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人的骨量的增加大約在35歲左右達到極點,以後則吸收多於組成,呈所謂負平衡。原發性骨質疏鬆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所知的致病因素都不能單獨解釋所有的病例,可能是多種病因綜合致病,或尚有未知的致病因素。 (1)骨合成減少:不論男性激素、女性激素,都具有蛋白合成作用,正常情況下,性激素對骨合成和腎上腺皮質酮對骨的抗合成作用處於動態平衡。老年女性,性激素減少80%,但腎上腺皮質酮只減少10%,所以骨合成作用減少,分解增多,日久則產生骨質疏鬆。另外雌激素多有拮抗甲狀旁腺素的骨吸收作用,雌激素降低,骨組織對甲狀旁腺素敏感,使更多的鈣從骨組織中釋放出來,加重了骨的吸收。 (2)鈣代謝失調:正常人每日食入的鈣有1/3被吸收,2/3從糞便中排出,如蛋白質供應正常,每日維持正常活動,一般不致缺鈣。腎上腺皮質酮的增加除影響骨合成外,還影響腸中鈣的吸收,使糞中鈣排出增多,影響腎小管使鈣吸收減少,排出增多,結果鈣產生負平衡,如果食物鈣含量減低,則鈣負平衡更加嚴重。老年性骨質疏鬆多與鈣、磷攝入減少有很大關系。 (3)廢用性結果:因骨質骨病而需長期固定患肢者,可引起骨質疏鬆,因患病需長期卧床亦可引起骨質疏鬆,一般認為:肌肉活動減少,骨缺少肌肉刺激,結果骨母細胞活動減少引起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應如何治療? 由於本症病因不十分明確,因而尚無理想的治療方法,對停經和老年性骨質疏鬆,治療方法主要是對症。 (1)性激素治療:對老年女性骨疏鬆,可用補充雌激素的方法防治。有學者證明服用雌激素可防止骨鈣脫失,但必須早用才有效,過晚則不能阻止其發展。但激素只能制止鈣的負平衡,並不能變成正平衡。長期使用會有一些副作用,對雄激素的使用觀點尚不統一,有人認為給予丙酸睾丸酮,可促進鈣、磷、氮的貯存,對骨組成有效,但長期使用也會產生副作用。也有人主張聯合用葯。 (2)鈣的補充:正常人每天需鈣10mg/kg,骨疏鬆者每天需鈣17mg/kg,以維持鈣平衡。可以從飲食中補充,如雞湯、排骨湯等,牛奶、蝦、扇貝、豆腐、青菜等均為含鈣食物,可按需調用。也可使用鈣片,服鈣應每晚睡前服1次,以糾正下半夜及清晨低血鈣狀況,以免此時的低血鈣刺激甲狀旁腺引起骨脫鈣。對於不能應用性激素者,給予大劑量鈣可起到與使用性激素相同的作用,但對腎結石或可能發生腎結石危險的病人慎用。 (3)維生素D:對單純的骨質疏鬆無效,如伴有骨軟化症,可加用維生素D ,同時與補鈣、性激素合用。 (4)無機磷酸鹽:它可改善骨折後的骨質疏鬆,在制動期間,磷可約束鈣自尿中排泄,在使用磷時,應注意軟組織鈣化的可能。 (5)降鈣素:它能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緩解骨質分解代謝,可降低血鈣,刺激新骨形成。 (6)休息及體療:對急性腰背痛、確診或疑有椎體壓縮骨折者,應卧硬板床休息,並服止痛劑及鎮靜葯。也可根據病情配合理療、針灸等方法治療。在症狀緩解期或骨折康復期,可進行腹肌及背肌鍛煉,以刺激骨的合成。 (7)預防:老年人應積極進行健身體療,如太極拳、慢跑、步行等,注意調節飲食,有意識地補充鈣及維生素D,預防骨質疏鬆的並發症。
2、褥瘡合並骨髓炎怎麼辦呀?
褥瘡並發骨髓炎有以下特點:①骨髓炎直接由局部創面感染縱向擴散而引起。②炎症常呈潛在性,加上早期從褥瘡創面得以引流,一般無典型急性骨髓炎症狀,多為慢性骨髓炎形成。③診斷一般靠X線診斷,x線表現特點是:骨盆或相應局部骨質疏鬆,褥瘡基底部骨質外側緣不均勻的骨破壞,邊緣毛糙或不規則的骨質密度增高,有時有斑點狀死骨,骨膜反應無或輕微。④致病菌多為大腸桿菌、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及厭氧菌,常呈混合感染。
久時不愈的褥瘡,應常規拍攝X線片,一旦並發骨髓炎,應積極治療。
3、敗血症 慢性骨髓炎 骨質疏鬆 股骨頸骨折移位明顯,下一步應該如何治療?
去積水潭或者301(這兩個醫院都在北京),做個「截骨延長術」也就是「骨搬移」,一次性解決這些所有問題。
價格大概前後算起來3萬~5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