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更年期有什麼症狀?
女性性腺——卵巢,自35~37.5歲即開始生理性退化,(更年期也是這個歲數,但是也和個人生活環境和性格有關)使雌激素的分泌逐漸減少直至消逝,使全身受雌激素控制的皮膚、粘膜、骨素、內臟、肌肉、血管、神經等400多個部位的組織或器官發生退行性變化,而出現60多種不同程度的臨床表現:
1.心腦血管系統潮熱出汗、心慌氣短、胸悶不適、心律不齊、血壓波動、高血脂、頭痛、眩暈、耳鳴、眼花。
2.神經精神系統性格改變、情緒波動、煩躁不安、消沉抑鬱、焦慮、恐懼、失眠、多疑、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維和語言分離,甚至輕生。
3.泌尿生殖系統月經紊亂(血量增多或減少、周期縮短或延長)、陰道干澀、性交疼痛、性慾減退、陰道炎、尿道炎、外陰炎、肛門周期炎、外陰瘙癢、外陰白斑、膀胱炎、乳房萎縮、乳腺增生、應力性尿失禁(憋不住小便)。
4.骨骼肌肉系統骨質疏鬆、肌肉酸脹痛、乏力、關節足跟疼痛抽筋、駝背、身高變矮、關節變形、易骨折、指甲變脆、脫發。
5.皮膚粘膜系統乾燥瘙癢、彈性減退、光澤消失、水腫、皺紋、老年斑、口乾、口腔潰瘍、眼睛干澀、皮膚感覺異常(麻木、針刺、蟻爬、溫度降低等)。
6.消化功能系統惡心、咽部異物感、噯氣、胃脹不適、腹脹、腹瀉、便秘。
長期以來,這些症狀嚴重地困擾著廣大婦女,不僅直接影響廣大中老年婦女的健康,而且給家庭和社會增加負擔,影響了家庭和睦和社會安定。為了迎接中國社會老齡化的到來,科研人員研製出含最低有效劑量的雌激素,並配有適量的孕激素,和人體必需維生素E、A、D及鈣劑等的復方制劑,安全方便,效果可靠,深受廣大婦女的青睞
2、長期喝咖啡和濃茶對身體有害嗎?
咖啡和濃茶都是常見的提神飲品,每當工作還未做完又想睡覺時,我們就會泡一杯咖啡或者濃茶來驅除睡意,強迫自己打起精神。
而這種違反人體自身修養生息的方法終究會給自身帶來一些損害,正所謂「有得必有失」,得到了更多的時間就會失去身體的健康。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喝咖啡和濃茶對於身體的危害。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喝咖啡的危害:
1.咖啡因有助於提高警覺性、靈敏性、記憶力及集中力。但如果過多飲用的話,就會產生類似食用相同劑量的興奮劑,會造成神經過敏。
2.加劇高血壓,咖啡因因為本身具有的止痛作用,常與其他簡單的止痛劑合成復方,但是,長期大量服用,如果你本身已有高血壓時,使用大量咖啡因只會使你的情況更為嚴重。
3.誘發骨質疏鬆,咖啡因本身具有很好的利尿效果,如果長期且大量喝咖啡,容易造成骨質流失,對骨量的保存會有不利的影響,對於婦女來說,可能會增加骨質疏鬆的威脅。
其次,再繼續了解喝濃茶的危害:
1.經常喝濃茶易引起貧血。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特別是餐後喝茶會使食物中的鐵因不易吸收而排出體外引起貧血。
2.經常喝濃茶會使多種營養素流失。營養專家發現過量飲茶會增加尿量,引起鎂、鉀、維生素B等重要營養的流失,而且老年人過量飲濃茶還會增加心臟負荷。
3、如何鑒別納豆是否變質
納豆,大豆經納豆菌發酵而成,是一種健康食品。目前國內有些專家認為其雛形源自豆豉,歷史至少已經近三千年,國家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機構對吉林出土的大豆碳化實物℃鑒定,該炭化種子距今2590土70年,屬東周時期實物。是繼山西侯馬漢墓和湖南長沙市馬王堆漢墓中出土大豆種子後的又一次重要發現。因為有呈含膠狀凝結狀態,判斷為古老的大豆食物加工結果,不是日常製作和食用的納豆(豆豉)。
幾千年間傳播全世界各地,尤其是整個東南亞的人們對納豆的作用高度認可,食用者眾多,日本人尤其熱衷這種美味保健食品。而納豆製成的保健產品、生物制劑被人們廣泛接受。當然,這種食品的葯用程度絕非有的商業宣傳那樣神奇。並且,其保健作用無須其它現代手段,專家強調傳統的民間百姓家庭釀造的就是最終的,應當原原本本傳承。
納豆的家庭做法
市場上銷售的納豆食品因為保存期過長失去大部分功效或者價格過高,所以目前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模仿日本進行家庭製作,這樣既能滿足普通人的需求,又能達到鮮納豆的新鮮度,發揮納豆的最佳功效。尋求菌種請點擊納豆菌種。
● 使用器皿和材料
① 大豆500g
② 納豆菌5g
③ 高壓鍋
④ 不銹鋼盆
⑤ 泡沫飯盒等淺容器
⑥ 泡沫箱子
⑦ 2立升長方形塑膠瓶子或暖水袋
⑧ 溫度計
泡豆蒸豆
將大豆充分洗凈後,加入3倍量的水浸泡一夜後,倒掉水放進高壓鍋內蒸到大豆可以用手捏碎的程度,大約45分鍾。如沒有高壓鍋,煮水時一次不要放得太多。為了保持大豆的原汁原味,最好是蒸。
接種納豆菌
將納豆菌用50ml熱水(溫度最好38-45℃,溫度太高會殺死納豆菌)溶解後,均勻地加入到熱大豆中,迅速攪拌均勻,分裝在7個泡沫飯盒裡,厚度大約2cm,上面苫上紗布或者在飯盒與飯盒蓋之間架上一雙筷子,使其充分接觸空氣。因納豆菌是嗜氧菌,接觸空氣是很重要的。但發酵好以後,要蓋好蓋,用膠帶封住口,避免接觸空氣利於長期保存。
在恆溫下發酵14-36小時
在干凈的大泡沫箱內放入幾瓶裝滿50℃熱水的長方形塑膠瓶子,把已接種上納豆菌的泡沫飯盒擺在瓶子上,箱內理想溫度是42℃。如箱內溫度降到38℃時,瓶內重新換入50℃的熱水。如此反復更換瓶內熱水,發酵14-36小時,大豆表面產生了白膜,有粘絲出現後,大豆就變成了納豆。如沒有泡沫箱子,也可使用大紙盒,四周包上棉被和電褥子,或者箱內插入一隻45℃的電燈泡等方法來保持箱內恆溫。注意多接觸空氣。
後熟(活菌低溫休眠)
在38-42℃的恆溫下發酵14-36小時,然後放在冰箱內低溫熟成數小時後,做好的納豆無論是外觀還是口感都會更好。因此建議納豆做好後,先放入冰箱內低溫熟成數小時以後再食用或長期保存。
製作關鍵
① 注意保持38-42℃的恆溫。
② 納豆菌要接種到熱熱的大豆中(溫度最好38-45℃,溫度太高會殺死納豆菌)。
納豆保存
納豆菌菌種因處於孢子狀態特別穩定,只要放在陰涼乾燥處就能長期保存。但開封後一定要放在冰箱內低溫保存。
納豆的注意事項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服用血液凝固阻止劑新香豆素時,納豆中維生素K2能使新香豆素失去葯效,所以不要食用納豆。
納豆的注意問題
1、晚餐吃納豆效果最好:通過實驗,專家認為:食用納豆1小時至12小時之間納豆激酶發揮溶解血栓的功能。而據統計腦梗塞、心肌梗塞等各種血栓病,發病時間多為清晨及星期一。因此每晚或星期日晚餐吃效果最好。
2、盡可能不加熱吃:納豆激酶不耐熱,加熱到70℃活性就消失了。所以生吃效果最好。
3、必須堅持每天吃:納豆激酶進入體內後,其活性維持12小時。所以盡可能每天吃30-100g最理想。
4、保質期稍過也能吃:納豆的保質期為一周,它在冰箱內低溫保存過程中,還在進行著緩慢的低溫熟成發酵,納豆激酶和維生素K2也在不斷增加。但保質期過後雖然也能吃,只是納豆菌為了生存不斷分解蛋白質,其結果臭味逐漸增加。
納豆規模化生產
如果工廠化生產納豆,根據產量選擇合適的自動化清洗、浸泡、蒸煮、恆溫發酵、低溫乾燥設備。
納豆(natto),學名枯草菌。日本傳統的做法是把煮熟的大豆趁熱裝在用納豆菌做成的稻草器皿里,利用稻草上附著的納豆菌自然發酵而做成的。用這種方法做成的納豆中,除了納豆菌以外,還含有其他雜菌,不僅衛生不過關,而且質量也不好。
4保健作用編輯
溶解血栓
1980年的一天,正在美國芝加哥羅賓斯研究所從事血栓研究工作的日本須見洋行教授在比較230多種食品後,赫然發現僅有納豆菌食品含高濃度的血栓溶解成份。他將腦血栓患者常服用的溶血栓葯物放在定量的人造血栓上,結果耗費一個晚上的時間才能完全溶解,而以同樣方法換上一粒納豆菌食品則只需3小時便可完成。
納豆激酶,可直接分解血栓,每克濕納豆溶栓效果相當於尿激酶 1600IU。納豆激酶對血栓的作用時間長達8-12小時,而尿激酶作用時間只有30分鍾。尿激酶只能注射,納豆激酶即可注射也可口服,而且可以在毛細血管中發揮作用。納豆在日本已食用1000年,是一種安全的食用血栓預防劑。
納豆激酶除可直接溶栓作用,還可刺激血管內皮細胞產生內源t-PA,激活體內尿激 酶原轉變為尿激酶,降解和失活纖溶酶原激活劑的抑制劑(PAI?1)調控纖溶作用等方式實現人體自我生理溶栓。
調節血脂
血壓及預防粥狀動脈硬化
動物實驗證實,納豆菌食品可以抑制血中的LDL氧化,有效降低總膽固醇以及三酸甘油酯的濃度,進而減少粥狀動脈硬化的發生。
降血脂和減少動脈硬化的發生,均可以達到調節血壓的目的。同時,抑制和減少血管緊張素II的合成,減輕血管外周阻力,同樣可以調節血壓。對遺傳性高血壓的老鼠,對照組(大豆)血壓逐漸升至33.3Pa(250mmHg),合用納豆的老鼠維持正常的18.7kPa(140mmHg)。這是因為納豆菌食品中含有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的inhibitor,它會阻止angiotensin變成active form。
調節血糖
納豆菌在腸內大約能堅持1周左右,可以促進其它有益菌增殖。腸內細菌,重量約為1公斤。當然它需要餌食供給。人體吸收的營養就成為腸內細菌的餌食而被吞噬,再加上納豆激酶可燃燒脂肪,由此就能減肥。還有納豆粘物質發揮了浸溶、包裹的作用。因而納豆減肥是緩型有效的,不會反彈。然而餐後血糖值出現明顯下降趨勢,是非常直觀的。一是納豆菌吞噬葡萄糖和粘物質的作用,二是納豆中的高彈性蛋白酶(或稱胰肽酶E,Elastase),抑制了血糖增加。它具有與豬胰臟所含的這種酶的作用,而豬胰腺的彈性蛋白酶已用於高血糖的治療葯物。
調節腸胃
潤腸通便排毒養顏
納豆菌不受胃液的強酸影響,並很快在腸道內定植。納豆菌所產生的吡啶二羧酸,有效殺滅、抑制腸道內的有害菌和病毒。使腸內菌群達到一個有利健康的動態平衡,迅速解決便秘、腸炎、腹瀉問題,還你一個健康的腸道。為此,納豆菌的潤腸通便效果是立竿見影的。我們都知道大便中有50%到80%是腸內細菌及其屍體。腸內細菌活躍,大便就能順暢。這就是潤腸通便的理由。一天一次大便,可以清除宿便排除毒素。再加上納豆激酶可以溶解毛細血管里的血栓、脂肪等,因而可以保證面色光澤紅潤。
緩型減肥
不反彈
納豆中的粘液素是由谷氨酸多肽以特別的結構組成,能在人體腸道內不被吸收,吸水率比膳食纖維還高,與膳食纖維一起膨脹,減少人體對脂肪的吸收,另外,納豆中的維生素K2支持體內脂肪燃燒,防止脂肪在體內堆積,達到健康減肥的新理念。納豆就是充分利用粘液素「拒收脂肪」的特性和維生素K2「燃燒脂肪」的功效,外加排瘀瘦身因子精製而成,具有很好的減肥效果,是真正的健康減肥和綠色減肥。
防止骨疏鬆
納豆輔助補鈣的機理是:骨質是由維生素K2和優質蛋白質先形成骨元蛋白,再與鈣生成骨質,蓄積骨中,增加骨密度這三大要素缺一不可。納豆中包含大豆異黃酮和維生素K2。大豆異黃酮能防止骨中鈣的溶解,而維生素K2則能夠將鈣固定於骨中。也就是說,大豆異黃酮和維生素K2的組合能相互協力,起到強骨的作用。
改善女性更年期
綜合症
大豆異黃酮是主要的植物雌激素之一,具有弱的雌激素樣作用。納豆中 30mg 異黃酮相當於大豆中 100mg 異黃酮的效果。婦女更年期症狀和絕經後婦女易發的骨質疏鬆,主要是由於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造成的。大豆類黃酮可以補充體內雌激素不足,不但可以明顯改善更年期症狀,而且可以防治女性骨質疏鬆。再考慮到納豆排毒養顏和減肥作用,納豆對女性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保健食品。
預防飛蚊症
納豆菌不僅能凈化血液,溶解阻塞在眼球微血管當中的血栓,並且可以減少膽固醇在血管壁的蓄積;此外,對白內障的預防的也有益處。
解酒
保護肝臟
納豆激酶進入人體後,通過三重渠道構建酒精防護屏障:進入人體肝臟系統,分解肝臟解酒壓力,協助解酒;進入人體消化道系統,迅速形成保護屏障,加速消化道酸性分泌,促進解酒;進入人體血管系統,在腦血管區域形成重點防護屏障,抵制酒精對大腦的抑制效應。服用納豆能迅速解決酒後不良反應,並能預防隔日醉。此外,納豆中的多種活性物質活化肝細胞,促進肝細胞再生,提高肝功能,保護肝臟,有效預防改善脂肪肝。所以在日本廣為流行一個諺語:「喝酒時多吃納豆防二日醉酒」。
抗菌
抗氧化、抗癌作用
長野縣衛生公害研究所進行的實驗表明,納豆的提取液可將3萬各0-157致病性大腸桿菌減少到40個以下。最近的科學實驗也已確認,納豆菌對抑制0-157同類的0-111、0-144病原性大腸桿菌以及其它病原菌諸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李斯特菌等同樣有抑製作用。眾所皆知,異黃酮是一種防止細胞氧化的抗氧化物質,進一步有預防癌症的效果。吃一包濕納豆即可攝取50毫克的異黃酮,相當於美國推薦預防癌症的每日攝取量。
納豆中起碼有5種抗癌物質,特別是異黃酮,它能有效預防、治療乳腺癌。
其他
納豆中富含納豆菌和優質繕食纖維,可以抑制腸內病原菌生長,清理腸道,防止便秘,改善消化系統;還具有除皺、抑制雀斑的美容功效。
納豆中富含的優質蛋白和卵磷脂極易被人體吸收,有效補充人體所需營養。
納豆含有人體所必需的22種微量元素、18種氨基酸、10種礦物質,對小兒挑食厭食,對高血壓、高血糖等多種病症都用一定的食療保健作用。
5納豆禁忌編輯
納豆雖營養 不是人人適宜吃
納豆雖好,但也不是人人都適合食用。納豆含有較高的蛋白質及嘌呤等物質,可誘發痛風、加重腎臟負擔,患有嘌呤代謝紊亂的痛風病人和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最好不要多吃;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也不宜食用;手術後及傷口未癒合的病人不宜食用。另外,由於納豆激酶不耐熱,應盡可能不加熱食用,可以把它當做調料拌著蔬菜吃。而且晚餐吃納豆保健效果最好。[2]
6營養知識編輯
納豆
知識介紹
納豆是由小粒黃豆經納豆菌發酵而成的一種微生態、健康食品。納豆獨特的風味及氣味,像極了腐敗的食物。一般人,對於大豆腐敗之後所造成的納豆,無法忍受。由於納豆具有整腸作用,並且容易消化,因此適合於做為喜歡喝酒的人的下酒菜。
納豆
營養分析
防止骨質疏鬆症:納豆菌含有相當高的維生素K2,可生成骨蛋白質,再與鈣共同生成骨質,增加骨密度,防止骨折;
溶栓作用:納豆中含有大量能溶解血栓的納豆激酶是一種溶纖維蛋白酶,可預防血栓類疾病的發生。經常食用納豆可周期性增加血漿中溶纖活性,有效預防心腦血管栓塞。痔也是血栓的一種,故納豆也可用以口服或外塗;
預防高血壓:納豆中含有的醇素,食用後可排除體內部分膽固醇、分解體內酸化型脂質,使異常血壓恢復正常;
抑制癌細胞的生長:納豆中含有染木素、胰蛋白酶抑制劑,是抗癌的主要成分。資料表明:納豆的防癌抗癌功效已在動物實驗中得到證實。納豆中還含有抗氧化劑組分,可通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有效減慢動脈粥樣硬化進程;
抗氧化、延緩衰老:納豆的粗提物中含有豐富的卵磷脂、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等抗氧化成分,可有效降低血脂、膽固醇及清除腦組織細胞中過氧化質色素,調節皮膚細胞和皮膚表面水和脂肪的平衡,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皮膚彈性,令皮膚光潔柔軟,達到延緩衰老之功效;
防治肥胖症:納豆中的粘液素具有很好的減肥效果。粘液素是由谷氨酸多肽以特別的結構組成,它具有與膳食纖維相似的作用,在人體腸道內不被吸收,吸水率比膳食纖維還高,與膳食纖維一起膨脹,使人體得到飽腹感,減少人體對脂肪的吸收,另外,納豆中的維生素B2支持體內脂肪燃燒,防止脂肪在體內堆積,達到減肥之效。
納豆補充信息: 乍見之下,納豆像是可以長時間保存的食物,但實際上製作完成之後,頂多隻可保存三四天。對於存放過久的納豆,應避免食用。
適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適宜兒童、婦女、老年人食用;
使用香豆素系葯物的患者、高血壓患者忌食。
食療作用
有改善便秘,清除體內致癌物質、提高記憶力、護肝美容、延緩衰老;調節腸道菌群平衡,預防痢疾、腸炎和便秘,緩解酒醉等功效。
食物相剋
納豆不可與香豆素系葯物同食。
做法指導
納豆
由於納豆發酵作用,而使維生素B2,比原來的大豆多,如果缺乏維生素B2,會使皮膚失去光澤,而只要食用一包納豆,即可確實攝取一天所需的三分之一的維生素B2;
鈉豆的發黏物質是由黏液及氨基酸所形成,黏液能促進蛋白質的吸收及合成,進入胃內,會形成保護胃黏膜的薄膜,換言之,在大量飲酒之前,食用納豆可防止酒醉及嘔吐;
維生素B2含量豐富的納豆,可以卷上海苔或紫蘇葉來食用,即可收到相乘的效果。
7工業生產編輯
工藝流程
原料大豆→精選→洗滌→浸漬→蒸煮→接種→計量→包裝→發酵→納豆→冷藏→出售
大豆的分級
原料大豆隨產地和品種之不同,粒度有大有小。粒度大小和吸水量有關。大小混雜對生產不利。一般按如下規格用振盪篩分級:直徑7.2mm以上的為大粒;直徑6.6-7.2mm的為中粒;直徑6-6.6mm的為小粒。大、中、小粒分別處理。
有的納豆是用破碎大豆製造的,稱為碎納豆。此時先將大豆脫皮,然後破碎及過篩,取一定粒度的碎大豆進行加工。
大豆的洗滌
洗滌的目的在除去草桿、豆莢、泥土、砂石。洗滌務須干凈, 並揀去癟豆、壞豆(破損豆、蟲蝕豆、發霉豆、出芽豆等)。
4、有誰知道骨質疏鬆病是一種什麼病
帕金森綜合症 百科名片
帕金森綜合症(Parkinsonism,PD)又稱震顫麻痹,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可分為繼發性和症狀性帕金森綜合征,繼發性帕金森綜合症常發生於其它一些神經系統疾病(腦炎、腦血管病、腫瘤等)或毒物、葯物之後,臨床表現除了和帕金森病相同外,多伴有原發病遺留下的表現,如癲癇、偏癱、頭痛、共濟失調、眼球運動障礙、言語不清、體位性低血壓、痴獃等。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組。發病率約佔全部病人的8%左右。
目錄[隱藏]
基本概述
臨床表現
發病人群
病因及分類
症狀
診斷方法
分型
保健合理飲食
家庭康復
注意事項
康復鍛煉
與帕金森病的區別基本概述
臨床表現
帕金森綜合症,是發生於中年以上成人黑質和黑質紋狀體通路變性疾病。美國APDA稱年齡小於40歲便開始患病者為年輕的帕金森病患者。原發性震顫麻痹的病因尚未明了,10%左右的病人有家族史;部分患者可因腦炎、腦動脈硬化、腦外傷、甲狀旁腺功能減退,一氧化碳、錳、汞、氰化物、利血平、酚噻嗪類葯物中毒及抗憂郁劑(甲胺氧化酶抑制劑等)作用等都可引起類似帕金森病的表現帕金森綜合征。
[編輯本段]臨床表現
帕金森綜合症該病起病緩慢,呈進行性加重,表現有: (1)姿勢與步態 面容呆板,形若假面具;頭部前傾,軀干向前傾屈曲,肘關節、膝關節微屈;走路步距小,初行緩慢,越走越快,呈慌張步態,兩上肢不作前後擺動。 (2)震顫 多見於頭部和四肢,以手部最明顯,手指表現為粗大的節律性震顫(呈搓丸樣運動)。震顫早期常在靜止時出現,作隨意運動和睡眠中消失,情緒激動時加重,晚期震顫可呈持續性。 (3)肌肉僵硬伸肌、屈肌張力均增高,被動運動時有齒輪樣或鉛管樣阻力感,分別稱為齒輪樣強直或鉛管樣強直。 (4)運動障礙與肌肉僵硬有關,如發音肌僵硬引起發音困難,手指肌僵硬使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如生活起居、洗漱、進食等都感困難)。 (5)其他 易激動,偶有陣發性沖動行為;出汗、唾液、皮脂腺液等分泌增多;腦脊液、尿中多巴胺及其代謝產物降低。 由於該病與腦組織中多巴胺含量減少,乙醯膽鹼功能相對亢進有關,故應補充多巴胺含量和降低膽鹼能功能,用法如下: 帕金森綜合症(1)多巴胺替代治療 選用左旋多巴,開始500毫克/天,分2次飯後口服,以後每隔3-5天增加250-500毫克/天,直到獲得最大療效且副作用尚輕為度。一般最適宜劑量為2-4.5克/天,最大劑量不應超過5克/天;金剛烷胺適用於較輕病例,可服100毫克,1日3次。 (2)抗膽鹼能葯物 常用安坦2-4毫克,1日3次;東莨菪鹼0.2-0.4毫克,1日3次;開馬君5-10毫克,1日3次。 (3)頭針療法 取兩側舞蹈震顫區及運動區,每天1次,5次為一療程,間隔3-5天後可重復一個療程。 (4)其他若葯物無效,一般情況好,且是以單側症狀為主的年輕患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編輯本段]發病人群
帕金森綜合症帕金森氏病又稱震顫麻痹,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震顫是指頭及四肢顫動、振搖,麻痹是指肢體某一部分或全部肢體不能自主運動。其得名是因為一個名為帕金森的英國醫生首先描述了這些症狀,包括運動障礙、震顫和肌肉僵直。一般在50~65歲開始發病,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60歲發病率約為1‰,70歲發病率達3‰~5‰,我國目前大概有170多萬人患有這種疾病。資料顯示,帕金森氏病發病人群中男性稍高於女性,迄今為止對本病的治療均為對症治療,尚無根治方法可以使變性的神經細胞恢復。
[編輯本段]病因及分類
帕金森綜合症手術治療帕金森氏病的病因現在還不是很清楚。目前公認其病因是神經細胞的退行性變,主要病變部位在黑質和紋狀體。這里有一種叫黑質細胞的神經細胞,黑質細胞數量的逐漸減少、功能的逐步喪失,致使一種叫多巴胺的物質減少,從而引起上述症狀。根據動物實驗和流行病學的結果認為帕金森氏病與遺傳也有一定的關系。 根據發病原因,可把震顫麻痹症狀分為兩類,一類叫做原發性震顫麻痹,即找不到明確的原因或者發病原因可能跟遺傳有關系,我們將它叫做帕金森氏病或帕金森病。另一類叫做繼發性震顫麻痹,即因某種腦炎、中毒(如一氧化碳、錳、氰化物、利血平中毒、吩噻嗪類和丁醯酞苯類葯物以及三環類抗抑鬱等葯物中毒等)、腦血管病、顱腦損傷、腦腫瘤,等引起,我們又把它叫做帕金森氏綜合征或帕金森綜合征、震顫麻痹綜合征。
[編輯本段]症狀
血管性帕金森綜合症帕金森氏病起病緩慢,是逐漸發展的,也就是說並不是一下子就發展到非常嚴重的程度,是一種緩慢的、進展性的發展過程。病人最突出的就是如下三大症狀: 1、運動障礙。可以概括為:運動不能:進行隨意運動啟動困難。運動減少:自發、自動運動減少,運動幅度減少。運動徐緩:隨意運動執行緩慢。患者運動遲緩,隨意動作減少,尤其是開始活動時表現動作困難吃力、緩慢。做重復動作時,幅度和速度均逐漸減弱。有的患者書寫時,字越寫越小,稱為「小寫症」。有些會出現語言困難,聲音變小,音域變窄。吞咽困難,進食飲水時可出現嗆咳。有的患者起身時全身不動,持續數秒至數十分鍾,叫做「凍結發作」。 2、震顫。表現為緩慢節律性震顫,往往是從一側手指開始,波及整個上肢、下肢、下頜、口唇和頭部。典型的震顫表現為靜止性震顫,就是指病人在靜止的狀況下,出現不自主的顫抖。主要累及上肢,兩手像搓丸子那樣顫動著,有時下肢也有震顫。個別患者可累及下頜、唇、舌和頸部等。每秒鍾4~6次震顫,幅度不定,精神緊張時會加劇。不少患者還伴有5~8次/秒的體位性震顫。部分患者沒有震顫,尤其是發病年齡在70歲以上者。 血管性帕金森綜合症3、強直。就是肌肉僵直,致使四肢、頸部、面部的肌肉發硬,肢體活動時有費力、沉重和無力感,可出現面部表情僵硬和眨眼動作減少,造成「面具臉」,身體向前彎曲,走路、轉頸和轉身動作特別緩慢、困難。行走時上肢協同擺動動作消失,步幅縮短,結合屈曲體態,可使患者以碎步、前沖動作行走,我們把它稱為「慌張步態」。 隨著病情的發展,穿衣、洗臉、刷牙等日常生活活動都出現困難。另外,有的患者還可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如油脂臉、多汗、垂涎、大小便困難和直立性低血壓,也可出現憂郁和痴呆的症狀。
[編輯本段]診斷方法
帕金森綜合症患有帕金森氏症的拳王阿里一份有關中國帕金森氏病流行病學研究的報告顯示,目前國內患帕金森氏病總人數已達172萬人,55歲以上人群帕金森氏病患病率近1%。然而,帕金森氏病患者都將帕金森氏病的一些早期症狀混同為身體機能的正常衰老,結果延誤了治療時機。 1、帕金森氏病的診斷標准 (1)臨床表現:大部分帕金森氏病患者在60歲後發病,偶有20多歲發病者。起病多較隱襲,呈緩慢發展,逐漸加重。主要表現為:震顫(常為首發症狀)、肌強直、運動遲緩、姿勢步態異常、口、咽、齶肌運動障礙。 (2)輔助檢查:採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可檢測到腦脊液和尿中HVA(高香草酸)含量降低。顱腦CT可有腦溝增寬、腦室擴大。 (3)排除腦炎、腦血管病、中毒、外傷等引發的帕金森氏綜合征,並與癔症性、緊張性、老年性震顫相鑒別。 主要根據典型的症狀來做出診斷,有時鑒別困難要藉助輔助檢查。返回 2、鑒別診斷 主要與帕金森綜合征和特發性震顫、良性震顫相鑒別。 (1)腦炎後帕金森綜合征: 帕金森綜合症患有帕金森氏症的拳王阿里通常所說的昏睡性腦炎所致帕金森綜合症,已近70年未見報道,因此該腦炎所致腦炎後帕金森綜合症也隨之消失。近年報道病毒性腦炎患者可有帕金森樣症狀,但本病有明顯感染症狀,可伴有顱神經麻痹、肢體癱瘓、抽搐、昏迷等神經系統損害的症狀,腦脊液可有細胞數輕~中度增高、蛋白增高、糖減低等。病情緩解後其帕金森樣症狀隨之緩解,可與帕金森氏病鑒別。 (2)肝豆狀核變性: 隱性遺傳性疾病、約1/3有家族史,青少年發病、可有肢體肌張力增高、震顫、面具樣臉、扭轉痙攣等錐體外系症狀。具有肝臟損害,角膜K-F環及血清銅藍蛋白降低等特徵性表現。可與帕金森氏病鑒別。 (3)特發性震顫: 屬顯性遺傳病,表現為頭、下頜、 肢體不自主震顫,震顫頻率可高可低,高頻率者甚似甲狀腺功能亢進;低頻者甚似帕金森震顫。本病無運動減少、肌張力增高,及姿勢反射障礙,並於飲酒後消失、心得安治療有效等可與原發性帕金森氏病鑒別。 (4)進行性核上性麻痹: 血管性帕金森綜合症本病也多發於中老年,臨床症狀可有肌強直、震顫等錐體外系症狀。但本病有突出的眼球凝視障礙、肌強直以軀干為重、肢體肌肉受累輕而較好的保持了肢體的靈活性、頸部伸肌張力增高致頸項過伸與帕金森氏病頸項屈曲顯然不同,均可與帕金森氏病鑒別。 (5)Shy_Drager綜合征: 臨床常有錐體外系症狀,但因有突出的植物神經症狀,如:暈厥、直立性低血壓、性功能及膀胱功能障礙,左旋多巴制劑治療無效等,可與帕金森氏病鑒別。 (6)葯物性帕金森氏綜合征: 過量服用利血平、氯丙嗪、氟哌啶醇及其他抗抑鬱葯物均可引起錐體外系症狀,因有明顯的服葯史、並於停葯後減輕可資鑒別。 (7)良性震顫: 指沒有腦器質性病變的生理性震顫(肉眼不易覺察)和功能性震顫。功能性震顫包括:1.生理性震顫加強(肉眼可見),多呈姿勢性震顫,與腎上腺素能的調節反應增強有關;也見於某些內分泌疾病,如嗜鉻細胞瘤、低血糖、甲狀腺功能亢進;2.可卡因和酒精中毒以及一些葯物的副反應。癔病性震顫,多有心因性誘因,分散注意力可緩解震顫。3.其它:情緒緊張時和做精細動作時出現的震顫。良性震顫臨床上無肌強直、運動減少和姿勢異常等帕金森氏病的特徵性表現。
[編輯本段]分型
帕金森病,主要因黑質~紋狀體多巴胺能神經元通路的變性而引起的震顫、肌強直及動作緩慢等症狀。根據其病因可分為: 1. 原發性 原發性帕金森病 少年型帕金森病 2. 繼發性帕金森綜合征 感染:腦炎、慢病毒感染等 血管性:腦動脈硬化、多發性腦梗塞、低血壓性休克 葯物:酚噻嗪類、丁醯苯類、抗抑鬱劑(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和三環抑制劑)等 毒物:MPTP、一氧化碳、錳、汞、二硫化碳、甲醇、乙醇 外傷:腦外傷、拳擊性腦病 其他:甲狀腺/甲狀旁腺功能障礙、顱內佔位性病變、正壓性腦積水 3. 遺傳變性性帕金森綜合征 Wilson病 Lewy小體病 Huntington病 Hallervorden-Spatz病 橄欖-橋腦-小腦變性 脊髓小腦變性 Fahr綜合征 家族性帕金森綜合征伴周圍神經病 神經棘紅細胞增多症 4. 多系統變性-帕金森綜合征疊加 Shy-Drager綜合征 進行性核上性麻痹 紋狀體黑質變性 帕金森綜合征-痴呆肌萎縮性側索硬化復合征 皮質基底節變性 Alzheimer氏病 偏側萎縮帕金森綜合征 5.血管性帕金森綜合征 血管性帕金森綜合征(Vascularparkinsonism,VP),是由腦血管因素作為病因引起的疾病。以非對稱性肌張力增高、慌張步態、呆滯、無靜止性震顫和左旋多巴療效不佳為臨床特徵。近年來隨著腦血管病發病率的不斷升高,該病的患病人數也相應的增加。VP的臨床診斷應從病史、症狀、體征、影像學檢查、葯物療效評價等進行綜合分析。同時應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帕金森綜合征。現已證實帕金森病(PD)可並發腦梗塞,尤其紋狀體的腔隙梗死。雖然有些PD病人基底節和大腦白質有血管性損害,但所有的損害均較輕微。
[編輯本段]保健
合理飲食
(1) 帕金森病多見於老年人,同時合並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消化功能多有減退胃腸蠕動乏力、痙攣,容易出現便秘及皮膚油脂分泌過多等。應結合病人情況,飲食喜好,注意食品的配比結構,副食、葷素以及花色品種的搭配。多食富含纖維素和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飲水、多食含酪胺酸的食物如瓜子、杏仁、芝麻、脫脂牛奶等可促進腦內多巴胺的合成,適當控制脂肪的攝入。 (2) 蛋白質飲食不可過量,盲目地給予過高蛋白質飲食可降低左旋多巴的療效,因為蛋白質消化中產生的大量中性氨基酸,可與左旋多巴競爭入腦而影響其療效。因此在膳食中適當給予蛋、奶、魚、肉等食品,保證蛋白質的供應,每日需要量為0.8-1.2g/kg體重。如有發熱、褥瘡等情況應增加蛋白質的供給量。 (3) 對咀嚼、吞咽功能障礙者,進食時以坐位為宜,應選擇易咀嚼、易吞咽、高營養、高纖維素的食物。進餐前回想吞咽步驟。進餐時讓其將口腔多餘的唾液咽下,咀嚼時用舌頭四處移動食物,一次進食要少,並緩慢進食,進餐後喝水,將殘存食物咽下,防止吸入性肺炎。 (4) 對於伴有糖尿病的患者,應給予糖尿病飲食;伴有冠心病及高血壓的病人,以高糖、高維生素,適量蛋白質飲食為宜,限制動物脂肪和食鹽的攝入。 營養對於帕金森病患者的健康狀況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飲食治療是帕金森氏病的輔助治療方法之一,目的在於維持患者較佳的營養和身體狀況,並通過調整飲食,使葯物治療達到更好的效果。帕金森病患者飲食與普通人的有許多相同的基本原則,但還需要根據自身病情對飲食作適當調整。 食物多樣,愉快進餐 一天的飲食中食物應多種多樣,包含谷類、蔬菜瓜果類、奶類或豆類、肉類等。多樣化食物能滿足身體對各種營養的需要,也使飲食本身富於樂趣。在輕松的環境和氣氛中愉快進餐,讓飲食作為一種生活享受。 多吃谷類和蔬菜瓜果 通常每天吃300~500克的谷類食物,如米、面、雜糧等。從谷類中主要能得到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膳食纖維和維生素B等營養,並能獲取身體所需的能量。碳水化合物通常不影響左旋多巴的葯效。 每天大約吃300克的蔬菜或瓜類,1~2隻中等大小的水果,從中獲得維生素A、B、C、多種礦物質和膳食纖維。 經常適量吃奶類和豆類 奶類含豐富的鈣質。鈣是骨表骼構成的重要元素,因此對於容易發生骨質疏鬆和骨折的老年帕金森氏病患者來說,每天喝1杯牛奶或酸奶是補充身體鈣質的極好方法。但是由於牛奶中的蛋白質成分可能對左旋多巴葯物療效有一定的影響作用,為了避免影響白天的用葯效果,建議喝牛奶安排在晚上睡前。另外,吃豆腐、豆腐乾等豆製品也可以補充鈣。 限量吃肉類 由於食物蛋白質中一些氨基酸成分會影響左旋多巴葯物進入腦部起作用,因此需限制蛋白質的攝入。每天攝入大約50克的肉類,選擇精瘦的畜肉、禽肉或魚肉。1隻雞蛋所含的蛋白質相當於25克精瘦肉類。肉類食物可以分配在早、晚或午、晚餐中,但是對於一些患者,為了使白天的葯效更佳,也可以嘗試一天中只在晚餐安排蛋白質豐富食物。 盡量不吃肥肉、葷油和動物內臟 用植物油烹調食物。不吃肥肉、葷油和動物內臟,有助於防止由於飽和脂肪和膽固醇攝入過多給身體帶來的不良影響。飲食中過高的脂肪也會延遲左旋多巴葯物的吸收,影響葯效。 每天喝6至8杯水及飲品 水是最佳的飲品。攝入充足的水分對身體的新陳代謝有利。充足的水分能使身體排出較多的尿量,減少膀胱和尿道細菌感染的機會。充足的水分也能使糞便軟化、易排,防止便秘的發生。由於飲水不足和用葯上的原因,有的患者會出現口乾、口渴、眼乾的症狀,可以嘗試每天比前一天多喝半杯水的方法,逐漸增加飲水量至每天6-8杯。帕金森
家庭康復
1.堅持鍛煉和日常活動人體在不活動的狀態下,肌肉強直將會使肌肉和肌腱縮短。因此在治療期間一定要保持身體活動。多散步,每天要有一定量的運動,如拉劃船器、玩球,以運動自己的雙手或雙臂。踩腳踏運動器,做伸背活動,每天練習,以拉直彎曲的脊柱及放鬆雙肩。 2.堅持工作因為整天坐在家中反而會限制自己的活動而加速肌強直、僵硬的產生。 3.節食過量的體重會使患者身體活動更困難,因此應節食。由於維生素B6拮抗左施多巴的療效,因此治療則間應每天限制攝入維生素B6。 4.預防過熱震顫增加了身體活動和產熱,使患者對熱天特別敏感,所以熱天應停留在室內,戶外活動要盡址選擇在清晨成傍晚,當天氣濕熱時要穿著寬松,老年人尤其應注意預防中暑。
注意事項
帕金森綜合征的患者由於肌肉僵硬、運動障礙,在日常生活中帶來諸多不便,需要家人給予更多的關懷和照顧。 1.穿著:選擇容易穿脫的拉鏈衣服及開襟在前、不必套頭的衣服。拉鏈與紐扣可用尼龍粘鏈代替。盡量穿不用系鞋帶的鞋子,不要用橡膠或生膠底的鞋子,因為鞋子抓地時,可能會使患者向前傾倒。 2.洗浴:在浴盆內或淋浴池板上鋪上一層止滑的東西如橡膠墊,並可在浴盆內放置一把矮凳,以便讓患者坐著淋浴。長握把的海綿、洗浴用的手套等有助於患者洗浴。刮鬍子使用電動刮須刀,使用紙杯或塑料杯刷牙。 3.進餐:因為患者肌肉不協調,不要催患者快吃快喝。喝冷飲可選用有彈性的塑料吸管,喝熱飲用有寬把手、且質輕的杯子。在患者的碗成盤子下放一塊橡皮墊以防滑動。 4.預防感染:由於本病患者容易患支氣管炎或肺炎,因此,在出現咳嗽或發燒時要馬上處理,免得嚴重感染隨之而至。 5.預防便秘:鼓勵患者增加身體活動,飲足夠的水,在每天飲食中增加纖維性物質如蔬菜等,必要時或迫不得已時才用通便葯物。
康復鍛煉
1、放鬆和呼吸鍛煉: 找一個安靜的地點,放暗燈光,將身體盡可能舒服地仰卧。閉上眼睛,開始深而緩慢地呼吸。腹部在吸氣時鼓起,並想像氣向上到達了頭頂,在呼氣時腹部放鬆,並想像氣從頭頂順流而下,經過背部到達腳底,並想像放鬆全身肌肉。 如此反復練習5-15分鍾。 還可以取坐位,背靠椅背,全身放鬆,將兩手放於胸前做深呼吸。 2、面部動作鍛煉: 帕金森病患者的特殊面容是「面具臉」,是由於面部肌肉僵硬,導致面部表情呆板,因此做一些面部動作的鍛煉是必要的。皺眉動作:盡量皺眉,然後用力展眉,反復數次。用力睜閉眼 鼓腮鍛煉:首先用力將腮鼓起,隨之盡量將兩腮吸入。露齒和吹哨動作,盡量將牙齒露出,繼之作吹口哨的動作。 對著鏡子,讓面部表現出微笑、大笑、露齒而笑、撅嘴、吹口哨、鼓腮等。 3、頭頸部的鍛煉: 帕金森病患者的頸部往往呈前傾姿勢,非常僵硬,許多人以為是頸椎病造成的。如果不注意頸部的運動和康復,容易加重姿勢異常,表現為駝背日益嚴重。下面介紹一套頸部康復的方法。但要注意,由於帕金森病患者多為老年人,多伴有程度不同的頸椎病。因此,在進行下述鍛煉時一定要循序漸進,逐步加大動作幅度,運動時動作要緩慢輕柔。頭向後仰,雙眼注視天花板約5秒鍾,上下運動:然後頭向下,下頜盡量觸及胸部。左右轉動:頭面部向右轉並向右後看大約5秒鍾,然後同樣的動作向左轉。面部反復緩慢地向左右肩部側轉,並試著用下頜觸及肩部。左右擺動:頭部緩慢地向左右肩部側靠,盡量用耳朵去觸到肩膀。 前後運動:下頜前伸保持5秒鍾,然後內收5秒鍾。 4、軀乾的鍛煉: 側彎運動: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膝微曲,右上肢向上伸直,掌心向內,軀干向左側彎,來回數次;然後左側重復。轉體運動:雙腳分開,略寬於肩,雙上肢屈肘平端於胸前,向右後轉體兩次,動作要富有彈性。然後反方向重復。 腹肌鍛煉: 平躺在地板上或床上,兩膝關節分別曲向胸部,持續數秒鍾。然後雙側同時做這個動作。平躺在地板上或床上,雙手抱住雙膝,慢慢地將頭部伸向兩膝關節。腰背肌的鍛煉:俯卧,腹部伸展,腿與骨盆緊貼地板或床,用手臂上撐維持10秒鍾。俯卧,手臂和雙腿同時高舉離地維持10秒鍾,然後放鬆。反復多次。5、上肢及肩部的鍛煉:兩肩盡量向耳朵方向聳起,然後盡量使兩肩下垂。伸直手臂,高舉過頭並向後保持10秒鍾。雙手向下在背後扣住,往後拉5秒鍾。反復多次。手臂置於頭頂上,肘關節彎曲,用雙手分別抓住對側的肘部,身體輪換向兩側彎曲。 6、手部的鍛煉: 帕金森病人的手部關節眾多,容易受肌肉僵直的影響。患者的手往往呈一種奇特屈曲的姿勢,掌指關節屈曲,導致手掌展開困難;而其它手指間的小關節伸直,又使手掌握拳困難。針對這種情況,患者應該經常伸直掌指關節,展平手掌,可以用一隻手抓住另一隻手的手指向手背方向搬壓,防止掌指關節畸形。還可以將手心放在桌面上,盡量使手指接觸桌面,反復練習手指分開和合並的動作。為防止手指關節的畸形,可反復練習握拳和伸指的動作。 7、下肢的鍛煉: 雙腿稍分開站立,雙膝微屈,向下彎腰,雙手盡量觸地。左手扶牆,右手抓住右腳向後拉維持數秒鍾,然後換對側下肢重復。「印度式盤坐」:雙腳掌相對,將膝部靠向地板,維持並重復。 雙腳呈「V」型坐下,頭先後分別靠向右腿、雙腳之間和左腿,每個位置維持5-10秒鍾。 8、步態鍛煉: 大多數帕金森病患者都有步態障礙,輕者表現為拖步,走路抬不起腳,同時上肢不擺臂,沒有協同動作。嚴重者表現為小碎步前沖、轉彎和過門坎困難。步態鍛煉時要求患者雙眼直視前方,身體直立,起步時足尖要盡量抬高,先足跟著地再足尖著地,跨步要盡量慢而大,兩上肢盡量在行走時作前後擺動。其關鍵是要抬高腳和跨步要大。鍛煉時最好有其他人在場,可以隨時提醒和改正異常的姿勢。 病人在起步和行進中,常常會出現「僵凍現象」出現,腳步邁不開,就象粘在地上了一樣。遇到這種情況,不要著急,可以採用下列方法:首先將足跟著地,全身直立站好。在獲得平衡之後,再開始步行,必須切記行走時先以足跟著地,足趾背屈,然後足尖著地。在腳的前方每一步的位置擺放一塊高10-15公分的障礙物,做腳跨越障礙物的行走鍛煉。但這種方法比較麻煩,在家裡不可能擺放一堆障礙物,因此藉助「L」型拐杖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9、平衡運動的鍛煉: 帕金森病病人表現出姿勢反射的障礙,行走時快步前沖,遇到障礙物或病人突然停步的時容易跌倒,通過平衡鍛煉能改善注重症狀。雙足分開25-30公分,向左右、前後移動重心,並保持平衡。軀乾和骨盆左右旋轉,並使上肢隨之進行大的擺動,對平衡姿勢、緩解肌張力有良好的作用。 10、語言障礙的訓練: 患者常常因為語言障礙而變得越來越不願意講話,而越不講話,又會導致語言功能更加退化。和家人長期的沒有語言交流,加上帕金森病患者的表情缺乏,常常造成患者和親屬情感上的交流障礙和隔閡。因此,患者必須經常進行語言的功能訓練。 舌運動的鍛煉 保持舌的靈活是講話的重要條件,所以要堅持練習以下動作--舌頭重復地伸出和縮回;舌頭在兩嘴間盡快地左右移動;圍繞口唇環行盡快地運動舌尖;盡快准確地說出「拉-拉-拉」、「卡-卡-卡」、「卡-拉-卡」,重復數次。 唇和上下頜的鍛煉 緩慢地反復做張嘴閉嘴動作;上下唇用力緊閉數秒鍾,再鬆弛;反復做上下唇撅起,如接吻狀,再鬆弛;盡快地反復做張嘴閉嘴動作,重復數次;盡快說「嗎-嗎-嗎……」,休息後在重復。 朗讀鍛煉 緩慢而大聲地朗讀一段報紙或優美的散文。最好是朗讀詩歌,唐詩、宋詞或者現代詩歌,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詩歌有抑揚頓挫的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既可以治療語言障礙,又可以培養情操,好的詩歌還可以激發您的鬥志,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唱歌練習 唱歌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您可以選自己喜歡的歌曲來練習。有的患者告訴我,換病之後,說話變得不利索,可唱歌卻不受影響。堅持練習唱歌之後,說話也明顯改善。更重要的是唱歌可以鍛煉肺合量,有利於改善說話底氣不足的感覺,還能預防肺炎的發生。
[編輯本段]與帕金森病的區別
許多帕金森病患者或家屬在網路上查閱治療、預防資料時,經常搞不清帕金森綜合症和帕金森病的區別,以為都是同一種病。實際上,通常所說的帕金森綜合症與原發性帕金森病不是一回事。帕金森綜合症常繼發於某些神經系統的其他疾病,包括腦血管病、腦外傷、顱內炎症、腦腫瘤,或是由毒物、葯物所引起,故又把帕金森綜合症稱為「繼發性帕金森病」。此外,還包括症狀性帕金森綜合症,實質上是神經系統其他疾病伴有帕金森病的某些症狀,又被稱為「帕金森疊加綜合症」。 帕金森綜合症與帕金森病的臨床表現 帕金森病≠帕金森綜合症。若從起病來說,帕金森綜合症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組,不像帕金森病患者通常在中老年起病。臨床上帕金森綜合症除了具有和帕金森病相同的表現,如運動遲緩、表情呆滯、肌張力增高、震顫等以外,往往還有原發病遺留下的表現,如癲病、偏癱、頭痛、共濟失調、眼球運動障礙、言語不清、體位性低血壓、痴獃等。帕金森病的影像學表現無特徵性。而帕金森綜合症則常常有相應的改變或特徵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