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質疏鬆 > 骨質疏鬆醫學科普

骨質疏鬆醫學科普

發布時間:2021-01-02 16:06:55

1、省級以上有關醫學方面的刊物有哪些

以下都是國家級醫學期刊

中國婦幼衛生雜志
中國衛生工程學
中國食品葯品監管
中醫臨床研究
中國真菌學雜志
磁共振成像
結核病與肺部健康雜志
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
中國骨與關節外科
實用防盲技術
口腔科學雜志(Journal of Oral Science)
中國醫學文摘-中醫
中國醫學文摘耳鼻咽喉科學
抗癌之窗(科普期刊)
現代泌尿生殖腫瘤雜志
中國癌症防治雜志
糖尿病天地
器官移植
外科研究與新技術
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
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
協和醫學雜志
中國衛生標准管理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中國衛生產業
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
中國衛生資源
中國醫療保險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英文版)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大學學報(英文版)
武警後勤學院學報
中國臨床研究
轉化醫學雜志
當代醫學
中國臨床新醫學
中國當代醫葯
中國社區醫師
中國醫葯科學
中國醫學文摘內科學分冊(英文版)
航空軍醫
中國處方葯
中華醫史雜志
醫學信息學雜志
中醫教育
繼續醫學教育
葯學教育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
中國腫瘤外科雜志
中國葯物經濟學
中國醫學創新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英德文版)
中西醫結合研究
心理研究
葯物分析學報
中國醫學文摘-皮膚科學
中國葯物濫用防治雜志
中國葯物警戒
中國葯事
中國葯店
中國葯品標准
慢性病學雜志
醫葯工程設計
葯學進展
現代葯物與臨床
國外醫葯抗生素分冊
福建醫葯雜志
中國葯學(英文版)
中國現代醫葯雜志
空軍醫學雜志
國際放射醫學核醫學雜志
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
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
中國口腔醫學繼續教育雜志
眼科學報
皮膚病與性病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國際精神病學雜志
神經科學通報(英文版)
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
腫瘤基礎與臨床
中國腫瘤臨床(英文版)
中國癌症研究(英文版)
國際生殖健康/計劃生育雜志
生殖與避孕(英文版)
中華內分泌外科雜志
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志
中國傷殘醫學
國際移植與血液凈化雜志
國際泌尿系統雜志
中華創傷雜志英文版
中國心血管病研究
中國肛腸病雜志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罕少疾病雜志
國際老年醫學雜志
國際醫學寄生蟲病雜志
國際內科學雜志
國際結核病與肺部疾病雜志
中華生物醫學工程雜志
中華護理教育
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
中國臨床醫生
中國臨床實用醫學
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
中國CT和MRI雜志
影像診斷與介入放射學
國際輸血及血液學雜志
國際護理學雜志
中國醫學工程
醫院管理論壇
臨床心身疾病雜志
國外醫學醫學地理分冊
國際遺傳學雜志
國際生物製品學雜志
中國免疫學雜志(英文版)
中國醫療器械信息
中國療養醫學
中國老年保健醫學
中醫葯通報
中醫葯臨床雜志
中國中醫葯現代遠程教育
中國現代中葯
中國民族醫葯雜志
中國民間療法
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
衛生職業教育
光明中醫
針灸推拿醫學(英文版)
世界針灸雜志(英文版)
中國結合醫學雜志(英文版)
中國醫院統計
中國醫院建築與裝備
中國醫葯技術經濟與管理
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
中國校醫
中國衛生監督雜志
中國衛生法制
中國衛生
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
中國民康醫學
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
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
中國公共衛生管理
中國國境衛生檢疫雜志
中國輻射衛生
中國城鄉企業衛生
預防醫學論壇
衛生軟科學
社區醫學雜志
臨床醫學工程
國外醫學衛生經濟分冊
中醫葯管理雜志
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
中國醫學裝備
中國醫療設備
中國醫療前沿
中國實用醫葯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英國醫學雜志(中文版)
新醫學
新疆醫學
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
遼寧醫學雜志
國際醫葯衛生導報
中國臨床護理
新中醫
中國現代醫生
國際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中國衛生政策研究
中國現代葯物應用
中國執業葯師
臨床醫葯實踐
中醫外治雜志
東方葯膳
亞太傳統醫葯
中醫雜志(英文版)
世界中醫葯
環球中醫葯
海峽預防醫學雜志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
食品安全導刊
養生大世界
中國醫葯指南
中華保健醫學雜志
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
中華全科醫師雜志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
中外醫療
總裝備部醫學學報
中國眼耳鼻喉科雜志
中國中醫眼科雜志
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
航空航天醫學雜志
海軍醫學雜志
法醫學雜志

2、經常喝牛奶,但為什麼還是會骨質疏鬆?

如果說年齡在60歲之上的話患有骨質疏鬆大約有八成是女性,特別是 女性 在月經停止之後就會出現這種現象,當女性出現骨質疏鬆這種狀況時就會多喝牛奶為身體補充流失的鈣,但是在牛奶當中獲得的鈣物質是有限的,在一杯300毫升的牛奶當中,大約鈣的含量佔300mg,就算是一天喝了4杯牛奶,也無法為身體補充足夠的鈣的,因為我們的身體攝取到鈣之後,只能夠吸收30%左右。



在十字花 蔬菜 當中的鈣吸收率能夠到達60~70%,在芥藍菜和大白菜當中吸收到的鈣含量大約在40~55%,所以說牛奶和這兩者還是有著一段距離的,並且就算是喝了牛奶之後,你也並不知道它會來到我們的身體當中變成骨鈣,因為我們身體當中所獲得的鈣,不僅會存在骨頭當中,也會存在血液當中增加血液當中鈣的濃度,身體當中鈣濃度比較高,並不會和骨頭當中的鈣產生聯系的。

並且在平時還有不少的人存在 乳糖 不耐的現象,因為接受不了乳糖會出現腹瀉或者是無暇吸收牛奶當中的營養,其實這些人是最牛奶當中蛋白質過敏,在喝了牛奶之後很容易會出現拉肚子的現象,但是人在拉肚子的時候就會把身體當中的鈣營養給排泄掉了,經常性的腹瀉,只不過是把不進去的東西又吐了出來,這樣會導致怪物流失的現象變得更加嚴重。

牛奶只能補充蛋白質,關鍵還是缺乏鍛煉。

3、關於骨頭的科學知識有哪些?

人體的每一個部位都要靠骨頭來支撐,骨頭的形態也多種多樣,人體一共有206塊骨頭,分為顱骨、軀乾和四肢3個大部分。它們分布在全身各個部位,支撐著身體,保護身體的內部器官。

人體所有的骨頭,從形狀和大小上各不相同。從大小上來說,有的比較大,如腿上的脛骨、肱骨等,有的很小,如腳上的趾骨等。從形狀上,大致可分為5種:長骨、短骨、扁骨、不規則骨和含氣骨。

4、跪求專家幫幫我吧

你好!首先祝你早生貴子!沖著你我的緣分,以下我來給你談談關於「精囊專腺囊腫」的問題。屬
精囊腺囊腫為良性病變,極為罕見,依據其發生的來源分為精囊本身和胚胎期副中腎管殘存所形成的兩類囊腫,後者常伴有其他泌尿生殖系統畸形,如尿道下裂、同側腎不發育等,囊腫較大,可壓迫膀胱和直腸,使輸尿管梗阻。
繼發精囊腺炎時可出現血精,易反復發作,囊腫過大也可壓迫膀胱尿道引起排尿不暢症狀。
愛心提示:既然已經「老公做過精囊腺囊腫經尿道的治療,他停葯一個月多一點的時候我們有了寶寶,」一般應該沒有問題,不過,為安全起見,建議做好懷孕後定期體檢。
以上回答如果滿意,請不要辜負我的一片好意,及時採納為答案。

5、維骨力的作用有什麼?哪個大佬能來科普一下?

維骨力的主要成份為氨基葡萄糖(Glucosamine),它是人體內合成的物質,是形成軟骨細胞的重要營養素,是健康關節軟骨的天然組織成份。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內的氨基葡萄糖的缺乏越來越嚴重,關節軟骨不斷退化和磨損。美國、歐洲和日本的大量醫學研究表明:氨基葡萄糖可以幫助修復和維護軟骨,並能刺激軟骨細胞的生長。

葡萄糖胺輔助功效(不可替代葯物):

膝關節疼痛,骨關節炎;

降高血脂;輔助對抗糖尿病;

針對胰島素抵抗綜合征[X綜合征];

幫助用於肥胖症;緩解扭傷、拉傷;緩解憩室病;

幫助傷口癒合;幫助低血糖症。
維骨力的作用:

1、修復和維護軟骨

維骨力的主要成份為氨基葡萄糖(Glucosamine),美國、歐洲和日本的大量醫學研究表明:氨基葡萄糖可以幫助修復和維護軟骨,並能刺激軟骨細胞的生長。

2、調理骨關節疾病

維骨力對多種骨關節疾病都有調理作用,如頸關節、膝關節、骨質疏鬆、腰痛、骨與關節營養不良,慢性及亞急性關節炎等。

3、改善骨質增生

骨質增生其實就是因為關節內的氨基葡萄糖供應不足,維骨力的組成成分就是氨基葡萄糖,因此維骨力可以很好的解決骨質增生。
維骨力的劑量和用葯法

A) 輕度或中度的關節病症﹕每日兩次,每次服二粒;至少連續臤用六星期或依照醫生處方服食。

B) 病性嚴重的關節病症﹕

初期治療﹕建議至少口服八星期:每日三次,每次服二粒。

維持治療﹕可持續服用維骨力膠囊三至四個月(或依照生指示)每日兩次,每次服二粒。

長期服用維骨力膠囊不會引起任何胃部不適。根據醫生的處方,可每隔六個月或以下重復服食維持治療的劑量。

注意﹕維骨力膠囊及關病之治本葯物,其醫療效果通常在用葯一星期後方可察覺,故服用本劑初期之數天,可加服消炎鎮痛廿葯物以減低患疼痛。

6、科普中國揭曉的2019十大「科學」流言終結榜是什麼?

1、流言:5G基站輻射對人體會產生很大影響
流言內容:一位互聯網知名人士宣稱,5G基站密度極其高,因為是毫米波,振動頻率高,可能會對水分子和氧分子的一些震盪頻率產生共振。他根據自己的物理知識判斷,5G基站對人體的危害是很大的。
真相:首先,輻射是一種能量傳遞方式。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磁場,自然界電閃雷鳴、太陽黑子活動等都會產生電磁輻射,並伴隨著生命產生和演化的整個過程。在日常生活中,無線電台、微波爐、電磁爐、電腦、電視機和吹風機等都是電磁波的發射源,可以說電場輻射已經是人們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其次,手機、基站的電磁輻射能量較小,不能使得DNA鏈斷裂,屬於非電離輻射,與X光、核輻射等電離輻射完全不同,它主要是熱效應。而且,現代無線通信技術都採用了上下行的功率智能控制技術,所以通信基站數量越多,手機通話效果就越好,而手機和基站的電磁輻射反而會越小。最後,按照國家標准要求,通信基站的電磁輻射需要小於40微瓦/平方厘米。在實際執行的時候,運營商考慮到不同制式無線通信信號的疊加,工程施工會控制在8微瓦/平方厘米以內。實際環境中的電磁輻射水平都會比安全限值要低很多。
2、流言:中國高鐵輻射嚴重,「坐高鐵=照X光」
流言內容:國產高鐵從誕生起就存在嚴重的輻射問題,坐高鐵等同於照X光,對人最大的危害就是破壞女性生殖系統。
真相:我國高速鐵路上運行的列車,使用的電力一般為2.5萬伏特、50赫茲交流電。高鐵的高壓電力設備產生的電磁輻射屬於「極低頻電磁輻射」。能量較小,不會使DNA鏈斷裂,屬於非電離輻射,完全不同於醫院里X光的電離輻射。所以「坐高鐵=照X光」的說法純屬誤導。有電的地方就有輻射,普通火車、地鐵都有輻射,手機、剃須刀有輻射,太陽光也有輻射。只要輻射在一個安全值內,就不會對人產生影響。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規定,高鐵產生的磁場輻射的安全標准為100微特斯拉(磁感應強度單位)以下,電場輻射的安全標准為5千伏/米以下。北京鐵路局專業人士曾專門對高鐵車廂中的電場輻射進行測量並公開測量數據,不同車型的一等車廂、二等車廂、車廂連接處、駕駛室等位置,電場輻射值分布在0.011—0.021千伏/米范圍內。比對這些數據不難發現,中國高鐵的電磁輻射量要遠遠低於國際標准,根本不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
3、流言:長期服用降壓葯致死
流言內容:一半以上高血壓患者死於腎衰竭、心衰竭,這與長期服用降壓西葯關系重大。西葯會讓患者產生強烈的葯物依賴性,葯物「毒性」則會摧殘心、腦、腎,還會帶來頭暈、惡心、心慌、哮喘、水腫等副作用。
真相: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疾病,如果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療,會導致身體靶器官的損傷或衰竭,如心衰、腎衰、心梗、腦梗等,最終造成患者死亡。服用降壓葯的目的是為了避免靶器官的損害,所以並不會造成患者的死亡。其次,由於病人的個體差異,目前有少部分降壓葯確實會引起小部分人身體不適,如頭暈、惡心、局部水腫等,但通過對葯物的調整,基本可以解決上述副作用的出現。此外經科學證實,降壓葯基本沒有成癮性,不會讓患者產生強烈的葯物依賴。
4、流言:電子煙無毒無害,是戒煙的利器
流言內容:電子煙可以替代傳統卷煙,其產品「健康無公害」,具有「無二手煙」「杜絕焦油等致癌物」「幫助戒煙」等效果,值得推廣。
真相:雖然電子煙不含焦油,相對傳統卷煙危害小一些,但電子煙中含有對健康有害的尼古丁。另外,導致煙癮的主要成分是尼古丁,電子煙中的尼古丁也一樣會讓人上癮,有些電子煙的尼古丁含量甚至超過傳統卷煙,所以抽電子煙並不能幫助吸煙者有效戒煙。
5、流言:飢餓能夠「餓死」腫瘤,延緩衰老
流言內容:有流言稱人體細胞在飢餓的時候,能把自己體內的無用或有害物質自行吃掉,以提供自己生存需要的能量,所以吃素或少吃飯可以激活「細胞自噬」,起到延緩衰老、延年益壽等作用。
真相:通過少吃、吃素降低得癌的幾率,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研究發現,營養不良的人腫瘤發生率更高,腫瘤患者發生營養不良的幾率也明顯高於其他良性疾病,如果腫瘤患者患有合並營養不良症,會導致免疫力進一步下降,不利於疾病的治療和康復。另外,「細胞飢餓」並不等於我們日常所理解的飢餓,斷食、辟穀也不等於醫學研究中的自噬,現階段的自噬研究離臨床應用還相當遙遠,自噬與抗腫瘤、衰老的關系也尚不明確。輕斷食、生酮飲食、無麩質飲食這些近年來很火的飲食概念,原本在醫學上都是針對特定人群(肥胖、小兒癲癇、明確的麩質過敏等)的治療方式,實施前後都需要醫學專業人士進行評估和監測以保證患者安全。
6、流言:孕婦不可接種流感疫苗
流言內容:孕婦接種流感疫苗,會使孕婦感染流感病毒,加重妊娠反應,還會影響胎兒健康,甚至是導致胎兒的畸形。
真相:冬春季節流感高發,一些體虛、體弱的人群尤其容易被流感病毒所侵襲,而接種流感疫苗則是抵抗、預防流感的有效途徑。相對於普通人群來說,孕期女性的抵抗力稍弱,較容易被流感病毒攻擊。大量研究表明,在流感大流行期間,孕婦因流感感染而住院、入住ICU和死亡的風險顯著增加。研究還顯示,孕婦患流感可對胎兒和新生兒產生影響,出現死產、嬰兒早產和出生低體重等情況,所以孕婦接種流感疫苗有其必要性,並且孕婦在孕期的任一階段均可接種流感疫苗。
孕婦在接種疫苗時應注意,孕期接種滅活疫苗是可以的,但應禁止接種非滅活疫苗。非滅活疫苗是用人工定向變異方法,或從自然界篩選出毒力減弱或基本無毒的活微生物製成的活疫苗或減毒活疫苗,這類疫苗有潛在的感染胎兒的風險。此外,還要注意的是,對雞蛋或對疫苗中任一成分過敏者不宜接種流感疫苗;患伴有或不伴有發熱症狀的輕中度急性疾病者,建議在症狀消退後再接種;曾經患過格林-巴利綜合征的孕婦,應先咨詢醫生再決定是否接種。
7、流言:抑鬱症不是病,就是太矯情
流言內容:據媒體報道,一名20歲女孩不堪抑鬱症折磨,發微博表示「我生了一場很久的病,這是最後一次自殺」。很多人都認為抑鬱症就是太矯情,是一時想不開,或是由於意志不夠堅強所導致的。
真相:抑鬱症是一種當今社會上常見的精神疾病,其典型症狀是持續性的情緒低落,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減退以及失眠等,嚴重的可能導致自殺。抑鬱情緒會讓患者在學習、工作、生活及社會交往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患者自己無法通過意志力控制痛苦。
因此,我們不應該指責或者質疑抑鬱症患者,應當加大力度傳播抑鬱症及其治療方法,正確看待抑鬱症,關心抑鬱症患者群體。
8、流言:低鹽飲食不健康
流言內容:胃酸是以鹽作為原料產生的,鹽能促進消化,低鹽會使消化出現問題。同時低鹽飲食可能導致麩質過敏。另外國外有人因為低鹽飲食,在極端高溫天氣里中暑而死。
真相:胃酸的主要成分是鹽酸,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不僅是重要的調味品,也是維持人體正常代謝不可缺少的物質。它調節人體內水分均衡的分布,維持機體內酸鹼度的平衡和體液的正常循環,還參與胃酸的形成,促使消化液的分泌。人體內不能沒有鹽,但少量鹽就能滿足機體的需求,而且生活中的「隱形鹽」無處不在,如牛奶、肉、餅干、麵包、掛面等鈉含量都不低。因此即便是口味較清淡的人也有鈉攝入超標的可能性,即使不吃鹽但是其他含有氯元素的食物攝入後還是會產生胃酸。一般成人每天攝入3克食鹽就可以維持生理基本需要,過量攝入食鹽會引起許多健康問題,如引發高血壓、骨質疏鬆甚至胃癌等疾病。目前成年人每天鹽的推薦攝入量約為5至6克,而實際研究表明,我國成年人每天鹽的攝入量達到了9至10克,遠超健康標准,因此控鹽、減鹽才是正確做法。
另外,只有在特定情況下,比如因為氣候炎熱或劇烈運動而大量出汗,導致體內鹽分大量流失的時候,才需要大量補充鹽分。如今我國大部分居民日常運動較少,夏天吹空調保持涼爽,導致排汗較少,所以絕大部分人不需要大量補充鹽分。低鹽飲食與麩質過敏並無關系,麩質過敏是穀物蛋白誘發的。
9、流言:近視能治癒
流言內容:只要用對方法,近視在一定期限內是可以治癒的。如針灸治療近視效果就非常好,近視度數在八百度以下、年齡在六十歲以下的近視眼患者,都能被治癒,且治癒率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一至三個月內視力可以恢復到正常視力1.0以上,不復發。它的原理是通過刺激相關神經,使視力自我調節功能得以恢復正常。一般來說治癒率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定,年齡越小、病程越短療效越顯著。
真相:人眼在調節放鬆狀態下,平行光線經眼球屈光系統後聚焦在視網膜之前,稱為近視。除了因睫狀肌痙攣所致的「假性近視」外,近視是不可逆的,嚴重情況甚至會導致失明。目前還沒有安全有效的辦法能使其恢復。也就是說,近視只能被「矯正」,不可「治癒」。目前,近視治療方法主要有局部葯物、光學眼鏡、角膜塑形鏡、手術治療等,基本原理均為改變光線折射路徑或者延緩眼軸增長,控制近視進展,但不能逆轉已經發生的近視眼結構改變。所以,近視後唯一能做的就是延緩度數加深的速度。2019年3月2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等6部門聯合發文《關於進一步規范兒童青少年近視矯正工作切實加強監管的通知》,明確表示不得在開展近視矯正對外宣傳中使用「康復」「近視治癒」等帶有誤導性的表述。
10、流言:液化氣鋼瓶著火一定要先滅火再關閥門
流言內容:一個關於燃氣著火後是先滅火還是先關閥的消防培訓視頻,在網上「火」了起來。「業內人士」的培訓視頻聲稱,液化氣鋼瓶起火後先滅火再關閥門。
真相:燃氣瓶起火時先關閥會導致燃氣瓶爆炸,這一說法缺乏消防常識。首先,關閥不可能產生負壓。燃氣瓶里充裝的一般是液化石油氣,家用液化氣鋼瓶正常使用時,其壓力遠遠高於大氣壓,閥門一關,瓶內的壓力不會降低形成「回火」。其次,液化氣鋼瓶的閥門關後,在某些情況下,火焰會沿軟管向回燃燒,燒到關閉的閥門處,管內可燃物燃燒完畢,燃燒也停止了,回火不可能把火帶到燃氣瓶里。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液化氣鋼瓶橫向倒地燃燒,鋼瓶容易被火焰加熱,到達一定溫度後,瓶內的液化氣受熱膨脹,瓶體容易發生物理爆炸。因此,燃氣瓶嚴禁卧放。
(根據首字筆畫排序)
以上內容由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部主任唐芹,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鍾凱,中國信通院副院長何桂立,中國信通院泰爾實驗室博士巫彤寧,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博士、助理研究員侯龍飛進行科學性把關。

7、怎樣做到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維護!

如果我們有正確的養生方式及不生病的對策,就能做到無病一身輕

記住以下幾條:

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們獲得健康、減少疾病的最簡便易行、最經濟有效的途徑。

很多疾病到了晚期都是很難治癒的,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在早期發現,通常是能夠很好地控制住病情,防止其惡化的。
好習慣是健康良葯,可以在任何時間治療任何疾病,且無任何副作用;而壞習慣則是健康毒葯,也許平時都是些微乎其微的小事,但對健康損害於不知不覺、日積月累之中
老年疾病的特點

 衰老作為一種不可抗拒的生命現像,其本質既是一個生理進程,又是一個病理過程。從這一意上來說,沒有一位老年人是完全健康的。每個老年人在不同的生命階段都要與這樣或那樣的疾病做斗爭。
 老年病是在機體處於衰退狀況下出現的疾病。人一旦到了老年期,機體的老年幾乎涉及所有的組織器官。人體各系統的生理功能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下降,機體抵抗力也每況愈下。
 所以老年人一旦得病,多屬頑症、重症和復合性疾病,一個臟器和疾病或一個系統的疾病往往牽涉其他系統,引出多個並發症和繼發症,這就給臨床診斷和治療來來一定的難度。
 老年人一旦得病,其臨床表現和對治療的反應也非常不典型,往往使診斷的標准、治療、方法和療效的判斷有別於其他人群。顯得尢為的復雜。老年人一旦病其治療、康得、周期要比一般人長,而因難。

明顯的例子如:
1.尿頻尿急。小便難解或血尿。
2.骨折傷的康復(強調周期長。缺鈣。並發症。褥瘡。吸入性肺炎。)。
3.哮喘病、肺氣腫、肺心病。

老年病的防治。

 1.定期體檢。2.合理運動。3.優化飲食。4.規律起居。5.掌握求醫中的學問。6.適當調整荷。7.認識需要重點防範的疾病。8.學會心理平衡的調試。

 1.定期體檢 :
 心肌梗塞、腦卒中、呼吸衰竭(慢肺阻)、糖尿病、腎功衰、惡性腫瘤等嚴重疾病均有一個發生、發展的過程,只要認真接受每年一次或二年一次的體格檢查都可以早發現、早診斷、早預防、早治療。

 2.合理運動。
 生命在於合理運動。你的雙腿就是你的第二心臟。任何疾病的發生都是因致病因素過強和抗病因素過弱的結果。適充的體力和腦力活動有助於協調和增強機體內的血循環,增進機體內各組織器官的血氧量,提高呼吸、消化、吸收、排匯和運動等各系統的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從整體上提高機體生合活動的質量,從而達到緩衰老和提高抗能力。

 3.優化飲食:
 食物的色、香味直接影響食慾,進而影響其他消化與吸收。食物的吸取盡可能多樣化,並注注意烹調的質量。應該說:烹調的質量比數量更重要。另外,老年人的飲食一定要注意營養的拾配和堅持三低原則,每天的營養拾配注意鈣、鐵、鋅、蛋白質的補充和低糖、低鹽、低脂的飲食。

 4.優化起居:
 保證八小時睡眠時間,保持居室的清潔,減少灰塵對人體的侵害。在自然天氣中的元素「氡」衰變為固體後會附著在塵埃上,吸入肺部可能成為引發肺癌的內照射源,因此保持居的清潔也是很重要的。
 睡硬板床優於彈簧床。在保持脊柱的生理彎曲延緩椎間結構勞損、退化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5.求醫講究學問,學會自我保健。
 求醫也講究學問,求醫必須趕「早」,許多老年人患病久拖不愈,加重後才求醫問葯。這個是是錯誤的,老年人患病初期的表現恰恰是重要的診斷疾病線索,尤其是嚴重的疾病。早期不適症往往是重病的始發先兆,切記不可忽視。如心梗、腦梗。
 求醫應先找內科醫生再找專科醫生,這樣可以少費周折,也可減少漏診(老年人的疾病是復雜、多樣並發症、繼發症往往同時出現)。
 在求醫問診時要把自己認為「無關緊要的症狀「、病史、經常對症服葯的情況向醫生說出,這樣就可能協助醫生得出正確的診斷或在診斷中少走彎路。

 6.調整負荷。
 很多老年人退休後另謀職業或操持家務,體力和腦力勞動的強度比過去(退休前)更加繁重,甚至是超過了身體承受極限而危及健康。這也是不可取的,必須調整負荷。

 7.需重點防治的疾病。
 老年人危害最大的疾病需要積極預防:高血壓、心絞痛、心梗、肺梗塞、腦中風、糖尿病、甲亢甲減(內分泌)、惡性腫瘤。
 老年人要經常接受健康教育,學會科學的預防疾病和自我保健,經常閱讀(聽講座)醫學科普,提高自我的防病 抗病能力。

 8.心理平衡加強思想修養。
 老年人要學會善於自我調節、平衡心理。堅持一個中心,二個基本點:以健康為中心 糊塗一點 瀟灑一點。 學會刀忍讓,寬容別也人是寬容自懷 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保持心理健康 多一點愛心 少一點疑心 愉快地度過自己的晚年

8、科學補鈣方式有哪些?

一直看到電視上鋪天蓋地的各種保健品、骨骼健康的廣告,我覺特懷疑,補鈣這個事情,是不是真的那麼必須?那些個補鈣的產品,是不是真的有效呢?還是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補鈣的那些事,讓大家都能好好了解一下。

由於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問題,補充鈣質的攝入,也是非常必要的。雖然大家都很關注鈣質的攝入問題,但對於補鈣,不少人仍然存在一些誤區。

誤區一:補鈣方式不正確

盡管很多人都認識到身體需要補充鈣質,能夠有意識的進行鈣質補充,但補鈣的方式方法,並不科學。

不少人把補鈣的問題簡單理解為:只要買一些市場上的補鈣片或相關保健品進行食用,就能夠解決補鈣的問題。這絕對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目前銷售的鈣製品,大多標注的是鈣鹽,而不是純粹的鈣。營養學上所說的需補充的鈣量是指鈣元素的凈含量,而不是指鈣鹽的量。所以,要知道補鈣產品中鈣元素的凈含量。

而每天人體攝入的鈣質,也不是越多越好的,所謂過猶不及,攝入過多,也可能會導致一些身體上的不適哦。另外,補鈣時應注意鈣鐵鋅不可同補,鈣、鐵、鋅等元素在吸收過程種相互競爭抑制,彼此干擾,相隔2小時比較合適。

誤區二:對汽水飲料認識有偏差

不少人為了補鈣,而刻意避免食用一些含有磷酸成分的食品,其實這也是一個誤區,典型的誤區如大家廣泛認為汽水飲料會導致鈣質流失造成骨骼健康問題。

首先磷酸是人體不可缺少的一種營養成分,我們的牙齒和骨骼裡面都含有磷酸,適量的攝入磷酸是非常有必要的。按照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研究所的食品與營養委員會的建議,人體平均每日的磷酸鹽攝入量應為1000毫克,而8盎司(240毫升)可口可樂含41毫克磷酸鹽,而8盎司(240毫升)橙汁所含磷酸鹽為27毫克。因此,對於身體健康的成年人,在鈣攝取充足的前提下,適當地喝汽水不會直接和額外地損害骨骼,也不會直接和額外地導致骨質疏鬆的發生。因此可以說汽水飲料不會對人體補鈣產生不良的影響。

正確的補鈣方式

其實正確的補鈣方式,應該分為兩部分來實現:一是補充鈣質;二是防止鈣質流失。

補充鈣質最好的方式,首先是應該多食用一些含有豐富鈣質的食品,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膳食營養,多食用含Ca、P高的食品,如魚、蝦、蝦皮、海帶、牛奶、乳製品、骨頭湯、雞蛋、豆類、精雜糧、芝麻、瓜子、綠葉蔬菜等,盡可能保存體內鈣質,豐富鈣庫,將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預防生命後期骨質疏鬆症的最佳措施。

防止鈣質流失,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最好也是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多曬太陽,因為曬太陽能夠促進維生素D的攝入,而維生素D能夠的作用相當於鈣類穩定劑,它能幫助人體最大限度地吸收鈣。皮膚是藉助陽光中的紫外線(UVB)中獲取維生素D的,然後身體會將它們儲存起來,留待以後「慢慢用」。生成維生素D的量主要取決於曬太陽的季節、時段、緯度甚至膚色。有趣的是:膚色較淺的人相對膚色較深的人,能從陽光中獲取更多的維生素D。當然只要你不是太懶,適量的運動,也是保持骨骼健康,促進骨密度恢復,增加骨硬度,延緩骨質老化的時間,也是防止鈣質流失的情況。

總之對於補鈣,千萬不要聽信廣告中誇大其詞的宣傳,也不要輕信傳言,更不要為了補鈣而攝入過多的鈣質,保持適量的運動,就能輕松的應對補鈣的問題啦!

9、骨頭科學知識

相關知識
骨(bone)主要由骨組織(包括骨細胞、膠原纖維和基質等)構成,成人有206塊骨。骨有新陳代謝活動和生長發育過程,外傷後有修復再生能力,所以骨是一種器官。按其在體內的部位可分為軀干骨、顱骨和四肢骨。前二者統稱為中軸骨,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
組織結構
骨組織(osseous tissue)由數種細胞成分和大量鈣化的細胞間質組成。
骨的形態
形態和功能是互相制約的,由於功能的不同,骨有不同的形態。基本可分為四類: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

1 長骨long bone呈長管狀,分布於四肢,適應支持體重、移動身體和進行勞動的運動,在運動中起杠桿作用。長骨有一體和兩端。體又名骨幹,骨質緻密,骨幹內的空腔稱為骨髓腔,內含骨髓;在體的一定部位有血管出入的滋養孔。端又名骺,較膨大並具有光滑的關節面,由關節軟骨覆蓋。
小兒長骨的骨幹與骺之間夾有一層 軟骨,稱骺軟骨。骺軟骨能不斷增生,又不斷骨化,使骨的長度增長。成年後骺軟骨骨化,原骺軟骨處留有一線狀痕跡,稱骺線。
2 短骨short bone一般呈立方形,多成群地連接存在,位於既承受重量又運動復雜的部位,如腕骨和跗骨。
3 扁骨(falt bone)呈板狀,分布於頭、胸等處。常構成骨性腔的壁,對腔內器官有保護作用,如顱蓋骨保護腦,胸骨和肋骨保護心肺等。
4 不規則骨 irregular bone 形態不規則,如椎骨。有些不規則骨,內有含氣的腔,稱含氣骨,如位於鼻腔周圍的上頜骨和篩骨等,發音時能起共鳴作用,並能減輕骨的重量。
骨基質
骨的鈣化細胞間質又稱骨基質(bone matrix),由有機


成分和無機成分構成。 
(l)有機成分:包括膠原纖維和無定形基質,約占骨乾重的35%,是由骨細胞分泌形成的。有機成分的95%是膠原纖維(骨膠纖維),主要由I型膠原蛋白構成,還有少量V型膠原蛋白。無定形基質的含量只佔5%,呈凝膠狀,化學成分為糖胺多糖和蛋白質的復合物。糖胺多糖包括硫酸軟骨素、硫酸角質素和透明質酸等。而蛋白質成分中有些具有特殊作用,如骨粘連蛋白可將骨的無機成分與骨膠原蛋白結合起來;而骨鈣蛋白(osteocalcin)是與鈣結合的蛋白質,其作用與骨的鈣化及鈣的運輸有關。有機成分使骨具有韌性。
(2)無機成分:主要為鈣鹽,又稱骨鹽(bone salt),約占骨乾重的65%。主要成分是羥基磷灰石結晶[hydroxyapatite crystal,Ca10(PO4)6(OH)2],電鏡下,結晶體為細針狀,長約10~20nm,它們緊密而有規律地沿著膠原纖維的長軸排列。骨鹽一旦與有機成分結合後,骨基質則十分堅硬,以適應其支持功能。
成熟骨組織的骨基質均以骨板的形式存在,即膠原纖維平行排列成層並借無定形基質粘合在一起,其上有骨鹽沉積,形成薄板狀結構,稱為骨板(bone lamella)。同一層骨板內的膠原纖維平行排列,相鄰兩層骨板內的纖維方向互相垂直,如同多層木質膠合板一樣,這種結構形式,能承受多方壓力,增強了骨的支持力。
由骨板逐層排列而成的骨組織稱為板層骨。成人的骨組織幾乎都是板層骨。按照骨板的排列形式和空間結構不同而分為骨松質和骨密質。骨松質構成扁骨的板障和長骨骨骺的大部分;骨密質構成扁骨的皮質、長骨骨乾的大部分和骨髓的表層。
細胞成分
骨組織的細胞成分包括骨祖細胞、成骨細胞、骨細胞和破骨細胞。只有骨細胞存在於骨組織內,其他三種細胞均位於骨組織的邊緣。
(1)骨細胞(osteocyte):骨細胞為扁橢圓形多突起的細胞,核亦扁圓、染色深。胞質弱嗜鹼性。電鏡下,胞質內有少量溶酶體、線粒體和粗面內質網,高爾基復合體亦不發達。骨細胞夾在相鄰兩層骨板間或分散排列於骨板內。相鄰骨細胞的突起之間有縫隙連接。在骨基質中,骨細胞胞體所佔據的橢圓形小腔,稱為骨陷窩(bone lacun),其突起所在的空間稱骨小管(bone canaliculi)。相鄰的骨陷窩借骨小管彼此通連。骨陷窩和骨小管內均含有組織液,骨細胞從中
(2)骨祖細胞(osteoprogenitor cell):骨原細胞是骨組織中的幹細胞。細胞呈梭形,胞體小,核卵圓形,胞質少呈弱嗜鹼性。骨原細胞存在於骨外膜及骨內膜的內層及中央管內,靠近骨基質面。在骨的生長發育時期,或成年後骨的改建或骨組織修復過程中,它可分裂增殖並分化為成骨細胞。
(3)成骨細胞(osteoblast):成骨細胞由骨原細胞分化而來,比骨原細胞體大,呈矮柱狀或立方形,並帶有小突起。核大而圓、核仁清楚。胞質嗜鹼性,含有豐富的鹼性磷酸酶。電鏡下,胞質內有大量的粗面內質網、游離核糖體和發達的高爾基復合體,線粒體亦較多。當骨生長和再生時,成骨細胞於骨組織表面排列成規則的一層,並向周圍分泌基質和纖維,將自身包理於其中,形成類骨質(osteoid),有骨鹽沉積後則變為骨組織,成骨細胞則成熟為骨細胞。
成骨細胞以頂質分泌的方式向類骨質內釋放有膜包裹的小泡,稱為基質小泡(matrix vesicle),其直徑約 0.1μm。小泡膜上有大量的鹼性磷酸酶和ATP酶,泡內含有磷脂和小的鈣鹽結晶。通常認為,基質小泡是類骨質鈣化的重要結構。醫學研究認為,成骨細胞能向基質中分泌骨鈣蛋白。
(4)破骨細胞(osteoclast):破骨細胞是一種多核的大細胞,直徑可達100μm,可有2~50個核,胞質嗜酸性強。其數量遠比成骨細胞少。多位於骨組織被吸收部位所形成的陷窩內。電鏡下,破骨細胞靠近骨組織一面有許多高而密集的微絨毛,形成皺褶緣(ruffled border),其基部的胞質內含有大量的溶酶體和吞飲小泡,泡內含有小的鈣鹽結晶及溶解的有機成分。皺褶緣周圍有一環形的胞質區,其中只含微絲,其他細胞器很少,稱為亮區(clear zone)亮區的細胞膜平整,緊貼於骨組織表面,恰似一道圍牆在皺褶緣周圍,使其封閉的皺褶緣處形成一個微環境。破骨細胞可向其中釋放多種蛋白酶、碳酸酐酶和乳酸等,溶解骨組織。醫學研究認為,破骨細胞是由多個單核細胞融合而成。
構造

骨的構造
骨由骨膜、骨質和骨髓構成,此外還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分布。
1. 骨膜(periosteum)分骨外膜和骨內膜。骨外膜分兩層,外層為纖維層,有營養和保護作用。內層為成骨層,參與骨的生長和修補。故骨外膜受損,骨不易癒合。在肌肉和韌帶附著處,骨外膜顯著增厚。骨內膜(endosteum)主要襯附於骨髓腔面以及骨小梁表面。
2. 骨質 是骨的主要成分,由骨組織構成,分骨密質和骨松質。骨密質(compact bone)分布在骨的表面,厚而緻密,由緊密排列的骨板構成,抗壓、抗扭力強。骨松質(spongy bone)位於骨內部,由針狀或片狀的骨小梁組成,骨小梁按重力方向和肌肉牽引的張力方向排列。這兩種排列方式,使骨以最經濟的材料,達到最大的堅固性和輕便性。頭骨內、外骨板之間的松質稱板障(diploe)。
3. 骨髓(bone marrow) 位於長骨的骨髓腔和骨松質的間隙內,由造血細胞和網狀結締組織構成。分為紅骨髓和黃骨髓兩種。幼畜的骨髓均為紅骨髓(red bone marrow),其內含大量不同發育階段的紅細胞及其他幼稚型的血細胞,故呈紅色,具有造血功能;在青春期,骨髓腔內既有紅骨髓(red bone marrow)又有黃骨髓(yellow bone marrow);成年後骨髓腔中的紅骨髓逐漸發生脂肪沉積,呈黃色,轉為黃骨髓(yellow bone marrow)失去造血能力。大量失血後,黃骨髓可以逆轉為紅骨髓,再次執行造血功能。骨松質中的紅骨髓一直具有造血功能。
4.血管和神經 骨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主要分布在骨膜。骨表面有肉眼明顯可見的小孔,分布於骨質的血管由此出入。分布於骨的神經主要是血管的運動神經和骨膜的感覺神經。
表面形態及名稱
骨表面附著骨骼肌,有血管神經通過,骨與骨之間以多種方式形成關節,故在骨的表面形成多種結構。這些結構都有一定的名稱,且有一定的規律可循。
1.供肌肉和韌帶附著的突起 ⑴突(process):為骨表面突然高起的部分;⑵棘(spine):為頂端尖銳的突起;⑶結節(tuber)或小結節(tubercle):為粗糙而較高的突起;⑷粗隆(tuberosity):為粗糙而較平的突起;⑸嵴(crest):為邊緣薄的長隆起;⑹線(line):為低而細長的隆起。另外還有其它一些名稱,如轉子(trochanter)、隆起(eminence)等。
2.骨表面的凹陷按大小和形態分別稱為窩(fossa)、凹(fovea)或小凹(foveala)、溝(sulcus)和壓跡(impression)等。
3.骨內的空腔骨內的腔洞稱腔(cavity)、竇(sinus)或房(antrum),小的稱小房(cellules),長形的稱管(canal)或道(meatus),腔或管的開口稱口(aperture)或孔(foramen),不整齊的口稱裂孔(hiatus)。
4.關節面及其周圍的結構⑴頭(head):為球形的關節面;⑵滑車(trochlea):為滑車狀的關節面;⑶髁(condyle):為圓柱狀的關節面。髁附近非關節面的突起稱上髁(epicondyle)。
骨的構造:骨質,分為骨密質骨松質兩種,骨密質構成外層,骨松質有許多片狀和桿狀的骨小梁交織成網,呈海綿狀,骨松質分布於外部。
骨膜:骨膜由緻密結締組織構成,包裹除關節面以外的整個骨面,骨膜內含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故感覺敏銳,並對骨的生長和營養有重要作用。
骨髓:充填於長骨骨髓腔及骨松質腔隙里,分為紅骨髓和黃骨髓
在骨的關節面上,有透明軟骨構成的關節軟骨覆蓋,具有減少摩擦,增強關節靈活性的作用
化學與物理特性
新鮮骨呈乳白色或粉紅色,乾燥的骨輕而白。骨是體內最堅硬的組織,能承受很大的壓力和張力,並富有彈性。骨的這種物理特性不僅取決於骨的形態和內部結構,還與骨的化學成分有密切關系。骨由有機物和無機物構成,有機物決定其彈性,無機物決定其硬度。有機物的主要成分有膠原纖維、骨粘蛋白和硫酸軟骨素。如用稀鹽酸脫去骨中的無機物,則骨變得柔軟而易彎曲。骨中的無機物又稱骨鹽,主要成分有磷酸鈣和碳酸鈣等,它們以羥磷灰石[Ca5(PO4)3OH]和無定形的膠體磷酸鈣等形式分布於有機物中。如將骨煅燒除去有機物,則骨發脆易碎。骨中的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含量比例不是一成不變的。成年人骨含有2/3的無機物和1/3的有機物,幼年時有機物含量高,而老年人則相反,易發生骨折。妊娠和泌乳婦女,由於胎兒發育和泌乳的需要,在食物調配不當時,易發生軟骨病。為了預防軟骨症,應注意食物的調配。
生長發育
骨起源於胚胎時期的間充質。在胚胎期,有兩種成骨方式,一種是由胚性結締組織膜演變成骨組織,稱膜化骨,如面骨等扁骨的成骨方式;另一種是先形成軟骨,在軟骨的基礎上形成骨組織,稱軟骨化骨,如四肢的長骨。
膜化骨
在膜的一定部位開始形成骨化點,骨化點的間充質細胞大量繁殖,並分化為成骨細胞,周圍血管增多,在成骨細胞的活動下,產生纖維和基質,形成類骨質,次後鈣鹽沉積,成骨細胞被埋入鈣化的基質中而成為骨細胞。上述過程從骨化點逐漸向四周放射擴展,形成骨小梁,骨小梁交織成網狀,形成骨松質。在新生骨質外面的結締組織形成骨膜,骨膜下面的成骨細胞不斷產生新的骨質,使骨逐漸加厚。同時已經形成的骨質又不斷的被破骨細胞破壞而被重吸收。這樣,骨的外形和內部結構隨著其機能及周圍環境的改變而不斷的進行改建。如頂骨在發育的過程中,隨著腦的不斷發育增大,頂骨表層的骨小梁逐漸增多,但顱腔面的骨小梁不斷的被破壞和重吸收,通過這種發育和改建過程,顱腔的體積不斷增大,以適應腦的生長發育。
軟骨化骨
在胚胎的早期,由間充質先形成透明軟骨原基,這時的軟骨已具有成年骨的雛形,外被軟骨膜,並不斷生長,達到一定體積後,在軟骨中部出現初級骨化中心,在成骨細胞活動下鈣鹽沉積,形成骨質。與此同時,軟骨膜內層的細胞分化為成骨細胞,在骨表面形成一薄層骨質,稱為骨領。此時骨領表面的軟骨膜也轉化成骨膜,骨膜內層的成骨細胞不斷形成新骨質,使骨加粗。同時,隨著血管的長入,原來由初級骨化中心形成的骨質被破骨細胞破壞吸收,形成骨髓腔。由於成骨細胞的成骨作用和破骨細胞的破骨活動,使得骨越來越粗,骨髓腔越來越大。隨後,在軟骨原基兩骨端的中心也出現次級(骺)骨化中心,同樣經過造骨與破骨的復雜過程形成骺的骨松質,但在成年前,在骨骺與骨幹之間仍保留一層軟骨,即骺軟骨。它不斷分裂,其骨乾麵的軟骨不斷骨化,從而使骨幹不斷加長。接近成年期,骺軟骨的增生減弱,最後停止分裂,骺軟骨消失,骨乾和骨骺結合成一個整體,在原來骺軟骨處留有痕跡稱骺線,這時骨的長度不再增加,骺端關節面存留的薄層軟骨終生不骨化,成為關節軟骨。
骨的基本形態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但骨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體內、外環境均對其形態結構產生一定的影響。影響骨生長發育的因素有神經、內分泌、維生素、營養、物理化學因素、疾病等。神經系統調節骨的營養過程,功能加強時促進骨質增生,骨堅韌粗壯,反之,骨質變得疏鬆。激素對骨的生長發育有很大的影響,如人成年以前,垂體生長激素分泌亢進可促使骨快速過度生長形成巨人症,分泌不足則導致骨發育停滯成為侏儒。老年人常因激素水平下降,影響鈣、磷的吸收和沉積,骨質出現多孔性,骨組織總量減少,出現骨質疏鬆症。主要由脂肪細胞分泌的leptin影響骨和軟骨的形成。維生素D促進腸道對鈣、磷的吸收,缺乏時體內鈣、磷減少,影響骨的鈣化,在幼齡動物造成佝僂病。維生素A調節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的作用,保持骨的正常生長。加強鍛煉可使骨正常發育,腫瘤等對骨的長期不正常壓迫,可引起骨的變形。
常見骨病
骨質增生
骨質增生,又稱增生性關節炎,中醫稱「骨痹」、「骨痛」,是


常見的慢性關節病。發生本病的外因多為跌打折,整復不良或膝足畸形,脊柱側彎等因素。內因是風寒濕邪,阻塞經絡,肝腎虧虛,氣滯血瘀所致。骨質增生不危及生命,但病程甚長,痛苦連綿,民間不乏治癒良方。
骨壞死
好多人對什麼是骨壞死都不是太過了解,有些人只認為骨壞死就是股骨頭壞死,其實不然,股骨頭壞死只是其中一種病症,而所謂的骨壞死,是指人體骨骼活組織成份壞死。祖國醫學把骨壞死稱之為骨蝕症。人體很多部位,例如:腕骨、月骨、脛骨結節、跖骨、足舟骨、跟骨、股骨都會引起骨壞死,骨壞死的原因很多,在臨床常以股骨頭壞死最多見,大都注重介紹股骨頭壞死的原因、症狀、治療、鍛練、預防為主。而對於骨壞死,人體在任何部位都有可能發生,僅就缺血性壞死已經發現40餘處,而股骨頭壞死發生率最高,這主要由生物力學和解剖學方面的特點來決定的。因股骨頭為終末血管呈扇狀20--25支,在頭頸交界形成動、靜脈環,其來源於旋股內外動脈。
(1)負重大。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支撐著整個軀乾的重量,頭與臼之間壓力必然增大,長期保持著這種較大的壓力,不但容易造成結構上的損傷,而且影響局部的血液循環。
(2)剪力在。髖關節不同於其它負重關節那樣兩骨端關節力線垂直,股骨幹與股骨頭頸之間形成132度的角,軀乾的重力是由髖臼通過股骨頭,頸移行至股骨幹,力線不垂直,就形成了剪力。因此,頭頸所承受的生理壓力要比其它關節大得多。
(3)活動范圍大。髖關節的活動范圍僅次於肩關節,伸展、內收、外展、旋轉等。能完成各軸向運動,損傷的機會也較多。
(4)血供少。股骨頭的血供主要依靠囊外動脈環發出的外側支持帶和內側支持帶動脈,血管的吻合支量少且薄弱,當一支血管被阻斷而另一支不能及時代償時,即會造成股骨頭的供血障礙。
股骨頭壞死
股骨頭壞死,又稱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或股骨頭無菌性壞死。它以髖關節疼痛、跛行為主要臨床表現。但早期往往僅表現為膝關節、大腿內側疼痛而被誤診。
造成股骨頭壞死的原因大致有兩類:一類是創傷性,多因髖部受傷後引起股骨頭骨折、股骨頸骨折、髖關節脫位,以及沒有骨折脫位的髖部軟組織損傷。其中,由股骨頸骨折而發展成股骨頭壞死者最為多見,約占股骨頭頸骨折的30%左右,而且患者年齡越小,發生股骨頭壞死的機會越多,這主要是因為創傷引起股骨頭滋養血管中斷或瘀阻,股骨頭缺血而造成;另一類是非創傷性的,包括長期大量使用糖皮質激素(是因為某些疾病的治療需要,也有的時候是誤用激素)、酒精中毒、減壓病等等,這些因素有的可以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也可以導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狹窄。不論是創傷性和非創傷性的因素,最終的結果一是造成動脈供血不足,二是造成靜脈瘀阻,而後者又可以引起骨內壓升高,進一步加重動脈供血不足,最終導致股骨頭缺血、缺氧、骨細胞變性、壞死。
股骨頭壞死屬中醫"骨蝕"、"骨痹"范圍。中醫學認為:人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都有經絡相連,通過經絡傳導信息、輸送氣血、骨組織的生長、發育、修復及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一方面和"腎氣"盛有關,另一方面,也和骨中絡脈的狀態有關,在正常情況下,骨中絡脈通暢無阻,能將氣血運行於骨骼中,對骨的生長、發育、修復起重要作用。如果由於外傷或其它原因使得骨中絡脈不通,骨的生長、發育、修復就會受到影響,且股骨頭中的"絡脈"不豐、"氣血"罕少,更易產生供血障礙,引起缺血、壞死,這與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的動脈供血不足、靜脈淤血相一致,從這一理論出發,以疏通骨中絡脈為治法,選用一些透達骨絡的中葯內服、外敷,就可以從根本上改變股骨頭的血運狀態,再適當配合益腎中葯就能在股骨頭血運改善的基礎上,刺激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的活躍,促使死骨吸收和新骨生長,從而較快消除股骨頭壞死患者的疼痛、跛行等症狀,改善其功能,促進其早日康復。
椎間盤突出症
椎間盤突出症,是一個多發病、常見病,它主要因椎間盤勞損變性、纖維環破裂或髓核脫出等,刺激或壓迫脊神經、脊髓等引起的一系列症狀群。頸、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脊柱疾病之一。主要是因為頸、腰椎間盤各組成部分(髓核、纖維環、軟骨板),尤其是髓核,發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變後,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於後(側)方或椎管內,從而導致相鄰的組織,如脊神經根。
成年人椎間盤發生退行性改變,纖維環中的纖維變粗,變脆以致最後斷裂,使椎間盤失去原有的彈性,不能擔負原來承擔的壓力。在過度勞損,體位驟變,猛力動作或暴力撞擊下,纖維環即可向外膨出,從而髓核也可經過破裂的纖維環的裂隙向外突出,這就是所謂的椎間盤突出。腰椎間盤突出導致腰部脹痛、坐骨神經放射痛,下肢麻木脹痛、感覺減退或疼痛過敏、肌肉萎縮、患腿變細、行走困難等,嚴重時大小便功能障礙、下肢癱瘓、長期卧床不起使病人生活質量下降、工作和勞動能力喪失。人體的老化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人體的各個器官系統幾乎是同步老化的,人老化以後,各個器官系統可以出現一定程度的功能下降,甚至某些人還可以出現相應的老年疾病和相應症狀。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關節由於運動磨損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退行性改變,這是一種正常的老化表現。年齡增加意味著「磨損」的增加,這就像人老了臉上會長皺紋、頭發會變白、眼睛會變老花一樣,在腰椎的老化表現就是前面提到的椎間盤的退變,以及以後出現的腰椎骨刺等表現。這是一種自然的生理性老化現象,符合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規律。
絕大部分60歲以上的正常人拍片時均可發現腰椎的骨刺形成,椎間隙狹窄等退變老化現象。60歲以上的人各個器官系統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變老化,但並不是60歲以上的人都會有病。拍片發現有腰椎的骨刺、椎間隙狹窄等退變老化者,絕大部分人也並不一定有相應的臨床症狀。因此不必談骨刺色變,單純的骨刺不一定引起臨床症狀,只要掌握它的規律,就可採取相應的措施,預防或減輕它帶來的不良影響。另外還有一些病人害怕骨刺,非常關心自己的腰椎骨刺以及身體其它關節部位的骨刺是否在發展,發展的速度怎樣等。其實,骨刺的發展是人體老化的自然表現,只要不在關鍵部位,不對重要的組織結構組成壓迫,不出現相應的症狀,大家不必為人體的自然老化而過分擔憂。另外,在談癌色變的今天,人們害怕骨刺,也可能與害怕骨刺會癌變的心理狀態有關,在門診我們也常常可以碰到一些病人非常關切地向醫生詢問骨刺是否會癌變這樣的問題。其實,骨刺等退變表現是不會癌變的,這一點病人應當充分放心。腰椎開始退變後,首先出現椎間盤的變性,使椎間盤容易被壓縮而喪失其正常的高度,椎體間距離縮短、脊椎骨前後的韌帶因此而變得鬆弛,造成椎體之間的不穩定,相互之間活動過度。椎體間活動度增大後,在椎體邊緣易於出現微小的、反復的、積累性損傷,可以導致微小的局部出血及滲出。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出血及滲出被吸收纖維化,以後可逐步形成鈣化,從而在局部,也就是在該間隙的椎體上下緣出現骨的增生性反應,這就是骨刺。有些書上叫做骨贅或者骨質增生,其實都是一樣的意思。由於不斷的刺激,反復的創傷,骨刺將不斷增大。這就如同長期手握鋤頭鐵鍬勞動一樣,剛開始時可在手掌部損傷刺激形成血泡,血泡癒合後,可在手掌形成老繭。以後對手掌部的反復刺激,可使在手掌部形成的老繭越長越厚;反之,停止體力勞動多年以後,手掌部的老繭會逐漸變薄以至消失。因此,如果腰椎長期受到反復勞損以及過度活動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則有可能加速腰椎的退變,使椎間盤突出,骨刺形成並不斷增大;反之,注意腰部的休息和保養,就可以減緩腰椎的退變速度和骨刺的進展。人們因勞作程度不同,手掌部的老繭厚薄可有不同;人們的腰椎因所受到的不良刺激的不同,休息保養不同,其形成的骨刺等退變表現也因人而異。我們人是要活動的,無論怎樣休息和保養,腰椎也會在運動中逐漸退變老化,只不過,通過正確的休息和保養措施,我們的腰椎可以延緩退變。
研究表明,腰椎的退變過程,除隨年齡變化以外,也與腰椎是否長期過度的屈伸活動及負重損傷等因素有關,這是腰椎退變及發病的外在因素。某些腰部負重過大以及腰部容易受到外傷的職業,腰椎退變的速度要快一些,出現腰椎疾病的可能性也要大一些。例如,重體力勞動者、經常肩扛背托重物者,某些運動員如舉重、體操、摔跤及其它劇烈運動,都很容易損傷腰椎,加重腰椎的勞損及退變,這就不難理解,有不少專業運動員和體力勞動者,到了中老年以後,易於出現腰腿痛。據統計,在臨床上大約有很多腰腿痛人可以回憶起有過腰部的外傷史。青少年時代的腰椎外傷,也是中年以後發生腰腿痛的重要外因。
腰椎的骨刺可以長在椎體上下緣的前後部分以及關節突關節,腰椎的骨刺在反復刺激下逐漸增大,可以使脊椎骨之間的活動度減少甚至僵直,這樣可以導致鄰近的脊椎骨之間的活動度卻代償性加大,使其椎間盤及椎骨間關節退變程度加重。這樣,久而久之,勞損因素的進一步作用,整個頸椎或者腰椎就可以出現廣泛的椎間盤膨出或突出、椎間隙狹窄、椎體緣的骨刺形成、關節突增生肥大、黃韌帶肥厚、脊椎骨之間不穩定等表現,這些表現在拍X線片、CT以及核磁共振等檢查時可以得到證實。
大多數腰椎的骨刺並不導致腰痛和腰神經根壓迫,也不必過分憂慮,只有少數情況下在特定部位的骨刺才會出現症狀。腰椎椎體後緣的骨刺,連同膨出的椎間盤的纖維環、後縱韌帶和創傷反應所引起的水腫或者纖維化組織,在椎間盤的節段平面形成一個向後方或側後方突出的混合物,結合後方肥厚的黃韌帶,可以對局部的腰神經根形成直接的刺激壓迫。

與骨質疏鬆醫學科普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