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質疏鬆症可分為三大類有哪幾類
骨質疏鬆分為三類:原發性骨質疏鬆、繼發性骨質疏鬆和特發性骨質疏鬆,病因各異。
原發性骨質疏鬆又分為兩型。其一為I型,即女性絕經後骨質疏鬆,與卵巢功能衰退、血內雌激素水平降低密切相關。絕經後由於雌激素減少,骨吸收遠快於骨形成,造成骨量不斷丟失而導致骨質疏鬆。這種類型的患者脊椎與橈骨下端骨折的發生率明顯增高。其二為Ⅱ型,即老年退化性骨質疏鬆,主要病因是性激素減少和腎功能生理性減退,骨皮質和骨松質均受影響。這類患者除椎體骨折和前臂骨折外,還容易發生股骨頸骨折。
繼發性骨質疏鬆:由後天性因素誘發,包括物理和力學因素,如長期卧床等;內分泌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垂體病變、腎上腺皮質或性腺疾病等;腎病、類風濕、消化系統疾病導致的吸收不良、腫瘤病變等;葯物的應用(糖皮質激素、肝素和免疫抑制劑等)。
特發性骨質疏鬆:指男性發病年齡小於50歲、女性發病年齡小於40歲的骨質疏鬆,無潛在疾病,發病原因不明。
骨質疏鬆是Pornmer在188 5年提出來的,但人們對骨質疏鬆的認識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逐漸深化的。早年一般認為全身骨質減少即為骨質疏鬆,美國則認為老年骨折為骨質疏鬆。直到1990年在丹麥舉行的第三屆國際骨質疏鬆研討會,以及1993年在香港舉行的第四屆國際骨質疏鬆研討會上,骨質疏鬆才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並得到世界的公認:原發性骨質疏鬆是以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徵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於發生骨折的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每年的10月20日定為「國際骨質疏鬆日」。
2、為什麼骨質疏鬆偏愛女性人群
由於女性青春期發育及骨垢線閉合均早於男性,而且身形和體重也比男性小,加上肌肉比重低,對骨骼的日常刺激相對偏低,所以總體上女性的骨質總量及密度均比男性要小。另外,還值得注意的是太為瘦小的人也更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症和骨質疏鬆性骨折。
3、導致骨質疏鬆有哪些因素?
4、名詞解釋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代謝性骨病變,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是其最大特點。
1)目前世界公認的診斷該病的金標準是雙能X線吸收法(DXA)的測定值。
2)骨質疏鬆症的常見表現為骨骼疼痛、容易骨折。
3)絕經後的女士或是年紀較大的男士比較容易患上此病,但是這一病症可發育任何年齡,且部分性別。
4)骨質疏鬆症不僅給患者本人帶來疼痛、脊柱變形以及骨折,活動受限,嚴重時生活不能自理,還容易肺部感染以及引發褥瘡等嚴重危害。而且,會給病人家庭乃至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4)骨質疏鬆性擴展資料
預防骨質疏鬆症:
1)從青少年期就加強運動、保證足夠的鈣質攝入,同時防止和積極治療各種疾病,尤其是慢性消耗性疾病與營養不良、吸收不良等,防止各種性腺功能障礙性疾病和生長發育性疾病;
2)避免長期使用影響骨代謝的葯物等,可以盡量獲得理想的峰值骨量,減少今後發生骨質疏鬆的風險。
3)成人期補充鈣劑是預防骨質疏鬆的基本措施,不能單獨作為骨質疏鬆治療葯物,僅作為基本的輔助葯物。成年後的預防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4)盡量延緩骨量丟失的速率和程度,對絕經後婦女來說,公認的措施是及早補充雌激素或雌、孕激素合劑。
5)預防骨質疏鬆患者發生骨折,避免骨折的危險因素可明顯降低骨折發生率。
5、骨質疏鬆嚴重程度分級
骨質疏鬆嚴重程度根據骨密度測定結果進行分級。骨密度測定T值>-1時,數值正常;T值在-1—-2.5之間為骨量減少;T值<-2.5為骨質疏鬆;T值<-2.5合並脆性骨折為重度骨質疏鬆。
6、女性骨質疏鬆症狀有哪些表現
老年性骨質疏鬆症治療比較困難,有時單純補鈣及維生素D效果不明顯,因此須中西醫結合治療,因人而異,辨證施治,並充分發揮飲食療法的積極作用,補其所虛,增其不足
意見建議:核桃仁補腎強腰,從營養學角度分析,核桃仁中所含的鈣、磷、鎂、鐵等礦物質及多種維生素均可增加骨密度,延緩骨質衰老,對抗骨質疏鬆。
7、骨質疏鬆症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氨糖25歲之後會慢慢缺失,所以需要及時補充,在勞動和運動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骨頭關節損傷。健力多的氨糖可以修復或逆轉損壞軟骨,潤滑軟骨,減少積液的。
8、為什麼中國每12秒就有1次骨質疏鬆性骨折?
因為我們國家的老年人多啊,所以才會這樣,還有年輕人不鍛煉。骨質疏鬆是多種原因引起的的代謝性骨病變,以單位體積內骨組織量減少為特點。骨質疏鬆症可發生於不同性別和任何年齡,但多見於中老年群體。以骨骼疼痛、容易骨折為主要特徵。
骨質疏鬆素有「沉默的疾病」之稱,是導致疼痛、行動不便、造成骨折並危及生命的潛在因素。據中國疾控中心2018年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是全球骨質疏鬆患者最多的國家,2018年年底已達1.6億人。相關專家預測,到2020年人數將增加至2.8億。據央視新聞報道,2015年中國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260萬人次,相當於每12秒就發生一次骨質疏鬆性骨折!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聯合中華醫學會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分會2018年發布的中國骨質疏鬆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5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鬆症患病率19.2%,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達32%。50歲以後低骨量率和骨質疏鬆症患病率開始增高,主要與年齡增大所致的性激素水平下降密切相關,而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尤為明顯,因此女性患病率顯著高於男性。
三高的發病群體也是骨折的高風險人群,而且一旦發生骨折,恢復也比普通人難度更大,因此公眾應當同時關注「三高一低」所帶來的危害。夏維波教授提醒公眾,預防骨質疏鬆要注意營養、運動和光照三個方面。即保持均衡膳食,攝入足夠的鈣等微量元素,每天進行30分鍾以上的運動,並接受20分鍾左右戶外太陽光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