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質疏鬆和骨軟化症的區別
骨質疏鬆症是指骨骼內單位體積的骨量減少而使身體出現的一系列症狀 ,或癥候群。因骨組織的顯微結構發生改變 ,骨細胞減少 ,骨的結構疏鬆 ,使骨組織的正常負載功能減弱 ,骨容易變形斷裂 ,骨折的危險程度就明顯地增加了。骨是由無機礦物質──鈣和磷所構成的結晶沉著於由膠原蛋白所組成的骨基質上形成的。骨基質與骨礦物質含量之比呈相對穩定狀態。當骨基質無改變 ,而只是骨礦物質鈣減少、鈣化障礙時稱為骨軟化。
骨軟化症一般是指成年期發病者 ;兒童期發病者則為佝僂病或小兒軟骨病 ,表現為方顱畸形、串珠肋、雞胸、X形或O形腿。所以骨軟化症與佝僂病的發病機理是一回事 ,所不同的只是年齡差異。 由此可見 ,骨質疏鬆症是由於骨基質、骨礦物質都減少 ,而且是等比減少 ,骨吸收大於骨形成所致 ,也就是骨成分或骨量的丟失 ;而骨軟化症只是骨礦物質減少。
2、骨質減少怎麼辦
你好,骨質疏鬆是一種以低骨量和骨組織微結構破壞為特徵,導致骨質脆性增加和易於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謝性疾病。本病常見於老年人,但各年齡時期均可發病。骨質疏鬆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骨質疏鬆系指不伴引起本病的其他疾患;繼發性骨質疏鬆則是由於各種全身性或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引起的骨組織量減少。此外,按發生部位亦可分為局限性或泛發性骨質疏鬆。建議您及時查明病因,對症治療。
3、骨質疏鬆與骨質疏鬆症有什麼區別
骨質疏鬆症是以骨組織顯微結構受損,骨礦成分和骨基質等比例地不斷減少,骨質變薄,骨小梁數量減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度升高的一種全身骨代謝障礙的疾玻骨質疏鬆症一般分兩大類,即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和繼發性骨質疏鬆症。
4、骨質減少是什麼意思
骨質減少就是骨質疏鬆症的意思。
這是一種鈣質由骨骼往血液凈移動的礦物質流失現象,骨質量減少,骨骼內孔隙增大,呈現中空疏鬆現象,其速率取決於破骨細胞和成骨細胞活性的消長。
5、缺鈣與骨質疏鬆如何區別?
大家都知道骨質疏鬆的發病原因之一是缺鈣,但是缺鈣並不是患病唯一病因。一些患者武斷地認為治療骨質疏鬆就是單純補鈣,這是極其錯誤的觀念。新泰洪強醫院專家提醒:骨質疏鬆不一定是缺鈣。
缺鈣是引發骨質疏鬆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骨質疏鬆卻未必缺鈣。許多老年人發生骨質疏鬆後自行購買補鈣保健品吃,但效果不明顯,症狀並未得到根本改善。
專家指出,人們對骨質疏鬆仍存在諸多誤區,事實上,骨質疏鬆未必都缺鈣,單純補鈣亦不是理想做法。骨質疏鬆中有一個分類為繼發性骨質疏鬆,骨質疏鬆多由其他疾病或葯物繼發而來。如廢用性骨質疏鬆,由於各種原因的廢用,少動、不負重等對骨骼的機械刺激減弱,可造成肌肉萎縮,骨形成作用減少,骨吸收作用增強而形成骨質疏鬆。
歸根結底由缺鈣引起的骨質疏鬆,單純大量補鈣也不能解決問題。鈣的吸收和利用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是維生素D的水平,二是鈣與磷的比例,若只單純補鈣,不注重維生素D、磷等,仍無濟於事。維生素D的缺乏,會嚴重影響鈣和磷的代謝,使血鈣、血磷濃度下降,進而影響骨骼的生長發育,所以強調在補鈣的同時要補充維生素D。
磷與鈣一樣,都是構成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成分,其吸收和代謝過程也與鈣相似。鈣磷比例適當,則增加鈣磷的吸收率;二者比例不適當,則會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鹽,影響二者的吸收和利用。目前認為,鈣磷比例應保持在1:1.2—1:1.5為宜。由此可見,骨質疏鬆的主要原因除了缺鈣之外,還包括缺少維生素D和鈣磷比例失調等。
故專家在此告誡廣大骨質疏鬆患者,骨質疏鬆未必缺鈣,盲目補鈣對骨質疏鬆並無幫助,甚至可能適得其反增加治療的難度和復雜性。
6、骨質疏鬆與骨質軟化的不同
骨質軟化指單位體積內類骨質鈣化不足。骨的有機成分,鈣鹽含量降低,骨質變軟。組織學變化主要是未鈣化的骨樣組織增多,骨骼失去硬度變軟、變形,尤以負重部位為著。骨質疏鬆是以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徵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於發生骨折的一種全身性骨胳疾病本質上來說骨質疏鬆是骨骼出現了漏洞,像篩子一樣,骨質軟化就是比正常骨骼要軟,硬度不夠
7、骨量流失是不是等於骨質疏鬆
人的骨骼總體呈現「正常--減少--疏鬆」的態勢,在青少年時期將迎來人生中的「骨量峰值」,如果該階段骨組織儲備量充分,可有效避免女性絕經後及老年時骨量的大量丟失,繼而延緩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判斷是否骨質減少看的是T值。T值是一個相對的數值,臨床上通常用T值來判斷人體的骨密度是否正常,其將檢測者檢測所得到骨密度與30~35歲健康年輕人的骨密度作比較。以得出高出(+)或低於(-)年輕人的標准差數。-1<T值<1 表示骨密度值正常,-2.5<T值<-1 則表示骨量減少、骨質流失;T值<-2.5 表示骨質疏鬆症。 拓展資料一生中不同年齡時期骨鈣 的含量是不同的。出生時,全身鈣含量僅為25克,成人體內鈣含量可達12百克,30歲左右人 的骨量達到一生中的高峰,50歲起骨量平均每年丟失0.5%~1%,絕經後婦女平均每年平均丟失骨量3%~5%,婦女骨丟失最終可達峰值骨量 的30%~40%。男性丟失20%~30%。因此峰值骨量就比如同人體內的"骨銀行",年輕時峰值骨量越高,相當於在"銀行"中 的"儲蓄"越多,可供人們日後消耗的骨量就越多。峰值骨量的多少主要是由遺傳因素、營養狀況、生活習慣等決定 的。兒童生長期與婦女懷孕哺乳期鈣 的足量供應,成人克服不良嗜好(比如吸煙.飲酒等),加強負重運動,都可以增加"骨銀行" 的骨量儲備。
8、骨質減少形成的原因
骨質減少就是骨質疏鬆。主要原因是缺鈣。事實上,骨質疏鬆症還與蛋白質、脂肪、維生素 D 等多種營養以及內分泌、年齡和性別、運動等因素有關。需要補鈣治療,可以服用碳酸鈣或鈣爾奇D,然後配合活性維生素D(如阿法骨化醇膠丸)以促進鈣質的吸收。注意適量曬曬太陽,多吃含鈣高的食物,喝喝大骨湯!
9、骨質減少是不是骨質疏鬆
從診斷標准上是骨質減少,不能稱之為骨質疏鬆。正常飲食,適當運動就可以了。懷孕期間才需要補充鈣質。