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質疏鬆 > 骨質疏鬆與胸椎結核

骨質疏鬆與胸椎結核

發布時間:2020-12-24 21:38:00

1、什麼叫胸椎小關節紊亂

胸椎後關節紊亂又稱胸椎後關節錯縫,臨床時有發生。胸椎後關節即關節突關節,由於胸椎後關節突關節面近似冠狀位,兩側有肋骨支撐,胸椎的穩定性相對於頸椎腰椎為強,發生後關節錯縫的機會相對於頸椎和腰椎為少。但是,當突然的外力牽拉、體位變換不當、扭轉,使後關節不能承受所分擔的拉應力和壓應力時,則有可能引起胸椎後關節急性錯縫病變。[臨床症狀] 胸椎在人體正常的生理呼吸運動和中,後關節的活動范圍很小,但在擠壓或用力不當的扭挫傷,甚至咳嗽、打噴嚏等也可引起關節錯位。典型患者在發病時往往可聞及胸椎後關節在突然錯位時的「咯嗤」聲響,輕者發生關節勞損,表現錯位節段局部明顯疼痛和不適;重者可引起韌帶撕裂、後關節錯位,表現為「岔氣」,牽掣頸肩背作痛,且感季肋部疼痛不適、胸悶、胸部壓迫堵塞感,入夜翻身困難,以及相應脊神經支配區域組織的感覺和運動功能障礙。[體征] 急性胸椎後關節紊亂患者呈痛苦面容,頭頸仰俯、轉側困難,常保持固定體位(多見前傾位),不能隨意轉動;受損胸椎節段棘突有壓痛、叩擊痛和椎旁壓痛,深吸氣疼痛更甚,棘突偏離脊柱中軸線,後突隆起或凹陷等。受損節段椎旁軟組織可見有觸痛、觸及痛性結節或條索狀物。 [診斷] 1.有外傷史或長期不良姿式病史。 2.臨床症狀及體征:詳見上述「臨床症狀」及「體征」部分。 3.觸診:錯位節段胸椎棘突有明顯壓痛、叩擊痛或偏歪。棘旁軟組織可有不同范圍和程度的緊張甚至痙攣,觸之常可感覺有條索樣物,壓之疼痛。 4.X線平片:由於胸椎後關節錯位乃解剖位置上的細微變化,故X線攝片常不易顯示。但X線檢查可除外胸椎結核、腫瘤、骨折、類風濕等疾病。治療胸椎小關節紊亂的手法介紹

本貼收到6朵鮮花胸椎小關節紊亂是一種臨床多發病。從生理上來看:12 塊胸椎作為脊柱的一部分, 構成了人體力學支柱的重要組成部分; 胸椎椎管內有脊髓經過, 並且有很多功能各異的神經從胸椎旁邊經過。由於胸椎小關節數量多, 發生紊亂後所引起的症狀、體征較為復雜, 具體表現與錯位胸椎平面的高低、數量的多少、累及組織的不同、組織累及的程度不一以及病程長短等諸多因素有關, 因此, 有較大差異: 如肌肉勞損、肋間神經痛、胸腹腔臟器功能紊亂以及頭頸部症狀等。從形態結構上來看: 胸椎參與構成胸廓,憑借關節囊、周圍韌帶以及肌肉等軟組織緊密結合與肋骨共同形成了較為穩定的狀態, 不容易受損, 故而臨床中胸椎小關節紊亂所致的疾病常常被誤診為心血管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等, 葯物治療收效甚微, 即使有效也往往停葯即再次發作, 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工作、學習和生活。
筆者經過幾年的臨床探索, 並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對胸椎小關節紊亂的糾治有了點粗淺的認識, 並歸納出了治療胸椎小關節紊亂行之有效的十種手法, 現介紹如下。
1  手法介紹
111  沖壓法 以第五胸椎向左、第六胸椎向右旋轉移位為例。患者俯卧, 醫生站於左側, 以左手掌跟壓在第五胸椎棘突右邊, 右掌跟壓在第六胸椎棘突左邊, 然後囑患者作一深呼吸, 待呼氣將盡未盡時, 醫生用雙手同時施一寸勁沖壓。此時, 往往可以聽到清脆的關節彈響聲, 提示關節
復位。然後再檢查相鄰的上下關節, 若仍有錯位則依法再施。此法可以作為糾正胸椎小關節紊亂的通用手法, 尤其適合於小關節紊亂並伴有胸椎輕微前後滑脫者。
112  旋轉沖壓法 此方法為沖壓法的衍生手法, 所不同之處在於沖壓時雙手作一順時針方向的旋轉。這樣沖壓力與旋轉力所形成的合力對於單純的胸椎旋轉錯位比沖壓法更省力。
113  單掌振法 此法機理與沖壓法、旋轉沖壓法機理相同, 但施術時改雙手為單手。以第五胸椎向左旋轉移位為例。患者俯卧, 醫生立於左側, 右手掌抵住第五胸椎棘突,囑患者作深呼吸, 待呼氣將盡時, 右掌跟以寸勁向右沖壓,聽到關節彈響聲則提示關節復位。單掌振法較為適合於上中段胸椎小關節紊亂。
114  膝頂擴胸扳法 又稱「胸椎對抗復位法」。具體操作時有三種方法: 患者面向靠背椅的靠背跨坐到椅子上, 雙手向上交叉抱於腦後, 醫生用膝蓋頂住偏歪棘突。A 法:醫生雙手從患者腋下向前, 然後繞向後上方, 抓住患者前臂, 慢慢向後拉患者前臂, 同時膝蓋稍微用力, 聽到關節彈響聲, 則提示關節復位。B 法: 醫生雙手托住患者肘尖向後慢慢扳動, 待活動到最大限度時輕微閃動一下, 聽到關節彈響聲則提示關節復位。C 法: 這一方法是我對前兩種手法掌握不太熟練時, 發現用A 法, 稍胖一些的患者不能忍受, 而B 法有時操作不慎會使患者感到肩部疼痛, 於是我就變通一下。醫生雙手從患者腋下伸出, 然後兩手向上勾住患者雙肩, 緩慢向後拉, 同時膝關節輕微向前抵住偏歪棘突, 待活動到最大限度時, 稍一加力即可聽到關節彈響聲。這種方法較為適合於上中部胸椎小關節紊亂。
115  扳肩法 以第三胸椎棘突左偏為例。患者俯卧, 醫生立於患者頭側, 以左手小魚際壓住第三胸椎棘突右側, 同時右手向左上方扳患者右肩, 聽到彈響聲則提示關節復位。此法較為適合於上中段胸椎小關節紊亂。
116  指推法 以第十一胸椎棘突右偏為例。患者俯卧, 醫生立於患者右側, 雙手拇指重疊抵住偏歪棘突, 逐漸加力向左推之, 聽到關節彈響聲則提示關節復位。指推法適合於頸胸椎交界、胸腰椎交界關節紊亂及身體較瘦弱、關節囊較為鬆弛的患者。
117  捶擊法 以第二胸椎棘突右移為例。患者俯卧, 醫生立於右側, 左手拇指擠壓住偏外的棘突並用右拳擊之, 聽到關節彈響聲則提示關節復位。操作時要注意不可驟用暴力, 對有骨質疏鬆或導致骨質疏鬆疾病的患者禁用。此法適用於上中段胸椎小關節紊亂。
118  雙手重疊按壓法 患者俯卧, 醫生立於左側, 雙手重疊於中段胸椎棘突之上, 囑患者做深呼吸, 待呼氣將盡時以寸勁按壓, 聽到關節彈響聲則提示關節復位。此法適合於脊柱甩鞭傷的新傷, 復位成功時的關節彈響聲有人稱為「放鞭炮」。
119  坐位旋轉推法 以第十二胸椎棘突右移為例。患者坐位, 助手固定患者雙腿, 醫生坐在右側以右手從患者右腋下穿過向上用手勾住患者頸部, 以左手拇指頂住偏歪棘突,患者放鬆, 醫生以右手帶動患者上身由直立向右下方擺動, 待力傳至第十二胸椎時以右手拇指推之, 即可聽到關節復位的彈響聲。此法較適合於下段胸椎的小關節紊亂。
1110  拔伸牽引法 較之前九種手法, 此手法操作難度較大, 對醫生要求較高。以第一胸椎束突偏歪為例。患者仰卧, 醫生坐於床頭, 右手托住患者頸部並用拇指食指放鬆患者頸部肌肉; 左手托住患者下頜緩慢牽引, 待傳到第一胸椎時, 以寸勁作一牽引動作, 聽到輕微的關節彈響聲則提示復位。此法要求十分熟練方能操作成功。本法適合上段胸椎小關節紊亂。
2  病案舉例
孫××, 女, 33 歲, 2003 年5 月來診。自述背部疼痛1 周余, 加重3 天。經檢查發現其胸椎小關節紊亂, 棘突向左偏歪, 其餘無特殊症狀。於是局部施以放鬆手法, 然後以沖壓法進行復位, 聽到四聲清脆的關節彈響聲, 患者告知「感覺輕松許多」, 考慮到是第1 次治療, 不能過多使用整復手法, 遂囑其回家熱敷, 第2 天繼續治療。次日患者早早來到, 高興之情溢於言表, 說患此病已13 年了, 從未想到會有如此療效。經仔細問病史, 患者告知13 年前從車上摔下, 經住院治療, 出院時被告知脊柱形態無法矯正。後每隔1 月或每到天氣突變時均會發作, 住院吃葯均未能根除, 再檢查脊柱時發現整個脊柱向一側側彎, 方明白是一側甩鞭傷。於是仍用沖壓法, 前後治療1 周, 全部紊亂的小關節得以糾正。考慮到病史較長, 囑其每天熱敷半小時, 並隔3 日治療一次, 以鞏固療效, 連續1 個月。
3  討 論
關於胸椎小關節紊亂的病因病機, 長期以來有兩種不同的看法: 一種認為由於骨質的病變, 如骨質增生等導致周圍肌肉、神經、血管的痙攣、水腫, 隨之產生疼痛、小關節錯位。這就是習慣上所說的「骨性學說」[ 1 ] ; 另一種則認為由於肌肉、神經、血管等軟組織受到不良刺激產生痙攣、水腫導致胸椎受力結構破壞, 脊柱失衡, 從而產生小關節紊亂繼發骨質增生。這就是習慣上所說的「肌性學說」[ 2 ] 。從臨床觀察並結合骨質增生產生的病因病機來看,本病多因長期坐姿不正, 或因受涼, 或過度疲勞、外力損傷等原因, 導致胸椎周圍軟組織痙攣, 擠壓周圍的神經血
管, 使血液循環受阻, 從而產生彌漫性疼痛, 進而脊柱穩定性遭到破壞, 失去平衡, 從而出現脊柱側彎, 進而發生小關節紊亂甚至胸椎滑脫, 這種小關節紊亂未得到有效的糾正, 周圍組織充血水腫不能很好的消散、吸收, 時間過久就導致骨質增生, 紊亂的胸椎小關節突出部分和骨質增
生所產生的骨贅刺激到周圍軟組織, 引起進一步的軟組織痙攣、充血、水腫, 擠壓周圍的血管、神經, 從而產生更加劇烈的疼痛及其它症狀, 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實施手法復位時, 首先通過放鬆手法, 使毛細血管擴張, 加速局部血液循環, 增加組織供氧量, 促進代謝廢物如氮、二氧化碳等的排泄並升高患者血液中的類嗎啡樣物質以解除軟組織痙攣, 減輕疼痛。這樣從軟組織方面來清除病因, 截斷惡性循環的進一步發展; 然後, 通過整復手法來糾正小關節紊亂, 消除其對周圍軟組織的不良刺激,恢復脊柱的力學平衡。隨著錯位小關節的糾正, 有些患者的臨床症狀可以迅速消除。這樣從骨性結構上清除病因,截斷惡性循環的發展。
通過臨床治療觀察, 我們有如下體會: (1) 各個手法在使用前都要對局部進行充分的放鬆, 這樣不僅有利於手法的一次性成功, 而且還能盡最大限度避免患者受到無謂的損傷或者痛苦。(2) 做完整復手法後須用理筋手法, 使局部恢復解剖位置以便於氣血的通暢, 從而有利於疾病的康復。(3) 文中多次提到的「寸勁」就是醫生能夠收發自如的一種爆發力, 因為其收發在一寸之間, 故而稱為「寸勁」。(4) 介紹手法時, 對脊柱的分段只是以模糊的上、中、下段概括而不作精確的定位, 是因為在實際操作中,由於各個醫生因為習慣的不同或者熟練程度的不同, 有些手法的操作差別僅僅在細微之間, 但矯正的胸椎則差別較大, 故而不作嚴格的定位。(5) 在文中筆者多次提到關節復位而沒有說成功復位, 是因為由於醫生把握的尺度不同,或者功力的深淺不同, 有時不能一次完全復位成功, 仍然會遺留一些輕微的錯位, 則需要再次施術以正之, 故而僅僅說復位。(6) 對於胸椎小關節紊亂時間較長的患者, 則應多次復位方能成功, 不可強求一次完全復位, 以免造成新的損傷。(7) 對於體質較差、關節囊較為鬆弛或者病程日久的患者, 做完整復手法後可以適當的點、按足三里穴以加速康復並能鞏固療效。(8) 以上手法對於單純的胸椎小關節紊亂及其並發症狀有著良好的療效。若用之得當,常可以使症狀迅速解除。但臨床中要仔細檢查, 注意與其它疾病相鑒別, 尤其要注意對年高體弱、骨質疏鬆等患者要謹慎, 對腫瘤患者則應禁止手法治療。(9) 對於小關節復位時的彈響聲, 它可以作為關節復位的一項指征, 但不是唯一的指征, 故而不能強求, 更不能片面追求彈響聲而用暴力, 以免造成新的損傷。

2、胸椎結核不易吃的食物與水果是什麼

指導意見:
月經期首先最不能吃的就是生冷的東西,不要吃辛辣的食物,

3、腰椎結核的表現症狀有哪些?

(1)腰椎活動受限。腰部生理彎曲消失,椎旁肌肉保護性痙攣,使腰部處於高度保護狀態,限制脊椎活動而減輕疼痛,這是腰椎結核早期出現的明顯體征之一。從地上拾物時,盡量屈髖屈膝直腰下蹲,而避免彎腰取物,即拾物試驗陽性。俯卧位脊柱後伸試驗亦為陽性。

(2)脊柱畸形。當病變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由於椎體破壞塌陷與變形,導致腰椎明顯後突畸形,側突畸形極少見。隆起處多伴有明顯之壓痛及叩擊痛。

(3)寒性膿腫。寒性膿腫對於腰椎結核的診斷有重要意義。因膿腫形成緩慢,且無急性炎症特徵,故稱為「寒性膿腫」。膿汁一般稀薄呈米湯樣,內含大量結核性肉芽組織、乾酪樣物質、壞死椎間盤組織和死骨等。腰椎結核的寒性膿腫多位於一側或兩側的腰大肌,可引起腰大肌刺激症狀,導致髖關節屈曲攣縮畸形、托馬斯征陽性;亦可沿腰大肌流注到兩側髂窩、腰三角、股三角處,膿腫破潰後,形成經久不愈的竇道。如繼發感染,則伴有急性化膿性炎症特徵。

(4)全身症狀。早期患者可無任何症狀,亦可有全身不適,疲乏無力,午後低燒,食慾不振,身體消瘦等慢性消耗性表現。

實驗室檢查:結核患者的血色素偏低,白細胞總數不高,但淋巴細胞偏高,血沉快。

(5)X 線情況。早期病變椎體有骨質疏鬆,椎間隙變窄,椎體上、下緣模糊;晚期椎間隙消失,椎體破壞,有死骨及空洞形成,腰大肌陰影增寬。

4、強直性脊柱炎與脊柱結核的區別?

強直性脊柱炎有哪些主要症狀?

強直性脊柱炎發症緩慢隱襲,常不為患者所注意。疾病主要部位在脊柱,即自骶髂關節由下而上地出現腰椎、胸椎和頸椎症狀。病初患者偶有腰背部、骶部或臀部疼痛或僵硬感。大約10%的病人疼痛可沿臀部往大腿和小腿屈側向下放射(沿坐骨神經分布范圍)但神經系統檢查一般無陽性發現。經數月或數年患者臨床症狀逐漸加重,出現持續性腰部、胸椎或頸部疼痛、僵硬,常在半夜痛醒並有翻身困難,需起床活動後方能減輕痛苦。早晨起床或久坐、久蹲後起立時腰背部僵硬感尤為劇烈,輕微活動方可緩解症狀。隨著病性進一步的發展,最終可導致腰、胸及頸椎各個方向的動動受到限制。胸椎和脊肋關節受累可使胸廓擴展范圍縮小,脊柱呈現畸形。微動關節如骶髂關節、恥骨聯合及胸骨柄關節亦可受累,局部出現疼痛或腫脹。

.............

脊柱結核症狀:

脊柱結核臨床上最為多見,佔全身骨與關節結核的第一位。99%為椎體結核,1%為附件結核,附件結核多繼發於椎體結核或與椎體結核同時存在。椎體結核中的腰椎最多見,胸椎次之,其次為胸腰段脊椎、腰骶段脊椎、頸椎,骶尾骨最少見。這與椎體負重大,易於勞損,肌肉附著少和血液供應差有關。

症狀表現

(一)全身症狀 早期無明顯症狀,活動期則出現食慾不振、消瘦、午後潮熱、盜汗等中毒症狀。

(二)局部症狀和體征

1.疼痛局部痛為主,於勞動、咳嗽時加重。患處可有壓痛、叩擊痛及放射痛。

2.脊柱畸形由於椎體破壞塌陷後,形成角狀後突畸形。為脊柱結核所特有。

3.肌肉痙攣、姿勢異常和運動受限頸椎結核病人可有斜頸畸形,或頭前屈,活動時明顯受限。胸、腰椎結核病人不能彎腰,故拾物姿勢很特殊,不是彎腰去拾,而是屈髖、屈膝、挺腰下蹲,一手撐大腿,另一手去拾地上的東西。

4.寒性膿腫應仔細檢查,如懷疑可作穿刺。

椎體結核按原發病灶部位可分為三型:

(一)中心型 病灶位於椎體中心部,見於兒童。特徵為以骨質破壞為主,椎體被壓成楔形,成人可長期局限在椎體中心,出現死骨,死骨吸收後,可出現空洞。

(二)邊緣型 多見於成人,進一步累及相鄰椎體。以溶骨性破壞為主,很少出現死骨,易侵犯椎間盤,引起椎間隙狹窄。

(三)骨膜下型 由於膿液沿著前縱韌帶上下蔓延,相鄰椎體前側部長期被骨膜下膿腫腐蝕的結果,多為繼發性,可同時累及數個椎體前緣。

椎體結核常形成寒性膿腫,蔓延方式為,沿椎體骨膜下蔓延,形成廣泛的椎旁膿腫,再則是遠離病側形成流注膿腫。

不同的椎體結核有不同的蔓延途徑。

頸椎:常位於頸長肌後方。上部頸椎形成咽後壁膿腫,下部頸椎形成食管後膿腫。

胸椎:常形成椎旁膿腫,正位X線片見呈球形,張力較大,或呈筒形、梭形。椎旁膿腫可經肋橫突間隙向背部流注,或沿肋間血管向肋骨遠端流注。

腰椎:常形成流注膿腫,多沿腰大肌筋膜形成腰大肌膿腫。腰大肌膿腫可因重力關系蔓延至髂窩、股三角或股骨小轉子附近,還可繞過股骨上端後側至大腿外側,再沿闊筋膜向下流注到膝關節附近。腰大肌深層的膿液可穿過腰筋膜,出現在腰三角部位。

寒性膿腫轉歸:病灶處於靜止時,寒性膿腫可自行吸收或鈣化,但常破潰,形成竇道,也有的膿液因膿腫壁與胸、腹腔臟器如肺、腸道、膀胱發生粘連,最後穿破,形成內瘺。

[實驗室檢查]極為重要,不僅要看有無椎體破壞,還要注意脊椎的曲度以及有無附件改變。

椎體破壞情況隨病理類型不同而異。中心型可有死骨、空洞形成,周圍骨質疏鬆,但有的骨質反顯緻密,呈磨砂玻璃樣。邊緣型多表現溶骨破壞,應仔細觀察每個部位,勿使遺漏。椎體破壞嚴重者可發生楔形壓縮,甚至消失。椎間隙可模糊、變窄或消失。

對椎旁軟組織陰影,應注意有無加寬或局限性膨隆。頸胸段脊椎結核膿腫引起的上縱隔擴大陰影,不要誤認為縱隔腫瘤。胸椎結核椎旁膿腫的邊緣需與心臟右緣及胸主動脈陰影相鑒別。也有時椎旁軟組織陰影雖有明顯增寬,但實際上並非膿腫,而是增厚的軟組織,膿腫已被吸收,病變已纖維化。這種椎旁陰影的密度常較低,邊緣一般比較平直,缺乏局限性膨隆。3個月後拍片復查時,該陰影並無明顯增寬或變窄。此外,因病變處於靜止階段,故病人血沉、體溫都比較正常,局部疼痛也明顯減輕。

診斷

[鑒別診斷]

(一)強直性脊柱炎 本病患者常出現脊柱運動受限,血沉增快,累及多數椎體,同時伴有骶髂關節病變。X線片可見韌帶骨化,呈竹節樣改變,椎體無破壞,無軟組織增寬影。

(二)脊柱腫瘤 一般只累及一個椎體,相鄰椎間隙寬度保持正常,破壞常在椎弓根。

(三)椎間盤中央型突出 X線片有時可見椎體上下緣有小圓形缺損,但周圍骨質緻密,系由於髓核向椎體內突出,形成許莫爾結節。有時椎體前上緣可見一小三角形游離骨塊,系由於環形骨骺未癒合。

治療方法

治療應包括三方面:①結核本身的治療;②解除脊髓的壓迫;③預防及治療各種並發症。

手術治療主要是對脊髓進行減壓。術前應作好充分准備,結合病人體征及X線片表現,選擇好恰當的手術方法,才能起到減輕症狀、治癒疾病的目的。在各種手術方法中以後路或側前方減壓術最常用。側後減壓術通過切除一側椎板、椎弓根及關節突,可同時顯露脊髓及椎體病灶,減壓及病灶清除也較徹底,但手術復雜,出血又多,並有可能影響脊柱穩定性,一般很少採用。

長期高位截癱者,常伴有腎上腺皮質功能衰退,手術時易因腎上腺皮質功能衰竭而突然發生休克,甚至死亡,術前應先給予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

5、脊柱結核最好的治療手段

&

6、骨與關節結核的護理常規

骨與關節結核是一種繼發性病變,原發病灶多在肺部,好發於兒童和青少年,常見部位為脊柱,其次是膝關節、髓關節和肘關節。臨床表現為全身的結核中毒症狀和局部症狀,後者依部位不同症狀有異,病灶可形成膿腫,並可沿筋膜間隙流向遠處。膿腫在脊柱可出現相應的神經壓迫症狀,嚴重者合並有癱瘓。治療是整體與局部兼顧。全身治療包括休息、營養、一般支持療法和抗結核病的應用;局部治療則是制動、膿腫穿刺、局部注射抗結核葯物和手術(病灶清除術)。護理措施根據不同的部位而定。常見護理問題包括:①焦慮;②軀體移動障礙;③自理缺陷;④營養不足;⑤疼痛和肌痙攣;⑥有發生窒息的危險;⑦有發生褥瘡的危險;⑧潛在並發症--癱瘓或癱瘓加重;⑨術後潛在並發症--氣胸;⑩知識缺乏:功能鍛煉及出院後自護知識。

一、焦慮

二、軀體移動障礙

三、自理缺陷

以上一~三均參照"骨科病人一般標准護理計劃"中的相關內容。

四、營養不足

參照"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病人一般標准護理計劃"中的相關內容。

五、疼痛和肌痙攣。

相關因素:關節結核。

主要表現:關節不適,攣縮畸形。

護理目標:病人疼痛和肌痙攣症狀解除或減輕。

護理措施:

1 一般情況差,體溫較高,截癱或椎體不穩病人絕對卧床休息。

2 用石膏綳帶、牽動等制動以緩解肌痙攣和疼痛。其護理參照"骨科常用外固定病人一般標准護理計劃"中的相關內容。

重點評價:

1 病人局部疼痛和肌痙攣是否減輕或消失。

2 制動措施是否適合於病人個體。

六、有發生窒息的危險

相關因素:

1 頸椎結核並有咽後壁膿腫。

2 全麻術後未清醒時。

主要表現:

1 呼吸、吞咽困難。

2 誤咽、誤吸後嗆咳、頻死感。

護理目標:

1 病人所進食物的質地與進食方式符合病情需要。

2 病人全麻清醒前能得到妥善護理。

護理措施:

1 向病人及家屬說明頸椎結核出現咽後壁膿腫時可導致吞咽困難。

2 指導病人進食食物的質地與進食方式:根據吞咽程度選擇質地松軟、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糖、豐富維生素與果膠的軟食、半流質乃至流質,進食速度均勻且慢,防止食物嗆入氣管而窒息。

3 全麻術後病人在清醒前去枕平卧,頭偏向一側,並有專人守護,避免嘔吐物誤吸。

4 一旦出現窒息,迅速吸出異物,必要時氣管切開。

重點評價:

1 病人進食食物的質地與進食的方式是否依吞咽困難程度而定。

2 病人全麻術後是否處於妥善的體位,並得到專人照顧。七、有發生褥瘡的危險

參照"骨科病人一般標准護理計劃"中的相關內容。

八、潛在並發症--癱瘓或癱瘓加重

相關因素:

1 體位不當致脊髓受壓。

2 手術後脊髓水腫。

主要表現:

1 首先出現運動功能障礙,下肢發硬、顫抖無力且軟弱。

2 繼而感覺功能障礙:麻木。

3 然後大小便功能障礙:尿瀦留、便秘和腹脹。

4 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皮膚乾燥、無汗。

 護理目標:
1 病人了解體位不當可以導致癱瘓或癱瘓加重之嚴重後果,並能配合維持適當的體位。

2 病人未因體位不當而致癱瘓或癱瘓加重。

3 病人術後的脊髓、神經功能得到及時觀察,出現異常時能得到及時處理。

護理措施:
1 向病人及其家屬反復說明卧床休息的必要性,強調脊柱結核輕癱病人不能下地活動,以免導致癱瘓或癱瘓加重。

2 輕癱病人絕對卧床休息。

3 脊柱結核病人翻身時,注意保護病灶部位:

(1)頸椎結核病人翻身時,應有專人保護頭頸部。

(2)卧於帶頭的石膏床上翻身,以避免直接翻身不當造成脊髓、神經損傷。

4 脊柱結核病人行病灶清除術後,注意觀察其雙下肢運動、感覺、大小便等情況。若功能改善,表示已解除脊髓受壓;若功能變差,則可能為脊髓水腫等,應及時報告醫師作相應處理。

重點評價:
1 病人及其家屬是否能配合維持適當體位。

2 病人是否出現因體位不當所致癱瘓或癱瘓加重。

3 病人術後是否出現癱瘓或癱瘓加重。

九、術後潛在並發症--氣胸

相關因素:胸膜損傷。

主要表現:呼吸淺快,患側呼吸音低,叩診呈彭音。

護理目標:病人呼吸逐漸平穩,無明顯缺氧。

護理措施:

1 密切觀察胸椎結核病人行病灶清除術後的呼吸情況,是否伴有紫紺。

2 高流量吸氧。

3 病人行胸腔穿刺閉式引流術後,應保持引流通暢。

重點評價:

1 病人呼吸是否趨向平穩。

2 病人胸腔閉式引流是否通暢。十、知識缺乏:功能鍛煉及出院後自護知識

相關因素:
1 病人未接受過專業知識教育。

2 病人害怕鍛煉加重病情。

3 病人不了解出院後自護的重要性與方法。

主要表現:
1 病人不了解功能鍛煉的重要性與方法。

2 病人畏懼鍛煉。

3 病人對病程與治療過程茫然,不知如何鞏固手術療效,達到康復。

護理目標:
1 病人及家屬了解功能鍛煉的必要性與方法。

2 病人能進行功能鍛煉。

3 病人了解疾病治療過程,並能在出院後按照要求實施。

4 病人家屬及社會(如單位)等支持系統狀態良好。

護理措施:
1 向病人及家屬說明功能鍛煉的必要性與方法。

2 長期卧床的病人,主動翻身、坐起、鼓勵下床活動(截癱或脊柱不穩者例外)。

3 合並截癱或脊柱不穩者,鼓勵病人作抬頭、擴胸、深呼吸、咳嗽和上肢運動,同時進行被動活動並按摩下肢各關節,以防止關節粘連、強直。
4 進行功能鍛煉時應注意:
(1)術後1-2天內有發熱時,則不宜鍛煉,以免引起疼痛,加重心臟負擔,使病情惡化。

(2)活動量根據病人耐受能力而定,以不感到疲勞為宜,且應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3)鍛煉過程中,觀察病人有無不良反應。如出現活動後精神不振、疲乏無力、疼痛加劇、病情加重等,應暫停鍛煉。

5 向病人及其家屬介紹病程與治療程序,尤其是出院後的配合,以鞏固手術療效,達到康復目的。

(1)向病人及其家屬說明骨與關節結核的病程較長,療效緩慢,完全康復需1-2年,出院後仍需共同配合治療,才有可能治癒,並減少復發率。

(2)適當休息。

(3)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粗纖維、豐富果膠成分的飲食,以保證營養的需求。

(4)堅持葯物治療,因為骨關節結核病灶進展較慢、血液供應較差,影響葯物的滲入,因而用葯時間較長。用葯時間根據結核病灶的不同而異:①膝、肘、腕、踝、手、足等中小關節結核用葯時間為1年左右。②肩、髖、骶髂、脊柱等大小關節結核用葯時間為2年左右。③觀察葯物毒副作用,定期到醫院檢查血象、血沉、肝功能、聽力等,並向醫師匯報主觀症狀。

(5)了解痊癒標准,避免過早中斷治療。①全身情況良好,體溫正常,食慾好,血沉正常。②局部無明顯症狀,無膿腫或竇道。③X線片顯示膿腫消失或鈣化,無死骨或已被吸收、替代,骨質疏鬆好轉,病灶邊緣骨輪廓清晰或關節已融合。符合上述三項者表示病變已停止。④起床活動一年或工作半年後仍能保持上述三項指標者,表示已基本治癒。⑤若術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活動後,一般情況變差,症狀復發,血沉增快,表示疾病未治癒,或靜止後又趨活動,仍應繼續全身治療;若X線檢查再次出現膿腫及死骨,或發現原來病灶清除仍不徹底,應考慮再次手術。

重點評價:
1 病人及家屬是否了解功能鍛煉的必要性與方法。

2 病人是否了解出院後自護知識。

7、怎麼確診是胸椎結核病

病情分析: 你好,肺結核的主要症狀是: 常見結核的早期症狀有以下幾種: 1、疲勞易乏力以清晨及下午明顯,但晚上可興奮,有時煩躁失眠。 2、體重減輕又找不出別的原因。 3、胃納減退,食而無味。 4、慢性咳嗽或伴有咳痰,早晨乾咳。 5、出現痰中帶血或咯血。 6、午後潮熱,下午或晚上低熱,後半夜退盡,像潮水那樣有漲有落。 7、夜間盜汗並伴疲勞感,有時反復出現。 8、胸痛、胸悶可伴有發熱,有可能患胸膜炎。 9、婦女出現月經不調如經量減少、延遲或閉經;男性病人尤其青年人易遺精。 意見建議:肺結核患者注意休息,脊柱結核在全身骨關節結核中發病率最高,約占骨關節結核總數的一半,其中以兒童和青少年發生最多。所有脊柱均可受累,以往以腰椎結核最多,近年來以胸椎多見,腰椎次之,其次是骶椎和頸椎等。椎體結核占絕大多數,單純附件結核少見。胸椎結核常形成椎前和椎旁膿腫,也可出現在後縱隔區或沿肋間向胸壁發展。椎體病變因循環障礙及結核感染,有骨質破壞及壞死,有乾酪樣改變和膿腫形成,椎體因病變和承重而發生塌陷,使脊柱彎曲,腰背部可出現「駝峰」畸形。由於椎體塌陷,死骨肉芽組織和膿腫形成,可使脊髓受壓或血供受累而發生截癱。不要勞累,祝您健康
脊柱結核在全身骨關節結核中發病率最高,約占骨關節結核總數的一半,其中以兒童和青少年發生最多。所有脊柱均可受累,以往以腰椎結核最多,近年來以胸椎多見,腰椎次之,其次是骶椎和頸椎等。椎體結核占絕大多數,單純附件結核少見。胸椎結核常形成椎前和椎旁膿腫,也可出現在後縱隔區或沿肋間向胸壁發展。椎體病變因循環障礙及結核感染,有骨質破壞及壞死,有乾酪樣改變和膿腫形成,椎體因病變和承重而發生塌陷,使脊柱彎曲,腰背部可出現「駝峰」畸形。由於椎體塌陷,死骨肉芽組織和膿腫形成,可使脊髓受壓或血供受累而發生截癱。

與骨質疏鬆與胸椎結核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