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今年體檢比去年體檢矮了2cm,醫生說有點輕度骨質疏鬆,有沒有搞錯?我才33歲,能跑能跳的,什麼感
骨質疏鬆是骨的礦物質流失:包括鈣、磷、鎂、鋅等多種元素。不單純是鈣質一種。盡管補充了足夠的鈣,但由於沒有足夠的磷,鈣沉積並無明顯增加。鈣磷比例不合適,就會影響鈣的吸收和利用。所以單純補鈣是不夠的,主要需要調節鈣磷代謝。龜芪骨肽組合可以糾正鈣、磷代謝,恢復正常磷與鈣在骨中的比例,增加骨鈣磷沉積、防止骨老化。對骨折療效顯著。
2、骨質疏鬆症的診斷標準是怎樣的?
根據2011年版的《原發性骨質疏鬆症診治指南2011》,診斷標准如下:
1.發生脆性骨折
2.基於骨密度的診斷:骨密度(BMD):T-Score≤-2.5SD者為骨質疏鬆
3、1`L2L3椎體結構輕度失穩2`老年新性骨質疏鬆症3`腰椎椎...
?
4、體檢結果鈣流失量0.742,骨質疏鬆0.513,骨密度0.526,這正常嗎?
骨密度的話,大於-1都屬於正常范圍內的。你是用哪種方法測的?
5、骨質疏鬆症可分為三大類有哪幾類
骨質疏鬆分為三類:原發性骨質疏鬆、繼發性骨質疏鬆和特發性骨質疏鬆,病因各異。
原發性骨質疏鬆又分為兩型。其一為I型,即女性絕經後骨質疏鬆,與卵巢功能衰退、血內雌激素水平降低密切相關。絕經後由於雌激素減少,骨吸收遠快於骨形成,造成骨量不斷丟失而導致骨質疏鬆。這種類型的患者脊椎與橈骨下端骨折的發生率明顯增高。其二為Ⅱ型,即老年退化性骨質疏鬆,主要病因是性激素減少和腎功能生理性減退,骨皮質和骨松質均受影響。這類患者除椎體骨折和前臂骨折外,還容易發生股骨頸骨折。
繼發性骨質疏鬆:由後天性因素誘發,包括物理和力學因素,如長期卧床等;內分泌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垂體病變、腎上腺皮質或性腺疾病等;腎病、類風濕、消化系統疾病導致的吸收不良、腫瘤病變等;葯物的應用(糖皮質激素、肝素和免疫抑制劑等)。
特發性骨質疏鬆:指男性發病年齡小於50歲、女性發病年齡小於40歲的骨質疏鬆,無潛在疾病,發病原因不明。
骨質疏鬆是Pornmer在188 5年提出來的,但人們對骨質疏鬆的認識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逐漸深化的。早年一般認為全身骨質減少即為骨質疏鬆,美國則認為老年骨折為骨質疏鬆。直到1990年在丹麥舉行的第三屆國際骨質疏鬆研討會,以及1993年在香港舉行的第四屆國際骨質疏鬆研討會上,骨質疏鬆才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並得到世界的公認:原發性骨質疏鬆是以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徵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於發生骨折的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每年的10月20日定為「國際骨質疏鬆日」。
6、骨質疏鬆T-2.9Z-2.6是怎麼個概念?
一般骨質骨密度在4.0左右,是比較正常的,所以應該是有一定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