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缺乏特異性的具有診斷價值的X 線特點。但是,如果把各種症狀和體征、好發部位、實驗室檢查和X 線所見綜合到一起,則能夠做出相當可靠的診斷。在晚期,如能見到具有本病特點的關節破壞和典型的畸形,譬如手指和腕關節的某些典型畸形,則能做出可靠的診斷。對本病的受累關節進行X 線照片檢查,不單單是為了確定診斷,還為本病分期、選擇治療方法和繼續觀察病變的進展情況,提供一個客觀的比較可靠的指標。
(1)一般的X 線片所見
①軟組織腫脹。受累關節的軟組織腫脹常因滑膜增殖肥厚和關節腔積液所引起,因而多見於關節炎的早期和中期。此種軟組織腫脹以關節為中心,向關節周圍擴展,將透X 線較多的脂肪層、肌肉或皮下組織向外推開。只限於關節某一側的軟組織腫脹可能是皮下結節的影像。當然,要仔細觀察軟組織的腫脹情況,X 線照片的質量是很重要的。在本病,軟組織鈣化一般是看不到的。
②骨質疏鬆。本病所引起的骨質疏鬆多系普遍性的,因本病的病程漫長,受累關節較多。如患者卧床不起,不見或少見日光,營養又很差,全身骨質疏鬆可能達到很嚴重的程度,以致疏鬆的骨骼呈炭畫樣(只見骨皮質的輪廓而看不到骨小梁)。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患者,骨質疏鬆往往更加嚴重,不但指骨和掌骨如炭畫樣、甚至可引起多數椎體的病理性壓縮性骨折。
③關節間隙改變。關節間隙狹窄很常見。在骨性關節病時,可能只引起關節間隙部分狹窄,而類風濕多引起關節間隙全部狹窄。產生關節間隙狹窄的原因是關節軟骨面的萎縮、變薄或破壞,而這種破壞常因軟骨面的血管翳的直接腐蝕和中性粒細胞所釋放的各種蛋白酶可以溶解軟骨基質中的膠原纖維與透明質酸等,使軟骨失去基質中的支持物質,以致軟骨萎縮、變薄,最後消失。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關節間隙擴大並不常見,偶見於本病的早期關節腔內積液多者。
④骨質的改變。除前述的骨質疏鬆外,還可以看到其他的骨質改變。軟骨面邊緣骨質腐蝕和軟骨下骨質中的囊性改變,這在中晚期病變中相當常見,是類風濕肉芽腫(血管翳)腐蝕的結果;骨膜性新骨形成,這在年輕患者的手足小骨如掌骨、指骨、拇骨、趾骨和橈尺骨遠端常見到;關節破壞後骨端骨質吸收,可見於手足小關節、肩鎖關節等處。應注意,末節指骨遠端吸收是牛皮癬性關節炎和系統性硬化症的特點,在本病見不到。骨受壓變形,可見於骨質高度疏鬆的骨盆和椎體,前者可呈三角形,髖臼內陷,後者可形成多數病理性壓縮骨折。
⑤關節脫位和畸形。關節嚴重破壞和肌肉痙攣是造成關節脫位、半脫位和畸形的原因,譬如腕關節的下垂畸形,膝關節的屈曲攣縮畸形,掌指關節的尺偏畸形,手指的鵝頸畸形和扣眼畸形,前足的拇外翻和爪形趾畸形等。
⑥關節強直。關節軟骨面完全破壞消失後,關節即發生纖維性和骨性融合,使關節僵直,前者尚能見到一些不規則的關節間隙,後者則關節間隙完全消失,骨小梁通過。強直很少發生在功能位,而常發生在各種畸形的位置。
(2)類風濕性關節炎的X 線分期
參照美國風濕病協會的分期標准,國內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X線表現分為四期。
早期(骨質疏鬆期):普遍性骨質疏鬆和軟組織腫脹。
中期(破壞期):除早期所見外,還有骨端邊緣腐蝕,軟骨下囊性改變和關節間隙狹窄。
晚期(嚴重破壞期):除上述所見外,還有關節嚴重破壞、骨質吸收、脫位和畸形。
末期(強直期):關節已呈纖維性或骨性強直。
這一分期主要是根據X 線上所顯示的關節破壞的程度而定的,而不是根據病程長短。另外,在同一位患者中各個受累關節的病期也不盡相同,有的可能尚處於中期,有的可能已達到晚期或末期。
(3)不同關節的X 線片所見
①手指關節炎。早期可見骨質疏鬆及關節軟組織呈梭形腫脹,腫脹常為對稱性,且常發生在近側指間關節,較少見於遠側指間關節。偶見指骨骨膜反應性新骨形成。稍晚時,可見關節間隙變狹窄,骨端邊緣腐蝕或軟骨下骨質中囊性改變。更晚時,可見關節嚴重破壞,掌指關節脫位,屈曲畸形,尺偏畸形,手指扣眼畸形、鵝頸畸形等。
在同一隻手上,有時可見到各種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畸形組合。
再晚些時,可看到關節骨性強直,但比較少見。
②腕關節炎。早期可見諸腕骨骨質疏鬆及軟組織腫脹,腫脹常首先見於腕關節背側和尺骨頭附近。稍晚,可見腕骨呈蟲蛀樣腐蝕,各腕骨之間關節間隙狹窄,下尺橈關節間隙增寬,偶見尺骨下端骨膜反應性新骨形成。更晚,可見腕關節破壞進一步增加,尺骨頭向背側脫位,腕關節發生掌屈及尺偏畸形,最後常見腕關節諸骨呈骨性強直。
③肘關節炎。肘關節炎的X 線特點較少。早期可見骨質脫鈣疏鬆和軟組織腫脹。稍晚可見關節間隙狹窄及骨端邊緣腐蝕。晚期可見鷹嘴切跡因骨質破壞、吸收而擴大,在肱尺關節內側及冠狀突可見骨質增生。更晚,常見關節在屈肘位呈骨性強直。
④肩關節炎。早期可見普遍性骨質疏鬆、關節積液多者可見軟組織腫脹。稍晚可見肱骨頭邊緣骨質腐蝕。肩關節嚴重破壞以致產生脫位或強直的很少見。
⑤髖關節炎。髖關節受累常為雙側性。早期以骨質疏鬆及軟組織腫脹為主。骨盆、髖臼、大轉子等處骨質均疏鬆。患側閉孔變小。
因關節內滑膜腫脹而將關節囊外脂肪層向外推擠而膨隆。稍晚可見股骨頭邊緣骨質腐蝕及軟骨下骨質中囊性改變和關節間隙狹窄。晚期可見骨質增生性改變,主要在髖臼外緣和股骨頭外側緣。病程很長或長期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患者,因骨盆骨質過於松軟而產生髖臼內陷。股骨頭吸收或關節強直、脫位者極少見。
⑥膝關節炎。早期可見骨質疏鬆及軟組織腫脹。側位X 線片上,髕上囊位於股四頭肌腱的後方,髕骨的上方(正常的髕上囊在X 線片上看不到,髕上囊腫脹或積液時才可看到長圓形軟組織陰影)。
髕下脂肪墊腫脹在側位片也清晰可見。稍晚,可見骨端邊緣腐蝕和軟骨下囊性改變及關節間隙變窄。晚期,關節破壞嚴重,可產生膝內翻、膝外翻和屈曲攣縮畸形。屈曲畸形嚴重者脛骨上端常向後半脫位。產生骨性強直的比較少見。
⑦踝關節炎。早期以骨質疏鬆和軟組織腫脹為主。軟組織腫脹在正位X 線片上見於內、外踝周圍,在側位X 線片上,前方可見踝關節囊外脂肪層向外膨隆,後方可見跟腱前方的三角形透亮區陰影受膨隆的踝關節後關節囊擠壓而變窄。晚期可見關節嚴重破壞及足下垂畸形。關節強直較少見。
⑧足部關節炎。足後部關節炎早期可見骨質疏鬆及足背軟組織腫脹,稍晚可見距跟關節、距舟關節、跟骰關節間隙狹窄及邊緣腐蝕,跟距骨窗消失。骨性強直比較少見。前足關節炎早期可見足趾變粗,骨質疏鬆,偶見趾骨骨膜新骨形成。稍晚可見關節間隙變窄,邊緣腐蝕。晚期則見拇外翻、扁平足和爪形趾畸形,骨性強直較少見。
2、什麼是肩周炎啊?
肩周炎
又稱為粘連性肩關節囊炎。本病是因多種原因致肩關節關節囊炎性粘連、僵硬,以肩關節周圍疼痛、各方向活動受限、影像學顯示關節腔變狹窄和輕度骨質疏鬆為其臨床特點。
3、請問各位:40歲左右的人,常規體檢要檢查哪些項目?
40歲檢查的項目一般有 血常規,肝腎功能 血糖血脂 腫瘤標志物 腹部彩超 胸部ct 心電圖 心肌酶 乳腺檢查 宮頸檢查等。這個可以至醫院體檢科選擇
4、女性常規體檢有哪些?女性體檢除了常規檢查還需要什麼?
定期體檢是及早發現疾病、預防疾病的最佳手段。對女性來說,一生中隨著年齡增長,生理上的變化會導致不同疾病易發,情況比男性更為復雜,體檢更有必要。
未成年:有症狀時做B超
中小學生在校體檢男女差別不大,由於未發育成熟,因此很多家長認為這個時期只需完成在校體檢即可,無須做女性相關檢查,其實這是一個誤區。臨床上,有的女童腰圍明顯增粗,家長以為是吃胖了,沒有在意,後來發現孩子像妊娠一樣,才帶她到醫院檢查,結果是卵巢腫瘤。所以,未成年女性雖然一般不做針對女性方面的體檢,但若出現腰腹明顯變大、劇烈痛經、腹部摸到包塊等情況,就要考慮盡快做額外的體檢。一般來說,腹部B超檢查,就可以發現卵巢腫瘤、子宮畸形等幼年時期也會發生的疾病。
另外,女性尿道口比較短,容易發生泌尿系統感染,某些腎炎兒童多發,如果常規檢查尿常規,就能及早發現血尿等情況,避免惡化到尿毒症。因此,尿常規是各個年齡段的女性體檢都不能忽略的,臨床上有10%~20%女患者的疾病是在尿常規中首先被發現的。
18~35歲:重點婦科檢查和HPV排查
這個階段女性逐漸步入社會,大部分人開始有性行為,此時學校、單位體檢集中在體重、血壓、視力、耳鼻喉和常規實驗室檢查項目,對女性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只要有過性生活,女性都應該做婦科檢查、白帶常規、宮頸刮片和子宮附件B超,有條件的最好進行液基細胞學檢測(TCT)排查宮頸癌,這些檢查可以發現早期子宮頸癌、子宮肌瘤以及陰道炎、宮頸炎等疾病,及早治療。長期陰道炎、性生活開始早、性伴侶多的女性,可以加做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檢查(HPV-DNA),若其結果持續呈陽性,就需要特別注意,把TCT改為半年一次;如果HPV和TCT均為陰性,則可以延長到兩年查一次TCT。
這一年齡段並非乳腺癌高發期,每年常規外科觸診和B超相結合就可以了。很多女性體檢時發現乳腺增生,便急著找醫生治療,其實,多數增生屬良性,跟月經周期有關,不一定非要治療,也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定期復查並結合乳房自查即可。
血脂、尿酸水平與年齡、飲食等相關,體形不胖、喜好青菜水果、吃肉較少的女性,不一定要將這兩項列入檢查,但要注意血常規中紅細胞、血紅蛋白數值,年輕女性較易患貧血。
35歲~50歲:關注乳腺、宮頸、甲狀腺和雌激素
乳腺癌從35歲起進入高發期,除了外科觸診和B超,體形肥胖、有家族史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鉬靶攝影。如果因為經濟或其他原因,也可以選擇彩超,它能比紅外線乳透更清晰地顯示乳腺內部和腫瘤情況,是一種重要而方便的早期診斷乳腺癌手段。
宮頸癌此時開始進入高發期,一定要把宮頸癌檢查作為最重要常規項目之一,方法上主要是婦科檢查和TCT,若平時存在性交後出血現象,一定要告知醫生。
甲狀腺疾病女性比男性高發得多,而且甲狀腺位置比較深,剛發病時症狀不明顯,一般人很容易忽略,所以,三四十歲的女性最好能常規做甲狀腺B超檢查。
現代女性絕經有年輕化趨勢,不少人在50歲前就有潮熱、煩躁、月經紊亂等症狀,可能是卵巢早衰的表現,體內雌激素水平持續降低將會對全身造成不良影響,也容易引起骨質疏鬆,這都需要女性常規檢查性激素才能發現。
另外,隨著年齡不斷增加,尤其是45歲後,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惡性腫瘤等發生率逐漸升高,女性要對血壓、大便常規、血脂、血糖、尿酸、腹部B超、骨密度、腫瘤標志物等愈加重視。
50歲後:注意子宮內膜癌、骨質疏鬆、心血管和糖尿病
子宮內膜癌是一個50歲以後多發的婦科病,特別是不孕、不生育或者生育年齡晚、肥胖、患高血壓、糖尿病的女性,要特別注意。每年必須通過B超看看子宮情況,如有可疑,還需要通過刮宮活檢看有沒有變異細胞,或做宮腔鏡作進一步檢查。
絕經後女性隨著雌激素水平在體內驟然下降,成為骨質疏鬆症的高危人群,骨密度也是重點檢查項目之一。
老年女性軀體疾病的發生率跟男性趨向一致,心腦血管病和糖尿病也進入高發期,對此,女性不僅要在醫院檢測血壓和血糖,有條件者最好在家中購置相關儀器,定時檢測。
頸部血管監測可以了解血流情況,看看頸部血管內有沒有斑塊形成,若有斑塊容易造成腦梗等,腦超則是檢查腦部的供血情況,兩者可交替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