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做了射頻熱凝手術和經皮骨骼肌鬆懈術為什麼還是感覺腿酸麻?
腰椎間盤突出手術後,一般是不可能完全去除放射性症狀,如手術沒問題,就要考慮經脈氣血,肌肉和韌帶的問題需要通過推拿針灸理療來解決。
2、兩年的骨質疏鬆病史 現有改善,為什麼手和腿的麻困感倒比原來更重了?
可以這樣認為,那是因為病情持續時間太長,所以導致這種情況出現,我建議你一定要持續治療!
3、為何女性朋友,年過五十後容易出現下肢乏力呢?
人到中年,在腿腳的行動力上不再有年輕時的健步如飛,但也千萬不要認為這是上了年紀後的正常現象,因為這個年紀身體隨時都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毛病,而這些毛病也可能會導致腿腳行動的不利索。很多五十多歲的女人,會趕緊走路有些乏力,沒有以前那樣利索,什麼原因呢?
五十多歲女人,走路感覺乏力的原因
1. 絕經期綜合征
憑著醫生的直覺,對於50歲左右的女性,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絕經期綜合征,這是由於女性絕經期卵巢功能減退,體內雌激素含量降低,身體在短期內不適應所帶來的一系列臨床表現,但這些表現並沒有什麼特異性,每個人也會有所不同。通常除了肌肉酸痛和雙腿乏力以外,還會有潮熱多汗、失眠、頭暈、焦慮、尿頻尿急、夜尿增多、記憶力減退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治療上可使用激素替代治療。
2. 腦梗塞
如果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基礎疾病的話,又是在走路時出現單側腿上沒勁,就需要警惕腦梗塞的可能性了。
因為在一些腦梗類型如腔隙性腦梗中,症狀會較輕,初期可能僅會表現為肢體乏力或者麻木,以單側居多,另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時也可能會突然出現腿軟無力的感覺,這些症狀一旦出現,需第一時間打120去醫院,因為時間就是大腦!
3. 電解質紊亂
我們身體里的電解質如鉀、鈉、鎂、鈣等同時也是維持神經、肌肉應激性的重要物質,如果體內鉀、鈉水平下降,肌肉的興奮性也會降低,所以會出現肌無力的表現。
4. 骨質疏鬆
雖然說在50多歲這個年紀就出現明顯的骨質疏鬆並不常見,但由於骨密度的降低和骨脆性的增加,患者也會有下肢乏力的表現,甚至可能會跌倒或骨折。
5. 腰椎退行性變或膝關節病變
腰椎退行性變時椎管可能會發生狹窄,當坐骨神經受到壓迫時也會引起雙腿乏力和麻木感,特別在負重行走或者行走時間過長的時候更加明顯,適當休息後可以部分緩解。
膝關節炎或者膝關節軟骨損傷時也可能有走路腿發軟的現象,我們通常叫「打軟腿」。
4、腿麻是怎麼回事,骨質疏鬆的治療方法?
病因是椎間盤突出,症狀應該是椎間盤突出壓迫坐骨神經痛.搞清楚病因和病症後就是對應的措施了. 一.腰椎間盤突出的治療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腰部疾患之一,是骨傷科的常見病、多發病。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於後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的組織,如脊神經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症狀。
5、腿麻是骨質疏鬆么
有關系,和通風,骨質疏鬆,著涼等。
(一)全身症狀 絕大多數的強直性脊柱炎發病於青年期,起病往往隱匿;40歲以上發病者少見。女性病變發展緩慢,往往診斷延遲。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可有厭食、低熱、乏力,體重下降和輕度貧血等全身性症狀。 (二)局部表現 1.下腰痛和脊柱僵硬是最為常見的表現。下腰痛發生緩慢,鈍痛狀,講不清痛在什麼地方,有時牽涉至臀部。也可以疼痛很嚴重,集中在骶髂關節附近,放射至髂嵴、股骨大轉子與股後部,一開始疼痛或為雙側,或為單側,但幾個月後都變為雙側性,並出現下腰部僵硬。晨僵是極常見的症狀,可以持續時間長達數小時之久。長期不活動使僵硬更為明顯,病人往往訴說由於僵硬與疼痛,起床十分困難,只能向側方翻身,滾下床沿才能起立。 有些病人疼痛較輕,只有晨僵與腰部肌肉韌帶壓痛點,往往被診斷為「風濕痛」、「纖維織炎」,甚至被認為有「神經官能症」。向腿部有放射痛的還長期被診斷為「腰腿痛」和「坐骨神經痛」。 早期時體征不多,可有輕度腰椎活動受限,但只在過伸或側屈時才能察覺。骶髂關節處可有壓痛,但一般不嚴重,隨著病變進展,骶髂關節處於強直,此時該部位可以完全無痛,而脊柱強硬成為主要體征之一。病員能保持雙膝伸直位時將指尖觸及地板並不能據此而認為腰部並無活動障礙,因為良好的髖關節完全可以起代償作用。檢查脊柱有無強直應該從脊柱的過伸、側屈與旋轉等方面全面檢查。下列方法(Schober試驗)有所幫助:病員直立位時在第5腰椎棘突上作一記號,再在脊柱中線距該記號10cm處作第二個記號。囑病員最大限度前屈脊柱而膝關節保持完全伸直位,在正常情況下,兩點之間距離可增加5cm以上,即可達15cm以上。增加不足4cm,可視為腰椎活動減少。 病變繼續發展便會出現胸椎後凸與頸椎發病。此時診斷比較容易。病員靠壁站立,他的枕部無法觸及牆壁,嚴重時可有重度駝背畸形,病員雙目無法平視,他只能靠屈曲髖與膝才能得以代償。至於頸部表現,一般發病較遲;也有隻限於發展至胸段便不再向上延伸的。少數病員早期即發生頸部症狀,並迅速強直於屈頸位。 2.胸廓擴張度減弱 隨著病變向胸段脊柱發展,肋脊關節受累,此時出現胸痛,並有放射性肋間神經痛。只有少數病人自己發覺吸氣時胸廓不能充分擴張。因肋脊關節強直,在檢查時可發現吸氣時胸廓不能活動而只能靠膈肌呼吸。在正常情況下,最大限度吸氣與呼氣,於第四肋間處的活動度可達5cm以上。不足5cm者應視為胸廓擴張度減弱。早期很少有肺功能削弱的。至後期時,由於重度脊柱後凸與喪失胸廓擴張能力,使肺通氣功能明顯減退。 3.周圍大關節炎症35%的強直性脊柱炎可有周圍關節炎,以髖關節最為常見。通常為雙側性,起病慢,很快出現屈曲攣縮和強直,為保持直立位,往往膝部有代償性屈曲。肩關節為第二個好發部位。偶有膝關節病變。其它關節少有發病。 4.關節外骨骼壓痛點 主要發生在胸肋交界處、棘突、髂嵴、股骨大轉子、脛骨結節、坐骨結節和足跟,有時這些症狀也可以早期出現。 5.骨骼外病變 主要為眼部病變,可有急性葡萄膜炎,發生率可高達25%。心血管疾患有主動脈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心臟擴大,房室傳導阻滯和心包炎等。肺部病變主要為肺上葉進行性纖維化。神經系統病變常為繼發性,有自發性寰枕關節半脫位和馬尾神經受壓表現。後者表現為大小便障礙與會陰部鞍區狀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