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局部骨質疏鬆嗎
做骨密度檢測,骨質疏鬆都是先腰部脊椎,胸椎背椎,髖關節,一般都是局部骨質疏鬆。
2、局部骨質密度減低透亮是什麼意思
局部骨質密度減低透亮
是說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是由於多種原因導致的骨密度和骨質量下降,骨微結構破壞,造成骨脆性增加,從而容易發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骨質疏鬆症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二大類。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又分為絕經後骨質疏鬆症(Ⅰ型)、老年性骨質疏鬆症(Ⅱ型)和特發性骨質疏鬆(包括青少年型)三種。絕經後骨質疏鬆症一般發生在婦女絕經後5~10年內;老年性骨質疏鬆症一般指老人70歲後發生的骨質疏鬆;而特發性骨質疏鬆主要發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3、老年人要多吃哪些食物預防骨質疏鬆?
什麼是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是一種「空巢」骨病。健康骨質像沒有燃燒前的煤塊,骨質密度大;而疏鬆的骨質就像燃燒後的煤塊,熱量耗盡,煤塊內部的蜂窩增多增大。專業的說法是由於某些因素使骨中的礦物質含量逐漸減少,骨骼密度下降。
骨質疏鬆有什麼危害
骨質疏鬆後就增加了骨折的風險,尤其是腰背部、髖部和手臂易發生脆性骨折、壓縮性骨折。另外骨質疏鬆還能導致牙齒松動、腰酸背痛、椎體壓縮身高變矮等衰老表現。
中老年人為什麼要預防骨質疏鬆
發生骨質疏鬆後,中老年人就有發生骨折的風險。而且年齡越大,骨折癒合的速度就越慢。骨折甚至增加了老年人的死亡風險,例如老年人股骨頸骨折一年後的病死率高達50%,有「人生最後一次骨折」的惡名。
預防骨質疏鬆吃什麼最有效
預防骨質疏鬆的飲食要富含鈣、蛋白質、維生素D、維生素K、益生元和植物雌激素等營養素,例如牛奶、瘦肉類、海水魚、動物肝臟、大豆及豆製品、綠葉蔬菜等健康食物。而且在保持健康飲食同時還要低鈉,忌煙酒。
還有什麼預防骨質疏鬆的辦法
膳食補充劑及運動。50歲後,中老年人每天鈣的推薦攝入量增加至1000mg,維生素D增加至600IU。如每天飲食補充不足,日照不足,每天要遵醫囑按時口服鈣、維生素D等膳食營養素補充劑。同時每周進行2-3次啞鈴、彈力帶訓練、快步走、劃船等負重、抗阻運動,增加局部骨量,提高骨密度。另外,還可遵醫囑使用一些抗骨質疏鬆的葯物。
總結
骨質疏鬆是一種可防可治的骨病,越早預防越早受益。避免久坐不動、增加運動時間,保持膳食平衡的健康飲食、忌煙酒等這些看似普通平常的方法,其實都能有效預防、推遲甚至避免發生骨質疏鬆,讓老年人安度晚年。
4、有的人總是在半夜腿抽筋是因為什麼原因?
幾乎每個人都有半夜睡覺時發生小腿抽筋的體驗吧,那一刻,真正懂得什麼叫劇痛,因為抽筋時如同針刺,非常難受,疼痛難忍,一時不能動彈。因此,避免或緩解小腿抽筋,應引起重視。這種小腿抽筋的現象醫學上稱為腓腸痙攣,腓腸肌俗稱小腿肚子,有些人經常發生這種半夜腿抽筋,是疲勞、著涼,還是缺鈣?不妨一起看看具體原因。
半夜腿抽筋的原因
引起半夜腿抽筋的原因多種多樣,大致有以下幾種:
1)寒涼刺激:若冬天在寒冷環境中鍛煉,准備活動不充分或復天游泳水溫較低,都容易引起腿抽筋。晚上睡覺沒蓋好被子,小腿肌肉受寒冷刺激,也會產生痙攣讓人疼醒。
2)劇烈運動:全身處於緊張狀態,腿部肌肉收縮過快,放鬆的時間太短,局部代謝產物乳酸增多,肌肉的收縮與放鬆難以協調,從而引起小腿肌肉痙攣。
3)出汗過多:運動量大,時間長,出汗多,又沒有及時補充鹽分,體內液體和電解質大量丟失,代謝廢物堆積,肌肉局部的血液循環不暢,也容易發生小腿痙攣。
4)疲勞過度:當長途旅行、爬山、登高時,小腿肌肉最容易發生疲勞。因為每一次登高,都是一隻腳支持全身重量,當疲勞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發生痙攣。
5)腰推間盤突出: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中,腿抽筋發生率高達 70% 。隨著年齡增長,老人脊柱發生退行性改變,因脊神經根受壓和血流量下降,會發生腿抽筋。
6)缺鈣:在肌肉收縮過程中,鈣離子起著重要的作用。當血液中鈣離子濃度太低時,肌肉容易興奮而痙攣。孕婦和青少年很容易缺鈣,因此常發生腿部抽筋。老年婦女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質疏鬆,也會使血鈣流失,導致肌肉應激性增加而發生痙攣。
7)血流因素或血管病變:睡眠時若長時間地保持某種體位,腿部靜脈受壓,迴流受阻,造成血流淤滯。到一定程度時,可發生腿部肌肉痙攣。靜脈曲張或深部靜脈血栓患者,本身血液迴流不太通暢,更容易發生腿抽筋。
腿抽筋發作時該怎麼辦?
當抽筋時,只要朝其作用力相反方向扳腳趾並堅持兩分鍾以上即可見效。具體一點來說,如果小腿後面肌肉抽筋,可扳腳使腳板翹起,盡量伸直膝關節;當小腿前面肌肉抽筋時,可壓住腳板並用力扳屈腳趾。提示有腿抽筋先例老年人,可考慮睡前泡泡腳,促進腿部血壓運行,如老年人一周出現兩至三次腿抽筋,就要警惕腿部血管病變,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如何預防腿抽筋?
1)防寒保暖:寒冷環境中要注意防寒保暖,要根據氣溫情況增減衣服。養成睡前泡腳的習慣。
2)科學鍛煉:運動前做好充足的准備活動和伸展操,讓身體各部位都舒展開來,就能避免腿部抽筋了。
3)補充液體:如果活動量大,需要補充液體以防止脫水,但是不要過量。在高溫環境下工作或運動時,應多喝些淡鹽水,少喝白開水。
4)勞逸結合:身體過度疲勞時,要注意多休息。
5)適當補鈣:多食含鈣量高而又有益於營養平衡的食物,如奶類、豆製品、蝦皮、海帶等。另外,要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另外,吸煙、喝酒、飲用濃茶或咖啡都會造成鈣流失。
綜上所述,偶爾發生腿抽筋有可能是疲勞或受涼,或劇烈運動,出汗之後都可發生,如果較長時間頻繁出現抽筋,需要考慮缺鈣或椎間盤突出,血流因素或血管病變可能,應去正規醫院專科規范診治。
5、如果局部抽筋是怎麼回事?五個理由
抽筋的科學名稱是肌肉痙攣,它是肌肉硬度的自發縮短。腿部和腳趾肌肉痙攣最常見。當它們爆發時,它們是痛苦和痛苦的。如果局部抽筋怎麼辦?宣布的原因有五個:
6、抽筋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抽筋在醫學上叫做痙攣。說起小腿抽筋,人們往往會聯想為游泳時肢體受寒所致,但在睡眠中並沒有「受寒」呀,於是人們又認為是缺鈣引起的。可是,不少小腿抽筋的人服了鈣片和喝了含鈣豐富的牛奶後,抽筋的症狀不但不減輕,反而加重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引起肌痙攣的原因很多,人們在眾多原因中偏偏忽視了缺鎂這個因素。事實上,不少病人肌痙攣不是缺鈣而是缺鎂引起的。鎂是細胞內一種重要的陽離子,它在細胞內與ATP等物質起到激活很多重要酶的作用。如果血液中的鎂不足,某種酶的活性隨之降低,細胞內鉀離子外溢,神經肌肉因細胞內鉀不足而興奮性增強,便容易出現肌痙攣。在這種情況下一味補充鈣劑,無異是雪上加霜。因為鈣與鎂有對抗作用,鈣能減少鎂在細胞內的活性,致使缺鎂性肌痙攣變得更加嚴重。
在正常情況下,人們是不會缺鎂的,因為含鎂豐富的食物很多,如香蕉、硬果、魚、大豆、花生、玉米、綠葉蔬菜等,這些食物都能經常吃到。但是,如果膳食不合理,偏食,吃糧過於精細,那也未嘗不會缺鎂;慢性病患者或老年人由於食量小,也可能導致缺鎂。所以,經常有小腿抽筋症狀的人不宜盲目補鈣,而應及時請醫生檢查。
許多人都有過在夜間睡眠過程中出現小腿抽筋的經歷。小腿抽筋實際上是神經肌肉異常興奮引起腿部肌肉或肌群痙攣,此時肌束的牽拉強度明顯大於肌肉正常收縮時肌束的牽拉強度,因此,小腿抽筋時會有酸脹或比較劇烈的疼痛感覺。一般情況下,發作時可持續數秒或數十秒。夜間發作的小腿抽筋與以下因素有關:
(1)疲勞:白天腿部的運動量過大或用力過度而造成疲勞,夜間肌肉緊張的狀態未得到改善,過多的代謝產物未能及時代謝掉,它的刺激可以引起小腿抽筋。
(2)寒冷:夜間睡眠時,腳和腿部受涼可以引起腿部肌肉痙攣。
(3)低鈣血症:當體內發生低血鈣時,神經肌肉接頭的興奮閾值降低,低於正常情況下的刺激強度即能使神經肌肉興奮,因而極易產生異常的收縮,引起小腿抽筋。這種情況多見於缺鈣的孕婦和老年人。
(4)血流因素:對於腿部靜脈曲張或深部靜脈血栓的患者,若睡覺時長時間保持某種姿勢,腿部靜脈受壓,迴流受阻,造成血流淤滯,當血液淤滯達到一定程度時,則會引起腿部肌肉的痙攣。
夜間睡眠時發生小腿抽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無論何種原因引起小腿抽筋,都會產生不適或疼痛的感覺影響正常睡眠。因此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消除能夠產生小腿抽筋的因素,如睡覺時注意保暖並對下肢進行按摩等。如果發作比較頻繁,就應該去醫院求醫,查明病因及早治療。
7、風濕性脊柱炎的症狀
(一)全身症狀 絕大多數的強直性脊柱炎發病於青年期,起病往往隱匿;40歲以上發病者少見。女性病變發展緩慢,往往診斷延遲。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可有厭食、低熱、乏力,體重下降和輕度貧血等全身性症狀。 (二)局部表現 1.下腰痛和脊柱僵硬是最為常見的表現。下腰痛發生緩慢,鈍痛狀,講不清痛在什麼地方,有時牽涉至臀部。也可以疼痛很嚴重,集中在骶髂關節附近,放射至髂嵴、股骨大轉子與股後部,一開始疼痛或為雙側,或為單側,但幾個月後都變為雙側性,並出現下腰部僵硬。晨僵是極常見的症狀,可以持續時間長達數小時之久。長期不活動使僵硬更為明顯,病人往往訴說由於僵硬與疼痛,起床十分困難,只能向側方翻身,滾下床沿才能起立。 有些病人疼痛較輕,只有晨僵與腰部肌肉韌帶壓痛點,往往被診斷為「風濕痛」、「纖維織炎」,甚至被認為有「神經官能症」。向腿部有放射痛的還長期被診斷為「腰腿痛」和「坐骨神經痛」。 早期時體征不多,可有輕度腰椎活動受限,但只在過伸或側屈時才能察覺。骶髂關節處可有壓痛,但一般不嚴重,隨著病變進展,骶髂關節處於強直,此時該部位可以完全無痛,而脊柱強硬成為主要體征之一。病員能保持雙膝伸直位時將指尖觸及地板並不能據此而認為腰部並無活動障礙,因為良好的髖關節完全可以起代償作用。檢查脊柱有無強直應該從脊柱的過伸、側屈與旋轉等方面全面檢查。下列方法(Schober試驗)有所幫助:病員直立位時在第5腰椎棘突上作一記號,再在脊柱中線距該記號10cm處作第二個記號。囑病員最大限度前屈脊柱而膝關節保持完全伸直位,在正常情況下,兩點之間距離可增加5cm以上,即可達15cm以上。增加不足4cm,可視為腰椎活動減少。 病變繼續發展便會出現胸椎後凸與頸椎發病。此時診斷比較容易。病員靠壁站立,他的枕部無法觸及牆壁,嚴重時可有重度駝背畸形,病員雙目無法平視,他只能靠屈曲髖與膝才能得以代償。至於頸部表現,一般發病較遲;也有隻限於發展至胸段便不再向上延伸的。少數病員早期即發生頸部症狀,並迅速強直於屈頸位。 2.胸廓擴張度減弱 隨著病變向胸段脊柱發展,肋脊關節受累,此時出現胸痛,並有放射性肋間神經痛。只有少數病人自己發覺吸氣時胸廓不能充分擴張。因肋脊關節強直,在檢查時可發現吸氣時胸廓不能活動而只能靠膈肌呼吸。在正常情況下,最大限度吸氣與呼氣,於第四肋間處的活動度可達5cm以上。不足5cm者應視為胸廓擴張度減弱。早期很少有肺功能削弱的。至後期時,由於重度脊柱後凸與喪失胸廓擴張能力,使肺通氣功能明顯減退。 3.周圍大關節炎症35%的強直性脊柱炎可有周圍關節炎,以髖關節最為常見。通常為雙側性,起病慢,很快出現屈曲攣縮和強直,為保持直立位,往往膝部有代償性屈曲。肩關節為第二個好發部位。偶有膝關節病變。其它關節少有發病。 4.關節外骨骼壓痛點 主要發生在胸肋交界處、棘突、髂嵴、股骨大轉子、脛骨結節、坐骨結節和足跟,有時這些症狀也可以早期出現。 5.骨骼外病變 主要為眼部病變,可有急性葡萄膜炎,發生率可高達25%。心血管疾患有主動脈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心臟擴大,房室傳導阻滯和心包炎等。肺部病變主要為肺上葉進行性纖維化。神經系統病變常為繼發性,有自發性寰枕關節半脫位和馬尾神經受壓表現。後者表現為大小便障礙與會陰部鞍區狀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