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常人每天走步多少比較合適?
青壯年每天8000—10000步是正常步行量。老年人每天3000—5000步可達到運動效果。
行走過度危害大
1、四肢無力
運動之後出現疲勞感是正常的現象,一般休息一刻鍾的時間就可以恢復正常的體力。但如果出現四肢無力,且好幾天都無法恢復正常的體力,則是過度運動的表現。因為過度走路使自身的脾受到損害,同時四肢的肌肉也會出現受損的現象。
2、關節疼痛
年紀較大的人群會將關節疼痛歸結於風濕病,其實這與過度走路有較大的關聯。因為過度走路會使腿部的韌帶處於綳緊的狀態,易使韌帶拉傷,從而導致關節疼痛。
每天要走多少步最好 步行不是越多越好
每天要走多少步最好 步行不是越多越好(圖片來自攝圖網)
3、肌肉酸痛
多數人在進行走路運動時是沒有時間規律的,導致一會長時間運動,一會休息,這易腿部肌肉出現酸痛。
一般正常的運動後出現腿部酸痛是正常的現象,只要休息兩天左右即可恢復正常,如果幾天過去還是酸痛則明顯是過度走路造成的。因為過度走路導致肌肉軟組織受到損害,所以會出現肌肉酸痛的現象。
4、頭痛心慌
正常步行是不會出現頭痛心慌的症狀,只有過度步行才會出現這種症狀,這時應該立即停止步行,進行休息,最好去醫院對腦部進行檢查。
5、頭暈目眩
有些人在進行暴走之後會出現頭暈的現象,其實這是因為過走路的引起的。過度走路會引起心腦供血不足,但同時也提醒人們自身是否有頸椎方面的疾病。
2、腳腹炎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腹膜炎是由腹腔臟器感染、空腔器官穿孔引起的,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腹肌緊張,以回及答惡心、嘔吐、發熱,嚴重時可致血壓下降和全身中毒性反應。
意見建議:建議進一步查腹腔X現檢查,腹部X線檢查可見腸腔普遍脹氣,並有多個小氣液面等腸麻痹徵象;胃腸穿孔時多數可見膈下游離氣體存在。依據穿刺所得液體色彩、氣味、性質及塗片鏡檢,或澱粉酶值的定量測定等來斷定病因。也可做細菌培育。假如腹腔液體在100ml以下,確診性腹穿不易成功。為清晰確診,可行確診性腹腔沖洗,會給清晰確診提出牢靠材料。對病因真實難以確定而又有肯定手術指針的病例,則應盡早進行剖腹探查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原發病灶。
2017-06-27
3、骨質疏鬆症有疼痛嗎?
骨質疏鬆症是一個漸進的,沉默的過程的最後階段。對於大多數骨質疏鬆症患者,骨質疏鬆症開始於他們出現第一症狀之前的幾十年。直到骨質疏鬆症發展到足以使骨頭開始崩潰(壓迫性骨折)或因輕微的創傷而破裂(例如絆倒並用手腕和手絆住)之前,它都沒有任何症狀。
骨骼不斷處於建立新骨骼和分解舊骨骼的過程中,這一過程稱為「重塑」。這樣可以使骨骼在承受最大壓力的區域變得最堅固。骨質減少症是骨質疏鬆症的最早階段,當骨質分解的速度快於骨質疏鬆的速度時,骨質疏鬆症就開始發生。這通常發生在25至30歲左右。
人類的骨量和密度在二十多歲時達到頂峰(男性早,女性晚)。它密切跟蹤人的肌肉質量,因為肌肉負荷是刺激骨骼生長的因素之一。峰值骨量和密度是一個人最終是否會患骨質疏鬆症的重要決定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變得越來越不活躍,失去了肌肉質量,並且每天,人體開始失去的骨頭多於它獲得的骨頭。如果骨頭又粗又密,它們在變得脆弱之前會損失很多鈣和蛋白質。
您可以把骨頭當作是您年輕時添加的儲蓄帳戶,然後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退出。維生素D水平(最好是輕度至中度,不灼熱的陽光照射),鈣的攝入以及定期的負重運動(步行,跑步,重量訓練)有助於在「骨骼庫」中保持平衡並減慢(但不能完全阻止)骨骼的逐漸丟失。
激素水平也很重要。首先是骨量較低的婦女,通常在50歲左右時,絕經後很快就會失去所有性激素,因此在5至10年內一次失去了很多骨量。如果一開始他們的骨骼質量不好,那麼他們可能會在60年代末或70年代初陷入困境。男性一開始會有更多的骨頭,然後逐漸穩定地逐漸失去睾丸激素,因此他們通常在70到80年代才出現真正的骨質疏鬆症。
種族也是一個因素。平均而言,黑人的骨密度峰值最高,其次是白人,黑人女性,然後是白人女性。亞洲人沒有被包括在這個特殊的分析中,但是他們的骨頭比白人的骨頭更沒有密度和密度,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亞洲女性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特別高。
其他將迅速加速骨質流失的其他因素包括: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葯物;糖尿病; 和腎臟疾病;。尤其是,患有炎症性疾病的患者,被迫反復或長期服用皮質類固醇激素葯物,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症和脊柱壓縮性骨折,有時在中年早期。
加速骨質流失的生活方式因素包括:長期體重不足和/或營養不良;吸煙; 蘇打水消耗大量磷酸。
4、骨質疏鬆症會對身體有什麼害處?
骨質疏鬆的危害性 1、發病率高:老年人骨質疏鬆發病率較高,全球有2億骨質疏鬆患者,並且女性多於男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標准,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調查(NHANES III,1988—1994年)結果表明,骨質疏鬆嚴重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50歲以上人群中,1/2的女性、1/5的男性在他們的一生中都會出現骨質疏鬆性骨折,一旦患者經歷了第一次骨質疏鬆性骨折,繼發性骨折的危險明顯加大。我國老年人居於世界首位,現有骨質疏鬆症患者9000萬,占總人口的7.1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進程,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預計到2050 年將增加到2.21億,那時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骨質疏鬆性骨折將發生在亞洲,絕大部分在我國。有學者對1995—1996年美國骨質疏鬆、心肌梗死、卒中和乳腺癌的年發生數進行調查顯示,每年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150萬次,其中椎體骨折70萬次,腕部骨折20萬次,髖部骨折30萬次,其它骨折30萬次,高於心肌梗死、卒中和乳腺癌的發生數。 2、骨質疏鬆的臨床表現主要為:(1)疼痛:半數以上患者有疼痛,主要為多發性和全身性,最常見的是腰背酸疼,其次是肩背、頸部或腕、踝部疼痛,患者不易說清引起疼痛的原因,疼痛可發生於坐位、立位、卧位或翻身時,症狀時輕時重;(2)骨骼變形:彎腰駝背,身材變矮;(3)骨折:脊椎、腕部(橈骨遠端)和髖部(股骨頸)骨折常見。脊椎骨折中,常是壓縮性、楔形骨折,使整個脊椎骨變扁變形,這也是老年人身材變矮的原因之一。骨質疏鬆導致骨折,可明顯增加老年人病死率和致殘率,調查顯示,骨質疏鬆性骨折後1年內男性死亡率(31﹪)是女性(17﹪)的2倍。髖部骨折是最嚴重的骨質疏鬆性骨折,一般需要外科手術,術後只有少數患者能夠完全恢復至骨折前水平,有25﹪~35﹪的患者出院後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髖部骨折更嚴重的危害性是有20﹪的髖部骨折患者會在1年內死亡,有20﹪的髖部骨折患者將在1年內再次發生骨折。老年人骨折可引發或加重心腦血管並發症,導致肺部感染和褥瘡等多種並發症的發生,嚴重危害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病死率可達10﹪~20﹪。 3、骨質疏鬆的危害性還在於多數人無明顯症狀,而隨著年齡增長,骨鈣在不斷流失,一旦出現症狀,骨鈣丟失常在50﹪以上,短期治療難以湊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