會出現尿頻、血尿、尿結石及泌尿道反復感染,甚至出現腎功能衰竭,當鈣鹽沉著於小支氣管、毛細支氣管和肺泡時,可出現呼吸道反復感染。鈣離子濃度增高,會造成成骨細胞增多及活性增高,發生纖維化骨炎,出現骨骼畸形、骨痛,身體發育出現障礙。維生素D中毒還會出現精神不振、嗜睡、表性淡漠及幻覺、狂躁甚至昏迷等精神症狀。

一旦發生維生素D中毒,應立即停用維生素D,限制鈣鹽攝入,並用葯物降低血鈣濃度。醫學專家告誡,對佝僂病的預防重在加強戶外活動,多曬太陽,並加大進食蛋類、豆類等富含維生素D及鈣的食物量。若要補充鈣劑,也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切不可將鈣劑當成滋補品濫服。

10、合理應用補鈣劑

據有關部門統計,中國人嚴重缺鈣,日攝入量僅為標準的50%,中小學生缺鈣比例更高,所以補鈣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目前應用的鈣劑品種繁多,但可將其分為三類:①傳統沿用的化學鈣:如多種鈣、鈣素母、葡萄糖酸鈣、乳酸鈣、碳酸鈣等。這類純化學鈣劑都因含鈣量低,要達到補鈣的日需量,往往要服片劑10—40片,如長期服用很不容易堅持。②海洋生物鈣:如生牡蠣鈣、活性鈣等。什麼叫活性鈣?活性鈣是日本傳入的一類制劑的總稱,活性即形容其鈣制劑良好有效,國內除沿用日本"活性"兩字外,有的葯廠還有"活力"或"強力"字樣。活性鈣是以海洋生物牡蠣殼為原料,經特殊工藝使其離子化,經粉碎而成,為水溶性的易被人體吸收。活性離子鈣在胃液作用下,能最大程度解離成鈣離子而迅速吸收。有的葯廠應用酸處理的稱可溶性牡蠣鈣,含有多種微量元素,但也不排除可能含有污染的有害金屬的不利方面。③其它鈣制劑:骨粉、蛋殼等,含鈣量不一,有人認為這類鈣難於被人體吸收,故不是理想的鈣劑。

補鈣應根據不同的年齡與生理情況供給。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每日膳食營養素供量,其中鈣為:初生至6個月為400毫克; 7個月—2歲為600毫克;3—9歲為800毫克;10—12歲為1000毫克;13—15歲為1200毫克;16至成年人為800毫克;孕婦為1000毫克; 哺乳婦女為1500毫克;老年人為800毫克。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食物不同, 每日應補鈣量也有所區別。 如果說中國人的人均膳食含鈣量偏低, 約400毫克/日,那麼每天應從鈣劑中補充400毫克,即達到800 毫克較為合理。

補充鈣劑應按鈣元素含量計算:如葡萄糖酸鈣含葡萄糖酸根和鈣元素,乳酸鈣含乳酸根和鈣元素,由於葡萄糖的分子量較乳酸的分子量大得多,故1克葡萄糖酸鈣的含量要比1克乳酸鈣的鈣含量少。海洋生物鈣的化學結構式不一,多為氧化鈣及氫氧化鈣的混合物,含鈣量約為53%,一般人體吸收1000毫克鈣,需這類鈣劑為2.05克。補鈣時若不注意鈣劑中鈣的含量,則給鈣的劑量必然是盲目的。

人體內鈣的吸收又受諸多因素影響,在通常膳食情況下,腸凈鈣吸收率為34%。蛋白質被消化成氨基酸,如賴、色、精、亮、組等氨基酸與鈣形成可溶性鈣鹽,促進鈣的吸收;植物性食物含植酸與鈣結合後影響鈣吸收。西方人膳食中蛋白質多,腸凈鈣吸收率為30—60%,但蛋白質的攝入越高又會促進尿鈣排出的越高,是不利的。人體內的PH值對鈣的吸收也有影響,食物的鈣主要在酸度較大的小腸上段靠主動運輸來吸收的,所以消化道的酸鹼性與鈣的吸收密切相關。

鈣是人體含量最豐富的無機元素,總量超過1公斤,其中99%存在於骨骼中,僅1%左右分布在血液及各種軟組織中,因此骨骼是一個巨大的鈣儲庫,而甲狀旁腺素、降鈣素和維生素D3 是調節鈣平衡的重要激素。鈣的動態平衡一直維持在20歲左右,此後人體要經過一個漫長的丟鈣過程,將伴隨人生直至生命結束。

對於一般健康成年人,消化功能良好,可以不補充鈣劑,但應注意進食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或乳類製品,不僅能提供優質蛋白質,而且是良好的鈣來源。鈣在魚肉特別是海魚和蛋白質結合在一起,有利於消化和吸收,經加工的魚製品或罐頭,有的魚骨也可食用,更是含鈣豐富的食品。含鈣多的還有蝦米、蝦皮、芝麻醬、骨頭湯、豆類及其製品、蛋類及綠色蔬菜等,可彌補膳食鈣嚴重不足的缺陷。

總之,鈣對人體的生理作用舉足輕重,是一個重要物質,鈣的供給盡可能取之於食物。鈣在人體內吸收利用和代謝情況的研究還較少,尚存有許多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面對目前市場上多種多樣鈣劑,消費者應慎重選用為宜。

與骨質疏鬆及代謝性疾病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